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2024-04-14

审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精选7篇)

篇1:审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红洞县人民法院

关于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实 施 意 见

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对审判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为实现审判行为与审判过程的科学调控、评价、引导的重要制度,是审判改革的产物,是法院管理的核心,它包括审判工作管理和执行工作管理。加强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个至上”指导思想,贯彻“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落实 “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方针,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制度” 建设,促进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全面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加强审判管理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民法官为人民”、“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和“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促跨越”、“警民亲”等活动为契机,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从和服务于县委、县府中心工作,为加速红洞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西部典范作出贡献。

二、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

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廉洁、为民、高效。其任务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组织领导、指导评价、监督制约等方法,对司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审判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严格规范,对审判质效进行科学考评,培养干警“公正与效率”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司法能力,实现对审判工作的全员、全面、全程管理,保障审判活动合法、有序、高效地开展。

三、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审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审判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有序开展,根据工作需要,对原审判管理办公室(简称审管办)组成人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情况是:主任:范芹(党组书记、代院长);副主任:党组成员、副院长牟建华、毕军,党组成员、审判委会专职委员陈天礼,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赵勇,纪检组长刘杰;成员:全院各中层负责人。审管办下设办公室在审监庭,由审监庭庭长刘坤越任主任。

(二)明确审管办及其办公室职责。审管办是审判委员会、院长的参谋助手,是承上启下、连接各方的枢纽,是人民法院专事审判管理的业务部门。审管办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监督本院的流程管理、审判质效、审判态势分析、审判委员会日常事务等。(1)负责审判流程管理。对案件从立案、送达、开庭、裁判、结案、归档等全程跟踪监控,确保案件审理及时、程序合法、不超审限;过问、审批和督办案件的鉴定评估、中止、延期审理和审限临界警示等“节点”事项;

协调审判业务庭与综合部门之间各审判环节的配合,保证审判工作的高效运转。(2)负责审判态势分析。在司法统计的基础上开展调研,掌控审判工作态势,及时为院长决策提供准确的情况分析。(3)负责案件质量评查。对已审结案件,从程序到实体进行严格评查,分析通报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的对策。(4)负责审判绩效考核。从案件裁判文书合格率、调解撤诉率、涉诉上访率、申请再审率、上诉率、二审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和考核。(5)负责审判委员会日常工作。安排审委会工作日程,记录发言,制作并督办落实审委会决议、决定,发布指导性案例。(6)负责其他审判综合管理工作。制定审判管理制度,协调重大疑难案件审理,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审管办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审管办日常事务。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审判质效指标体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市法院有关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指标体系的考评内容和统一要求,制定符合审判工作规律和本院实际,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可行的审判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根据本地工作实际,制定本院年度岗位目标。

(四)构建权责明确、严密的制度责任体系。从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将审判管理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业务部门、每位办案人员,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审判管理责任,明确审判管理工作专门机构在审判管理体制中的地位、职能和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范司法行为的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确保审判管理工作合法、规范、有序运行。

(五)构建科学完善的审判管理机制。以审判质量、效率、效果指标体系和审判管理责任体系为基础,构建权责明确、相互配合、高效运转的审判管理机制。(1)深化审判流程管理。强化案件节点管理、审限监控和程序监督,使审判流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把握审判工作的进程和发展趋势。(2)加强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坚持定期评查、专项评查与重点评查相结合,发现问题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纠正错误与总结经验相结合,实现案件质量检查的经常化、规范化;(3)建立改判、发回重审案件调查机制。对上诉改判、发回重审的案件,派员参加旁听。对所有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实行及时评查,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坚决依照有关规定倒查责任,并将评查、处理情况向上级法院纪检监察部门书面报告;(4)严格裁判文书预检纠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每一份待宣判和送达的裁判文书在用印前进行审核把关,把事后纠错改为事先把关,杜绝法律文书带错出门;(5)创新审判绩效评估机制。依托绩效评估体系,加大考评工作力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各业务部门的审判绩效和每一位法官的司法能力,建立法官执法业绩档案,在选人用人、晋职晋级、评先选优、年度考核等方面充分体现和切实运用审判管理成果。

(六)构建快捷高效的审判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开发利用工作。全面建立完善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加强对审判过程和风险节点的自动跟

踪;依托统一开发的审判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法院审判信息数据库,实现三级法院互通互联;根据审判管理需要,适时升级统一研制开发满足审判流程与管理、绩效考评、案件质量评查、司法统计等需求的应用软件,并全面投入使用;引进和使用法律文书纠错系统,大力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积极推行档案电子化,实现所有案件信息、司法统计数据和审判绩效考评信息全部自动生成,裁判文书自动上网。加大法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法官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篇2:审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审判流程节点时限管理实施意见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审判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审判流程节点时限管理,是根据案件审理程序,对案件的立案审查、移交、排期、审判、签发、评查、归档等环节进行科学、规范、有序的系统化管理。

第三条 审判流程节点时限管理由审管办根据各类案件在审判流程的不同环节,对审查立案、庭前准备、开庭审理、评查归档等不同审理阶段进行专门管理和跟踪监督。各审判庭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运作。

第二章 立 案

第四条 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立案庭应当在以下期间内作出处理:

(一)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民事案件,应当在接到起诉状的当日作出决定并立案;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行政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应当在接到起诉的3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并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各类案件,除起诉人自动撤诉外,应当在接到起诉状的5日内作出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裁定;

(二)执行案件应当在接到申请的当日予以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并在立案之日起3日内移送执行庭;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三)再审案件应当在接到再审申请后的15日内进行审查并提出是否立案的建议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并在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后三日内将卷宗移送审监庭。

第五条 立案庭应在决定立案当日将立案材料移送各庭局并登记上网(西鲍、安丰、戴南庭除外)。

第三章

审理

第六条 各庭局接到立案庭移送的案件后,承办法官应在3日内确定审判庭、适用程序、案件主审人及合议庭组成人员,排定开庭日期、法庭。

第七条 关于排期时限的规定:

(一)刑事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在立案后的25日内为开庭期间;适用简易程序的,在立案后10日内为开庭期间。刑事自诉案件且被告人被羁押的,普通程序在羁押之次日起25日内为开庭期间,简易程序在羁押之次日起10日内为开庭期间;被告人未被羁押的,普通程序自立案后45日内为开庭期间,简易程序自立案后20日内为开庭期间。

(二)民商事案件,简易程序在立案后的25日内为开庭期间,普通程序一般在45日内为开庭期间。当事人下落不明的在答辩期届满的次日为开庭时间。遇节假日顺延。

(三)行政案件在立案后的45日内为开庭期间。

(四)发回重审、提起再审、指令再审、抗诉的案件在立案后,按上述各类案件的普通程序的期限开庭审理。

第八条 公开审理的案件,由负责该案的书记员将当事人名称、案由、开庭时间、地点等内容,在开庭的3日前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并在院电子屏幕予以公告。

第九条 合议庭在庭审后,须再次开庭的,由审判长确定开庭日期,也可以由合议庭宣布再次开庭时间。

第九条 再次排期开庭时间安排

(一)因案件确需法院调查取证,庭审不能结束,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或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一般在15日内再次排期开庭;

(二)因当事人提出反诉或案件需追加当事人的,一般在30日内再次排期开庭;

(三)因案件需鉴定、审计或中止审理的,一般在收到鉴定、审计结论或恢复审理后的7日内再次排期开庭;

(四)其他需要再次开庭审理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开庭时间。第十条 审判庭开庭时,需要法警值庭的,审判庭应在3日前通知法警大队,由法警大队安排法警值庭。

第四章 结 案

第十一条 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的案件,裁判文书一般在庭审结束后的7日内完成并提交签发人签发。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合议庭评议一般在庭审结束后5日内进行。裁判文书应在合议庭作出评议后的5日内制作完毕并提交签发人签发。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应在确定之日报分管院长安排上审判委员会,并在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的5日内并提交签发人签发。

第十二条 一、二、再审案件须经合议庭合议,审委会讨论的,承办人应在合议后或审委会讨论决定后次日起3日内将草拟的法律文书送有关签发人;法律文书签发人从收到卷宗材料次日起应在3日内审核签发;需报请审委会讨论的案件,审委会应及时讨论,讨论的时间从院长决定提请之次日起一般不应超过15日。

第十三条 经签发人签发的案件一般应在签发当日制作法律文书结案并送达,邮寄送达的一般在当日邮寄,因客观条件所限的,不应超过3日。

第十四条 当庭宣判的案件,刑事案件应当在5日内,其他案件应在10日内向最后一名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定期宣判的,应当在宣判之日立即送达法律文书。

第十五条 因特殊情况不能结案的,主办人应写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告,说明理由,并提出拟结案日期,经分管院长审核报院长批准,送审管办备案。

第十六条 案件审结后,各审判庭应如实填写审判流程管理信息表于每月20日前报审管办。审管办应将每月审结情况及超审限情况向各院长及审判庭通报。

第五章 案件评查与归档

第十七条 案件审结后,对所有生效的案件,书记员应在生效后30日内装订成册,经审判人员审核签字送审管办评查后归档。对于上诉案件应在上诉期届满之次日将案卷装订后移送立案庭,立案庭应当即登记后及时将案件报送中级法院。

第十八条

审判庭应在每月五号前将案件卷宗装订完毕送审管办参加评查。审判监督庭应在收到案卷后一个月内评查完毕,并按季度通报评查情况。

第十九条

需要补正的案件卷宗,由审判监督庭责成相关庭室限期补正。审判庭应在案件评查完毕后3日内将卷宗归档。

第六章

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的日期按法律规定均从次日起算,节假日顺延。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篇3:审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一、技术审查意见的法律性质

“关于技术审查意见的法律性质, 主要存在作为证据使用, 还是类似于鉴定意见, 抑或法院内部参考的不同观点。”[2]而根据《暂行规定》的规定, 知识产权法院配备技术调查官, 技术调查官属于司法辅助人员, 对案件裁判结果不具有表决权, 但是可以参与庭审活动, 并就案件涉及的技术问题撰写技术审查意见作为法官认定技术事实的参考。 (1) 可见,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认为技术调查官只能针对案件的技术问题出具技术调查报告, 且该调查报告只能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参考条件之一, 不具有证据效力。该规定也与我国台湾地区《智慧财产案件审理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相一致。[3]

首先, “技术调查官的辅助性和被动性决定其出具的报告或意见书并不能具有直接成为法院判决的效力”。[4]一方面, 法院判决是法官依职权作出的法律文书, 而技术调查官不是法官, 其只是作为法官解决技术问题的辅助人员, 从技术层面提高技术事实查明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中立性。由于技术调查官不像技术法官一样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 其出具的调查报告可能与法律适用的要求不完全符合。另一方面, 法官或合议庭只有在面对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时才要求技术调查官出庭, 因此调查报告往往只是涉及案件的其中一部分或者仅仅只是争议事实的一小点, 不足以作为评判整个案件的依据。

其次, 技术调查意见与民事证据也有本质的区别, 不可直接作为证据使用。“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一般是对已发生事实且当事人无法获得、同时也是法官根据案情需要调取的证据。而技术审查意见则是在法官指示下根据现有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及其自身专业知识作出的文件。虽说两者都是在法官的指示下完成, 但一个是主观专业结论, 一个是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 不应归为同种性质的文件, 否则其公正性有可能遭到质疑。”[4]因此, 技术调查意见作为法院内部参考文件有其合理性。

二、技术审查意见公开与否的类型化分析

关于技术审查意见是否公开, 我国台湾地区《智慧财产案件审理细则》第十六条作了详细的规定。根据该规定, 技术调查官依法官的指令作出的意见书不予公开, 但对于其中涉及的特殊专业知识, 应当经双方当事人辩论后才可作为裁判的依据。 (2) 而韩国的相关司法解释则规定, 技术审查意见不向公众公开。(3)[3]日本的技术调查官制度也有类似规定, 作为案件审理的依据的调查报告只供法官参考, 不向当事人公开。[5]

然而实践中, 对于技术审查意见是否公开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主张不公开者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首先, 技术审查意见只是作为法院内部的参考文件, 既不是证据, 也不是做成后就不能变动的, 即便是在法庭辩论终结后, 技术调查官还能补充意见, 此时的补充意见还可能与先前的结论不一致, 从而对案件结果产生扭转的局面, 因此没有公开的必要性。其次, 公开技术审查意见可能会使合议庭陷入两难的境地, 没有公开的实益性。一方面, 如果技术审查意见被法院完全采纳, 败诉方会质疑法院让渡司法裁判权;反之, 如果不采纳调查报告, 判决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又会遭到质疑, 调查报告就会成为批判法院判决的依据。另一方面, 如果调查报告不被采纳, 而公众对此产生怀疑时, 技术调查官难免要替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而如果公众支持技术调查官的意见, 法官的判决又会遭到质疑, 此时法官又需要进一步辩解。这不仅会导致原本作为助手的技术调查官变为法官的对立面, 而且会增加案件审理的难度, 使得案件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背离了设立技术调查官制度的初衷。[4]

而支持公开者则认为, 在技术审查意见涉及关键技术争议或者影响案件裁判结果时向当事人公开, 更有利于技术事实的准确查明, 也有利于技术调查官制度的有效运行及提升案件审理的质量。首先, 如果公开调查报告让当事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仅能够防止法官在形成自由心证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 让其更全面地了解事实, 也从一定程度上对调查报告进行了监督和检验。其次, 公开调查报告的内容, 让当事人充分参与其中, 能够让案件审理更加公正、透明, 从而消除当事人对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产生的疑虑。[3]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 本文认为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选择性公开技术审查意见。即, 技术审查意见原则上不向当事人公开, 但对裁判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技术争议, 不论书面与否, 都应向当事人公开, 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这是保障庭审请求权的基本要求。[6]选择性公开技术审查意见,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民法院不断扩展司法公开深度的体现, 对于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和裁判的公信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技术审查意见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技术调查官帮助法官认识技术事实问题, 一定程度上充当法院与知识产权授权确权机关之间的沟通桥梁, 使得知识产权法官可以将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供暖在法律适用问题上, 提高审判效率和专业水平。但在适用技术审查意见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一) 疑难技术问题集体讨论

技术调查官以个人名义, 独立就其所参与或咨询案件出具书面技术审查意见或口头说明相关技术问题。但正如美国Rader大法官所说:“一个熟悉所有技术领域的所谓技术型和专业型法官是不可能获得的。”[7]由于技术调查官并非相关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 故当其面临自身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技术问题时, 可以建议法官申请技术调查室召开技术专家委员会 (4) 会议进行讨论。技术专家委员会会议由技术调查室主任主持召开, 并应有至少3名以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专家出席, 合议庭成员和经办技术调查官可以列席会议, 所形成的会议纪要作为经办技术调查官出具书面技术审查意见的参考。

(二) 不宜让渡司法裁判权

社会上对法官变相让渡司法裁判权的质疑长期存在, 尤其是在涉及司法鉴定类案件中, 鉴定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裁判结果。而类似现象在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中亦普遍存在, 法官往往依赖专业人员出具的技术意见作出裁判。显然, 构建技术调查官制度旨在帮助法官提升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水平, 而非为法官回避技术问题提供一个的替代途径。虽然大多数法官不具备技术背景, 但司法审判中的技术问题终将转化为法律问题, 而适用法律既是法官之所长, 也是法官行使司法裁判权定纷止争的职责所在。因此, 法官不应简单地将技术调查官作出的事实认定直接等同于法律认定, 从而在实质上将司法裁判权让渡给技术调查官, 长此以往必将致使技术调查官制度发生异化。因此, 应当从根本和制度层面上, 进一步明确技术调查官与法官在工作职责和内容上的差异, 并对技术调查官超越其职责范围的行为, 以及法官怠于履行其司法职责的行为明确予以规定, 将其所做出的不当行为分别记入《技术调查官人员管理档案》和法官个人档案, 以考核、司法责任制等方式予以防范和规制。[8]

(三) 区分技术事实与法律事实

如前所述, 技术调查官的工作职责被严格限定在仅与案件技术事实相关的范围之内。如果说, 特定技术术语、技术方案、技术背景等还属于较为明确的技术事实的范畴, 那么对于相关技术方案是否属于公知常识、技术改进是否容易想到、技术特征是否等同等, 则属于技术与法律相互纠缠、难以界分的问题。在此方面, 在此方面, 技术调查官应当明确其司法辅助作用, 规范技术审查意见的撰写标准, 以避免将技术审查意见异化为实质上的判决书。[8]

四、结语

在知识产权审判中引入技术调查官是完善我国诉讼模式、提升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水平和公信力的有益尝试, 但技术调查官毕竟属于司法辅助人员, 其对技术问题出具的意见仅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参考, 法官在适用技术审查意见时应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冲突, 以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 实现司法公正。

摘要:随着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 技术调查官制度也得以在国内正式运行。本文对技术审查意见的法律效力进行分析, 并提出其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期该制度在实践中能顺利开展。

关键词:技术调查官,技术审查意见,技术事实查明,参考

参考文献

[1]吴蓉.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官制度初探—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J].中国版权, 2015 (2) .

[2]魏忆龙.台湾设立智慧财产法院的评析——以泰国、日本、韩国为主的法制比较研究[J].法律适用, 2008 (Z1) :86.

[3]黎淑兰, 陈惠珍, 凌宗亮.技术调查官在知识产权审判中的职能定位与体系协调——兼论“四位一体”技术事实调查认定体系的构建[C].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 2015, 09.

[4]强刚华.试论中国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官制度的建构[J].电子知识产权, 2014.

[5]沈露.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官制度初探[J].法制博览, 2015.09.

[6]沈冠伶.智慧财产民事诉讼之技术审查官与听审请求权保障[J].月旦裁判时报, 2010 (3) :58.

[7]杨海云, 徐波.构建中国特色的技术性事实查明机制——走“技术调查官制度为主、技术法官制度为辅”的机制之路[J].中国司法鉴定, 2015 (6) .

篇4: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学校教学工作 学校管理 考核奖励机制

一、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计划的落实

全面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做到常规教学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做到表课一致,保证所有学科都能正常开展。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每日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学校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深入开展以“校级公开课”“双三课”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把“集体备课”“双三课”和“推荐骨干教师”三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选准人”。第一,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各项工作总体计划的安排和要求,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措施,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业务领导参与检查指导。学期初教研组做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教研活动的任务,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明确承担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强化教研组长职责,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月重点工作安排表”的有关安排,每周一填写一份“教研组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并按时组织进行。通过三项活动的密切结合,来实现“实践、发现、研究、解决课本和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行“上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培”三结合的办法,以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工学”兼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和外地名校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的学习。及时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努力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出更多的省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对象,并根据上级的培养条件向上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训活动,要求优秀的教师制定详实的带徒计划,对所帮助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真正达到一人发展全员提高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的管理,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提高课余辅导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地安排辅导时间和辅导学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加强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调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的食宿满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做好防控流失生工作,提高適龄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与心理特点,致使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很大,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与其进行沟通。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期初的有利时机,对流失生进行集中多次家访,注重实效。实行防控流失生的单项奖惩政策。实行防控流失生责任制,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学年初召开家长会。开展创建无流失生班级活动,实行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力争把流失率降为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班会、集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劳动、饮食、防冻、取暖安全教育和环保、国防、道德及法制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校的“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表”,将“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进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及局长的讲话等文件和会议精神按时逐一列入,提前打印下发到学校各室各组,以保证及时落实和完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行过程管理和效益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印发“月份学校重点工作安排表”“日常工作计划表”“月份领导工作汇报表”等计划检查表格,实行月安排、月检查、月汇报、月通报制度等运行过程督导措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篇5:审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黄现辉

一、加强审判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与加强队伍管理、行政管理同步进行。为此建议:

政治处负责制定全院各部门职责,各部门具体岗位职责,制定我院“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立功受奖等标准。立案信访局制定审判流程管理规范(其中包括关于临届审限案件的催办制度、超审限案件督办制度、规范诉讼中止、执行中止的规定)

执行局制定执行工作规范。

司法技术科制定司法辅助工作规范。

审监庭制定案件评查规范,重点评查对审判流程管理规范、执行工作规范、司法辅助工作规范的落实。

二、审判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负责审判管理工作。具体做以下工作:

1、近期制定下发“合议庭评议案件笔录”、“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比较规范的笔录式样,供各庭参考,以纠正审判实践中不规范的做法。

2、探索建立裁判文书错别字发现、纠错机制。

3、严格落实《发回重申、改判案件评析及责任认定办法》。

4、制作我院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

5、建议建立分管领导、庭长每月评查案件卷宗制度。建议制定此制度的初衷是:制度的目的是改进工作,内部纠错比外部纠错效果更好。建议民商事案卷每月12件,刑事6件,行政6件,执行12件。

6、成立民商事案件疑问研讨小组,解决疑难问题。

7、修改完善沂源县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庭审操作规程(普通程序)

篇6:审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晋高法〔2007〕136号)

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本院各庭处室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我省法院对知识产权保护“公开、公正、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为建设法治山西、和谐山西、开放山西提供高效司法服务,省法院依据最高法院的有关规定,认真总结了十年来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切实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努力促进自主创新,认真服务对外开放,坚决维护公平竞争,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2、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的职能作用,大力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努力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司法能力,整体提高知识产权司法水平,营造权利人维权积极便捷、法院审判公正高效、侵权人必受惩处、知识财富有序流转的良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环境。

3、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必须坚持以下工作原则:(1)法治统一原则。严格执行程序规则和实体法律,依法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确保司法标准的统一和裁判结果的协调。(2)平等保护原则。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平等对待和保护中外当事人,坚决抵制地方保护,打破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依法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3)利益平衡原则。正确处理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关系、激励科技创新和鼓励科技运用的关系,既要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也要制止权利滥用和非法垄断,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4)服务大局原则。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克服就案办案的单纯业务观念,实现个案处理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知识产权审判机构

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机构设置的要求,民事审判机构设置实行大民事审判格局,各中级人民法院都要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该庭对外统称知识产权审判庭,对内可称民事审判(三)庭。

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级别管辖和立案受理

5、为了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确保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判质量,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一审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基层人民法院一律不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6、目前,人民法院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包括:

(1)著作权、著作邻接权权属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案件;其它与著作权、著作邻接权有关的案件;计算机软件、侵权及合同纠纷案件。

(2)专利权侵权、权属、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3)商标权侵权、权属、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包括侵犯商业秘密的纠纷案件,侵犯知名商品声誉的纠纷案件,侵犯商业信誉的纠纷案件,对商品做虚假宣传的纠纷案件,损害公平竞争的其它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5)技术合同纠纷案件,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纠纷案件。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网络侵权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7)诉前临时措施、诉中临时措施、诉前证据保全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8)我国与WTO成员之间发生的各类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9)涉及知识产权争议的其它民事纠纷案件。

7、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专业性较强,在目前立审分离的审判格局下,为了保证立案和有关诉前临时措施、诉中临时措施、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等诉讼措施准确及时,立案庭与知识产权审判庭应当密切联系,共同把关,必要时可由知识产权审判庭先行审查或由两庭共同审查。

四、知识产权审判案件上报和审查制度

8、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裁判文书上报制度。各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自签发裁判文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要向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上报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裁判文书两份、电子文书一份。

9、认定驰名商标案件上报审查制度。各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认定驰名商标案件时,要在判前对拟认定驰名商标案件报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进行审查,省法院经审查并出具书面意见后,中级人民法院方可认定。

10、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上报制度。为提高审判质量,统一司法尺度,各中级人民法院在受理此类型案件后,要及时向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书面报告。

五、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

11、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备级法院对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应当配备学历较高、能力较强、作风过硬的审判人员,并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宜经常进行调整和交流。

12、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学习培训。各中级人民法院要组织知识产权审判人员认真学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省法院要定期对全省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六、加强研究交流,指导审判工作

13、适应形势需要,开展调查研究。针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人民法院要组织知识产权审判法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规律。

14、总结精典案例,指导审判实践。各级人民法院要通过对典型案例讨论分析研究,总结审判经验,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人员庭审的驾驭能力,掌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特有的审判技能。

15、拓展渠道,学习提高。各级人民法院要有计划地选调知识产权审判人员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开展较好的兄弟法院挂职锻炼,学习取经,尽快熟知、掌握知识产权审判前沿的理论和司法经验。

16、创设平台,加强交流。省法院在2008年要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论坛,对各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工作措施、经验做法、调研成果等相关信息及时予以刊载。

七、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对外宣传

17、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创立了中国知识产权文书网,要求知识产权裁判文书和相关司法保护信息全部上传该网公示。各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要确定专职信息员,负责收集、编纂相关信息,及时整理上报省法院,并由省法院统一整理上传该网进行宣传。

18、省法院要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制度,对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典型审判案例、工作措施、经验做法、调研成果向社会及时予以发布,各中级人民

法院也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以扩大影响,树立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良好形象。

八、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

19、各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要和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办公室、商标局、版权局、专利局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是我省法院规范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在贯彻执行中如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报告。

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篇7:审判流程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审判管理,建立公正、高效的审判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本院审判管理改革实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案件流程管理,是将案件审理工作中的各程序性事项,按照启动的时间先后划分为若干环节,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和确保司法公正、司法效率的要求,规定各阶段完成的时限,并由法院各职能部门综合运用计划、人事、组织、监督、控制和奖惩等手段,对案件各阶段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督和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 本院各类案件均适用本制度的规定。但破产案件的流程时限不受本办法的限制。

第四条 各审判业务庭和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案件流程的日常管理,根据案件流程信息进行决策,加强案件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第五条 立案庭负责全院审判流程信息的动态跟踪、汇总、分析、反馈,定期向院领导、审判庭和各职能部门提供案件流程信息。

第二章 立 案 第六条 立案庭负责下列案件立案审查、登记工作,执行相关时限规定,计算并通知当事人预交案件受理费。

(一)审查民事案件的起诉,在收到起诉状及相关材料后7日内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二)审查刑事公诉案件的起诉,在收到起诉书及相关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登记。

(三)对上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指令再审的案件和本院决定再审的案件,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裁定书、指令再审裁定书或者再审决定书、函件,或者本院作出再审裁定书、再审决定书后七日内立案登记。

(四)对破产申请的审查立案,应在收到破产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七日内征求本院民事审判庭意见后决定是否立案或者裁定驳回破产申请。

(五)因管辖改变而移送来院的各类案件,在收齐案卷材料后2日内立案登记。

(六)对劳动改造管理机关报送的提请减刑、假释案件,在收到相关材料后7日内立案登记。

(七)审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司法职权行为违法的申请,在7日内决定立案登记或者通知不予受理。决定立案的,立案庭应调齐相关卷宗与立案材料一并移交审监庭。

(八)审查请求司法赔偿的申请,在7日内决定立案登记或者通知不予受理。

(九)负责应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审查立案工作,并在法定期限内完成。

立案庭收到行政案件起诉状及相关材料后,当日交行政庭审查,行政庭5日内提出审查意见,立案庭根据行政庭审查意见2日内办理立案手续或裁定不予受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亦依此办理。

再审案件应收取诉讼费的,由审监庭通知当事人到立案庭交纳诉讼费。

第七条 当事人申请缓、减、免诉讼费的,由立案庭负责审查。拟缓、减、免诉讼费的,应报请院长审批。但批准缓交期限不得超过60日。

第八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在起诉前提出诉前财产保全及证据保全申请的,立案庭应当立即进行审查。符合诉前保全条件的,应当在48小时内报请分管院长同意后作出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当事人在起诉的同时提出诉讼保全申请的,由立案庭在审查起诉的同时审查保全申请。符合立案和诉讼保全条件的,立案庭在报请分管院长同意后可以在立案的同时作出诉讼保全裁定,并开始执行。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财产和证据保全,由审判庭审查处理并作出裁定。该保全裁定送达及执行由执行庭负责。

第九条 立案庭应当在立案后2日内将除自办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移送有关审判庭、执行局(庭)和相应办理机构,并办理移送手续。

第十条 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进行登记的同时,将有关案件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有关信息内容应符合司法统计的要求,不得缺项、漏项。

第三章 分案及排期开庭

第十一条 立案庭分案要结合各审判长、合议庭成员工作量、未结案件数等因素合理确定案件主审法官,要保证各主审法官手中未结案件数的动态均衡。刑事案件、行政和执行案件按专业对口原则分案。原中院发回重审的案件,一审法院重审后当事人再次提出上诉的,案件由原发回重审的主审法官审理。

第十二条 立案庭分案确定案件主审法官后,审判庭不得随意变更。决定回避的案件,由主审法官决定之日将卷宗退回,立案庭2日内重新分案。

申请裁定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申请撤销仲裁判决案件、申诉复查案件以及对民事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的上诉案件、属于立案庭自办案件,由立案庭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分案原则直接确定承办人。不服行政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上诉案件由行政庭办理。

第十三条 主管院长对于主管审判庭受理的重大、疑难或者案件相互之间有关联等类型的案件,认为确需调整承办人的,可以协调进行调整。第十四条 立案庭应将分案信息及分案后的变动信息及时输入计算机。

第十五条 各类一审案件、再审案件均应实行立案庭排期开庭;二审案件审判庭接到案卷材料后,主审法官7日内决定是否开庭,同时通知立案庭,由立案庭排定开庭时间、地点。主审法官不得自行确定开庭时间。

第十六条 立案庭应当在下列期间内排定开庭日期及开庭地点:

(一)刑事一审案件,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后的11日至20日之内。

(二)民事一审案件,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后的20日至45日之内。

(三)行政一审案件,在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后的15日至25日之内。

第十七条 审判庭应当按照排定的日期开庭,合议庭对开庭日期有异议或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庭时间的,经庭长批准后至迟在原定开庭时间届满3日前向立案庭提出。立案庭应当从严掌握,认为理由充分的,可以变更排期,并及时通知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及公诉机关。

第十八条 审判人员应认真做好庭前准备,通过阅卷等方式认为需要进行庭前证据交换,委托审计、鉴定、调查取证的,应尽可能在庭前完成,提高一次开庭成功率。第十九条 合议庭在庭审后,须再次开庭的,由审判庭自行确定再次开庭时间,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庭提出新证据需要查证,确需法院调查取证及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的,应当在15日内再次开庭。

(二)当事人反诉或需追加当事人的,应当在30日内再次开庭。

(三)因案件需要鉴定、评估、审计或中止审理的,应当在收到鉴定、评估、审计等结论或者恢复审理后15日内再次开庭。

第四章 结 案

第二十条 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 各类案件应在法定的审限内结案,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案的,主审法官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前10日写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告,说明理由,并提出结案日期,经本庭庭长审核报分管院长审批,副本送立案庭备案。

案件需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审理期限,主审法官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前15日向立案庭提交申请书,立案庭在3日内登记备案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二十二条 合议庭对经开庭审理的一、再审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应在休庭后5日内进行评议;主审法官应当在合议庭评议后3日内制作出法律文书,审判长接到法律文书文稿后依职权规定在2日内签发。

第二十三条 合议庭审理的一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审限届满10日前进行评议。主审法官应当在合议庭评议后2日内制作出法律文书,审判长接到法律文书文稿后依职权规定在2日内签发。

第二十四条 案件开庭审理后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应在合议庭评议后5日内报送审判委员会,报告需要翻译的可以延长至7日内。案件主审法官应在审判委员会决定后2日内制作法律文书。

第二十五条 审判庭结案后,应在2日内将已签发的法律文书文稿连同案卷移送书记员管理处,结案卡应由承办人填写一并移送。

第二十六条 审判庭结案向书记员管理处移送有关材料,应至少在结案期限届满前7日,以保证裁判文书核对、印发、送达等,否则视为超审限。

第二十七条 书记员在收到结案材料后,应在3日内完成,裁判文书校对、复印、填写送达回证、退卷、报结案手续。立案庭接到书记员报结手续,应立即将结案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刑事案件生效后3日内书记员填写执行通知书,并交案件承办人签发后移交送达。

第二十八条 书记员应在结案后15日内完成卷宗的整理装订,以备案件评查和督察,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号之前向办公室档案员交卷一次。

书记员交卷时应做到:(1)装订材料完整、装订牢固、整齐美观,并分正副卷材料分别装订;

(2)卷内材料按规定顺序和要求排列,逐项编写页号;

(3)按要求填写卷内目录和卷宗封面,粘贴封条,加盖骑缝章。本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保留3份,装入证物袋;

(4)交案件主审人审查卷内材料是否齐全,并在备考表中签字认可,同时由主审人确定保管期限;

(5)编写归档清册一式二份。

交档前书记员管理处负责人应对卷宗分类整理,按类别统一编写归档清册,集中交档。

归档案件不符合条件的档案室立即退回,书记员5日内补正完毕重新交档。

第五章 送达及移送

第二十九条 立案庭负责送达本院各类案件和外地人民法院委托送达的诉讼文书、法律文书。按照方便原则,调解、裁定准予撤诉方案结案的及审判庭可以同时传唤双方当事人到庭送达的由审判庭负责。

第三十条 立案庭对当事人在沁源县人民法院辖区的案件由自己送达,其它在辖区以外的案件可以委托送达。

第三十一条 刑事一审案件的送达事项及要求:

(一)开庭审理10日前由审判庭向被告送达起诉书副本,作好送达笔录,询问委托辩护人情况。送达起诉书副本后2日内通知被告人亲属委托辩护人,被告未请辩护人依法应指定的,5日内落实指定事宜。

(二)开庭审理前3日由审判庭向公诉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出庭通知、传票、张贴开庭公告,向法警大队交付提押票。

(三)当庭宣告判决,审判庭3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宣告后立即送达,宣告判决同时应做好宣判笔录。

第三十二条 民商及行政一审案件的送达事项及要求:

(一)立案后5日内由审判庭向原告送达受理通知书,向对方送达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向双方送达举证通知书及开庭传票。对方当事人在15日内提交答辩状的,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向原告发送答辩状副本。

(二)当庭宣告判决的,由审判庭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宣告后立即送达,宣告判决时应做好宣判笔录。

(三)一方不服判决的,在接到上诉状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发送被上诉人。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其他送达事项按照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上下级法院之间、本院不同业务部门之间有关卷宗流转及其他工作事项的移送,应相互办理完备的交接手续。卷宗流转包括(1)本院与上级法院移送卷宗;(2)立案庭受理各类案件登记完成相关任务移送审判庭;(3)审判庭结案后由庭室书记员保管;(4)书记员对本院一审提出的上诉案件转立案庭移送上级法院,本院已生效案件整理装订归档;(5)申诉、再审、评查、督查等工作需要调卷、退卷等等。其他需办理移送或交接的工作事项:(1)审判庭交立案庭的送达事项;(2)审判庭交法警队提押人犯工作;(3)委托送达完成后退回送达回证的登记移交;(4)立案庭或审判庭收取案件证据;

法院之间及本院各部门之间移送或交换手续时要相互监督,接收方对移送方未按流程规定及岗位责任完成工作时,不予接收或对移送方的工作瑕疵予以注明,否则责任由接收方承担。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立案庭应当在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15日向主审法官发出催办通知书,主审法官应当在5日内审理终结或申请延长审理期限。

案件在审理期限届满之日无正当理由未审理终结,立案庭应当向主审法官发出案件超审限通知书。

第三十六条 各类案件立案登记时随卷设立案件流程表,相关人员对各个环节的流程时间必须认真填写,不填写流程表或填写不实的按违反流程规定处理。流程表结案后由立案庭收集,结合卷宗情况及时追查违反流程管理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七条 与审判流程有关的庭、室、队应认真执行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的各项要求。审判流程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依据,纳入法官和业务部门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

第三十八条 立案庭应当每月将排期开庭、案件审理及超审限及其它违反流程管理情况报送院领导和纪检室,并通报各审判庭。

第三十九条 立案庭负责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发现审判庭未按本规则执行的,应及时通报,提出纠正意见,必要时报有关院领导处理。

第四十条 审判人员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以及故意拖延移送案件材料的,由纪检监察室核实,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第四十一条 审管办应会同纪检监察室、立案庭定期对流程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审监庭要结合立案庭通报的执行流程管理制度的问题,在年终考核中提出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见,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选任法官每查出一次违反一般流程管理制度行为的扣考核分1分,超审限的扣5分,其他责任人由各庭室按本部门目标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第四十二条 审判流程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庭室领导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分管立案工作的院长处理。在协商处理期间,对正在办理或急需办理的事项不得相互推诿。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则规定的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届满的日期。

上一篇: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下一篇: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