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台-曹台潜山储层特征

2023-02-03

大民屯凹陷边台-曹台潜山带位于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东部陡坡带, 西南紧临胜东洼陷, 向北侵没于三台子洼陷, 东侧与盆缘凸起相接[1,2]。截止2012年初, 研究区太古界潜山共上报含油面积14.8km2,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70×104t, 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年来, 随着边台-曹台潜山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潜山内部岩性变化大、储层分布规律不清等问题日益显现。

笔者以该区大量钻井、测井和各种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 综合运用岩心、物性分析、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测井等技术, 探讨了边台—曹台潜山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为该区潜山滚动勘探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一、储层特征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大民屯凹陷边台-曹台潜山带太古界主要由变质岩组成, 并且基性岩浆侵入体在本区较发育。变质岩主要包括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动力变质岩, 岩浆侵入体主要为煌斑岩脉和辉绿岩脉等, 少量中性闪长岩侵入体[3,4,5]。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浅粒岩、斜长角闪岩、混合花岗岩、注入混合岩、浅粒质混合岩、混合片麻岩、辉绿岩和煌斑岩基性侵入体13种。

2. 储层孔隙特征

通过对研究区所取样品的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研究区太古界潜山储层储集空间较发育, 可分为孔隙型和裂隙型两大类。孔隙型主要有变晶间孔、溶蚀孔隙和破碎粒间孔隙, 裂隙型主要有构造缝、溶解缝和张开的解理缝。其中溶蚀孔隙、破碎粒间孔和构造裂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 一般裂缝和孔隙同时存在。孔隙面孔率为0.30%~9.46%, 平均为2.46%;裂缝以微裂缝为主, 宽度为15μm~82.84μm, 裂隙率为0.05%~5.54%, 平均为0.94%。

3. 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毛细管压力曲线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储层的孔隙结构, 不同的毛细管压力曲线代表不同的孔隙结构类型。结合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鉴定, 将研究区毛细管压力曲线归纳为3类, 主要以Ⅱ类为主。

Ⅰ类:Ⅰ类曲线以静55井毛细管压力曲线为代表实。曲线具一个明显的平台, 相对偏向于横坐标, 孔隙度为4.6%~10%, 排驱压力为0.024Mpa~0.055 MPa, 最大孔喉半径为13.298μm~30.942μm, 平均喉道半径为3.121μm~4.6151μm。这类曲线的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均较低, 孔渗高, 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微裂缝+孔隙型, 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好。

Ⅱ类:Ⅱ类曲线相对于Ⅰ类具一个不太明显的平台, 相对偏向于右上方。孔隙度2%~5%, 排驱压力为0.014Mpa~0.516 MPa, 最大孔喉半径1.464m~52.573μm。该类曲线反应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微裂缝为主, 存在微孔, 储集性能中等。

Ⅲ类:Ⅲ类曲线实测毛细管压力曲线远离横轴。孔隙度小于2%, 排驱压力为2.112~5.043MPa, 孔喉半径为0.025μm~0.146μm, 最大孔喉半径为0.146~0.348μm。该类曲线排驱压力较高, 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显微裂缝+微孔型, 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差, 为差储层或非储层。

4. 储层物性特征

根据边台潜山199块岩心物性资料统计, 研究区变质岩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6.0%范围内, 平均为3.1%;其中有效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6.0%范围内, 平均为4.2%;渗透率分布在0.01mD~12.87mD范围内, 平均为0.77mD。

根据曹台潜山73块岩心物性资料统计, 曹台潜山变质岩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0%~6.0%范围内, 平均3.2%;有效储层孔隙度为2.5%~6.0%, 平均4.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 mD~1mD范围内, 平均0.60mD。

结论

1.边台潜山储层主要以片麻岩类岩石为主, 曹台潜山在潜山的中上部以混合花岗岩、浅粒岩和浅粒质混合岩为主, 下部以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破碎粒间孔和构造裂缝为主。

2.边台—曹台潜山储层孔喉结构可分为三类, 其中以Ⅱ类为主, Ⅰ类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好, Ⅱ类次之, Ⅲ类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差, 为差储层或非储层。

3.边台—曹台潜山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边台潜山储层孔隙度平均为3.1%, 渗透率平均为0.77mD;曹台潜山孔隙度平均为3.2%, 渗透率平均为0.60mD。

摘要:边台潜山储层主要以片麻岩类岩石为主, 曹台潜山中上部以混合花岗岩、浅粒岩和浅粒质混合岩为主, 下部以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破碎粒间孔和构造裂缝为主;储层孔喉结构可分为三类, 其中以Ⅱ类为主;储层物性较差, 边台潜山储层孔隙度平均为3.1%, 渗透率平均为0.77mD;曹台潜山孔隙度平均为3.2%, 渗透率平均为0.60mD。

关键词:边台潜山,曹台潜山,储层特征

参考文献

[1] 傅强, 游瑜春, 吴征.曹台变质岩潜山裂缝系统形成的构造期次[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30 (5) :18-20.

[2] 曾联波, 张吉昌.辽河坳陷边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分布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21 (3) :16-19.

[3] 薛大力, 张建英, 王碧霞, 等.大民屯凹陷边台古潜山构造及储层研究[J].特种油气藏, 2002, 9 (z1) .

[4] 王金花.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曹台地区太古宇潜山储层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8, 32 (5) :16-19.

[5] 李军生, 庞雄奇, 宁金华, 等.太古字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以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曹台地区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004) :17-19.

上一篇:高压自控流量计阀座取出器的研究与应用下一篇:安体舒通联合维A酸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