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抓帮扶、 真抓实干促升级

2024-04-09

量体裁衣抓帮扶、 真抓实干促升级(通用6篇)

篇1:量体裁衣抓帮扶、 真抓实干促升级

量体裁衣抓帮扶、真抓实干促升级

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开展以来,区畜牧食品局把“结对子〃促升级”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内容,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强化措施,深入基层,走进***党支部,在一线知民情、解民困、帮民富,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最急需、最现实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局党组针对***区位优势明显、有一定养猪户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着力将***打造成扶贫连片开发示范村、产业升级特色村。

一、立足自身职能量体裁衣。针对***养殖户技术匮乏,养殖方式传统,养殖业无法成为助民致富支柱产业这一问题,区畜牧局立足自身职能结合,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一是以项目促发展。编制适合***发展的项目:***扶贫连片开发现代生猪养殖项目,该项目已顺利实施。引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养殖:招商引资项目有机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于*月下旬已开工建设。二是举办养猪技术培训班:组织专门培训,分别从“养、繁、防、治”等四个方面培训生猪养殖户,同时发放培训资料**余份,大大提高养猪户技术水平。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依托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落实专业技术人员与***养殖户结对帮扶,帮助养殖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下一步,区畜牧局将组织人员免费发放一批疫苗和药物,在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中派驻专业人员进行防疫、用药指导。

二、发挥部门优势打造“示范村”。在与***党支部的交流以及走访中发现,***现有养殖户大部分猪舍简陋,夏季臭气熏天,蚊虫滋生,这种现状不利于疾病防治,直接影响生猪存活率和出栏率。针对这一问题,区畜牧局积极协调,提供***万元对***新建**㎡以上圈舍、引进良种仔猪***以上规模共计***户实施补助。在政策的带动下,***的生猪养殖将逐步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在区畜牧局与***党支部共同努力下,扶贫连片开发示范村这一目标将很快实现。

三、打造特色促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已逐渐成为我区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但畜禽产品品牌效益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足。发展有机生猪养殖,是提高产业效益,促进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计划前期投资800余万元在***新建有机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已完成******有机生猪品牌申报、认证工作,项目预计将于20****年**月完成建设。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把***打造成为全区生猪养殖的专业村、有机畜禽产业发展的特色村、产业升级的示范村。

篇2:量体裁衣抓帮扶、 真抓实干促升级

创新方法抓落实 保障民生促发展

近些年,君山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前行在宽阔的洞庭大道,我们可以感受到君山发展的磅礴气势;收获在富饶的田野,我们可以感受到君山发展的巨大潜力;放歌在如画的团湖,我们可以感受到君山发展的美好前景。随着君山的快速发展,君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那么,如何加快君山发展呢,作为一名基层的负责同志,如何在君山的发展中建功立业呢?我认为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的“四三六工程”和区委的“115”工作大局,“创新方法抓落实,保障民生促发展”。

下面,结合君山的实际和我个人的的学习体会,谈四点认识:一是谋“全”局,平衡各方抓落实。二是开“新”路,巧借“条件”抓落实。三是瞄“准”星,突出重点抓落实。四是聚“合”力,互帮互助抓落实。

一、谋“全”局,平衡各方抓落实。

“干字担日月,实字写春秋”,市委书记黄兰香强调:加快发展,关键在抓落实。真抓实干抓落实是我们君山富民强区的根本。讲发展就要把握抓落实这一关键环节。今天,我们讲加快发展、富民强区其关键也在于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而抓落实就是抓党之长治、抓区之昌盛、抓民之安康。如果不抓落实,我们洞庭西路的拓展就不可能顺利完工,君山人民谋发展的形象就无法展示;如果不抓落实,我们团湖野生荷花世界的无穷魅力就不可能充分彰显。当前,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都在强调抓落实,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清楚抓落实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工作中落实不力、不到位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其重要的原因,是有的党员干部对抓落实只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没有理性认识。因此,我认为要把抓落实真正“落实”下来,就得掌握其抓落实的基本方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抓好落实,要跳出就落实抓落实的狭隘窠臼,从全局出发,将与落实工作有联系的其他因素考虑到工作中去。

案例:江苏省如皋市南通湖莲家纺有限公司,创办后未正式投产就因资金周转问题倒闭。欠下当地村民土地使用费及建筑施工费数万元,在当地引起极大民愤,债权人相继向法院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按正常的执行程序将厂房评估拍卖,将拍卖所得偿还债权人,法院可以将几个执行案件一并执结,但企业所欠当地老百姓的土地使用费和施工费得不到落实,势必会造成新的矛盾。是简单地将案件执结还是想方设法将资产盘活?如皋市法院执行局通过三个举措促使案件顺利执行。一是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联系,取得党委、政府对案件执行的支持。二是强化思想工作,取得案件当事人和当地老百姓的理解。三是撤销查封措施,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由于采取以上措施,最终使该企业以高出原有的价格被一名韩国客商购买。新客商拿出部分资金偿还了债权人的债权,又支付了所欠土地使用费和建筑施工费。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皋市法院执行局将抓落实纳入该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中去,从维护当地群众利益考虑,没有简单地将负债厂房拍卖了之,而是想方设法将负债企业盘活,既落实了上级交待的任务,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支付了当地老百姓的土地使用费,解决了老百姓后顾之忧,同时也为政府新一轮 的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实现了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如皋市法院执行局的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君山区要加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有全局眼光,创新方法抓落实。特别是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线多面广,我们要学会10个手指弹钢琴,只有跳出本单位看全局,跳出君山看君山,站在君山区全局的高度上考虑问题,服务四区建设,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抓好落实。实现“新兴产业聚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区、秀美和谐新城区”的宏伟目标。

二、开“新”路,巧借“条件”抓落实

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下达的目标,我们要有积极的态度,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不能只摆困难,倒苦水,作出一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姿态,而要开动脑筋,巧借条件抓落实。

案例:重庆市武隆县经济相对不发达,集中商业区规模小,带动优势不明显,实现充分就业条件差,大量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武隆县人社局积极想办法,提出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没有条件就‘借’条件就业‛新思路。

1、‚借台唱戏‛----依托旅游平台,让发展旅游与扩大就业并重、旅游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

2、‚借水养鱼‛ ——招商引资,将就业工作纳入园区招商引资之中;

3、‚借题发挥‛ ——利用优势,大力促进当地特色工业和农业带动就业;

4、‚借船出海‛ ——利用市场,在全国各劳务输入大省、大市建立劳务用工基地,促进劳务转移。‚四借‛措施使就业工作大见成效,开创了武隆县就业工作‚柳暗花明‛的可喜局面。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武隆县人社局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就业大事,不推诿,不诉苦,突破资源和 条件限制,“借”来了资源,走出了新路,实现了充分就业。该局落实上级布置工作任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局党委一班人自觉摒弃了按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新视角、新思路去分析问题,用新方法、新举措去解决问题。

武隆县人社局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我们君山区人社局要借鉴他们“四借”的经验做法,敢于创新思维、开启新路,在社会保障、创业就业、人事人才、劳动维权、机关建设等方面,抓好落实,圆满完成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促进君山的大发展。

三、瞄“准”星,突出重点抓落实

抓落实,关键要抓重点。不能子丑寅卯面面俱到,甲乙丙丁平均用力,而要找准关键,抓住“牛鼻子”,突出重点抓落实。

案例:山东省肥城市在落实全国首批城乡建设用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中,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加减法‛,紧紧牵住‚增减挂钩‛这个土地整治的‚牛鼻子‛。在‚增减挂钩‛上下足了功夫。他们采取‚缩村腾空‛、‚迁村并点‛、‚撤村并居‛等不同方式大力推动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适当集中;集中整治土地来带动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如今的肥城,经济迅速发展,土地得到极大节约利用。肥城市走出一条保护耕地、关注民生、保障发展、探索共赢的新路子。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肥城市在落实全国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没有遍地撒网、全面出击,而是瞄准“增减挂钩”这颗“准”星,集中力量、全力出击。土地综合治理的快速有效推进,为城市建设用地建立了“仓库”、为新农村建设搭建了平台,取得了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革的“双丰收”。其实,在建设我们秀美和谐新城区的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肥城的做法给了我们君山区很好的启示。我们在抓落实,促发展的过程中,就善于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看到问题的症结、重点所在,善于从纷纭复杂的任务中梳理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放大落实“着力点”的“鲶鱼效应”和“骨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着棋胜、满盘皆活,一点带动、游走自如”的效果,加快君山的科学发展。

四、聚“合”力,互帮互助抓落实

抓落实,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需要多项措施衔接配套。如果只采取单一措施,没有协调配合,抓落实就会孤掌难鸣,难免成为走过场的花拳绣腿。

案例:鸬鹚乡地处浙江西南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利,加上各行政村之间长期‚自扫门前雪‛,村际合作交往不强,各村经济多年来没有多大起色。2009年鸬鹚乡党委、政府经研究决定,打破行政村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统揽全局,整合全乡人力财力资源,集全乡之力来克服困难,发展经济。开展了‚互帮工程‛,启动了‚村村互动、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工作目标管理与机制。通过村际合作,成功地解决了该乡出现的康庄工程难题,共同推进39户138人实现了搬迁下山脱贫,并全面促进了鸬鹚乡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切实的实惠。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鸬鹚乡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在一起,整合全乡资源,以“互帮模式”落实新农村建设精神,真正把党的富民政策落到了实处。

从鸬鹚乡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得到了启发:当单个地区、单个部门因力量弱小抓落实工作力不从心时,要懂得汇聚集体的力量,善 于调动全部的资源;要善于打组合拳,抱团发展,当前正是省委提出加快发展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君山区更要抢抓机遇,通过“1+5”区域友好合作的方式,构建环洞庭湖旅游战略联盟,抱团做大我们君山的旅游经济总量,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示范区。

篇3:杭钢集团抓实安全管理升级

建立安全职责体系

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杭钢集团从建厂起,在安全管理理念上就不断融入新的内涵,积极进行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杭钢集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于1959年,经过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系。特别是近年来,杭钢集团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理念,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管理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载体,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明确“一岗双责”等措施,切实把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有效分解,并逐层落实。

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升级方面,杭钢集团对安全专业管理考核办法实行了诸如生产岗位的伤害事故与事故单位领导班子连挂考核,单位领导班子与月度专业基础管理工作连挂考核以及劳务项目和委外工程安全管理、“一岗双责”落实等工作与“零事故”奖励挂钩考核等考核办法;并加大了专业安全检查评价力度,车间工伤事故、严重违章和重大事故隐患等列为创建“安全生产标杆车间”的一票否决条件,旨在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突出和强化领导者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

杭钢集团中轧厂就紧扣基层和现场两个环节,推行工段安全工作“互查制”的监督约束管理;推行专业检查组与区域责任“连带制”的安全管理责任一体化;推行安全专业管理人员、当班调度员现场检查指标“量化制”的安全重点落到现场;推行劳务工安全管理与班组长“联保互保制”等手段、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此外,杭钢集团储运公司以“干部不能发现问题是不称职的干部”为管理理念,坚持副科级以上管理干部与班组安全活动责任挂钩,每月深入现场查找并落实整改1项事故隐患或查处纠正1起员工作业不规范行为,并都与各级管理干部责任挂钩考核,以强化各级管理干部的管理责任意识,也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为摸得着、看得见的行为。

完善安全管理系统

为进一步确保实现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杭钢集团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从而建立起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安全机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多年的运行表明,长效的安全机制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的重要保证,是安全专项整治的继续、深化和发展。

一是着力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管理,推进规范各级安全管理工作。杭钢集团按照体系运行的要求,并结合公司管理制度“废改立”的更新,对现行文件进行疏理、调整,根据管理体系各项要素,对体系工作所涉及车间一级的11项要素,制定实施了49项安全管理体系工作标准。

二是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杭钢集团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炼铁、炼钢、轧钢、危化等单元安全标准化要求,通过组织班组长和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标准化培训,进行标准化工作试点,逐步加以推广,推进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基础,从而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作业现场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着力深化安全隐患查找治理行动,落实预防为主。杭钢集团在现场安全管理上,前移管理关口,下移管理重心,树立起“隐患就是事故”的管理理念,通过实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事故管理责任连挂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预防为主的工作力度。尤其是2009年以来,杭钢集团抓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契机,采取新举措,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在强化各级危险源日常监控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重大危险因素管理,有效监控冶炼、液体金属、煤气、放射源危险化学品等重大风险因素,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五到位”;并通过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定期组织工艺、技术、生产、设备、交通等系统和煤气、行车、电气、危化等专业的各级危险源技术小组开展安全检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隐患排查治理上的作用,确保各级危险源安全受控;同时,严格隐患整改闭环考核和重复性隐患的检查考核与单位领导班子连带责任考核,强化对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

对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杭钢集团热轧带钢厂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管理理念,全面排查安全生产机制的薄弱环节,并实行了隐患整治“24小时复令制”,整改率达到100%。杭钢集团储运公司在积极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违章、隐患以及工作失误造成影响和后果与各级管理干部责任挂钩考核,并在《专业经济责任制》和《科级干部履职责任追究考核制度》上予以着重体现,进一步提升了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杭钢集团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中,确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不断依靠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以有效规范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推动规范基层安全管理。这是杭钢集团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一个特色,主要有两个方面工作。

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以强化安全培训教育为促进手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和能力。企业安全的基础是广大的员工,员工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准、工作技能、安全素养等综合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反映,更是企业长治久安发展的必需前提。杭钢集团通过观念转变和考核激励措施,员工的培训教育已经从以往的“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据统计,2010年,全公司除全员安全教育和员工业余进行学历学习外,共培训企业负责人(包括二级单位)、车间主任、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4 058人(近企业一半人员),员工职业资格持证率接近100%,操作工人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超过岗位工人数的11%,培养了大批岗位需要的骨干力量。

另一方面以争创“安全生产标杆车间”和“安全生产示范班组”为载体,推进基层自主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杭钢集团从1988年开展安全合格班组建设活动以来,发展到现在争创“安全生产标杆车间”和“安全生产示范班组”、以及以推进员工综合素质建设的争创“学习型班组”和“知识型员工”活动,都为车间、班组、员工搭建了一个深化班组建设自主管理工作的平台,基层各具特色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员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推动基层自主安全管理体系逐步成熟,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安全稳定发展。比如杭钢集团煤气车间6号气柜组,在争创“学习型班组”活动中提出了“以我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培植了员工对安全自愿、自需、自求的意识;焦化厂干熄焦班组员工撰写的《干熄焦锅炉安全管理与运行》获焦化厂专技论文一等奖;昌兴电炉公司EAF炉丙班,针对冶炼安全总结出了《防止EAF炉钢水大喷》先进操作法等。截至2011年4月,杭钢集团全公司评选出“学习型班组”114个,其中“优秀学习型班组”10个;100名员工获“知识型员工”称号。

2011年4月27日,杭钢集团召开一季度安全环保委员会会议。一季度杭钢集团安全生产基本保持平稳态势,实现重伤及以上事故、职业病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轻伤事故共发生3起。杭钢集团从多年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夯实基层基础管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尤其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自我发展、自主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生产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具有杭钢集团特色的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安全平稳较快发展。

篇4:抓项目带动 促转型升级

今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支持一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和加快新闻出版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这就赋予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更多含义和紧迫感,当然,也给予业界更多期待。

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共有53家出版单位和21家技术企业入选,于2014年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并计划于2015年1月底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如今岁末将至,时间紧迫,各实施单位项目具体进度如何?实际成果怎样?能否如期完成并通过项目验收?项目能否尽早推动新闻出版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本刊记者采访了总局数字出版司与多家项目实施单位。

步骤清晰、管理有序,项目整体进展顺利

据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处处长冯宏声介绍,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启动以来,今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些都标志着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步入实质性建设的新发展阶段。为全面有效地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及时高效完成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总局与财政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制定了多项保障措施,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管理步骤清晰、管理有序、指导到位。

整个项目在流程上分为前期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申报与审核、软件供应商招标、项目管理培训、项目建设、项目调试、项目验收等多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时间进度表;在项目具体建设上,既考虑了从生产流程改造、产品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又考虑了不同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基础,根据数字出版的实际步骤提出数字化加工软件等“六个包”供出版企业选择。

在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跟进及实际管理过程中,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处分工明细、专人负责、及时指导。项目实施以来,总局数字出版司组织了多次专项培训、专项调查、阶段性会议,以全面掌握项目执行情况,提高项目执行效果。

2014年3月,组织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政策与项目管理实践培训班,针对各个传统出版单位社领导、财务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就规范国家项目的实施、监管和验收等问题进行培训。

同年7月,举办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旨在总结推广各地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带动传统出版单位整体转型升级。

同时,开展项目执行情况调查。截至2014年10月,共有53家出版企业、16家技术企业填报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对项目实施单位的软硬件安装情况、资源数字化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显示,项目整体进度情况顺利。53家出版企业项目整体进展正常的有49家,占比92.5%。16家技术公司中,项目整体进展正常的有15家,占比93.8%。通过此次统计调查展望项目进度,预计到2014年底,51家出版企业能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占比96.2%;16家技术企业均表示能够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

2014年10月,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阶段性工作会召开,会议通报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并对项目验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项目带动、成果显著,企业打造五个“一”

通过与多家项目实施单位的经验分享,记者了解到,项目实施单位,尤其是出版企业,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不仅在软硬件、资源建设、产品表现形式等方面按总局要求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重建或者说完善了整个企业的数字出版生态环境,具体可以表述为五个“一”:形成了一套数字出版方案,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推广和应用了一系列标准,建立了一套数字出版机制,培养了一批数字出版人才。

1.形成了一套数字出版方案

项目通过指导实施单位采购本单位数字出版必备的软硬件系统,帮助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出版的基础建设,形成加工、协同编纂、资源管理、产品封装发布及终端应用的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

总局要求各出版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全面梳理相关业务,从生产流程改造、产品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实现全面、完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支持采购两大类软件及系统:一是对传统的出版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软件及系统,以实现出版流程的完整性,包括数字化加工软件、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编辑加工系统、产品发布系统等四种软件及系统;二是对多种属性的内容资源进行关联、复合应用的软件及系统,以实现出版产品表现形式的完整性,包括关联标识符编码嵌入软件、复合出版物生产和投送系统等软件及系统。在硬件方面,项目支持企业采购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所必备的基础性硬件设备,包括通用硬件设备(含与之配套的系统软件)及专用硬件设备。

据统计,目前,各出版企业基本完成硬件采购和软件安装,完成硬件采购的有51家,占比96.2%;完成数字化加工软件安装的有47家,占比94%;完成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100%;完成编辑加工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94%;完成产品发布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95.9%;完成关联标识符编码嵌入软件安装的有33家,占比94.3%;完成复合出版物生产和投送系统安装的有32家,占比86.5%。

2.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

从此次阶段性统计数据来看,整个资源数字化建设进度不一。53家出版企业中有45家完成了加工资源的筛选和准备,占比84.9%。各单位已完成资源数字化的存量资源共计92786本(册),增量资源共计15643本(册),但资源数字化整体进度不一,仅有13家出版单位的资源数字化完成比例在50%以上,其中12家出版单位还未开展资源数字化工作。在已开展资源数字化加工的出版企业中,8家以自加工为主,17家以外包为主,25家采用自加工与外包结合。

虽然进度不一,但项目实施为出版单位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而且有不少是特色资源,有利于出版社打造专业资源库。多家出版社结合自己的资源特色策划了不少专业数字产品,如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森林调查专用数据库”、在线资格培训等,人民交通出版社的“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助教资源包”“高职教育汽车类专业资源包”“全国海事系统职工继续教育学习平台”等。

3.推广和应用了一系列标准

刚刚发布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标准化工作,支持企业对《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国家标准开展应用,支持企业对《多媒体印刷读物(MPR)》国家标准开展应用,鼓励企业围绕现行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开发,未来还将有更多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纳入支持范围;支持企业面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开展企业标准研制。

2014年初,总局数字出版司委托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成立了5个起草组,确立了项目管理、基础应用、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流程接口5大项、18小项项目标准。据统计,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中,51家出版企业中有17家参与了项目标准的编写,占比32.1%。23项标准中有21项在60%以上出版单位得到了执行。

与此同时,国家标准MPR在多家中央文化企业得到应用,丰富了出版社的内容产品,其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单位的MPR产品还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进行了展示。据中国MPR注册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MPR出版单位在线注册单位已达284家。

4.建立了一套数字出版机制

数字出版既是“一把手”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出版企业若要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出版社未来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出版体系,必须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多家项目实施单位的经验证明,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中,项目启动要遵循任务分解、明确职责、严格预算、设定进度、规范程序的原则,通过项目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的数字出版机制。

据统计,出版单位中共有45家出版企业设立了数字出版部门,占比84.9%;共有41家建立了项目管理制度,占比77.4%;有9家项目建设内容有变更,占比17%。根据调查,16家技术企业中有14家建立了项目管理制度,占比87.5%;有4家项目建设内容有变更,占比25%。

多家出版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台了《数字出版资源内容管理办法》《数字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支持数字出版发展的激励措施》《社多媒体课件制作标准》《社视频制作标准》《社动画制作标准》《社音频制作标准》等多项管理办法,既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也完善了社里的数字出版机制。

5.培养了一批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化转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锻炼了实施团队,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与管理性,又提升了其互联网思维、数字出版产品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实现了出版单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可以说带动了整个出版行业的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已经由数字出版骨干扩大至普通编辑人员,很多编辑人员已开始运用编辑加工系统进行图书的编辑编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获得了相应的数字化编辑编纂宝贵经验。

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国连在交流时说,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培训工作非常到位,如今,知识产权出版社已使用真实的数据走正式出书流程策划了一系列新选题。

这些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有利于建立起市场需求信息共享机制,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出版单位未来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与商业运作打下基础。

培育人才、面向市场,加速转型升级

通过近一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实践经验,项目实施单位不管是技术企业,还是出版企业,都提出不少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个难题是人才的问题。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的时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劳动者),也必将对新闻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推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目前看来,人才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不少员工不能主动接受媒体融合的理念,更有甚者,对项目实施带来的出版社业务流程再造呈现抵触情绪,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二是技能缺失,有待提高。编辑若要深入参与数字出版,则不仅仅是进行选题策划,更要结合产品渠道设计产品形式与具体架构,目前这方面的人是少之又少。三是专一人才多,高端复合人才少。目前数字出版工作人员中单一的技术人员或编辑人员多,能综合数字技术、产品设计、行业需求、产品渠道等能力于一身的高端人才少。因此会出现出版社用户对项目需求的不明确和不理解,导致需求不能确定,变更风险增加。此外,数字出版部门及数字出版人员在出版企业通常处于相对边缘地位,新闻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人员的职称评定、资格认定等评估体系尚未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因此,出版企业应利用人才培养、引用、定制等多种途径,通过项目实施、全员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由骨干而员工、由少数而多数,在企业内部逐渐普及数字出版的理念、媒体融合的概念、数字产品的设计及应用技能等,加快本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从而带动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个难题是成为市场主体的问题。文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最终解决的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问题。但是,目前看来,很多单位在项目运作中存在思想误区,不少单位还没有将项目实施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一些单位在申报和实施政府项目的过程中,不乏“等、靠、要”的观念,没有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本单位的数字出版便不发展;还有一些具体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完成项目,完成上级单位任务即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层面上。

篇5:围绕党建抓帮扶心系群众促发展

基层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巧英乡立足实际,着力做好“三篇”结合文章,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一、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文章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以增强基层组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深化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提升领导班子素质水平。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与干部住夜学习、干部网上积分学习等形式相结合,深入开展调研,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继续抓好“竹乡大学堂”建设,开展好各基层党支部“分类定级”工作,深化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工作,开展好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活动,重新理顺和制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基层群众。

完善党员互助帮扶体系。以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目标,创新实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金桥帮扶”工程,建立健全党员互助网和党员教育服务中心,逐步完善党员互助帮扶体系,不断巩固基层组织基础。

二、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与农民持续增收结合文章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增强干群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提升产业促增收。加快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做强毛竹主导产业,推广应用毛竹新技术500亩;着力发展红豆杉、油茶、香榧、高山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区一品或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启动“三和萃”牌望海云雾茶叶省级驰名商标创建,加快精品红茶等多茶类开发,力求在茶文化、茶消费、茶旅游方面取得突破。

扩大就业促增收。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农民培训转移,增加农民就业。鼓励发展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积极引进竹制品深加工企业。

整合资源促增收。充分整合各类农村资源,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鼓励农民入股建设标准厂房、商业用房、旅游服务等村级物

业项目,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

加大帮扶促增收。深入实施第二轮奔小康工程,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扩大就业、结对帮扶等方式,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通过异地联建物业、鼓励社会力量工商企业参与等方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年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结合文章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有效载体,着力在夯实农村基础、加快农村发展上下功夫,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实施,今年要解决8个村5102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三坑村农贸市场改建和配套工程。

篇6:抓市场 调结构 促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柯桥区副区长金晓明、江西分宜县副县长李涛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和行业内杰出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年会。许吉祥在年会上作重要讲话。

会议宣读了“中国麻纺织行业开拓扩大内需市场先进企业和优秀个人”名单,颁奖仪式同期举行,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获得“中国麻纺织行业开拓扩大内需市场先进企业”称号,马浩然等13人获得“中国麻纺织行业开拓扩大内需市场优秀个人”称号。为了更好地展开交流,参会嘉宾还分成亚麻大麻组、苎麻组、黄麻组进行了分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盘点今朝 2015年成绩斐然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会上,徐文英表示,新常态下,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要确保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

许吉祥对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2015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2016年工作思路,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许吉祥表示,2015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重点工作还是继续围绕扩大内需市场、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行业标准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以及加强内部基础建设等六个方面展开。

2015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取得了较好成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全国283家规模以上麻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约459.01亿元,同比增长9.1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89亿元,同比增长16.36%,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麻纺织行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的投资不断增加,通过升级国内装备制造技术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行业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亚麻纺织与国际先进水平设备的比重已达到60%以上;麻纺无结头纱率已达到70%,麻纺织无梭化率已达到60%以上,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长期以来,麻纺织产品的市场主要以出口为主。2015年,行业抓紧搞好加强出口贸易与扩大内需市场有机结合,通过瞄准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合理定位和生产合格产品,扩大对外出口;通过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在生产麻纱线、坯布的同时,逐步扩大面料、服装、家纺与产业用等终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加时尚元素,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加大麻纺织产品的时尚文化宣传和品牌市场推广,采用多种手段开拓和扩大国内外消费者市场;同时引导企业重视网络营销,加强电子商务,推广P2P和O2O等先进营销模式。

同时,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通过组织会议、展会、调研和编制规划指导性意见等活动和方式,不断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绿色环保排放相结合,延伸产业链和扩大内需市场相结合,技术设备创新和提升品牌价值相结合。麻纺织企业更是通过不断努力,加强企业管理,真抓实干“练好内功”,千方百计扩大销路。

立足未来 2016年大有可为

“麻纺织行业作为我国资源、生产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亚麻、苎麻、大麻(汉麻)等生产和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特别是麻纺织终端产品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内需市场的不断开拓,绿色麻纺织已经迎来发展的春天。”许吉祥在采访中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麻纺行业的现状。而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麻纺织行业又将如何发展?

许吉祥表示,要努力实现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市场、调结构、促升级”将作为“十三五”规划行业发展指导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2016年中国麻纺织行业工作总体思路,主要是认清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创新发展机遇,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改造,稳定度过经济转型困难期,坚持重点认真做好“六项工作”。

首先要编制切实可行的《中国麻纺织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麻纺织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许吉祥同时表示,《意见》将在2016年初正式发布。2016年,麻纺织产品市场的开发重点要从开拓国际市场向扩大内需市场转变,在巩固加强外销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国内市场的宣传和开发力度;同时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我国麻纺织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由初级延伸到终端;并抓紧修、制订麻纺产品技术新标准,促进提高中国麻纺织行业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巩固出口市场,扩大内需市场,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将在2016年10月份开启第二届“中国麻纺织十大影响力品牌”评选活动。

此外,2016年麻纺织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赢发展。一方面要巩固加强与欧洲亚麻大麻联合会(CELC)合作,另一方面要搞好中国黄麻与孟加拉国交流合作,同时加大与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麻纺织技术交流和产品贸易合作。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将于2016年10月份组织企业参加由欧洲亚麻大麻联合会(CELC)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国际麻纺织产品展销会与贸易座谈会”。

徐文英着重指出,麻纺织行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企业家要抓住发展机遇,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拓内需市场,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声音

近年来,公司汉麻十六大系列终端产品已进入市场,并在杭州、绍兴等地开设了汉麻美学生活馆、博物馆,在积极探索营销模式、扩大内需市场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 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

董事长季国苗

内需是未来我国亚麻行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动因,近两年我国亚麻业的发展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建立中国自己的亚麻品牌,走品牌发展的路线,由生产型向运营型转变,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这是我们亚麻业的必由之路和终极选择。

—— 朗润天工(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赵志刚

上一篇:国税稽查局办公室2012工作总结下一篇:村消防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