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2024-05-03

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精选10篇)

篇1: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的对学生的评价还主要停留在成绩上,以考分论高低,“以成败论英雄”的现象较普遍,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划一,与创新教育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和人才标准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及实践能力。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并发挥其主动性;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对学生激励,导向、改进和调控功能。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功能。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向发展。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内答由单一评价学生成绩改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从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操作、交流与合作、探究)、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四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学科学习目标,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立足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立足发展性评价。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纸笔测试,这种评价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及思维纳入到一个固定僵化的模式中,有些同学在测试中为取得高分,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择手段,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对其成长是有害的:因此,对学生评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行为观察、学生口头表述、情景测试、项目合作、学习日记、成长记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评价,能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水平及行为实践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需要选择多种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机制发挥其更强大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是管理者,学生则处于被审视的地位,很容易产主消极、逆反心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完成,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家长参评相结合,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学生可就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或看法,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不同评价主体参与学生评价,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和评价技能,解决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互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也有利于加深自己的认识,扩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家长评价加强学校、家庭及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

四、评价过程动态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过程是静态的,终结性评价关心的是最终目标达成与否,主要目的是确定不同学生各自能达到的不同水准或等级,并给予权威性的判断证明,这种评价的判断容易在师生间引起焦虑和抵触情绪。采取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监控式评价,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表现,可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评价,毕业时进行总评,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五、评价结果人性化、发展化

传统评价采用严格的分数或评判式评语,不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评价结果实行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待合格者可在一定期限内复评,对学生评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正向引导、肯定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提倡个性化和鼓励性评语,进行发展性评价,关注师生的情感交流。

实施以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其关键是树立正确的评价目的,改变评价的单纯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其激励、导向、改进功能。在这种评价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机构。学校应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六、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程序。

学校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互评;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协调社会各界参与考评;校长进行综合评价;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探索科学的、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有条件的市(区)和学校可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络操作平台,开展测评工作。

七、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等级是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综合素质的六项指标,均采用“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6项评价考核指标中,凡达到4项合格(C),即达到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标准。

篇2: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一、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时代要求 1.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实需要 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打破唯“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相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无疑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2.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现代教育“学生人本观”的根本要求 现代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教育的实质就是研究人、了解人、教育人的事业,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教人变的事业,教人变好的教育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教育是坏教育,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的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认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课堂为中心、考试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观念的限制,对于学生的评价以考试分数为核心,以听不听话为标准;对于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的高低排名次,造成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日趋严重。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发展中心,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与机制。3.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及其潜能的发挥。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社会,是智能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应该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能将知识物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或精神产品,或将知识融会贯通,组合创新,赋予新的用途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是一般掌握知识的人,而且是能驾驭新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克林顿进行总统竞选时声称,他任职期间的头等大事是要确保美国人享有世界上最好、最全面的教育,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运算能力,并充分利用intemet资源,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等等。可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人的教育和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中心。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着眼未来,认真地思考如何从教育评价的角度人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目标取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验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的提高;构筑起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德育评语评价、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评价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等形式共建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具体的实验目标有: 在初中,探索并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机制,让每一名七到九年级的学生使用成长记录袋,并把它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之中。在高中,进一步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库区资源,整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性评价机制。营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从德育方面完善以评语改革为基点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双馨。形成教师反思自评,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学校主导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通过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发展与变革促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促成教育者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建立和推行学生校园申诉制度,加快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的进程,确保“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学生时得到坚持。总之,实验的目标是探索素质教育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方式和方法、策略和途径,改变旧的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成材、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篇3: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一、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时代要求

1.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实需要

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打破唯“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相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无疑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2.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现代教育“学生人本观”的根本要求

现代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教育的实质就是研究人、了解人、教育人的事业。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教人变的事业,教人变好的教育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教育是坏教育,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的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认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课堂为中心、考试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观念的限制,对于学生的评价以考试分数为核心,以听不听话为标准;对于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的高低排名次,造成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日趋严重。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发展中心,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与机制。

3.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及其潜能的发挥。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社会,是智能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应该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能将知识物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或精神产品,或将知识融会贯通,组合创新,赋予新的用途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是一般掌握知识的人,而且是能驾驭新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克林顿进行总统竞选时声称,他任职期间的头等大事是要确保美国人享有世界上最好、最全面的教育,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运算能力,并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等等。可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人的教育和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中心。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着眼未来,认真地思考如何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目标取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验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的提高;构筑起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德育评语评价、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评价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等形式共建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具体的实验目标有:

在初中,探索并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机制,让每一名七到九年级的学生使用成长记录袋,并把它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之中。

在高中,进一步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库区资源,整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性评价机制。

营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从德育方面完善以评语改革为基点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双馨。

形成教师反思自评,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学校主导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通过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发展与变革促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促成教育者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

建立和推行学生校园申诉制度,加快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的进程,确保“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学生时得到坚持。

总之,实验的目标是探索素质教育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方式和方法、策略和途径,改变旧的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成材、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三、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培育新观念

要在评价体系和机制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贡献,就必须在观念上跟得上、敢突破,在行动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实验小组组长等成员组成的课题工作小组;先后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参加课改或课题专题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有近100人;集中主要研究人员和在各部门一线工作的同志对学校当前的评价体系和机制进行研讨和反思;调动全校班主任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写个案,对自己在工作实践里的得与失进行总结;组织人员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围绕我校的校本课程探索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和完善学校和各年级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收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举措都为研究的启动夯实了基础。

2.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成长记录袋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是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检测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及其他有关学生进步的证据等。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是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评价法就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这个档案袋里装的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情况的记录(含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督促评价、家长的“关心”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成果与总结等丰富的内容。这些东西形成的材料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完成,档案也由学生保管,教师只需定时或不定时的抽查。

我们的做法是年级统一购买档案袋,由学生填好档案袋袋面的项目。项目要素是:学生姓名、学校、班级及袋内各种材料的名称。把档案袋发放给学生时,袋内已装有三类评价表格———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学习新方式形成性评价、综合性学习评价。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一旦有完成的材料或学习成果就随时把它们装进档案袋。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要写评语或检查时,学生再提供档案袋。

我们是这样使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学科教师除了要按要求完成“三类评价表格”的指导和评价工作外,更主要的是要依据各自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设计各种活动来改变过去陈旧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例如,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或自己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弹性,设计好活动,然后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制手册,最后形成诸如《家庭档案册》《缤纷语文世界》《长江之歌》《走进四季》等丰富多彩的资料集。地理方面,学生在网站上收集各国的地理信息,编辑成《我们亚洲》《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等集子;生物方面,学生自己动手编成《生命档案册》《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动物)》;美术方面,学生动手画成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图画……

所有的这些从结果上来看是形成图片资料或文字材料,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反映出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这样做是符合课改精神的,有可操作性的,也是实施质性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

篇4: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一、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时代要求

1.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实需要

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打破唯“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相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无疑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2.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现代教育“学生人本观”的根本要求

现代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教育的实质就是研究人、了解人、教育人的事业。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教人变的事业,教人变好的教育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教育是坏教育,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的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认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课堂为中心、考试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观念的限制,对于学生的评价以考试分数为核心,以听不听话为标准;对于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的高低排名次,造成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日趋严重。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发展中心,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与机制。

3.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及其潜能的发挥。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社会,是智能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应该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能将知识物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或精神产品,或将知识融会贯通,组合创新,赋予新的用途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是一般掌握知识的人,而且是能驾驭新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克林顿进行总统竞选时声称,他任职期间的头等大事是要确保美国人享有世界上最好、最全面的教育,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运算能力,并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等等。可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人的教育和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中心。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着眼未来,认真地思考如何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目标取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验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的提高;构筑起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德育评语评价、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评价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等形式共建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具体的实验目标有:

在初中,探索并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机制,让每一名七到九年级的学生使用成长记录袋,并把它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之中。

在高中,进一步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库区资源,整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性评价机制。

营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从德育方面完善以评语改革为基点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双馨。

形成教师反思自评,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学校主导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通过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发展与变革促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促成教育者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

建立和推行学生校园申诉制度,加快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的进程,确保“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学生时得到坚持。

总之,实验的目标是探索素质教育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方式和方法、策略和途径,改变旧的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成材、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三、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培育新观念

要在评价体系和机制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贡献,就必须在观念上跟得上、敢突破,在行动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实验小组组长等成员组成的课题工作小组;先后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参加课改或课题专题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有近100人;集中主要研究人员和在各部门一线工作的同志对学校当前的评价体系和机制进行研讨和反思;调动全校班主任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写个案,对自己在工作实践里的得与失进行总结;组织人员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围绕我校的校本课程探索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和完善学校和各年级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收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举措都为研究的启动夯实了基础。

2.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成长记录袋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是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检测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及其他有关学生进步的证据等。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是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评价法就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这个档案袋里装的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情况的记录(含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督促评价、家长的“关心”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成果与总结等丰富的内容。这些东西形成的材料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完成,档案也由学生保管,教师只需定时或不定时的抽查。

我们的做法是年级统一购买档案袋,由学生填好档案袋袋面的项目。项目要素是:学生姓名、学校、班级及袋内各种材料的名称。把档案袋发放给学生时,袋内已装有三类评价表格——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学习新方式形成性评价、综合性学习评价。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一旦有完成的材料或学习成果就随时把它们装进档案袋。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要写评语或检查时,学生再提供档案袋。

我们是这样使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学科教师除了要按要求完成“三类评价表格”的指导和评价工作外,更主要的是要依据各自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设计各种活动来改变过去陈旧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例如,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或自己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弹性,设计好活动,然后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制手册,最后形成诸如《家庭档案册》《缤纷语文世界》《长江之歌》《走进四季》等丰富多彩的资料集。地理方面,学生在网站上收集各国的地理信息,编辑成《我们亚洲》《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等集子;生物方面,学生自己动手编成《生命档案册》《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动物)》;美术方面,学生动手画成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图画……

所有的这些从结果上来看是形成图片资料或文字材料,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反映出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这样做是符合课改精神的,有可操作性的,也是实施质性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

总之,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我校是区重点中学,承袭了传统教育中关于评价方式的不少典型问题。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了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完善的、操作简便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得以贯彻实施。

篇5: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根据教育法和学校的章程规定,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寻找和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评价,树立榜样,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同学,在学校形成学先进,比进步,争上游的良好风气。为扎实、有效的做好学生多元化评价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评选内容、标准

(一)综合荣誉

1、三好学生:

⑴德、智、体全面发展。

⑵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优秀。

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两课两操,体育成绩良好。

⑷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能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取得良好的效果。

每班三好学生的数额要控制在班级学生数的15%以内。

2、优秀学生干部(团干部):在三好学生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⑴工作能力强,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以身作则,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工作成绩突出。

⑵综合素质高。能协调好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热心为同学服务,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得到师生的较高评价。

每班优秀学生干部的数额要控制在班级学生数的5%以内。

3、优秀团员:

⑴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并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

⑵品德高尚,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敢于抵制不良行为作斗争。⑶热爱团的组织。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服从组织分配,踊跃参加学校和团委开展的各项活动。

⑷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活动。

⑸按时参加团员注册,能较好地履行团员权利和义务。⑹成绩优良,无不及格现象。

每班优秀团员的数额要控制在班级学生数的5%以内。

(二)学校“学生之星”的评选标准、办法 A、评选项目:

1、文明之星

2、学习之星

3、进步之星

4、助人之星

5、劳动之星

6、文体之星

7、诚信之星

8、纪律之星

9、奉献之星

10、艺术之星

B、评选标准:

1、文明之星:

标准:①模范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举止文明,仪表整洁,尊师守纪,团结同学,模范遵守学校校规,认真做好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能够起带头表率作用,无任何违纪现象。

②学期操行评定需达到优秀者。

2、学习之星:

标准:①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学好问,能较好地掌握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学习习惯良好,各科学习总评成绩名列班级前列,体育成绩合格者。

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优秀者。

3、进步之星:

标准:①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学好问,各总评成绩平均分进步显著或单科成绩进步显著、思想表现进步显著,受老师表扬者。

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良及良以上者。

4、助人之星:

标准:①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乐于助人,拾金不昧事迹突出,如经常自觉做好事,拾到物品交公受学校表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良及良以上者。

5、劳动之星:

标准:①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爱惜劳动成果,认真做好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自觉捡拾地面垃圾,讲究个人卫生,能起模范带头作用者。

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良及良以上者。

6、文体之星:

标准:①坚持煅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表现突出,如体育成绩名列年级前3名,运动会获奖,参加校合唱队、舞蹈队等文体活动,成绩显著者。

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良及良以上者。

7、诚信之星: 标准:①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不良风气,为人诚实正直,在同学中起表率作用。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良及良以上者。

8、纪律之星:

标准:①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无任何违纪行为,协助老师和班干部维持班级纪律,对学生中的违纪行为及时制止,所在班级纪律良好,受到学校表彰。

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良及良以上者。

9、奉献之星:

标准:①朴实正直,责任心强,主动为学校和班级做好事,主动帮助后进生,主动帮助生病或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在班级表现突出。

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良及良以上者。

10、艺术之星:

标准:①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艺术类活动,在书法、美术及其他各类兴趣活动小组组织的艺术竞赛在,成绩优秀,有艺术特长,表现突出者。

②学期操行评定达到良及良以上者。C、评选办法及表彰: 具体步骤:

⒈由学生本人在开学初向班级提出“争星”目标,在期末根据自己的平时表现对照各奖项的标准向班级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申请表附个人事迹简述。

⒉由申请的同学在班会课上做事迹陈述,然后由学生根据无记名投票产生各项候选人。

⒊候选人名单经班主任上报,报学校政教处审查、批准后,交学校领导审阅,最后由学校在大会上公布表彰,结果计入学生个人档案。

二、评选要求及名额:

1、每个学生可以申报多项先进奖项。

2、班主任需根据条件严格按照评选程序认真执行,政教处认真核实,如条件不够,宁缺勿滥。

3、各班根据以上项目,认真评选,每项可申报1人,学校审批,在全校范围内每项择优评出10人,给予表彰,优秀事迹在橱窗中展出。

三、评选周期:

1综合荣誉每学期评选一次,一学年评选两次。

2.校园之星每学期评选3次,第5周、第10周、第16周评选出结果。

四、责任分工

1、班主任要督促检查学生成长记录的填写情况,在第16周将全部学生(含未评选上的学生)的成长记录收齐,分类上报(推荐学生放在最上面)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分类汇总(推荐学生放在最上面)给学校各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将成长记录和校园之星的获奖名单送交档案室存档。

2学校各责任部门负责照相(规格2寸),年级主任负责在宣传栏张贴相片。

3、班主任将每期校园之星的评选情况,通过书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及时告知其家长。

4、学期末各年级主任将本级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在放假前上报学校档案室存档。

篇6: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小学校

穆贞宁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单一片面,不够科学,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无论是对学生、老师还是学校,“唯分数论”在当今中国还大行其道。因此,改革目前的评价方式已迫在眉睫,针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也刻不容缓。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发展性、多元化,注重全面性和差异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扬长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

改进

评价

促进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所谓“高考状元”,但纵观天下,在行业领军人物或者国际大师层面,我国至今尚无人问鼎。“钱学森之问”成为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的难言之痛。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单一和片面,尤其是高考的“惟分数论”,导致大到社会、学校,小到家庭、学生的“中国特色”“分数情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许多学校骨子里仍然搞的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在一次次的考试排名中受到打击,挫伤了自尊,丢失了自信,哪里还有创造的激情?传统的“应试教育”“听话教育”泯灭了孩子们爱动、好奇及冒险的创新天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循规蹈矩,太重分数,高分低能,体质堪忧,缺乏创新思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改变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所小学听课后发表的讲话中特别谈到评价的

问题: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可见,评价与考核的改革确实应当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也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评价的改革,把中小学评价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具有连续性、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句话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咱们老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低分学生,就看不到他们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名人伟人都不是一直就表现出色的。牛顿小时候曾经辍过学,丘吉尔六年级曾留过级,罗丹考了3次都没考进艺术学院。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时候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他列为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阿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家伙。”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

曾经有一个学生,最初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特别调皮,成绩也很差,但是头脑聪明。经过调查了解,才发现这个孩子主要是因为家庭原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在很多人都认为他已无可救药的时候,老师却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关心他、开导他,终于使他重新回到了学习的正轨,并在多年后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所以,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决不能把学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东西。

二、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既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又包括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评价内容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发展性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而制定培养目标的,其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因此,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创新思维„„这些内容都应该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算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应该得到细化处理,比如学习,有些人擅长数学,有些人喜欢音乐,有些人酷爱体育,在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看到其闪光点,以鼓励其扬长发展、个性发展,而不能因为其他科目稍差将其“一棍子”打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从多角度去看学生,了解和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就与优势,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改革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甚至社区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中国的现状是教师评价占很大的比重,学生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家长和社会难以参与,出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家独大”的情况,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落实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迫在眉睫。

3、评价手段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教师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针对不同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要注重质的评价,又要注重量的评价;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又要注重结果性评价。在形式上,可以是口头评价、文字评价、作业评价、测试评价、档案评价等,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的合理性。

三、注意评价的全面性

评价的内容必须是全面的,除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品质、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内容和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还应该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评价特别重视分数,重视学生考得如何,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太单一,导致学生大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累垮了身体,浪费了青春,最后成了一个个高分低能的“废人”,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所以,全面地评价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四、注意评价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教要“因材施教”,评也要“因材施评”,千万不能搞一刀切,“泥鳅黄鳝拉作一样长”。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文化、身心发展、知识结构,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评价主要是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而不是片面追求评价标准的统一性。音乐家不一定懂高等数学,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也不一定懂唱歌,我们要在差异性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着力扬长避短,个性发展,最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最优的发展。现在,许多大学开始了自主招生,选拔一些“偏才怪才”,这是对学生实施差异性评价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具体实

践。

人可以“全面发展”,但不可能“全优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注意差异性,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资料:

篇7: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

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范文篇1

这个学期,我在学校见到老师就问好。我在品德、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生活中能帮助同学,热爱劳动。但是我的缺点也不少,写字不认真,做作业粗心大意,学习不主动。以后我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范文篇2

我是一个x年级的小学生,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帮助同学;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虚心;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

主动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个学期以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在学习和品德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我成绩不是很好,但我一直很努力,我特别喜欢数学。当然,我知道自己存在许多不足,如学习上没有足够的耐心,上课有时会做小动作。今后我会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于改正,争取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范文篇3

这学期我在各方面表现特别好,上课听讲认真,能积极回答问题,我对老师非常尊重,对同学很关心,大家都喜欢我。

我觉得本学期我收获最大的是我读书读得特别多,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这学期收获特别大!

我在学校很活泼,爱打乒乓球,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我非常尊敬老师,每次上学、放学我一见到老师就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如果见到我校外来的客人时不时也会向客人问好。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举手发言,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认真完成,在家里我积极做练习题。每到课余我会喜欢看别人打乒乓球。我还参加兴趣比赛,钢琴演奏会得了“最佳进步奖”,“小记者故事大赛”拿了奖杯,“预防碘缺乏病知识网上有奖问活动”得了“优秀奖。”

我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例如课余爱追逐,上课有时候会不听课有时测验成绩不理想。

我决心下学年一定改掉这些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奋起直追,名列前茅。

【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范文3篇】相关文章:

1.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范文

2.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自我评价

3.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4.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自我评价

5.全面发展的优秀工作者自我评价范文

6.个性发展的自我评价

7.关于个性发展的自我评价

8.关于个性发展的自我评价范文

篇8: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一、课堂教学评价

1.课堂积分制评价的规则。课堂评价积分分为个人积分和小组团体积分,积分制的规则是“量体裁衣”制:根据本班学生课堂表现、学习状态和习惯等分别从回答问题、作业、纪律、读书、小组合作等方面设计评价量表。班级中的小组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划分,每个小组一个组长和一个计分员。小组内的1、2、3、4号学生加分也是不同的。比如,课堂中一号(优等生)回答问题一次可加1分,那么4号就可加3~4分;1号作业完成并质量较高得一个优,三个优计1分,那么4号就是一个优得1分,这样既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2.积分的结算和评比。每周五下午,利用周会课对本周积分进行结算、评比。评比时,首先由计分员上台“宣读积分”,然后根据积分再晋级(比如满5分可晋级一个星星,满5个星星可晋级一个月亮),最后评选出单项积分周冠军和本周优秀小组,并根据学校的“星级少年”评定办法申报“星级少年”,佩带“星级少年”胸章并进行特殊奖励。积分每月清算,学期末进行总评选,评出每项单项奖的前三名及优秀小组前三名,教师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给家长发一张附有教师表扬信的喜报。

课堂教学中,通过“积分制”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习惯好转了,课堂因此变得更加和谐,每一堂课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班级管理量化评价

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量化评价中,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城关小学班级管理“积分制”评价办法》,制订了具体的班级管理量化评价细则,设计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从一日常规、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对各班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具体操作上,我们采取值周领导、老师、学生和少先队组织的红领巾监督岗双轨运行,每天对各班学生“三操”、着装、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情况进行检查记载,放学前由值周领导和少先队总辅导员分别进行汇总,并把评价结果上传学校公示平台。这样,学生能及时、清楚地了解本班昨天的得分、扣分以及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况,积分评比表好似荣辱榜,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三、“星级少年”评价

首先,我们设置了评星的类别,从10个方面设置了美德星、勤学星、礼仪星、读书星、文明星、艺术星、健美星、环保星、创造星、特长星共十类星级少年。然后制订了“星级少年”评选细则,对评星的标准、评选的办法、奖励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评价标准上,力求反映学生在道德品行、学习能力、文明礼仪、运动健体、审美艺术、个性特长、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评价方法上,采取“自评”、“互评”、“师评”、“校评”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学生认真对照“星级少年评选内容及标准”,结合自己平时表现,确定评星类别,填报“城关小学‘校园之星’申报表”,参加评星活动。其中,自评由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表现对照“星级少年”评比内容,看是否达到了评星标准;互评,在班会上,对拟申报的“星级少年”进行民主评议;师评,由班主任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对拟申报的“星级少年”进行评议,评价结果在全年级公示;校评,由少先队大队部对各年级推荐的“星级少年”相关材料进行审定,并在全校公示,公示无疑后,在“群星璀璨,我最闪亮”光荣榜上进行宣传。

奖励方式上,各班评选出的“星级少年”,其事迹记入《班务日志》,由班主任颁发“星级卡”;各班获得同类“星级卡”多的学生,可推荐参加年级“星级少年”评选,由年级组审核、公示后颁发年级“星级卡”;年级“星级卡”多的学生可晋级为校级“星级少年”,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审核、公示后,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由校长颁发“星级卡”。学生所获“星级卡”的多少,将作为评选各类优秀学生和年度“校园之星”的依据。

篇9: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方案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的智力各有特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从备课、讲课到练习、作业的布置,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目标,提供不同选择,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1.课堂教学分层设计。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教学环节和不同层次的问题。这种设计使能力稍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兴趣,发展思维。结果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作业自主选择。作业不宜整齐划一,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提高。可以分为基础性作业和难度不等的选做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提高学习兴趣。

3.能力考核人尽其才。为了培养学生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检查或考试的内容也可以分层设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特长各显神通。全校各班每月开展一次“我能行”展示活动,并利用本班“展才华天地”展示学生各方面的特长。在特长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各施所长,涌现出一批“阅读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希望之星”等等。以前“仅以成绩论高低”而靠边站的学生现在高兴得乐开了花,自信的风帆也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纷纷起航。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改变了由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建立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如,有的班级建立的学生成长记录卡,从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坚持锻炼、团结互助、孝敬父母、自理自立等多个方面来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收获。每月一评,以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能够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能准确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项品质或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家长、教师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改变了评价内容过分倚重学科知识的现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改变了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努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每周一评的学习评价表格中,我们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分为“课上参与”“作业情况”“动手实践”“习惯素养”四方面内容。其中“课上参与”又分为“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创新火花”三项;“作业情况”分为“能完成基础题”“能完成灵活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三项;“动手实践”则分为“能根据老师要求完成既定任务”“能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实践”三项;“习惯素养”分为“带齐学习用品”“书写整洁美观”“团结协作互助”“正确评价自己”“吸取他人长处”“勇于改正错误”等六项内容。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评价中,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及测评内容,选择了多样化的测评方式,将动口、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我们将语文能力测评分为“笔试”与“综合素养”两大部分,并采用分项考查、分级评定的办法。在“综合素养”中又设立了“朗读”“背诵”“书写”“积累”“口语交际”五大部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检测,并分项记录成绩。如“口语交际”的考试在学期中就开始进行,通过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确定等级。在“笔试”中,每份试卷的每一种题型都有三级梯度的题目供学生任意选做,基础题做对得满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再做选做题,做对的加分。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为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提供了“挑战”与“冒尖”的机会。

在期末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二次评价的机会。目的是把进步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重新测试的过程就是一种复习巩固、提高和发展的过程。经过二次测试,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也能拥有自信。

一个学期结束,我们将综合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质性的评价。以朴实、生动、饱含激情的评语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篇10:以小组学习评价 促学生全面发展

姓名:李云辉

工作单位: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文桥中学 邮 编:414012 【内容摘要】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新课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它不但直接的影响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个学习过程评价中心,进行了评价论述,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内学习过程评价和课外生活评价。【关键词】

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全程评价 全面发展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新课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它不但直接的影响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开展“自主互助、边学边教”教改活动中,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牢牢抓住班级中的互助学习小组的活动评价这个核心,围绕构建适应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为中心,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一、学习“杜郎口”前的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切实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改开始时,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就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自制力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学情调查。调查显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到30%的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只有27%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热情高;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强,在学习活动中自我调控能力差,有回避失败的现象。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了学生个体情况,而忽视了学生互助、合作;只重视了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落实,课堂效益低下。学生的潜能不能很好发展。

二、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案制订的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兄弟俩提出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知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自20世纪末开始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美国加利福尼亚哥拉斯学院的创建者和校长哥拉斯博士于1996年提出的选择理论也指出:“我们都被潜伏于基因中的四种心理需要所驱动,它们是: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与我们必须靠食物和住所来生存一样,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需要。” 哥拉斯相信,学校的失败不在学习成绩方面,而在培养温暖、建设性的关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和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被重视、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对你重视的那方面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等。按照选择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他“不愿学习”(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可以说,“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是选择理论最为通俗的一种表述。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无论是“洋思中学的成功之道”,还是杜郎口学校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表明小 2

组合作互助学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育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由传统的强调甑别与选择功能转移到注重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上;由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转移到关注评价的过程上;由只关注个体,转移到关注个体间的合作交流上;由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转移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因此我们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了文桥中学班级学习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案。

三、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案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介绍

围绕着“人人参与,个个成功,合作互助,全面进步”这个目的,贯彻“个体评价小组化,小组评价个体化”这个精神,以“主动参与”“自主互助”及“有效性”为侧重点的文桥中学班级学习小组互助活动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一个标准”“两种评价”“三次反馈”“五个制度”构成的。

⒈“一个标准”即:《小组互助学习等级评价标准》,教师在课堂中对小组成员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小组责任的分配情况,小组互助活动的质量,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及小组互助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将小组互助活动分为优、良、中、差(即ABCD)四个等级。

⒉“两种评价”即:⑴、每节课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将一节课分为“课的开始、知识的互助探讨形成、课的结束”三个部分,从七个方面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⑵、每天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评价,从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感态度、达成状态等五个部分,从“认真倾听老师讲课”“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11个方面对学生个体的课堂学习表现开展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活动。

⒊“三次反馈”包括:⑴“当堂反馈”:即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可当堂就学习内容及小组互助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当堂反馈,给予现场指导或建议。⑵“课后寄语”:即教师可就本节课学生中的学习方法、方式上普遍问题,或学生的优缺点,写在教室黑板“教师寄语”栏中,予以提醒或表扬、指正。⑶“小主人建议”: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行为的感受由各小组收集后,在“小主人”建议栏中及时的反馈给教师。

⒋“五个制度”即:《班级互助合作学习小组评比制度》、《班级事务学生承包制度》、《班级互助学习小组课堂学习评价制度》、《班级学生量化管理制度》、《小组帮扶结对子制度》。

(二)评价方案的具体实施

1、课课都评比:在每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教师就将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结合《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标准》分三个段实施动态的评定,在每节课下课时进行总评,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机动分等,将总评确定的等级在教室内的教师课堂评价小组等级板中即时公布。

2、小组天天比:班级将根据教师每节课评定的等级,结合当日小组课余在纪律、卫生、作业完成、行为规范等方面评价确定该学习小组当日的等级。

3、人人比进步:各小组根据小组成员在课堂表现、平时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小组成员的排名,每天定时公布,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每天的进步或退步的情况,及时对自己各方面的行为加以改进。

4、周周发通报:一周进行一次小组评比小结,确定每周的进步学生,向家长发喜报。同时,对于综合排名靠后的学生,由班主任进行谈心,帮助其分析原因。

5、月月有讲评:每月由各班对学习小组进行讲评,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全校通报表扬,或组织开展户外趣味活动,且每月对比自己在本月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重新确立自己的目标与努力方向。

6、期中期末大表彰:每年期中、期末时根据各班平时的评比情况,开展两次大规模的校级表彰活动。从学习、劳动、纪律进步情况和特长才艺等方面,在学生中树立各方面的典型,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全面发展。

四、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案的特点

1、注意小组评价个体化,注重评价知识的形成过程

(1)注意评价学生课堂的参与状态:即在评价时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的阅读讨论;是否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小组学习是否大胆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如语文:听、说、读、写;数学:操作、演示推理、计算等等。

(2)注意评价学生的交往状态:我们可以看学生之间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友好的合作,讨论时是否给予别人指点或帮助,小组内的气氛是否热闹,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是否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3)注意评价学生的思维状态:例如: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关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的知识;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新。

2、注意小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学生评价的自主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因素,带有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的小组互助评价注意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并注重学生评价的自主性。

(1)教师点评。各任课教师在每节课都对各个学习小组从全体的参与、任务的分配、角色的定位、效果的优劣等方面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综合得出各小组一节课的师评等级。

(2)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情感和所学知识的自我评价。每天进行两次课堂学习情况小结(注:中午时小结上午四节课的情况,下午课业整理课时小结下午上课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学习反思,找出不足,制定前进的目标,并将反思张贴到班级的学生反思栏,由同学相互监督执行。

(3)家长参评。班主任将学生一周在校评比情况用“喜报”或信息的形式告之家长,同时请家长将学生假日及平时的表现评价反馈给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督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家长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4)小组互评。每天上晚自习前,各学习小组根据全天各节课教师的点评,学生的自评,以及各小组整体的表现进行互评。这样小组互评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提高。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意小组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我们必须承认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为了避免使群体中发展缓慢的的个体受到伤害,我们提出用多把尺子来评价学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设置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请各个小组中不同层面的学生来回答,将其回答情况作为小组评价的依据,以体现评价对不同个体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

4、注意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比学的肤浅的知识更为重要,它是学有所得的前提和保障”。我国教 5

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一方面牢牢抓住课堂这个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的阵地充分灵活的运用评价机智,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的方案又将课外和假日学生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促使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五、初步成效

1、评价全面,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了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涉及了学生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了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各方面能力。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素质全面发展了。课改中,学生的主体性明显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讲、敢质疑,学生的说、讲、写的能力不断提高。如在2011年全区英语口语竞赛中,我校教改年级七名学生参赛,荣获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获团体组一等奖。

2、评价公开,使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加强了

对学生评价采取公开、公正原则,对学生,特别是对小组的评价,不仅看个体,更重要的是看整体。每个学生都能以集体为重,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个个参与,人人向上,整体提高。

3、评价分层次,使学困生兴趣激发了

评价时由于采取了分层次评价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特别是对学困生主要采取了鼓励、发现的方法,十分重视学困生,及时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和进步,大力鼓励,让学困生自己能感受到他人的重视,树立自己的信心。某班李姓女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现在学习很愉快了。以前我的基础差,上课从不敢回答问题,生怕自己出错让他人笑话,所以学习没兴趣,不敢也不会学;现在,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我也偶尔回答了问题。虽然回答不是很好,却受到了老师的大力表扬,同学们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的信心上来了,学习也积极主动了,再也不怕出差错了。”

4、评价重连续,课堂效果不断提高了

由于我们的评价评价方案注意坚持全程评价,持之以恒,主要坚持堂堂评价,日日小结,周周总结,月月讲评,而且还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和小组的期中与期末的评比中。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都提高了,课堂效果也不断提高了。自08年起我们与其他兄弟学校多次进行联考,通过对比,同年级同学科的差距 6

明显缩小,部分科目还超过了其他兄弟学校。2012、2013年中考在全区综合排名分获第三名和第一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5、评价及时,使校风班风根本好转了。

由于评价非常及时,学生都能根据评价不断调整自己,整个课堂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了,个个都积极参与学习,现在再也看不到上课睡觉、看小说等违纪现象了。学生文明了,到处都能听到文明的语言了,整个校貌班风发生了根本好转。

以上是我校自从开展“自主互助、边学边教”教改活动以来,在课堂教学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教改是一个旧事物新课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小组互助活动评价上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小组互助活动评价会不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等级或积分而忽视对知识的探究;怎样最大限度调动小组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保障;怎样在小组评价中对每个学生实行分层次的评价,使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有机的结合等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进一步摸索、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上一篇:病 房 管 理 制 度下一篇:学校食品定点采购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