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023-03-31

第一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的论文

摘 要: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分先后和主次的“同时发展”和“平均发展”,而是那些与“根本性任务”密切相关的素质要首先和重点发展,从而牵连并引起其他素质同时、相继、相同或不同程度的依次发展。所以,发展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循环往复一致无穷,从而形成整个人生发展的链条。另外,人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蹴而就,轻易完成的;它必须经过一个时段艰苦磨练的历程之后,其原有的心志得到质的提升,从而完成发展过程。再有,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必将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关键词:全面发展 同时发展 平均发展 根本性任务

“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论断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建国以来,我们就提出过:“五育并举”、“六个学会”以及最近炒的非常热的“多元智能”理论等。这些观点,都是教育家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从实践或理论的角度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无疑有其正确性;但它们的内涵是否全面,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否直抵教育的本质,是否能通过已有的教育实践而得以实现,仍有大量的未知。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在理论范畴内还没有把“人的全面发展”统一界定,更没找到令人一致信服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效途径。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批活跃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正在用他们扎实而有力的行动,试图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尚存争议教育命题:究竟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探索和观点的激烈碰撞,目前基础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基本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本质)。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根本性发展任务”,这就自然规定了不同的素质要求。人在学生阶段的根本性任务就是“发展学业水平和能力”;为达此目的,学生必须调动和发展自己的全部智慧(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克服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获得人生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或者是为这些素质和能力奠定基础),随之也就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离开学生阶段客观存在的“根本性任务”,妄谈“人的全面发展”,就会使教育迷失方向,不但实现不了全面发展,还会重犯历史的错误。因此,学生必须以学业发展为主线,然后或者同时,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随之带动其它素质的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其全面发展。

在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还澄清了几个认识。第一,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根本性任务”不是主观想象和设计出来的,而是外在的“社会存在”要求的,离开当时的社会实际而妄谈人的根本性任务都是超越现实而不能成立的。例如,在当前状况下,高中学生离开“高考升学”来谈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不成立的。第二,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素质要求必将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一百年前对人的素质要求与今天相比肯定有天壤之别。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必将随着时代变迁而不同。第三,人在后一人生阶段的素质的获得是以前一阶段已有素质为基础,通过个人努力和克服困难来实现的;人在青少年阶段具备的素质对以后的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而青少年阶段的认知能力是其核心素质,认知能力是通过学习(主要是课堂学习)获得的。

在弄懂全面发展的内涵后,关键是如何实现全面发展。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实践,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样得出了极其一致的看法。第

一、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是主渠道,学业是主内容,学校是主场所”。这一点是由学校的性质、学生在校的时间及从事的活动决定的。第

二、教师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没有教师全面的专业化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第

三、学生认知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认知的发展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艰苦的过程,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后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为学生设置的认知任务不能太轻松,否则形不成“最近发展区”的上限水平,实现不了认知发展,进而影响全面发展。这样看来,培养学生勤奋的品质和甘于吃苦的精神也是其全面发展的成功实现必不可少的途径

总之,不论在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之时,还是在实施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要牢牢把握这样的主题: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不分先后和主次的“同时发展”和“平均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决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必将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得以更新,所以要历史的和发展的对待“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

第二篇: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教育就是要培育各种各类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现代公民所具备的独立精神和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当代公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才能在行为上做到严格依法办事。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普遍地提升在今天不论那个层次上,也不论对于个人、人群、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显得格外的重要,格外迫切。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法律素质的培植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虽然我们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由于长期“人治”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影响,一直以来,普遍存在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不足,普法教育形式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影响和正面宣传不到位,法制教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或者对法律一无所知,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也就再所难免。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进取、务实的,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大学生们处在一个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的过程,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

一、社会上及校园里各种不正之风、违法乱纪、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思想膨账。第

二、近年来一些学生在自我价值的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拜金主义较为严重。第

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不少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对前途忧心忡忡。第

四、教育和管理的软弱无力,法治在某些层面的缺位,有的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既要肯定大学生思想主流健康的一面,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当代大学生,又要看到他们矛盾的一面。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削弱,而更应该要得到加强。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它以确认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确认社会运行主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与调节、培植法律信仰为核心,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治社会的需要。法制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化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尊敬和崇尚法律,引导他们对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作为社会的主人应该热爱生活,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关注社会的发展。在社会走向法治的过程中,,每个大学生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提高自我维权的能力,也是提高整个民族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必须贯彻“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法律的极大权威性”等法律思想,引导学生进入“法律评价”的空间,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平”、“公正”、“正义”,追求公平、公正、正义是人类的理想,正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够公平、公正、正义,我们才更应努力去追求这种人类的理想。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由道德教育引导入门,通过法律认识、法律评价两个环节,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既能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又能把学法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

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与人俱进。 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不能及时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法制教育工作者是法制教育活动的主体,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其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关键意义,他们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坚定政治信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1)必须在观念上创新,不能以旧观念看新问题,应随着法治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社会培育大批具备法律素质的普通公民;(2)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创新,法律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地制定、颁布,法律制度在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反映这种发展和变化;(3)必须在教学手段、方式上创新,呆板的、强制性的灌输已不能奏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4)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引导学生对法律价值的关怀为主要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使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其行为的标准。 法制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让法律知识进入学生的头脑,就要改变以下的做法,把课本的一些内容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下,把案例当故事讲一下,把一些法律条文读一下,最后对学生考一下,把分数记一下。 当然,法律精神的养成不是仅仅靠大学的几年学习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一个人长时间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通过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以及在一个人人都自觉遵守法律和各种规则、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而不断养成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法制教育需要校园法治文化的支持,还要善于利用社会环境的力量。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仍然是培养他们的法律精神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一环。

三、以《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主要渠道,灌输法律的有关知识。 必须要充分利用高校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法律基础》,《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围绕着“法”为核心,做到学法、知法,使大学生形成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真正懂得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预防违法犯罪、减少违法犯罪、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 要在极少的教学学时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面临的困难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形式、手段与学生实际及需要产生背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学时少与繁多的教学内容形成极大的矛盾,教师在授课时受时间的限制,难以面面俱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内容,优化组合不同章节的内容,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并穿插典型案例来讲述,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介绍较多的内容,具体的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1、法学基础理论专题:着重介绍法的产生、本质和特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依法治国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2、宪法专题:着重介绍宪法作为国家根本**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部门法专题:给学生简要介绍我国的行政法、刑法、民法(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4、程序法专题:让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一些具体的诉讼制度,如“两审终审制”、“公开审判制”、“合议制”、“回避制”、等,树立正确的司法独立和诉讼公正的观念。 在形式上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学生讨论,利用幻灯片、电视、多媒体等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图文并貌地向学生介绍更多的法律内容。还可举办法制讲座、旁听法庭的庭审,分析生活中活生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法律。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这比用单一的灌输手段效果更为理想。 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 它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只有全社会都提高了认识,都重视法制教育,大学生及所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也就可以大大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

第三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推动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抓好安全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更是推动我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抓好安全工作,巩固当前安全生产有利局面,实现安全发展,这就要求全公司各级干部要落实落靠安全生产责任制,从谋划、实施到推进、考核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尽职尽责地履行安全职责,巩固和发展我公司安全成果、延长安全周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谋划工作时,首先要想到安全。煤矿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抓什么?首先要抓的就是安全。抓好安全,前提是思想上必须真正重视安全,真正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位置。虽然我们始终牢牢抓住安全不放松,不断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总体形势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质量达标发展不均衡、各类隐患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零打碎敲事故还时有发生等等,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全公司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决定成败”的理念,不管是哪个专业、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在考虑工作时,首先要想到安全,先考虑这项工作与安全会不会发生冲突,对安全有没有影响,能不能危害到安全,应采取什么样的针对性措施。也就是说,谋划工作时,要把安全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把潜在的风险充分考虑进去,把必要的安全措施充分考虑进去,力求在各项工作开展之前,就消除可能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才能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

第二,安排工作时,首先要强调安全。我公司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安全。因此,各级干部不管分管的专业与安全工作的关联度有多大,所抓的工作与安全工作是否密切,所在的岗位是否紧扣安全工作,都要做到在安排、部署工作时,必须首先强调安全。要把安全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认真地筹划好、安排好;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关键环节、主要矛盾,认真研究安全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要把安全工作置于其它各项工作的首位,如果其它工作与安全工作发生矛盾,要毫不犹豫地为安全工作让路,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抓好其它各项工作。各级干部要进一步研究安排好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安排规划要体现超前性,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要超前研究,部署到位,不能滞后于其它工作。安排规划要具有针对性,一定要紧密结合井下现场实际和重要岗位点,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措施,不能脱离于现场实际。安排规划要注重专业性,各专业在安排各项工作中,根据管生产必须首先管安全的原则,认真规划本专业的安全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时刻把安全放到第一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实现本专业的自主保安。

第三,推进工作时,首先要检查安全。工作安排布置了,关键在于抓推进,抓落实。因此,全公司各级干部在推进工作时,首先要督促、检查安全工作,切实打好安全工作基础。督促、检查好安全工作,前提是要深入现场,认真排查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关键是要抓住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预案和措施;根本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对全公司各级干部能力和素质的检验。督促、检查好安全的一个重点,就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决杜绝安全隐患重查轻改、只查不改,造成有的隐患长期存在和反复出现,成为明患,威胁安全。为此,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落实落靠本单位本专业自主保安的安全措施和办法,推进质量达标,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各级安全监察部门要不间断地开展安全监察检查,做到重点突出、监察有力、执法从严;各级组织要采取日常抽查检查和定期夜间上岗检查相结合的原则,狠抓“三违”行为,注重检查质量;公司机关相关业务处室要坚持深入现场,强化业务指导,推动各专业系统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达标质量;各级干部要继续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加大值班值宿和带班的力度,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安全工作的领导力量。

第四,考核工作时,首先要评价安全。要把安全工作的效果作为考核工作绩效的先决条件,同时也作为衡量本专业、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注重了解基层单位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督促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安全决定成败”的理念,增强工作的压力感和紧迫感;要注意发现基层单位在抓安全工作上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帮助基层单位改进抓安全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安全工作的效能;要积极为基层单位提供必要的支持,优先解决安全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干部要坚持分工负责、逐级负责、尽职尽责的原则,尤其是井(区)长、采掘段(队)长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作业规程,把好所辖区域安全关。落实井(区)长、段(队)长、班(组)长安全结构工资考核管理体系,充分调动抓安全的积极性,实现由“生产型”向“安全质量型”转变,提高井区、段队、班组整体防范事故的能力。要实行安全、质量效果一票否决,对年度内安全事故超过考核指标、质量标准化不达标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要诫勉谈话、黄牌警告,必要的给予组织调整,以此强化各级干部责任心和促进干部管理能力的提高。要严肃追查处理安全事故,由本专业主管领导牵头负责,严格追究安全事故责任。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集团公司《关于严肃追究安全事故责任的规定》。

第五,履行职责时,首先要突出安全。作为一名干部,工作职责是多方面的,在履行好各项职责时,首先要突出安全职责,对安全工作负责。各矿(厂)处长和党委书记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带头抓好本单位安全工作,绝不能有任何的跑偏和粗放行为。各级干部要时刻牢记实现安全是最大的政绩,在履行安全职责上责无旁贷,必须带头履行好安全职责,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为一级负责,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要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生产一线,切实做到岗岗有人管,处处有人抓,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压力,把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到现场,把关注的重点聚集在重点岗位,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加大专业监察检查的力度,形成立体交叉、全方位动态检查网络体系,看好管住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确保万无一失。党政工团及业务部门要把夜间上岗检查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好,落实好。检查的时段要从四点班向零点班延伸,检查的方式要从固定检查向动态抽查延伸,检查的职责要从发现隐患向监督整改延伸,做到隐患排查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办扎实,提高检查的覆盖率和整改率。

同志们,越是安全生产形势好,安全周期不断延长,特别二季保过半的关键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落靠责任,加大力度,扎实工作,以对企业、对员工家属和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巩固安全生产有利局面,推动企业安全发展,实现“双过半”,以优异成绩向建党87周年、建企60周年献厚礼!

第四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精神活动的成果和精髓,是人类最悠久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体现着国家的“软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社会在价值观方面所坚持的基本方向,以此与其他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区分开来,作为该社会价值观的标志。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两种最突出的价值体系,两者核心价值观的区分,也构成两种社会制度区分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偏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多年来,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的文化渗透和价值观渗透始终没有停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大问题。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占领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企图,有效防止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我们青年一代的腐蚀。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显著标志,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兴国之魂”

第五篇:如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求也越来越高。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那么如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呢?

首先,发展健全的自我认识。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完善自我的前提。人各有所长,也有所短。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应该学会从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结合上恰当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扬长避短,而不是囿于弱点导致自我牺牲的情感和行为。当我们能不断地摆脱自我中旧的束缚,肯定自我中的新与美时,自我必将会升华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应该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力量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上,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第三,勤奋学习,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作为跨世纪的主人公——当代大学生们,要想在未来真正为祖国为人民开创出一番事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理解,就必须在大学阶段勤奋学习,努力构建合理的智能结构,不断地汲取人类科学文化中的精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地做好开创未来事业的准备。

第四,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第五,坚定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并努力使之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肩负历史重托的当代大学生,应当率先垂范,艰苦创业,与人民一道为了崇高的理想用双手去开拓光明的未来。 第六,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既要发挥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的积极性;也要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获取个人正当利益时,同时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七,提高身心健康,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

第八,严格自律,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跨世纪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托,不仅应该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还必须努力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将自己塑造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为投身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锻炼品德纯。

最后,正确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际是人类的自然伴侣,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途径。通过交往,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友谊和集体中培育健全人格,获取生活的幸福和学业、事业的成功。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贯彻全面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还要发挥特殊的作用。我们城市管理专业的知识涉及面相当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管理。可见,我们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很多,同时责任也很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养成谨慎务实的学习与工作作风,坚决摒弃急功近利和急躁的作风。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勇于奉献,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锋。

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唯有在全面发展的同时,集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在日后真正地举起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旗,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上一篇:新生军训教官心得体会下一篇:学生会治保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