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愚人节看诚信初二学生作文

2024-04-21

从愚人节看诚信初二学生作文(精选6篇)

篇1:从愚人节看诚信初二学生作文

从情人节礼物看心意

谈恋爱头等问题就是:对方到底爱不爱我?对方到底有多爱我?

这天正逢一年一度的撒狗粮节,似乎正是给感情升温的好时机,但恰恰是感情的照妖镜。

我们就从礼物入手,看看你在对方心中的分量。

1、鲜花

如果你平时从来收不到鲜花,只在情人节的时候收到,另外收到的花也没有卡片,花型也没有特点,也不是品牌。

除了这个什么都没有,那对方很可能就是敷衍一下好交差,你要留意咯。

鲜花和鲜花之间也是不同的,你的朋友也收到了花,虽然不是名贵品种,但却是你朋友一向以来的心头好,很多人喜欢玫瑰,你朋友就是喜欢小苍兰,那么就算是很便宜的一束小苍兰,这份礼物的情意也比毫无讲究的玫瑰来的重。

2、日常生活

送礼,不是去超市采购。必需品人人都有,还要你送?

这类礼物多被称为直男癌,比如梳子阿,塑料花阿,发夹阿,u盘阿,简直男默女泪。

往往这类礼物就是扔掉也不可惜的东西,如果你觉得你的伴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推荐你还是弃之,给自己也给对方一条生路。

以前公司玩secretsanta,最见人品,同理,情人节也如此,千万不要以对方只要送东西就是心意这种鬼话骗自己。

3、借花献佛

这类送礼的人表面可能确实送了一件拿得出手的物品。但这个物品,很可能是公司发放的`福利,抽奖的礼品,客户送的纪念品。

这种送礼的人比第一类敷衍交差的还要可怕,表面上要体面,实际上自己连钱也不出一分。

如果你的另一半给你的礼物个性像“商务场合”用品,如笔阿,钥匙扣阿,卡票架这种,千万要留意,表里不一的人品实在可怕。

4、高价礼物

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大卡一挥,直接给现金让老婆去买香奶奶手表的。能够说这是爸爸型的爱吧。如果你觉得给钱就行,那也能够。

但是呢,如果只明白给钱,除了钱没有任何情感流动,那拿钱的一方算啥?

你肯定要说笔者真是作,送花不行不送花也有这么多坑。但实际上,送礼还需要教吗?

送礼是表达自己对对方心意,表达你在乎对方,你记得对方的点点滴滴,或者你的礼物正好是对方喜欢的风格,能够让对方开心。

比如另一半是运动范儿的,那么你买他平日爱的运动装备就是不错的选取,另一半是文艺范儿的,你买个美美的配饰(注意品质感,不要买假货),另一半是理工范儿的,去百脑汇逛一圈你会有灵感….

至于价位,你给自己买什么价位的,另一半不要低于即可。如果你觉得给另一半买点好的自己亏了,那么你还是另寻新欢吧,再次提醒:还自己和他人一个自由。

千言万语一句话,你就扪心自问下,你买的礼物花了你多少心思?你愿意花多少心思去思考?你觉得你送的礼物对方能get到你的心意吗?

答案只有自己明白。

篇2:从诚信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状况

(一) 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深入, 大学生的就业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现已转变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起步时间较短, 本身还不十分完善的就业市场难以提前准备, 有时会出现信息不灵通、供需沟通渠道不顺畅、用人制度相对滞后等一类列问题。

(二) 毕业生求职观念较滞后, 目标定位较过高

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 而是向社会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逐步转变, 大学生从曾经的“天之骄子”慢慢向“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转变, 但大学生择业仍趋向于高薪、白领和自身专业等领域, 对自身定位不够明确, 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以及福利条件等要求过高, 大学毕业生渐渐产生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求职者普遍给出了“眼高手低”的评价。

(三) 用人单位盲目太高条件, 毕业生难以应聘

有些单位一味地抬高应聘条件, 比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名牌大学的学历、不同层次学生干部的经历和省、校优秀毕业生等等的条件设置与高门槛, 都成为毕业大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部分单位则打出“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招牌, 对于某些行业的准入资格、执业资格、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国家二、三证书的要求则更为普遍, 这样的招聘制度有时无形中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二、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增加,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诚信缺失, 使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 认为如今的毕业生最缺乏的不是能力, 而是诚信, 诚信的缺失破坏了正常的就业秩序。

(一) 个人自荐材料弄虚作假, 虚夸个人能力

一些求职毕业生为从众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不得不在个人简历中故意夸大自己的实践能力或实习经历, 胡乱修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工作经历, 更有甚者在求职材料中, 故意伪造出某些相关证明、获奖证书、荣誉证书和资格证书等, 用这些虚假的信息, 为自己赢得光鲜的外表, 造假现象层出不穷, 在求职过程中蒙蔽用人单位的视线, 对待应聘者难以进行选择。

(二) 盲目违约, 频繁跳槽

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 使部分毕业生的择业目标模糊、心浮气躁, 有的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可能会同时选择若干用人单位, 个别毕业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就业底线, 让自己能至少能被一个单位接收, 就随意地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还有的毕业生在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时候, 就已经做好了违约的准备, 一旦发现有更好的单位或者待遇更高的岗位就会出现违约情况。有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选择不坚定, 当有自己认为更好的岗位可供选择时, 便无视就业协议的约束性。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 对自身以及工作的目标定位并不明确, 导致他们立场不坚定, 频繁跳槽。

(三) 竞争手段不正当, 违反职业道德规范

有的毕业生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为争夺岗位, 置道德规范于不顾, 甚至用非法途径达到目的。有的毕业生故意挪用他人的就业协议, 同时和不同的单位签约。大学毕业生决不能在应聘过程中自我吹嘘或故意地贬低竞争对手, 更不应该以任何手段来欺瞒用人单位, 为今后的个人成长和单位的发展埋下恶果。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诚信的原因分析

(一) 受到社会环境中及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的诚信缺失, 已经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学校和家庭各环节、各方面, 与诚信相关的综合性问题。在当今社会, 各种利益诱惑等因素层出不穷, 整个社会都存在着信用缺失和行为违纪, 大学生在这种环境的负面氛围下学习与成长, 潜移默化地受之影响。

(二) 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方式尚不规范

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 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过高, 使得应聘的毕业生不得不在求职材料和面试过程中“掺水”、“造假”。有些单位招聘环节尚不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的诚信意识缺失。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了解彼此信息的不对等, 也是毕业生的诚信缺失的一个原因。其中的一方夸大了某些信息, 进而导致另一方接收到了错误的信号, 或做出了错误判断而签订了就业协议或劳务合同, 事后一方反悔造成违约, 导致毕业生诚信缺失。

(三) 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较滞后, 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目前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加大力度, 但手段和途径仍需进一步完善, 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构建应与时俱进, 主要体现在:高校诚信理论教育内容滞后、诚信机制不健全、缺乏正确的诚信评价和监管体系。高校在教育的方式上重灌输、轻引导, 在教育的内容上侧重理想教育、轻诚信教育。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行为的评价和监督制度不健全、政策执行力不够, 也为毕业生诚信缺失提供了“温床”。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错位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因素, 一些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方面不能起到榜样作用, 甚至误导毕业生产生扭曲的价值观。

(四) 毕业生不能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近年来, 大学生对理想中的工作及岗位待遇期望逐步提高, 包括工作性质、工资待遇、福利补贴和成长空间等现实问题。因此, 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并没有多大改变, 某种程度上导致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具体表现为:第一, 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就业定位不准确。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往往定位偏高, 过分突出个人能力, 而对不能满足自身要求的单位视而不见;第二, 对单位的薪金报酬期望偏高, 不考虑自身的努力与付出, 也体现出许多毕业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三, 自主创业能力较弱, 大多数毕业生首先想的是如何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 而忽略自主创新能力;第四, 毕业生责任意识淡薄, 缺乏反思能力。

四、重塑大学生诚信形象, 实现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对策

(一) 改善外部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失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诚信缺失问题的反映, 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能否形成一种浓郁的诚信氛围。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促进良好的惯例和行为模式的养成, 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社会人整体的道德水平。我们应努力在高校建立适应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体系, 使高校大学生群体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逐步好转, 为大学毕业生迈入职场创造一个良好的诚信外部环境。

(二)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构建诚信校园文化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坚持发展的教育。我国社会信用规范还尚未成熟, 制约机制还有待健全, 高校大学生信用缺失行为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价机制。所以, 高校应认识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积极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构建诚信的校园文化, 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发地认识到在就业过程中诚信的重要性, 以诚实守信的风貌构建诚信的校园风尚。

(三)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增强社会责任感

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 也要加强大学生的普法教育, 提高法律素养, 增强大学生的遵法守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让大学生正确理解就业过程中的“双向选择”原则, 教育并要求毕业生如实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和《个人求职简历》, 加强对就业协议的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 对其进行正规的法制教育, 让学生明白签订就业协议的意义所在和违约责任。

(四) 建立健全诚信就业的社会约束机制

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起步不久, 和国外已经形成成熟的合同体系相比还相对滞后, 可以说目前的信用制度还不成成熟, 需要进一步健全。学生就业诚信问题, 根本解决办法还在于要建立系统地诚信监管体系。因此, 要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措施和惩罚机制, 加大毕业生的失信成本, 警示毕业生要在读书期间和进入社会之后,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注意自己的诚信问题。

总之, 完善大学生诚信就业的约束机制, 不仅可以扭转就业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状, 而且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路漫漫其修远兮”, 要想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中信用的缺失问题, 建立求职中的诚信制度, 还需要很多人去思考和实践。但我们应该可以相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只要社会和高校长期地坚持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弘扬公民的诚信精神, 加快法制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充分发挥就业市场宏观调控的作用, 就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就业风尚, 从而进一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转向诚信而健康的良性轨道。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有些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大学生在就业中诚信问题的产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都要进行分析和反思。此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来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完善就业诚信监督机制, 加强高校诚信教育, 共建具有诚信氛围的就业市场, 促进大学生就业。

篇3:从世通财务丑闻看会计诚信

摘 要 众所周知,为商之道,诚信是金。唯有讲诚信、重承诺、诚实经营的商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欺诈的后果很可能象世通一样频临破产倒闭。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会计丑闻迭起,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以世通财务丑闻为实例对会计诚信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世通财务 会计控制

在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步步紧逼之下,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和数据服务公司——世界通讯(WorldCom)终于承认,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世通利用把营运性开支反映为资本性开支等弄虚作假的方法虚报利润110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会计造假案。公司按美国证交所要求将要做出的会计重新申报已经是美国历史的最大数额,是安然公司的六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事发之后,世通的股价从最高的96美元暴跌至90美分。

会计诚信危机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与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拥有更多的信息,是信息的垄断者,具有信息优势,在企业内部往往会造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在利益驱动下会违背会计诚信,采取会计欺诈、伪造信息等手段谋取私利。

随着世界通讯丑闻案调查的深入,世界通讯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日益显露。当内部审计员库柏向艾伯斯报告她的内部审计发现时,艾伯斯的态度非常“不礼貌”。在艾伯斯强势的领导方式面前,库柏也无能为力。但她依然执著努力。库柏首先向世界通讯财务总监苏利文表达了对公司账目混乱的担忧,而后又向内部审计主管罗比特汇报,最后求助于公司的外部审计机构。最后终于将世界通讯丑闻暴露在阳光下。所以美国证监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世通并非制衡机制薄弱,而是完全没有制衡机制。世通的董事会持续赋予公司首席执行官艾伯斯绝对的权力,让他一人独揽大权。世通的董事会并没有承担起监督管理层的责任,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规定在具体执行中也形同虚设,审计委员会既没有认真研究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也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造成世通公司的内部控制长期处于失控状况。

那么世通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种种不作为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会成员John Cahill在2008马来西亚全国会计大会上做了题为“公司丑闻和欺诈——追寻根本原因”的报告,他认为公司丑闻和欺诈行为上升应归咎于对公司管理层的各种激励因素,包括绩效薪酬制度、完成既定收入等。正是由于世通公司为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提供的丰厚薪酬和奖金远多于他们对公司的贡献,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的小圈子。这种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造成管理层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并报告的账目混乱情况消极应对。而这种消极应对更加速了世通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失效,使得高层主管串谋欺诈,最终导致了世通的倒闭。

从世通的财务丑闻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激励机制不合理、内部控制失效的公司在利益驱动下违背会计诚信,采取会计欺诈、伪造信息谋取私利的事实。纵观国内几桩财务造假事件也都存在着公司管理层操纵盈利,粉饰财务状况,对投资人作不实报导的情形。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的信用缺失已危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借鉴世通财务造假致使公司倒闭的教训,结合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我国的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严格内控。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项要素。这五项内部控制要素相互关联,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企业应该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明确会计凭证、会计帐薄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第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中的核心问题,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配置公司的权力,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保护公司股东的权益,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公司的核心问题。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规范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许多公司的治理结构出现问题都与不规范的股权结构有关。规范的股权结构包含三层含义:一是降低股权集中度,改变“一股独大”局面;二是流通且适度集中,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发挥他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三是股权的流通性。

2.有效的股东大会制度。股东大会制度是确保股东充分行使权力的制度安排,能否建立有效的股东大会制度是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的关键。

3.董事会权力的合理界定与约束。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决策机构,对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股东大会应赋予董事会合理的权力,但也要建立对董事会权力的约束机制。凡涉及公司重大经济业务的事项应由董事会集体决策。董事应根据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忠实、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公平对待所有股东,关注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加强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作出独立判断。

5.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责任。监事会负有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的责任。所以,一方面,应该加强监事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监督的独立性和力度。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责任。

6.优秀的职业经理层。经理层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优秀的职业经理层是保证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高效化的人才基础。

7.相关利益者的共同治理。相关利益者包括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和客户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的共同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建立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弥补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不足。

第三,改進并逐步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指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企业管理层出于不同的动机,有的粉饰经营业绩,或将利润做大,或将利润做小。所以,我们必须理顺国家、地方、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改进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薪酬中增加长期考量成分并减少短期激励。

篇4:从愚人节看诚信初二学生作文

一、契约精神的内涵

契约思想最早源于古希腊哲学和罗马法,属于经济关系的范畴。16—18 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派将契约观念由经济观念发展为社会政治与伦理观念,开始努力建构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全新伦理价值体系[1]31。李瑜青认为,狭义上的契约是人们通过承诺行为明确契约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广义的契约关系则规定了市场交易每一个权利主体必须履行一定的契约义务[2]13。

所谓契约精神是商品经济社会派生出的契约关系与内在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中国人的契约精神既包括对契约的敬畏,将约定等同于法律,也包括对契约的尊重,视约定优先于规定。而更主要的是,中国人对契约的理解,是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以为契约是“立信”“、结信”“、征信”的[3]57。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中,我们把诚信档案作为契约,把高校管理者与学生作为缔约双方,借鉴契约精神使学生在敬畏和尊重“规则”、“要求”和“纪律”等契约内容时实现行为的良序化发展。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的构建

高校工作者把诚信档案作为记录、鉴定和约束学生的载体,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多个维度写实性地全面地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活动情况、奖贷学金情况、求职情况等。在诚信档案的体系构建中,我们借鉴契约精神本体将大学生诚信教育从说教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1.诚信档案的内容。契约信守精神是契约精神的核心,缔约双方基于守信,在订约时不欺诈、不隐瞒、不恶意,在履行契约时完全履行,同时尽必要的附随义务。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的过程中,高校工作者要把信守精神作为贯穿订约、履约和违约时追溯责任主线,使诚信档案中的权利义务外显为约束条件,内化为自主意识[4]。诚信档案的内容应包括:(1)《大学生诚信承诺书》,诚信承诺书是学生自愿参与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约束的统一。承诺书的制定应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全面而具体地涵盖各项指标,应适当民主地完善内容条款,忌空洞流于形式,忌高远遥不可及,忌强制内心抵触。(2)《大学生诚信记录》应包括原始信息(学生个人资料和家庭情况)、日常表现(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情况)、学业情况(目标与目标达成情况)、活动参与(各类活动的参与积极度)、诚信记录(诚信考评条款的履行情况)、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职务及实际表现)和其他(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3)《大学生诚信记录确认及申诉》。诚信档案的约定条款一旦确定,各项记录的真实性要对学生负责,避免因考察过程中的工作失误产生不实记录,对学生的后期成长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需要在诚信记录确认中由鉴定人和学生本人签字生效,并给予学生申诉的权利。

2. 诚信档案的管理。契约自由精神是契约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中,自由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的动态管理,二是内容的相对自由。首先,按照国际上相关的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惯例,对良性信用档案记录一般保留十年,对不良信用档案记录一般保留三年[5]7。因此,大学生信用档案需要定期梳理,及时撤销删除超期记录,及时收集、记录、更新和补充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工作期间产生的信用记录,以保证诚信档案准确、完整、即时地反映真实情况。同时,诚信档案中内容条款的确定,不能仅仅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和指令,还应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想法,适当参考学生的主观意愿。在契约制定中体现缔约者的自由和缔约内容的相对自由性,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学生在诚信教育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

3.诚信档案的实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借鉴契约精神中的平等精神,缔结诚信档案条款的主体间对话地位平等。这是说,高校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育人的重要功能,在制定诚信档案具体条款、履行诚信档案规约和诚信违约申诉的过程中,注意以人为本,对话地位平等。这种平等性展开来讲一是高校缔约具体条款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话语权,学生对教育者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接纳与认可是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二是履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亦师亦友的身份肯定和否定具体的行为表现,避免浓重的强制化、强压化色彩。三是对学生的某个违约行为进行惩罚时,要给学生解释和申辩的机会。

三、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电子诚信档案建设。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全国高校相关部门应建立高校学生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保管和备份制度[6]37。建立高校学生电子诚信档案既可以降低因学生原始档案丢失所产生的损失,也可以使大学生诚信档案接受网络化监督。高校应利用科学技术,依托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大学生信用管理系统,接受社会查询。对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再是录用学生后才看到学生的档案,而是依据学生的在校诚信记录确定是否录用其为员工。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能”和“被”查询到自己的信用情况,真正对大学生的行为发挥制约作用。

2.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高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广义上的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队伍包含高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因为每一名高校教师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对学生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狭义上的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队伍则具体包含了学校教育管理各职能部门、网络技术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课教师。高校要研究出台具体可行的档案建设管理制度和方案,组织信用档案管理人员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明确部门分工、提高业务水平。所有与学生有直接接触的高校工作者都要全面记录工作中涉及的学生诚信信息。学生工作部门还要主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及时表扬先进,惩戒违信个人及其行为,高校要努力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员育人的诚信教育格局。

3.加强诚信档案宣传教育。学生离校后,档案在个人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依然承担着重要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档案不了解、不重视、不关心,档案意识薄弱。高校要通过报纸、网络、课堂讲授等多种宣传媒体和渠道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性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影响、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意义等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明白权利与义务相互关联和对立统一的关系,清醒认识自身日常行为与诚信档案的对应关系,树立为个人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最终使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深入内心,外显于实际行动,使诚实守信成为学生宝贵的人格魅力与行为习惯。

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正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利探索。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但只要全社会共同重视、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一定会更科学、更有效、更合理。

摘要: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借鉴契约精神的信守精神、自由精神和平等精神,从诚信档案的内容、管理、实施等方面探索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建设,并提出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过程中要注重的内容。

篇5:从愚人节看诚信初二学生作文

考试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 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大学生考试, 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也可以测验教师教学水平适宜程度, 所以学生考试环节对整个教学流程有一定的总结性, 但是由于现代学生急功近利, 不惜采用作弊手段达到成绩合格的目的, 从我院一个校区的教务系统可以看出2010年2月因为作弊被记过处分的有10位、2011年3月因为作弊被记过处分的有21位, 2011年7月因为作弊被记过的同学有28位。, 但是还有部分老师监控暗中没有抓作弊, 80%的同学都有一定的作弊动机, 学生作弊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例如:手机短信、MP3, 无限耳机等。形式越来越隐蔽, 考生把考点记录在桌子角, 手心甚至大腿上, 考生为了考试想尽一切办法。作弊不仅仅是考试问题, 而是学生的诚信问题, 有同学看到别人因作弊心里不服气, 感觉自己吃亏, 长此以往, 民办院校的学风世风日下, 学校是诚信教育的最好土壤, 不应该滋生不道德的意识, 更不能助长不诚信的行为。

二、民办院校大学生作弊成因分析

1. 社会成因分析

(1) 诚信价值观的缺失

诚信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是民族文明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而忽视了诚信道德, 出现了经济体制和道德观念的严重错位, 再加之现代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诚信价值观在对于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没有价值和意义。由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处于完善阶段, 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

(2) 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失信行为泛滥

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不完善, 人们的契约观念淡薄, 法律制度对于道德缺失行为监管不到位, 出现道德真空状态, 不诚信的行为比比皆是, 社会制度的不完善, 法律制度对于失信行为的处理不到位, 造成了人们在面对经济与诚信问题的时候, 往往弃诚信而选择经济利益, 民办院校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不够完善, 往往会在学校内效仿, 所以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失信行为的泛滥是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客观原因。

2. 家庭环境影响

现代的学生大部分是独身子女,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家长过分的注重学生的心智发展,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部分学生家长由于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出现不诚信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学生家长不诚信, 何以教育孩子诚信, 所以学生家庭不诚信意识是导致学生失信行为的愿意之一。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民办院校的学生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 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不足, 在面对利益和矛盾抉择的时候, 往往由于意志不坚定, 出现考试作弊, 就业不诚信以及助学贷款失信等行为。

由于现在的民办大学学生, 是在祖国和家庭的呵护中长大, 没有经历挫折和磨难, 面对问题, 没有勇气承担相应的责任, 缺乏责任感和主人公的意识, 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 契约观念较弱, 所以, 学生的自身的道德意识薄弱是导致不诚信行为的主观因素。

4、学校管理机制成因

民办院校经历20多年的飞速发展, 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但是由于民办院校过分的注重发展和声誉, 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 轻视甚至忽视道德教育。民办院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师德师风令人堪忧, 而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处事方式, 所以, 民办院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诚信状况。

三、完善民办大学生诚信机制的对策:

1、民办院校加强管理制度, 完善教育理念

民办院校要逐步完善管理制度, 尤其是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的契约观念, 对于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要及时的阻止和处理, 防止学生不诚信的行为泛滥, 民办院校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 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完善,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民办院校每学年的综合素质测评不仅要做, 而且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贯穿到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将学生的综合测评的结果作为学生进步与否的标准之一。

2、建立和完善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 对于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要严肃处理, 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要和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而且要将学生的诚信档案和用人单位、社会需求挂钩, 让学生意识到不诚信的危害, 树立诚信从我做起, 杜绝不诚信的行为意识。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树立教师榜样作用

民办学院的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诚信从教师做起, 在注意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民办院校的教师在注重提升师德师风的同时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树立一定的典范, 塑造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 教师的诚信意识才能传递给学生, 学生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 逐渐的使诚信意识内化,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民办院校的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道德意识的转变, 也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成员不断的努力提高, 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摘要:考试是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大学生考试, 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也可以测验教师教学水平适宜程度, 所以学生考试环节对整个教学流程有一定的总结性, 但是由于现代学生急功近利, 不惜采用作弊手段达到成绩合格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岌岌可危。

关键词:考试作弊,诚信,诚信危机

参考文献

【1】焦国成, 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5)

【2】王锡金,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教育与职业, 2008, 10:103-104

篇6:从愚人节看诚信初二学生作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教育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大学生代替他人考试或使用通讯工具及其他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校方可以做出相应的纪律处分甚至取消学籍。而去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则有了更为严厉的规定———考试作弊入刑。纵然对考试作弊下达如此严惩的命令, 仍有部分大学生无视相关规定,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断因为考试作弊而被处分,犹如最近报道的考研“枪手”忏悔事件一样,各种考试作弊问题依然不断重复出现在大学生考试群体中。面对如此现象,毫无疑问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出现了问题,做人的基本诚信品质也是缺乏的。诚信品质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大学生考试作弊及诚信缺失问题并积极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视

考试焦虑是考试中的常见现象,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会面对很多考试,许多大学生都可能因此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体验,由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感。考试焦虑既受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又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知识水平和应对考试能力的影响,还可能受到来自家庭结构、学校体制和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适中的考试焦虑有时候对大学生是可以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也有利于自身的真实水平的发挥。但过度的焦虑会让大学生精神懈怠,情绪浮躁,态度消极, 意志力不强,对大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身心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导致他们的诚信道德意志减弱, 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受到影响,致使一些大学生不顾作弊所带来的后果,一意孤行。过度焦虑造成部分大学生对考试抱有反感情绪和恐惧感,因此可能侥幸投机而滋生作弊心理。

根据参与人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类型可以分为单独作弊、共同作弊和串通教师参与作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考试作弊的手段也不断更新、升级,从通常的偷看、扔纸条、夹带、替考、打手形、换卷或假借上厕所的时间手机上网查询答案等,升级利用多功能钢笔、微型耳机等多种先进作弊工具。2016年1月22日, 考研“枪手”忏悔后悔一生的事件在网络上传开以后, 大众一片惋惜并由此引发诸多反思。对于三个替考者而言,他们的命运从踏上北京的列车开始翻转,因为做出错误的抉择,放弃了对自己最后的救赎,人生从此留下污点。近日,房山法院开庭审理了三起替考案。 这是在替考罪名被纳入《刑法修正案(九)》后,北京首批开庭审理的替考案件。在这之前,他们被“考过后另有重谢”、“提供工作便利”、“会提前转正”等理由说服,决定替人考试。如今,在同一个庭审现场,三个年轻人声泪俱下,悔恨当初。“我这辈子就这样毁了,这个事是太大的教训。”他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月的拘役、 一万块钱的罚金。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因为替考案底的烙印而被蒙尘的人生。尽管十分后悔,也要付出代价,用一辈子给自己上了代价惨重的一课,替考的这个案底,将跟随一生。审理这三起案件的房山法院法官董杰对法晚记者表示,替考这种行为破坏了考试秩序,也会影响到其他辛苦复习的考生。如果这种行为泛滥的话对整个教育制度都会产生影响。拘役一个月、罚金一万是出于他们都是初犯的考量,也希望能给年轻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 董杰说刑事犯罪记录是留案底、入档案的,以后他们在工作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好多单位都要求没有犯罪记录,去许多国家机关、国企可能连准入的资格都没有。而且以后要是有其他犯罪的话,有前科是要考虑从重处罚的”。通过对这个事件的思考,人们不禁要问,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还有这样的道德败坏行为?通过考研“枪手”忏悔的沉痛事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有效的诚信品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及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长期考试作弊的心态会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没学到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对大学生评价的公平性,也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这种不良现象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丝毫不能马虎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通常会有自己的欲望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大学生是否能抵制自己的不合理不道德的欲望,取决于他们是否能有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自我约束力和高度的自觉能力, 否则就会缺乏自我约束,产生投机心理,放弃对自己的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的要求,而采取作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考研“枪手”忏悔的沉痛事件中,三个替考者竟然被“考过后另有重谢”、“提供工作便利”、“会提前转正”等理由说服,决定替人考试,不惜违背做人的诚信道德规范,只为满足自己的私心的欲望。

从教育评价的角度来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教学方法,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学校奖惩与激励机制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不诚信的学生。高校考试制度把分数作为考核的标准,分数至上所带来的负作用挥之不去。分数的高低变成了评价大学生是否有用的标准,同时也是一个衡量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尺度。这样单一的评价模式用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不择手段的作弊动机,只为了获得高分,那像今年考研中的三个替考者的考试作弊现象难以制止。

从考核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教育考试方法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考核过程中,在考试内容上,考核的重点在对知识的记忆而不关注对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考核;在考试结果上,考核的重点在大学生的分数而不关注大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思考和创新。如果我们不能反思和改善考核的不合理和不规范之处,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给以恰当的教育和合理的引导,而把教育成果的考核简单化,大学生以修满学分和获得毕业证为目标的话,那么在考试过程中大学生就可能出现投机心理而伺机作弊。

三、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考试作弊反映出的诚信缺失现象既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主观意识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的问题,既要从教育源头上着手,也要在体制上用功。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大学这样良好的环境,是适合大学生修身养性的,因为大学里有这个资源,有这个氛围,在这个宁静的校园环境下,高校为大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真心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在获取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大学生诚信、正直的品格。此外,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多种形式展开必要的心理咨询活动,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调节,缓解他们的焦虑心理,提升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要从教育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善,使其更加贴近人心,更富有效果,促成大学生诚信的品质的形成,促使道德教育从道德意识在强烈的道德情感的驱动下转变为道德行为,最终沉淀为稳定良好的道德品质。

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就诚信道德品质教育而言,仅仅依靠学校来做是远远不够的。当社会正气不能得到有力伸张,一部分人在无所顾及地践踏道德时,要让大学生接受道德的训诫并转化为他们的道德实践是不大可能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发挥电视、报刊、网络、杂志等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弘扬社会主旋律,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建立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并内化为人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从对学生的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考试作弊的原因不仅是教育环节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考评机制存在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改革体制上下大功夫,为学校的诚信教育开拓出空间。在考评机制改革上,高校要重视考核效度,改善闭卷考试单一的现状,考试内容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尽可能设计较开放式的题目,加强大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作弊现象,为培养大学生积极的道德品质起到正面的引导和加强的作用。

4.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特别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时,多会以一种投机的心理来对待问题,存有侥幸心理,原来的道德认识被他们抛之脑后。高校应当注重加强诚信机制建设,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及就业和诚信品质结合起来,建立学生个人的信誉档案,让我们的道德认知教育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成为他们实践中内在的衡量准绳,这样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才会真正取得效果。同时,应当强化规范约束机制,加强防范措施。对触犯道德底线的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任何人都不能有例外。当我们的管理措施加强,失信者无机可乘,各种规则和规范的约束和威慑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既要加强教育引导,也要强化体制约束,二者共同促进,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鲜红.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09,(6):65-70.

[2]陈喆.大学生诚信缺失与教育对策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09,(6):233-24.

[3]杨艳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08,(51):122-135.

上一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下一篇:酒店服务员爱岗敬业演讲稿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