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九单元教案

2022-07-16

教案不仅是实施教学流程的起点,而且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蓝本”。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数学第九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九:倍数和因数

第一课时:(倍数和因数)

上课时间:5/5

累计课时:42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乘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初步学会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2.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比如,你和你的爸爸(妈妈)的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是……?(2个学生回答)

2、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二、动手操作,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谈话:老师这儿有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你能用12个这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一道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3——6个学生)

2、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2=12

2×6=12

3×4=12

3、:3×4=12

谈话:以“3×4=12”为例,3乘4等于12,我们可以说:

板书:

: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3和4都是12的因数

生齐读。

谈话:闭起眼睛,再把这句话在心里说一遍,谁愿意来不看不屏幕说一遍。

谈话:闭上眼睛,再把这句话在心里说一遍。谁愿意不看大屏幕来说一遍?

讲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4、提出要求: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3个学生)

:2×6=12

×12=12

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2是1的倍数,12也是12的倍数

2和6都是12的因数

和12都是12的因数

强调:12是12的倍数,12是12的因数。

讲述:一个数的本身既是它的倍数,也是它的因数。

5、自己说算式

谈话:像刚才这样,自己说一个算式,然后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愿意?(3个学生)

谈话:刚才几位学生说得真好,看来你们对倍数和因数有了一定地认识。老师这还有一个算式,出示:72÷8=9。这个算式里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呢?(1个学生)

教师评价:对啊!通过想8×9=72,我们就可以知道72是8的倍数,72也是9的倍数,8和9都是72的因数。

谈话:看来不仅乘法算式中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我们的除法算式中也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6、判断

出示。下面几个题目请你来判断一下是对还是错。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呢?

7、选数字说一说

出示:

3、

4、

6、

18、36

谈话:老师这有几个数字,请你任选其中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追问:你想的是哪一个算式?

谈话:刚才我们找到了3的倍数有6,18,36。那么除了这三个数以外还有哪些数字也是3的倍数呢?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

、3的倍数

谈话:拿出老师事先发的这张纸,写出3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评价反馈学生的作业。

师板书:3,6,9,12,15,18,21,24,27,30,33,36,39

谈话:老师手写酸了,还让我写下去?那3的倍数还有吗?那怎么办?

板书……(擦除部分,谈话:我们一般只要写五六个就可以用省略号)刚才做错的改正一下。

谈话:回忆一下怎么找3的倍数,算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3乘

1、3乘

2、3乘3……)

2、拓展:那用刚才的小窍门来找找2的倍数,好吗?

学生练习(:2的倍数

)

指名交流,板书:2的倍数

2,4,6,8,10,12……

3、练习:找出7的倍数()

谈话:找完了2的倍数,有信心找7的倍数吗?自己独立完成。

生独立完成。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3,2,7的倍数。如果给你任何一个自然数,你怎么找到它的倍数呢?用什么方法比较方便?

提问:仔细观察这三个数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倍数的个数怎么样?

板书:最小:本身

最大:没有

个数:无限

四、探求一个数的因数

、:用自己的方法找出36的因数。

谈话:一个数的倍数我们会找了,因数你会找吗?用自己的方法找出36的因数,看看自己能找出多少个?

学生独立练习。

提问:怎样写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了呢?通过想什么算式呢?

提问板书:36÷1=36

36÷2=18

36÷3=12

36÷4=9

36÷6=6要不要往下写了呢?

谈话:由一个除法算式可以得到几个36的因数呢?比如36÷1=36可以得到?……

黑板上板书:1,36,2,18,3,12,4,9,6。

提问:找一个数的因数,到什么时候就不用找了?(重复了就可以不找了)那36的因数一共有几个?

刚才我们是一对一对地找(板书

1、36

2、18……)在板书时我们一对一对地写,为了更加有序,我们可以这样写:

板书:1,2,3,4,6,9,12,18,36。

谈话:36的因数到这里是不是都找完了,找完了没有了我们就用句号表示结束。

4、练习:找出16的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说说怎样找的

板书:1,

2、8,4,16。

5、找15的因数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36,16,15的因数。如果给你任何一个自然数,你怎么找到它的因数呢?用什么方法比较方便?

6、引思:刚才我们找了

36、16和15的因数,那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从刚才研究倍数的特点这方面来考虑呢?(手指个数、最小、最大)

同桌商量(板书:最小:1

最大:本身

个数:有限)

五、练习巩固

、想想做做2

出示,生填表

谈话:学习了倍数和因数,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开书本第72页,完成数上想想做做第2题。

口答交流,提问:这些应付的元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那应付的元数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来吗?写的完吗?那我们可以用?(省略号)

2、想想做做3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指出:这里24的因数都是一组一组排列的)

提问: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六、课堂小结,巩固深化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2.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谈话:上到现在我们也有点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做个小游戏好吗?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卡片,如果你的数字符合老师说的要求,那么请你站起来,好吗?1的因数

8的倍数

8的因数

的因数

3.猜糖果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包糖,你想得到吗?那你要猜出是多少?听清楚要求了,这个数是40的因数,想一想他有可能是几?这包糖果是5的倍数,想一想有可能是几呢?如果这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板书:

倍数和因数

最小

最大

个数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因数

本身

有限

5的因数有:1,3,5,15。

6的因数有:1,2,4,8,16。

3的倍数有:3,6,3,12,15……

倍数

本身

没有

无限

2的倍数有:2,4,6,8,10……

5的倍数有:5,10,15,20,25……

第二课时:(倍数和因数)

上课时间:5/9

累计课时:43

教学内容:教科书P7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谈话:上一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有关知识,如果给你任意一个自然数(0除外),怎样找这个数的倍数呢?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二、

练习巩固

想想做做第4题

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和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一起校对。

倍数

因数

5,10,15,20,25

,5

7,14,21,28,35

,7

9,18,27,36,45

,3,9

0

0,20,30,40,50

,2,5,10

2、

想想做做第5题

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

7的倍数:7,14,21,35,42……

40以内6的倍数:6,12,18,24,30,36

30的因数:1,2,3,5,6,10,15,30。

3、

想想做做第6题

下面哪些数十4的倍数?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

想想做做第7题

下面哪些数是12的因数?哪些数十18的因数?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

想想做做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反馈。

6、

思考题

知道学生有序思考。可以先写出40的因数,然后根据40的因数再来确定哪些数字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一页。

第三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上课时间:5/10

累计课时:44

教学内容:教科书p.7

4、75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

2、5倍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偶数”、“奇数”:

、前面我们认识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写出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

想一想,2的倍数写得完吗?一般怎么处理?(写不完,一般只要从小到大写5个,然后用“……”

那如果老师要你写的是“100以内的2的倍数”,写得完吗?(板书:100以内)

请你把100以内2的倍数写在自备本上,写的时候考虑怎么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学生写,老师巡视。

2、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节约本子,一行一行写得很满。但也有个别同学写得很清楚。

板书:

2、

4、

6、

8、10,接下来该怎么写才更好呢?(换行再写,老师继续板书到最后:9

2、9

4、9

6、9

8、100)指出:“100以内”,包括100。)

看板书,你能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吗?

(1)都是双数;(2)个位上是

2、

4、

6、

8、0;(3)间隔排列……

指出:这些数,我们以前把它们叫做“双数”,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注意读“ji”。

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1~100,这100个数里有50个偶数和50个奇数。

3、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偶数的起立。然后从小到大报一报再坐下。

全班50个学号中,有25个是偶数。

4、如果有一个多位数,ABc□,这个个位上可以填写哪些数字,它就是偶数?填哪些数字,它就是奇数?

二、学习5的倍数:

在这些数中(指板书问),有没有5的倍数?

(随学生回答,把其他的擦去,留下整十数那列。)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偶数,都是整十数,个位上都是0。)

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5的倍数只有这些吗?有补充吗?

继续板书:

5、

15、25……95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5或0)

三、完成想想做做: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不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读题后审题,看清楚有3个要求。分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指名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再说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点。

2、填一填:

问:会不会有哪个数既是偶数又是奇数?会不会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呢?

(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自然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所以7个数都要分别填进圈里。)

3、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做一题交流一题,分别指名说说思考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尽量找完全。

4、用0、

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提醒学生有序地思考,排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三位数。

5、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交流。

可能会有的错误:

4、

14、

24、34……

讨论找4的倍数的方法,找出错误的数。

算一算,40以内4的倍数的个数:40÷4=10(个)

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2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偶数),个位上是0、

2、

4、

6、8

(奇数)不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新课标第一网

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上课时间:5/11

累计课时:45

教学内容:教科书p.7

6、77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不是3的倍数。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关于2的倍数、5的倍数的知识,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成:

2的倍数(偶数),个位上是0、

2、

4、

6、8

(奇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二、学习3的倍数:

、学生在自备本上写出50以内3的倍数

检查写的个数:50÷3=16……2,应该有16个3的倍数

具体交流并板书:

3、

6、

9、

12、

15、

18、

21、

24、

27、30、

33、

36、

39、

42、

45、48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3的倍数的?(依次加3,或是乘法)

2、观察特点: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从个位角度去说,那可引导学生分别找到个位上是0、

1、

2、

3、

4、

5、

6、

7、

8、9的3的倍数,发现这个思考方向是错误的。

可能有的学生知道要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再比较。

老师板书:各位

问:各位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一位数,那就这个一位;如果是两位数,那就要分别把个位和十位加起来;如果是三位数,那就要把三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举例加一加:一位数

3、

6、9不用加,而且很熟悉,一看就知道是3的倍数

两位数:

12、

15、18加得的也是

3、

6、9,是3的倍数……

问:如果是三位数47□,你说□中可以填哪些数?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是四位数647□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3、小结:xkb1.com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三、试一试:

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

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结果交流。(选几个同学说一说)

四、完成想想做做

、下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

29、

45、

51、6

7、8

4、96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

3、57÷

3、342÷

3、567÷

3、802÷3

问:这道题的要求还可以怎么理解?(被除数是否是3的倍数)

学生完成后交流

3、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20□,□12,3□5

先以第一题为例:想7加2等于9,是3的倍数;再2加3得5得到第2个答案;再加3得8,得到第3的答案。

指出:这种题的答案不唯一,我们一般可以先填写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再依次加3。

学生完成剩下的题。

4、把下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

涂完后问: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可能会有学生说“9的倍数各位上加起来都是9的倍数”)

5、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要求学生有序的思考并写完成10个符合条件的数。

五、游戏:

讲清楚游戏规则:从1开始报数,凡是3的倍数和带3的数都不能说,要跳过。

游戏方法:先同桌说,再优胜的前后说,再优胜的在讲台前排好后说,决出全班的冠军。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第五课时:(素数和合数)

上课时间:5/12

累计课时:46

教学内容:教科书p.7

8、79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素数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熟练记住50以内的素数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别口答2和5的倍数,全班起立,练习“绕3游戏”。

二、学习新知:

、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求一个数的倍数,现在我们来写一写一个数的因数。

在自备本上写出一位数1~9的因数。

交流并板书:

的因数:1

2的因数:

1、2

3的因数:

1、3

4的因数:

1、

2、4

5的因数:

1、5

6的因数:

1、

2、

3、6

7的因数:

1、7

8的因数:

1、

2、

4、8

9的因数:

1、

3、9

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

指出:像

2、

3、

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

剩下的数中,

4、

6、

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想一想: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2、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

分别起立: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

是质数的(分别起立后,依次报出学号,然后板书整理)

是合数的(分别起立,问:怎么检查他们是合数呢?)(分别是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

3、看板书总结:

50以内的素数:

2、

3、

5、7

1、

13、

17、19

23、29

31、37

41、

43、47

观察这些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

独立把这些素数写在本子上,检查自己记住了没有。

三、学生独立看书,并完成书上的练习。

、记住素数和合数两个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其含义。

2、知道1的特殊性

3、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进一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确定标准。

完成想想做做2,明确50以内的素数的确定办法。

完成想想做做3,熟练掌握50以内的素数。

四、全课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六课时:(练习六)

上课时间:5/13

累计课时:47

教学内容:教科书p.80~82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使学生知道数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

2、能较熟练地找出

2、

3、

5、7的倍数,判断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偶数和奇数:

从1开始的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

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偶数:

2、

4、

6、

8、10

2、

14、

16、

18、20

……

奇数:

1、

3、

5、

7、9

1、

13、

15、

17、19

……

说一说:个位上是

2、

4、

6、

8、0的数,是偶数;个位上是

1、

3、

5、

7、9的数是奇数。

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

补充:1~100,100个数里有几个奇数?几个偶数?

这50个奇数和与50个偶数和比一比?哪个大?(或者会不会是一样大?)

讨论后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偶数和奇数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对偶数都比奇数大1,100个数就是50对,也就大50。

如果是1~50呢?1~100呢?……

2、素数和合数:

问:素数和合数是按什么标准来判断的?

分别写出20以内的素数和合数。

素数:

2、

3、

5、7

1、

13、

17、19

合数:

4、

6、

8、

9、10

2、

14、

15、

16、

18、20

观察这些数,有哪些特殊的数?说说理由。

(在素数中,只有2是偶数,其他的都是奇数;2是最小的素数……

在合数中,4是最小的合数;9和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3、比较:奇数和偶数是对应的关系,它们的个数是一样多的;素数和合数没有对应关系,20以内的合数比素数要多一些。……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六:

、在本子上写一写,如:

6×2=12或12÷2=6

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选几个不同算式读一读,问:你有什么发现?

(如:6,在2×3=6中,6是2和3的倍数;而在6×2=12中,6是12的因数,所以要说清楚是谁的因数或倍数……)

2、分别说说你是怎么考虑5的倍数?2的倍数?3的倍数?再说说结果是什么。

3、“用哪种盒子能正好装完?”这个问题该如何理解?你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

4、在下面的□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分别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有多个答案的,也请学生有序地补充完整。

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更好的方法去思考。

5、把表中6的倍数涂上颜色。(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读一读。)

问:6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也是3的倍数吗?

你有什么发现吗?

6、用○圈出表中所有的素数,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数。

提醒:画○画△都要画清楚,不要似是而非。

指名交流。问: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吗?比如说?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比如说?

7、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吗?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可能会想到的方法:举例)

老师可板书几组,然后组织学生发现算的时候的秘密:可以算成3×中间数。所以这个结果肯定是3的倍数。

同样的道理,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3个连续的偶数的和、奇数的和。

8、找出每组中的素数。

学生交流完后总结:两位数的素数都是奇数,而且个位上是5的都是合数,所以只有可能个位上是

1、

3、

7、9。

50以内个位上是1的素数:

11、

31、41三个

个位上是3的素数:

13、

23、43三个

个位上是7的素数:

17、

37、47三个

个位上是9的素数:

19、29两个

除了记住这些素数,也可以分别考虑该数是不是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

补充91:直接能判断不是2的倍数,不是5的倍数;加一加判断出不是3的倍数;最后试是不是7的倍数:91÷7=13,说明它是合数

指出:一般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判断较大的数是否是素数的,如果要用7的倍数来判断,已经算是蛮难的了。

学生判断89是不是素数?

9、哪几个班可以平均分成人数相同的小组?哪几个班不可以?说说你的想法。

0、介绍“你知道吗?”完成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如:8=(

)+(

),如果有人说1+7,要请学生分析理由。如果有多种答案也要一一交流。

第八九十单元测试

上课时间:5/16

累计课时:48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P.70—7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形结合,激趣导入。

1.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 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 3.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

“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

二、认识含义,探究规律。 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

(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拗口)

(3)乘法算式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

(4)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20、6.5.36。

(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谁能在这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

(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

(4)集体交流,教师让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自己介绍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师生依次点评。

(5)总结:通过那么多方法的比较,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数? 3.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今天,还要研究找一个数的倍数呢?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

(2)学生独立找,并且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你能把3的倍数全找出来吗?”

(3)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练习

a、找50以内7的倍数。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找到49就不找下去了? b、15的因数有那些? 2.判断:

a、3+7=10,所以10是3的倍数,3是10的因数。 b、15的倍数只有15和30。 c、57是3的倍数。 d、1是1.2.3.„„的因数。 3.猜一猜:

今年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多少岁?同时又是7的倍数。 学生讨论,交流。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p.74.75 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5和2的倍数,再分别观察圈出的数,发现5的倍数和2的倍数的特征,进而利用2的倍数的概念教学偶数和奇数的意义。“想想做做”通过判断、选择、分类,用数字按要求组数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结合练习还引导学生发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发现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

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点。 教学目标: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认识“偶数”、“奇数”:

1.前面我们认识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写出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

想一想,2 的倍数写得完吗?一般怎么处理?(写不完,一般只要从小到大写5个,然后用“„„”

那如果老师要你写的是“100以内的2的倍数”,写得完吗?(板书:100以内)

请你把100以内2的倍数写在自备本上,写的时候考虑怎么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学生写,老师巡视。

2.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节约本子,一行一行写得很满。但也有个别同学写得很清楚。

板书:2.4.6.8.10,接下来该怎么写才更好呢?(换行再写,老师继续板书到最后:92.94.96.98.100)指出:“100以内”,包括100。)

看板书,你能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吗?

(1)都是双数;(2)个位上是2.4.6.8.0;(3)间隔排列„„

指出:这些数,我们以前把它们叫做“双数”,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注意读“ji”。

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1~100,这100个数里有50个偶数和50个奇数。 3.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偶数的起立。然后从小到大报一报再坐下。 全班50个学号中,有25个是偶数。

4.如果有一个多位数,ABC□,这个个位上可以填写哪些数字,它就是偶数?填哪些数字,它就是奇数?

二、学习5的倍数:

在这些数中(指板书问),有没有5的倍数? (随学生回答,把其他的擦去,留下整十数那列。)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偶数,都是整十数,个位上都是0。) 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5的倍数只有这些吗?有补充吗? 继续板书:5.15.25„„95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5或0)

三、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不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读题后审题,看清楚有3个要求。分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2 的倍数和5的倍数。指名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再说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点。

2.填一填:

问:会不会有哪个数既是偶数又是奇数?会不会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呢? (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自然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所以7个数都要分别填进圈里。)

3.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做一题交流一题,分别指名说说思考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尽量找完全。

4.用1.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提醒学生有序地思考,排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三位数。 5.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交流。

可能会有的错误:4.14.24.34„„ 讨论找4的倍数的方法,找出错误的数。

算一算,40以内4的倍数的个数:40÷4=10(个) 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2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哪些知识?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p.76.77 教材简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倍数,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基础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后进行观察,知道不能看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确定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表示出3的倍数,并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所用算珠颗数的共同点,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不是3的倍数。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说说关于2的倍数、5的倍数的知识,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成: 2的倍数(偶数),个位上是0、2.4.6.8 (奇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二、学习3的倍数:

1.学生在自备本上写出50以内3的倍数

检查写的个数:50÷3=16„„2,应该有16个3的倍数

具体交流并板书:3.6.9、12.15.18.21.24.27.30、33.36.

39、42.45.48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3的倍数的?(依次加3,或是乘法) 2.观察特点: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从个位角度去说,那可引导学生分别找到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3的倍数,发现这个思考方向是错误的。

可能有的学生知道要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再比较。 老师板书:各位

问:各位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一位数,那就这个一位;如果是两位数,那就要分别把个位和十位加起来;如果是三位数,那就要把三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举例加一加:一位数3.6.9不用加,而且很熟悉,一看就知道是3的倍数 两位数:12.15.18加得的也是3.6.9,是3的倍数„„

问:如果是三位数47□,你说□中可以填哪些数?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是四位数647□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3.小结: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三、试一试:

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 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结果交流。(选几个同学说一说)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

29、45.51.67.84.96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3.57÷3.342÷3.567÷3.802÷3 问:这道题的要求还可以怎么理解?(被除数是否是3的倍数) 学生完成后交流

3.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20□,□12,3□5 先以第一题为例:想7加2等于9,是3的倍数;再2加3得5得到第2个答案;再加3得8,得到第3的答案。

指出:这种题的答案不唯一,我们一般可以先填写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再依次加3。

学生完成剩下的题。

4.把下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 涂完后问: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可能会有学生说“9的倍数各位上加起来都是9的倍数”) 5.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要求学生有序的思考并写完成10个符合条件的数。

五、游戏:

讲清楚游戏规则:从1开始报数,凡是3的倍数和带3的数都不能说,要跳过。

游戏方法:先同桌说,再优胜的前后说,再优胜的在讲台前排好后说,决出全班的冠军。

素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p.78.79 教学难点:熟练记住50以内的素数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素数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分别口答2和5的倍数,全班起立,练习“绕3游戏”。

二、学习新知:

1.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求一个数的倍数,现在我们来写一写一个数的因数。 在自备本上写出一位数1~9的因数。 交流并板书: 1的因数:1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4的因数:1.2.4 5的因数:1.5 6的因数:1.2.3.6 7的因数:1.7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

指出:像2.3.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

剩下的数中,4.6.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想一想: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2.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 分别起立: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是质数的(分别起立后,依次报出学号,然后板书整理)

是合数的(分别起立,问:怎么检查他们是合数呢?)(分别是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

3.看板书总结: 50以内的素数:2.3.5.7 11.13.17.19 23.29 31.37 41.43.47 观察这些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 独立把这些素数写在本子上,检查自己记住了没有。

三、学生独立看书,并完成书上的练习。

1.记住素数和合数两个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其含义。 2.知道1的特殊性

3.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进一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确定标准。 完成想想做做2,明确50以内的素数的确定办法。 完成想想做做3,熟练掌握50以内的素数。

四、全课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三篇:201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

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7、用

6、

3、

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

1、

2、3

第2课时

复习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50÷68≈

455÷70≈

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

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第3课时

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3、加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会进行面积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 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画指定度数的角。 65度、100度、155度、 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5、复习公顷与平方千米,完成总复习第115也第15题与17题。

三、练习内容:

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

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

9、10

第4课时

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

9024700

24950000 695200

38000200

305076000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4、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

3276÷84

74×59

5、估算

297×3

789×4 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第四篇: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单元计划和教案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说明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

8、

7、6加几,

5、

4、

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并且,每节中内容丰富,比如“

8、

7、6加几”中含有18道加法题。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前两节例题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只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有“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在“

8、

7、6加几”部分呈现有“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教材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的形式表明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多种计算方法中,像“点数”和“接着数”等,学生学习在10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凑十法”本身也包括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等。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因此,教材先教学这种方法。在掌握了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其他的方法。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基础上,为了使计算达到熟练,教材中适当安排了练习题,并且注意变换练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如开始讲9加几时的例2,渗透集合思想;练习十七第2题,练习十九第1题等渗透函数思想;练习二十一第4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统计表。

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比如“9加几”中的例3与“

8、

7、6加几”中的例4均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中“用数学”的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第六单元编排的“用数学”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用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体会加、减运算的含义,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重要作用。

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

8、

7、

6、加几„„„„„„„„4课时

3、

5、

4、

3、2 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第一节

9加几 第一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例1,练习十七第

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照例1运动会场景图制作的课件;复习和练习用卡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准备性练习

1.出示卡片“9+(

)=10”,指两名小学生口答。 2.口答。

3.口算。

9+1+2 9+1+5 9+1+3

二、新课

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配有描述比赛场面的画外音:“现在运动场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组跑步、跳绳、踢毽决赛,还有„„”由此,促使学生走进运动会场。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以画外音“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 此时,出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课件设计配有声音和动作显示点数过程。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课件显示出与点数的区别,在说“纸箱里有9盒”之后,出现接着数的声音和动作。

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纸箱1盒饮料的动作,并配有口述“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

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

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 我们来看屏幕。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 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 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

先让学生结合屏幕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3)教师口述:看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此处稍倾停,等待学生回答)9+6。(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座怎样算?得数是几?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

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加几)

我们已经知道9+4=

13、9+6=15,那么9+

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分组活动。 1.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各组要有专人记录收集的信息)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明确提出:各组准备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整理板书出学生提的问题。 3.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比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算出得数。 (3)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样想的。 4.评价。

(1)请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四、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

(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 (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读填写结果,集体订正。

(3)依次观察两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主要让学生说出:第一个加数是9没有变,第二个加数不同(变化了),得数也不同(也随着变化)。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9加几(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99面的3题~第100面的第7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 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 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

2、

6、7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思考:在丰富的练习形式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能力。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及合作能力。

4、情感和态度:通过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好奇性与求知欲,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计算与数学问题统一起来。 课前准备:小棒、圆片等。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口答:几可以分成1和几. 2.连算.

9+(

)=10 7+(

)=10 提问:9加几等于10?

10+3=(

) 10+7=(

)

9+1+4= 9+1+5=

9+1+9= 9+1+6=

二、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3,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生1:9+5= 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 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

3、算法优化

你觉得

1、2两种方法好吗?

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呢?……

小结:把 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三)评价体验,运用拓展

1、做一做“搬大南瓜开始啦。”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题意,再指定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9+6=15(个)。

(3)同学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5)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2、练习十八第1—3题。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1)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想一想,图上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后思考题:我家上面有3层,下面有3层,请问我家住(

)层,这幢楼一共有(

)层。

【教学反思】

第二节

8、

7、6加几 第一课时

8、

7、6加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3页

8、

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闯三关”的相关主题图。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

6、

8、9的分合式, 然后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8+2+5= 7+3+4= 8+2+6= 7+3+9= 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6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花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化的方法。) 2.“试一试”

(1)教师出示8+9=( ) (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 )吗? (3)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4)指名回答交流。 3.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讲述: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完成得多出色呀!在第三关里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

(出示游戏材料) 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8、

7、6加几(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5页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 6+7 8+6 9+3 8+8 9+8

6+8 7+4 9+4 8+5 8+7 7+9

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十九的第3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再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题

出示贝壳图。让学生讲图意,问:一共有多少个贝壳?

你会用算式表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十九的第8题

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

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

12、

13、

14、15的算式,再加几个得数不是

12、

13、

14、15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题。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教科书第107页。这一课时是在学习了“9加几”和“

8、

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点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方位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与之前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了

9、

8、

7、6加几的计算,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就列式计算而言,一点都不难。但是在观察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在探索新知的环节,还是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都利用课件直观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全面的观察。

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试图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先让善于发言的学生说想法,教师再结合学生说的演示给所有学生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再学会用语言表述想法。在练习过程中,基础的练习,为了避免枯燥的书写,采用选一选的形式。在拓展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想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选择不同的信息解决同一个问题。体验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学过的

8、

7、6加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选择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选择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图意,并试着探索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1.课件。2.每四人小组各一张白纸,一支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左边(5只小白兔和3只小灰兔),右边(5只小白兔和2只小灰兔)。

2.解读信息

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能用数学的话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指名反馈,最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3.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我们要招待好它们呀,就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指导学生一起读一读问题。怎么用算式表示呢?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算式写在本子上,等同桌也写好之后,互相说一说你的算式表示什么。

(1)独立书写在纸上,然后同桌交流。 (2)指名反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按群的:8+7=15;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啊?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看到了左边8只兔子,右边7只兔子。把他们合起来就有15只兔子。 师:明白了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b.按颜色的:10+5=15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有10只白兔,有5只灰兔,合起来是15只。 师:想法和他一样的举手。谁也想来说一说呢? 最后请说对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说一说。 4.小结。

A.尝试让学生总结,谁能把两种想法连起来都说一说啊? B.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在解决“一共有几只兔子”的时候,就能用两种方法解决。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如果他们还有大小,还可以按照大小来合计呢。刚才谁把两种方法都写出来了呀?请举手。你们真了不起。为奖励你们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去参观动物园,你们愿意吗?

二.巩固深化 1.选一选

出示动物园门口停车场图,课件演示:停着8辆车子(其中大巴4辆,小轿车4辆),又开来了4辆车(2辆大巴,2辆小轿车)。

师:我们首先到达的是动物园门口的停车场。你们看到了什么呀?仔细看,接着又怎么样了?你们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啊?(出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请你轻声地说一说你想到的算式。

出示选项:

(1)8-4=4(辆)(2)8+4=12(辆)(3)6+6=12(辆)

师:有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三种方法呢,可他不确定到底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们能不能帮他选一选啊?(生看算式)用手势表示,选1就伸出1个手指头,选2就伸出2个手指头,选择3就伸出3个手指头。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选择,指名反馈。

2.参观动物园

师:你们真棒。好,现在我要带你们进动物园参观,但在进入动物园之前,还有一个要求,能答应要求的才让你们进去。仔细听,进入动物园之后,要求四个人小组用数学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说)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板书:想)最后把能解决问题的所有算式都写在纸上(板书:写)。听明白了吗?(课件显示猴园图)

(1)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把能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算式都写在白纸上。

(2)小组活动。

(3)选取学生反馈。让组长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4)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猴”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师:你们真厉害,同样的问题,又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像一共有几只兔子,一共有几只猴这样的问题,而且都用了两种方法。你们都用到了什么知识啊?(数学知识,加法计算。)对,这节课我们就是学习用加法解决问题。(出示课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看来学习数学很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作业:

1、课本第107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

9+3 9+4 9+6 8+5 7+4 8+7 7+9 9+9 8+4 7+6 8+9 7+5 6+5 6+7 6+8 7+4 9+9 7+9 8+5 0+9 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 )6=15 11( )1=10 7()5=12 15()3=12 7( )8=15 8()0=8 9()9=0 0()10=10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节

5、

4、

3、2加几 第一课时

5、

4、

3、2加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

5、

4、

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用

9、

8、

7、6加几技能学习

5、

4、

3、2加几的计算,提高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

5、

4、

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智慧星。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算: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智慧小屋去做客,大家想去吗?(想)好,那出发吧。(出示小河)呀,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怎么办呢?(学生说办法)那赶快来算一算吧。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2、说说7+5的算法

师:哎?怎么跳出了一只青蛙呀,它想干嘛呀?(出示青蛙及话:你能说说7+5的算法吗?)(学生说说不同的算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师:我们终于过了河,见到了月亮姐姐,月亮姐姐也想考考大家呢,你们敢接受吗?(敢)

(1)出示5+7。

(2)学生独立计算后,说算法。(师板书)

2、小结:

师:这么多方法,可是有的算得快,有的算得慢,月亮姐姐想知道:哪种算法快呢?(出示问题)(生自由说)

3、教学例2 师:那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一算5+8 、4+8和3+9吧。(学生算,师板书快的算法)(注:让学生多说这种算法)

4、总结方法: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师画出4道算式:5+

7、5+8 、4+

8、3+9)这4道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数加大数。板书课题:

5、

4、

3、2加几)

(2)再观察这4组算式,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恭喜大家找到了智慧小屋的金钥匙。

出示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的算式,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变成大数加小数的的算式来进行计算,也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师读-生读-男读-女读-齐读最后一句话。

三、快乐游戏,巩固练习:

师:好,那我们赶快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智慧小屋的大门吧。(幻灯片出示:大门打开。)哇,智慧大门终于被我们打开了,看到了什么(出示智慧之星),想得到这些智慧之星吗?(想)那我们一起来说:努力!加油!

1、游戏一:看谁想得快。

出示做一做第

2、3题。

9+5= 9+4= 8+3= 9+2=

5+9= 4+9= 3+8= 2+9=

2、游戏二:快来帮帮忙。 出示做一做第1题。

3、冲刺游戏:谁能得到智慧星。

4+7= 4+9=

3+9= 5+8= 出示练习二十一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5、

4、

3、2加几(练习课)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1页

教学目标:

1、练习

5、

4、

3、2加几的题目,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5、

4、

3、2加几的题目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口算小转盘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组织谈话: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看谁的口算最好,看卡片口算。

9+5= 8+5= 7+6= 6+6= 8+7= 7+7= 6+5= 9+7= 7+5= 9+6= 5+9= 4+7= 6+9= 7+9= 7+8= 5+7= 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复习旧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并从学生熟悉的题目入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说说你怎样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得数。

9+5= 6+7= 4+8= 2+9=

2、在○里填上>、<或=。

内容为练习二十一第3题,外加入一些题目。

15○6+9 4+8○8+4 9-9○9+9

17○10+9 6+7○5+8 4+9○9+5

3、填空练习

9 + 6 = □ 4 + 7 = □

∣ ∕﹨

∟ □ □

想:□+□=□

4、游戏练习(练习二十一第1题 )

小组合作:一人转,一人写算式,一人计算,另一人监督,看哪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算的又对又多。

5、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6= 6+7= 2+8= 6+6= 7+9= 7+6= 8+7= 8+8=

8+9= 7+9= 6+8= 7+7= 10+9= 7+3= 8-7= 9+9=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能想出很多种方法,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把得数是

15、

13、12的算式写在相应的框里

4+5 9+6 5+7

7+6 9+4 9+3

8+7 4+8 5+8

12

2、看图列式计算

○○○ ○○○

○○○ ○○ ○○

□○□=□

(1)独立列式计算

(2)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使学生积极练习。独立完成与合作巩固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让学生在合理适时的评价中发展提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7+4=3() 9+3=12()

6-5=11() 8+4=13()

订正后向学生进行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教育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0+()=13 8+()=13 9+()=13

9+()=13 6+()=13 ()+7=13

()-()=13 ()+()=13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找出规律,使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敏捷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能正确、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及敏捷性。

2、 探索规律,总结出计算的简便方法。

3、 学生容易计算错误的算式题有:7+5 7+6 8+5 教具和学具:

1、 自制加法表、孙悟空画像、桃子、一棵桃子树图。

2、 自制的口算转盘、口算卡片、纸盒、信封等。

3、 学生操作用具: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调节课堂气氛。

1、 游戏(指名游戏)。

2、 游戏(集体游戏):师生对出手指头,合起来是10。 如师:我出9。 生:我出1。

师:我出6。 生:我出4„„

评析:通过游戏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高昂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同时让学生在对出手指头游戏中复习巩固凑十法及10以内数的加法,为后面寻求规律、巧妙速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孙悟空图。师:同学们它是谁?(孙悟空)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最爱吃桃子,它还看管了一片果园,今天,孙悟空要带小朋友一起去摘桃子,并把桃子送给小朋友,它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还了解了小朋友已经学完了20以内进位加法,它要求小朋友必须同它一起做几个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内容的游戏(揭示课题)谁做得好就把桃子送给它。

评析:通过创设“孙悟空摘桃子”的“境”来表现和感染学生的“情”,通过“情”来深化、升华“境”,使“情”与“境”交融。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心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动力,为新的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层层铺垫,掌握归类。

1、 转盘游戏。(共12题)

教师:现在孙悟空要我们做的第一个游戏是转盘游戏,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转盘,开火车口算。

2、 小小邮递员游戏。

帮孙悟空送信:9+3 6+7 5+8 7+7 6+8 5+7 4+9 8+4 5+9 6+6 8+6 7+6

3、 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归类方法。 帮孙悟空分类整理卡片:8+6 9+5 8+7 7+7 6+8 9+3 9+6 3+9 2+9 8+4 5+7 4+8 8+5 (注重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这三道题的设计层层逼近,为整理加法表铺垫。分类整理卡片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注重策略性的教学。】

(四)启发学生思维,灵活运用规律正确计算。

1、帮孙悟空填加法表格。(P81)先同桌讨论:猜一猜表格空白处该填些什么算式?然后动手独立填写。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解决。

指名说说:9+3接下去为什么填9+4,7+4接下去为什么填6+5。

3、 帮助孙悟空寻求加法表里的秘密:要求同学们横看、竖看、斜看找找有什么“秘密”。

4、 四人小组讨论。

5、 集中交流时让学生上台用动作加语言表达各自发现的“秘密”,导出:

〈1〉 竖看加法表:在同一竖行里,第一个加数怎样?第二个加数怎样?(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少1反之则多1。)

〈2〉 横看:①再同一横行里,第一个加数怎样?第二个加数怎样?(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少1,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

②在第一横排里,有那几对好朋友?(9+2和2+9 8+3和3+8 7+4和4+7 6+5和5+6;)它们为什么是好朋友?

③第二横排有几对好朋友?

④引导用红竖线隔开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⑤用红横线画出加法表中的特殊算式。(6+6 7+7 8+8 9+9)

〈3〉 斜看:在每一斜行中,第一个加数怎样?第二个加数怎样?和谁相同? 教师小结: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题就行了,如果遇到小数的题,先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少记忆一半题。

6、 寻求规律,巧妙速算。

〈1〉 师:谁能很快说出第一竖行里每个算式的得数?你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是怎么想的?(引导出:得数的个位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计算9加几时,用第二个加数减“1”,是几,得数就是十几。) 〈2〉 运用这种简便规律算一算。

8+5 7+7 6+9,并说一说计算过程及算理。

【重视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使学生更具体地从加法表中竖着看、横看着、斜着看的不同角度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计算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规律去简缩计算过程,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还通过层层深入的安排,揭示了加法表中题与题之间的联系,摸索到简缩思维的道理和过程,同时正确处理,找到简缩记忆的方法,达到熟练计算的过程。让学生在找规律、找关系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五)运用规律,正确计算。

1、老师出题,学生举数字卡片,说得数。

9+5 7+6 6+6 8+5 8+7 (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简便算法)

2、速算比赛:完成P8

1、4

3、猜一猜(猜猜桃子后面是几,谁猜对了就把桃子送给他)。 8+□=14 7+□=13 8+□=□+9 8+□=13 7+4=□ 3+9=□ □+8=13 7+5=□ 4+8=□

【通过这三道题的练习,深入运用规律,加强巩固,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六)总结 【教学反思】

数学实践

我们的校园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

14、115页。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巩固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20以内加减等知识,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统计图。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3、体验合作交流和求异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从中提出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教学准备:卡片:我们的校园;课件;问题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上学吗?为什么呀? 师:那你们在学校里最喜欢玩什么活动呢?

生1:我喜欢跳绳。生2:我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 生3:我喜欢跑步。生4:我喜欢踢球。、、、、、、

小结:其实在这些有趣的活动里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块走进“我们的校园”,去找一找校园里的数学问题!(揭题“我们的校园”)

二、学习新知

1、跳绳活动

师:我们先去操场上看一看吧,瞧,这组小朋友正在开心地跳绳。仔细观察,摇绳的有几人?正在跳的有几人?站在边上等的有几人?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能把他提的问题再来说一遍?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方法。 预设(1)数数(2)相加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老师也提个问题考考你们,看你们会不会被难住?

以中间跳绳的女孩为中心,她的左边有几人?右边呢?右边比左边多几人?左边比右边少几人?

2、跑步活动

师:快到终点了,一个女同学跑在第一,这个男同学跑在第五。请各位小裁判想一想,下面的小方框里应该填什么呢 ?你能帮他们排一排名次吗?看着这幅图,你的小脑袋里还跳出了哪些问题?能自己解答出来吗?

3、学生自主探索(出示踢足球,出黑板报,练武术三幅图)

师:其实校园里还进行着各种精彩的活动呢,瞧,这边的小朋友正在开心地踢足球呢,下边的小朋友在认真地出黑板报和练武术。

师:从这3幅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呢?同桌互相找一找,说一说 。 预设(15个人在踢足球,4个人在出黑板报,5个人在练武术)

(2)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真棒,找到了很多数学信息,为了方便,我们还可以把这些信息做成一个统计图。

师:(出示黑板报图)以出黑板报的为例子,左边这个简单的图形表示他们在出黑板报,右边一个笑脸表示一个人。刚才我们知道出黑板报的有 4人,就在右边涂(4个笑脸),明白了吗?

(3)完成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115页,自己动手试一试!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全班交流

在这张笑脸图里还藏着很多数学信息呢 ,你能看出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少吗?哪项活动最受欢迎?

你还发现了什么?悄悄的告诉你的同桌。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下朋友们提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用不同的方法把他们解决了,最后作了清楚的 统计,真能干,表扬表扬自己。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我们的校园教案

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思想。

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接力棒、小跳绳、篮球、沙包、统计彩图、笑脸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现在小朋友进入一年级已经快半年了,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生活吗?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谈话的方式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将学生带进课堂之中。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知识。

可以交朋友。 可以做游戏。 „„

师:小朋友说的不错,我们的校园生活的确是多姿多彩的,不仅能学到知识,交到好朋友,还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都看到过哪些校园活动呢? 生:我们看到跑步;看到过打篮球„„ 师:你们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

生:我们参加过跳绳;我们做过掷沙包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接着熟悉“我们的校园”(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播放课件:出现美丽的校园,多种校园活动(有跳绳,有跑步,有打篮球„„) 师:从校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想知道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谁来答?

生:共有10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我是算出来的,我看到男生有5人,女生有5人,加起来是10人。 „„

师: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不少,有的是数出来的,有的是算出来的,最后都得出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下面我们到室外去做各自喜欢的活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参加每项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尝试统计,感知统计,渗透统计思想

1、室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

在教室外有五个活动场地,第一个是接力跑,第二个是跳短绳,第三个是拍皮球,第四个是掷沙包,第五个是游戏(转移目标),大家可以任意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活动5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选代表来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跳绳组汇报:我们组有12人参加。有的是用数的方法;有的是根据分工的不同来计算的,有6人记数,6人跳,合起来是12人,我们贴出12张笑脸。(把彩色笑脸贴在空白圆上)

掷沙包组汇报:我们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掷沙包?”我们每人一张笑脸图,一张一张数出来共8张,有的是一组一组地数,一组有4人,两组应该是8人,我们贴出8张笑脸。 „„

[设计意图]把课堂教学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在学生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尝试简单的数据收集,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3、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师:大家看这幅你们自己整理的活动笑脸图,多漂亮呀!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活动情况的统计图。从图中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咱们班小朋友都开展了哪些活动?(5项活动)

哪些活动最受欢迎?哪项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少? 跑接力和掷沙包的一共有几人? 跳短绳的比掷沙包的多几人?

[设计意图]由学生观察笑脸统计图,使他们初步了解统计的用途和意义,获得初步的统计知识。

4、想一想,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a、同桌两人先互相提问,然后解答。 b、一人提问,全班解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的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小朋友真能干!

五、布置作业

下面,老师还有个任务要交给小朋友,你们能完成吗?打开书第114页,请大家把书中的活动也作一下统计,并把第115页中的笑脸涂上颜色,试着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好吗?

设计说明:本节课在设计时我去掉了课堂检测这一环节,因为这节课本身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种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重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把尝试统计,感知统计,渗透统计思想这一新知的探究安排为室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实习会计自我鉴定下一篇:三小导学互动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