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校本课程总结

2022-06-23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版画校本课程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版画校本课程总结

小学课程引入丝网版画浅析

□ 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 陈增旺

编者按:丝网版画走进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是小学版画教育的创新,也是突破。纵观全国小学美术教育,把丝网版画纳入小学课程的学校,更是凤毛麟角。在丝网版画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丝网版画特色教育的优势在于“正版正印”——学生的作品能直接通过网版印刷得到复制与延伸。

课程特色: 参与性和应用性较强

笔者于2013年在宝安区始创丝网版画特色教育。丝网版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是少儿版画教育的一大创新和突破。与版画家族的其他版种相比,丝网版画有比较容易掌握制作工艺、可参与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

丝网版画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挖掘资源潜能。深圳现已成为国际8个“设计之都”城市之一,是中国的设计重镇,设计企业6000多家,专业设计师6万余人。这促使深圳的教育必须结合实际,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

开展丝网版画教学,需构建一支学术与教学相支撑的教师队伍,通过校内教师梯队的培养与校外专家的引领来达到优化特色教学的目的。在丝网版画教学过程中,顾问团队既有来自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又有来自高校及文化馆的国家级美术专家。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笔者以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方式,进行丝网版画教学的研究。以学生生活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逐步完善丝网版画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丝网版画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学校儿童丝网版画特色,以特色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丝网版画创作,不受年龄限制,让学生在丝网版画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自2013年开设宝安区首家小学丝网版画教学以来,丝网版画教学已培训学生近600人。在社区居民文化义工培训点,已培训市民200人,承担西乡街道教师培训6次,参与教师100人。

课程实施: 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特点

在丝网版画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从生活过程中寻找悸动心灵的创作素材进行丝网版画创作,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写生的方式收集素材并进行丝网版画的创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设相应的学习课程。 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已开设《丝网版画赏析》(基础)、《丝网版画——点线面》(基础)、《丝网版画——线描写生》(基础)、《丝网版画——人像写生》(基础)、《丝网版画——动物》(基础)、《丝网版画——人物组合》(提高)、《丝网版画——动物组合》(提高)、《丝网版画——场景组合》(提高)、《丝网版画制作与印刷技术

(一)》(应用)、《丝网版画制作与印刷技术

(二)》(应用)、《丝网版画创作

(一)》(应用)、《丝网版画创作

(二)》(应用)、《丝网版画创作

(三)》(应用)、《丝网版画创作

(四)》(应用)等课程,并逐步完善其他辅助课程。同时根据年龄阶段的特点来进行内容的编辑,努力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识别图像图形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表现的能力以及理解美术文化的能力。

此外,通过展览与比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课堂作业,要成为培养学生成就感的一面镜子。以展览、比赛平台作为学生课堂作业的动力,让他们拥有展示、表达的机会。以展览为目的去进行主题创作,并不代表漫无目的的创作,同学们还是会用心体会,用心感受身边的人或物,并将所感所悟体现在课堂作业上,通过丝网版画语言表现出来。以展览为目的的课堂作业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走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丝网版画的热情,让学生对丝网版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程活动: 学生与社会融合平台

学生投入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就是为了成为终身的学习人,成为学习化社会的参与者和构成者。其次,学生在学期间所联系的家庭、社区和热心教育人士,将成为一支新的教育力量,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社会中心。例如学校开展的“引进来,走出去”教学方式,让国家级艺术家到学校指导丝网版画教学工作,并定期开设讲座,目前已开展丝网版画培训6期;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各类展览,开阔自己的眼界。 在家校联系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组织了5次“亲子丝网版画印刷活动”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亲子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拓展之一,在亲子活动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丝网版画,把平时在第一课堂的作业,用丝网的版画语音表达出来。在以T恤、抱枕、帽子等媒介呈现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丝网版画贴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对丝网版画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丝网版画不但让学生学会涂鸦、造型的需要,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得到尊重。此外,家校互动与校社互动,更进一步提高学校特色发展的水平。

美术新课标指出:“任何一个学科都包括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向学生传播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以延续和发展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二是生发一定的教育功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审美创造潜能和自觉融会不同学科的知识,使各种知识与技能互相贯通,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丝网版画和丝网印刷恰恰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目标,学生的丝网版画课堂作业能直接体现在除版画纸以外的生活用品上。 课程思考: 师资、教材等短板明显

团队建设是落实“以生为本”的保障,也是推进学校丝网版画特色教学的保障。我们通过各类业务水平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加强教学研究,补充教学营养。自开设丝网版画特色教学课程以来,教师已参加各类专业比赛10余次,作品成功入选保加利亚国际版画双年展、全国综合美术作品展等国际、全国及省市区版画比赛;团队教师已参加各类教学活动15次及美术骨干教师研修班等。 丝网版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其一,师资紧缺。一方面,丝网版画门类的课程在高校的开设比例较少;另一方面,丝网版画培训的机构则更显不足;其二,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丝网版画教材甚少,中小学丝网版画教育仅凭个别学校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进行教育,使得大力推动艺术教育发展的步伐略显缓慢。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整合资源,优化特色开展此项活动,具体措施为:校际联合、资源共享、与高校开展合作等。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展览活动,推动这一特色的稳步发展,为艺术教育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

第二篇:校本课程总结

1 《英语120句》校本课程总结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构建英语化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国家课程中英语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根据孩子的最佳语言发展期,我校一至六年级开设了《英语校本课》,每周安排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力争通过英语校本课程,提高外语课堂效益,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从日常用语开始,加强英语的实用性,让英语走进各学科教学,拓展使用英语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教学适应新形势,促进新发展。各年级98%的学生能听懂课堂用语,能和教师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并学会唱文歌曲/歌谣。期末调查学生,英语是最受欢迎的学科。

我校的校本课程自2005年至今已十年之久,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生命力所在。一是它不仅增强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性、自觉性和责任感与创新性,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按照国家课程规定,使用统编教材的依赖性,缺少主动探索、发挥潜能的作用和空间。而且使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充实,去提高,去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二是感到它对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是有重要作用。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的独特性,这就为他们特长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而为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校化需求提供了保证。由于《英语剧场》的开发,我校学生已学到了很多英语知识,提高了英语水平,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三是我们感到它对学校生存发展,构建学校特色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校结合校情,根据校本课程管理,课程资源,因地制宜, 2 开发多元化校本课程,创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探索。校本课程开发还仅仅是开始。

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与问题学要解决,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一定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让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永远燃烧。

一、基本情况回顾: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而不仅是懂得一点英语知识;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在用中学,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教科书介绍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如角色扮演、解题、猜谜游戏等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语境。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结构实施大纲规定的交际功能,如问候、道歉、建议、邀请、描述人物和行为等。

根据教科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在校本课程的起始阶段听说比重较大,随着课程的进展,读写比重逐步加大,并且由单项训练进而转向综合训练。通过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言语的技能,并经过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和完成任务,将言语技能逐步发展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积累,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句 3 型,已有了一定的语感。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产生了厌学趋势。对于种种类型的同学应该从心理入手,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二、实施与研究: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说到底是用来交际的。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口语是第一位的,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以上分析,教研组提出 “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 为课题,要求每位英语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研究实施并上交实施成果。

三、本学期校本课程目的要求:

1 、锻炼学生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2 、在交际中了解英语,营造英语氛围。

3 、要求学生在每周三的校本活动课上大胆开口交际。

4 、照顾不愿开口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

5 、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四: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然而,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要创造这样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对 4 学生充满激情,要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其次,教师要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好课堂活动。第三,要对学生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初学者开口说英语,既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羞于尝试。这时,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第四,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当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就会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

2、教学过程交际化,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

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坚持用英语讲课,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记忆,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交际环境,围绕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具有交际特征的语言实践活动。虽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际活动,但与机械的语言操练相比,却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在这种交际性的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尽快地培养起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还有,应多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传统教学中大多采用 “ 教师问,学生答 ” 的问答方式。采用这一方式,即使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提问一次,每位学生也只能作一次回答。更不利的是,学生不能主动地提问和表达思想,积极参与。如果变师生问答为教师问,学生答; 5 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则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例如,教 师在 教授新课时,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地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创设提问的机会,启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由教师来回答。学生在教师的回答中会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的东西。另如,在学习了课文以后,不要只是教师就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提问,由其他同学来回答。

最后要提及的是,坚持每天五分钟的英语值日生汇报。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学生用英语或讲一个故事,或报道一条新闻,或介绍学校的一项活动,或推荐一本好书 „„ 题材不限,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日久天长,所获极大。

五、校本课程实施成果:

有了以上做基础,校本活动课学生积极参与,大胆交流,并积累了经验,为杜绝 “ 哑巴 ” 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亦非一日之功。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好英语,教师也应注重自己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和检查学生的口语学习,应适当增加英语口试的比重。另外,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

英语教学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英语知识的增长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中之 6 重,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看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英语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都在预言:未来世纪是中华民族大放异彩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愿我们以孜孜不倦的耕耘,为新世纪创造出千千万万个合格接班人,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估出贡献。

第三篇:校本课程总结

诵读领袖诗词,强我爱国情怀!

———特色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现在的孩子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许多学生认为这是自然显现象,都这样,不值得感谢,就是感谢也只是知道感谢父母,忽略了党和国家。因此我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是国家给的。但是只靠单纯的说教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并且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也正因此我校把红歌传唱列为了我校的特色工作,通过学红歌、唱红歌把爱国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学生头脑之中。同时为了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校在高年级开设了以毛泽东诗词诵读为主的校本课程,通过诵读、学习伟人诗词,体会革命战争年代前辈们的爱国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学校编写了毛泽东诗词教材。学校通过精心筛选,把 毛泽东同志具有代表性的诗词65首(多数都含有毛泽东的手迹)按照年代先后顺序汇集在一起编成校本教材,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多数诗词都配有注解,改变了学生机械的背诵学习的不良现象。

2、 围绕毛泽东诗词诵读校本教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爱 国主义教育活动。

一是读爱国书籍活动。继《改革开放30年》读书活动、《辉煌60年》读书活动之后,我校又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建设幸福中国》读书活动,通过读爱国书籍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为了后来人过上幸福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感,从而使学生们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二是讲英雄舒情怀活动。学生们把自己心中爱国英雄的故事在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三是画我心中英雄形象活动。通过活动,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一个个光辉形象被学生们画了出来,让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扎根,让爱国思想在学生心中发芽。

四是办爱国手抄报活动。学生心目中英雄很多,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爱着自己的祖国,学生们可能感受不到这些,为此我们开展了“爱国手抄报”、“红色记忆报”、“星星之火”等手抄报竞赛,学生把一个个爱国故事、名言等搬上自己的报纸,尽情抒发对英雄的敬仰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是做爱国新人活动。在校本课上激发了学生们爱国情感,但是怎样做才是爱国,围绕这些我们展开了讨论,让学生明白爱国表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爱护人民币、爱护国旗等等。

总之我校的校本课程就是通过学、读、讲、画、办、议让学生知道爱国从而达到最终目的知道怎样做才是爱国。

第四篇:校本课程总结

读书课总结

**学校

刘**

“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学生。”这些理念随着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的推进越来越深入每一位同学的心,也渐渐地成为我们三(1)班的一种氛围。三(1)班有组织的读书活动一直在悄然无声中进行着,持续到今天,在我们不懈地努力下,在“大阅读”这块热土上,我们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我班读书活动形式可概括为开始领着读,慢慢放手读,后来各人自己读;读书内容从开始的背诵古诗弟子规到名著阅读等;读书展示也从开始不会到不敢到后来很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为了让班级学生有书读,我建议每个学生积极参加捐书活动,全班每人最少捐出一本好书,放到班级的图书角,由班长统一管理,至今,我班的班级书柜已有图书将近200册。图书的确方便了学生闲暇时间的阅读。为了保证学生读书时间,我安排学生每天下午到校用半小时时间来读书,每周利用班会课、语文阅读课交流读书心得,以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热情。当我在网上发现有好的文章时,我也会把文章下载下来,利用午读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现在,班里乐意读书、乐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与日俱增。

在我的指导和建议下,我班有十几个同学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如何选购优秀书籍并谈了自己的读书打算。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好多学生在日记里流露出喜欢看书,都说读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的确,读书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读书活动使我们这个原本充斥着各种叫喊的教室比以前明显安静了许多,书香和全班读书的静谧慢慢赶走了打闹的喧嚣。

第五篇:校本课程总结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影音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图像、声音和字幕相结合呈现教学信息,显示出极丰富的表现力,极强的感染力。对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净化灵魂、美化情操、提高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立足校本课程这一平台,做出了一些浅显的尝试。

电影内容包罗万象、从古到今,有正面的影响,也难免存在反面影响、学生在接受真、善、美的同时,也面临着假、恶、丑的考验。在“影音欣赏”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电影为教育载体,很适合大部分学生接受,的确感到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而少数学生会因影片不对自己胃口,荒废宝贵的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电影教材这部分学生的经历、体验各有不同,对影片理解有差异,同时缺乏及时的反馈与调控措施,使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无法照顾到。为此,我们尝试从选择影片内容和搞好影片的导看上下功夫。

一、选择精、美、奇的影片

一部影片是否能吸引学生,关键在它的内容。精就是指画面精美、色彩艳丽、制作精细;美则指电影人物灵魂美、精神美、电影所反映的境界美;奇,指电影故事奇特、曲折新奇。这样的影片小学生才会喜欢,喜欢了才会从中汲取营养。1、含义深刻,又通俗易懂。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看电影,而是让学生从中拓展知识领域,接受一定的思想教育,在道德品质眼界抱负,意志毅力等智力因素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通过电影这种艺术手段,使学生接受较为全面的艺术熏陶,能够正确的分析和鉴别现实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选片时,应本着这个目的出发,而且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让学生看了一部电影《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画面清新,表演风趣幽默,而含义却比较深刻。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法西斯的残酷、集中营的黑暗以及战争中更觉宝贵的爱,只要是学生能用心地观看,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果然看完以后,学生纷纷表达强烈的感受。法西斯是残酷的,集中营里对犹太人的非人道待遇,已使许多人无法生存,而一位充满爱心的父亲,在这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以自己的智慧保护了孩子幼小的童心不受战争的摧残,自己却失去了生命。观看时,孩子们不时发出笑声,可越看到最后,孩子们的表情渐渐凝重,他们体会到了战争是最残酷的,而爱则是拯救人们的一线光明。

2、内容的人文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部好的影片,讲述一个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是我们选择影片的标准之一。人文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佳片,更是我们的首选。在四月“电影与音乐”主题中,我们选择了法国优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难得的佳片来给学生们放映。全片贯穿优美的配乐和悦耳的童声合唱,清新动人,以“师生情”这一非常熟悉的题材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一群调皮顽劣的问题学生、一位极具音乐才华的善良老师和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偏僻学校,发生了一系列有笑有泪的故事。孩子们看得认真极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时而皱眉、时而开怀,完全将自己融入其中。观后,有好几个孩子在互动作文里发表自己的观后感,他们这样写道:“ 接触音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也很喜欢音乐,音乐能抒发出人类美好的情感,并且,我想音乐能感化,抚慰学生们的心灵,可能孩子们都没有仔细的察觉生活中

美好的事物,在他们以前看来,只有恶作剧让她们轻松愉快。其实,周围都是美好的事物,他们抚慰了人们的心灵,马修不仅仅在让他们走入音乐,也让他们走入到了美好的世界,去发现,去享受。”“修老师用音乐和爱打开了孩子们封闭的心灵,也改变了每个孩子的命运”„„

3、抓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

有些人片面的认为,只有看老片子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老片子才是爱国主义影片,因此在选片时侧重于《地雷战》、《渡江侦察记》等片。老片固然有它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儿童的口味了。陈旧的画面,退变的色彩,直白的叙事已经令好多学生打起了瞌睡。近几年来,好多国产电影都是极好的教材,如反映我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影片《烈火金刚》,还有反映我国近代史的《圆明园》等等都慷慨悲壮,催人奋进,所以要走出老片就是好片的误区。

二、加强播放指导,组织好课堂教学。

学生的视听不等于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视听只是意识中把形象、情景转化成补充的新表象、新经验,丰富了思维的素材,但这并不等于完成思维加工任务。这时教师运用语言、板书、讨论、写观后感等方式进行激励,设疑开启思路,导引方向,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调活动,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视、听、讲、议、写等形式的结合实际为电教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互补的具体体现,既发挥了视觉的优势,又引导了学生进行反思和理解。

我们的目标是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给学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在学生心田种下艺术与美的种子!

四年级执教老师刘影

上一篇:班级活动如何开展下一篇:保洁人员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