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说课稿

2024-05-02

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说课稿(共3篇)

篇1: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说课稿

第三单元

溶液说课稿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对于“溶液”这个词并不陌生,对溶液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溶液的认识是感性的不系统的,且存在着误区,如:认为只有水是溶剂,只认为溶液为液态的等等,因此溶液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而使学会对溶液的概念有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认识。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环节

四、环节一

情境引入

找图片共性,引入课题

学生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形成溶液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和实验室常 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大量生活经验和事实对比分析明确实验目的,了解药品以及进行对比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环节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对比观

直观感受物质形成溶液的首要条件——物质的溶解性

初步感知溶液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给溶液下定义与课本中溶液概念比较 修正概念,形成更科学准确 的溶液概念,并获取自信心知道溶液的组成和判断溶液 组成的一般方法

环节三 应用知识,对比分析学习前 和学习后对稀盐酸、石灰水 和糖水的认识使学生感受收获新知识的快乐,并复习巩固强化本节课 的重要知识点。

三、课前通过访谈法,了解学生对“溶液”的已有经验、认识的误区,确定本节课的可以发展的目标,因此将重点定位在通过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自主形成溶液的概念上。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不断的对比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概念、辨析概念,使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层次的了解。

在实验的分析过程中,通过对比观察、对比的分析,学生对溶液的分类是混合物是比较容易感知到的,但是对溶液的特征——均一性 和稳定性的认识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里,我没有采用直接给出的方法,而是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大量罗列事实,使学生感受体验出溶液的均

一、稳定 的意义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溶液的定义,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太准确、不太科学 的地方,此时让学生拿自己的定义与课本中溶液的概念加以比较,当学生看到自 己所下的定义与书上的概念很接近时,会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对比也可让学生能感悟它还存在的问题,自主去修正它自身 存在的问题,解决他在理解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到此溶液的概念已经形成,应该说溶液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条知识暗线,明线就是通过对比实验、对比探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信心的提升。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一.内容和学情分析:溶液是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物质,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什么样的物质是溶液;溶液有怎样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饱和和与不饱和溶液,对于物质的溶解限量等问题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比如:一定的水中,如果糖一但加多了,就会有不溶解的现象。而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对于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互转化的条件形成更为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与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饱和与不饱和跟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接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

三、重难点:

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难点: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小花熊喝糖水的故事”导入新课:听故事的过程中有几个同学笑了,好似有过与“小花熊”相似的经历。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甜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发现:【演示实验】活动天地3-3 现象:①5g KNO3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 KNO3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KNO3。【设疑】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设疑】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现象归纳获得结论和概念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认识

通过深化探究、拓展探究,让学生对温度对物质溶解量的影响有完整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认识,最后通过知识小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附件1:故事

小花熊和小伙伴们在森林里玩累了,满头大汗地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妈妈,我要喝糖水!”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倒。”熊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一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小花熊喝了一口以后说:“不甜,不甜!”熊妈妈:“好,妈妈给你再加点糖。”熊妈妈取了一勺糖放入水杯中,搅拌,糖全部溶解了,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花熊:“妈妈,再加点糖。”熊妈妈:“傻孩子,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小花熊:“这是为什么呀?”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1课时

一、说教材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初中化学中用得最多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

二、学情分析(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溶液有一定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汤中加入的盐多了就咸,加少了就淡,而汤的咸和淡是由于一定量的汤中含食盐的量的多少决定的。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定量”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还很模糊,不规范。因此如何表示定量的表示溶液的组成,便很自然能引出。生活实例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学好化学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种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公式变形的灵活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定量表示溶液组成方法的多样性的过程中,从含义和数学表达式上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控制变量理解溶液组成的变化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时,需要用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还需要用到物理知识等。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及配制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四、说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说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思考、探究,计算、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化学思维。

我设计了复习回顾,回顾溶液的组成,判断溶质和溶剂,并认识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和相关计算作号铺垫,进入本课的主题,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课堂知识内容的处理上,以教师、课本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案为知识落实的体现点。让学生探究学习“活动天地”的内容,找出多种判断依据,过渡到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的百分数来表示溶液的定量组成,让学生归纳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和公式,合作进行深入的理解,特别强调溶液的质量是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之和,让这一这关键点贯穿于整个课堂,在公式的变形应用上,以一题多变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并进行总结归纳,自学教材例题,进一步落实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在知识的提升上,设计情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想多种办法改变已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并计算改变后新溶液的质量分数,使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螺旋上升。明确当溶液组成的其中一个量发生改变时对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进一步明晰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形成局部和整体密切联系的观点。

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情超,我设计了拓展延伸板块,让学生明白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自学——反馈——归纳——落实——提升,力求使理论性的化学课具有实效性、丰富性,灵动性。

六、说板书设计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学生在初中进行唯一 一个定量实验操作的。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 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配置溶液书上只给了我们简单的介绍,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溶液的配制需要三步,而其中的计算是最难的一步,只有计算正确了,下面的步骤才能正确。根据以往的经验,直接讲解例题,学生理解较困难,因为配制前后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并且涉及到了体积的计算,可以说把体积、密度、质量、质量分数四者混合在一起,所以这节课的重点还是溶液的稀释的计算。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b.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c.掌握溶液配置的一般步骤及常用的仪器。d.复习巩固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2)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计算,训练解题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方法。了解称量化学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

体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让学生体验配置溶液过程中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误差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2.说学法

学生已经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定量配制溶液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细节上学生容易忽略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表示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溶质的质量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某试剂瓶上的标签中数量的意思: 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得出溶液的质量和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溶液的质量 = 溶液密度 ×溶液的体积。

【创设情景一】需要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而实验室没有现成配制好的,要我们自己配制,该怎么做呢?(板书:溶液的配制)

【新授溶液的配制】

一、溶液配制的药品和仪器:

1.请同学们思考:要完成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任务,我们应怎样开展工作?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2.有了药品和试剂,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步骤?(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以后,汇报结果,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由学生自己讨论量筒规格的选择,以及天平和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实验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3.具体操作过程:领取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

刚在同学们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有一些做法,我不敢苟同。请同学们帮助分析一下,他们的操作错在哪里?会引起所配制的溶液质量或者质量分数发生偏大还是偏小?

盐酸 化学纯(500 mL)品名盐酸

化学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g/cm3 质量分数37%

(教师逐一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或者学生容易出现操作错误,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形成正确操作方法)

【课后总结】刚在我们配制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请同学总结一下,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方法。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装瓶。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

篇2: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

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习,梳理情节脉络

⑴ 作家作品

⑵ 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⑶ 小标题 (主语都是水生嫂)

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 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3、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部分,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如:“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4、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2)、思考:人物的语言、语调可否改变?变了试一试。

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⑵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6、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7、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8、小结课文:

本文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9、布置作业

篇3: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二单元说课稿

大荔县冯村初中 李桂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冯村初中的李桂娥。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鲁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谈谈我的理解,敬请指教。

第一:说课标。

1.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与思品旧课标(2003年版)相比,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规定,这是极其重要的规定,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用其育人的重要理念。对此,一定要认真落实。

2.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了九年级第二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的单元目标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中“我与国家和社会的”部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程标准中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3.内容标准

思想品德的逻辑框架“三横四纵”

初中学生成长需要“三横”指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四纵”指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从而使初中生健康成长。

与旧课标相比

2003版4.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4.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1版2.5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新版将两个知识点合并为一个知识点,更加简练,体现思想品德的特点。同时,依据新课标理念,设置本单元的内容标准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

热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增强爱国情感 能力方面

学习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正确看待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高辨别和参与能力

知识方面是

腾飞的东方巨龙: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全民共同致富:了解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懂得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民当家作主: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第二:说教材

1、编写意图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设置这一主题单元并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基本制度,处理好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建构。

2、教材编写特点

一是在素材的选取上: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重在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内容,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二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创新之举体现。三是在正文内容的编写上:每一框几乎都是按3W的方式编排,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模式层层递进的渗透了三维目标,并配有文字描述、插图、典型案例、等教学所需资源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设计教材结构。总之,与人教版相比,鲁教版故事性更强一些,人教版知识性更强一些,陕教版则是习题训练性更强一些。

3、编排体例:

鲁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每一单元都是由一个个主题模块构成。分别是课前故事引领(孟杰和他的伙伴们),课内主题探究(共同探讨),课后是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和我在成长五个模块。具体到九年级第二单元,围绕其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其内容特点和内在逻辑,设置了前三个模块内容。

故事引领《孟杰和他的伙伴们—故事十八》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共同探讨”模块设有第三、四、五共三个专题课,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按课、框、目三个层次编写。

4、教材编写意图、体例规范

单元课框

单元包含单元引言和主题探究两部分,主题探究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包含本课引言(用简练优美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形式、富有情景性和启发性的材料引出本课主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趣味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文设计(以宋体和楷体展现,宋体,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实、概念、观点和结论。楷体,提供教学所需资源),辅助小栏目(相关链接和资料卡、名言),插图(增加教材的可视性、思辨性,做到图文并茂)

框 每框约2000字左右,大致安排一课时的容量。框题是以洋溢生活气息、富有启发性的标题,作为课题的分解和细化,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要求,同时充当量化教学内容的单位。

三大模块前后联系,相互融合,共同落实《课程目标》规定的教学目标。5.、教材内容结构

本单元设有第三、四、五共三个专题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上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讲感受共和国的巨变,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党是我们的领路人,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第四课“全民共同致富”讲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分配制度,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共和国巨变的原因。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讲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总之,我们可以以上三课的主题凝练为:在实行全民共同致富——经济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制度下,(原因)中国成了腾飞的东方巨龙——结果,归结起来就是九年级学生应该为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自豪,即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版本比较,鲁教版和人教版本单元内容比较。鲁教版本单元安排为第二单元,人教版安排为第三单元,两单元是顺序有所改变。鲁教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更强些。

教材内容深层逻辑关系

在实行第四课全民共同致富(基本的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和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因,中国成了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人民生活总体上小康 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是果。

本单元与同类知识联系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腾飞的东方巨龙,全民共同致富 人民当家作主)是国情制度

关注国家发展(走强国富民之路 走科教兴国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路线国策

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走向世界的中国 美好人生我选择)是理想

从责任与使命角度出发

第一单元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与第二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是基础 深化关系,第二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是第三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的基础,第三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是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的重要基础,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是落脚点,与第一单元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前后呼应。

学段纵向知识联系:国情

基本国情:((九年级全一册《全民共同致富》, 九年级全一册)《走强国富民之路》

民族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九年级全一册《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小康国情(九年级全一册《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资源国情环境国情及其影响(八年级下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九年级全一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口国情及其影响(九年级全一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教育国情(成就、差距)(八年级下册《感受现代科技》九年级全一册《走科教兴国之路》)

学段纵向知识联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九年级全一册《人民当家作主》,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九年级全一册《全民共同致富》),一国两制(八年级上册《我们共有一个家》)

学段纵向知识联系:指导思想 中考考点分析

第三课 腾飞的东方巨龙(考点1:发展变化, 考点2 :指导思想)第四课 全民共同致富(考点3:经济制度, 考点4:共同富裕与制度优越性)第五课 人民当家作主(考点5:政治制度, 考点6:民族团结)本单元中考预测

第三:说教学建议

关于“教学建议”的规定,2003版 2011版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删

1、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扩

2、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变

5、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结论:

1、强调了课程综合性和德育性。

2、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融通,形成合力。

3、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凸显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我在教学中采用①按照 “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

②“五环”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创新,③“一中心”即以问题为中心,④提出问题:由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⑤解决问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即三步。⑥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⑦归纳概括: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进行课堂小结,⑧巩固应用:精选课堂习题,验证学生学习情况,落实能力目标⑨拓展应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做调查,做计划,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学生生活为依托,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基础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8、评价建议:

关于“评价建议 ”的规定

2003年版表述 2011年版表述

一、评价目的与原则

一、评价目标

二、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观察、二、评价方式主要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

三、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评价实施要求··· 结论:

1、内容有增减,文字有调整。

2、评价实施要求更具体,操作性更强。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评价主体: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自我评价 评价来源: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档案,问卷调查 终结性评价

检测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健康人格的发展及课堂完善

评价形式: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竞赛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资源:文本资料,名人故事,课后实践(走进生活,活动在线,我的成长,实践平台)

课外资源(书籍、报刊、杂志等,音像资料,生活实践,网络信息)高效课堂

知识的传授很简单,但把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却不是一

日之功,我愿和我的学生们和大家共画知识树,同摘智慧果。更希望我们的共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思维活跃、气氛愉悦、教学相长的高效课堂。最后,愿我们共同交流,一起进步。

谢谢大家。再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

九年级第二单元

(鲁教版﹚

桂 7

(联系电话:)

上一篇:线描装饰画教学总结下一篇:金九银十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