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的实际运用

2024-04-28

毛利率的实际运用(精选8篇)

篇1:毛利率的实际运用

毛利率的实际运用

如果当期的毛利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且下降的比率高于同行业规模相近的其他企业的数据,说明企业应当制订合理的增收节支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收入或降低成本。

如果当期的毛利率呈整体下降趋势,但下降的比率低于同行业规模相近的其他企业的数据,说明企业产品所处的行业宏观环境或产品所处的市场环境等发生不利变化,企业应当在业务模式或商业模式上作必要的调整,以应对行业风险。如果当期的毛利率呈整体上升趋势,且高于同行业规模相近企业的毛利率,说明企业在整体产销控制环节执行得较好。但是,如果毛利率的上升并没有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增加,甚至是减少的,那么就必须在具体管理中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或对整体销售政策作必要的调整。

如果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从风险角度应当考虑在没有其他合理证据的支持下,企业是否存在虚增收入或虚减成本的风险。

篇2:毛利率的实际运用

实际利率的计算问题

本文讨论了金融业务中两种常用的较为复杂的实际利率的计算问题;推导出了n年定期存款业务中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和按揭贷款业务中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同时,结合我国现行的存款利率政策和按揭贷款政策,讨论了实际利率的应用问题.

作 者:石砾 SHI Li 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TEXTILE COLLEGE年,卷(期):“”(4)分类号:F230.9关键词: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计算 按揭贷款

篇3:实际利率法运用的共性规律

在学习这些具体会计准则时, 如果分开研读, 既耗时费力又难以理解掌握诸多知识点。事实上, 虽然这些业务不同, 且分属于不同的具体准则, 但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原理是一样的。

一、明确一个道理——实际利率法之本质

无论是通过直接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还是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 其本质都是占用了他人资金, 因此作为债务方理当为所占用资金付出代价, 即在占用资金期间要承担相应的利息费用;而作为资金出让方的债权人, 因其让渡资金使用权, 当然应在出让资金期间确认利息收入 (或投资收益) 。

对于一笔确定的业务如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在其整个占用资金期间, 资金占用方在每一会计期所承担的利息费用应与该期所占用资金额度成固定的比例关系, 某一期间占用资金越多, 则该期间承担的利息费用就应越大;同理, 资金出让方在某一个会计期间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也取决于在该期出让资金的额度及固定的比例。这一固定的比例我们称其为实际利率, 而这正是实际利率法的本质所在。

二、辨清两对概念——以发行债券为例

会计处理中实际利率法操作正确与否还有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要辨清发行价与债券面值、支付利息与利息费用这两对概念。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发行当时金融市场利率有可能不一致, 作为对发行方 (或对投资方) 的补偿, 债券的发行价与债券的面值就可能会产生差异, 从而导致溢价或折价发行, 即发行价未必是债券面值。

企业发行债券后, 必须到期还本, 并在约定的付息日支付利息, 支付利息的额度理当是面值的票面利率;同时由于债券发行期间企业占用了他人资金, 当然要承担利息费用, 由前文分析可知, 利息费用的额度应是占用资金额度的实际利率。即动用银行存款按债券面值的票面利率支付利息额度, 未必是按实际占用资金额度的实际利率承担的利息费用。

三、研读三个例子——逐层深入

例1:丙公司于20×1年1月1日以781 302元的价格发行总面值为800 000元、票面利率5%、5年期债券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 债券利息在每年的12月31日支付, 发行该债券的交易费用15 000元, 从发行债券所收到的款项中扣除, 其实际利率为6%。

分析:本例中每年占用资金、支付利息及承担利息费用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单位:元

第一步:确认发行债券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总额:发行价扣除相关发行费用 (表1中第1行D列) 。

第二步:第1年末支付利息:债券的票面利率乘以面值 (表1中第2行A列) 。

第1年承担利息费用:第一年实际占用资金的实际利率 (表1中第2行B列) 。

第1年折价摊销:前述两笔数据之差 (表1中第2行C列) 。

第1年末实际占用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加上5 978.12元 (表1中第2行D列, 因是折价发行, 到期应调整为面值, 故应“加”) 。

第三步:以后每年末都如同第二步操作 (表1中第3、4、5行) 。

第四步:最后一年末占用资金额度是面值, 故确定表1中第6行D列数据为800 000元。

由此得出表1中第6行C列折价摊销额为7 546.01元。

最后, 可倒推出利息费用为47 546.01元 (表1中第6行B列) 。

思考一:会计处理上设置怎样的科目?

由于实际筹集的资金额度未必是面值, 且一旦发行债券企业随即就承担了相应的长期债务, 故不但要设置“应付债券”总账反映其在任一时点实际占用资金额度, 而且需要设置“应付债券——面值”及“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两个明细科目, 以反映其详细信息。

思考二:本例相关业务在哪些时点需要进行哪些相应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发行债券、支付利息以及归还本金时都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发行时, 以实际所得款项借记银行存款, 按面值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 差额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付息日, 如表1中A、B、C列所示 (不再赘述) ;到期日动用银行存款归还本金, 即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借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

思考三:

(1) 若付息日不是在年末, 而是在每年的某月1日, 则每年末将该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2) 若不是分期付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则每年末将该付未付且到期才付的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 (此时每年折溢价摊销额又该如何计算) 。

(3) 若所筹资金用于某工程, 则将可予以资本化的利息费记入“在建工程”科目等。

(4) 若为溢价发行, 因是超出面值发行, 则溢价摊销应从其借方注销, 即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地“减”, 使每年实际占用额越来越小方可调整为面值。

(5) 对该债券若站在购买方又该如何呢?——显然是一种投资, 若投资方有能力且愿意将其持有至到期, 我们则将其称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见例2) 。

例2:甲公司于20×1年1月1日以754 302元的价格购买了丙公司当日发行的总面值为800 000元、票面利率5%、5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利息在每年的12月31日支付, 该公司还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购买该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12 000元, 其实际利率为6%。

分析:本例中每年实际投资额、收到利息及确认投资收益的相关信息如表2所示。

第一步:确认购买债券所支付的资金总额:发行价加上相关发行费用 (表2中第1行D列) 。

单位:元

第二步:第1年末收到利息:债券的票面利率乘以面值 (表2中第2行A列) 。

第1年确认投资收益:第一年实际投资额的实际利率 (表2中第2行B列) 。

第1年折价摊销:前述两笔数据之差 (表2中第2行C列) 。

第1年末实际投资额:在原有基础上加上5 978.12元 (表2中第2行D列, 因是折价购入, 到期应调整为面值, 故应“加”) 。

第三步:以后每年末都如同第二步操作 (表2中第3、4、5行) 。

第四步:最后一年末实际投资额度一定是面值, 故确定表2中第6行D列数据为800 000元。

由此得出表2中第6行C列折价摊销额为7 546.01元, 最后倒推出投资收益47 546.01元 (表2中第6行B列) 。

思考一:会计处理上设置怎样的科目?

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及“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两个明细账以反映其详细信息。

思考二:本例相关业务在哪些时点需要进行账务处理?如何进行?

购买时, 以实际支付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按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科目, 差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收取利息日, 如表2中A、B、C列所示;到期日收回本金, 即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科目。

思考三:

(1) 若付息日不是在年末, 而是在每年的某月1日, 则每年末将该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2) 若不是分期付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则每年末将该收未收且到期才收的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 (此时每年折溢价摊销额又该如何计算) 。

(3) 若在发行日后购买债券, 则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应收取的利息, 故应将该笔额度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

(4) 若为溢价发行, 因是超出面值购买, 则溢价摊销应从其贷方注销, 即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地“减”, 使每年实际投资额越来越小方可调整为面值。

(5) 购买债券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 若发生减值则按准则规定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并且在对其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 那么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

附注:表2中D列每笔数据都是在上年末基础上经过折价摊销后的成本, 故也将其称为摊余成本。严格来讲,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6) 实际中, 企业除采取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购建固定资产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融资方式可供选择呢?本文以融资租赁为例进行说明。

例3:乙企业20×1年1月1日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 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10%, 分5年付款, 每年年末支付26 380元, 相当于在租赁开始日一次性支付款项100 000元, 该设备不需安装。租赁期满后, 该设备的所有权转归承租方。假定未发生可直接归属于该租赁项目的初始直接费用。

分析:本例中若采用一次性付款方式购入, 则需支付100 000元, 而通过融资租赁分期支付租金方式, 就需在5年中的每年年末支付26 380元, 共计131 900元, 这就等于说是出租方为承租方垫支了100 000元资金, 承租方日后理当归还本金100 000元, 并承担相应的利息费用, 这也是要支付131 900元的缘故, 这里多付的31 900元其实就是利息费用。也就是说, 每期支付的租金26 380元中既有归还的本金又有偿还的利息。问题是:本金和利息各占多少?相关信息如表3所示。

单位:元

注: (1) 为方便起见, 表3中数据保留整数; (2) 表3中最后一行到期还清所有本金, 故D列为0, 所以C列必为23 980元, 从而倒推出B列为2 400元; (3) 表3中其余各笔数据来源理由同前述。

思考一: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如何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按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入账。

思考二:会计处理上设置怎样的科目?

租赁开始日后5年方可还清所有资金, 故需设置“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反映将来应付总额;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在租赁开始日就作为企业资产, 通过“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此时必定产生一笔借差, 就是租赁期间承担的总的融资费用, 当然此时不可直接计入租赁开始日归属期的财务费用, 而应该在整个租期内分期摊销, 故增设“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反映。

思考三:本例相关业务在哪些时点需要进行账务处理?如何进行?

租赁开始日, 以100 000元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 以131 900元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 差额31 900元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每年末动用银行存款26 380元归还租金, 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确认该期融资费用, 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每年发生额如表3中B列数据;期满时反映所有权转移, 借记“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

思考四:

(1) 租入后需安装的, 则在租赁开始日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日后摊销的融资费用可能还要涉及资本化问题。

(2)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 原则上应按其使用年限而非租期计提。

(3) 期末, “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有无余额?报表中如何列示?——除租赁期最后一年, 租期内每一年年末, “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都会有借方余额;由于它反映的是融资费用, 所以“未确认融资费用”是“长期应付款”科目的备抵科目。因此在资产负债表日, 应将“长期应付款”的贷方余额扣减“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借方余额后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下 (当然还需考虑是否存在一年内到期问题) 。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 看似庞杂难懂并散落于多个具体准则中的实际利率法, 其在会计处理中有一个共性, 那就是各期摊销额的计算, 只要抓住了这一本质, 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利率的计算, 我们的观点是, 在企业会计准则的解读中, 尤其是在会计教学中只要把握实际利率法如何运用, 将其“是多少”这一问题留给《财务管理》教学, 这样既各司其职, 又分散了难点, 否则就会出现“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戴德明等.财务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篇4:新会计准则下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关键词: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法 运用规律

一、实际利率法运用中的相关概念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给出了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以及实际利率法使用中的相关概念。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二、实际利率法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应用

对于实际利率法的运用从大的方向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对于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第二类是对于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产或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但首先应明确的是,资产或负债的后续计量与初始计量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讨论后续计量时首先也应明确初始计量。相应的后续计量的分录会在第三部分相应的展开。

(一)实际利率法在金融负债中的应用

1.长期应付款类

《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中规定:企业购入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其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租赁》准则中的运用:在租赁期开始日, 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2.应付债券类

企业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价值记入“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3.长期借款类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按照“银行存款”与“长期借款——本金”的差额计入“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

(二)实际利率法在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1.长期应收款类

准则规定,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以下具体的指明对于长期应收款的实际利率法的使用。

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确认收入,同时将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间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收益。

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在租赁期开始日,应编制一下分录(常用分录模板,以下同)

借:长期应收款(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费用之和)

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贷: 固定资产(最低租赁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银行存款(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 (差额)

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实际利率法对“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2.持有至到期投资类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成本)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利息调整)(借记或贷记)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讨论要分为两个方面:债券类和股票类。

对于债券类和股票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大致相同。这里主要讨论持有收益的确认。

对于可供出售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债券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而可供出售股票不采用实际利率法。

三、实际利率法的运用本质

通过对新准则中实际利率法所涉及的使用范围的总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际利率法在运用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下的举例承接第二部分的例子)

(一)规律一:会计科目相同。

从以上讨论的各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项目的初始计量中可以发现,都存在着一个现值与终值的问题,而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我们运用实际利率法所要摊销的部分。通常体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确认融资收益”。

(二)规律二:万能表格

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均可以通过这个表格来进行计算,表中以应付债券为例来进行说明,对于其他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也可以通过这个表格来完成计算。

(三)规律三:表格信息

从规律二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各年为固定数,而“实际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每年都不同;同时“利息调整栏”(③栏)的合计数应为初始计量中“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确认融资收益”的金额; “未调整余额”在到期日所对应的金额为0;摊余成本在到期日对应的金额为债券的面值。(同理可推广到其他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四)规律四:分录模板

总结上述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运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后续计量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分录模板: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1.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此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主要包括以上所归纳的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由于在初始计量中将差额部分计入了成本,所以在摊销时要相应的摊销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成本。

以持有至到期为例,后续计量的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还本付息)

(或:应收利息 (分期还本付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记或贷记)

贷:投资收益

2.计入当期损益

此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主要包括以上所归纳的长期应收款、长期应付款以及长期借款等。在初始计量时,差额体现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确认融资收益”科目。按照实际利率法逐期摊销,确认为当期收益。主要通过“财务费用”和“租赁收入”。

以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账务处理为例,后续计量的分录: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

(五)规律五:实际利率的计算与选取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其计算主要使用内插法。实际利率的本质是项目的内涵利率(项目的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因此找到两个折现率

使其对应的净现值异号且接近于零,列以下方程,即可算出实际利率。

IRR-r1 /r2-r1=0- NPV1/ NPV2- NPV1

(六)特殊注意

应注意在租赁中实际利率选取的特殊情况。

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必须选择合理的折现率。选择折现率的思路是:

1.如果知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承租人应首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

2.如果不知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承租人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

3.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均无法取得,那么承租人应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而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是,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不同情况,对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率。选择分摊率的思路:

1.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的情况,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以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折现率的情况,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折现率的情况,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

对于融资租赁的出租人而言,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时,应当以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率。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以及利息费用的计算是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方法。准确的掌握实际利率法无论对于理论还是会计实务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在今后予以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2] 胡成。实际利率法应用中关键数据逻辑关系分析 M.金融与投资2009.2

篇5:毛利率的实际运用

差异调整的鉴证报告

涉 税 鉴 证 报 告

临税师鉴字(2010)第000号

委托方:有限公司

受托方: 临沧同达税务师事务所

住 址:临沧市临翔区南屏西路16号 电 话:0883—2122956

临沧同达税务师事务所

完工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 差异调整的鉴证报告

临税鉴字(2010)第 004号

镇康县锦源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我们接受镇康县锦源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即被鉴证单位,以下简称贵公司)的委托,对贵公司提供的8号路开发项目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情况进行了鉴证。贵公司对所提供的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完整性等事项负责。我们的责任是,根据现行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对相关报表、账册、凭证及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审核、调整、鉴证,并出具鉴证报告,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

我们的鉴证是按照《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4号)、《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并参照《房地产开发企业完工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的差异调整鉴证业务规范》(苏国税发〔2007〕41号)的要求,我们结合被鉴证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被鉴证单位提供的凭证、账册、有关会计资料和数据,实施我们认为必要的鉴证程序。

经审核,我们认为:贵公司××已完工开发产品(经济适用房、非经济适用房、别墅)××项,预售收入××元,调整后实际销售收入××元,预售收入××元。上述开发项目经实地察勘确已完工,账面开发成本××元,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为××元。贵公司××完工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为××元,与预售收入毛利额××元之间差额为××元,已在申报表中作出了相应调整。本鉴定报告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九条的要求出具的报告,仅供贵公司报主管税务机关使用,不得作其他用途(如作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被鉴证单位应当按照鉴证业务委托书的要求使用鉴证报告,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本鉴证报告的全部内容不得提供给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委托人或其他第三者因使用鉴证报告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与鉴证人及其所在的鉴证机构无关。

附件:

1、鉴证报告说明;

2、《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销售收入审核明细表》

3、《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开发总成本审核明细表》

4、房地产企业完工产品成本、计税成本及毛利额差异审核表;

5、××开发产品(××期)计税成本及毛利额调整情况明细表;

6、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情况表;

7、税务机关要求附列的其它资料:

该项目“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复印件);

8、该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及验收证明;

9、该项目土地红线图及建筑物总平面图;

10、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复印件)。

临沧同达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国注册税务师:

地址:云南●临沧 中国注册税务师:

电话:0883-2122956 二O一O年八月二十日 附件1:

鉴 证 报 告 说 明

贵公司××开发项目符合完工产品条件,经我们鉴证,现将完工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差异调整审核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委托单位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经济性质、经营期限、注册资本、投资者名称、出资比例、分支机构、税务登记号、法人代表、联系人等。

二、主要会计政策

三、开发项目基本情况

贵公司开发的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位于镇康县德胜街,占地面积平方米,开发用途为。该项目开发起始日期为 年 月 日,完工日期为 年 月 日,完工条件符合(1)竣工证明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2)已开始投入使用;(3)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该项目于

****年**月**日开始预售,预售证的号码为:。该项目为(否)经济适用房。

贵公司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确认的会计政策为:,本会计政策没发生变化。(如有,则列名前后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

四、预售收入毛利额的申报情况

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自 年 月 日开始对外发售,截至2010年7月30日预售开发产品共计平方米,包括:住宅平方米,商业网点平方米,地下室平方米,车库平方米,其它开发产品平方米,共取得开发产品预售收入款 元,其中: 元已按 %的利润率计算预计毛利额 元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申报; 元已按 %的利润率计算预计毛利额 元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申报。截至2010年8月15日已申报调整毛利额 元。

五、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的审核鉴证情况

(披露××开发项目完工产品销售收入及其调整情况)

(一)实际销售收入的审核

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开发产品可销售面积共计平方米,其中:住宅 户、可销售面积平方米,商业网点 户(个)、可销售面积平方米,地下室 户(个)、可销售面积平方米,车库 户(个)、可销售面积平方米,其他开发产品 户(个)、可销售面积平方米。

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已签订合同销售的开发产品共计平方米,合同总价 元,其中:住宅 户、面积平方米、合同金额 元,商业网点 户(个)、面积平方米、合同金额

元,地下室

户(个)、面积

平方米、合同金额 元,车库 户(个)、面积平方米、合同金额 元,其他开发产品 户(个)、面积平方米、合同金额 元。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企业账面列示销售收入为 元,其中:销售住宅

元,销售商业网点

元,销售地下室 元,销售车库 元,销售其他开发产品 元。经审核按规定应确认销售收入 元,其中:销售住宅 元,销售商业网点 元,销售地下室 元,销售车库 元,销售其他开发产品 元,差异合计为 元。

(详见附件二《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房地产转让收入明细表》)

(二)销售成本的审核(披露:截至××未完工开发产品情况;截至××已完工开发产品情况;××开发项目完工产品计税成本及其调整情况;××开发项目完工产品计税成本、费用扣除的合法凭据及其调整情况,具体说明调整的事项及金额)

1、成本对象总成本

贵公司账面列示成本对象总成本为 元,其中:住宅 元,商业网点 元,地下室 元,车库 元,其他开发产品 元。经审核成本对象总成本为 元,其中:住宅 元,商业网点 元,地下室 元,车库 元,其他开发产品 元,差异合计为 元。

(详见附件三《8号路土地使用权转让项目开发总成本审核明细表》)

2、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1)住宅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住宅总成本÷可售面积=(2)商业网点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商业网点总成本÷可售面积=(3)地下室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地下室总成本÷可售面积=(4)车库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车库总成本÷可售面积=(5)其他开发产品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其他开发产品总成本÷可售面积=

3、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1)已销住宅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住宅面积×单位工程成本=(2)已销商业网点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商业网点面积×单位工程成本=(3)已销地下室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地下室面积×单位工程成本=(4)已销车库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车库面积×单位工程成本=(5)已销其他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其他开发产品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合计=(1)+(2)+(3)+(4)+(5)=

(三)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的审核

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实际销售收入-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详见附件四《××开发产品(××期)计税成本及毛利额调整情况汇总表》)

六、审核结果(披露:开发项目完工产品对应的预售收入毛利额及其调整情况;开发项目完工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差异计算及其调整情况)

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已申报调整的毛利额)之间差异=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预售收入毛利额(已申报调整的毛利额)=

上述差异包括:

(1)

(2)

合计:

篇6:毛利率的实际运用

(看了文章的,都给小鱼送勋章,嘿嘿)

小鱼又出新文字了,这次并不是在叙述教材章节,而是把几个重点内容串在一起来讲解,在教材当中,这三个内容是分散的,实际利率的计算,在金融资产一章里,融资租赁固资,在固定资产一章里,融资性质的销售,在收入费用一章里。但是,这三个内容,却是有共同点的,而且也是一个考试上面的重要区域。如果出单选题,就1分,要是出到了计算题,就是5分了。因此小鱼就在这里替大家归纳整理一下,以供大家参考。下面我就一个一个来介绍:

融资租赁购买或租入固定资产:

1、企业分期付款购买或租入固定资产,而且这个付款期限,通常指3年以上。

2、购买合同通常会约定在租赁期结束以后该固定资产归租赁方所有。

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是融资租赁当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问题,在这里,涉及到了一个现值的概念。现值这个概念在财管上讲得比较详细,如果没有学习财管的朋友,就仔细理解一下小鱼的通俗讲解:

1、如果你在今天存进银行100元钱,这就叫现值,以后每年都会有利息,如果你存了五年,再取出来,通常你会连本带利能够拿到130元左右。这130元就叫终值。

2、如果你每年都存100元进去,连续存五年,五年后你连本带利取出来,一般会有550元,那么,你这每年都存的100元叫年金,550元叫年金终值。

3、如果你看中一套房子,要20万元,你今天跑银行去存一笔钱,然后就不管它了,等3年以后连本带利取出来是20万元,刚好够你买房,那么你需要计算你今天该去存多少钱?是的,你算出来今天该存这笔钱就是3年以后20万元的现值。

4、如果你无法在今天拿出这一笔钱,你想每年存一点,连续存3年后连本带利有20万元买房,假如你算出来每年年底的时候去银行搞个零存整取,每年存6万,三年后连本带利就能取出20万了。那每年这6万就是年金,20万就是年金终值。

5、每年都存入6万元,那么这三个6万元都计算到(折现)今天这个时点上,是多少钱呢?这就是年金现值。也就是我们要计算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理解到以上概念以后,现在小鱼就告诉你,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就是没有一次性付清购买固定资产的钱,而是每年等额的付一笔,直到付清全部买价为止。全部买价就是会计上的长期应付款。而每年等额的付款额,折现到购买当天,就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当然,这个入账价值还包括一些相关费用。如果还有弃置费用,还要包括弃置费用的现值。

那么,说了一堆理论,这个入账价值和每年的费用如何计算?小鱼现在用一个例题来告诉你。

甲公司08年初分期付款购买一设备,分5年支付,每年年底支付100万,实际利率6%,设备运到后发生运杂费87600元,该设备需要安装,安装过程中领用甲公司原材料10万元,增值税率17%,安装人员工资83000元,于08年末达到预定可使用装态,预计使用10年,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无残值。那么,该设备入账价值和09年折旧是多少?

分析:甲公司分5年支付买价,一共需支付500万。则长期应付款为500万,每年支付100万,这就是年金100万,实际利率6%。现在我们就要计算这每年100万的年金在购买当天的现值是多少: 财管公式计算:P=A*(P/A,6%,5)=100*4.2124=421.24万元(查表(P/A,6%,5)=4.2124)

会计计算方法:100/(1+6%)5次方+100/(1+6%)4次方+100/(1+6%)3次方+100/(1+6%)2次方+100/(1+6%)=74.74+79.37+84.03+89.29+94.34=421.77万元 两种方法计算会有尾数的差额,当然,这个不影响得分。这要看题目告诉你的是什么条件,如果告诉了年金现值系数,则答案是421.24。如果只告诉了实际利率,则答案就是421.77万元。这时我们做的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42124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787600 贷:长期应付款 500万 借:在建工程 287600 贷:银行 87600 应付职工薪酬 83000 原材料 100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转出)17000

到了08年末,工程完工前,这时我们要将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摊销,且这个摊销在安装期间是计入在建工程(完工以后计入财务费用)。为什么要计入在建工程?新准则规定这个摊销是按照《借款费用》的原则来处理,因此,在安装期间的摊销计入在建工程。

在计算这个摊销的时候,就涉及到了实利际率的计算。大家还知道小鱼在《金融资产》一章里说到的那个方法吗?“d=a+b-c”这个方法。年初摊余成本421.24万(a),实际利率计算的摊销金额(b),现金流出(c),年末摊余成本(d)。用个表格列出来:

年初摊余成本(a)实际利率计算的摊销金额(b)现金流出(c)年末(d)

4212400 252744 1000000 3465144 3465144 207908.64 1000000 2673052.64 2673052.64 160383.16 1000000 1833435.80 以此类推……

那么在08年末我们要将计算出的摊销金额计在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25274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52744

这时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 4212400+287600+252744= 4752744元 借:固定资产 4752744 贷:在建工程 4752744 借:长期应付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09年末:

摊销金额就要计入财务费用了: 借:财务费用 207908.6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07908.64 借:长期应付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文章正在继续,小鱼我去泡杯咖啡再接着写,稍候刷新一下就可以看到后面内容。

边喝咖啡边继续……

前面这个例题就是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购买的方法。下面说说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

这个题是站在销售方来说的,如果是购货方,就是分期付款购买商品了,方法和上面一样。

主要科目:未实现融资收益(注意对比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两个容易搞混)

1月1日,甲公司卖一大型商品给乙,售价2000万,分五年收款,商品成本1560万,现销价格是1600万,税金340万,乙已用现金支付税钱,实际利率7.93%。甲公司处理: 借:长期应收款 2000 银行存款 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00 应交税费--增值税 340 未实现融资收益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然后,画下列表格计算摊销的收益:(还是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d=a+b-c)

期初数 收款额 实际收款 期末数 1600 126。88 400 1326.88 1326.88 105.22 400 1032.1 ……

后面请考友自己算。在第一年末做分录: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26.88 贷:财务费用 126.88 ……

以后各年照做。

其实这些内容都比较简单,只要掌握好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熟悉分录的做法。那么这些内容就迎刃而解了。在这里,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正好照应了我在《金融资产》一章里所说的:小鱼这个方法可以应对所有与实际利率计算有的关题目。

另外,再提一下,与现值计算有关的内容还有一个: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问题。要将固定资产报废时的预计弃置费用进行折现,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装进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里面。然后每年按实际利率计算着走,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预计负债 以后各年:

借:财务费用

贷:预计负债

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做: 借:预计负债

篇7:竞争情报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舆情监测 http://

基于大量的竞争情报分析案例,笔者发现在竞争情报的实际运用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前言:笔者从事竞争情报分析工作两年多,负责过上百个竞争情报项目的分析工作,涉及行业包括通讯、医药、家电、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报告内容涵盖人力薪酬、市场营销、技术研发、供应链、财务状况等专项,当然更多的是综合分析报告,在实际应用方面有竞争对手分析、市场进入研究、行业研究、投资收购研究等。基于大量的竞争情报分析案例,笔者发现在竞争情报的实际运用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讲讲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竞争情报的运用环境不够成熟

在国内对竞争情报的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很多人一提及竞争情报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类似“间谍”这样的负面字眼。另外一点竞争情报在中国的应用绝大多数都是用在军事政治领域,因此对“情报”特别敏感。而在商业方面的应用在近十几二十年才慢慢开始,赛立信的竞争情报服务始于1997年,在国内可以算是竞争情报行业的领头羊。而在国外,尤

其是欧美、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情报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相当成熟,欧美、日本企业均很重视情报的收集,尤其是日本企业,均设有信息部或是情报部。而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市场信息将和资金、技术、人才并称为企业的四大竞争力。

目前国内的企业对竞争情报或是说市场信息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从设置到资源配置都透露出对竞争情报的不够重视。国内的很多企业对竞争情报的应用都抱有一种非常功利的目的,视竞争情报的应用为一种短期的行为,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而不是把竞争情报视为一种需要长期积累和系统的工程来操作。

笔者也运用各大搜索引擎,甚至上期刊网等专门学术网站去搜索竞争情报方面的文章,真正有价值的文章甚少,绝大多数这方面的文章都是对西方已有理论的借鉴,与实际运用关联性不大,对实际操作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竞争情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际运用上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

在工作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客户,在希望进入另外一个行业或中国酒业风向标华夏酒报邮发代号

23-189当地邮局可订阅新产品领域时,希望我们能够去获取竞争对手的新产品设计图或是竞争对手的通讯录以便挖墙脚。这种意图首先说明了客户对竞争情报的误解,其次也暴露了客户对竞争情报的功利行为。

二、竞争情报服务特点不够突出

竞争情报服务与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咨询服务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是由于竞争情报行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的需求者,甚至从业人员对竞争情报的认知都是不全面的,因此不可避免对竞争情报服务的定位会存在偏差甚至错误。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咨询公司也意识到竞争情报的市场在未来是很大的,因此都纷纷想进入这个市场分的一杯羹。于是竞争情报服务与咨询服务的界限被人为的模糊了。

笔者在赛立信从事竞争情报工作两年多,对于竞争情报服务与咨询服务的差异认识还是比较深的。竞争情报服务较咨询服务在针对性、资料可信度以及深度方面更有优势,竞争情报服务更注重资料的原始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而咨询服务注重的是其分析、预测以及可行性方案的提供。竞争情报服务是把真实的信息呈现给客户,把客户无法获取的细节通过我们的服务提供给客户,把判断和决策留给

客户。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自身的客观、中立,避免我们的主观预判混淆客户的决策。如果客户认识到这种差异性就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决定他们的需求。

其实只要用过竞争情报服务和咨询服务的客户,都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两种服务的差异,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他们更加清楚自身的需求,去做出明确的选择。在工作期间,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客户,他们公司每年都会与咨询公司合作,但是始终都觉得咨询公司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直到跟赛立信合作后,他跟笔者反馈竞争情报服务与咨询服务相较有独特的优势。

尽管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忽略了去突出和强调这样一种差异性,一方面表明作为竞争情报从业者我们对竞争情报服务还是有点底气不足;其二,我们没有有意识的去积累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其三,在市场营销方面我们过多的去强调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服务,却忽视去做这种差异性的营销。

三、竞争情报服务操作模式没有与时俱进

笔者在竞争情报行业从业两年多,发现当越来越多的企

业或者是新进入者涉足这个行业的时候,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操作模式,这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痛和困惑的问题。竞争情报行业像其他咨询行业一样,并不需要大量生产设备的投入,只要有客户愿意信任你,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把项目做下来。的确对于竞争情报来说最重要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人力资源的投入是最大的。这种看似不需要很大成本的行业,操作模式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但是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尽管赛立信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具有十多年的实战经验,但是由于没有理论研究的指导,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教训,现行的一套操作模式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首先,操作成本日益增加。竞争情报服务与咨询服务一样,均是客制化的服务方式。就是说很难像流水线那样作业,甚至都无法去标准化。赛立信曾经尝试过标准化,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这样的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竞争情报服务的高附加值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华 夏 酒 报中国酒业风向标客制化,标准化则必然丧失客制化,附加值也就因此丧失。标准化的本意是降低成本,但是与此同时丧失高附加值,最终落得两败俱伤。

篇8:实际利率法表格模型运用

(一) 表格模型的建立及原理

实际利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充分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和现值, 来确定其折现率及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法的表格模型是基于净现值等于零的等式变形而来。

[例1]某公司2007年1月1日购买A债券, 两年期, 发行价900元, 面值1000元, 票面利率5%, 每年分次付息, 现金流量分析如表1:

由NPV=-900+50/ (1+i) +1050/ (1+i) 2=0, 可知:

当i=10%时, NPV=13.22;当i=12%时, NPV=-18.30利用插值法可知实际利率i=10.84%。

依上述可建立表格模型

*尾数调整

此模型建立在等式-900+50/ (1+i) +1050/ (1+i) 2=0的基础上, 表格模型的2007年末摊余成本=900× (1+i) -50, 而2008年末摊余成本=[900× (1+i) -50]× (1+i) -1050=900× (1+i) 2-50× (1+i) -1050=0, 而这正是“-900+50/ (1+i) +1050/ (1+i) 2=0”移项, 两边同乘以“ (1+i) 2”的变形。

(二) 表格模型原理的推广验证

例1是现金流量在两年内的简单验证, 现金流量在两年以上同样适用。承例1, 把年限扩展为三年同样适用。

设实际利率为i1, 可列式:

用IRR函数可得出i1=8.95%。

将 (1) 变形:

其中 (2) 的第一层次“900× (1+i1) -50”即为表格模型的第二行表述, 计算数值也即2007年末摊余成本。第二层次“[900× (1+i1) -50]× (1+i1) -50”即为表格模型第三行表述, 计算数值也即2008年末摊余成本。“{[900× (1+i1) -50]× (1+i1) -50}× (1+i1) -1050”即为表格模型的第四行表述, 计算数值也即2009年末摊余成本。建立表4的表格模型。

*尾数调整

把期限延伸到三年以上依然成立。

(三) 实际利率法表格模型关键点及简化模型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确定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法首先应当合理确定实际利率, 只有明确了实际利率, 才能据以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各期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 进而再与当期的应计利息比较确定当期利息调整额的摊销额, 最后确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因此如果现金流量和现值不好确定实际利率, 也可以采用同期银行利率或资本成本等, 如果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 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一般情况下实际利率是已知的, 如果未知可以用内插法或用IRR函数等来计算。

二是确定摊余成本。确定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的难点所在, 初始摊余成本应是现金流量的现值, 以后的摊余成本应是下一层的现值, 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新准则摊余成本的确定也来源于上述实际利率公式的变形, 区别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实际收到 (支付) 的本金或利息会导致摊余成本的减少, 实际费用或收益的确认会导致摊余成本的增加。

三是表格模型的简化模型。实际应用中表格模型的内容会有很多变化, 可能是上述表格模型, 也可能是支付利息、利息收入、溢折价摊销等表格模型, 但实质都是一样的, 实际运用中如果自己画表格有困难, 也可以运用下列简化模型:

每期确认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额=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溢折价摊销或利息调整额=|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

本期期初摊余成本=上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费用或收益额-应收 (付) 利息-已偿还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额即为计入利息收入、财务费用、投资收益等科目中的金额;应付 (收) 利息即现金流量为已知额或根据面值乘以利率计算, 该现金流量不管是流入还是流出均以正值列示;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一般发生在实际与预计流量发生差异时。

二、实际利率法表格模型的基本运用

(一) 在资产中的运用以XYZ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例2]2000年1月1日, XYZ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 (含交易费用) 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 面值1250元, 票面利率4.72%, 按年支付利息 (即每年59元) , 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 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 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 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XYZ公司将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因素。

为此, 该公司的现金流量如表5:

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实际利率r, 列出等式:

利用插值法计算得出r=10%

并根据上述等式层次编制表格模型如表6:

*尾数调整

画出上述表格即可根据表格编制分录, 如果表格模型建立有困难, 也可采用简化模型, 2000年实际收益=期初摊余成本 (即现值) ×实际利率=1000×10%=100 (元) 。摊销额即利息调整额=|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100-59|=41所以2000年做分录如下:

而2001年年初摊余成本=上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费用或收益额-应收 (付) 利息-已偿还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1000-59+100=1041 (元)

实际费用 (收益) =1041×10%=104 (元)

溢折价摊销 (利息调整) =|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104-59|=55

2001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做分录如下:

(二) 在负债中的运用以甲公司为例说明。

[例3]2007年12月31日, 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00万元, 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 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

则该债券现值即发行价格=10000000×6%/ (1+5%) +10000000×6%/ (1+5%) 2+10000000×6%/ (1+5%) 3+10000000×6%/ (1+5%) 4+ (10000000×6%+10000000) / (1+5%) 5=10000000×0.7835+10000000×6%×4.3295=10432700 (元)

则第一年的期初摊余成本=10432700 (元)

第二年期初摊余成本=10432700× (1+5%) -600000=10354335 (元)

确认的利息费用第一年=10432700×5%=521635 (元)

第二年=[10432700× (1+5%) -600000]×5%=517716.75

摊销的利息调整第一年=|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521635-600000|=78365 (元)

第二年=|517716.75-600000|=82283.25 (元)

建立模型如表7:

*尾数调整

之所以形式和其他不同, 除了科目本身性质有区别外, 还因2007年12月31日发行, 所以没用期初、期末, 且表格中第一列只考虑支付的利息没有考虑本金的流出,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最后是1000万元, 如果考虑全部现金流量, 最后期末摊余成本是0。

(三) 在收入中的运用以甲公司为例说明。

[例4]甲公司2007年1月1日售出大型设备一套, 协议约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 从销售当年末分5年分期收款, 每年1000万元, 合计5000万元, 成本为300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假定购货方在销售成立日应收金额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 实际利率为7.93%。

该例为收入中的递延事项, 实际利率i=7.93%基于下式:1000/ (1+i) +1000/ (1+i) 2+1000/ (1+i) 3+1000/ (1+i) 4+1000/ (1+i) 5=4000, 例中4000万元即为第一年期初摊余成本。

第一年实际费用或收益=4000×7.93%=317.2 (万元)

第二年年初摊余成本=4000+4000×7.93%-1000=3317.2 (万元)

第二年实际费用或收益=3317.2×7.93%=263.05 (万元)

建立表格模型如表8。

*尾数调整

三、实际利率法表格模型运用的几种变形

(一) 现金流量在年初假设上述例2利息支付方式为年初支付, 则现金流量发生变动。如表9所示。

根据插值法计算r=10.58%

2000年实际收益=期初摊余成本 (即现值) ×实际利率= (1000-59) ×10.58%=99.56 (元) 。摊销额即利息调整额=|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99.56-59|=40.56 (元) , 所以2000年做分录如下:

2001年年初摊余成本=上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费用或收益额-应收 (付) 利息-已偿还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941-59+99.56=981.56 (元)

实际费用 (收益) =981.56×10.58%=103.85 (元)

溢折价摊销 (利息调整) =|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103.85-59|=44.85 (元)

2001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做分录如下:

(二) 一次还本付息时

假设上述例2不是分次付息, 而是一次还本付息, 每期的利息只改变资产账面价值, 而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 则现金流量发生变动。如表10所示。

则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变为 (59×5+1250) / (1+r) 5=1000

根据插值法, r=9.05%

2000年实际收益=期初摊余成本 (即现值) ×实际利率=1000×9.05%=90.5 (元)

摊销额即利息调整额=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90.5-59=31.5 (元)

而2001年年初摊余成本=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费用或收益额-应收 (付) 利息-已偿还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1000+90.5=1090.5 (元)

实际费用 (收益) =1090.5×9.05%=98.69 (元)

溢折价摊销 (利息调整) =|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98.69-59|=39.69 (元)

2001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做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9.69

贷:投资收益 98.69

(三) 实际收到的现金流量和预计有差异时

假设上述例2在2002年1月1日, XYZ公司预计本金的一半 (625元) 将会在该年末收回, 其余一般本金将于2004年末付清, 则现金流量发生变动。如表11所示。

*30是为了方便计算取整

因为不是开始预计变动, 为了保持一贯性所以实际利率不变, 还是以前的10%, 但2002已获知将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 则要对2002的年初摊余成本进行调整。

2002的年初摊余成本=684/ (1+10%) +30/ (1+10%) 2+655/ (1+10%) 3=1138 (元)

2002年实际收益=期初摊余成本 (即现值) ×实际利率=1138×10%=114 (元) , 摊销额即利息调整额=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114-59=55 (元)

年初摊余成本调整额=1138- (1000+100-59+104-59) =52 (元)

该企业的分录为调整摊余成本时

而2003年年初摊余成本=1138+114-59-625=568 (元)

实际费用 (收益) =568×10%=57 (元)

溢折价摊销 (利息调整) =实际费用或收益-应付 (收) 利息=57-30=27 (元)

2003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做分录如下:

该例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化, 如果现值比目前的摊余成本低, 则要提减值损失, 减小摊余成本。最终使摊余成本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参考文献

[1]中注协:《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你幸福的微笑是我下一篇:安全教育活动月计划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