二外德语学习经验

2024-04-09

二外德语学习经验(共8篇)

篇1:二外德语学习经验

我的二外是德语,我们学校用的教材是《德语速成》,我们从大三才开始开设二外课,感觉时间有点晚,所以等大三上学期的课上完有了一定的德语基础之后,下学期我就尽量把课程赶到老师前面一两课,等到老师讲到的时候就能查缺补漏。大三暑假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速成》下册自学完后,感觉放假前从图书馆借的《新编大学德语》这本教材特别不错,于是就开始着手学习这本书,从这本书上可以学到很多速成上没有的单词,而且课文也只当练阅读了。大四上学期老师在上面讲《速成》下册的时候,我在下面学《新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看完了1,2,3,就是觉得词汇量少,想多看些书。《新编4》我没看,而是转而从图书馆借了本词汇书,学着多记些单词,我发现德语词根要比英语词根好记得多,所以也觉得颇有收获。我大概快到十二月份的时候才开始看真题,把遇到的所有的生词及其用法都记下,因为真题里有很多词重复出现率很高,说不定考研考试的时候会遇到。《新求精》在我看来有些误导,里面有些练习把重点放在同义词区分上,而真题里也有类似的考题,可是当我把这些不知道怎么做的真题拿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只通过固定搭配就把题做出来了,很多题都是,根本就没必要死记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不过这本书里的课文当阅读练一下也未尝不可。《300小时》我也就在书店与之有过一面之缘,我大概翻了一下,发觉它侧重语法,所以就没要。因为通过学习《速成》,我的语法已经不成大的问题了。当然,学习《速成》的时候,其中大量的练习最好一道都不要错过,有些造句的题最好口述,遇到感觉稍难一些的句子写一下,加深印象。今年考完二外以后,感觉挺不错,得90多分应该不成问题,谁知成绩下来以后就得了84分,有点小失望。好了,以上所说的是我从大三到大四这一年半的学习德语的历程,希望对你和其他学德语的同学有所帮助

篇2:二外德语学习经验

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部分考生(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德语作为外语考试科目。与英语和其他语种比较,德语考试的难度相对低一些,但因为各个学校自行出题,题目类型、参考书目、题目难度、题量都不尽相同。担任公共德语课程的老师也难以面面俱到,做统一的辅导,也没有针对这一考试的辅导教程。笔者近几年在辅导学生考研的过程中,接触了不少学校的历年考试真题,对各校题目也做了些研究,愿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做一总结,和各位同事和同学一起探讨交流。

一、考试概况及要求考试对象:以德语作为考研外语科目的考生,多数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考试类型:国家统一选拔性考试(初试),保送生考试和研究生复试时一般会考察德语听力,部分学校有口试和笔试。

考试时间:每年1月或2月参考书目:无统一考试大纲和统一参考书目。各校结合《大学德语教学大纲》和本校教学情况自行出题并指定参考书目,各校试题题型、题量、难度不同。

大部分学校参考书目为:《新编大学德语》1-4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德语》1-4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德语速成》上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也有部分高校选择其他教材作为参考书目,本文后面将做详细分析。

考试要求:根据多数高校的招生简章,分析各校考题,考生应在考前达到《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至少有280课时左右的德语学习时间,能够掌握德语基础语法和词汇,有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真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一)题型与难度纵观已公开的各校历年考研公共德语考试真题,试题有以下类型:1.单项选择:大部分为近似于大学德语考试的四选一题目,也有三选一或二选一的题目。该类题目难度在考研各种题型中难度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的单选题目难度。

2.词汇填空:包括动词变位填空、介词填空、选词填空、连词填空、综合填空等。该类题目涉及面广,难度一般比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填空题要低。

3.连线搭配:包括词组搭配,反义词,同义词搭配等。命制该类试题的学校不多,该类题型德语四级考试没有,一般较容易。

4.造句或句型转换:包括根据给定的词汇,按照时态和语法规则造句;主动态、被动态互换等。连词造句较为容易,句型转换难度稍大。

5.阅读理解:文章选材广泛,大部分学校阅读题目难度和大学德语四级考试阅读题目难度近似,这部分学校一般从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历年真题、模拟题或德福考试模拟题阅读部分中选材;有的学校从其他教材如《走遍德国》、《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中选材,这部分学校阅读题目和大学德语四级考试阅读题目相比难度稍低。

题目分为选择、判断、问答、排序、词句填空等几种。

6.完形填空:文章选材广泛,但一般为日常生活相关的简单文章,部分学校从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历年真题、模拟题中选材,也有从其他教材中选材。和大学德语四级考试阅读题目难度相当或稍低。

7.翻译:分为德翻汉和汉翻德两种。题目以汉翻德居多。各校题目难度不同,部分学校从指定参考书中选材,该类题目难度稍大。大部分试题都为简单日常用语,难度较小。该类题目在所有试题中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考生会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出错。

8.写作:一般要求根据给定题目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命制写作题的高校不多,题目和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写作部分要求相似。难度相对较低。

总的来说,二外考研试题比大学德语四级考试题目要简单,题量也少于四级试题,且有更多的考试时间(3小时)。

(二)试题选材从各校历年真题来看,有以下特征:1.新考题与往年考题重复:部分学校会从往年真题,特别是前一年或前两年真题中选取部分题目作为考题。

2.考题大部分选自指定参考书:部分学校会严格按照指定参考书,如《新编大学德语》中选择部分课文原句作为翻译题,教材中的练习题或者阅读课文也可能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考题使用。

3.考题选自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真题或模拟题:因为大学德语四级考试题目较为规范,而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出题,所以部分大部分学校都倾向于选用四级考试的题型、真题或者模拟题作为考题。

4.考题选自其他教材或练习册:部分学校的阅读题目文章会从《走遍德国》、《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中选材,语法词汇部分会从《德语基础测试题》(同济大学出版社)一书中选材。

(三)试题与指定参考书目前各高校的公共德语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新编大学德语》(朱建华主编 外研社)和《大学德语》(张书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也有部分学校使用《德语速成》(肖佩玲等主编 外研社),《德语300小时》(殷桐生等主编 外研社),《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和《基础德语》(同济大学出版社)等。每套教材含1到4册不等的课本,但包含的语法点基本一致。因为分册不等,词汇会有些差别。

一些学校会严格按照招生简章中指定的参考书目命题,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参考书,考生要仔细研读这类院校的指定参考书,合理安排时间,将参考书看完看熟。

有些学校虽然指定有参考书,但从历年真题来看,考题基本不出自参考书。对于报考这类学校的考生,建议可先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一套系统化的教材例如《新编大学德语》或《大学德语》作为基本教材,掌握好德语基础语法和词汇。在系统掌握了德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在考前将参考书通读一遍,一方面作为复习,另一方面以防出题策略有变。也可在熟练掌握德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通过做题查漏补缺,以不变应万变。

(四)试题与往年真题不论当年试题与往年试题有无重复,对于考生来说,认真研究往年真题是非常重要的。从真题中可以分析出题型、分值、重难点、考题来源、变化趋势等信息,根据考题特点有的放矢的复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题型变化趋势就某一学校的题目分析,每隔几年题型就可能会有变化。在没有正式通知的情况下,首先应将往年真题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根据参考书目等信息,通过有计划的复习牢固掌握德语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参考其他学校试题及练习册中的题目,以防题型有大的变化。

三、常考知识点总结根据多数学校的考题,可以提炼出以下重要考点:

(一)语法要点:重点考察内容是动词的变位,阳性名词的弱变化,冠词的用法,情态动词的用法,可分动词,形容词的变格,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带zu的不定式结构,被动态,第二分词做形容词,各种从句,第二虚拟式等。

(二)词汇要点:考察重点是阴性及复数的国家名,支配第三格的动词,动词、名词及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固定搭配词组,代副词,构词法等。尤其是构词法的掌握,有利于词汇量的扩大和猜对生词的含义。

(三)交际要点:日常问候,表达个人看法愿望,陈述自己观点,表达不同意见,询问别人的意见与看法,提问题,发邀请,祝贺与祝愿,问路与指路,请求帮助,询问对方情况等。

(四)翻译与写作:翻译部分考察重点是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句型,常用常见谚语俗语等。写作重点是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题目诸如和德语四级考试近似的“Mein Studium”,“Mein Deutschlernen”,这类题目较为简单,简单的议论或观点描述型的题目如 “Fernsehen oder lieber lesen”,“Vorteile und Nachteile des privaten Autos”等,这类题目相对难度大一些,平时可多练习相关句型的使用。

四、备考建议

1.资料准备与使用针对以上简要分析,考生在准备考研公共德语科目时,应首先将所学内容掌握好,掌握好德语基础语法,2400个教学大纲规定的四级词汇及基本的构词法知识,结合口语教材整理并掌握常用日常交际用语,掌握好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句型,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课文多练习写作。在掌握好德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认真分析研究报考学校的历年考试德语真题,不提供真题的可以向往届考过的同学打听,报考学校公布有考试样题或考试大纲的,应根据样题或大纲,结合参考书目,将相关知识点掌握牢固。能够参加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的,可将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的准备和考研的准备同时进行,在考完四级后,根据考试中发现的知识盲点完善知识结构。

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认真研读真题、样题和考试大纲是关键,不断阅读和练习是最好的训练途径。

2.时间安排研究生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月或2月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在6月中旬。建议考生将四级考试作为中间点,在四级考试之前将所学知识复习巩固好,为研究生考试打好基础。待7月份考试说明和相关要求公布后,结合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通过阅读和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扩大词汇量,积累语感。最好能够在考前将参考书目认真学习一遍,有时间的话再复习一遍。

3.把握动态同研究生其他考试科目一样,建议考生利用网络等资源,及时了解报考院校的相关考试动态,了解新考题题型是否有变化。向考过的学长多了解信息,请教备考方法。

篇3:二外德语学习经验

关键词:英语专业,对比性,德语,文化精髓

人类在认识和理解失误的过程中, 往往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 从而更好地掌握事物特性, 深刻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 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语言的学习方面, 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 来强化学习质量。英语和德语同属于印欧语系, 在词汇、发音、句法和篇章结构方面, 都具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并且德语与英语虽然属于两个国家不同文化的语言, 但却在文化精髓方面具有相似性。英语专业的学生, 能够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 与自身的英语基础产生良性互动, 通过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从而解决德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德、英语词汇对比分析

(一) 名词和冠词。德语和英语都具有自身的语法系统, 虽然两种语法系统区别较大, 但许多方面也是两种语法系统共同拥有的。动词的人称变位、句子中的简单句和复合句, 还有名词的性、数、格等, 这些词法的细节方面虽然有所不同, 但性质上大体一致。

德语名词方面具有性、数、格的变化, 并将单数分为中性、阳性和阴性, 并有较多的不定冠词表示, 而复数则没有性的区分, 统一用die表示。而英语名词并不具有性的区分, 只有较少的定冠词和不定冠词。通过对德语词尾变化多样性进行理解, 能看出德语名词复数的主要表现。虽然词尾变化较难归纳, 只能一一记住, 在掌握较多词汇量之后, 才能掌握到相应的学习规律, 而英语的词尾变化较为简单, 部分规律也适用于德语名词的学习方法。

(二) 动词。在英语、德语这两种语言系统中, 动词都属于表示行为、动作过程或状态的此类, 但德语与英语对于动词的种类区分, 具有一定差别。英语在动词分类上只有独立动词、情态助动词和时间助动词, 而德语的动词种类区分与英语大体一致, 但独立动词中却细分为可分与不可分动词。德语的动词变为, 主要是在动词充当句子谓语时, 要根据主语人称、单、复数进行形势变化。而德语动词主要有词干和刺猬组成, 根据词干元音的强弱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进行三种不同动词变位。

(三) 助动词。德语和英语的语法系统中都有时间助动词, 与英语时间助动词相比较, 德语时间助动词的人称变位加动词的第二分词构成了现在和过去完成时, 以及虚拟语态。并且能通过人称变位加动词的不定式构成虚拟语态或将来时, 并加过去分词构成被动语态。

(四) 词形和词义的比较。

二、英德语法分析及德语严谨性的体现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外语教学将英语作为了首选语种, 而英语和德语也同源于印欧语系, 学习德语能够受到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 教师应当从语法的整体结构入手, 并对英德文化精髓加以分析, 合理运用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基础, 利用外语知识的储备, 构建全新的语言体系。

从语言表达方面进行分析, 德语的语言系统更具严谨性, 普遍会将词汇和语法进一步细化, 但这些细化内容, 可从英语语言系统中看出相应规律。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二外德语的过程中, 也应当深刻了解到英德语言系统的严谨性差别, 并从语言表达方面进行比较, 明确的认识到英德的语言系统中, 由于严谨性的比较, 所导致的语法差异, 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德语学习质量。

三、语音比较在德语学习中的运用

(一) 字母及读音。语言学习普遍以交际为目的, 而语言知识的掌握也因此成为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标准, 英德两种语言系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具有较大的相同之处, 但语音知识方面, 还需要英语专业的学生能明确的认清英语和德语的正确发音, 从而强化交际能力。德语在拥有英语26个字母的基础上, 还增加了4个英语中没有的字母, 因此在学习德语字母读音时, 应当注意英德共有的字母中, 只有s、m和f读音完全相同,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德语字母学习过程中, 应当加强对读音差异的注意。

(二) 读音规则。在德语中大多数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都具有一定规律, 德语单词的发音较为简单只需要留意外来语的单词发音, 而英语的语音较为复杂, 需要为所有的单词注音, 德语学习者可以选择英语语音教材与德语发音进行比较, 从而更好地理解德语的读音规则, 还能避免学习者用英语的发音规则对德语单词进行误读。

(三) 音素。德语中的较多音素是英语并不具有的, 而这些因素的发音也较为困难, 学习者也应当加强对音素发音的练习, 英德共有的音素, 在发音方面也并不完全相同, 颤音和不颤音的区分、大舌颤音和小舌颤音的区分, 都需要学习者加以注意。

四、德语教学中对英语的借鉴

(一) 借鉴英语概念。英语在学生进行二外德语学习的过程中, 会产生积极影响, 而德语教学也应当充分利用英语和德语教学的契合点, 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英语基础, 提升学生的德语学习质量。铜鼓哦对一些基本语法概念的解读, 借鉴英语概念, 并且教师在对德语关系从句、比较级和时态等进行讲解时, 可以通过对英语相关概念的引入, 加强学生对于德语概念的熟悉感, 从而强化学生学习德语的自信。

(二) 采用比较方法。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二外德语的过程中, 通常会受到英语的影响, 并在词汇、语法和语音等方面犯下所悟, 因此教师应当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 对英语与德语的区别加以解读, 强调正确的德语拼写、发音和表达, 减少英语对于德语的干扰作用。

(三) 适当借鉴, 明确区别。英语专业的学生拥有较高的英语基础, 教师也应当适当的借鉴英语, 但要分清主次关系, 并不能过多的利用, 避免学生出现舍本逐末的问题, 对于英语中没有出现的现象, 也就不需要进行讲解。由于德语和英语具有的相似性较大, 以及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特点。英语与德语的比较研究, 能够在德语基础阶段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德语和英语的契合点, 从而强化英语专业学生对二外德语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祯.通过英德比较学习二外德语[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3 (07) :105-109.

篇4:二外德语学习经验

关键词: 德语教学 地方应用型高校 教学质量

一、引言

地方应用型高校指的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次、本科第三批次的录取院校。地方应用型的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及的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总共有约有1200所,将有600多所应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大约占高等院校总数的百分之五十。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非常明确,办学目标就是为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凭借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不断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服务于本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地方高等学校的健康长远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2015年我校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德语作为一门第二外语,在我校开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要紧紧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指导,将二外德语教学与应用型教学相结合。

二、二外德语教学在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

2000年,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对1991年出版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新修订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对德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语(二外)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具备初步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能用德语交流比较简单的消息。而且大纲提出教材要注意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还要注意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大纲规定,二外德语一般周学时为四学时,共三到四个学期上完,总共学时为180学时~240学时。

我校二外德语目前是在本科三年级开设一年,本科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六周,每周四个学时,总课时量大约是164个学时,远远低于教学大纲要求的180学时~240学时。如何在164个学时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以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为指导,二外德语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下大力气,这同时对学生的挑战是巨大的。

2.教材陈旧、缺乏实用性。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使用的二外德语教材即使涉及了“听说读写译”这些方面,但教材编写基本沿袭以语法为脉络,中间穿插课文的形式。在内容的编排上也以课文为主,其他的阅读或者是听力练习都非常简单或者是基本不侧重。而课后练习也是编排特别简单,缺乏与之配套的先关的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很多出版社在编写教材时,没有结合地方应用型高等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水平,题材和内容编写不合理,没有与时俱进,抑或是教材编写难度偏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符。教材的更新速度和实用性远远落后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下降,限制教师授课积极性的发挥。地方应用型高校二外德语教学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二外德语教材只有与培养方式相契合才能发挥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优势,而大部分的教材都达不到这一要求。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语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外国语学院一般属于“弱势群体”和“局外人”。二外德语教师在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里都超负荷工作,一般一所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只有一个二外德语教师,教师要承担大三、大四两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从而导致二外德语教师进修机会少、学习时间紧、经费短缺等问题,使二外德语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最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严重地和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培养计划脱节。而有的教师虽然语言功底比较扎实,也精通外语教学理论,却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

4.二外德语教学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轨。

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去生产一线工作,如何将在大学里学到的德语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应用型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二外德语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工作了,在日常教学中,这些教师大多把对词汇、语法的讲解放在首位,而没有重视学生德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的都是“哑巴德语”、“聋子德语”。二外德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而且教学模式老套,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客体而不是主体,把老师看做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大部分德语教师都是按照解释单词、讲解语法、单词练习和课文解释这些步骤来讲课的。由于学生参加的练习过少,只重视德语语法知识或者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而不是二外德语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实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就要把二外德语教学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因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

二外德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仅仅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上,而要重视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不能固守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实现特定的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如何提高地方应用型大学德语二外的教学质量

1.转变教学理念。

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语课堂中,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状态。在二外德语教学中,要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以学生为本,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在大部分的二外德语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一般课程都不多,二外德语教师就利用大部分的上课时间讲解语法。演练练习或者是讲解课文,整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很少参与,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严重下降甚至跟不上进度的局面,学生对老师的话不知所云,云里雾里,老师一直做无用功,从而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在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二外德语教学中,老师要转换思路,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服从于学的局面。学生不是被老师操纵的,而是本身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中的。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课上课下形成良性的循环。

2.创新教学方法。

大部分二外德语教材都是按照解释单词-练习语法和词汇-讲解课文这种单调模式来设置的。这种公式似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觉得内容繁多,而且教学方法落伍、死板。如果只按照书本上进行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是很失败的。创新的教学方法要因人施教,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二外德语对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是掌握一些最基础的语法知识,阅读和课本内容难度相当的文章,能和德国国家的人员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就足够。对于要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知道以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大课外练习,进行系统性的语言培训和语言练习,只有这样才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对于理工科的选修二外德语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的是想参加德福考试出国留学,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小班教学,强化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和语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

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学水平主要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由于大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都是2000年之后刚刚升上本科的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会出现二外德语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专业联系不紧的现象,因此就难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二外德语虽然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但是二外德语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最主要的是熟悉掌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多参加“产学研”项目,深入企业基层,可以到相关专业的企业挂职实践,了解自己学科的前沿和动态,取得市场上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将技能和德语知识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多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或工程师学校实际讲解,对师资力量进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竞争力和整体素质。

4.完善教学内容

由于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二外德语教材编写不合理,内容过时适应不了学科建设的要求。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在选择教材时要考虑教材应与时代合拍,具有前瞻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注意双语教材的使用。比如面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使用旅游德语的教材,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德语,面向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使用经贸德语的教材,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可以加大机械制造方面术语和机械制造方面的教学力度。同时在教材的选择和编纂上要注意深入浅出,先掌握好基础知识再过渡到专业知识甚至是更高深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使用德语的能力,二外德语教学才不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轨。

四、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二外德语教学一定要迎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实践教学更重视,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外德语教学要逐渐从传统的注重课堂教学转移到注重实践上,这样才能在不断完善二外德语教学的基础上,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德语的能力,又促进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秋梅.德语(二外)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外语论坛,2012(31).

[2]韦薇.关于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

[5]胡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

篇5:北大二外考研德语2014年考题

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形容词(5x2)

voller bekannt

arm an Sonne

typisch in Frueling

dem Sport zuzurechnen

用德语解释下列词语或改写单词(5X2)

Universitaetsprofessor

Kochbuch

Mordgeschichte

Literaturverzeichnis

Ereignisreich

填介词(2X10)

句子改写(4X5)

分别有改成间接引语、被动句、定语从句、情态动词 用第一和第二虚拟式填空(2X10)

翻译(20)

篇6:德语学习经验

初级阶段除了对德语要有个基本的概念之外,最最重要的就是语音语调。德语的语音语调并不好掌握,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以后养成了坏习惯,再改就难了。在德国生活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在语法,词汇以及理解方面的差距都不会太大。而一个人的德语是 gut还是perfekt就只取决于他的语音语调了。

中级苦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和坚持,这个时候你会时而觉得很有成就感,时而又沮丧的不行。主要也是在学习到这个阶段,因为“进食”过多过快,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每个来德国的朋友都不会甘于象这里的其它外国人那样,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学德语,总想在一两年内过关。因此就会有这种现象,旧的还没有消化好,新东西就又学进来了。所以这时候,除了坚持之外,就是要心态自然,很快就会过了这个难关。

听力一直是个难点,在很多已经在德国生活多年的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听力上。这是没有办法的。在说话的时候,可以用自己会的句型,词汇把意思表达清楚,可听力上,那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了。在初学的时候,你要明白的是,你不可能把意思都听懂,不过也要记住的是,你早晚是能听懂的。所以在练习的时候,从听不懂到听的懂之间的过程就是要把每个词都“听出来”。可能你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你要知道每句话都是单个的词组成的就够了。以后的文章里会有更详细的介绍。

DSH考试并不是德语的过关,而只是一个开始。德语只有在上了专业课的时候才会有本质上的提高。因为那是一种应用,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所谓的德语环境其实也是如此,你不得不用的话,记忆比别的要清晰的多。

最后,还有一点要提醒的就是,德语学习可以说永无止境。因为到了更高一层的时候,就会遇到更难理解的那种冗长而繁琐的文章。象有的人说的一样,如果语言象一座森林,那么学英文就是笑着进,然后笑着出;学俄语,可以哭着进,最后笑着出;而学德语,是哭着进,最后还是只能哭着出。

篇7:考研二外法语之经验交流

【题记】

笔者2010上外考研二外法语,75分。虽是中庸的分值,但不同的是,非英专背景的笔者花三个月从零基础修得法语,再花三个半月专项突击,便成功攻破了法语!

此篇不仅献给,那些跨专业考研,短期从零学法语的朋友们。它献给所有奋斗过的人!

【关于信念】

人生一半用来追忆,一半用来延续,若无悔地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实属不易,若是坚定地挑战别样的人生,更是难上加难。

笔者,挑战的便是这样一种逆境。虽然,最终未进入SISU的殿堂,但沿途的风景,现在回忆起来,出奇的美好,殿堂的大门关上了,但却为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我建议,每个选择考研的人,应该先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激励者,激励自己,激励他人,相信自己能创造奇迹,即使奇迹没有发生,也要乐观地期待,经过努力,下一个奇迹一定属于自己!

【关于动机】

我坚信,选择跨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的考生,不在少数。所以,缺乏自信的考生,你们,需要振作起来,因为你们并不孤单。笔者,就是其中一位。

各位战友,希望你们切记自己的初始动机,它才是真正的灯塔,你要时刻呵护它,如果有一天你迷失了,希望你通过各种办法,如与父母,朋友,老师交谈,或听听励志讲座等等,追回失落的目标。也许,你的目标听上去幼稚浪漫而又苍白,但决定你的命运的标准是在你的手中,而不是在闲杂人的唾沫中或是自我怀疑中。

尽管每个人的动机不一样,但我们冲向的是同一所高校,SISU。不用怀疑自己的动机是否能圆满,用心去耕耘吧,对!就是现在!

【笔者眼中上外要求的二外】

回归主题。

直至笔者参加的2010年考研,上外对二外没有过多要求,60分即可。

这一推论如何得出?

上外推行的是技术分,即,总分(专业课1+专业课2+二外+政治)乘以10%,再加上专业课1专业课2的分。

不难看出,二外和政治只要达到合格的60分就可以了,二外和政治再高,发挥的效应不过个位数而已,而重中之重,却是专业课分。所以,各位战友对二外不需要过多恐惧,更多精力需要放在专业课上。

但是,对于像笔者这样,跨专业的考生,大学四年或五年里,从未接触过任何二外的人,该如何准备呢?请看下一专题。

【笔者眼中的法语】

如果对二外没有任何概念,而拥有良好英语背景的战友们,我推荐选择法语作为二外,然后去正规培训机构,花兩到三个月从零学好法语,包括听说读写和纷繁的语法(注意,自学法语,从无到有,无师自通,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全面而扎实的基础,绝对令此后的考研法语复习顺畅许多。

推荐的理由:

一、法语和英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些人认为会混淆,而笔者认为,这样反而有利于相互促进。一些法语里面的简单词,如facile(简单), natation(游泳), aviande(事物,肉类)等常用词,在英语里,但却是高级词汇,非常见用法,还有例子是Déjà-vu在英语里

是似曾相识的意思,用法语思维就好解释了,Déjà是已经的意思,vu是看过,见过的意思,合在一起不就是似曾相识吗。这样的类比还有很多很多,通过法语与英语的比较,这种美妙的快乐可以为枯燥的考研增添许多乐趣和信心,同时,英语的词汇量也能增大。

二、法语学习上手很快。如果选择,日语或韩语,对于零基础的学生而言,首要克服的是文字的书写。而,学习法语,没有这样的障碍,于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笔者当年在培训机构学法语,第一个星期,学发音,等第二个星期末,就可以按照外教的要求,写出简单的作文了,这样的进步是显著而卓有成效的。

【关于题型】

大家可以去上外研究生论坛(千研万语),下载往年的题目拿来看看,题目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经典的题型有

选择、填空(时态、介词、代词)、阅读、翻译(中译法句子,法译中短文)

虽然题量不大,时间充裕,但上外出题年年都有可能有变数,切不可有侥幸心理,应当全力以赴准备!08年的法语就曾挫败了不少研友的心理防线。当然,幸运的是,笔者经历的二外法语没有那么难,基本在平时训练的难度。

【关于用书】

笔者考研时,上外推荐的二外法语的用书,是老版的公共法语。据说,以前翻译的题目会拿课文中的练习来“敷衍”考生,当然,我一上外的朋友说最近法语考试取消了这样的做法。如今的趋势不容知晓。

而笔者由于渠道有限,笔者够买不到老版的公法。于是便凭借《简明法语》来充饥,事实证明无论什么书,都可以笑傲考场。

基础类书籍笔者必备用书(供战友参考)

之所以没有提出书名,是因为如果你选择了一家培训机构,他们提供的培训教材绝对是最好的老师。笔者选择的是一家负责出国留学移民的法语培训机构,一开始分发的教材侧重生活,虽然和应试无关,但对于打基础太有必要了。此后使用了一些语法类词汇类书籍,笔者觉得其实没有特别需要推荐的,如果各位觉得哪本顺眼,就买下吧。书不在多而在精。《简明法语》上下册(如果有公共法语,此本可忽略)

上册笔者仔细翻阅过,下册只是随意翻了翻,在冲刺阶段,都有在晨读中使用。建议可以灵活使用,增强兴趣和动力必不可少。此书吸引我的是,有些用法,不仅注有中文对照,而且有英语对照。学习起来能加深印象。而且动词变位都注有音标,另外补充句,关于动词变位记忆的最好方法不是反复抄写,而是口头训练,这个建议是,培训机构中那些魁北克、法国和瑞士外教们他们所一致推崇的,所以此书的动词变位音标有助于加强记忆。

《大学法语考研必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橘色封面(绝对必备)

这本书涵盖了近些年各高校考研法语的考题,我总共在后三个半月里重复练习了4到5遍。重点重复的是,综合选择480題,单项填空400題,时态填空264,阅读理解115題,以及翻译234道。直至考研当天,我利用中午休息,又把不确定的法译汉抄写了一遍,为下午的法语奠定了心理基础。事实证明,重复重复再重复才是王道。里面有不少争议或者有疑问的题目,一定要认真思考,并且请教老师或同学。千万不可想当然,自欺欺人。

这本书运用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各位打好基础之后再进行,这样以来做题命中率会高,而且自信不容遭到损毁。在中期训练时,如果正确率在60-70%,那么恭喜你,二外法语对于你已经不是大负担了,这时候,可以稍微向你的专业课转移,但仍不可放掉法语。而对于

后期,应该是摸底的时刻了,经过反复练习了5遍后,正确率在80-90%,那么恭喜你,二外法语已经彻底被你征服。

【最后】

篇8:德语二外课堂中的练习设计

关键词:德语,第二外语,练习设计,国情介绍

一、引言

在高等院校, 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课程课时相对较少, 以我校为例, 英语专业学生从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选修一门第二外语, 每周2学时, 总共102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 根据新修订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第二版) 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同时具有初步听、说、写、译的能力, 使其能用德语交流简单的信息。”[1]这需要师生共同不懈努力才有望达到。对学生而言, 不少学生在学习德语一段时间后, 尤其是逐渐“见识”了德语语法的繁杂以后, 当初对德语的积极性及兴趣感都有所下降。若不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重回期望中的轨道, 学生在德语学习中的问题就会日渐堆积, 最后产生厌学心理。对教师而言, 课堂上最能感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和心理的变化。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向, 对学生课后复习或日后自主学习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德语课堂中的教学原则

在德语专业低年级教学中实施的“精讲多练”[2]课堂教学原则同样适用于德语二外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简明扼要地将知识点、语法点及其中的重点、难点向学生指出, 围绕这些点设计一些练习,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堂的练习中, 而并不仅仅是坐着听课和做笔记。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 尽量避免传统的替换型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传统的替换型练习确实能让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语法的记忆和加强词汇的运用。但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 多数学生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都会对此类型的练习产生厌倦, 甚至在练习中依靠纯粹猜测来蒙混过关。这样使练习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意义。

在与学生接触的第一堂课, 我都会提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很多学生对此的回答是, 因为想更好地了解德国的文化及和德国相关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而言, 德国的吸引力要远大于德语。因此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可以适时适量地穿插一些德国国情的介绍, 以保持学生对德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但德语二外课程毕竟不是专门教授德国概况国情知识的课程, 而且基于有限的学时, 不可能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介绍国情上。

三、国情介绍和基础教学相结合的练习设计尝试

如何将基础的语言教学和国情介绍相结合, 既要完成教学任务, 又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在一个教学班 (20人) 中作出以下的尝试。

在结束语音阶段教学时, 选出20个德国的城市 (在一般的德国地图中能找到的) , 将其德语名字写在小纸条或小卡片上, 让班上的学生抽签式地抽取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 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找到自己抽到的城市所在。然后让学生就句型“Wo ist/liegt Berlin?Berlin liegt hier/da.”“Liegt Berlin hier?Ja/Nein, ...”等进行相互练习。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在墙上挂上德国地图, 让学生两人为一组上讲台练习。这样可以检验学生在学完语音阶段后对德语发音的掌握, 发现语音上的问题及时纠正, 让学生在实际的操练中加强对德语中词、句的正确发音和语调。此外,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查找确定某些德国城市所处的位置, 这些城市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符号的概念。

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 可以对学生作出一些假设, 例如假设学生们分别在各自抽到的德国城市中, 就假期各自的打算自己造句或编造对话, 如去波茨坦旅游, 去莱比锡看望朋友, 或者就留在原来的城市, 等等。又如在讲解复合词的构成时, 可以介绍德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如der Schwarzwald (黑森林) , das Schloss Neuschwanstein (新天鹅堡) 等让学生在感受德国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学到了相应的语法知识。生动的感官性强的场景使学生既可以感受德国文化气息, 又可以加强德语在实际中的应用。

此外, 每个学生拿到的有德国城市名的小纸条也是他们在本学期的一个小任务。学生都要上台向其他同学介绍“他自己”的德国城市。可以把在教材中涉及的、提及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介绍使之更为充实和丰满。如《大学德语》第三版第一册第四课“Das Unileben” (大学生活) 中,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海德堡这个城市和古老的海德堡大学 (前一次上课时布置该学生准备) 然后再开始课本中的内容。很多学生反映, 通过这样的方式, 既可以了解德国的国情、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如收集信息、整理材料、制作PPT等。在我看来,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们对德语学习保持新鲜感。

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将德国国情介绍和德语基本教学相结合来设计课堂练习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问题。如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毕竟有限, 不能逐一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所以相当程度上要依赖学生课后自觉练习, 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提出问题。但这样的要求对处于基础阶段的学习德语二外的学生而言普遍过高。因此, 提高课堂上练习的质量, 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语言, 在练习中逐步提高, 这给课堂中练习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其次, 学生在介绍某个德国城市时所做成的PPT, 文字内容基本是通过网络收集得来, 很少通过查找书籍、报刊等其他渠道收集资料。搜集来的资料有时会和事实有所偏差, 或者是学生过去依赖网络上的信息, 从而减弱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而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德语学习中更有效地掌握语言、语法规律。而在PPT中展示的图片, 大多数学生没有详细地找出图片对应的具体是什么地方, 只是简单地介绍图片是哪个城市的。换言之, 学生没有深入研究制作德国城市介绍的PPT背后隐含的要求, 是要学生真正地了解德国的文化, 熟悉德国的风土人情, 并非只是看做一个任务去完成。而在展示PPT的过程中, 有一些简单的句子完全可以用学过的德语来表达, 但学生们使用的语言都是中文。因此, 对于学生做此类型的练习, 教师应该提前给予辅导、指点, 使学生有意识改进不足, 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五、结语

将德国国情介绍引入德语二外课堂的练习设计中, 只是对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个小尝试, 且试用的对象只是20个学生, 在广泛性上很有待进一步试验才能最终体现此练习方式的优点和不足。积极有效的练习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持和加强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 巩固加强所学内容, 最终提高自身的德语水平及学习德语的能力。因此, 教师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发掘和创造有效的练习设计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可行性并不断更新改进。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要求的教学水准, 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大学德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要不断提高人生追求目标下一篇:汽车美容门店接待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