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

2024-04-30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精选8篇)

篇1: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面粉

B.白酒

C.白糖

D.食盐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3.下列关于溶质类属和溶液的名称正确的是()

A.混合物、碘酒

B.单质、液态氢

C.化合物、生理盐水

D.氧化物、白酒

4.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C.溶液都是无色的D.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5.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

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A

宝石绚丽多彩

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原子

B

实验室中,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实验

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接触

C

氯化钠放进水中很快消失了

氯化钠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中间

D

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

mL

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7.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下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4.2

0

9.2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

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

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8.同学在配制食盐溶液时,发现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称取食盐固体的质量偏大

B.倾倒称量好的食盐时,有部分固体洒落在桌面上

C.量筒在量取水的时候,视线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依据化学方程式:4NH3+3O2点燃2X+6H2O,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N2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稀有气体的原子(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10.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65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15g

B.要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除去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在t2℃时,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相等

1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克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C.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析出晶体

D.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4.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溶解度/g

KCl

KNO3

A.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

g

KCl

B.随着温度的升高,某饱和KCl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

C.KNO3的溶解度始终大于KCl

D.60℃时,某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110110+100×100%

15.将100g、10%的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A.蒸发掉50g水

B.加入20g蔗糖

C.加入10g蔗糖

D.加入100g、20%的蔗糖溶液

二、填空题

16.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3)稀硫酸的溶质是___________。

(4)碳酸钙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性。

(2)农业上选种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氢化镁(MgH2)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储氢材料。当它与水混合时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18.配置150g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克,水mL;若用24%的氯化钠溶液配置,需24%的氯化钠溶液克。

温度/℃

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9.如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______。

(2)60℃时,在100

g水中加入100

g

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若将温度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01%)。

(3)在1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50℃时,12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

gNaCl。

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温度大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40℃时,若将20g乙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4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到0.1%).

(3)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较多的物质是.

(4)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应该采用方法提纯甲物质.

三、推断题

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的奥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

(1)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______的功能。

四、实验题

22.下图是配制180

g

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在称取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

(3)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的位置应在刻度线________处。

(4)实验中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_mL。

23.课外小组的同学自制一块多槽铁板,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燃烧的条件。(说明:金属板上白磷足量)。回答下列问题:

(1)推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MnO2的金属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将NaOH换成水,然后将水换成浓硫酸,也可以完成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为了测定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

(3)此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上述稀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反应后的滤液蒸发104.4g水,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6)若要生产含镁4.5%的铝合金960t,需要上述金属镁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5.将50g石灰石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解,也不参加反应),此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41.2g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篇2: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

化学教学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教学难点: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学情分析:溶液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溶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课本上的彩图、课外收集的资料、分组实验

课前预习作业:

1、你接触过哪些液体物质?举例说明。

2、一些物质(如: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面粉等)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然后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3、什么叫溶液?你上面举出的例子中哪些是溶液?

4、溶液有几部分组成?指出上述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5、观察一下溶液,从外观上看有哪些特征呢?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收集溶液的相关资料

从自己家中寻找常见的溶液,带少量样品到学校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图9-1及图9-3

看图片思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中的溶液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液体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们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溶液世界,领略化学的魅力。

结合图片中有关溶液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溶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一、溶液

做【实验9-1】

分组合作

创设实验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溶液就在我们身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溶质?

2、什么叫溶剂?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溶液组成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分析归纳能力。

【介绍】常见溶液中的 溶质和溶剂

【实验9-2】、【实验9-3】

做练习

分组实验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溶液的认识,树立学以至用的意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溶液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资料。

引发学生对溶液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溶液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

深入研究

溶液与浊液的区别

【实验9-4】

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活动与探究】

一些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小组实验,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归纳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让学生真正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课堂小结

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学生总结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板书设计:

一、溶液:

1、什么叫溶液?

2、什么叫溶剂?

3、什么叫溶质?

4、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5、常见溶液中的 溶质和溶剂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本节课达标自测

A组

一、填空题:

1、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 ,②澄清石灰水: ,

③碘酒: , ④锌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⑤氢氧化钠溶液: 。

2、少量的碘加入到汽油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所得到的溶液名称是 。

3、少量的植物油加入到水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混合物叫做 。做完实验后,这支试管用 洗涤,因为 有 的功能。

4、 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用滴管缓缓加入少量酒精,不要振荡,现象是 ,然后振荡,现象是 ,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水银B.蔗糖水 C.石灰浆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2.以下不属于溶液外观上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均一 B.稳定 C.无色 D.透明

3.组成溶液的溶质( )

A.只能是固体B.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气体D.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 D.无法确定

5.溶液一定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D、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7、两种能溶于水且能起反应的块状固体A、B,反应最快的情况是( )

A、两种块状固体接触 B、将两种固体碾细拌合

C、将两种固体溶于水并搅动 D、一种块状固体与另一种粉末混合

B组

一、选择题:

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A.石灰水 B.泥水 C.碘酒 D.牛奶

2、一种液体是否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

B、一种物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均匀进入另一种物质里

C、液体是均一的、稳定的`

D、长期放置不分层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溶于水是扩散过程,所以溶解都是要吸热的

B、溶液中只可以有一种溶质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活性炭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二、简答题: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剂的名称

碘酒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

硫酸铜溶液 ,医用酒精 。

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 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的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1 ,你的预测 ;

因素2 ,你的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社会实践:调查干洗衣服的原理

篇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

关键词:离子平衡,教学设计,单元课时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三时期才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因此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不多,且化学知识本身难度较大,理解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单元,为了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离子反应、强弱电解质概念、离子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工作,通过详细的设计,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学好与该方面有关的知识,提高化学成绩.

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教学设计的作用

单元教学设计是指在开始讲授这一单元时,教师为了能够确定教学主要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而对整个单元进行的整体学科观念构建,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在接触“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相关内容前,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于化学平衡方面的知识,本章就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中一个重难点内容.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化学平衡有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总结和构建完整的化学平衡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细致的掌握平衡知识.由此可见,“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知识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首先教师就要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已经学习过的化学平衡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并让学生学习好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

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教学设计

只有通过单元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师更全面的掌握该课程教学方法,下面就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课时安排设计四项内容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工作.

1. 教学内容设计

在高中选修4中学生已经学习到了化学平衡,因此在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单元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学习基础,但是在学习内容方面,仅仅知道一些简单地溶质、溶剂等概念,不能深入的了解强弱电解质、溶质等概念,因此,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在保证学生能学习到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概念、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复习到之前学习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设计该单元教学内容时,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考察,了解学生对化学平衡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掌握的情况、化学平衡知识以及本单元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出该单元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为了实现“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的高效教学,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时,应该结合班级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以及班级学习氛围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教学的改革,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等,如果学生不能良好的适应教师选择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消极情绪,影响“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弱电解质电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能够从实验中建立电离平衡知识体系,掌握到电离平衡常数及相关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实验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个单元设计中的最重要内容,只有设计出单元教学目标,才能使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的放矢,明确整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重要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化学成绩.

例如,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时,主要应该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知识:一是掌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和电离平衡建立特点;二是准确记录水离子积常数;三是明确酸、碱对水电离的影响;四是能够掌握水溶液离子平衡方程式.

4. 单元课时安排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设计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知识时间分配情况的体现,只有合理分配出单元中每一小节的讲课时间才能更好的应对课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避免当讲授过程中由于意外情况造成的课程往后拖延的问题,保证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讲授出更多有用的知识,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在进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课时安排时,由于该单元中包含了四个小节,分别为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建议安排时间为两节课,第二节为本章的重点内容,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因此设计课时为四节课,第三节设计课时为三节课,第四节设计课时为两节课,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该单元知识,还需要设计出两节专题复习课和两节总结评价课,该单元建议设计总课时为13课时.

总而言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单元是高中化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该方面知识包含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方面难度较大,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教师除在讲课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在开始讲课前做好这一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本文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进行的详细教学设计,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借鉴,为我国高中化学更好的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军.说与不说——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停顿技巧[J].现代教育,2015(11).

[2]赖高明.思品课堂教学素材的有效使用[J].教学与管理,2016(04).

篇4: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溶液 离子平衡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本章包含四节内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有关选修4第三章“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优秀教学设计数不胜数,这些传统教学设计的共同点都是以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为依据来安排课时顺序的,没有突破在化学平衡理论的指导,教学内容从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这样的传统教学内容框架。传统教学对单一知识点的教学比较关注,教学设计也比较精心到位,但对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的思考要薄弱些。学生难以建立起对水溶液体系的整体认识框架,面对综合题时常常弄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溶液体系,该用所学的哪些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向0.1mol·L-1的NH3·H2O 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时,PH值如何变化?生答:“因为加入了NH4Cl晶体,氯化铵溶于水,溶液显酸性,酸碱中和,所以溶液的pH减小。”

这样的回答反映了学生在此章学习中存在如下认识障碍点:一、缺乏对水溶液分类体系的整体认识;二、缺乏不同的水溶液体系之间的组合变换顺序性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因此,很有必要在本章教学中采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搭建一个水溶液体系的框架。所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一个单元(一章教材或一节教材的教学),整体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时间。比如哪些需要采用实验探究,需要两节课,哪些内容需要安排一次练习、需要多少时间,哪些内容需要安排成学生课外学习任务。

化学学科观念建构是单元教学的核心,本章的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最终建构学生对化学平衡的一系列认识,本章单元所要构建的学科观念就是微粒观、体系观和动态平衡观。本章教学通过教给学生知识结构,在建立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采取问题驱动策略,用例证的方法从学生的已有概念出发来发展学生的认识。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整个水溶液中存在的体系)

Ⅰ.强电解质电离的体系:把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加到水溶液中后,形成一个强酸、强碱的电离模型。(必修阶段已学,不属于化学平衡范畴,可在单元授课时做复习铺垫)

Ⅱ.水的电离平衡体系:纯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对原来的强酸、强碱的体系模型不构成影响。

Ⅲ.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体系:当弱酸、弱碱加到水溶液中后自身的电离平衡和水自身的电离(纯水体系)会产生相互影响。

Ⅳ.盐类的水解平衡体系:当加入盐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水解的盐,即强酸强碱盐,则情况同Ⅰ;一种是会水解的盐,加入之后对纯水的体系就会产生影响。

Ⅴ.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体系:难溶电解质像易溶强电解质一样可以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为离子,但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离子重新合成了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体系。

除了以上五种体系,如果在水中加入两种电解质,这个体系会接着变化,即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反应。

在进行每个体系的分课时教学时,要始终渗透化学平衡的学科思想以及建构微粒观,动态平衡观和体系观等学科观念,即遵循“平衡概念引入→平衡表达式书写→定性分析平衡移动方向(内因/外因)→定量描述平衡移动程度(平衡常数K)”的教学流程。通过逐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体系、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体系、盐的水解平衡体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体系(各水溶液体系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从一个原本的体系加了相应的电解质后这个体系发生的相应变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注重体现水溶液体系的组建叠加,逐渐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授课。建立了这样的一个认知框架,学生在面对实际的水溶液体系时,就会明白谁是体系本身,谁是在这体系之上加入的操作和改变,形成良好的逻辑分析思维。

对前述案例题目,学生能应用体系叠加的观念来分析做出如下回答:“氯化铵加到0.1molL-1的氨水中后,它的母体NH3H2ONH4++OH-这个电离平衡体系,加入氯化铵能使C(NH4+)浓度增大,使该平衡逆向移动,最终C(OH-)减小,所以PH值减小。”

通过对《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帮助了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认识障碍点,促进了学生形成分析水溶液问题的思路,对形成用微粒观、动态作用观和定量观等认识方式认识水溶液的基本能力,掌握溶液的化学反应的本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6.

[2] 何彩霞. 化学学科观念建构是单元教学的核心——“物质的分类”单元教学的思考[J]. 化学教育,2009(2):17.

[3] 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单元内容设计及知识价值分析[J]. 化学教学2008(4):28-32.

[4] 于乃佳、范晓琼、徐辉. “氧化还原反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反思[J]. 化学教育,2010(3):29-32.

篇5:第九单元单元测试答案

一、口算。

1.350―50= 2.60×2= 3.280÷7=

4.70×10= 5.960―0= 6.0÷38=

7.1×157= 8.142十58= 9.25×4=

10.10.5―8 11.1.4+0.4= 12.5.8―1.2=

二、检验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三、选择。

1.一箱可乐有6瓶,一瓶可乐可以倒了3杯,一箱可乐可以倒( )杯。

A.18 B.9 C.11

2.三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进行了两次测试:第―次测试得100分的同学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同学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4)只有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4 C.6

(5)只得过――次100分的有( )人。

A.13 B.15 C.10

3.

4只狐狸的重量相当于( )只小鸭子;一只袋鼠的重量相当于( )只小鸭子;一只小鸭子重200克,一只袋鼠重( )。

4.计算432÷(6×9)时,应先计算( )得( ),再算( 教育)。

四、应用题。

1.某工厂有180人,其中每个人或者会打乒乓球,或者会打羽毛球,或者两样都会。现知道会打乒乓球的有80人,会打羽毛球也会打乒乓球的有20人,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只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

2.药厂生产3600瓶灭蚊灵,如果每20瓶放在一个纸箱里,把这些灭蚊灵分给6个商店去经销,平均每个商店分到多少箱?

3.如果用20只兔子可以换2只羊,用8只羊可以换2头牛,那么,用3头牛可以换多少只兔子?

4.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表演,每行站15人,正好站20行,如果要求站30行,每行需要站多少人?

5.李老师批改数学试卷,班上有48份试卷已经批改好12份,剩下要在2小时内完成,平均每小时要批改多少份?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情景题)有8个学雷锋小组为社区做好事,平均每组6个人,共做好事96件,平均每人做好事多少件?

2.(图形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探究题)算出每种水果的重量,再填空。

篇6: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多数学生知道海水的滋味,学生们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都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等等。因为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目标,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结合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液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二、学法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的学习对象溶液、浊液是学生最常见的,学生对溶解的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学会如何收集、加工信息,尽而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指导探究、主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探究实验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深刻体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化学学习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孕育新知

上课伊始,展示四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酚酞、硫酸、氯化钡溶液)并设问:“这四瓶无色液体都是水吗?”生若答不是,让其说出依据,若回答“是”,演示“变色”和“无中生有”,然后提问:“水有这个特点吗?”,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变化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2.成果展示,感受“存在” 通过上述情景,引导学生:“生活中你遇到过似水不是水的情况吗?”生答:喝过的糖水,又苦又咸的海水,点滴,汗水等等,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体会,体会到了溶液就存在于自己身边,开拓了视野,增强了探究的意识。3.对比实验,获得新知

学生探究一:分别向盛有泥土、植物油、食盐的试管中加水振荡,观察现象。

通过三个实验对比,让学生在做中产生疑惑,产生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溶解的本质。如学生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食盐消失了,而泥土、植物油依然存在?在此基础上(展示学生充分振荡后得到的食盐水)深入一步,上部的食盐水比下部的咸吗?(生答后,扩展)再进一步:如果将此食盐水密封,一年、三年……外界条件不变,食盐水中有食盐析出吗?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转变角度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成因,并以此提出溶液与浊液的区别(播放溶解过程的微观动画)。

4.实验再体验,层层深入,感悟溶液形成过程及特点

步骤1:学生探究二:教师提供:水、汽油、高锰酸钾、碘四种药品,让学生列表设计实验9-2。

让学生通过实验、交流讨论得出:

除了水之外,还有汽油、酒精等很多常见的溶剂;

通过对比实验1和3,实验2和4得出结论: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1和2,实验3和4得出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是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真切感受:除了水,原来还有很多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即溶剂)。步骤2:溶质一定是固体吗?教师演示实验乙醇溶于水

说明: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溶质不但可以是固体,还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说出气体做溶质的例子,比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等等。

步骤3:在乙醇溶于水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说明:这样从实验得出的结论继续发问,引导学生自学教材28页表格下边的内容,主动解决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一般与特殊,开拓学生思维

设置问题:吃饭时,当油渍不小心滴到了你的衣服上,用水无法除去,你用什么方法可以除掉它?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不仅使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巩固溶剂、溶解等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探究欲,从而带着好奇积极完成探索实验三即实验9-4。通过讨论、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注意事物一般特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利用事物的特殊性解决问题。5.课堂小结,深化提高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溶液的形成过程总结出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及溶液与浊液的联系与区别。借助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得出溶液的用途,不仅达到了深化提高的目的,而且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6.当堂达标,利用新知

问题1:通过学习,你认为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油污,他们的原理相同吗? 问题2: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分别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1,巩固所学的重点知识,变换形式,通过开放性强的问题2开拓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作业布置,持续学习必做:教材P33 1、2、5。选做: 教材P33 3、4。

拓展题: 在白板上布置作业时,老师误把记号笔当成了白板笔,请你借助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帮助老师除去白板上记号笔的笔迹。

篇7: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课前预习】

1.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溶液质量增大

D.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不一定含有非金属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植物油

D.面粉

8.下列生活及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被雨淋湿的自行车钢圈上慢慢出现了锈渍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用磁铁分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D.电灯通电后发光

9.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汽油洗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食物残渣

C.用洗衣粉洗衣服

D.用盐酸洗水垢

10.家用洗涤剂可以洗去油污,汽油也可以洗去油性物质,两者的原理是()

A.前者为油能溶于洗涤剂中,后者为汽油能乳化油性物质

B.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

C.两者都是溶解原理

D.两者都是乳化原理

【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是指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2.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

组成,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等于

和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

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溶质可以是、、,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剂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水是最常见的,此外、等也可作为溶剂。

3.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时,所得溶液温度

;氯化钠溶于水时,所得溶液温度。

4.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而不聚成大的,从而使乳浊液的稳定性,洗涤剂的这种作用称为。

互学探究

[探究一]蔗糖和食盐的溶解

步骤

现象

结论

食盐加入水中

食盐可以___在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蔗糖可以___在水中

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1)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

(2)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_____

(3)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_____

1、溶液的定义:_____或_____物质分散到_____物质里,形成_____的、_____的_____。

溶液的特征:(1)溶液具有

性:溶液各个部分的组成;

(2)溶液具有

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____(“会”或“不会”)分层,即只要,所加入的物质也不会分离出来。

注意: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过程中。

思考:溶液中水具有什么作用?

溶剂:能____________的物质。溶质:__________的物质。

练习: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溶剂是___。在食盐溶液中,溶质是____,溶剂是____。

2、问题:只有水能做溶剂吗?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是什么时候也不会溶解呢?

[探究二]:

溶质

溶剂

现象

_____于水

汽油

_____汽油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_____水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

_____汽油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

_____汽油

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_____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_____也不同。

【解决问题】: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为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办?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在盛有2mL的水的试管中滴加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mL的乙醇,不振荡观察现象,看溶液是否分层,然后震荡在观察是否分层,静置后观察溶液是否分层。

溶质

溶剂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结论

乙醇

酒精和水_____,形成____。

想想: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________

小结:溶质溶解前可以是:____体、____体、____体。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液型

液体—溶剂

固体—溶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

气—液型

液体—溶剂

气体—溶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

液—液型,非水溶液中

量多—溶剂

量少—溶质

例如:___________

液—液型,水溶液中

水无论量多、量少,水为溶剂

例如:___________

注: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中,水是溶剂,其他的是溶质。

思考:请你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指出其溶质、溶剂。并谈谈溶液的用途?

二、溶液的用途

见课本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发现煤气泄漏时,可用明火查找泄漏点

C.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乳化

D.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消毒液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A.75%医用酒精

B.过氧乙酸溶液

C.过氧化氢溶液

D.碘酒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4.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汽油

C.泥土

D.高锰酸钾

5.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

B.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6.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洗涤剂可使油污溶解在水中

D.通过活性炭吸附可将海水淡化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蓝色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B.向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C.汽油加入高锰酸钾中:暗紫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淡黄色变为紫色

D.检验水通电分解后负极得到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产生蓝色火焰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

B.糖水

C.泥土水

D.澄清石灰水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铁、硫酸亚铁

D.酒精、碘酒溶液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Na+和Cl﹣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八月桂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不同。

(4)碘酒常用于消毒,该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

12.(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生理盐水溶剂____②标出FeCl2中Fe化合价_______

(2)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蒸馏水

②油水混合物

③黄河水

④豆浆

⑤盐酸

⑥碘酒

(3)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

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将所得滤渣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渣里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通过电解水实验及对生成气体的检验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

A

面粉

B

氯化钠

C

蔗糖

D

汽油

1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作溶质

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

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快

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

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A

2.D

3.D

4.A

5.D

6.A

7.B

8.A

9.C

10.B

【课后练习】

1.A

2.D

3.D

4.D

5.A

6.B

7.B

8.C

9.A

10.A

11.元素

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的构成不同

酒精

12.⑤⑥

Fe、Ag

Zn(NO3)2

13.水

加热煮沸

氢元素和氧元素

14.BC

篇8: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预习单

二读:我默读课文, 整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一想作者的表达顺序, 完成填空。

三读:默读课文字字入眼, 画出不懂或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用不同方法自学。

1.“蝉噪诞挫凄涵旷寞莓炫峦遂澈稚凰”

上面这些生字都是_______字, 我重点识记的是这些生字:_______ (不熟悉的、难写难读的。)

查一查“挫诞涵旷殷遂”的意思, 想想它们在课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

3.我还理解了课文中一些自己不懂的词语, 共 () 个。

四读:我大声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了。见证人_______

《枫叶如丹》 () 遍《我喜欢》 () 遍《推敲》 () 遍《千锤百炼为一“绿”》 () 遍

五读:我再默读课文, 欣赏精彩句子段落, 并把这单元课文放在一起作比较。

我画出每课中精彩的句子段落, 并写下感想。 (旁注)

2.我画出每课中不理解的句子段落, 并写下自己的问题。

六实践:我也要参与交流, 并做积极准备。

1.围绕单元主题“韵味”, 我有这几个问题可以探究:_______

2.资料搜集:

了解袁鹰、张晓风、贾岛、王安石;拍摄搜集书法作品、对子等。

上一篇:李氏之鸠原文翻译及赏析下一篇:2015年护士资格考点:分级护理制度每日一练(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