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定价机制

2024-04-25

利率定价机制(通用6篇)

篇1: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心得体会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农村信用社是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金融机构。为适应新时代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联合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和联户担保贷款方式。这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进信用社业务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1.定价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贷款利率定价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专业人员在做好对市场利率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评价。而目前农信社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信贷人员未能有效,掌握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对浮动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影响了贷款利率定价的科学性。

2.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问题。现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健全 信用社定价机制中资金成本测算缺失、利率风险意识不强、利率测算专业知识不足、贷款利率的定价依据较缺乏、没有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及信用社自身成本、效益等,造成了贷款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削弱了贷款竞争力,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

3.定价方法不完善

银监部门和省联社虽然制订了以行业信用状况、担保方式、银企贡献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对贷款利率定价实行差别化管理,但都没有科学具体的定价浮动标准,极易造成利率水平不适应业务发展与市场变化需求的问题。

二、对我市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信用社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客户盈利水平和自身效益等方面,积极探索贷款利率定价模式,制订出更为合理可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推动各项业务的发展,建立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成本控制、效益核算、风险抵偿等情况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2.监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和省联社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农村信用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使其逐步形成由市场内生的利率定价机制。并且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以《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窗口指导、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加大对农信社执行浮动利率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和监督其正确执行利率政策,促进其制定合理的利率价格,并支持其利用利率手段改善经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3.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发挥支农主渠道,争取本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将涉农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4.充分利用点多面广和与农民联系密切的优势,加大资金组织力度,进一步增加存款总量,确保支农实力。信用社在我市占据着点多面广的优势,这些就更加有利于建设好农村信用社,健全和完善信用联社内部融资机制,充分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 资金使用效率和增强调节资金的能力,集中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这样不仅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而且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力。

5.做好宣传工作,为各项利率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农村金融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也要利用储蓄、收息和收贷的机会,耐心、细致地做好利率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农民及时知晓和正确理解现行利率政策,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农村信用社自身业务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新的政策实施农民还不了解,以及我国企业根据以往的需求也容易忽略农村信用社,种种客观外部条件需要我们必须做到加大宣传农村信用社,下大功夫对农村信用社的新政策进行宣传,一扩大其影响力。

6.农村信用社要强化内部管理,逐步建立起以安全为前提,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的贷款定价机制。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等逐步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科学合理 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机制、要根据不同 客户状况,市场的差异和变化进行贷款定价,通过利率传导机制来量化贷款价格、识别规避风险、整合信贷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要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从审查管理程序风险。限额、风险定价、利率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保证利率风险管理的序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增强自身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篇2:利率定价机制

摘 要:客户定价是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最主要措施,精准的存贷款定价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将以时尚经济的视角,研究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与策略,从而为农村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提出思路与设想。

关键词:资金转移

存贷款利率

定价机制

2014年11月22日、2015年3月1日、2015年5月11日央行连续三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至存款基准利率的1.5倍。三次降息均为非对称性降息,充分显示央行在降息同时也不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远意图,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推出,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已指日可待。

在利率管制期间,银行间的竞争主要是产品创新,服务水平等非价格手段的竞争,一旦利率放开,对金融产品可以自主定价后,价格将成为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银行为了扩大资金来源,吸引优质客户,增加市场份额,有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的冲动,价格竞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存贷利差缩小、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下降,而净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国农商银行的中小客户数量占多数,大客户业务贡献占主体,净

利差收入甚至达90%以上。存贷款利差缩小不仅减少银行利润,同时也增加了银行利率基准风险,因此客户定价是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最主要措施,精准的存贷款定价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目前,大部分农商银行尚未建立统一的定价机制,做不到根据客户风险、期限、担保方式以及自身的资金成本,运营成本等实现逐笔定价。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贷款的利率跟客户的风险等级不成正比,跟贷款的期限也没关系,贷款并不能反应出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利率差的波动加大,需要把管理重心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管理转向净利差的精细化管理,而净利差精细化管理对银行利率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鉴于目前农商行已开始启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建设,而内部资金利率又是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的核心,因此本文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角度分析银行利率定价机制,旨在为农商行未来的外部定价管理提出思路。

一、基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简称FTP)的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

(一)FTP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为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业务定价提供测算依据。

2、分离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建立专业、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为商业银行推行全面财务管理,综合分析产品、客户和部门的效益创造条件。

2(基于本文主要阐述外部定价,此处不多赘述FTP运作原理)

(二)FTP与存贷款定价的关系

利率定价管理是对生息资产、资金价格的管理,具体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拆借利率、贴现利率、付息负债和内部资金利率等,其中,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利率定价管理的核心。因为制定存贷款利率的核心是确定资金的成本和收益,在此基础上结合成本分摊和信用评价,就可确定存贷款的利率水平。有了内部资金利率,存贷款定价就水到渠成。

(三)FTP影响外部定价实例

比如在流动性较为紧张时,为缓解流动性压力需增加定期存款,减少发放大额及期限较长的贷款,则可以通过制定吸引或歧视性的内部资金利率,提高相关期限定期存款的FTP价格以增加其存款资金收益,降低大额、期限较长贷款的FTP价格,以增加贷款资金使用成本,达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上述存贷款FTP价格变动后,将反作用于产品端,从而发挥引导产品定价的作用。

(四)FTP定价具体实施所面临的困难

和其他任何体系一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运行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对它的认知和运用水平。目前大部分农商行的管会系统尚处于初建阶段,具体实施过程非一蹴而就,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各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FTP定价体系的实施效果。后期需继续加大管会系统建设,摸索总结经验,建立一整套基于利差的分析体系,通过利差分析决定那些业务多做,那些业务少做,什

么时间做的问题以提升FTP定价实施效果。

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法

商业银行的资金可分为三类:外币资金、人民币资金交易类产品(如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现券买卖等)、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常采用的定价方法如下:

(一)外币资金

外币资金曲线,一年期以内的使用市场价格(libor、hibor)作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基础,美元产品采用libor,港币产品采用hibor,所有其他币种采用libor,一年期以上为swap曲线,定价方法采用期限匹配模式。

因外币资金管理依托于相对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在公开而活跃的国际资本市场上,外币的收益率曲线可以被认为是真实有效的。

(二)人民币资金交易类产品

人民币资金交易类产品的曲线,一年期以内的使用市场价格(shibor)作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基础,一年期以上为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方法采用期限匹配模式。

对于小型的农商行来说,在国家利率管理政策下,管理层在效益最大化利益驱动下,不少农商行错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将流动性很强的短期负债运用到流动性较差的长期资产上,负债流动性高于资产流动性,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为提高农商行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程度,保障金融市场部不因拆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风险而背负

过高的成本,应在市场利率基础上加一定的风险补偿率。

(三)人民币存贷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以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为定价基础的,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建立在商业银行自身的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之上的,因此,不能完全使用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基础,建议暂时采用多库模式下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即由资金中心首先按期限分类资金池,分别计算各资金池内存款吸收的平均成本率,和贷款发放的平均收益率,收益率减去成本率的利差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在存贷款业务间进行分配,计算出每个资金池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分配比例根据各农商行对存贷款业务的政策倾斜度确定。

定价方法按现金流特征和产品业务特征分为直接期限匹配、利率代码差额法、赋值利率法、锁定利差法、久期法,如按揭贷款使用久期法,定期存款、利随本清的贷款使用直接期限匹配法。

三、基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方法

(一)基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存款定价方法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运行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可按人总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中的存款定价方法,以人民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作为重要参考,综合考虑盈利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场定位等多项因素,运用“内部成本效益测算+调整因子”的方法,实行“挂牌利率+差异化定价”的模式。

公式:存款挂牌利率=Min{内部测算的存款基础利率+调整因

子,央行存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放开后不需要再考核央行存款利率上限);存款基础利率=存款资金收益率-存款营运成本率-目标利润率;存款资金收益率=按照相关业务的定价方法从FTP价格曲线上取值;存款营运成本率,存款营运成本率代表每一类存款所分摊得到的合计费用率,包括人事费用、营销费用、运营费用、折旧费用四大类费用,由本行管理会计系统通过成本分摊流程将全行费用分摊到每个账户,从而汇总出每一类存款在上一年度的合计费用率;目标利润率,目标利润率由定价管理部门根据存款总体目标利润率分摊至各期限存款测算得出,目标利润=资本/总资产×资本的目标收益率(预期分红比率)×贷款额。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运行不太成熟时,建议按人总行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定价管理办法》中的存款定价方法,采用基础利率加调整点数的方式确定,计算公式为:存款利率=存款基础利率+调整点数;存款基础利率=(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投资收入-目标利润-运营成本-违约成本-税金)/存款金额×期限;其中:贷款利息收入=存款金额×(新增贷款/新增存款)×贷款平均收益率;存款投资收入=存款金额×投资比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违约成本=违约率×存款金额×(新增贷款/新增存款);存款利率调整点数,根据客户发展战略、产品营销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同业竞争策略等因素确定定价调整幅度。

(二)基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贷款定价方法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运行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可采用基于目

标收益的成本加成风险定价方法,定价模型计算公式:目标利率=(资金成本率+运营成本率+风险成本率+(经济资本占用率*(资本成本率+经济利润率))/(1-所得税率))/(1-营业税及附加比率);

保本利率=(资金成本率+运营成本率+风险成本率+(经济资本占用率*资本成本率)/(1-所得税率))/(1-营业税及附加比率)各农商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定价系统中设置FTP参数、运营成本率参数、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参数、产品权重系数、客户类型系数、信用等级系数、押品系数、行业系数、期限系数等。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运行不太成熟时,建议采用价格领导型定价方式,即贷款利率=基准利率*(1+浮动幅度)。浮动幅度建议考虑担保形式、信贷投向、贷款比例(指借款单位总贷款金额,含本次申请贷款金额,占农商行上年末资本净额的比例)、贷款期限、账户形式与入股比例等因素。

四、总结

篇3:利率定价机制

2015年10月23日, 人民银行宣布,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年期以下及活期存款利率不再设置浮动上限。至此,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 无论是贷款还是存款利率管制都已经取消, 金融机构都有了利率的自主定价权。尽管存款利率管制放开后, 在目前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 金融机构短期内不会引发“价格战”, 但从长期趋势来看, 净息差逐渐收窄, 竞争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 存款利率定价技术及理念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金融机构如何完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 提升金融产品竞争力成为迫切的现实课题。

由于利率市场环境差异, 国外文献关于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的研究与国内有重大差异Brewer和Jackson (2009) 研究了金融机构的非系统风险与利率之间的相关性, 提出风险因素存在会弱化市场集中度对存款利率的影响。我国的研究较晚, 由于长期存款利率的管制, 国内对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的定价机制研究只有在近年才逐渐出现。[1]王宁 (2014) 根据Tobit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存款利率与银行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良贷款率等因素呈负相关关系, 并且证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与市场集中度无关。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2016) 基于浙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于利率市场化的适应力测试, 提出了适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定价模板。[2]

从以上研究文献可以看出, 国外研究结论的形成基础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 不论在市场结构和市场环境还是银行业的收入结构、风险水平、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研究结论对于银行存款定价机制的建构有参考价值, 也存在局限性。由于长期的存款利率管制, 国内对于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 虽然形成一些对于利率定价机制的相关结论, 但缺乏对于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的系统设计和构想。

二、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现状分析

利率市场化基本底完成之后, 虽然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如业内所预测的银行存款利率并未飙升, 但金融机构还是迅速做出反应, 多数银行迅速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在利率市场化的适应期,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已经开始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 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普遍加大

新市场环境下, 银行负债端的压力显然扩大, 推动了各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较前期已有进一步扩大之势。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短期定期存款利率全部比基准利率上浮16%以上, 而在此之前, 这一上浮比例为14.3%。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上浮30%以上, 部分城商行上浮40%以上, 最高的则上浮67%。相对于以前的利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对于压抑已久的存款利率, 银行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二) 存款利率的上浮幅度与存款期限成反比

以四大行一、二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为例, 四大行更新的利率分别为1.75%、2.25%、2.75%, 较基准分别上浮约16.67%、7.14%, 三年期均与基准持平。其他股份制或城商行相对四大行上浮幅度更大, 但仍然遵循上浮幅度与期限成反比的规律。比如兴业银行一至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2.75%、3.2%, 分别较基准上浮约33.3%、31%、16.4%。

(三) 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与银行规模成反比

对于存款利率上浮, 不同规模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四大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步调一致, 一至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75%、2.25%、2.75%。其他股份制银行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2.00%, 但二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各不相同。农商行是调整最大的一个群体, 比如上海农商行一年期定存则较基准上浮了40%, 为2.1%。不难发现, 总体上规模较大的银行存款利率上浮明显高于中小银行。这一现象也符合市场逻辑, 大银行具有更密集的网点、更便捷的服务以及更好的品牌信任度, 相对于小银行更容易吸纳存款, 允许在零售存款市场不这么激进。

(四) 大额存单推动定价差异化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6月2日公布了《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 大额存单的推出, 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使得银行可以对不同资金量的客户进行差别定价。大额存单存单的发行主体从起始的九家银行不断扩容, 已经逐渐成为银行吸引理财资金的常规工具。根据《暂行办法》, 大额存单期限从1个月到5年中有多种选择, 并且发行利率不受上限限制。大额存单利率不同银行间比较趋同, 一般在存款基准利率上浮40%左右, 区别于高于定期存款利率, 实现了客户差异化定价。另外, 大额存款的短期业务为发现利率走廊的合理的利率水平提供了解决方法, 建立了长短利率的匹配利率的发现机制。

三、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的理论依据与具体措施

(一)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形成的理论依据

结合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沿革和市场结构, 在目前的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金融机构存款定价模式的确立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要保证金融机构可持续盈利, 即基于数据统计, 量化测算存款资金运用的净收益率, 以此作为存款定价的基础;一方面是要保证存款定价的市场适应性, 即利率定价要从市场需求出发, 以区域、渠道、客户黏性等多维度进行差别化分类定价, 定期动态调整, 以此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可确定理论公式如下。

存款执行利率=存款利率基数+动态调整系数

其中:1.存款利率基数=存款平均投资收益率-成本费用率+目标收益率

存款平均投资收益率等于存款资金再投资加权平均收益率;成本费用率等于存款业务分摊金融机构的成本费用;目标收益率的核算基础是存贷利差阈值及收益预期。

2. 动态调整系数基于内外部环境定量和定性因素确认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等定量因素及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市场风险等定性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存款业务占比、资产规模等定量因素及金融机构的战略定位、市场影响力、服务水平、客户差异等定性因素。可以定量因素核算为基准, 专家对定性因素判断为辅助, 量化手段与经验累积相互协调确认动态调整系数。

(二) 形成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具体措施

1. 完善金融机构存款定价职能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定价管理不仅反映经营管理水平, 更是和经营效益息息相关。在利率市场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竞争愈发激烈, 金融机构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 必须完善组织存款定价职能。金融机构要成立专业化利率定价研究机构, 主要职能是搜集、积累和分析与利率定价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积极研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变动趋势, 及时制订和调整利率定价政策。完善存款定价相关的基础工作, 一方面是推行精细化管理, 包括精确核算各类资金成本, 科学分摊成本进入金融产品, 合理评估风险和资本收益率, 提升存款利率核算的底层数据精确度。

2. 建立存款利率定价的约束机制

存款利率放开后, 实力薄弱的金融机构竞争压力明显加大。为了生存、发展, 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扰乱金融市场行为。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应完善存款利率定价的约束机制。一方面强化人民银行的引导管理功能, 建立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管理框架, 定期监测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变化, 利用窗口指导、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等工具进行引导管理, 评估金融机构定价性行为, 进行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另一方面, 建立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的规则制度, 借鉴行业协会模式, 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行业自律公约, 明确行业成员的行为规范, 以暂停同业合作、取消行业协会成员资格等手段约束市场竞争行为。

3. 推进存款业务创新

利率市场化给存款业务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存款业务创新, 发展利率创新产品, 以差异化竞争手段赢得竞争优势。创新源于需求, 金融机构应细分客户的存款业务需求。在充分考量市场特征、宏观环境、竞争态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期限、客户类型、利率敏感性等多项具体标准细分客户类别, 对不同类别客户分析同行产品定价、客户认知价值, 确认存款利率需求区间。金融机构应创新存款业务产品体系。差异化需求需要差异化产品, 金融机构要积极改变存款业务产品种类较少, 同质化严重的现状, 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动态定价模型, 开发适合客户个性化选择的多样化产品体系。如有些商业银行推出的以“挂牌利率+重点客户 (业务) 利率授权上浮”作为定价模式的存款产品。

摘要:利率市场化给予了金融机构定价自主权, 但同时也对其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 我国存款市场的主要特征, 优化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应完善金融机构存款定价职能;建立存款利率定价的约束机制;推进存款业务创新。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

参考文献

[1]赵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款定价机制的理论与国际经验比较[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3.

[2]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利率市场化后浙江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定价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 2016 (2) :11-16.

[3]王楚君.存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策略[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6 (3) :25-32.

篇4:利率市场化考验农信社定价机制

快速适应

我国的银行机构大部分以利差为主营收入,农信社尤甚。由于以往在农村市场农信社一家独大,贷款利率“一浮到顶”也可高枕无忧。而今邮储、村镇银行等纷纷进驻乡镇地区,声势浩大,针对农村市场的信贷产品层出不穷,农村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完全可以做到“货比三家”。农信社在丧失垄断地位且利率开始市场化的情况下,极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挖走优质客户,从而导致贷款利息收入下降。

在存款方面,农信社绝大部分都是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单一,成本高昂。随着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不断降低,虽然银行对存款利率的自主上浮权限有所扩大,但是许多高端客户甚至一般储户也都开始倾向于选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经营丰富多彩的理财产品恰恰是其他银行的强项。如果客户还另外购买了外行的金融产品,那么就等于变相降低了农信社的存款。

综合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的风险定价能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以往银行机构的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农信社根本无需考虑风险定价,而今价格放开后,从理论上而言任何种类的贷款都有赚钱的可能,关键是如何根据其风险进行不同定价。进入今年下半年后,各个银行加快风险定价改革的步伐,且针对不同客户群推出了形式多变、内容丰富的定价措施。但农信社的定价机制并不成熟,基本没有在贷款利率水平上对不同客户进行区别对待,没有体现出综合评价、风险与利率价格相匹配、扶良限莠等原则,对利率风险没有应有的敏感性,不能快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在存款利率上浮和贷款利率下调的双重压力下,利差收入下降趋势明显,农信社的经营正在步入微利时代。为了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农信社需要未雨绸缪。

多面应对

多地的实践表明,组建农商行是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必然要求。相比原来的农信社,农商行能够提高资金、资源和人才的集约化管理程度,有效增强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对提高经营管理、合理布局营业网点、提升服务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准入门槛高,农商行组建成功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信社的综合经营实力,通过引进新股东,增资扩股,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往那种无论放款对象是谁,利率统统“一刀切”的做法已经严重不符合发展需要。农信社现有获利的金融产品主要是各类贷款,贷款定价最重要的就是识别与衡量风险,大、中、小型客户各自风险有别,就算同一客户在不同阶段风险也不一样。农信社应当认真调研,准确评估,摸准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再因情制宜,确定符合自身效益需求和对方承受能力的价格水平。

中间业务具有投资小、收益稳定、产品拓展度高等特点,因而备受各商业银行青睐,许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的利润甚至 早已超过了传统的利息收入。发展中间业务无需投入太多自身资金,而是以中间人的身份代办客户的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这对一向以利差为主要营收的农信社而言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经营方向。农村地区相较城市虽然消费能力稍显不足,但是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一直在逐年增加,从一般的银行卡业务、代 理保险业务到贴近生活的代收话费、电费、税款、社会保险基金、各类罚没款及代发工资等等,只要注意营销,配齐相应的人员、设备,各类中间业务必然在农村拥有广阔的前景。对于农信社而言利率市场化后首当其中的便是主营收入,而提高非利差收入占比可优化营收结构,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存,达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以多面手的姿态来应对利率改革带来的挑战。

承担职责

为提高办贷效率和透明度,农信社须秉持 “三开原则”,公开贷款条件、流程、利率、客户经理信息、服务承诺、监督方式等;建立社会评议机制,解决行社与贷款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彻底捅破信贷服务的“神秘窗户纸”;推行问责制度,严格贷前贷后管理,明确相关经办人员责任,加强内部监督,并勇于接受客户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应对利率改革,既要发展中间业务,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于传统阵地的贷款利息收入也要狠抓不放松,如果顾客感受到了农信社的革新力度,享受到了有关实惠,不仅自己更愿意选择农信社提供的服务,还有可能带来一批潜在的黄金客户,受此影响农信社的经营利润甚至有希望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实现逆势增长。

篇5:利率定价机制

一、关于利率定价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

自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相继开展了以加强“扁平化垂直管理”和“条线化专业经营”为核心特征的组织架构变革新的组织结构体系初步成型按照笔者的理解各家商业银行在构建新组织架构的过程中无论具体形式有多大差别追求的重点都集中在两点一是业务经营上力求形成“条线化”的架构突出业务条线的集约化经营和集成化管理功能;二是内部管理构建“垂直化、专业化”的架构突出管理支持和运营上的集中化、专业化管理职能在这个大背景下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作为业务管理职能建设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垂直化、专业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和机制建设形成管理上的合力

利率定价的核心在于银行价格政策的决策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业务或者产品的价格能够在覆盖银行各项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利率定价的核心管理职能应该落实到银行的财务管理部门(尤其是当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的时候应该落实到管理会计部门)因为只有这个部门才能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来控制银行各类成本包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等并能够在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成本管理方法来完成成本的核算、转移和

分摊;也只有这个部门担负着从整体上对银行盈利能力负责的管理职能它有责任依据银行最高决策层的要求来设定业务的盈利目标和资本的回报要求并监督其贯彻落实

但同时利率定价机制还涉及多个经营管理环节笔者认为每个环节都应该由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提供专业的支持比如全行利率政策的确定就需要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结合全行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实际情况向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议并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最终决定从而形成在全行有效、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利率政策体系;预期损失和风险成本的计算就需要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按照银行的风险政策和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在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有关客户风险和债务风险的基础参数并不断调整优化;等等在明确管理职责的基础上银行整体利率定价机制的组织架构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关于利率定价方法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其价格政策决策有其极为特殊的地方一方面它要满足特定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它还要适应银行业高风险的行业特征的需要同时银行业不像实体企业那样生产有形的实体产品它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这决定了银行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成本具有无形性、间接性的特点而产品的收入则具有长期性和风险性的特征从历史上来看西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方法也走过了一条较为漫长的道路从最优惠利率法、市场基准利率法到风险调整利率法从单业务定价到关系定价其发展的核心脉络是遵循提高银行风险回报率这一根本要求而伴随着巴塞尔银行资

本协议的形成和发展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基础的现代利率定价思想逐步成为银行利率定价方法体系的核心我们知道作为企业的银行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要获取超过平均资本回报要求的价值增长这可以用下述简化的EVA计算公式表示

EVA=P-R*(K)(1)其中EVA表示银行增长的经济价值,P表示实现的利润,R表示耗用的资本,K表示资本成本

在利率定价的时候将上述公式逆向调整就可以得到业务或者产品的最低收入要求即

I=C+R*(K-r)(2)其中I表示业务实现的最低收入,C表示各项成本,r表示资本的无风险回报,R表示耗用的资本,K表示资本成本

公式(2)便是现代商业银行基于风险回报要求基础上确定利率定价的最核心的理论公式它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实际情况以贷款利率定价为例我们可以将上述公式(2)展开得到一般的利率定价模型如下

LR=FC+OC+EL+CC+(RR+/-CF)(3)其中LR是需要事先确定的贷款利率

上式中资金成本率(FC)即为贷款资金的成本考虑适应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应该以市场为基础进行构建比如一种思路是可以采用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作为全行资金成本基准价格在此基础上考虑银行市场融资的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调整得到各行不

同期限的资金成本另一种思路是在资金完全集中管理的假定基础上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调整流动性价差和信用价差得到

运行及操作成本率(OC)是贷款业务相关的运营和操作成本其计算思路一种是借助现成的成本计算和分摊系统参考已经积累的成本数据计算调整得到;另一种思路是假设没有现成的成本计算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类似ABC(作业成本法)的方法按照贷款主要价值链流程(如营销推广、目标客户服务、贷款前期调查、审贷、贷款发放、账务处理、贷后服务及管理)进行成本测算后得到

预期损失率(EL)是贷款当期费用化的风险成本可以以BASELII的内部评级法为基础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EL=PD*LGD*EAD 其中PD是违约概率,LGD是违约损失率,EAD是风险暴露这些参数的确定和取得需要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提供专门的支持在初期没有数据积累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外部参数以专家模型法进行确定

经济资本成本率(CC)是贷款业务耗用的经济资本的最低回报率它是业务耗用的经济资本与资本成本的乘积其中经济资本的计算思路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根据BASELII的标准法计算即采用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另一种思路是根据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内在的数学关系采用违约率模型直接计算得到而关于经济资本成本的计算既可以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也可以参考银行内部的决策确定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计算经济资本成本率的时候要调整权益资本的无风险收益

此外预期利润率(RR)和竞争性浮动(CF)是一个附加的选择项由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业务发展策略以及客户的综合贡献和客户关系目标等实际情况调整确定

以上述模型(公式(3))为基础结合客户类型的不同(如大客户、中小客户)、贷款类型的不同(如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业务类型不同(如存款、贷款)都可以确定不同的参数从而给出不同的利率标准由于此利率标准综合考虑了利率的成本覆盖和盈利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客户利率的谈判会使银行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并且有利于衡量客户执行利率的回报状况从而有效提高商业银行各项存贷款业务的资本回报水平

三、关于利率定价信息系统建设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不仅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和资本管理等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还应该能够满足一线业务营销人员的需要一个理想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应该能够为营销人员和业务谈判人员提供详细的银行成本资料和价格信息使客户关系经理和营销团队在谈判的过程中事先就能够明确地知道什么样的利率价格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底线从而增强谈判能力提高客户利率确定的针对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赖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可移动的、开放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利率,定价机制-飞诺网FENO.CN一个理想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是与商业银行内部各个信息系统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既要从银行成本管理系统中获取运营和操作成本信息也要从银行风险管理系统中获取有关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经济资本占用等风险参数信息还要从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收益率曲线和流动性调整等信息此外从关系定价的角度来看理想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还应该从银行内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已有客户综合贡献度的信息;从全面管理会计实施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得到银行内部各个责任中心之间内部服务和内部成本转移的信息从用户端来说它还应该具备移动办公的能力使系统用户(尤其是业务谈判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登录系统以得到系统的支持

但是实事求是地来看要一步达到上述目标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在把握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方法发展趋势和信息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先构建一个B/S结构、主要业务参数能够完全差数化设臵的系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这个系统可以允许银行在其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前以手工方式确定和维护各个主要参数;同时也可以待配套系统成熟后不用改造或者稍加改造便可以实现系统参数的自动更新借助B/S结构将后台管理和参数维护集中有利于整个利率定价规则的统一也有利于全行价格政策的传导;同时客户经理等用户只要能够上网就能够方便地登录系统获取需要的利率定价信息在这个定价系统中参数设臵和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他们应该综合各个专业部门反馈的信息和数据在补充必要的成本信息和盈利目标信息后综合决策层的意见进行调整设臵并定期跟踪、分析全行利率价格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各项业务价格的成本覆盖和盈利实现情况业务部门在营销和业务谈判中负责收集具体客户和业务的信息录入系统并使用系统计算得到的价

格信息在权限内决定或者得到授权后决定最终的客户执行利率运营部门结合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和系统打印的利率报价信息以及相应的审核文件负责在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中实现相应业务的利率参数设臵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个事前的管理系统定价系统不能完全代替绩效评估系统或者盈利分析系统因为无论是运行操作成本还是客户风险状况以及其他各项预先设定的参数都可能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与事先确定的参数不一致利率定价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根据历史情况和业务发展策略事先确定业务的价格水平从事前管理的角度控制业务的成本和收益定价系统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的反馈信息来不断调优但两者间不能相互替代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两者间的相互对账

四、关于利率定价运行机制建设

如何使整个定价机制有效运行从而达到利率定价管理的目的这涉及到利率定价运行机制的建设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三个主要因素会对未来利率定价运行机制产生影响首先是市场监管的影响我们认为即便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市场监管者如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物价部门等仍然可能对各商业银行的利率价格实施一定的监管和影响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建设的初期价格战或者哄抬价格是市场监管者极力要避免的两种极端情况其次任何一个企业价格决策的出发点都是试图在补充成本、吸收费用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商业银行也不能例外一旦放开利率管制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报价既能覆盖各项成本提高资本回报率又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

足够的市场份额实现银行的持续增长第三在放松利率管制、实现利率由各商业银行自主决定的时候业务营销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舞弊以及随意加价或者让利等不良现象都有可能出现从而损害银行整体的根本利益甚至成为新的风险来源而同时业务一线的谈判人员又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否则将使银行各项业务限于被动的境地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未来利率定价运行机制应该贯彻三个基本原则才可能协调好商业银行内、外部的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第一个原则是统一管理、明码标价即未来所有存、贷款产品应该根据银行利率政策和营销政策按基本产品分期限向外公布价格商业银行总行(一级法人)有义务对各类存、贷款基本产品公布的利率价格及执行情况进行管理以充分满足监管的需要也实现了商业银行内部利率政策的一致性第二个是收益与成本匹配即客户合同利率及执行价格必须覆盖银行运行管理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并满足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业务的收益应该与风险相匹配、与成本相匹配、与盈利目标相匹配第三个是分级授权管理总行对分行的利率定价管理工作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在总行统一管理要求下分行依据实际情况以及客户具体情况在授权范围内确定合同执行利率个别具有极大影响的业务或者不与风险和成本匹配、且超权限的利率价格必须得到总行的认可

围绕这些要求我们设计了一个虚拟的运行管理框架下面以贷款业务为例介绍一下整体架构和运行模拟流程在这个框架下涉及到三个管理用的利率概念(1)公布利率Rb该利率依据商业银行总

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制订的利率政策确定对几档基本期限的基本存、贷款业务进行公布其主要用途是对外公布和形成商业银行基本期限的基准利率向市场和客户传递银行利率价格的基本信息(2)统一利率R0该利率是按照一家商业银行统一的参数依据客户信用状况、担保状况以及拟申请贷款业务的金额、期限等要素计算得到反映具体客户和贷款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此利率不公布其主要用途是作为按照全行统一标准来计算具体客户和业务的利率基准便于掌握全行整体情况实际合同执行利率应在此利率的一定范围内(3)分行利率Rn(n为各家分行或者地区)该利率是按照统一的定价公式结合各分行在权限范围内调整确定的参数依据分行客户信用状况、担保状况及拟申请贷款业务的金额、期限等要素计算得到的反映各个分行(或者地区)具体客户和贷款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其主要用途是各分行(或者地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计算得到的、作为分行合同谈判基础的参考利率

以这三个利率为基础我们来看一个确定合同执行利率Ra的模拟流程客户经理A将申请贷款客户的资料(如客户信用评级、担保方式及担保品价值、贷款金额、期限、利率条件等对于老客户还可以提供其已有的综合贡献情况)收集完毕后登录定价系统将相关资料录入系统计算得到统一利率R0和分行利率Rn以此利率为基础与客户展开谈判并最终得到合同的拟执行利率Ra该利率是否可行要按照分级授权管理的要求而定根据上述框架利率定价机制实行总、分行两级授权进行管理其中总行权限为Ra应不低于统一利率一定幅度(即Ra≥R0×A假设A=90%);分行权限为

Ra应不低于分行利率一定幅度(即Ra≥Rn×B假设B=90%)此时Ra能否执行有几种情况(1)Ra≥R0×A即符合总行授权要求的前提下如果Ra≥Rn×B则该合同可以直接签署否则应报分行或地区财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签署;(2)Ra 从上述几点出发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业务中人民币贷款业务由于占比大、风险高市场竞争激烈应该优先考虑相应的利率定价解决方案相比之下对于存款业务我们判断由于未来的市场环境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整个监管体系也可能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介入发生质的变化因而可以待局势稍显明朗的时候再做全面考虑换个角度来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如存、贷款业务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容易把握和分析而复杂的金融业务如衍生交易和相应的组合金融产品由于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成熟方案的形成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传统的金融业务和复杂的金融业务之间可以对实施的先后顺序做出相应安排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国内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实施路径暂且可以将其概括为“先贷款、后存款先本币、后外币先传统业务、后复杂业务”具体说来就是在机制建设的启动初期可以先以人民币贷款业务为重点围绕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定价方法、定价系统和定价机制主题加快建设步伐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取得突破从而探索和积累出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实际运转不仅有利于解决一般商业银行目前最急迫的问题锁定银行损益表中的大块盈利来源也有利于为日后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全面推进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存款业务进而向外币业务

推进当商业银行传统的本外币业务全部纳入到利率定价机制管理范畴中的时候可以预期衍生金融交易等复杂金融工具的定价方法和理论也会逐渐为国内商业银行所了解和掌握到那个时候相信国内衍生金融交易市场也趋于成熟此时再集中力量解决衍生金融交易等复杂业务的定价机制建设问题则有可能水到渠成

五、关于复杂金融产品定价机制建设

所谓复杂金融产品按笔者理解主要指衍生金融交易以及以衍生金融工具为基础形成的组合金融交易产品相比传统的贷款业务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风险程度高、损失影响深远的特点从银行业的盛衰历史来看由于衍生金融交易风险失控导致银行整体经营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英国巴林银行的例子就是典型之一为了控制市场风险此类产品要求对市场的任何变化都要做出及时反应因而其定价机制也大大有别于传统的银行业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大、影响大一般来讲商业银行对此类产品的风险控制机制也有较高的专业要求比如前、中、后台相互分离的机制盯市机制交易限额机制等等因此此类产品的定价机制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与上述种种风险控制机制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必须加以理清

一般说来复杂金融产品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对冲工具二是作为自营交易工具三是作为代客业务的交易工具从理论上来讲如果银行能够对上述三种复杂金融产品的用途和账务完全分离开那么风险相对就容易识

别和控制相应的成本与收益也易于分析作为资产负债管理对冲工具的复杂金融产品由于其目标是对冲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账簿的风险而不是盈利因此不存在严格的定价管理问题只要它的操作符合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的管理规范、达到了既定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即可对于作为银行自营交易工具的复杂金融产品它的盈利来源于直接从市场上赚取的价差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及时对市场的价格波动做出反应因此它也不存在定价管理问题约束它的是严格的交易限额机制和中台的盯市估值机制如果说财务部门有介入的话也主要体现在基于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基础上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管理问题以及事后的利润实现和绩效评估问题

现在看来存在定价机制管理问题的主要是作为代客交易工具的复杂金融产品此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的定价问题也超越了利率定价的范畴而应该归属于中间业务定价的范畴因为从本质上来看作为代客交易工具的复杂金融产品其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来源于银行对客户的报价和银行在市场上平盘价的价差(以及部分在银行内部对冲所形成的收益)而不是纯粹的利息收入同时一般来说作为代客交易工具的复杂金融产品在业务发生时银行只是履行代客交易的责任并不需要(或者较少)动用银行自身的资产这一点也符合对中间业务产品属性的界定在这个范畴里讨论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关键是要理清定价、报价和估值三者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此时定价主要是从覆盖成本、设定盈利目标的基础上来设定报价的规则;而具体的报价则可以由银行的交易部门根据市场的最新状况在定价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相机进行;估值则是交易中台从

篇6: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模型设计

【摘要】自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至9月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791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职能是“只贷不存”,其收入主要来源为利息,因此贷款利率的合理定价已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模型,根据小额贷款公司应做“减法”的思路,结合小额贷款公司实际情况,提出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模型。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模型减法205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自此由银行金融机构、私人资本等投资成立的专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迅速发展,对小额信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作为经济个体存在所面临的抉择与作为扶贫项目所面临抉择的冲突越来越突出。当小额信贷的经济性质逐渐显现的时候,如何保证小额信贷经济上可持“只贷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不存”的机构,利率成了决定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利率也是监管机构监控小额贷款公司合法运行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对小额贷款公司利率的定价问题作些探讨。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小额贷款利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应限制小额贷款利率和应如何制定小额贷款利率。AidanHollis和AuthurSweetman通过对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六家成功小额贷款机构进行分析,探讨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的原因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一项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额贷款机构的存款和贷款利率的限制会阻碍小额贷款机构的经营规模,利率的制定应具备弹性,并与外部市场利率保持关联,只有这样,小额贷款机构才能取得成功。BrigitHelms和XavierReille()分析了限制小额贷款利率对客户造成的不利影响,指出补贴型小额贷款效果较差的现状,认为应通过竞争而不是实行利率限制的方式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国内学者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曹辛欣()针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小额信贷高利率的经济学解释,分析了高利率政策在我国的可行性,得出了高利率是保证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结论。马志娟和谭)研究了小额信贷利率边界问题,指出应该采用成笑飞(本加成法,以服务总成本加合理利润确定小额贷款的利率上限,并结合黑市利率和法规限制,得出低收入劳动者可承受的小额贷款利率上限,作为政府补贴、贷款等用途的参考标准。但是其研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成本构成与核算分析不足,且只探讨了上限,并未探讨具体贷款业务利率应如何定价。鲁

特征资金成本

爱民等()借鉴了国外几种小额信贷盈亏平衡利率的.测算方法,结合我国小额信贷实际情况作出改进我国小额信贷盈亏平衡利率的测算方法。但这只是修正了盈亏平衡利率的测算方法,而没有考虑正常贷款中的定价问题。

目前,国内外针对小额贷款利率定价比较成熟的模型是RivhardRosenberg()提出的Rosenberg模型,即:

R=(AE+LL+CF+K-II)/(1-LL)

式中:R表示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贷款有效年利率水平;AE表示行政成本率;LL表示贷款损失率;CF表示资金成本率;K表示预期收益率;II表示投资收益率。

二、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

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与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公司性质、政策支持到业务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利率制定所考虑的方法和因素必然也有所不同。不同于非盈利性质和政策背景的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都是商业化经营,提供的产品是商业化产品,自负盈亏,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是小额贷款公司首要考虑的问题。

年5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强调贷款利率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给了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的主动权。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与银行贷款区别小额贷款公司

银行

银行商业贷款,资金成

存款、同业拆借成本

本较高

存款、贷款、汇兑、票据贴现等

业务范围小额贷款业务

城市贫困人口、创业和

大型企业,具有良好的还

贷款对象城市失业人群、农户、

款能力

中小企业、微型企业

避免繁冗的评估、担手续繁多,对抵押和担保保、抵押手续,一般只要求高,重视资金安全,经营短期贷款兼有短期与长期贷款

上一篇:紫云山导游词下一篇:《秘密花园》中学生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