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思维范文

2024-04-28

结构性思维范文(共6篇)

篇1:结构性思维范文

纵向结构也就是上一层级与下一层级的结构,以下面结构图来说,G的下移层级是A和B,A的下一层级是脱水,B的下一层级是除锈、保险、止痛、解乏,这就构成了纵向结构。

结构性思维的特点中的结论先行和上下对应就是针对纵向结构的。根据下一层级找上一层级的情况有很多,如语文课中的概括段落大意。

上图是微信中的一篇文章,人们看到第一句话(也就是结论),就会期待下面的论据,如果论点与论据之间是匹配的,人们就会相信这个结论。这就是结构性思维接受信息中的事实和观点之间的匹配度。所以要让一个结论成立,就要构建下一层级的事实。

纵向结构的建构,也就是目录层级的建构,建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从上到下的纵向思维结构,也就是提问回答过程。有结论时,依据结论中的核心词做提问,每一个提问的回答,就形成了下一层级的目录。以上面文章为例,第一个提问是美国人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第二个提问是他为什么这么评价,回答完这些问题,文章的大纲就建构完了。(小练习体会,见视频)生活中也有此类例子,根据结论来码事实,如竞选、科学研究、侦查破案等。

练习

将结构性思维与市场关联起来,就是营销理论在思考层面的应用。(与练习结合的评论,见视频)

二、纵向结构——自下而上的概括总结式

纵向结构的建构方法还有一种是从下到上的纵向思维结构,也就是概括总结过程。

1.标准错解

标准错解1:

标准错解2:

以上两则是错误的,错在主题句没有内容。

2.正确结构

麦肯锡经典PPT结构:

这是麦肯锡经典PPT结构,第一句话是PPT内容的概括,也就是表达形式上的结

论先行,这也是麦肯锡对这一原则的使用。

某公司经典PPT结构: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一个销售技巧中的核心模型是FBA(特性优势和利益),这些PPT的篇幅分成了三类,分别是F、A和B,表达了产品特点、产品优势及客户利益,具有销售能力。

3.概括总结练习

概括和总结练习1——概括主题句:

概括和总结练习2——概括主题句:

概括和总结练习3:

概括和总结完,为:

概括和总结练习4:

总的来说,纵向结构有两个走向,一个是从上到下的提问回答过程,一个是从下到上的概括总结过程。最终的表现形式中,PPT中杜绝没有内容的主题句;word中最好是每个相对大一点的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黑体。

三、横向结构——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横向结构是指平级的关系。以下图为例,A、B、C的关系,A1、A2、A3的关系,B1、B2、B3的关系,C1、C2、C3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横向结构关系。

(根据结论句构建大纲的横向维度练习,见视频)横向结构的逻辑关系有两种论证方法:

第一,演绎论证。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论证推理方法。也就是先说普遍的特点,然后再说个体所具有的普遍的特点。即从普遍到个体,对个体的结论。

第二,归纳论证。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推理方法。也就是先说个体的特点,然后再说普遍的特点。即从个体到普遍,个体相加,最后得出普遍的结论。

演绎论证练习:请写出这段文字中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参考答案:

归纳论证练习:请为此段不结构的信息梳理结构。

时间顺序:

或者:

结构性顺序:

重要性顺序:

在做工作计划或岗位职责时,可以按结构构建,可以考虑时间顺序、任务顺序、重要性顺序等多个维度,构建交叉表,并可对重要内容用颜色做标记。

四、序言的结构

序有四个要素,S(情景)、C(冲突)、Q(疑问)和A(回答)。

练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群结构中的“老龄化”已经呈现明显的趋势。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老年人越来越多,然而他们在服装购买方面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商场中很难找到老年人专柜,老年人也没有自己的“名牌”。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服装购买需要?这一问题引起了嗅觉敏捷的商家的注意。

表1 序的四要素

S(情景)C(冲突)Q(疑问)A(回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群结构中的“老龄化”已经呈现明显的趋势。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老年人越来越多,然而他们在服装购买方面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商场中很难找到老年人专柜,老年人也没有自己的“名牌”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服装购买需要

这一问题引起了嗅觉敏捷的商家开始经营老年人的服装,并初见成效

如何建构结构性思维

讲师:王琳

一、为什么要建立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是一种训练类课程。结构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定义,在汉语词汇领域中,结构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互联网思维中,速度快、信息量大,人们接受的更多的是碎片化,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整体化学习。

1.结构性思维训练及目的

(记忆力考试,见视频)

图1 记忆力考试资料

由上面的记忆力考试可知,当传递的信息内容没有变化,传递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就可以产生三个影响:一是有意思了,二是容易记住了,三是产生黏性。这就映射出对信息的整合作用,也就是要建立结构性的概念,目的是让人们从感性变为理性、从隐形变为显性。

2.结构的相关平行概念

思想

图2 古之圣人

图片中人人物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作品文字中传递的思想,与他们的长相没有关系。所以说,结构上要承载思想。

逻辑

图3 希腊三贤

希腊三贤中,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的思想是同一个流派的。他们传承千年是因为他们的美学、逻辑学,而不是他们的作品。

修辞

图5近代枭雄

马丁·路德·金和丘吉尔闻名于世,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演讲,特别是马丁·路德·金,他的演讲《I have a dream》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演讲很煽情,鼓舞大家,倡导平等。

思想、结构、修辞是文章的三要素,这三者在进行表达、信息交换时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没有思想内容,就谈不上结构;如果结构不清楚,就谈不上修辞。

二、结构性思维的四个基本特点 练习

秘书向领导汇报:“王经理来电话说他3点钟不能参加会议。小孙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把会放在明天开也可以,但是10:30以前不行。可是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定。唐总的秘书说,唐总明天很晚才能从外地回来。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请将这段混乱的表述整理清晰。

(互动练习及评论,见视频)

分类讨论中,在商务环境中,有因有果且原因很复杂,需要论述很长时,一般果在前,也就是结论先行。在时间很紧时,也是果在前。

在这段信息中,有两个结论,一是今天下午的会议开不了了,二是建议将会议挪在周四11点开。所以不论因在前还是果在前,一定要说的结论是“能把今天下午三点的会议改到周四11点去开吗”。

如果只说“我能把会议时间改到周四11点去开吗”,就只说了一个结论,就会出现新的问题,如“哪个会议”。所以在结构性信息过程中,要考虑清楚结论的次数和结论的逻辑关系。

在这段信息中,有四个原因。人们的思考是立体的,但表述是直线的,这四个原因需要排序。排序时首先要做类别排序,要考虑的一类因素是人,一类因素是会议室等其他客观条件。一般重点考虑对事件影响较大的因素。

此段信息中,相关的人的因素有三个,默认的排序方法是按职位排,另外还可考虑其他排序方法。“唐总明天很晚才从外地回来”,这个理由支撑“今天下午的会议开不了了”的结论,还要确认这三个人的时间才可以确定在周四开会,所以一定要保证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匹配性。这段信息可以整理为“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三点的会议改在星期四11点开吗?因为唐总、王经理和小孙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只有周四会议室还没有被预定。”这样两个结论对应两类论据。

图6 结构性思维图

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来说,结构化处理之后,即构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上面一张图。结构性思维有四个特点:

第一,结论先行。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文章是所有的表达中相对较容易的。任何一个表达首先都要有观点,也就是言之有物。从形式上来讲,也就是最好要结论先行。

第二,上下对应。论点一定要能够被论据充分地支撑,否则论点就会被质疑。也就是两者要有上下对应的关系,强调的是上一层级的观点和下一层级的论据之间的关系。如图中上下对应的关系有四对:G被A、B、C支撑;A被A1、A2、A3支撑;B被B1、B2、B3支撑;C被C1、C2、C3支撑。

第三,分类清楚。具有相同属性的都被放在一组中,如图中所有具有A属性的都放在A组中。如果进行调整,把所有具有1属性的放在一组,那么这组中有A1、B1、C1。也就是说分类必须清楚,但分类可能不是唯一的标准。

在结构性思维中,分类的概念非常重要。比如,在成长过程中,一两岁开始就会开始做红色、绿色的分类;小学时做词组分类。分类的概念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穷尽。在分类时,要弄清楚两点:一是分类标准,二是按标准分完的结果。第四,排序逻辑。排序可以按身高、体重、年龄、职务等一定的逻辑标准来排。

运用练习1:此结构分为三级,请挑出结构中的错误,并给出错误的理由,理由要结合上述四个特点来分析。

图7 结构性运用练习1材料

该结构中的错误有:

第一,“工作效率低下”在“对个人”“对公司”类别下都出现了,不符合分类清楚的原则。应该去掉“对个人”类别下的“工作效率底下”。

第二,“思想负担重”不属于“影响身体健康”,不符合上下对应的原则。应该把“影响身体健康”改为“影响身心健康”。

第三,“影响学习生活”相对于下面的内容来说范围过大,不符合上下对应的原则。应删除“学习”二字,或者在“不能按时下班”前面补充有关学习的内容。

第四,标题“员工加班危害大如天”过于夸张,要表达清楚,最好改为“员工加班对个人和公司都有害无利”或“员工加班对个人和公司是双输的结果”。

运用练习2:请挑出结构中的错误,并给出错误的理由,理由要结合上述四个特点来分析。

图8 结构性运用练习2材料

该结构中的错误在于下面的所有内容只能得出结论“该买房子了”,与“80后的同事们”无关,不符合上下对应的原则。

三、结构性思维接受信息的步骤

练习

图9 结构性思维练习资料

对上述碎片化的信息画出结构图,用结构性思维来接受信息。(讲师分析,见视频)

图10 结构性思维练习参考答案

由练习可知,接受信息的步骤是,先找结论,再找结论对应的事实,也就是找出信息中的事实与观点;然后找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匹配度,也就是事实要支撑观点,对应观点的事实要充分;之后将事实与观点的匹配建构一张结构图;最后要能把图转成语言中的一句话。

简单来说,结构性思维接受信息的步骤是:识别(识别信息中的事实与观点)→对应(找出事实和观点的对应关系)→结构(画出事实与观点对应关系的结构图)→表述(表达出它的主要含义)。

篇2:结构性思维范文

通过学习,结构化思维,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潜意识层面不自觉地在使用,而不会以这种思维理论方式来指导自己在缺乏经验的领域里的进步。

我认为结构化思维就是用于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把钥匙,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它可以使我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去应付任何问题,去寻找其他的钥匙,而不论这个问题你是否有经验。结构化思维模式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的分析,高度概括而且全面,具有资源达成的具体方法和计划。概括而言,结构化思维的三个步骤就是: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订计划。

同时感觉复杂问题的结构化建立技巧 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遇到的困境是:问题堆积如麻,每个问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通过结构化思维来整理思路。面临这种情况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按轻重缓急排序

当我们把一个大目标通过再结构化分解成为若干个子目标,再对每一个子目标进行资源分析以制订计划时,又会发现一个常见问题: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都在占用资源,而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中国有句古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讲得就是“利点为重,兼顾其他”的分配原则。在资源紧缺时,可将若干目标分成: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紧急而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种情况。资源的分配方向一般是:重要而紧急优先,紧急而不重要次之,重要而不紧急最次,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最次。这样的分配方式,一方面确保了重要目标的实现,而这些目标通常会对大目标的实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先完成紧急的工作,可以使资源快速释放,再投入到下一个工作当中。而且,当部分工作完成后,这部分工作的成果可以转换为下一阶段工作的资源,后边的工作就会越来越轻松。

2、结构化思维训练

结构化思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才是一种管理方法。因此,对于更多的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新同事来说,需要经过有意识地持续训练,才能够培养起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的技能与习惯呢?“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纸和笔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最有利的工具。

结构化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掌握了这一管理技能,将使你在职场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获得以下优势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纷繁的市场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

学习《中坚力量 6 堂课》 体会 ——工作并快乐着

我作为最中层干部,很荣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坚力量6堂课》 的培训和学习,深感荣幸,所以此次的学习机会,崭新的理念为我今后团队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及团队实战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使我受益匪浅,为建筑企业发展进步中更加辉煌。

分析当前企业中层的定位与通病,明确中层管理主要解决执行力的问题,执行力听起来很虚幻,通过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学会有所担当,不要推卸责任,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更不能向上级推卸责任,避免造成自己在企业中受“夹板气”,从而影响到自己后续正常工作的开展。

中层如何得到领导认可,我认为承上启下跟上传下达的区别在于付诸行动、确保结果,关注整个事件执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老总的传话筒,对结果不负责,等到做不到预期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找理由。

通过案例学习,让我意识到,真正有效、高效能的管理者,是让员工产生愉悦的感觉为前提,不是让别人产生巨大压力而自乐,要将自已的意见变成他人的意见,将他人的意见变成大家的意见,得到同僚的支持,让大家不但赞同你的意见,而且可以非常愉乐的心态在做事。作为企业的中层职员,做好承上启下工作、确保一方人事平安、营造一方快乐团队是自己的目标。如果说中层职员本人都心胸狭窄,推过揽功,疑心过重,忌反面意见,那么想要有效管理团队、营造和谐团队是不可能的。

中层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到同僚的支持,首先要对负责的工作调研,了解领导的期望值;其次是是拿方案,对所执行的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职责及具体的措施;第三是做好开会布置,对所执行的工作进行宣讲、下发相关文件、成立团队、落实对接人等工作。第四是实施阶段;第五是小结,对所执行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经验交流,管控考核。一个部门的领导让员工开心的同时,自己也乐在其中,反之则反。

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我们需要从员工的愿景出发,情感出发,工作所获得的荣誉出发,随时保持互动,了解他们的心声,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以朋友亲人相称,拉近下属与上级的距离,让他在同事之前更加有面子!还有就是不可对下属讲伤害他们的话语,这样会对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就是给下属下达任务或者讨论问题时,不可当场否定下属的意见,要让他们有言论的机会,等他们说完以后,你再进行分析,如果你的意见大家有分岐,不可硬行下达,要找资深有影响力的员工,想办

法先让他们同意你的设想,再借其之手传达你的最终决议,这样大家都会乐于服从,而且会干得比预期更加漂亮!

如何辅导下属,提出中层的育人之道,而非一味的要求,责怪下属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行,严重打击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甚至监视,这样就有点像警察抓小偷的感觉,你的下属永远没有安全感,时刻都感到自己后面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这样肯定搞不好工作,把容易范错的地方采用防错手段进行硬件或者软件上的改良,我想大家肯定都能做到我们要的效果。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中层如何带领好团队,案例分析从中让我们知道领袖必须识人,识物,识事,从大的方面考虑这个团队的建设,不争功,不夺利;其次,中层管理想要带领好团队,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讲“游戏规则”,行为规则,心态规则,让大家按照规则办法,并且还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在为公司做事的同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做到有制度化,且有人性化。

通过学习《中坚力量6课堂》不失为一本好的教材,感受极深,成功的管理者管理思维,平庸的管理者管理行为,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逐渐将理论及实践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更好的带领好我们这支庞大的团队;我们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部门人员培训,通过调研,根据各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量身打造合理的培训计划,促进全员整体发展,并且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增进员工之间感情交流,促进员工工作和生活和谐,减少内讧,减少敌对情形,让整个团队朝着一个方向,组成一个链条,沿着良性的管理模式稳步向前发展,为公司在品质管理和工程开发设计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篇二:结构化思维

用结构化的思维对时间管理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

诚如彼得·德鲁克所言,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对于独立的一个人或组织中的一个人来说,最重要是不是你去管理别人,或者是别人来管理你,而是你自己对自己的管理,即“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就是自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时间管理的自我对话

在整理之前,我就自身案例先问自己以下系列问题(大家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问自己): 1.我现在或打算做什么? 2.为什么要做这事?

3.这事是不是一定要现在做?

其实也不是一定要现在做,但我现在有空,而且这事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重要,所以我选择现在做这事。

4.这事进展得怎么样了?

5.这事做成功关键的要素在哪里?(或者说这事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6.你打算怎么做这事?

我先将最近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麦肯锡方法》中提及到的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要点进行梳理,各自画了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按照一般人理解并运用一个概念的逻辑进行简易的要点分类,最后分要点进行阐述。7.好吧,那你就开始做吧!

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一词实际上大家十分熟悉,当一个朋友对着你说她感觉自己最近又忙又累,最后却又没做成功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你或许会给她建议说:朋友,你需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那么到底什么是时间管理?

用教科书的说法,所谓的时间管理就是指用最短的时间或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很玄乎,就我的理解而言,时间管理就是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朋友,你有没有这两个小问题呢?如果有,你或许应该对自己时间管理了。

时间管理的关键

邓爷爷有句非常出名的话叫“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逮得到耗子就是好猫”,对于时间管理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对自己时间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更加有效,因此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应当作为我们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无论你是采用gtd软件,还是每天坚持画一张图表,或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总结等等,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来时间管理,总之有一点对你很重要:这种方法对你来说,十分有效!

时间管理的原则

谈到时间管理的原则,很多人会说一大堆原则出来,比如你在百度或者谷歌里输入“时间管理原则”时,会发现很多很多的原则。但我认为,这些谈到的所谓的原则都只能叫时间管理得方法。在我看来时间管理的原则目前只有一个,那便是:帕累托二八原则。任何一本讲时间管理的书都会提到这个原则,因为它对时间管理来说太重要了。

帕累托二八原则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指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比如,是那20%的客户给你带来了80%的业绩,可能创造了80%的利润,世界上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人只分享了20%的财富。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

帕累托二八原则在时间管理上的阐述就是:我们所有的事务只有20%的事情是重要的,而80%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其实是不是准确的20%和80%并不重要,你只需要理解为:重要的事是少数,而琐碎的事是大多数即可。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根据帕累托二八原则将事务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这样我们遇见的各种事务就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a:既紧急又重要(如工作中人事危机、客户投诉、即将到期的任务、财务危机,生活中救火、抢险等); b:重要但不紧急(如工作中建立人际关系、新的机会的准备、人员培训、制订防范措施,学习中学习英语、做计划,生活中与家人和朋友常沟通等);

c:紧急但不重要(如工作中电话铃声、不速之客、行政检查、主管部门会议,生活中朋友“三缺一”叫你打麻将等);

d: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工作中客套的闲谈、无聊的信件,生活中娱乐、消遣等)。时间管理的方法

这一章节我将逐一介绍目前我所知道的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时间管理方法实在太多了,你随便按照任何一种方法进行持续性的训练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还是前文提到的那样:方法不是最重要,关键是疗效!有效才是王道。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根据刚才对事务的四象限分类,我们就可以直接根据这个分类做出相应的时间管理对策。

对于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我们能采取的策略只有一个:立刻去做。如果大家看过最近老徐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肯定对黄立行演的男猪脚那句口头禅有印象,那边是他每次布置完任务后都会说一句:立刻,马上!对于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我们除了“立刻,马上!”,还有别的办法么?那就立刻,马上吧!

但对于我们实际工作生活而言,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如果一个人长期做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这个人迟早会崩溃的。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最多其实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时间管理理论中有一个重要观念就是应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有两个:制定计划和建立预约,其中制定计划是最重要的。我们制定的计划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设定,一个是事情本身,另一个是时间安排。好的计划是将两者综合,比如英语学习是一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那么英语我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打算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背单词,练口语还是其他?时间上我又将怎样去安排等等。建立预约,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掌控自己的时间,因为我们工作或生活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同时这里也提醒大家邀请别人最好能事先提前通知对方,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为了让对方能合理安排时间。临时性的邀请有可能既让他人为难,又让他人的计划被打乱。

对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可采取的策略就是:如果你有秘书或者下属,就让他们帮你做;如果只有你一个人,那就拖一拖也无妨。因为反正这些事情都不是很重要,还是先把重要的事情完成了再说吧,如果重要的事情差不多了,或需要调节了,可以考虑做一做。对于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就直接采取最简单的策略:对它说不!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很难。我们常常将紧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所谓“来者不拒”。这很明显不是管理时间的有效办法。而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最关键的要点就在于:向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说“拒绝”,而把原来做这些事情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

大家看了下面这张图印象更加深刻了:

如果你看了这张图还是觉得麻烦,那你就只需要记住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即可:要事优先,一次只做一件事(first things first,do one thing at a time)。篇三:战略创新思维学习心得

战略创新思维讲座学习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战略创新思维的讲座学习,肖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生动形象的讲解,可谓内容丰富,讲解透彻,让我受益匪浅。讲解过程中,肖老师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如何让小孩不吵闹,湘大校训的选择,一个字加一笔成什么字等等,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谓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创新思维。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常规思维也许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但同时我们要是能够打破常规思维,加以优化和改进,进行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我们或许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着力寻找陈旧的知识,也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促进我们向更高、更新、更复杂而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篇3:结构性思维范文

常修泽教授的《人本型结构论》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等经典著作中汲取精华,结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提出了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论。 二是视角新颖独特,从“物本导向”转向“人本导向”。 大部分学者是从“物本导向”角度分析结构转型问题,而常修泽教授从“人本导向”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需求、供给、要素投入、城乡、区域等方面的结构转型问题。 三是实践基础厚实。 常修泽教授到安徽、河南、湖北、海南、江苏、天津、新疆、台湾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这是十分可贵的。

常修泽教授的《人本型结构论》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在经济发展的导向、结构和体制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论述,尤其值得引起我们关注。

一、从“物本导向”向“人本导向”的转变

《人本型结构论 》最突出的特色是强调研究中国结构必须从“物本导向”向“人本导向”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存在以“GDP论英雄”的思潮,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在实践中由于考核指标的扭曲等原因,“GDP至上”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物本导向”的发展模式依然影响我们的决策, 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经济结构转型具有必然性,尽管艰难, 依然需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种战略性调整的导向是什么?常修泽教授提出了应该从“物本导向”向“人本导向”转变。

就概念“人”的基础构建来说,中国长期以来的“物本导向”不仅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城乡结构失衡、需求结构失衡、生态环境被破坏,而且使得人民群众信仰缺失,基于“人本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引导人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值得深思。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们在追求GDP的思维下,“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比较普遍,重视硬实力建设不重视软实力建设,重视投资不重视消费,许多项目建设把物放到很高的位置而忽视人的发展。 反倒是诺思提出的新制度经济学更强调以人为本,更加接近东方哲学思想。 他提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应该注重人、团体、社会之间的行为关系与制度,不仅单纯地考虑成本、价格、工资、产业分布中的实证数据, 而且把它们放在真正的社会形态与历史环境下进行研究。常修泽教授的有关研究及《人本型结构论》无疑弥补了我国理论界这方面的不足,从“物本导向”转为“人本导向”,并把“人本导向”用于经济结构研究。

我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 不仅经济政治要转型,社会也要转型。转型国家面临着从人格化的交换向非人格化交换转变,从而重新构造社会的困境。我国从信念到制度设计以及经济运行仍处在人格化交换的框架下,熟人、身份、关系、等级、特权等充斥在我国社会关系之中。 如常修泽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我们现在社会中,这种“限制性”的东西、过时的东西太多了,不摆脱这些过时的理念难以创新。

二、基于“人本导向”的经济结构研究

《 人本型结构论 》 主要从需求结构、 供给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体制支撑。 同时,“人的发展思想”贯穿著作始终, 在各个结构的分析中都可以看到“人”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 “人”不仅仅是多数人,而是全部人,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不是一代人,而是祖祖辈辈的人;不是单需人,而是多需人。 只有全面认识“人”这一核心概念,才能正确把握《人本型结构论》的精髓。 常修泽教授在《人本型结构论》中从五个方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人本导向”。

一是“消费需求不足”成为需求结构中的重大问题,要正确引导人的需求。 近几年,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在GDP中所占比例呈现下滑趋势,投资和出口挤压了消费。 与“人”发展相关的居民消费一直被“物”相关的投资抑制。 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 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国是个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在国家处在资本积累阶段,高储蓄率可能是一件好事情,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分勤俭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那么应该怎样刺激消费? 常教授提出了十字箴言,即能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

二是按照人本型结构论,产业结构转型重在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在产业结构中,人的“生存型”需求和农业与人的“发展型”需求和服务业相对应,所以要实现人的升级性需求,就要发展与人相关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就发展服务业而言,与国际服务业比重相比,我国与“人的发展”相关的服务业比重还有待提高,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下一步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全面升级。 发展服务业,应该秉持包容创新精神,即包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包容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包容公办与民办、包容常人与非常人。

三是人本导向的资源环境重在生态福祉和环境人权。 就资源环境而言,中国主要表现为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资源环境已经被严重透支。 生态环境问题涉及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社会转型,应该重视向技术要绿色、向结构调整要绿色、向规制和政策要绿色以及向市场力量要绿色四个管道。 当前,中国还存在产权制度不够完善、 产权缺失和产权残缺等问题,仅依靠人的自觉行为难以实现“天地人合一”。 为此,常修泽教授提出了“三柱一顶”的环境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五项权能的资源产权体系以及人力产权这三个着力点。 天地人产权关系具有内在耦合性,三者之间紧密配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未来发展和转型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天地人产权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和创新中的耦合作用,要学会在社会公平和市场化这 “两个鸡蛋上跳舞”, 在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天地人合一。

四是要突出人的发展,加速城镇化建设。 就城镇结构而言,中国二元结构明显,这既源于结构性问题,也有体制性原因。 中国传统的户籍制度将人一出生就界定为城市人或者农村人,所享受福利保障也存在巨大差异, 这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公正、和谐与稳定,阻碍社会进步,有悖于实现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 因此,填平制度上的鸿沟,推进城镇化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常修泽教授的思想,城镇化是人本城镇化,不仅要解决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也要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 从发展经济学视角来说,城镇化实质是人的解放和发展。

五是“人本导向”的区域结构在于实现区域协调和人际和谐。 就区域结构而言,中国依然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常修泽教授提出,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应实施人性化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指出过去所实施的“唯沿海开放”战略可能会使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新的外向型的沿海和内向型的内地之间的二元结构,长期如此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四沿联动、重点渗透、东西兼顾、多元开放的战略弥补了“唯沿海开放”战略的不足。

三、实现结构转型的体制支撑

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密切相关的,有经济体制的支撑, 经济结构转型才能得以实现;同时,结构转型也可以倒逼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村、民生、资源环境市场化、金融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国有经济改革尚未到位、要素市场市场化改革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等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人本型结构论》提出经济改革应该寻求“三个解放和发展”的轴心策略,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人自身。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改革应该是“包容性改革”,它有别于“包容性增长”,属于制度创新或体制创新范畴,包含改革思想的包容性、体制目标的包容性、改革运作的包容性三个层次。 我们可以将包容性体制作为主线,贯穿于“五环改革”中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领域,最终实现“大均衡”。

经济结构转型可以倒逼政府体制、 所有制、对外开放以及其他领域的改革。 为此,常修泽教授在《人本型结构论》中提出,(1)在政府体制方面,政府转型是结构转型的关键。 政府职能转变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解决的主要办法是加强对政府部分监管与对政府机构开具负面清单、权利清单以及责任清单。 (2)在所有制方面,赋予混合所有制“新体制的产权基础”的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挖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价值,而且也是整个改革关键的重要一环。 (3)在对外开放方面,要适应新形势,构建新格局。 通过调整对外贸易格局、引进外资格局, 优化中资外投格局及自贸实验区格局。 (4)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财税体制、资源税等领域的改革。

篇4:思维范式的结构性变化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正由点及面。2013年11月,央视播报了“互联网思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举使得“互联网思维”一词拔地而起。如图1所示,仿如李鸿章面对英美工业文明颠覆华夏农业文明时叹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行业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产业大变局……

正如百年前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引领全行业,当今时代则是互联网行业引领全行业。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它与传统制造业的工业思维有什么异同?传统行业应该如何借鉴、利用互联网思维这一当今时代主旋律?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一书提及了互联网思维的12个关键词:标签、简约、NO.1、产品、痛点、尖叫点、屌丝、粉丝、爆点、迭代、流量、整合;《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则是用户、简约、极致、迭代、流量、社会化、大数据、平台、跨界;小米CEO雷军版是专注、极致、口碑、快;搜狗CEO王小川则是用户量+免费+体验至上;阿里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是平等、开放、互动、迭代,更有网友撰文认为是“一场为了生意的骗局”……真是乱花迷眼,莫衷一是。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孙子兵法》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切创新的根本必须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如此才能通过商业模式收获属于自己的价值。而产品是客户价值的落地载体(注:此处定义的产品为满足需求的一切东西),如此则须回答价值创造的三大核心问题:

用户需求是什么?

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产品去满足这个需求?

我们怎么组织资源和能力去实施这款产品?

我分别以工业文明的标杆福特及信息文明的标杆乔布斯的回答做对比,总结出其背后的原则与思维模式,并把纯互联网公司的做法作为补充。

1.用户需求是什么?

福:我问人们需要什么,答曰,一匹更快的马。

乔:福特曾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告诉他一匹更快的马。

福特对用户需求的蔑视反映了短缺经济、产能稀缺的历史背景。其实用户想表达的是“需要一种更快的交通工具”,但用户知识有限,所以福特话中之意是“算了吧您就,我用技术做出什么就是什么”,亦即行业技术推动市场需求。此时是卖方市场,企业必然以技术和产品为中心,以生产为导向。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亦是如此。

而处于丰饶经济、技术与产能过剩时代的乔布斯同样不做市场调研。他认为用户一则需求个性多元,二则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于是苹果以己推人,评估消费者是否与生产者有同样需求,同时预判趋势、整合技术,如iPhone V1~V3主打多点触控、V4力推Siri语音助手、V5上线指纹识别等,至于新品能否接受,则拭目以待。

两位大咖的潜台词都着眼于行业极生产力,用技术引领需求;与之相反,中国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着眼于市场极—从美国将别人的创意拷贝过来后快速上线一款大致可用的产品,通过用户数据驱动运营,通过试错的快速迭代来验证痛点、定位需求,以此吸引更多流量,快速达到关键规模。

2.做什么样的产品去满足这个需求?

福:你可以要任何颜色的汽车,只要它是黑色的。

乔:一切从产品和用户体验开始,考虑产品使用全过程的每一细节,各个环节皆传达用户体验,对用户的一切使用体验负责。

福特用黑色T型车满足需求,其生产方式是用流水线规模经济生产标准化产品。一个型号颜色的标准化意味着牺牲个性化垂直需求以满足大众物美价廉的水平刚需,而低成本规模效应将生产一辆汽车从手工的728小时降至12.5小时,意味着超高性价比:其车价在1908年为850美元,是其他车型的一半,次年降至609美元,最后降至1924年的290美元。

乔布斯的生产方式则是将产品拆分为“平台+增值服务”两部分,即“iPod/iPhone/iPad+iTunes/AppStore+第三方应用”模式,因为不可能生产一款产品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其中的硬件相当于半成品或渠道,通过大规模制造降低成本;iTunes/AppStore是平台,苹果开放编程接口和开发工具,让全球第三方完成个性应用;消费者各取所需从平台下载应用完成最终配置,这是用个性化应用体验提升附加值,苹果按比例抽提服务费。

纯互联网企业则用“基础产品免费+高级产品付费”“用户免费+企业或广告商付费”“买家免费+卖家付费”“产品免费+增值服务付费”“主要设备超高性价比甚至免费+配件或耗材付费”等Freemium(免费增值)组合。

3.怎么组织实施这款产品

福:提高薪资是降低成本,降低薪水是减少顾客数量。

乔:对用户,我们唯一的策略是动之以情,让他们参与其中,让他们激动感动,产生共鸣。

福特T型车被分解为7882个工种,其中949个工种需要身强力壮的人,3338个工种需要普通体格的人,3595个工种只需残疾人即可完成。社会化大分工使得生产关系的科层制、职业化管理、事业部建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特别是在1914年,福特将工人日薪从2.5美元提至5美元,不仅将跳槽率从380%拉低到个位数,还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使劳工阶层一举变为中产阶级,推动美国经济一路狂飙。

互联网时代则将生产关系从企业内部扩大至网络社群,后者大致包含三层结构(如图3所示):组织者成为上部的意见领袖,中部是生产内容或参与产品创作过程的消费者Pro-sumer(由Producer和Consumer两词合成)。粉丝多出于这两层,其内部有沟通机制,线上线下有社交及互动。而下部则是以关注为主的点赞消费者,包括屌丝长尾。

例如,2005年超女引爆粉丝经济,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张靓颖的叫凉粉。他们通过贴吧、QQ群、论坛等平台形成网络社群,再由社群负责拉票。我那时有两个电话号码,员工分成两派向我拉票,我只好各投一票。组织的形成是基于共同的兴趣或目标,没有传统组织的激励与约束,不妨称之为“无组织的组织”,其实质产品是自我的投影—粉丝们将李宇春、张靓颖视为自我的外化,李/张的成功即是自己的成功。

小米同理。除了先发推双核跨代性价比产品、销售渠道创新及借力彼时微博热爆之势,更重要的是先将安卓根据国人使用习惯本土化为MIUI,形成发烧友社群,并让其参与设计。因为人类心理是这样的:当你批评别人的产品时振振有词,但一旦自己作为Prosumer参与其中,产品是自我的投影,别人对产品的批评就是对自己的攻击。所以可以看到网络上米粉、米黑的两军对垒。

2012年10月,我随厦门大学EMBA的创新课移动课堂来到苏州。有一个下午,隔壁会议室有场小米组织的粉丝会,我让学员们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前去观摩。只见米粉们统一着装,气氛热爆:台上投入参与游戏,台下拍掌器疯拍狂赞,令学员们叹为观止。学员大都是企业老总,纷纷表示想不通,说怎么一款产品搞得跟传销似的,于是我现场请了三个米粉在活动结束后过来回答学员们的问题。

总结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不妨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表达:

“一个中心”:在行业极技术与产能过剩、市场极多元与个性自我,从卖方市场逆转为买方市场的历史背景下,将农业文明的高成本差异化及工业文明的低成本同质化各自取长加总为互联网思维的低成本差异化。

根据波特竞争理论,低成本必然同质化,差异化必然高成本,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这一对矛盾需要在更高级的信息文明阶段解决,因为互联网具有边际成本递减这一与农业与工业文明反向的低成本扩张特性。

基本点一:在互联网使信息不对称优势从企业逆转到用户的历史背景下,将传统行业Inside-out产品思维转为互联网的Outside-in体验思维。

任何产品都包括实在的内容形式的产品,以及虚拟的体验情感两部分,亦即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传统行业只有产品而没有体验概念,产品卖出则交易结束,其思维模式是我们生产什么,则用户接受什么;而互联网思维则是从体验的视角看产品,其思维模式以“你是谁,你需要什么,我们怎么帮助你”为设计起点。

产品思维一般是水平思维、理性思维,主打通用需求,如质量、功能、性能、价格;而体验思维则是垂直思维、感性思维,因为个体体验不一,隐含着个性需求。当我们“水平+垂直”地考虑用户从购买到使用的全过程体验时,就会产生所谓的细节主义、极简主义、便捷极致、个性化定制等要求,而未来的竞争更多的是在“无”中展开,以“无”助“有”。

基本点二:在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的历史背景下,将传统行业的“渠道+广告思维”转变为互联网的“社群+口碑思维”。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企业的成功公式可概括为“性价比产品+渠道建设+(央视)广告”,从用户决策的视角看,其过程则如图4上半部分所示;而互联网思维则是社群先于客户,构建情感社群、启动粉丝经济,主打基于社会化网络的口碑病毒式传播,其过程如图4下半部分所示,用好了尤适于从未经过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洗礼的人而引发“羊群效应”。

其中粉丝是主动且苛刻的小众用户,其本质是在产品中或线下同城交友中寻求自我认同,其特征如粉丝更愿意分享消费体验,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可以引爆病毒式传播;粉丝的参与和反馈推动产品的运营及迭代;粉丝凭情感来,凭情感去,容易翻转成黑,所以必须注意处理负面信息。在欧、美、日、韩等国,明星的主要收入来自粉丝,有的高达70%,乃至凯文·凯利认为,对于任何创作者,只需拥有千名铁杆粉丝就能糊口。

我的好友,前土豆网CTO赵亮这两年的创业项目“饭团”系列就是主打明星的粉丝用户群。一个明星一个APP,内容由粉丝生成,粉丝自己形成管理组,类似于百度贴吧吧主,而非传统思维的明星自媒体APP,后者大都由各自的经纪公司开发,均未成大气候。

篇5:《结构性思维》读书心得

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要点、杂乱无章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往往缺乏对对方的说服力,甚至降低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在传递信息时没有构建一个有效的结构。

《结构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地证明这个观点,使我们能够做到清晰思考和准确表达。如果全员普及,更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思维和语言标准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甚至提升全民素质。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具体讲述了结构性思维与记忆、结构性思维与倾听、结构性思维与阅读、结构性思维与口语表达等内容。

篇6:7.《结构性思维》课程大纲

形象化表达

【课程背景】

没有要点、杂乱无章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往往都缺乏对对方的说服力、甚至降低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究其原因是他们在传递信息时没有构建一个有效的逻辑结构。“结构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地证明这个观点,使我们能够做到清晰思考和准确表达,如果全员普及更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思维和语言标准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结构性思维是我们在沟通交流中需要运用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它可以用在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结构性思维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其背后支撑原理是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首创的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s)。

结构性思维能帮助你解决哪些问题?

掌握如何用结构性思维思考、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性、条理性;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沟通准确高效。

思考:用全脑思维,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思考全、准、快。口头表达:重点突出,调理清晰,言简意赅,让听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书面表达、公文写作: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用金字塔搭建逻辑清晰的框架结构;归类分组、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让人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缩短写作时间,减少修改次数。【课程收益】

 了解结构性思维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 透过学习金字塔原理,提升思考与表达呈现技巧;

 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你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

 能够快速完成方案,而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获得上司的赏识,客户的青睐。

【课程方式】

本课程主要是结合讨论互动、现场演练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保证学员的吸收和效果的掌握。【课程特点】

1.根据结构性思维“知易行难”的特点,课程中采用文字阅读、视频观看、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多维度强化训练,从而获得能力提升;

2.建立学习小组互助制度,使所学内容在辅导与被辅导的过程中反复运用,真正达到能力提高的目的 【课程对象】

高绩效组织全员必修 【课程时长】

1-2天(6小时/天)【课程老师】

王雷军老师

【课程大纲】

一、构建结构性思维

1.四种常见的表达陷阱

 思路中断

 思维发散

 思维跳跃

 表述繁冗

2.情景模拟: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运用结构化思维,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记忆力差!

3.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 如何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在演讲中,列框架比写通篇演讲稿更容易客服紧张、达到绝佳效果)

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工作汇报的利器,让你更容易受到上司认可,更容易理解下属问题)

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解决问题的利器,任何工作问题都可以用此方法分析解决)

 运用金字塔结构的效果 情景演练:会议安排工作汇报(从繁荣复杂到简洁高效)4.读懂我的思维——结构性思维表达的4个基本特点

 结论先行  上下对应  分类清楚  排序逻辑

案例分享:结构性思维在国际化公司中的运用效果 5.辨别他人的结构——结构化思维接受信息的4个步骤

课堂练习:读懂这段文字

 识别:识别信息中的事实与个人观点或判断  对应: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  结构:画出信息之间的关系图

 表达:用尽量简洁的语言(一句话)概括主题 课堂互动(视频):找出视频表述文字的思维结构

二、金字塔的纵向的回答/概括式结构 1.从上到下:提问回答

课堂互动:热点话题探讨  深度:问到白帽子层面

 宽度:主题中的每一个关键词都要涉及到 2.从下到上:概括总结

 收集信息——头脑风暴  明确分类——寻找共性  概括总结——明确要点  合理排序——理性描述 课堂练习:

三、金字塔的横向的演绎与归纳结构 1.如何说服——演绎(为什么)课堂互动:

 演绎的2种形式:标准式

常用式  演绎思维的运用  说服的4大步骤: 课堂活动(视频):

经典广告片欣赏——看懂广告的结构化 2.如何汇报——归纳(是什么)课堂互动:营业厅的服务礼仪  归纳的2种方式  归纳思维的运用

 归纳的3大步:列出重点-》寻找共性-》得出结论 3.演绎和归纳的表达结构转换(针对同一问题)4.用演绎和归纳思维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四、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1.序言的基本要素

 背景  冲突  1.3疑问  解答 2.常见的序言结构

 标准式:情境—》冲突—》解决方案  开门见山式:解决方案—》情境—》冲突  突出忧虑式:冲突—》情境—》解决方案

 突出信心式:疑问—》情境—》冲突—》解决方案

上一篇:承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趣味体育活动方案下一篇:表达心情失望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