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顶层设计案例

2024-04-15

校本课程顶层设计案例(通用6篇)

篇1:校本课程顶层设计案例

学习笔记——课程顶层设计与学校个性化发展(裴娣娜)发言提纲

第一部分:该问题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课程设计文本基本格式 第三部分:学校课程设计的内容重点

1.学校高的办学定位与明确的育人目标。2.具个性化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 3.课程的实施

4.课程制度与管理系统的改革

第四部分:对三所小学课程体系的点评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的研究视角:读懂各位校长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寻求学科发展的思想资源。

第一部分:该问题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该议题探讨的实质 研究的中心议题:

·通过板块化、多样化、个性化学校课程结构的设计与生成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不同类型学校办学的个性化特色。

·学校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课程是一种文化选择)。是促进学校育人模式创新,推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育人模式:课程、教学、德育

(研究的现实性、引领性、开拓性)

*研讨聚焦点:学校课程结构的战略性思考和整体谋划

1.确定关于学校课程设计的战略思考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观念。

2.当前有关学校课程改革的策略路径与办学特色形成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每个学校站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实施,属于发展性研究(形成对策思考)3.涉及三个核心概念 校长领导力

1.战略性谋划能力

1.敢于突破、用于改革的洞察力、判断力和胆识。2.目标涉及与决策论证能力。3.资源整合与经营能力

4.领导者品格: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协调能力; 不断反思,超越自我。校长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指学校按照一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所进行的课程开发建设实施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能力。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1.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能力。2.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

3.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决策、引领和调控能力(争论点)

学校个性发展

(三类不同办学水平学校---尊重差异差异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成长和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度的实现每个人的个性与才能的发展。

2.形成锐意改革、张扬个性、鼓励探索、宽容失误有特色的学校教育创新文化。3.创建具有生成性的学校生态制度和管理系统。4.营造内外部良好育人环境。5.塑造具有“生成”意识,“理论”气质,“变革”能力的校长。

第二部分:学校课程设计文本基本格式(研究成果的制度化)

一.学校概况(学校校情分析)该部分写的内容要点

1.学校发展的历史审视—旨在说明传承的办学传统,2.学校发展的现实把握。

规模、设施、师资,特别是生源(入口和出口)说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学校课程必须多样化。

3.学校进行的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分阶段,概括要点)4.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立足于战略性的思考)二.学校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1.学校办学定位(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2.学校办学的核心主题词及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用几个基本命题展开学校的教育理念。

3.学校培养目标

“学子”形象。这是确定学校课程方案的根本依据。4.办学方略(基本思路:育人模式系统---课程、教学、德育,加制度与管理)三.课程结构与设置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原则、思路和特点 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及安排 四.课程实施

基础类课程的调整改革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课堂教学的改革

@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挖掘本学科教师教学特色)@教学进程的设计(透视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教学活动的类型—独特的学习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课程评价

五.课程建设的制度与管理 选课制、走班制

课程资源(建设适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教育资源基地和学习资源系统)教学管理

六.保障机制 管理机构制度保障资源保障 附:课程设置表 课表示例

第三部分:学校课程设计的内容重点(要构建设么样的学校课程体系)体现学校办学鲜明的个性化发展特征 搞发展性 高学术性 高选择性 高开放性

新意点、创新点?基于变革性实践,学校发展如何形成新思路、新举措? 一.学校高的办学定位与明确的育人目标 1.办学定位 2.办学理念 3.培养目标 4.办学方略

(课程设计与育人目标的适切性)对高端理念的解读: 北师大实验中学:“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北师大附中:“全人格教育”

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学校办学的价值选择:应付当前考试争高分还是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培养目标的核心:道德、责任感、能力

学会生活---数学与科学、经济与技术、社会与文化素质、健康、家庭与消费 学会学习---学习能力

信息素质(获取、辨识、判断、创生信息的能力)

学会工作---有效沟通(群体意识及合作交往的能力)社会责任

学会思考---实践能力(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创造性思维(好奇心、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式)

21世纪学习技能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课程设计的目标:焕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凸现学校的独特文化和课程特色,形成内涵发展的新增长模式。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整合现有课程,拓宽课程平台,体现以人为本,多元文化,自主选择,高质量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

1.基础性(重基础,高质量)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的教与学,为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重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使“全面、均衡”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础,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多样性(多样化,有特色)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为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课程形成课程特色。

3.选择性(层次性,可选择)。以满足不同办学水平学校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体现课程选择性和层次性的梯度性。

4.体现课程的整合创新(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处理)体现的基本原则:

确立现代课程观,从本校实际出发,把握好各要素,处理各校课程设计中的若干内在联系。科学性与人文性,学术性与职业性(学生生涯规划),民族性与国际性(经过理性判断,形成独特的设计)三.构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核心内容)

整合学校各类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立体结构。@纵向:学校自定的几大门类课程领域 @横向:三个层次分层分类推进 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拓展类课程:面向分层学生

(按学生学习发展水平,往下-查漏补缺、学段衔接往上-加深延伸拓展)兴趣特长类课程:面向个别学生

结构的特色:整合、选择、开放、减法

四.课程的实施(要点)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分层分类)

处理降低内容“难度”和扩展知识面“宽度”的关系,内容调整的不同思路:

*低起点、重双基、知识连贯、难点分散的螺旋式上升。

*从学习与理解、运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三个维度梳理课程的核心能力点和方法点。2.开发校本教材,建发展性实验室、开放式阅览室。3.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4.精品、特色课程的建设。

学科课程建设纲要制定应研究的七个问题:

1.学科课程发展水平及特色估计(特别是对该学科应解决问题的判断)2.学科课程构建的核心主题。3.学科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

4.学科课程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5.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6.学科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

7.教师团队的建设(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观念与行为的新要求)重点:如何形成一个较高质量的学科课程建设纲要。

难点:如何形成学科的学习力并指导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

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未来发展视域的课程教学建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校高位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体现 @回到学科本质的重新认识 @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教学进程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信息技术的运用,探讨新的学习方式

(勇于开拓与求实,高的理论点----低的入手)

篇2:校本课程顶层设计案例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第三个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里夫金认为,在以绿色能源和互联网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能够引领世界的国家是(B)。A.英国

B.中国

C.美国

D.巴西

.1949年我国只有2336万标准煤,到2010年已经超过了32亿吨,成为世界上(A)大能源生产国。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提到,智慧城市是集自我创新功能,时空压缩功能,自动识别功能和智慧管理功能于一身的高度(BCD)的信息集合体。A.封闭化

B.数字化

C.网络化

D.精准化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智慧管理永远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和产业创新的主线。错误

篇3:三维设计校本课程案例评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把众扶、众需、众筹、众包聚集起来, 进行众人创业, 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和创新, 为全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充分激发、展示其潜在智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始终是最活跃的因素, 人使用生产工具, 因此生产工具在经济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三维设计打印制造实际上是三维设计、增材制造, 这些走向立体空间、颠覆性的技术必将引领中国产业经济迈上中高端路线。“集众人智、汇创客流”, 中国要运用自己的优势, 如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源等, 来改造完善工业体系, 必须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对中国的发展要抱有充分的信心, 信心不是空穴来风, 不是海市蜃楼, 而是实实在在地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动能, 把新动能充分激发出来。中国的经济要发展, 要想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就必须先提升理念。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期, 是可塑、可引导、可转变观念的, 作为学生了解新事物、新情况的校本课程窗口, 要让学生吸收新理念, 促进学生创新思考。

随着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开展, 网络已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 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人人通”, 以硬件设施作为基础的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成为新兴教学模式, 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 促进了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三维设计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 它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兴设计模式。比如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有厚度的, 也就是立体的, 因此为了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 三维设计迅速发展壮大。在高中阶段开设三维设计课程, 与其说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不如说是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数字化校园里让学生眼里原本简单的“点线面”更生动、更精彩。

课程研究预期目标

(1)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完成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对三维设计这项新兴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 引导新技术的发展潮流, 引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同时促进教师从“演员”向“导演”的角色转变。

(2) 形成系统、专业的数字化平台资源, 为高中校本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提供可借鉴和交流的经验, 也可以对信息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确定数字化信息平台下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

(3) 不断丰富现有课程, 完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平台对学生动手进行三维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在开展过程中要符合本校高中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 让校本课程更具特色。

课程开发案例评析

三维设计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发的新内容, 结合了目前信息技术流行趋势。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比较迅猛, 翻天覆地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作为普通高中学生, 还在更多地应对高考方向标, 两耳不闻窗外事, 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这对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如果在有限时间里高效开展校本课程, 叩冰山之一角, 对学生也是有益的。

首先,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 我们观察研究这些几何体, 可以分析其几何形状。比如茶杯, 有各种造型, 从三视图的角度观察茶杯的组成, 再利用软件来完成“建模”“运算”, 形成需要的物品,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 进行模仿练习, 再进行自由创意。对高中学生来说, 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观察实体的造型只是与事物的外部特征有一些相像, 比如, 杯体是柱形还是椎形的、是组合的还是单独成型, 这些就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加工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出示实物模型或数字环境教学平台中的实际案例, 引导学生对比和想象, 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其次,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立体造型激发着学生的创造兴趣, 学生在建模过程中, 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不断地让学生发现物体的神奇变化, 通过建模中的放样、圆角等命令让物体发生变化, 通过布尔运算让实体进行组合、去除等, 在虚拟的立体世界里培养着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再次,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三维设计中的交流和评价,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可以将作品在学校平台上展示,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从而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积极参与的态度。

课题组一致认为结合这样的优势, 可以在实用性、课程融合、课程的数字化等方面对三维设计校本课程进行探讨。

1.实用性

高中校本课程数字化,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学习, 三维设计也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2.课程融合

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承载各种校本课程资源, 可以与其他考试科目有效融合。比如三维设计, 可以与数学有效融合, 对数学中的交、并、补集有更深的理解, 同时对学生的立体几何的学习可以进行有效探索。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模具还能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3.计算思维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 包含一系列思维活动即计算思维。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 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 抽象问题特征, 建立结构模型, 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 运用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并将其迁移到与其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4.可操作性

校本课程开发出来会与学校面临的高考压力相悖, 考虑到为其他学科服务的宗旨, 可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 数字中的立体模型在三维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对其造型进行分析应用, 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立体模型, 学生的兴趣较大。

通过对该案例的评价和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资源下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和意义, 对三维设计的学习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从而有效达成研究目标。

摘要:本文针对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分析笔者研究的具体案例——南通市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度第十期立项课题《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三维设计校本课程案例做具体的呈现和评析。

篇4: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09-02

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是江苏独有的教育创新探索,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原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创设新型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推进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建设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基地建设顶层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制定相应政策,大胆地开拓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符合教育发展的宗旨与目标,又要适应现代学生个性特征,更要与高速发展的社会接轨。

一、课程基地建设应当遵循三项要求

课程基地建设要求充分体现规划引领、实用实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课程价值、覆盖各类学科;充分体现教师参与、层层推进;充分体现实践体验、载体创新;充分体现技术推动、人机对话;充分体现个性特色、学科文化;充分体现外援力量、社会共享。从各地实践经验来看,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1.创建新型教学平台。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已经开展了5年,各地学校在课程基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突破了旧的教学方式,建立了新型教育模式。今后,我们要敢于创新,抓住机遇,把握新的教育发展方向,进一步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着力创设新型教学平台,着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文化,着力改变“旧瓶装新酒”和“炒剩饭”的局面。

2.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基地项目。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课程基地建设需要合乎教育发展的规律,要实事求是,既突破旧有的模式,又尊重现实的教育规律。从全省教育全局来看,要针对基础教育不同学段,因地制宜地去规划学校建设的特色项目。小学阶段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主题鲜明的教学环境,要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大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初中阶段要结合学科内容多开发活动课程,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辐射其他课程,从而促进所有学科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要努力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既要突出学科教学的丰富饱满,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实践创新的实验平台。同时,要根据学校历史传统、基础条件、学科特长等实际情况,建设课程基地项目,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课程覆盖面。

3.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迫切需要教育“与时俱进”,不仅仅要求知识内容的更新,更是呼唤教育方式方法的变更,教育思想的革新。未来教育要求我们对课程基地建设做出前瞻性的思考,为了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节奏,需要每个人掌握快速、高效地自主学习方法。在建设课程基地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改变应试导向和千校一面现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传授知识的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传统教育质量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基地建设需要把握三项原则

建设基础教育课程基地,目的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积极进取、服务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在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把握三项原则。

1.文化与特色共存。课程基地的实施,为各地学校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采取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各地学校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因而可以依托当地独有的人文环境以及本校的文化传统,努力开发多样的校本教材,打造别样的主题教学环境,突出本校的特色文化,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延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理论与实际互通。知识的学习既要登高处,看远方,也要俯下身,接地气。无论是杜威教育生活理论,还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都告诉我们,生活与教育互为一体,密不可分。课程基地建设需要理论指导,更要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学校中营造具体的生活场景,提升学生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硬件与软件并重。课程基地建设要努力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提升薄弱学校的硬实力,比如在实验仪器的购置、多媒体数字设备的添置、体育场馆的建设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填补“短板”;另一方面要创建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模式,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等,从而进一步延伸“长板”。双管齐下,软硬兼备,促进江苏各地学校发展的“春色满园,百花齐放”。

三、课程基地建设必须突出三个重点

课程基地建设创新的是教育方式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课程基地建设顶层设计的角度,要更加突出学生精神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1.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乌申斯基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性格在教育发展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所谓“教育”,出发点在“教”,教会学生各科知识,教会学生遵纪守法,而终点仍在“育”,从人格上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的塑造不仅需要“从娃娃抓起”,更要“反复地重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行为,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基地作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坚韧、探究等精神品质,努力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要求最终形成专业的教师队伍,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研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等措施,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促进教师成长,以教师引领学生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要有一支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优秀品质更需要后继者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水平精湛的教师队伍,更需要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德的一大批教师。广大教师要适应课程基地建设后的教学变化,努力提高专业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该如何设计?一方面需要各地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需要各地学校积极学习海外优秀的教育方式,结合本土具体情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传承、创造学校特色。课程基地的立项与设计要依据学校的特色,课程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要彰显学校的特色,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亮点”。我们要始终坚守包容的教育心态,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为己任,始终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追求,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5:校本课程顶层设计案例

邹卫萍

第1课

一、蒙版:

用来控制图像的显示区域,显示了图像的一部分,同时隐藏了另一部分。也是临时的通道,有256色。

快速蒙版或称为临时蒙版(Q):

快速蒙版对选区进行精细的修改;好处就是能够精确的调整选取范围;

用“画笔、铅笔、橡皮擦”工具编辑快速蒙版,前景色为黑色,增大蒙版区域,即减少选区范围;前景为白色,则反之。

注:在快速蒙版状态下,PS自动转换为灰阶模式,前景为黑色,背景为白色。自动创建蒙版:

使用“编辑>粘贴入”命令,粘贴元素即生成为一个新图层,也完成了图层蒙版的添加,使得粘贴的元素仅能透过刚才的选区显示出来;

按Alt键使用“粘贴入”命令,将得到粘贴于前的效果; 注:自动蒙版与图像在缺省状态下是非链接的。蒙版的编辑:

蒙版的开与关——按Alt键单击“图层蒙版缩略图”,显示蒙版;再次按Alt击看到图像;暂时停用蒙版或剪贴路径的蒙版,按Shift键单击“蒙版缩略图”;再次按Shift击,则返回。图层蒙版:

是基于像素的、灰度的蒙版,拥有从黑到白256色灰度(相当于8位灰阶的Alpha通道)。为白色是透明状态,在图像组合中显示该层的图像;为黑色是完全不透明状态,此层图像被完全遮住;灰色区域是半透明,灰度低,透明度高。层蒙版创建:

击层面板中的“添加蒙版”按钮或使用“图层>添加图层蒙版”相关子命令。按Alt键击“层蒙版按钮”反转蒙版,即隐藏当前层图像;

用“画笔、铅笔、橡皮擦、渐变、”工具编辑蒙版,前景色为黑色,增大图像隐藏区域;前景为白色,则反之。

二、层混合选项和层矢量蒙版: 层混合选项:

作用:决定一个层的像素如何影响下面层的像素的色彩。

本图层——滑块决定当前层在图像组合中显示的色彩区域(若当前层处于“正常”模式时,下层的像素会隐藏起来;若处于其它模式时,其像素与下层像素混合)。若想显示当前层的深色像素,将当前层的白色块向内移动,将明亮像素置于选择范围之外即可;反之则相反;(例:本层为0-200,表示200到255的像素隐藏。)

下一图层——是整个处于下方的整体图像,下一图层滑块决定下方图像中被当前层隐藏的色彩范围,若想明亮像素隐藏将深色滑块向内移动,反之则相反。

拖移滑块时,按alt键可将该滑块拆分。用来定义部分可见色彩区域使变化更加平滑。“Fill”不透明度只影响层中原有的像素或绘制的图形,不影响该层执行层样式后带来的效果;“不透明度”是影响层原有图像和添加层样式的总体效果; 挖空——穿透某图层是否看到其它层的内容,受“Fill”值限制透明度。图层矢量蒙版(图层剪贴路径): 是基于矢量的,独立于分辨率,可任意改变尺寸、旋转、倾斜及变形而对图像质量毫无损伤。是硬边界蒙版。好处是可以随时改变路径形状,从而达到各种遮掩范围。有一条垂直线显示于链接图标左侧。

矢量蒙版创建:按Ctrl键击“添加蒙版”按钮或使用“图层>添加矢量蒙版”相关子命令; 矢量蒙版的编辑:与路径相关的工具和命令进行编辑,如钢笔、直接选取工具等。矢量蒙版转换为图层蒙版:使用“图层>像素化>矢量蒙版”命令(注:转换后不能再返回);

编组(剪贴、裁切组):

编组:是以基底层作为蒙版的一系列图层,蒙版的轮廓由基底层决定。用基底层剪贴顶层,使得顶层图像仅能在基底层的形状内部显示出来(形状由底部图层的图像或蒙版决定的)。注:编组——就是将底部图层作为蒙版的一系列图层;

编组的创建与释放:按Alt键击层调板上两层之间的边界线或使用“Ctrl+G”创建编组;再次按alt键击两层之间的边界线或使用“Ctrl+Shift+G”释放编组。

第2课

一、图层的管理:

图层组、图层色彩和图层样式:

类似于目录,图层组便于管理图层,减少图层占用屏幕的空间;图层色彩帮你在视觉上组织图层面板内的图层——都是提供更好的管理性。图层组的创建与删除、移动、变形:

创建——创建链接层后,使用“图层>新建>图层组来自链接”命令或直接将层往图层组文件夹里拖移;

删除——使用“图层>删除图层>图层组”命令(注:可单独删除图层组文件夹。); 图层组文件夹的默认混合模式是“穿过”,指所有各层可保持自己的混合模式。若改变混合模式,将图层组定为“合并层”来操作;

注:图层组不能有自身的图像内容,仅是层的储存容器。可有自己的图层蒙版和图层蒙层矢量蒙版。

图层样式:是一种在图层中应用投影、发光、斜面、浮雕和其它效果的快捷方式,将图层效果保存为图层样式以便重复使用。图像的合并和拼合:

目的:减少图层数、文件所占的内存空间。Ctrl+Shift+E:合并所有可见层,保持隐藏层不变;

Ctrl+E:合并当前层及下一层;有链接层时,合并所有可见的链接层,删除不可见的链接层;

拼合图层:将可见层合并到背景层中,删除不可见层,合并后,透明区域会以白色填充。注:合并和拼合图层时,图层样式和蒙版将被应用而后删除,文字被栅格化。

二、图层模式(混合模式):

作用:控制着颜色和要添颜色图像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有22种。正常(Normal)——是绘图与合成的基本模式,也是图层的标准模式,以完全的不透明度覆盖图像中所有位于颜色下方或者后面的元素;

溶解——在完全不透明情况下,“溶解”和“正常”一样,降低不透明度,将会产生随机图案,结果是某些像素完全透明,其它完全不透明。不透明度设置越低,消失的像素越多; 正片叠底(Multiply)——减少图像的亮度,白色是中性色(图层的白色部分是透明的,对下方的图层无作用)。突出较深(暗)的颜色,消失较浅(亮)的颜色;

屏幕或滤色(Screen)——减少图像的暗度,黑色是中性色,像重叠的彩色聚光灯;组合图像部分变亮,与正片叠底模式相反;

叠加(Overlay)——加强绘图区域的亮度、阴影区域、对比度和饱和度,提供了不同种类的复杂的正片叠底和屏幕模式组合的结果,对深色和浅色的作用是不同的;50%的灰度是中性色;

柔光(Soft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若图像亮度大于50%,图像的亮度更亮;若图像亮度小于50%,图像的暗度更暗;

注:在柔光模式下,使用50%的灰度填充可代替“加深和减淡”工具。

强光(Hard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图像的亮度大于50%,加深图像的亮度;图像的亮度小于50%,减少图像的亮度;

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Bright)——每一种模式只使用重叠图层中像素三种特性的一种。“色相”用于变换颜色而不改变亮度或数值。“亮度”用于仅把纹理的明暗信息传到下方图像上;

颜色(Color)——将“色相和饱和度”模式组合在一起一样。图层将显示除了亮度信息外的所有信息;

背后(Behind):只允许将颜色添加到图层的透明区域。所有已着色的像素将受到保护,不保护透明区域不着色。和单击图层调板上的“锁定透明像素”反转效果很相似。(注:只能用于绘图、填充工具和编辑、填充命令且不能用于图层。)穿过(Pass Through)——只用于图层组(图层组将几个图层组织在一起)。它允许组中的每个图层保留自己的混合模式。

第3课

一、色彩三属性:

H——色相(相貌、特征)是颜色。在 0 到 360 度的标准色轮,色相是按位置度量的。在通常的使用中,色相是由颜色名称标识的,如红、橙或绿色。(在色轮上,两种颜色的夹角为180的颜色称为互补色,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的对比最强)

S——饱和度,有时也称彩度或纯度,是指颜色的强度或纯度,也可理解成为色彩的鲜艳程度。

B——亮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 0%(黑)到 100%(白)的百分比来度量。色彩模式:

二、色彩模式

指配制颜色的方式(用于表现颜色的一种数学算法)。

颜色模式用于确定图像中显示的颜色数量外,还影响通道数和图像的文件大小。不同的颜色模式,表示图像中像素点采用的不同颜色描述方法。RGB颜色:

源于色光三原色(红绿蓝),是PS默认的色彩模式。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值分别为0~255,都为0时,为黑色,都为255时,为白色;当三种色值相等时为灰色,是一种加色模式,即所有其他颜色都是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叠加而形成的。

注:将RGB文件转换到CMYK模式之前最好保存一个RGB模式的备份。转换后,会增加图像文件的大小和通道数。CMYK颜色: 打印PS生成的作品,CMYK是专用的打印模式,又称为四色印刷。与RGB色彩模式相对立,是一种减色模式,C(cyan)青色、M(magenta)品红、Y(yellow)黄、K(black)黑色。值分别为0~100,都为0时,为白色;都为100时,为黑色。最亮(高光)颜色分配较低的印刷油墨颜色百分比值,较暗(暗调)颜色分配较高的百分比值。开始就在CMYK模式下处理图像的优点是颜色不会变化。

色域警告(溢色):指所选颜色超过CMYK颜色范围之外,不能被打印。

使用“Ctrl+Shift+Y”显示溢色。在PS中用灰色来指示那些在RGB模式图像转换到CMYK模式时,可能会发生改变的颜色。

色域——是颜色系统可以显示或打印的颜色范围。人眼看到的色谱比任何颜色模型中的色域都宽。Indexed颜色:

又称为映射彩色模式,指在一个彩色图像中,使用只有256或者更少的颜色来代表潜在的上百万颜色的过程叫索引。

优点:减少原图像中的颜色信息得到减少图像文件大小的目的,同时保持视觉上的品质不变。用于为网页提供素材或者制作颜色的特效。缺点:因为颜色很少,图像的品质极低,不能用于高品质图像输出,转换时图像颜色有很大损失;使用“颜色表”来查看和编辑索引色图像的颜色; Lab颜色:

与设备无关,是数理方法推算出来的。解决了不同的显示器或打印设备所造成的颜色复制差异。包含了CMYK和RGB的全部颜色。

PS中以Lab模式作为内部转换模式来完成不同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L代表亮度,决定了颜色的明亮度,A表示绿色到红色轴的颜色范围,B表示从蓝色到黄色轴的颜色范围。亮度值为0到100,A 和B值为120到-120。灰度模式:

灰度模式只有亮度值,无色相和饱和度信息,只有黑、白、灰三色。灰度图像的每个像素有一个 0(黑色)到 255(白色)之间的亮度值,共256个灰度级。灰度值也可以用黑色油墨覆盖的百分比来表示(0% 等于白色,100% 等于黑色)。灰度模式在色彩模式间的转换过程中起到了中间桥梁的作用。从彩色到灰度的方法:

一是直接转换,使用“图像>模式>灰度”命令;二是模式转换,通过转换到Lab模式,并删除a和b通道,得到灰度图(保证图像的亮度);三是复制所需单色通道,并删除其它单色通道,得到灰度图(删除通道后,图像模式自动转换到多通道);四是使用通道混合器,使用调整图层“通道混合器”并勾选“单色”得到灰度图;五是使用“图像>调整>去色”命令,得到灰度效果,但不是灰度图; 位图模式:

只使用1位“颜色”数据来代表每种像素。即黑色和白色,又称黑白图片。主要用于报版的印刷,采用半调网屏技术(油墨通过网屏过滤到纸张上的); 注:要转换成位图模式,须是灰度或多通道模式的图; 专色(Spot Color):

或称自定义色,指超出CMYK颜色之外的色,是特殊的油墨混和颜色,不是标准的青、品红、黄色和黑色。主要用于打印特殊的颜色(如荧光色或金黄色)。

注:在双色调模式下,或者在专色通道中使用专色。专色通道能和CMYK油墨一起使用或者代替CMYK油墨。

三、色彩设置: 颜色取样器:

目的是为测量图像中不同位置的颜色数值,方便图像的色彩调整时观察颜色组成是怎样变化的。被标记的颜色点不会对图像造成影响。可设置4个取样点,按alt键删除取样点; 信息调板显示两组数——变化前后的颜色组成。

吸管工具(I):吸取图像中的颜色来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默认吸取单个像素颜色值。度量工具(I):测量图像中的距离。

信息面板:查看鼠标当前的位置和颜色信息,及调整图像大小、距离和旋转角度等信息。在调板中,CMYK数值后出现叹号,表示鼠标所指的颜色超过的印刷范围; 在色块面板增加色块:用吸管工具在图像上单击,后在色块面板空白区域单击; 删除色块:按alt键击色块即可;

第4课

一、图像的裁剪:

裁切是指选择并删除图像的一部分以突出主体或强化其余部分的视觉效果。

方法:1)建立选区后,使用“图像>裁切”命令。2)使用“图像>修整”命令,尤其适用于网页图形,可避免由于不小心剪除掉部分的虚边;3)使用“裁切工具”,优点是对裁切进行有效地控制;4)是使用“画布大小”命令。

在“宽度、高度、分辨率”中输入数值后,使用裁切工具裁切图像后,图像的大小和分辨以输入的数值为准;注:确保“裁切区域”中的“隐藏”激活,图层须为普通层;透视:不成比例地改变裁切区域的大小。

二、辨别图像主色调和调色的概念:

一幅图像主要划分为三部分:亮调(高色调)、中间调(平均色调)和暗调(低色调);使用“直方图”来辨别图像的主色调。直方图:

用图形表示图像的每个亮度级别的像素数量,展示像素在图像中的分布情况。直方图水平轴表示亮度值或色阶,从最左端最暗值(0)到最右端最亮值(255); 垂直轴表示给定的像素总数; 作用:

1)显示图像是否包含有足够的细节;2)确定图像的色调范围(即图像是偏亮或偏暗);3)为色彩调整提供依据,以便进行更好的校正; 观察方法:

直方图像一座山峰,山峰高的地方,此处的像素较多,反之,则少;山峰在右边是较亮的图像,细节集中在亮光区;山峰在左边是较暗的图像,细节集中在暗调区。山峰在中间是中间调较多图像,缺少色彩对比;全色调图像的像素分布在所有区域;山像梳子状,表示丧失了色调值。直方图太窄,表示高光和暗调太少。调色概念:

白点:指图像中最白的区域(白色),无任何的细微层次。黑点:指图像中最黑的区域(黑色),无任何的细微层次; 亮调(白场、高光):指图像中包含细微层次且最亮区域。暗调(黑场):指图像中包含细微层次且最深区域。

亮调和暗调的作用:通过控制亮调和暗调来控制整个图像的明暗和阶调。中间调:是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色调,是视觉最敏感的,层次最丰富的区域; 1/4色调:指中间调亮的一端;3/4色调:指中间调暗的一端; 曝光不足:图像太暗;曝光过度:图像太亮;

发闷:指图像整体亮调较少,该亮的地方不亮,像透不过光线似的(给人一种有透不过气的感觉,图像象罩上了一层灰色)。

色偏:指图像的颜色跟原有的色调不同,偏于红色和蓝色等,如风景画总是偏于青色或黄色。

红眼:指正对人闪光拍照时,人的瞳孔不是黑的,而是红的,像得了红眼病。因拍照时,很强的光照进瞳孔。

确定图像的最亮点、最暗点:

在“色阶”对话框中,按alt键拖移高光滑块向内,首先显示白色区域,即最亮点;按alt键拖移暗调滑块向内,显示黑色区域,即最暗点;

第5课

一、色阶(Ctrl+L)和自动色阶:

通过柱状图给出了有关色调和颜色在图中是如何分配的。水平轴表示色阶值,由0到255的变化。垂直轴表示拥有的其色阶的像素个数。输入色阶显示当前像素的值:

当高光滑块拖到x,则表示原图像中色彩亮度值大于和等于x的像素,调整后亮度都将变为255。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亮度较低(较暗)的像素,亮度值会提高(变亮)。结果使图像变亮,提高高光区域的对比度。当暗调滑块拖到y,则表示,原图像中色彩亮度值小于和等于y的像素,调整后亮度值将变为0。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偏亮像素,调整后亮度值将降低(偏暗)。结果会使图像变暗,提高暗调区域的对比度。输出色阶显示当前像素要输出数值,可降低图像的对比度:

当白色滑块拖到X,结果图像亮度最高值为X;当黑色滑块拖到Y,结果图像亮度最低值为Y。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图像的对比度降低,图像变灰。

通过调整图像的暗调、中间调和高光滑块,校正图像的色调范围和色彩平衡。暗调滑块向右拖动使图像变暗;中间调滑块向左拖动增加图像的亮度,向右拖动会使图像变暗;高光滑块向左拖动使图像变亮;

双击图像的黑场、白场和灰点吸管,为图像从新定义不同的明、暗色; 自动色阶(了解):

为全面的颜色和色调调整的起点,是非常有效的。自动将每个颜色通道中的最亮和最暗像素定义为白色和黑色,然后按比例重新分布中间像素值。

二、曲线(Ctrl+M):

(变换的色阶调整)使你区分和调整图像中的特殊色调范围,也可用于制作颜色特效(如负片)。

曲线水平轴表示原始图像的值(输入),左侧是黑色和暗调,右侧为白色为高光(可调换);垂直轴表示图像调整后的值(输出)。底部显示暗调,顶部显示高光。曲线为对角线时,表示图像未更改。

方法:曲线向上弯曲,图像亮度增加;向下弯曲,图像暗度更暗;成S型,图像中间调对比更强烈,暗调和亮调对比度减弱;成反S型,图像中间调更单调,并增强暗调和亮调的对比度;

对于RGB图像,曲线显示0到255间的强度值,暗调0位于左边。对于CMYK图像,曲线显示0到100间的百分数,高光0位于左边。若要随时反转暗调和高光的显示,点按曲线下的双箭头。

在曲线上最多添加14个控制点并锁定这些值。要删除一个控制点选中后按Del键,或者按Ctrl键并点按该点。按Alt击图表可更图表方格的大小;

三、色相/饱和度(Ctrl+U):

调整整幅图像或图像中特定颜色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若要从图像中选取颜色来编辑范围,在对话框中选择吸管工具,然后在图像中点按。使用带 + 号的吸管工具可以添加到范围,使用带-号的吸管工具则从范围中减去。

与“可选颜色”的区别:针对全图图像起作用,“可选颜色”不能。针对颜色的三属性进行调节,“可选颜色”针对颜色中的C、M、Y、K的百分比进行增减。

四、替换颜色:

基于特定颜色在图像中创建蒙版(蒙版是临时的)后,直观地利用颜色三属性来调整颜色。缺点是在以后颜色变更上显得不够灵活,不能作用于调整层并无法保存选区边界。与“色彩范围”的区别:色彩范围能保留建立所需的选区,有快速蒙版和“选择”项。

五、可选颜色:

擅长对CMYK颜色做最后的调整(如校正颜色的不平衡)。调整图像中一种颜色(绿色)中的其它颜色(青色)的含量,而不影响别的颜色(蓝色中的青的含量)。(或调整单色成分中印刷色的数量)。(注:使用时图像应为CMYK颜色模式。)

六、色彩平衡(Ctrl+B):

对每种色彩进行调整都会影响到图像中整个颜色的平衡(如偏红,降低红色)。色彩平衡正好解决这个问题,三色滑块可以容易地修复颜色问题,适合普通用户。影响某一范围(如:高光、中间调、暗调)中某一颜色(青色)的含量。

勾选“保持亮度”以防止图像的亮度值随颜色的更改而改变。该选项可以保持图像的色调平衡。

七、通道混合器:

适合于高速图像的单一颜色通道,以通道为作用对象,进行颜色的调整。或者将彩色图像转成黑白图。

八、亮度/对比度:

对图像的色调范围进行简单的调整(适合初学者)。调整“亮度”将增亮或加暗图像,调整“对比度”将减少图像细节。向左移动滑块降低亮度/对比度,反之则相反。

九、变化和去色:

适合初学者。有双重作用,能进行广范围的颜色调整——独立控制高亮、中间调和暗调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能给出一些或许你没有想到的颜色调整选择。

对于不需要精确色彩调整的平均色调图像最为有用。(注:不能用在索引颜色图像上。)去色(Ctrl+Shift+U):

是一种删除颜色(或图像的饱和度)以产生灰度效果的方法,但在文件中仍保留相同的颜色空间(即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相同颜色模式下的灰度图像)。注:如果处理多层图像,则“去色”命令仅转换当前层。

十、特殊调色命令: 渐变映射:

能更好把图像中色调范围映射到渐变颜色的范围,或重新给图像上色。添加一些特殊效果。选“反相”颠倒渐变的方向;“仿色”提供平滑的渐变。反相(Ctr+I):

反转图像中的颜色(即255变成了0),彩色图像反转成它的互补色,创建“负(阴)片”效果。还能有效地创建“反向”图层蒙版。阈值:

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转成黑色或者白色(将灰度或彩色图转换为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所有比阈值亮的像素转换为白色,而所有比阈值暗的像素转换为黑色。色调均化:

重新分布图像中像素的亮度值,以便更均匀地呈现所有范围的亮度级。加大相近颜色像素之间的对比度,以能看到斑点或者边缘,修整图像缺陷。使最亮值表示白色,最暗值表示黑色。

第6课

一、修饰工具:

画笔工具(B):画出类似于毛笔或水彩笔的效果。

画笔自定义:使用“编辑>定义画笔”(选区羽化值的大小,得到是硬和软边的画笔); 画笔的载入、替换、保存、删除:按alt键击画笔删除画笔。铅笔工具(B):

(了解)绘制硬边缘且有锯齿效果。“自动抹掉”在绘制前景色的区域中拖动铅笔,则该区域会被擦成背景色。

注:使用画笔和铅笔时,按alt键可切换到吸管工具;按Shift键击绘直线; 仿制图章/图案图章工具(S):

仿制(橡皮)图章:从图像的某一区域取样,然后在其他区域复制取样的图像。方法:按Alt键(Alt+Shift从中心)定义取样,松开后,在复制的位置拖拉即可。图案图章:通过使用画笔而不是填充命令,用某种图案(或自定义)来绘图。

图案的定义:使用“编辑>定义图案”。图案的定义只能使用矩形选区工具,且不能羽化。按shift+backspace打开填充对话框。图案生成器(Alt+Shift+ctrl+X):

使用图案生成器可产生不同的图案效果,用于修复图像背景,像草地。注:图案生成器只对8位的RGB、CMYK、LAB和Grayscale模式的图像有效。修复画笔和修补工具(J):

修复画笔工具在不改变原图像的形状、光照、纹理等属性的前提下,轻而易举地去除画面中最细小的划痕、污点、皱纹、灰尘等。

“对齐”选项勾选表示图像复制不会因为停止而发生错位。方法:按Alt键定义取样点,松开后,在复制的位置拖拉即可。与仿制图章工具区别:修复的像素和周围的图像完美结合。修补工具从图像的其它区域或使用图案来修补当前选中的区域,且保留图像原来的纹理、亮度和层次等信息。

方法:选中坏的区域后,往好的区域拖移即可(注:修补时,确定选区小一些,效果会好一些)。

注:使用仿制图章、修复画笔和修补工具,两图像须有相同的模式。橡皮擦(E):

(了解)擦除图像至工具箱中的背景色,可将图像还原到历史调板中的任何一个状态。勾选“抹到历史记录”可将图像恢复到历史面板中任何一个状态或快照。背景橡皮擦:

用于将部分图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缺点是删除图像图像信息并使用透明色来代替它。模糊/锐化/涂抹工具(R):

(了解)模糊工具:对图像的特定部分进行模糊处理,降低相邻像素的对比度。常用于细节的修饰。

锐化工具:对图像的特定部分进行清晰处理,增加相邻像素的对比度。不适合过渡使用,会导致图像来重失真。

涂抹工具:用于模拟用手指涂抹油墨的效果,将图像变成浸润画。(注:不能作用于位图模式的图像。)

减淡/加深/海绵工具(O):

减淡工具:使图像中的局部区域变得更亮,降低像素饱和度。加深工具:使图像中的局部区域变得更暗,增加像素饱和度。海绵工具:对图像区域进行上色或去色(增强或降低像素的饱和度)。渐变工具/油漆桶(G):

渐变工具:从一种颜色到另一种颜色的渐变混合。渐变类型有五种:线性、径向、角度、对称和菱形。“杂色”是一个新特性基于一定色彩范围建立渐变的能力。由不规则彩色化条带空间组成的渐变。

油漆桶工具:类似于魔棒工具,都会建立一个选区,而油漆桶工具在建立选区后使用前景色或图案来填充选区。

二、历史记录面板和历史画笔: 历史记录调板:

顾名思义用来记录操作步骤(默认列出了20个状态)。可从当前工作状态跳转到最近创建的任一图像状态。

按Ctrl+Z在最后的状态和上一个状态间来回切换;按ctrl+Alt+Z则向上逐个撤消历史记录中的状态;按Ctrl+Shift+Z则向下来恢复状态。

如果收到 Photoshop 内存不足的信息,这时清除这些状态很有用,因为该命令将从还原缓冲区中删除这些状态并释放内存。快照:

指创建图像任何状态的临时副本。快照放到“历史记录”调板顶部,可有多个快照。作用:利用先前图像的资源应用在当前图像上。历史记录画笔(Y):

用于修饰图像,与仿制图章工具相似。用历史记录调板上的所选状态或快照来绘画。作用:帮助更正图像编辑过程中所留下的错误细节,恢复错误前的状态。调板中“历史记录画笔”图标表示此状态作为历史记录画笔的源图像。历史记录艺术画笔(Y):

是一种自动绘图特殊工具,使用指定历史状态或快照作为绘画源来绘制各种艺术效果的笔触。它并没有实际重画已经取样的图像,而是根据取样图像中的色彩来进行画笔的自动描边。使用该工具将戏剧性地更改原始的图像,所以最好是备份一副本。

第7课

一、文字和其它工具: 文字工具:

分为水平、垂直的文字和文字蒙版工具。

单击输入点文字,点文字不会自动换行;拖拉输入段落文字,有文字框显示。使用文字工具创建文字层,有“T”标志;文字蒙版工具建立文字选区; 点文字和段落文字的相互转换:使用“图层>文字>转换为点文字/段落文字”; 为文字进行各种变形,只能对文字层上的所有文字有效,不能对单个文字有效; 文字像素化:“T”标志消失,文字层转换为普通层,如使用滤镜时。注解/声音注解工具(N):

为别人批改你的作品提供更直接的方法。声音注解必须有硬件支持。

二、路径和路径面板: 关于路径:

是PS中唯一的矢量对象,不可打印。

路径的概念:在矢量图形中,任意两个定位点(锚点或节点)的之间的连线,称为路径,它由多个节点组成,是直线或曲线,分为开放和闭合路径。节点类型:平滑点、转角点、对称点。钢笔工具(P):

使用钢笔工具所需形状。绘制时,单击是直线,以节点为中心拖移是曲线;按Ctrl键临时切换到“直接选择工具”,按alt键临时切换到“转换点工具”按Ctrl键或Enter键,生成开放路径;

使用自由钢笔工具时,按Alt键单击直线绘制;拖移以手绘路径; 编辑路径:

使用路径组选择工具和直接选择工具;按shift键加或减选节点;按Ctrl+Shift键选中路径所有节点;按alt键复制路径;删除节点或线段用Del或Back Space键;

使用“直接选择工具”时,按Ctrl+Alt键移到节点上将转换为“转换点”工具; 创建形状图层:

使用形状工具或钢笔工具创建形状图层,形状图层是带图层剪贴路径的填充图层;填充图层定义形状的颜色,而图层剪贴路径定义形状的几何轮廓。自定义基本形状:使用“编辑>定义自定形状”命令; 路径和形状层像素化:使用“像素化>形状”命令; 创建工作路径:

作用:将路径转换为选区,选择图像中的像素;路径用作图层剪贴路径以隐藏图层区域。工作路径是一个临时路径,不是图像的一部分; 路径调板:

路径的描边和填充——按alt键单击“描边/填充”按钮并弹出对话框即可; 路径与选区的相互转换:

路径转换为选区——使用命令、按钮或按Ctrl键单击“路径”调板中的路径缩略图; 选区转换为路径——使用命令、按钮或按Alt键单击“建立工作路径”按钮; 支持路径的格式有:EPS、JPEG、DCS、PSD、TIF。

第8讲 通道和动作

一、动作:

动作的优势:简化记忆、节省时间、个性设置、指量生产。

在记录动作时,除记录动作的命令外,不要进行其它操作。(注:有命令动作是不支持的。)

二、通道:

通道是图像信息的载体,有颜色通道、Alpha通道和专色通道三种。有256种灰阶,从白到黑灰阶,通道中只有三色,黑、白、灰。颜色通道:

存储图像的色彩信息。每个颜色通道都是一灰度图像,只代表一种颜色的明暗变化。所有颜色通道混合在一起时,便可形成图像的彩色效果,也就构成了彩色的复合通道。如RGB通道(一个复合通道,三个单色通道)。

RGB图像来说,颜色通道中较亮的部分表示原色用量大,较暗的部分表示原色用量少。而CMYK图像则相反。

颜色通道的应用:使用单色通道调整偏色。CMYK颜色通道:用于印刷分色;

分色:是印刷的专业名词,指的是将原稿上的各种颜色分解为黄、品红、青、黑四种原色的颜色。在电脑中,分色将扫描图像或其它来源的图像的色彩模式转换为CMYK颜色。在PS中将RGB、LAB色彩模式转换为CMYK颜色模式即是分色。

注:默认的颜色通道数取决于其颜色模式。如,RGB图像有三个通道,分别代表红、绿和蓝色信息。一个图像最多可包含 24 个通道,包括所有的颜色通道和 Alpha 通道。Alpha通道(蒙版通道):

用来存储和编辑选区范围,以备以后调用。

Alpha通道中,选中的像素为白色,未选中的像素为黑色(部分透明或选中的像素显示为灰色)。

Alpha通道的编辑:

按Ctrl+Shift键并击Alpha通道,将现有选区加入载入的Alpha通道选区(即加选); 按Ctrl+Alt键并击Alpha通道,将现有的选区减去载入的Alpha通道选区(即减选); 按Ctrl+Alt+Shift键并击Alpha通道,将现有的选区和载入的Alpha通道进行交集; 专色(Spot)通道:

保存专色信息的通道——即可以作为一个专色版应用到图像和印刷当中,这是它区别于Alpha通道的明显之处。同时,专色通道具有Alpha通道的一切特点:保存选区信息、透明度信息。每个专色通道只是一个以灰度图形式存储相应专色信息,与其在屏幕上的彩色显示无关。注:输出专色版时,要存储成DCS 2.0 格式。通道面板:

用来创建和管理通道,并监视编辑效果。第一个是复合通道(对于 RGB、CMYK 和 Lab 图像),它是单一颜色通道的复合;紧接着是单个颜色通道、专色通道,最下面的是 Alpha 通道。

分离通道时,会产生4个灰度文件并以原文件名加上四色字母来命名(注:层为图层时不能分离通道)。

分离通道作用:1)分离后进行专色设置,制作特定效果;2)文件特别大时,分离后单独操作;

删除红、绿、蓝通道时,PS提供青色、品红或黄色通道。具体情况将取决于删除哪一个通道。(注:删除单通道时,图像会自动转为多通道模式。)

篇6: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

—厨房中的化学

【情景与需求】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目标】

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本来熟知的物质;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对所介绍的物质有新的认识,了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难点】

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 【课程实施】 引入:

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获得食品的重要场所.我不知道咱们班中有多少同学进厨房做过饭,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在厨房中忙碌.我们或多或少都对厨房有一些了解,对厨房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家的厨房中都有哪些食品,燃料,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好记录,在真实的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1.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很多的物质,它们都是化学物质,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组成成分,有的我们还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它.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将你们小组所列举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分类,看一看其中的哪一些或哪一种物质你知道它的组成成分,最好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来.⑴实物展示,学生书写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列举的物质进行分类,对其中的物质表示其组成成分,写出化学式

⑵小组汇报结果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达标过程

同学们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有一些是很容易区分的,但也有一些却不容易区分.动动脑思考一下: ⑴如何区别酒精和白醋? ⑵如何区别牛奶和米汤?

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时,曾经用米汤来书写“无字密信”.请问:

①如何读出该密信中的内容?

②用酚酞试剂是否可以书写密信如果可以,该如何读出?

③你还有其他方法书写密信吗?

2、与同学交流,说明书写和阅读的方法.教师实物演示,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达标过程

厨房中有这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同学们想一想,对于厨房中的这些物质,你所知道的它们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其中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有哪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书写结果.小组汇报,复习所学知识.2-2达标过程

除了同学们列举的反应外,还发生着很多很多的化学变化.下面 列举的问题,同学们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吗?

⑴我们可以用食醋制作软壳鸡蛋,用食醋清除暖瓶中的水垢;⑵自来水和矿泉水当然是不同的,同学们,你知道它们不同什么地方吗?谁能用化学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⑶(想一个其它的题目)

3、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扩大知识面.其实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化学反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看似没有什么变化的静静放置着的鸡蛋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食物在烹煮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如炒菜,炒肉,煮鸡蛋等等).4、音像资料:炒菜的学问

学生倾听,了解新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发生的变化:

在前边同学们提到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同学们知道近十几年来家庭燃料发生怎样的变化吗

事实上,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住用,通信交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5、展示各种燃料:

从柴草开始……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天然气的利用我们广大农村应用的还不多,但城镇居民已广泛使用.对于天然气以及家庭所用燃料问题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考一考大家!⑴“西气东输”指的是从大西北把天然气向东部沿海城市输送.所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管道煤气的成分是不相同的.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不同:

⑵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气体分子数相同,根据此结论,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上述两种气体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燃气灶由灶体,进空气管,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c、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部分燃料的热值与价格表

燃料 热值(J/kg)价格(元/kg)原煤 2.1×107 0.8 天然气 3.9 × 107 2.8 煤气 1.56 × 107 4.0 液化气 4.7 × 107 3.0 酒精 3.0 × 107 4.0 汽油 4.6 × 107 4.3 柴草 1.7 × 107 0.3

6、学生思考

书写化学方程式,比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果你是一家之主,在选择家用燃料时,你通常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请你分析,上述哪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家用燃料?

(3)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 a、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理由是________.b、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哪些优点?(4)你还知道有哪些更好的能源吗? 如果把青岛市消耗的燃料全部按热值折算成消耗天然气,假若此值为日耗天然气5.5×106立方米,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相当于消耗多少吨原煤(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天然气热值为3.9×107J/kg, 原煤的热值为2.1× 107J/kg).假设上述原煤平均含硫元素2.5%,则改用天然气后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

7、学生列出计算式

教师给出计算结果,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数字上感受到加强环保的重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8、小结

简单回顾本节课新学到的知识,说出自己新学习到的、最感兴趣的知识,巩固所学,培养兴趣.【教学反思】

1、本堂课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厨房为线索,以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从厨房中的化学材料, 化学反应, 化学燃料, 化学与安全为专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地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觉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着眼于化学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松宽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并用,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讲,议,辩,练相互穿插,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创新能力.3、这节课需改进的东西很多,问题的设计,环节的衔接,语言的精炼,时间的安排等诸方面都需要更精益求精.另外,教师可考虑增加探究性的题目.【课堂评价】

1、实践能力:A()B()C()D()(自评打分)

A()B()C()D()(教师评价)

2、创新能力:A()B()C()D()(自评打分)A()B()C()D()(教师评价)

上一篇:我爱你姑娘下一篇:张爱玲经典爱情语录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