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培智校本课程

2022-06-23

第一篇:宝山培智校本课程

宝山培智学校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简称宝山培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打造“四高”学校,即高效能的管理机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认同的发展愿景、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依据1998年12月2日陈至立部长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一号令《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宝山培智学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定为九年一贯制。

第三条:宝山培智的教育理念是:让教育适应每个孩子的发展。

第四条:宝山培智的办学宗旨是:让每个学生能自助、会生活,自信走向社会大家庭。

第五条:宝山培智的办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自助能力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主动积极地探索实施自助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把学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师资队伍上乘、教学质量一流的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残障学生成长乐园,成为在全市有活力、有影响、有特色的特教示范校。

第六条:宝山培智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自助技能的人。

第七条:宝山培智的办学特色是:实行ISO9000标准管理;试行自助教育校本课程;凸显美术学科教学特长。

第二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宝山培智的管理特色是实行ISO9000标准,即建立全面、全程、全员的管理系统;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职业意识;推行纠正与预防的持续改进机制;实行内审外核相结合的质量审核制度。

第九条:宝山培智教职工的工作观念是:增强团队意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注重过程体验-积极参与、享受过程、丰富经历;养成探究习惯-探索发现、分析反思、积极应对;营造和谐文化-情理并重、内外联动、适时

推进。

第十条: 宝山培智师生的追求是: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第十一条:宝山培智校训是:修德、培智、健体;校风是:团结、进取、奉献;教风是:严谨、业精、格高;学风是:乐学、勤练、会用;校歌是:《拥抱阳光》。校徽是“乘风破浪的小船”,画面有三部分构成:双线椭圆形外框;校名拼音缩写-SBPX;主画面-乘风破浪的小船。含义:双线椭圆包容整个画面,代表我校和谐和团结,其中外围线代表干部和后勤人员,他们为教师、学生提供优质管理和服务,内围线代表教师,大家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与服务;心形构成的风帆代表社会各界对特教、对特殊学生奉献的爱心,小船代表我校全体师生员工,风浪代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整幅画面预示着学校向着目标一往无前的勇气,也蕴含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但在大家的帮助下,奉献爱心,我们一定能到达预设的彼岸。同时画面也反映出学校的地理位置-长江口岸。

第十二条:宝山培智的学生观是:学生是人,我们要尊重;学生有缺陷,我们要补偿;学生有潜能,我们要开发;学生是弱者,我们要爱护;学生是顾客,我们要服务;学生是课题,我们要研究;学生有成功,我们要赏识。

第十三条:宝山培智的教师职业观是:以学生为关注点,以服务为出发点,以敬业为核心点,以发展为落脚点。

第十四条:宝山培智的组织价值观是:学生、学校和教师是命运的共同体、利益的共同体和价值的共同体,学校提倡教工应该以学校大局为重,善于协调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

第十五条:宝山培智校园文化的精髓是:营造“发展潜能、愉悦身心、传播文明”的校园氛围,锻造“意志坚强,行为规范,积极向上” 的校园精神,构建“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支持自助” 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学校保持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形成特教优质特色品牌,使校园成为师生自助互动发展的乐园。

第十六条:宝山培智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行政工作。校长应是“学校发展的规划者,组织文化的领导者,学习研究的带头者,师生成长的促进者”。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责。校长要加强教育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要熟悉特殊教育业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对学校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学校以课程为引领,校长室下设置“四室一办”,即:德育室、课程研发室、课程管理室、课程保障室、行政办;在功能上体现“一个重心,二大体系”,即:以课程建设为重心,以教育、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为体系。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校内实行“主任负责制”和“项目责任制”,各室主任对校长负责,主任全权管理其所辖事务。各室主任由校长提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聘任。德育室负责学生德育、大队部、班主任、心理康复、家长学校、对外联络等方面的工作;课程研发室负责对学校自助教育课程的开发与科研课题的策划、实施、检查、评估等方面的工作;课程管理室落实自助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监督、反馈和师资培训的开展并为学生教学、教师研修提供支持服务;行政办负责行政事务的运行、人事和档案的管理;课程保障室负责后勤保障,从而,各室相互协作、督促,提高课程质量和教育教学服务水平,协助校长办好学校。

第十八条:宝山培智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建章立制,并充分发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对教师和其他人员实行科学管理。

第十九条:宝山培智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做好校务公开、学校决策咨询会议和“金点子卡”“精神文明积分卡”“星级教师评聘”等工作,加强对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校长要依靠党支部,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其他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共同推进学校工作。

第二十条:宝山培智学校管理的三大抓手是优化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建设,优化资源运作。

第三章 优化队伍建设

第二十一条:宝山培智的领导班子应该具有表率作用,成为团结民主,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集体,学校对班子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有胆-锐意开拓,有事业心;有识-远见卓识,有才干;有德-言行垂范,有德行;有情-扬长助人,有热情;有度-豁达公正,有气度;有效-学校发展,有成效。学校每一至二周组织一次行政会议,每月组织一次中心组学习。学校每周由课程实施管理室牵头召开课程管理层和行政管理层人员参加的课程管理碰头会,扣紧管理环节,理顺课程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二条:宝山培智教工要进一步发展良好的师德规范,认真执行《师德

规范要求》和《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享受和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校开展“师德自我教育活动”,采用“教师师德承诺”、“教师明星访谈”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两周组织一次政治学习,学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发展个性、形成风格、追求卓越。具体体现 “三心”:有爱心—爱生、爱校、爱事业;有童心—了解弱童心、争做弱童友;有责任心—敬业、乐业、奉献事业;学校对后勤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有服务育人精神-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第二十三条:宝山培智教师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其他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其具体任职条件、职责需符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宝山培智贯彻终身学习思想,重视教师和其他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学习,教工进修应根据学校工作需求,以业余、在职、自学为主并根据所教学科和所从事岗位选择专业。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和职务培训,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科研成果和著书立说等方式来完成教师职务培训学分。

第二十五条:宝山培智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开展校本培训,要充分发挥“专家讲座”、“名师讲坛”、“教师论坛”、“微格课堂”、“参观访问”、“专题学习”、“课程开发”、“技能比赛”和“教育会诊”等校本培训“九大载体”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十六条:宝山培智要努力营造学习研究的氛围,合理借用外脑,帮助学校策划工作指导业务,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每位教工确立自己学习研究项目开展研究,每年完成一篇论文或者个案研究报告。

第二十七条:宝山培智的基本教学语言为汉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第二十八条:宝山培智重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实施“无纸化备课”和“无纸化管理”,教师应该熟练使用计算机。

第二十九条:宝山培智重视对先进事迹的发扬和表彰,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业务考核档案”、“教师积分榜”、“班主任积分榜”,进行“教师发

展性面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科学考核教师和其它工作人员,注重工作表现和实绩,对贡献大的教工给予奖励,促进教师发展。组织评选校先进工作者,德育先进、教学先进、教辅先进、优秀党员、青年明星和首席班主任。对学校有突出贡献的教工,可由学校党政给予“突出贡献奖”。

第三十条:宝山培智努力做到三个倾斜,“向知识投入倾斜,向学习研究倾斜,向激励成果倾斜”,为优化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第四章 优化课程建设

第三十一条:宝山培智要有效整合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学校研究开发的校本课程称为自助教育课程,是学校在提供学生、家长以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提供给家长和学生具有适切性的“课程商品”,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和体验供给,促进学生发展,获得质的提高。

第三十二条:自助教育课程是一套我校自主研发的针对中重度弱智学生开展的以生活适应为目标,以自助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学生自助学习为操作策略的教育体系。课程在功能上体现让学生在真实生活的情景中不断地积累及重组生活需要的经验,引导学生学会自助;课程在结构上强调课程的生活化、实用性,注重根据学生生活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既体现综合性和选择性又注重学科内在的逻辑和学生个体的差异;课程在内容上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生活基础知识和自助技能;课程在实施上以生活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他们在外界的适当支持下,通过“扶助-求助-辅助-互助”,学习“自助”。

第三十三条:自助教育课程由语文、数学、生活、社会、自然、运动、美工和音乐8门学科构成,旨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助意识,训练学生的自助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助精神,为其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打下基础。

第三十四条:宝山培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能康复训练,补偿学生体能缺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校园环境设施、教师教育行为等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训练和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能活动时间,为每位学生建立体能发展档案,对新生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学校培养学生心理求助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功能和能力,适时适度进行青春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民防教

育。

第三十五条:宝山培智要加强青保工作,做好帮教工作,建立学生“帮困助学基金”,用于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对具有本市户口的在校学生实行力度不等的免费教育。

第三十六条:宝山培智在每个教学班设置班主任教师,班主任教师要执行国家规定的班主任职责,全面负责管理,指导班级工作。班主任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身心康复等方面的动态,每学期为每位学生撰写“学生发展手册”。班主任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每年家访率达100%,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第三十七条:宝山培智实施“多元发展评价”,通过“课程调查”、“轶事记录”、“代币争章”、“展示展览”、“多元考查”等多种形式评价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分层评价和个别评价相结合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原则。学校要建立学生档案袋,对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十八条:宝山培智以教育科研为推动力,推进学校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落实“管理研究化,研究管理化”的思路,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形成全校性的课题研究网络,把大家的工作着力点集中起来,有效地实施基于自助教育课程引领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章 优化资源运作

第三十九条:宝山培智的办学条件和经费由国家负责提供,校园、校舍建设应执行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第四十条:宝山培智要特别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搞好校园绿化和美化,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个绿色的生态化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四十一条:宝山培智应遵照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校舍、场地等,及时对校舍设施进行维修和维护,保持坚固、实用、清洁、美观,发现危房立即停止使用,并报主管部门。

第四十二条:宝山培智要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和运用,通过管理和培训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努力建设有特殊教育特色的数字化学校。

第四十三条:宝山培智应加强对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等的管理,分

别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完好率,提高使用率。

第四十四条:宝山培智应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学校经费,提高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并接受上级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宝山培智收费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及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宝山培智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可按有关规定接受社会捐助。

第四十六条:宝山培智应同街道居委会及附近的普通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第四十七条:宝山培智应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制度,使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努力发挥家长作为教育资源的作用,实施“教育承诺”,提高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

第四十八条:宝山培智应特别加强与劳动局、民政局、残联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需求,征求毕业生接收单位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

第四十九条:宝山培智应在宝山教育局的领导下,指导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培训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师资,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出本地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第五十条: 宝山培智应为本区校外残疾人工作者、残疾儿童、少年及家长等提供教育、康复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第二篇: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建构的研究

时间:2010-12-27 09:32来源:南京市市教研室特教 作者:张慧 点击:274次

【前言】

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有必要先把我校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做一说明,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我们理解为:是指以培智学校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智障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通过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家庭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的课程。

我校从十五期间就致力于跟校本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在学校十五省级规划课题《培智学校中重度弱智学生生活化校本课程的研究》的带动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启动和挖掘。在相关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全体教师的智慧凝聚下,除了生活适应学科,其他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练习册、感知活动建议、法律、快乐音乐、心育活动建议等百余本校本教材都应运而生,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生活适应》校本教材是全校教师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三次修订的成果。

一、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背景

我校的特殊教育办学经历了27年的发展。随着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内外特殊教育大力提倡“教育一体化”“回归主流”“融合教育”,大多数轻度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使得我们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变化,招收的对象已从过去的轻、中度逐步转向中、重度智障儿童,现行的统编教材对他们明显不合适,原有的以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的需要,无法促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智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也大受局限,若没有系统、科学的安置方法和教育措施,很容易造成环境剥夺等恶性循环性的不良后果。招生对象智残程度的变化和学习需求的实际,促使培智学校必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要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并且最大程度地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199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训练纲要》和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都明显针对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训练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和要求,为我校开展实施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了参考蓝本。

二、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本着这一原则,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需要遵循智障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特点,帮助他们掌握生活知识,发展生活技能,生活本身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舞台,教材就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都应为学生现在的、未来的生活服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他强调“亲知”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和“说知”都必须立根于亲知里面,方能产生效力,只有自己有所经历、体验的,才能最终内化成自身的真正学问。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深入进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被立项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一五”课题,今年3月我校还被评为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

2、新课程关于课程开发的理论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生活适应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了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三、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认识自己身体和周围的事物,明白个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掌握自理个人生活的技能,初步掌握处理家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及从事简单劳动的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进取的精神、与人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以适应日常生活和进入社会的需要。

我们将以上目标按照层层递进的主题分年级段设立: 低年级:“生活自理、融入校园”

低年级以生活自理为主,在适应校园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年级:“生活自立、融入社会”

中年级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学习日常生活基本常识,适当地参与公益劳动等,逐步融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高年级:“生活自强、回报社会”

高年级以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为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生活自理方面,主要分为七项: ①、能表达个人的需要

②、认识及善用日常用品来照顾自己

③、培养合作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及基本礼貌 ④、懂得处理和保养用品 ⑤、注意和遵守安全守则

⑥、运用基本的自理技巧和步骤,照顾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 ⑦、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2、技能学习方面,主要分为四项: ①、学习适当的社交态度和与人相处的规则 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自己的需求

③、能观察事物,运用思考和判断力,解决生活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④、明白个人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尽其所能去参加个体活动,服务社会。

3、生活知识方面,主要有两项:

①、学习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关注自然界事物和社会动态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②、增加有关个人的成长和身体发育方面的基本知识。

4、品德培养方面,主要有四项

①、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处事态度。 ②、建立愉快、进取的精神。 ③、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④、适当地处理个人的情绪困扰,保持情绪稳定。

四、课程结构及模式 我校的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学校编写的《生活适应》教材为载体。本套教材内容共分五大块,即“自理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生活”和“自然生活”。

课程模式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即课堂教学训练、校内模拟训练和参与社会实践。

五、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开发实施,我校还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落实专人负责,职责分明,确保优质、高效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认识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我校非常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课改文件和课程理论、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等,并邀请专家到校指导教研。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开发小组的成员基本理解了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并掌握了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3、建立良好的课程开发网络结构

(1)确定目标,制订纲要

根据生活适应课程开发的需要,我们首先确立了课程的目标,然后在全员积极参与、智慧碰撞的氛围中,制订出该课程的实施纲要。纲要的制定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会随着实践的积累及时发现不足,进行相应的修订。

(2)共享资源,开发教材

依据制订的纲要,教师在原有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搜集资料,无论是利用网络搜集,还是利用实景拍摄,全校形成了资源共享的局面。在生活适应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照片、家庭装饰等都成为了学生课本中的图片,只要是实用的、针对性强的教材资源,教师都会仔细筛选、调整、使用。

(3)使用修订,完善教材

随着生活适应(1-18册)校本教材的开发,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任教教师及时记录使用时的不足之处,在每学期末汇总使用意见,集中进行教材的修订与完善,提高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4)深入课堂,实施管理 在使用校本教材的课堂上,我们每个上课的老师都能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反思。做到了有计划、有教案、有检查、有记录、有评价、有总结。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和个别化教学这两种形式,倡导因材施教,鼓励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学习方式,达到促使智障学生快乐发展的目的。

4、以研促编、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研讨活动,通过公开课、示范课、学习交流等活动,更好地探索校本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方法,总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本着“边实施边建设”的原则,努力完善这门校本课程。

5、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该是包含教与学的评价,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除了注重教师的基本功外,更为注重的是所教知识的渗透性和学生的掌握性如何,也就是学生的生活与实践能力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有没有达到本年级段或学生个人的能力范围,以此来实施评价。

五、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

1、课程研究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我校是江苏省第一批开办的培智学校之一,地处秦淮风光带,有着深厚的办学和文化底蕴。近年来通过开拓奋进,学校又获得了“秦淮区师德先进集体”、“秦淮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秦淮区教育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秦淮区优秀家长学校”“南京市合格心理咨询室”、“南京市百家优美校园”、“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示范心理咨询室”、“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和“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2、课程研究扩大学校知名度

近几年来,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展了许多向省、市教育界公开展示的活动。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场会、研讨会、展示会等,都先后被《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等各大报纸以及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过。来校参观、考察、交流和研讨的兄弟单位越来越多。

3、课程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我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带动和培养了一批教科研骨干,课题组教师1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教师申报立项的市区级个人课题共22项,已有20项顺利结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关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有10余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的已达百余篇。

4、课程研究促进智障学生发展

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让中重度智障学生由个体的“人”转变成为社会的“人”,是我们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只有针对他们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入手,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切实提高中重度弱智儿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丰富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内涵丰富,衣、食、住、行、用等等无不涉及,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具有极强的实际针对性,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生活适应课程还打破分科教学之间封闭的界线,通过对各种实用知识的系统化及适当的丰富充实,就从整体上给学生展示乐一张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网,非常符合智障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切实需要,从而有力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 (2)、优化课程结构,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课由于教学时间灵活,教学空间自由开放,学科与活动相结合,课程形态得到了优化。教学时可以把教学地点移到功能室、超市、社区等环境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较好的融合了各类课程的特点,使教学从“正式课堂”走向“非正式课堂”。如我校近年来和南京近十所中小幼及大学开展手拉手融合教育活动,让智障孩子生活的视野更加宽广,展示能力的舞台更为开放,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注重活动训练,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主要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生活用具和实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知觉,学生自由选择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受知识体系框架的限制。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情境活动训练,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安排中学会感知认识环境,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而矫正和补偿其身心缺陷,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我们的思考

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是一个改进的过程。由于事物的不断变化发展带来的滞后性和不定型性,因此校本课程只有开发,没有结果,我们永远都在追求一个最新的更新。通过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这样的思考:

1、校本教材的地域性强,适应学生的客观需要,但并不宜大范围推广和使用,以借鉴为主。

2、在倡导功能性课程和生态化课程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加大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零假设的真实训练场景。

3、如何改革评估、考核方法,形成比较科学系统的教师和学生评价操作体系?我们认为应做到评估内容全面、评估方式灵活,但评估项目、内容繁多,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实施。

4、生活适应课程如今实现了与传统的常识学科的结合,那么如何找准其与劳动技能课程的联系也应当是思考的方面之一。

【结束语】:

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并习得一些简单的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为此,我校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课程进行了以上探讨,由于我们的经验和水平有限,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提出宝贵建议。谢谢!

第三篇:谈培智学校校本课程中的童谣教学

关 键 词: 理解 体验 发展 生存 内容摘要: 童谣自身所具有的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想象丰富、用辞简练、琅琅上口、资源丰富、易于收集等特点,加上教学中赏、读、画、唱、编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更好的促进弱智儿童思维力的发展,及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从而为弱智儿童的社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又是母语教学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中提出让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多年面对弱智儿童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应在培智学校语文校本课程中大力推行童谣教学。因为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童谣教学对于弱智儿童的发展来说优势很多,论述如下:

一、 从童谣自身特点看

1.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易于弱智儿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记忆。符合弱智儿童的学习认知规律。童谣内容中渗透出的人文理念也易于弱智儿童理解内化。例如,学习“大树大,小鸟小,小鸟给大树唱歌,大树让小鸟乘凉”这首童谣,由于都是弱智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概念,弱智学生可以很快理解、接受并记忆它的内容。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弱智学生也较容易的理解、内化这首童谣中所包含的互帮、互助、互爱的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弱智学生的人文素养。

2.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更易激起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弱智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例如,学习“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吹呀吹呀吹泡泡,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吹呀吹呀吹泡泡,我吹出的泡泡是一串串欢笑”这首童谣,由于其内容富有情趣,联想丰富,一开始教学就能充分吸引弱智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思维想象力,模仿着说“什么是什么吹出的泡泡”等诗句,锻炼他们的思维想象力。

3.童谣所具有的用辞简练,富于音韵,琅琅上口等特点,更易于弱智学生建立口语表达自信。弱智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语言发生得晚,表达力差,词汇贫乏,语法简单,发音不准,吐词不清。而基于以上原因,弱智学生大多对口语表达负面体验多,缺乏信心,难于或羞于口语表达,这样就阻碍了他们的语言思维的发展,而语言思维发展的缓慢又制约了他们的口语表达。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对弱智学生的成长发展及将来的社会化极其不利。但童谣教学却能给弱智学生以机会,简单有趣、琅琅上口的童谣能让他们大胆的说,大胆的练,较易体验口语表达成功的喜悦。久之,他们就会重建口语表达的自信,从而达到弱智儿童会说话、敢说话、会表达、敢表达的目标,也更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的生存。

二、 从童谣资源特点看

1.我国童谣资源丰富:流传于民间的、收集成册的、古代的、现代的、儿童写的、成人拟作的,数不胜数。对弱智学生来说,资源越丰富,也就越易于收集,也越易于让弱智学生体验收集的成就感。这样,也就越有利于培养弱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我国童谣丰富的资源也给弱智学生识字量、词汇量的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童谣教学中或课外收集童谣时,弱智学生可以较轻松的随文识字、识词,这样,大力祢补了弱智学生普遍的拼音识字能力的不足。

3.我国童谣丰富的资源也给弱智学生创造了较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和语文实践机会,从而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弱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语言思维的发展。

总之,开发和应用童谣教学,不仅符合语文教学、校本课程编制的理念,对弱智学生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尝试以下几种教法:

一、欣赏童谣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类通过五官吸取知识的比例是:视觉80%,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0%,可见通过视听获取的知识信息高达90%,那么,在童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用课件制作,表达童谣的意境,让学生欣赏,感受童谣的意境和美,为诵读、理解、记忆童谣打下基础。

二、朗诵童谣

朗读训练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教学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朗诵环节,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有助于弱智学生感受,记忆童谣,增强语感,发展语感,体验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弱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画童谣

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弱智儿童把头脑中的童谣情境画下来,这样让艺术走进了语文教学,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符号式的语文教学罩上审美的光环,而且通过让弱智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象来表现童谣,达到了提高弱智儿童思维力,丰富弱智儿童想象力的目的。

四、唱童谣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童谣的句式特点,为童谣配上学生熟悉的曲子,让学生唱一唱。在音乐中体会童谣的韵律美,节奏美。

五、续编童谣。

童谣的内容,富有情趣,联想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童谣的句式,大胆的想象,续编,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弱智儿童思维想象力的发展,也可以让弱智学生体验多思考、大胆想给他们带来的喜悦,建立其学习自信心。

六、收集童谣

教学时,教师可在课的开始阶段,让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童谣,在课的结束时还可以布置收集童谣的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可以促进他们识字量、词汇量的积累,更可以丰富弱智儿童的业余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在培智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童谣教学,弱智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显著的,对他们将来的发展、生存,意义也将是深远的。

第四篇:宝山培智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目录

责任部门:行政办

BSPZ-ZY-BG-01宝山培智各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宝山培智校长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2宝山培智党支部书记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3宝山培智教代会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4宝山培智课程管理室主任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5宝山培智课程研发室主任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6宝山培智德育室主任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7宝山培智行政办公室主任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8宝山培智课程保障室主任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9宝山培智大队辅导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0宝山培智教研组长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1宝山培智网管、信息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2宝山培智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3宝山培智文书档案工作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4宝山培智护导教师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5宝山培智心理辅导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6宝山培智康复师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7宝山培智图书管理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8宝山培智文印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19宝山培智财务人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20宝山培智财产管理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21宝山培智保洁人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22宝山培智体育器材保管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23宝山培智卫生保健员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24宝山培智文体教师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1.25宝山培智兴趣课教师岗位任职条件及职责要求 BSPZ-ZY-BG-02宝山培智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第五篇:培智感统校本教材

感统课实用教学手册

一、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的理论首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Jean 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理论,于1977年系统地提出来。

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人的大脑通过感觉系统(包括视、听、嗅、味、触等)搜集周围环境中的这些信息将他们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一过程称之为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失调的常见行为表现有:触觉过分敏感、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视觉感不良、听觉感不良、动作协调不良、本体感失调等等。

二、课程理念

感统课是康复训练课程的其中一门,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满足不同学生感觉统合训练需求而设置,注重功能改善与潜能开发,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功能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一)立足现实,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是建立在现实原则的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个别化训练方案,增进学生的生活、学习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二)遵循儿童发展基本规律,关注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

依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定目标,遵循“小步子多循环”原则,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感统训练,实现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为学生适应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三)重视过程,快乐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注每一位智力障碍儿童的训练过程和进步,以鼓励和赞赏为主,让学生通过快乐的训练体验,不断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与协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能运用各感知器官感知事物,增强感知的敏锐性和准确性,对环境的改变能做出适当的反映;掌握粗大、精细动作的部分技能,提高动作的正确性和灵活性;组织与整合各种感知信息,提高自我控制与整体协调能力,增强注意力;将所学技能融入日常生活,增加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不断提升自信心。

(二)领域目标

1、感知训练领域

1.1能集中视线,运用视觉追踪目标、辨别不同事物、记忆事物。 1.2能注意聆听,运用听觉来辨别不同的声音、辨别不同的事物。 1.3识别不同的触觉感受,能运用触觉分辨物体的外形、质地等。 1.4识别不同的味道,能分辨食物的特征。 1.5识别不同的气味,能凭嗅觉分辨物体。

1.6识别自己身体的部分,学会分辨身体上不同的感觉。 1.7识别自己身体与空间的相对位置,学会分辨自身的方位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2、动作训练领域

2.1能灵活地转动头部,并保持身体平衡。

2.2在躺卧时能灵活、协调地运动双腿、双臂和双手。 2.3能灵活、协调地翻滚和爬行。 2.4在坐已经变换坐姿时保持身体的平衡。

2.5能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跑步和跳跃,并保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和平衡。

2.6学会攀爬和骑车,在器械上保持全身协调和平衡。 2.7能灵活地运用手指控制物体,能手眼协调的操作物体。 2.8能灵活的运用手腕、前臂等上肢体部位。 2.9能灵活的运动脚踝、脚趾。

3、综合训练领域

3.1能集中注意力,情绪稳定的完成各项训练。

3.2能统合各种感觉信息,保持平衡,提高双侧协调、空间感觉能力。

四、课程内容

1、触觉训练

1.1海洋球池

目标与内容:

1、愿意被动的接受触觉刺激;

2、能主动玩触觉器材;

3、能和教师玩触觉互动游戏。

教学建议:在训练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动作要轻柔,让学生身心放松;教师在每次训练中科多使用拥抱、抚摸头部、挠痒痒等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另外,可以安排玩沙、戏水等游戏。

2、固有平衡觉训练

2.1独脚椅

目标与内容:能在辅助下坐在独脚椅上;能独立坐在独脚椅上;能静坐在独脚椅上双手击掌,能坐在独脚椅上双脚交替离地;能双脚交替踢较高的地方;能双脚交替踢球

教学建议:让学生坐在独脚椅上,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脚交替前踢或单脚连续踢高,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为避免学生静坐时感觉枯燥,教师可与学生玩图卡、词卡辨认游戏,或玩抛接球、踢球等互动游戏。

2.2脚步器

目标与内容:爬行和行走;根据脚印行走;根据手印脚印爬行或行走;跳跃

教学建议:教师提示学生按着脚印手印爬行、行走或跳跃。

3、本体感训练 3.1平衡木

目标与内容:能上下平衡木;能在平衡木上向前移步;能在平衡木上双脚交替向前走;能在平衡木上边行走边抛接物体;能走左右走向的s形平衡木;能走高低走向s形平衡木

教学建议:提示学生双臂可以伸展,保持身体平衡。训练应循序渐进,从扶助学生上下并走完平衡木开始,逐步进入下一个目标。 训练时可以请学生排队依次进行,注意不要两人同时站在平衡木上。按训练要求可将s行平衡木呈左右走向或高或低走向放置。

3.2晃动平衡木

目标与内容:能独自上下晃动平衡木;能双手扶两侧栏杆向前移动;能双手扶两侧双脚交替走;能单手扶栏双脚交替走;能单手扶栏双脚交替走;不扶栏杆双脚交替向前走;在行进中双手抛接物

教学建议:训练要循序渐进。训练中教师要提示学生目视前方,身体正直。

4、前庭平衡觉训练

4.1平衡踩踏车

目标与内容:在教室帮助下双手扶手把,双脚交替下压和上提;能独自上下平衡踩踏车;能自己踩踏使平衡踩踏车向前移动;完成平衡踩踏车直线移动

4.2滑梯与滑板

目标与内容:能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拉滑梯两侧完成下滑;能头部抬高、双手前伸、双脚并拢完成下滑;下滑后双手做一定的动作,如双手推球

教学建议:教师扶助学生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下滑中提示学生正确动作。教师做好示范、提示学生观察教师不同部位动作,逐步对学生提出要求。

4.3平衡台

目标与内容:能依靠扶助上下平衡台;能依靠扶助站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能独自站在平衡台上保持3至5秒;能独自站在平衡台上完成左右晃动;在晃动中抛接物;再晃动中连续接球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可以把平衡台放在靠近墙壁的地方,让学生在不能保持平衡时扶下墙壁。对平衡保持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与其做抛接球游戏。

5、双侧协调

5.1滑板

目标与内容:能以小腹为中心,俯卧在滑板上;能俯卧在滑板上完成爬行动作;双手位于两侧撑地爬行;在爬行中头部抬高、双脚并拢伸直;从滑梯上滑下后双臂向前伸直滑行;其他滑板爬行的动作,如坐着爬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创设龟兔赛跑的游戏,让一位学生练习滑板爬而另一位学生练习羊角球,注意场地要开阔和学生安全。

5.2大龙球

目标与内容:能双腿叉开坐在地板上,双手同时推球;能趴在地上双手推球;能趴在地上双脚并拢,肘关节离地双手推球;对准墙面推球后球能回到手中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坐或趴在地上,球摆在面前,离墙壁30-50厘米,然后推球。可以让学生排成一排同时练习,教师发出节奏指令。

5.3阳光隧道

目标与内容:能在海绵垫上完成爬行;在阳光隧道中完成向前爬行;把阳光隧道做成s形,完成爬行

教学建议:可以在隧道前摆放可爱的玩具或设置游戏情境,让学生体验乐趣。可以多个学生一起玩爬行游戏。可将阳光隧道与其他器具结合,进行综合能力练习。

6、跳跃平衡

6.1羊角球

目标与内容:能坐在羊角球上原地跳;能骑球完成向前跳跃;能骑球连续跳跃而不滑落;能沿着规定路线跳;能跳跃一定的障碍物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坐在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蜷曲,向前跳动。可准备小兔、小松鼠等头饰,请学生扮演小动物来完成训练,减轻学生惧怕心理

6.2蹦蹦床

目标与内容:能扶助上下蹦蹦床并跳起;能独自上下蹦蹦床并跳起;起跳有一定的高度,并能连续跳跃;跳跃中抛接物;单足跳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跳起时双脚并拢、膝盖弯曲,双脚同时离床。教师应对胆怯的学生给予扶助,跳跃时先要求能跳起即可,在逐步提高一层次目标。

五、实施建议

1、体现课程的补偿性与基础性特点,对每一项训练目标准确定位,细化内容

2、教学组织与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避免单

一、枯燥的训练

3、教学要与评估紧密结合,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发展水平,充分体现差异性

4、以积极评价为导向,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

5、加强与其他课程的相关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全面奠基

6、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7、对严重障碍学生的训练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上一篇:博士中期课题小结下一篇:百企百村扶贫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