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论文范文

2022-05-08

小编精心整理了《结构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通过分析2010-2017年江西省职业教育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时间关联性,发现第一产业社会劳动过剩,而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更青睐于第三产业,故职业教育需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大第一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可喜之处在于职业教育就业结构调整速度稍快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带动作用。

第一篇:结构论文范文

客户结构就是效益结构

银行业经营模式战略转型成为当前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银行经营战略转型不仅包括经营理念的颠覆、经营模式的转变和业务结构的调整,更重要更关键的是客户的拓展和客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观点,优质客户拓展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两个主要体现之一。商业银行经营凸显了从经营业务到“经营客户”的转变,优质客户的拓展能力也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制胜之举,成为银行经营效益的直接决定因素。在开放和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得客户者得天下”,客户结构就是效益结构,拥有了较多的客户并实现了客户结构的优化,就有了持续的效益增长极。客户拓展和结构优化对银行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合理的存款客户结构是农村信用社效益来源的基础。目前,农村信用社主要的负债业务仍然是存款业务,抓好存款客户结构的优化是优化负债客户结构的核心,是提升效益的基础。必须加强支农营销网络建设,占领农村存款市场,有了庞大的农村基础客户群,信用社才能有持续的发展能力。要实行目标客户管理,加强存款大户营销,提高目标客户存款的占有率,拓展优质大客户群体,提升信用社的存款竞争优势。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包括目标客户结构考核、存款余额和日均考核、存款期限考核和自营存款考核等在内的科学的存款增长考核机制,实现由“拉存款”到“拉客户”的转变。拥有稳定的存款客户资源是促进业务长久发展的根本之计。存款客户结构的优化,既避免了存款大起大落、临时抱佛脚、搞突击揽存的现象,又降低了信用社的存款组织成本。良好的存款客户结构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基础,也是效益结构的基础。

良好的贷款客户结构是农村信用社效益提升的重点。贷款目前仍是农村信用社資产业务的绝对主体,是信用社经营效益的最重要来源。我们要通过积极完善支农营销网络建设,大力拓展农村客户,提高农户和农业贷款占比;加强对企业授信管理,建立市场细分和进出机制,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客户结构。要根据优质客户、黄金客户和贵宾客户等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施行不同的管理和营销策略,优化存贷款客户结构,夯实提高经营效益的基础。推行贷款客户结构管理,培植数量庞大、忠诚度高、结构合理的个人和中小企业客户群,优化信贷支持序列,拥有稳定的贷款客户资源,才能提高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营效益。

科学的中间业务客户结构是农村信用社效益增长的方向。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性、低风险性和收入稳定性等诸多优点。目前,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在50%以上,国内商业银行也近10%,而农村信用社一般在1%-3%之间,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农村信用社效益增长的方向。而发展中间业务,关键在于中间业务客户群的拓展和优化。我们应该通过科技和品种创新,提高结算类业务办理效率,扩大代理类业务范围,大力发展投资、咨询类新兴中间业务,满足各类客户的各种需求,建立庞大的基础客户群。同时,中间业务客户群随时都可能转化为存贷款客户群,有利于促进传统业务的发展,其产生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我们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全面,对客户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实行“客户关系管理”是优化客户结构和效益结构的基础工作。客户关系管理(CRM)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作为金融企业,它就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开展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是以客户关系为重点,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利润收益的工作实践。农村信用社推行客户关系管理就是要通过客户发现、客户分析、客户交往、客户结构优化和客户价值实现等方式,通过客户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业务交往和跟踪等阶段,形成稳固的客户群体。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客户视为长期合作的伙伴和诚信交往的朋友,积极了解客户有效需求,有的放矢地去服务和呵护客户,积极寻求客户市场,从而拓展和巩固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分析客户群的特点,加强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实现由“经营什么就营销什么”向“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营销什么”的转变。同时,要逐步建立客户综合贡献量化指标体系,高度重视对新客户的价值贡献评价,善于从现有客户中挖掘和培育优质客户,善于从现有客户的交易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目标客户,调整和优化客户结构,打破常规、量体裁衣、优胜劣汰,巩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为业务长久发展和效益增长奠定基础。

(作者系青州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作者:褚玉国

第二篇:职业教育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时间关联

摘 要 通过分析2010-2017年江西省职业教育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时间关联性,发现第一产业社会劳动过剩,而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更青睐于第三产业,故职业教育需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大第一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可喜之处在于职业教育就业结构调整速度稍快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带动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结构 关联性 Moore结构值

1 文献综述

配第、克拉克、库茨涅茨和钱纳里等人都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关系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人力资本理论引入经济增长研究,不同教育层次的招生结构或就业结构、社会总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研究亦不断深入,我国学界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问题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大致有三个特点:第一,随着对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关注的增加,研究成果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以全国为整体研究的文献较多,以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偏少。第二,文献集中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但较为全面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文献还较少。第三,定性分析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多,定量分析的文献明显不足。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职业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探讨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区域范围内的研究有待加强,故本文以2010~2017年江西省职业教育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数据探讨三者之间的互动,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演变关系。

2 江西省“三结构”①的变动情况

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能够反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联系,为了从整体研究三者的变动趋势,本文以2010-2017年数据为研究对象,观察江西省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时间关联性,可知:

(1)产业结构反应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江西省产业结构属于典型的鼓型结构,又称橄榄型结构,这是工业社会或者工业国的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有不断强化的趋势,江西省第一产业GDP占比、第二产业GDP占比亦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GDP占比则呈现上升趋势,有工业化后期(231)向后工业社会(321)过渡的趋势。

(2)就业结构反应社会人才供给状况,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呈现工字型结构或者哑铃型结构,这是一个与产业结构不完全匹配的就业结构,这可能是由第一产业生产状况决定的,江西省第一产业以劳动力密集型劳动为主,且因农林业多处山地或在梯田山野纵横之处,使用机械化受制约,所以,容纳了更多劳动力,此外也表明,第一产业释放劳动力的空间仍很大。同时,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趋势变化特征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数比重下降趋势明显,第二产业就业占比呈缓慢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上升趋势明显,表明就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

(3)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结构反应职业教育输出的人才结构,该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321),在一二产业择业的应届毕业生占比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且趋势相对稳定。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选择第一产业就业的占比非常低,選择第二产业就业占比呈下降趋势,应届毕业生更青睐第三产业。可见,江西省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3江西省“三结构”变动时间关联性的静态分析

江西省职业教育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才存在人才供给与需求偏差。依据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差理论,计算就业结构偏差系数,可以衡量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偏差情况。就业结构偏差系数计算公式为:Di=Vi/Ei-1。同理,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偏差亦可用此公式衡量,分类计算后有两点结论:

(1)从就业结构偏差系数来看,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过剩且比较稳定(此处暂不考虑劳动力内部的结构问题);第二产业劳动力处于供不应求状况,但有所缓解,这与工业企业状况和人才流动等多种因素相关;自2015年第三产业由过剩趋向平衡。对三产业就业偏差系数进行分析,发现除第一产业存在整体过剩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状况,与中国人口红利日渐消失的国情基本吻合。

(2)从职业教育结构偏差系数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不足,第三产业就业的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过剩。所以,就业结构偏差系数显示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但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结构偏差系数显示第一产业人才供给不足,反映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第一产业所涉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于第一产业人才需求,同时,第二产业所涉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不足问题相对突出,第三产业所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过剩问题,但数据显示,这一问题有缓解趋势。

4 江西省“三结构”变动时间关联性的动态分析

为了分析这“三结构”的时间关联,引入Moore结构变化值(简称Moore值),通过求向量空间的夹角反映产业结构内部变动程度。Moore 结构变化值的计算公式为:

ei值表示i产业t期和t+1期相比产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取值为[0, /2]。Moore 值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与程度,反映宏观意义上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演变程度,同时,Moore值作为衡量指标适用于研究其他有关结构演变的问题。②为此,以江西省统计局网站和江西省教育网站数据为依据计算Moore值。计算结果是,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结构的调整速度要快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要快于就业结构的调整速度,从这点来看,江西职业教育具有很好的服务产业发展意识,能够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届毕业生,这与江西职业教育立足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系。

5总结

本文通过计算就业结构偏差系数和职业教育就业结构偏差系数分析社会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偏差,经比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集中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人才供给不足,与整个社会劳动集中过剩于第一产业不同,即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和人才总供给有共性也有不同。同时,计算职业教育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Moore结构变化值,发现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结构的调整速度领先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亦快于总体就业结构调整速度,体现了江西省职业教育的先进性。本文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相对简单,可能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总体上,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基金项目:2017 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江西省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编号:17YB231),主持人:苏兆荣

注释

① 三结构是指职业教育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其中,职业教育结构用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结构表示。

② 王庆丰,党耀国.基于Moore值的中国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算[J].管理评论,2010(07):3-7.

参考文献

[1] 沈陆娟.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中的时滞问题研究—浙江省的数据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20-26.

[2] 高东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演变研究——经典理论的回顾[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5):114-122.

[3] 蒙维洋,代绍庆,钟在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对策探究——以嘉兴为例[J].高教论坛,2015(04):64-67.

[4] 张建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中高职一体化视阈下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优化——以浙江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08):35-41.

[5] 刘晓.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变革:互动关系与协同策略[J].职教通讯,2014(10):1-4.

[6] 朱新生,谢忠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的实证研究——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06):29-33.

[7] 陈南君,杨槐.基于多元回归模型视角下职业教育对接产业转型升级PPP融资项目的相关性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129-134.

[8] 罗丹.由“适应”到“引领”——职业教育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加坡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5(06):92-96.

[9] 閆妍,张学英.德、美、日职业教育匹配产业结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8(01):78-84.

[10] 杨勇,石伟平.产业升级进程中韩国职业教育发展及其经验分析[J].职教论坛,2019(08):165-170.

[11] 韩永强,王仙芝,南海.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度测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4):47-52.

作者:苏兆荣

第三篇: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

摘 要:文章运用基于VAR的计量分析方法,对北京市1978年-2010年的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对要素禀赋结构不断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与此同时要素禀赋结构也不断地朝着资本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要素禀赋结构;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我们通常所说的要素禀赋结构是指为经济快速发展所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为了简化生产模型,经济学主要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升级实际上是资本和劳动相对比例的不断丰腴,或者说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

有关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主要形成两种观点,基于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对产业结构有着决定和制约性的作用。一方面从两者的归属性来看,某地区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是该地区生产要素禀赋及其使用方式的综合反映,另一方面从其互动关系来看,产业结构由要素禀赋结构决定,随着禀赋结构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观点:以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为线索贯穿整个新结构经济学,并试图寻找给定时点下的最优禀赋结构。新結构经济学主张运用新古典研究方法来探讨某一国家的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等归属于经济结构的因素和其变迁的路径。新结构经济学观点为给定某一时点,某个地区的禀赋是固定不变的,但其结构是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因此,新结构经济学主张以给定时点固定不变的要素禀赋,而且其禀赋结构可以随时间而变化的理念为切入点来分析某个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与其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故此,本文基于此理念采用VAR模型有效地分析北京市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尝试进一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发展变迁的概貌,以图能够更精确地揭示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要素禀赋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力求进一步为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推动北京市经济科学合理发展,更好地为全国树立标杆提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研究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国内外已经存在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对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u et al.(2015)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证明某一经济体给定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如何内生决定当期的最优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如何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与资本的不断积累而不断优化升级。巴拉萨(Balassa,1981)认为某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项要素总体上都是极其稀少的,不能够满足需求,只有劳动资源较为丰裕,但劳动力较为廉价,而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等要素都是比较稀缺的,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地区经济应该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技术、基础设施等各项要素不断得到积累,会推动经济朝着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关于国内学者对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探讨,林毅夫(2009)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中主张,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如果要优化某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应该优化该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应该随着给定时点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而变化,否则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难以维持该时点的最优产业结构;持续的经济发展来源于要素禀赋的不断优化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禀赋结构的升级、新技术的引进、基础设施的改善共同决定该国在给定时点上的最优产业结构水平。蔡秀玲(2011)认为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这种趋势会引起产业结构朝着非农化方向变迁。干春晖等(2009)认为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通常会提高生产率较高的产业的比重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综合现有文献研究,本文选取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两个变量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探讨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的互动关系,旨在揭示北京市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而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性建议。

三、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大多数文献中,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主要有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选择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衡量指标,并借鉴干春晖(2011)的泰尔指数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与此同时借鉴徐现样(2007)的永续盘存法计算出北京市三次产业和北京市的资本存量水平,同时根据北京市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利用其比值计算出北京市的要素禀赋结构。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96-2002》和《北京市统计年鉴》。从而得到北京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固定资本投资额和固定资本折旧。由此计算出衡量产业结构变迁的指标泰尔指数和利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而得到的三次产业的资本存量。考虑到不同数据数量级差异悬殊,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求得北京市1978年-2010年三次产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

2.分析框架与模型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model),并检验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考察它们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VAR模型的定义为:

本文的实证检验包含三个步骤:

第一,确定序列产业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平稳性;

第二, VAR模型的建立;

第三, 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研究两个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本文所有的分析检验均使用Stata15.0计算分析进行。

3.实证检验与分析

(1)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平稳性是建立VAR模型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VAR模型之前,要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所谓的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各种数字特征不随时间而改变,如果单个时间序列经过n次差分后才能变换成平稳,则称为n阶平稳过程,其经过n-1次差分后仍然是一个非平稳序列,也称次序列具备n阶单整。平稳序列成为0阶单整,记为I(0);一阶单整序列指其本身不是平稳的,而它一阶差分却是平稳过程,记为I(1),如果一阶差分仍不平稳,直到该时间序列的二阶差分才是平稳的,则它就是二阶单整序列,记为I(2),以此类推。检验序列平稳性的通常做法是单位根检验中的ADF(Augmented Dickey and Fuller)检验。本文运用ADF检验类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水平检验结果显示两个时间序列变量均为平稳序列,不具有单位根。

(2)VAR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VAR模型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确定模型的最大滞后阶数p。如果p太小,误差项的自相关效应将会相当地明显,这种情况将会导致被估计模型参数的不一致性;如果p值太大,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都会成倍地增加,模型的自由度就会大幅度地减少,这种现象将会直接降低被估计参数的有效性,导致其非有效。对于滞后阶数的选择有多种判断规则,其中主流的判断规则有LR统计量、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斯信息准则(SC)。

本文采用AIC准則,当AIC统计量取得最小值时的p就是最合适的滞后阶数,根据Stata15.0显示模型的最大滞后阶数为1。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两个变量的可决系数分别达到0.6745和0.9948,这足以说明它们的拟合程度较好。VAR模型的AR根图见下图1所示,根据图中所示,我们可以发现VAR模型所有根的模倒数均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证明该模型通过AR根图检验,可以用来建立VAR模型。

(3)格兰杰因果检验

要分析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单向因果关系还是双向因果关系,就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见下表2:

由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出,对北京市经济带而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迁不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而产业结构的变迁是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市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已经完成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因此以泰尔指数为指标衡量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已经基本完成,关于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格兰杰原因,需要深入研究第三产业的内部转换才能显示。综合北京市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看出,整体上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伴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优化,资本比重越来越高。我们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变迁与要素禀赋结构存在显著的互动效应,符合新结构经济学观点“产业结构变迁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变迁”。

(4)脉冲响应

脉冲响应函数表达的含义是,扰动项对VAR模型上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时,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产生的影响效应,对于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变动,并且会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所有的系统变量。本文的脉冲响应图可以用如下图所示,从北京市的脉冲响应图像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一个单位标准差变化仅能引起要素禀赋结构极小的波动,相对而言要素禀赋结构可以引起自身比较大的波动,在第一期影响上升而在第二期、第三期下降。说明北京市要素禀赋结构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而对产业结构演变的驱动能力几乎没有影响,产业结构一个单位的变化对其自身几乎没有影响,而对要素禀赋结构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说明北京市产业结构演变对要素禀赋结构总体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本文选用多变量时间序列VAR模型,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要素禀赋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探讨。我们发现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效应具有较显著的互动效应,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了要素禀赋结构朝着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脉冲响应图表明,外生政策推动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对要素禀赋结构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区域产业政策来寻找给定时点的最优要素禀赋结构。因为产业政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又意味着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优化,所以可以据此给定时点寻找最优要素禀赋结构。

参考文献:

[1]Ju J,J Y Lin, Y Wang. Endowment structures,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15(76):244-263.

[2]Balassa B.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y,1965(33):99-123.

[3]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蔡秀玲.中国城镇化历程、成就与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1(63):28-37.

[5]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2):55-65.

[6]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

[7]徐现祥,周吉梅,舒元.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J].统计研究,2007,24(5):6-13.

[8]马楠,林迎星.产业结构与福建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165-169.

[9]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0]林发照.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福建经济增长动态研究——基于VAR模型和Granger检验[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9,30(2):36-44.

作者简介:张晓飞(1993- ),男,河南鲁山县人,研究生,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经济发展

作者:张晓飞

上一篇:电子论文范文下一篇:岩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