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的基本格式

2024-05-08

经济合同的基本格式(共7篇)

篇1:经济合同的基本格式

合同基本格式

合同基本格式 商务合同已经成为职场中人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虽然具体事项各有不同,而且大小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合同制式,但是基本条款是大同小异的。合同要有正本和副本。商务合同已经成为职场中人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虽然具体事项各有不同,而且大小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合同制式,但是基本条款是大同小异的。

我们常见的书面文本有四种(合同)、(确议书)、(协议)和(备忘录)。前两者多用与商业中,其条款要详细且正规。而备忘录多用与团体和政府部门。

合同要有正本和副本。通常采用的格式是三部分:首部,主体和尾部。下面我们就列出一份通常采用的比较完整的合同条款:

一、首部

1. 合同的名称 2. 合同的编号 3. 签约日期 4. 签约地点

5. 买卖双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6. 序言

二、主体

1.货物的名称条款 2.货物的品质条款 3.数量条款 4.价格条款 5.装运时间条款 6.保险条款7.包装条款 8.运输标志 /唛头 9.保证条款 10.检验索赔条款11.支付条款12.运输方式13.不可抗力条款14.延期交货和惩罚条款15.仲裁条款

三、尾部 1.有效日期 2.所遵守法律(也可根据国际规定)3.双方签名 4.合同的备注部分

篇2:经济合同的基本格式

合同登记编号:●本合同须加盖甲乙双方骑缝章

********采购项目

甲方(采购人)名称:

地址:

邮编:

单位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电话:

乙方(供应商)名称:

地址:

邮编: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电话:

售后服务联系人:电话: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2011年月日

合同总价:

根据*****公开招标采购结果,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以下内容:

一、项目或设备(产品)名称、品牌、型号规格、产地、制造商名、数量、单价

(技术参数和详细配置不够填写须另作附件)

二、随机资料和配套附属设备要求

三、安装调试要求

设备安装调试(或项目建设)符合标准,并满足甲方

技术要求,乙方负责进行设备的免费安装测试同时完成。

四、配套设备、备品备件(含易损件或消耗品)要求及长期供应优惠条件

五、合同总价(大写):(人民币·元)

小写:元

以上价格为甲方指定地点交货价并包含安装运输调试费用。

本合同的供货范围,除包括上述货物外,还包括随机的辅助电气设备、专用电线电缆、随机软件、技术文档、设备运行所必需的随机消耗品(如箱包等),相应的技术服务与质量保证文件。

六、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负责合同签订后项目的配合、协调工作(如与乙方的具体联系和衔接,设备现场安装调试或项目建设施工时配备人员进行监管控制);

2、负责提供设备和安装调试或项目建设施工所必须的场地和环境;

3、负责组织成立验收小组对设备或项目进行验收并签署验收报告;

4、按合同规定享有乙方提供的设备和项目服务。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保证按本合同一、二、三、四、五条款负责完成甲方项目,并保证提供的设备是全新(包括零部件)、符合招标文件规定、具有国家有关部门注册并符合国家质量检测标准(进口产品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完整手续)和产品出厂标准的设备;设备及主要配件保修期为()年,终身负责维修;并保证设备在甲方报废前正常运行。具体服务:保修期内,乙方对设备提供全免费上门保修或免费更换;在保修期,同一货物、同一质量问题连续三次维修仍无法正常使用,乙方必须予以更换同品牌、同型号或不低于投标配置的其它新机器。保修期后,收取成本费维修(自然灾害及人为故意损坏除外);主设备乙方提供现场维修,维修人员在收到故障报告后保证()小时内到达现场,类故障保证由人员(或工程师)在()天内修复,类故障保证由人员(或工程师)在()天内修复;乙方保证在甲方指定地点供应备品备件(含易损件)和配套消耗品;乙方对所提供的设备实行()月时间定期进行保养(或维护、巡检)制度;

2、保证甲方在合同设备或项目(有配套软件的还包括软件产品)使用期间不受第三方提出侵犯其专利权、商标权和工业设计权的起诉。

3、严格遵守投标、技术澄清、商务谈判、中标所承诺的一切规定和条款;

4、参与甲方共同进行设备和项目的验收。

七、以上内容与甲方采购确认和乙方中标承诺情况一致(或中标产品和设备或项目的技术及服务保证甲方正常使用)。

八、技术培训:

乙方向甲方提供天的设备使用人员现场例行免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调试、使用、一般的维修、维护及保养等;食宿自理(各自负责);大型设备(或招标文件有要求、或投标文件有承诺的),乙方还将负责甲方人专业技术人员(或工程师)国内培训并应获得技术证书,费用由乙方负责,具体时间为天、地点为,其他由甲乙双方协定。

九、甲方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技术质量问题,乙方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在省内的维修服务中心、特约维修服务站等售后服务网点的名单、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乙方技术支持电话:,联系人:。

十、整体项目完成时间或设备送达甲方指定地点并按规范安装调试完毕时间为合同签订生效后日内。

十一、验收及验收标准

1、设备验收:设备到达甲方指定地点后甲方统一初验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或按所提供样品进行验收);

设备交验地点和方式:合同签订后,乙方负责将完整配套的原封设备(含开机必要消耗品)送到甲方指定的地点(),由甲乙双方共同开箱初验,并由乙方按合同规范要求完成安装及加电测试等。交货时,乙方随货向甲方交付设备必需的合格证、保修卡,相关资料(如操作手册、使用指南、维修手册、安装调试说明书、服务手册等)及配备的用件、工具等;货物到达指定交货地点后,将由甲方和乙方进行集中验货,若开箱加电测试发现不合格的货物,乙方必须予以更换;在货物最终验收后的质量保证期,乙方应对由于设计、工艺或者材料的缺陷而发生的任何不足或故障负责,费用由乙方承担。

2、项目验收:设备安装和调试或项目建设施工完成后,甲方检验、测试是否合格并满足合同技术要求。

3、验收标准:按国家、行业标准。

十二、合同价款结算

(一)合同生效

合同生效:乙方应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向云南元大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中标服务费和向公证处交付公证费、向招标人交纳履约保证金后合同才正式生效。

(二)资金支付

1、招标人在收到中标人中标价3%的履约保证金保函后,双方签订合同,合同生效。

2、验收:设备按合同清点完毕,质量证明文件齐全,安装调试后试运行一个月,运转正常,符合甲方技术要求,经招标方验收小组验收,并以签署的验收意见为验收结论。需经质监

部门检测验收的设备,以该部门出具的检测验收报告结论为验收结论,中标人负责申报并承担所有费用。所有设备验收合格后退回3%的履约保证金。

3、付款:设备验收合格后,甲方向乙方付款至合同总价的百分之五十(50%),余款(合同总价的百分之五十(50%))在三年内付清。

4、质保金:余款中合同总价的20%作为质量保证金,于质保期满“合同设备”无质量问题的条件下按余款支付方式支付。质保期:合同双方签署“合同设备”试运行合格报告后12个月。

十三、违约责任:

除发生不可抗力事实外,乙方所交设备(或项目)和安装调试(或建设施工)与合同标准不相符合的,甲方有权拒收设备(或项目);逾期交货(或完工)将向甲方每日偿付合同总额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因乙方不能按期交付设备(或项目)和完成安装调试(或建设施工)及所交设备(或项目)和安装调试(或建设施工)与合同标准不符使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法赔偿。

甲方无正当理由拒收设备(或项目),甲方向乙方偿付合同款总价百分之五的违约金;逾期支付合同款将向乙方每日偿付欠款总额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甲方有权拒付合同价以外的任何费用;乙方有权拒绝合同整体范围以外的条件。

十四、甲乙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应及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反映,以便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或处理;也可以直接向合同签订地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本合同发生争议产生的诉讼,由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管辖。

十五、本合同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合同法》有关规定处理。

十六、本合同一式六份,甲方四份,乙方二份。

十七、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十八、本合同不可分割之部分:

1、招标文件;

2、中标人投标文件及澄清或谈判文件;

3、中标通知书;

篇3:经济合同的基本格式

一、合同法对格式条款合同规范的原因

格式条款在社会发展中是主要的经济产物, 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在交易活动中的不断加剧, 交易效率的提升性和安全性成为整个交易活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于是格式条款合同应运而生了。我国合同法对格式条款合同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 格式条款合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格式条款合同在交易过程中实现了较大的简易型, 在意思表达方式上省略了多种交换形式, 并为交易之间产生的成本实现降低性, 从而提高了交易过程的工作效率。格式条款在发展目标建立上就是要减少时间的利用方式。对提供格式条款合同的企业来讲, 可以摆脱纷繁的合同谈判, 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企业运营管理中去; 对于格式条款合同接受方来讲, 避免了与拥有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部门进行讨价还价的艰难处境; 对于司法机关来讲, 一个案件的审判结果, 可以成为同类案件解决的指南, 有利于司法公正和节约司法成本。

另一方面, 有利于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对格式条款合同的规制, 贯彻国家对经济的态度。尤其我国当前情况下, 许多格式条款合同是行政机关参与制订的, 可以直接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二、我国合同法中规范的格式条款合同的特点

格式条款合同是当事人一方为了能够在以后使用中发挥重复性和预定性, 所以在订立合同期间, 并与对方进行协商, 达成统一性, 在运用期间就要较大完整性、定型性的合同文本方式。依据合同法, 格式条款合同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格式条款合同一般是在垄断方进行建立、拟定的。在内容表达上, 在格文本拟定期间, 不是要经过双方当事人利用合同条款进行协商、拟定, 也不需要征求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建立, 而是另一方当事人单独预定出现的。

第二, 格式条款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处于从属地位。格式条款合同在拟定和使用方向上一般是在社会经济、社会政治不断垄断方式下形成的, 所以作为承诺方, 在承诺方式中只能选择承诺方式, 在约人条件发展形式上, 就要选择无条件的接受形式。

第三, 格式条款合同是完整的、定型的、持久的合同。格式合同在发展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细节, 所以该合同在确定下, 当事人双方、一方在合同成立之前就要对合同内容进行了解, 而且, 设立的每份合同在建立方式上都是相同的, 并在较长时间发展形势下, 合同的内容都不会改变。

三、合同法对格式条款合同的规制体现了对接受格式条款合同当事人的保护

我国合同法对格式条款合同进行了规制, 为了对接受格式条款合同当事人的保护, 在适用格式条款合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格式条款在订立期间具有相关的原则性问题。根据合同法在第三十九中的规定指出, 利用格式条款在确定合同, 要提供合同条款一方, 在保证当事人相关权利与义务形式上, 还要实现公平、公正性原则, 利用合理的方式在条款制定方式上对对方进行限制以及遵循相关责任, 并根据对方的具体要求, 对条款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其次, 实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问题。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应根据公平、公正性原则为当事人提供相关权利与义务。如果在制定条款方式中, 当事人在义务和权利在各个方式中已经免除, 该合同就会被认为无效。在这期间, 合同一方应利用合同方式对对方已经免除的信息和限制的责任进行提醒, 并实现提醒义务的应用模式。在这种方式中, 提醒义务也是整个格式合同使用者在发展中的重要形式。

再有, 格式条款合同的解释问题。如果合同条款中, 双方当事人在某个合同内容中对理解形式产生争议, 就应做出相关解释。如果在解释行为方式中, 存在两种以上解释, 就应对不利的一方做出相关解释。如果在合同条款中存在格式与非格式条款形式, 并且两种条款出现的形式不一致, 这期间就要利用非格式条款进行解释。

格式条款合同在社会发展形式上促进了当今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 实现了便捷性、高效性的发展需要。但由于相对人在讨价还价方式上失去一定机会, 损坏了相对人的利益, 所以我国在格式条款建设中, 是原则性做出相关规定, 不仅要防止格式化条款中存在“霸王条款”形式, 还要对处于低位比较低的相对人在利益方向上加强相关保护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格式条款合同的普遍使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 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国合同法对格式条款合同在原则发展上做出相关规定, 它的建立和发展不仅要防止格式化条款中存在“霸王条款”形式, 还要对处于低位比较低的相对人在利益方向上加强相关保护措施。

关键词:合同法,格式条款

参考文献

[1]祁春轶.德国一般交易条款内容控制的制度经验及其启示[J].中外法学, 2013 (03) .

[2]魏晓东.格式合同及其规制——一个“成本—收益”的分析思路[J].研究生法学, 2013 (03) .

篇4:格式合同法的经济学浅析

关键词:格式合同 成本收益 交易成本 完善

一、格式合同产生的根源

在较多阐述格式合同产生根源的文章中,大多谈到格式合同由规模经济和垄断市场的出现而大量产生。

一方面,格式合同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交易效率和节约交易成本。经济是决定一切的基础。格式合同的成长与壮大,与其他许多社会现象一样,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19世纪中叶以后,自由经济制度蓬勃发展,资本的渐趋集中和大规模生产的日益形成,导致了产品的规格化和销售的系统化,造成生产与消费严重分化、对立。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日益发达,这些企业面对的是为数众多的不特定消费者,相互之间进行的是频繁重复、内容固定的各种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按照普通的订约方式,通过对合同条款反复协商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显然已不实际。简化契约订立程序,成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共同愿望。于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机高效运转的需要,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一种毋须交易双方反复讨价还价的格式合同便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垄断的出现与垄断势力的日益膨胀,是格式合同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根源。格式合同的产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格式合同的要约人在经济地位上的优势地位,而这种优势又来源于格式合同使用者在法律或事实上的垄断。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导致的必然结果。格式合同的出现是与大规模企业的产生密切相关。残酷的竞争,使许多企业被无情地淘汰,而实力相对雄厚的少数者则在这一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取得优于其他同类企业的地位。垄断的形成使企业之间纯粹的竞争日渐衰落。垄断行业中通过采用格式合同的形式,节省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签订特定促銷契约的交易成本而提高了效率,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易风险。一般认为,格式合同首先出现于西方国家公用事业领域,其后银行、保险、制造、出版、纺织各业逐一效仿。我们知道,公用事业从其产生起就带有浓厚的垄断色彩,经营公用事业的公司总是独占某一地区乃至全国的市场,某些行业如铁路、邮电等还是国家垄断经营。

笔者认为,除上述两方面原因外,减少由于缔约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也是格式合同产生并且仍活跃与市场交易中的重要原因。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就是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性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相区别。由于科技的发展,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无法了解特定领域内标的物的真实、全面的信息,缺乏关于合同的重要信息。信息的缺乏会增加交易成本,减少商品流通,延缓经济发展。而让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前,充分了解合同内容、专业知识又是不现实和不理智。一般而言,当获取信息成本超过获悉信息后的预期收益时,信息不灵通的状态就是理性。格式合同恰恰可以弥补当事人对特定领域内的信息不足。格式合同一般都是组织专门人员经过周密研究后制定的,有的合同(如公共事业类)是国家主管部门或行业自律部门专门制定,其条款细致全面,内容具体明确,权利义务及责任划分、纠纷处理等事项规定协调一致,克服了单个人与之签订合同时内容不确定的缺陷,并弥补了相对人在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方面的不足。

二、格式合同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格式合同自其产生之日就存在效率与公平、效益与正义的矛盾。法律的诸价值发生冲突时,就涉及法律的价值取向问题。

(一)格式合同的收益

格式合同自其问世以来,就遭到传统民商法的抨击,但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交换领域站稳脚跟,并且迅速发展,以致成为许多领域(如公用事业)交换形式的主流。这一状况是由格式合同本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别种合同类型的特质所决定的。但这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格式合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并不是格式合同本身,传统的契约自由和公正原则也不是没有缺陷。正如梁慧星指出:“向来为人们所崇尚的契约自由从一开始就存在某些缺陷”,“它很少注意到缔约人之间不平等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特定领域中消费者因对专业知识了解不足,影响双方在缔约过程中的平等、公正和契约自由。因此,契约自由及其与公正的因果关系的理念是法学家们设计的一种预想模式,“是一种理想公正,它与现实社会中的事实公正是永远也不可能完全重合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格式合同所具有的优越性更为突出和广泛。

首先,格式合同的采用对于相对人来说,可以避免交易谈判的麻烦,简化手续,节省交易成本和时间。市场中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任何交易都离不开交易成本与交易所耗时间这两个因素,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交易背景的日渐复杂,缔结合同本身不再是没有代价的了。现代商业环境中,交易所涉及到的社会背景与法律问题使得谈判必须相应的经济、技术、法律专家以及翻译的高价服务,快速的交通与通信也必不可少,这一切所需的费用实际上都是交易成本。在大量激增和日益频繁的交易类型中,提供商品或服务者,如与个别相对人逐一逐点磋商合同内容,其缔约成本将会很高,此点毋庸置疑。

其次,格式合同有利于事先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风险分担、预估生产成本。格式合同一般出自熟悉相关的行家之手,他们能够较详尽地预见格式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合同中对合同上负担及风险的分配作出相应的规定。格式合同条款使用人可以以此类条款预防风险的发生(如动产出卖人以格式合同条款保留标的物之所有权至买受人付清全部价金),限制风险的范围(如预售房屋之出卖人在其格式合同中规定:“出售房屋之精确面积以地政机关复丈结果为准,若复丈结果与本契约书所载面积不符,而其增减范围在2%以内者,互不增减价金总额”),甚至移转风险予他方当事人,同时预估多项风险发生的几率,以预先精确计算成本、利息、危险负担、付款期限、统计耗损等,从而形成合理的生产成本,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促进企业的合理化经营。

再次,格式合同的采用有利于增进交易安全,避免讼争,以利商业的稳定。格式合同的订立采用书面形式,其合同条款明确而细致,特别是格式合同中关于风险分配的条款,使得合同不履行时,当事人双方的责任和风险明确。且格式合同因其标准而确定保护了缺乏相关知识的一般消费者的利益,并因其形式上的固定而呈现一种强制的平等,对格式合同不加拒绝的所有被要约人都平等无差别地按照合同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政治资历、行政级别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格式合同的采用,有利于国家进行政策调控。现代市场经济是有调控的市场经济,格式合同条款的无协商性以及要约的长期性,使国家进行政策控制成为必要,否则,将严重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酿成社会公害,妨害国家长远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格式合同的成本

格式合同的理论基础是契约自由,但格式合同的发展最终背离了契约自由原则的本来意义。所谓契约自由原则,是指契约必须由当事人自由意志彼此一致才能生效,契约的内容由当事人自由决定,契约的方式以及相对人的选择等由当事人决定,任何人无权干涉。 而格式合同的相对方在订约中居于附从地位,相对方不参与协商过程,只能对一方制订的格式合同条款“要么接受,要么走开”。相对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讨价还价,因而相对方在合同关系中处于附从地位。正是由于双方地位悬殊,格式合同使用人受利益之驱动常使格式合同以追求一己之最大利益为目标,常常制定出不公平条款。虽然,从经济分析的方式可以印证在特定场合格式合同是最有效率的。

格式合同还是以约定的方式排除任意性规范的适用来侵犯他人的权利而达到利己之目的,用一些隐含的语言、强制性条款、不当免责条款,以此来减少自己的风险,将风险转嫁给相对人,任意掠夺相对人的利益,使得合同对对方不利。

三、从交易成本看格式合同的规制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格式合同产生的根源,笔者试从其根源来探讨规制格式合同的问题。合适的法律规制应当于交易成本水平相适应,法律规则应尽量减少各方的交易成本使之达到均衡。从格式合同的发展来看,它产生于长期以来的商业贸易惯例的积淀。它的出现使交易谈判的内容相对固定化和程式化,减少了一对一方式谈判的风险和摩擦,降低了交易成本,从经济学角度看,是有效率的。 但由于双方当事人在地位上的差异,造成一方當事人经济弱势地位,相对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提供方订立的格式条款,这样的“效率”可能无偿地牺牲相对人的利益,导致相对人的交易成本增加,最终造成社会总成本的增加。因此,格式合同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应当兼顾公平,以减少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冲突。在构筑和完善立法、司法、行政和自律规制的过程中,突出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公平规则原则和引进竞争限制垄断原则。

(一)保护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公平规则原则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发展,民法中的主体原型由“一元”变成“二元”,即从一个“自我决定、意思自治的个人”为单一主体模式,发展到保留形式上平等的个人、自治的“个人”与时刻处在需要法律提供外在保护的“弱者”并存的主体模式。我们应该承认人在各方面的不平等及其结果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上的差异,对弱者加以保护;我们的法律应该在发现和权衡契约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通过对弱者的保护体现民法对人的终极关怀,实现对处于各种社会层次的人作为其本身能得到广泛的保护。

(二)引进竞争、限制垄断原则

法律经济学家科斯和波斯纳等主张通过市场竞争解决这一问题,即只要市场是竞争的市场,不是垄断的市场,买方为了吸引顾客和在竞争中占优势,就必然提出一些有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其他竞争者竞相仿效,就会使价格趋于成本,风险责任的确定有利于消费者。消费者保护与市场的自由竞争度有关,自由竞争是保护消费者最好的办法,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运用国家干预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对垄断进行限制,丰富市场中消费者的选择对象,满足消费者的选择权,从格式条款的源头上对不合理的免责条款加以化解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杜军.《格式合同研究》,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3][美]罗伯特·D.考特,托马斯·S.尤伦著.《法和经济学》,施少华,姜建强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5:经济承包合同格式

1、乙方进场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施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乙方必须建立安全保证体系,选出专职安全人员,由甲方统一管理。

3、乙方对甲方提出的安全隐患必须按“三定”进行整改,确保安全施工。

4、乙方进场必须佩带安全帽。不得擅自拆除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否则追究其相关责任。

5、乙方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6、乙方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净,活完场清。

7、乙方必须服从甲方指挥,有安全隐患必须立即通知甲方。

8、如果乙方因乙方操作或违反规定出现失误或造成损失由乙方负责。

五、奖罚标准:

1、甲方对乙方在施工中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及能认真遵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并无事故,视其工作情况,奖100-500元。

2、乙方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不带安全帽罚50元/人次。

3、在工地内打架斗殴罚款100-500元/人次。

4、偷盗公共财务发现一次罚款500-1000元/人次。

5、乙方对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保管维修,由于责任心不墙或失职所造成设备损坏罚款100元/人次,一次责任由乙方承担,并照价赔偿。

6、保持伙房及生活区卫生,排出值日表,每日打扫,如经工地项目部检查不合格,罚款500元,限期整改。

7、对一切违反工地管理规章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通报并对乙方责任人进行罚款1000-元。

甲方负责人: 乙方负责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经济承包合同范文三

甲方:合肥市大圩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公司章程及质量、安全等管理的有关规定,为全面履行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明确各级的责、权、利,加强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甲方将 工程项目交给乙方组织实施,并经协商签订如下承包合同,共同遵守执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

2、工程范围:图纸内土建、安装工程。

二、承包指标

1、经济指标:公司对项目经理实行以该工程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的全部施工图总额扣除上交公司费用(总工程款2%)后净值为承包基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个人收入调节税、所得税由项目部成本核算后按核算应缴数额,由项目部负责缴纳。

2、安全指标:无重伤、死亡事故;无重大设备、交通、消防、食物中毒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4‰以内。

3、工程质量指标: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50%,主体工程必须达到优良标准,竣工验收质量等级必须达到合格;无重大质量事故。

4、文明施工:严格执行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必须达到文明标准化工地。

5、工期:开工日期月日,竣工日期总日历工期 天。

6、持证上岗:安全培训的持证率必须达到80%,四大工种持证率必须达到100%,特殊工种持证必须达到100%,其它持证情况按公司有关规定落实。

三、甲方责任

1、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负责对乙方进行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技术素质,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强制性条文、标准、规范、规程。

2、制定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及质量、安全技术措施,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指导监督乙方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3、在旬检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安全巡回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按标准限期进行整改,督促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落实情况。

4、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审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规定的停检点,组织隐蔽验收,并负责隐蔽验收签字。

5、主持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6、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负责办理有关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技术资料归档等工作。

四、乙方责任

1、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令,服从甲方的领导和管理,遵守公司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2、全面履行甲方与建设单位签订本工程施工合同(GF--0201)中施工单位应负的责任。

3、全面负责现场施工的组织工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安排工程的生产计划。

4、负责现场的技术和质量,制定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如实准确地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5、加强安全生产,制定现场安全管理办法,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乙方人员安全施工。

五、奖罚

1、安全奖罚执行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奖罚规定。

2、工程质量奖罚执行公司制定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的奖罚规定。

3、持证上岗率达不到规定的不能开工,经调整合格后方可开工,中间因人员调离而达不到规定的,应停工整顿,经核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4、工期提前或拖延,按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有关条件约定办理,奖或罚直接和建设单位兑现。

5、乙方在施工过程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根据其情况,甲方可给予警告、停工整顿、停止投标或中止承包合同。情节严重者勾成犯罪的交司法机以法惩处。

六、本合同一式四份,正本2份,副本2份(公司经营部、工程部、综合部、项目部各一份),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工程质量保修期满后自动失效。

甲 方:

法人代表:

乙 方:

项目经理: 年 月 年 月 日 日

看过经济承包合同的人还看了:

1.内部承包协议范本

2.承包地合同范本

3.承包档口合同范本

4.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格式

5.部门承包合同范本3篇

6.资料承包合同范本

7.承包工厂合同范本

8.单项承包合同范本

篇6:试论格式合同的利与弊

一、格式合同的基础理论分析

1、格式合同的历史发展

19世纪是以契约法为核心的私法获得极大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发展正如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说的那样, “迄今为止, 所有的进步社会的运动, 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尤其是随着工业革命普遍开展、资产阶级逐渐取代封建阶级掌握政权以及人文主义哲学思想、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自然法学说的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传播, 为契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而使契约的观念深入人心, 无论是在大陆法系, 还是在英美法系, 契约自由都成为各国合同法普遍奉守的基本原则。可以说, 19世纪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契约的世纪”。

到了19世纪末, 垄断组织的产生, 使得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冲击, 市场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契约自由和平等的理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契约自由的理论开始衰落, 一些学者开始认为契约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认为是契约的死亡。

垄断性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以及公用事业的私营化,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这意味着企业服务业的交易行为以及物质消费行为日益频繁, 如果仍按契约自由的原则对合同各项内容逐项商谈, 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的效率, 格式合同已经被广泛的在经济生活中适用, 如今, 格式合同已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且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 格式合同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格式合同的出现也促进了合同法的发展。[2]

2、格式合同的概念界定以及特征

格式合同也称为附和合同、定式合同、附从合同、标准合同、定型化契约。在我国格式合同也非共同接受的名称, 有的学者称之为标准合同, 有称之为附从合同、定式合同。所谓的格式合同就是指合同当事人的一方为了将来与不特定多数当事人订约而预先拟定的, 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条款。[3]它可以形成一种固定的合同形式, 可以向任何同类的交易对方提供并经某一特定的交易相对人签字即可生效的合同。

格式合同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 合同当事人主体地位的不平等性。在格式合同中, 事先拟定合同条款和形式的一方多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公用事业单位、企业或社会团体等, 他们大多是经济上或法律上的强势群体, 而对方当事人则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对合同内容仅能完全同意或拒绝接受, 无权进行讨价还价。

第二, 就合同订立的方式而言, 格式合同是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的。一般合同的订立过程要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 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合同条款;而格式合同是由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事先拟定合同条款并在缔约时提出, 对方当事人不参与合同的制定。这种合同形成时间上的预先性是格式合同区别于一般合同的最显著特征。

第三, 从合同的形式来看, 格式合同具有定型化的特点。合同制定方总是固定的成为格式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其目的是与不特定的多数人订立合同, 不论在合同成立前与成立后, 都是特定的一方当事人;而合同适用方在接受合同前则是不特定的第三人, 合同成立后才成为合同的特定的另一方当事人。另一方面, 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地位也是固定的, 不可任意更改的。这种预先拟定好的合同文本不是仅仅针对某个特定交易的对方, 而是针对所有同一类的交易相对人, 提供格式合同的当事人对同类的交易相对人均一视同仁的使用这种格式合同。因此, 使得格式合同具有很大程度的稳定性和不变性, 可以重复使用, 不因合同适用方的改变而改变。[4]

二、格式合同利与弊之分析

1、格式合同优势之解析

(1) 格式合同的使用, 可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 合同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们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中与其他社会主体订立合同、进行交易。格式合同内容上的固定化, 形式上的标准化, 以及要约方总是特定的, 而承诺方总是广泛的特点, 使当事人无须逐条协商订立合同, 且该合同可以对不同的相对人反复地适用。在缔约阶段, 它精简了“要约——承诺”之间相互反复的过程, 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精力、财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 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 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的主体所追求的目标。

(2) 有利于增进交易安全

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合同理论之中。合同之本质就是交易, 因此格式合同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交易。格式合同定型化的特点决定了合同是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而制定的, 而且是能够针对同类性质的交易而反复使用的, 因此格式合同的制定一般都是经过熟悉本行业业务的专家进行认真的论证, 并经提供方反复使用, 历经多年并逐步完善。所以格式合同具有相当强的科学性、预测性, 加之格式合同往往采用书面明示形式确定双方责任及风险分担, 这种明确的归责形式, 促使当事人积极履行合同, 尽量避免风险发生, 从而有利于增进交易的安全。

(3) 格式合同可以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整个社会向前迈进的步伐已经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与人们丰裕的物质生活和高尚文化的享受, 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而法律则具有相对保守的特征, 法律虽然有一定的预测性, 但这个预测是建立现有的社会基础之上的。当现行的法律无法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尚无详尽规范时, 当事人可利用格式合同将无规定的法律关系明晰、准确地规范在合同内, 从而弥补法律的不足, 更好的维护交易的正常进行, 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利。

(4) 格式合同的采用, 可以便于国家进行政策调控。现代市场经济是有调控的市场经济, 格式合同的无协商性以及要约的长期性, 使国家进行政策控制成为必要。合同内容的固定性和形式的标准化, 为国家进行政策控制提供了可能。而格式合同文件总是由一方预先提供, 不管是由专门政府机关统一制定, 还是由当事人自己起草并交由专门机关审核, 都为国家进行政策控制提供了现实的途径。这样, 国家经济的发展便通过合同的形式稳定化、计划化和可控制化了。[5]

2、格式合同的弊端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 格式合同以其独特的优势, 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保障交易的安全, 降低了交易的风险, 而且还可以弥补法律漏洞, 便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但格式合同毕竟是一把双刃剑, 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 对合同自由理论的冲击。尽管有的学者提出格式合同也是对合同自由理论另一视角的阐释, 格式合同及其规制的理论基础依然是合同自由, 但格式合同对合同自由理论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但是格式合同则是一方当事人将合同拟定之后, 对方当时人对于合同只有接受或者拒绝的自由, 而没有讨价还价、平等协商的自由, 这已经是违背了合同自由的原则。另外, 一些口合同自由, 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使格式合同沦为经济上强者压榨弱者的工具。

(2) 格式合同中存在不平等的条款, 使合同的平等原则受到挑战。格式合同的应用推广正是竞争的排斥和垄断的形成的结果, 在此背景下, 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一方在拟定合同条款时, 经常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 制定有利于己、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而这些条款则是经过相关专业人士经过长期的研究经过大量的印证并且是对合同的制定者绝对有利的, 专业性强, 甚至有些还具有欺骗性。广大的消费者在经济实力、信息量等方面同具有垄断性的企业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消费者的利益会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侵害。

(3) 格式合同的制定者还经常通过合同不合理的分配合同风险。格式合同是为大企业家们随时都想把合同履行中的风险尽可能的推卸给对方当时人的努力而服务的, 它会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或者免除大企业家们不履行或者不能正确履行合同时的法律责任, 或者许可他们在合同订立之后太高物价, 或者许可他们交付合同约定之外的货物, 但是对方相对人的合同撤销权和单方解约权被设置了重重障碍, 而且对方当事人迟延履行责任却被合同罚则条款和损害赔偿条款大大加重了。[6]格式合同的制定方却利用自己的优势, 更多地将风险置于相对人一方, 比如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第三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风险, 一律由相对人负担, 而不管不可抗力或者第三人的行为是否应该属于由制定者防范的范围。

结语

从以上对合同的利与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格式合同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正如一名学者所说的:“在目前普通人所订立的合同总数中, 格式合同大约占到了99%。很少有人会记得他们最后一次签非格式合同是什么时候。恐怕实际情况是, 除了格式合同, 他们所订立的合同中只有少数口头合同算是例外。而对于那些较为活跃的人来说, 他们每天都要签几分格式合同。停车场与剧院的收据、百货商场的售货小票、加油站的加油收据等都是格式合同”可见, 格式合同已经非常紧密同日常的经济生活相联系。格式合同的利是大于弊的, 它的优势如交易成本低、效率高、弥补法律的不足等决定了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格式合同的弊端, 必须同过法律的对格式合同进行严格的规制, 从而维护合同的平等、公平、自由, 最大程度的促进交易的实现, 从而更好的实现合同法的功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益提高, 格式合同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已日益成为普遍现象, 它以方便交易的成立和低廉的交易成本的优势赢得了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 格式合同的产生是对古典契约理论特别是对合同的平等原则和合同自由原则的重大冲击, 格式合同中存在的一些霸王条款会在无形中侵犯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是说格式合同就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也有弊, 系统的梳理格式合同的利与弊有利于更好的认识格式合同, 从而为法律对格式合同的规制提供理论依据, 使其趋利避害。

关键词:格式合同,利与弊,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1]唐德华:《合同法条文释义》,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174。

[2]邓静雯、曾祥才:《论格式合同的利弊》,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12 (6) 。

[3]苏号朋:《格式合同条款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42。

[4]邓静雯:《浅析我国格式合同》,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8 (8) 。

[5]黄秋生:《标准合同相关问题研究》, 《现代法学》, 1996 (3) :66。

篇7:经济合同的基本格式

关键词: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经济分析;效力审查

一、 格式条款内容控制的体系定位

1. 民法角度:对合同正义的背离。合同自由是私法自治的最根本原则。合同的内容控制意味着对契约自由原则的结果——合同效力的全部或部分否定,构成对仅仅由契约自由即得成立的契约正义的减损和对私法自治的背离,需要出示正当性理由。抑或,从格式合同的内涵看,它非为当事人协商的结果,背离契约自由原则要求的“当事人磋商意思表示一致”,全面禁止此类缔约形式。

第一,格式条款缔约方式的全面禁止的不可达成。格式条款的效率因素有效满足市场交易的需求:首先,从格式合同产生方面,生活中区分行业和相对人的,经重复使用和不断淘汰选择,最终为全行业选定的示范性合同条款,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其次,从格式合同使用方利益考虑,在这种合同中,要约方是特定的,承诺方是任意的,要约人以固定条款内容向与多数人订立合同,使得合同订立过程简化,仅需一次“要约—承诺”,节约信息成本和缔约成本,促进交易频率。再次,从格式合同相对方利益考虑,即使是处于缔约劣势地位的小型企业及消费者,尤其是针对日常交易类型,鉴于快速交易的需求,也无法顾及合同内容中的每个细节,反复磋商。而行政机构、第三方提供的通用标准文本范本有类似于商业惯例、行业规则等非正式的“柔性规范”的作用。经交易者反复博弈约定俗称,不会出现较大的利益偏差和失衡。综上,格式合同的整体排除不可达成。

第二,合同内容控制是对契约自由的结果全部或部分的否定,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的背离,需要为制度提供正当性理由。契约自由要求契约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一方当事人即受契约约束,同时拘束他方当事人,此种形式自由应得到法律承认。仅在格式条款拟定方严重偏离任意法规范的本旨与核心,滥用合同自由,形式自由无法保障实质的合同正义,才有必要动用特别衡平机制,从而合同法、消保法和保险法等特别法对格式合同内容控制之规定,使得合同客观等值原则成为判断合同公平之一般标准,而格式条款是否有自始就不应被纳入合同(《合同法》第39条第1款)或者无效(《合同法》第40条)之情事的判断上,即要求司法扮演积极的角色,经由司法介入审查后,才能判定是否具有拘束力,此即为民法为格式合同介入审查提供的正当化理由。

2. 法学与经济学的对话:格式条款规制的基本问题。

(1)契约正义与经济学上“不完全竞争”导致“不完备合同”的法律填补。依据经济学原理,完全竞争市场得以自动达到生产与分配的平衡和最高的效率。于此相应,各个主体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得以达成的合意也得以获得最平衡的利益。而完全竞争市场经常被偏离,它的达成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即为“不存在垄断现象”以及“完全信息”。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Stigler)所说的那样;“任何单独的购买者和销售者都不能依凭其购买和销售来影响价格,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就是:任何购买者面对的供给弹性是无穷大的,而销售者面临的需求弹性也是无穷大的”。另外,“完全信息”假设市场主体均得以获取完全的和足够的信息。当然,对于单个市场主体而言,至关重要的即为所经营产品的供求信息;对整个商品社会而言,同样如此,价格是决定供求的无形指标,发挥着隐形的中介作用。“完全信息”无法达成时,将导致两种情形:一为信息的不对称性,二为信息的不确定性。

但现实是,并不存在任何一个市场可以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要求,于此相应,绝大部分的合同也无法达到完全合同的要求。而“不完全合同”正是合同内容控制制度所关注的审查和规制的对象。于此,“不完全合同”的识别与转换,即成为本节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识别方面,首先需要分析和确定"完全合同"赖以存在的主观基础与客观基础,并作为市场上合同双方尽量接近的目标与标准。格式合同双方当事人就条款拟定方是否基于“公平原则”和“给付均衡原则”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发生争议的,即应当以“完全合同”赖以存在的主客观条件为标准,比较发生争议的不完备合同与这些条件的差别,重新进行权益和风险的配置。

(2)立法与效率。尽管不完全合同有其经济上的必要性,但那只是一种宏观的判断。就具体的合同而言,就具体的利益实现而言,有时合同当事人还是需要一个完全合同。也就是说,不完全合同在出现疑义时,还是需要补充机制,来明确权利义务。但补充何内容,尤其是当合同呈交到权力机构(如法院、仲裁机构等)面前时,他们的倾向和标准是什么,法学家说公平,经济学家说效率。于是我们需要继续追问,法学家所谓的公平究竟是超越于效率还是依附于效率,所以,对于格式合同中的公平和效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为不完全合同的填补提供一个坚实的参照点。

格式条款立法的重要目标之一:法律政策所鼓励的行为方式不能因市场垄断地位而受阻。鉴于原材料、机器和劳动力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人类的实际需要就是效率问题。法哲学和经济哲学的对话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以康德(Kant)、哈耶克(Hayek)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者,抑或以边沁(Bentham)为代表的福利经济主义学者,以及森(Sen)和海萨尼(Harsanyi)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主义学者,这些学派共通的主张和要求为:使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合意成为可能,并且给予法律上的约束力。这与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Coase)总结的科斯定理不谋而合: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或产权的重新配置的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私人的交易过程将成为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由此,分配效率和自我决定是法学和经济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在立法上,主要体现在:(1)保障私人自治(主要由《民法通则》以及《合同法》中规制"法律行为"的规范承担);(2)风险负担和降低交易成本(主要由《合同法》规范承担)。

(3)行为引导与理性人假设。法律规范具有引导民众行为的功能。格式条款使用者占据经济力量优势、信息优势、知识优势,依照“经济人假设”,会在合同中预设有利自己的商业风险和司法风险分配,在合同制定中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法律要求的对于格式条款相对方的保护,有悖于“经济人”在理性行为指导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此时法律选择了对“完全理性”以及“经济人”假设之外的“例外”的保护——维护公平和正义。但是对这些例外的保护,必须通过法律明文规定框定界限,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法律保护和希望引导的行为为“理性人行为”。与格式条款内容控制制度这种“体系化的对非理性行为进行保护”相对的,是在个案中通过概括性条款(悖俗、违背诚信等)调整的个别非理性行为,法律将这种对个别“非理性人行为”是否给予保护,赋予法官自由裁量。

(4)不平等的磋商地位与市场保护。经济学理论将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如果不是从结论上,但至少从出发点上)归类到保护弱者的规范范畴。联邦最高法院在《德国一般交易条款法》颁布当年,在判决中明确提出应该抛弃将内容控制的规制原因归结为“相对方经济上和专业知识上的不利地位”的观点。并且主张真正的规制原因在于“不平等的磋商地位,致使仅仅一方当事人——格式合同拟定者单方享有自由决定契约内容的自由”。契约自由的主要内容包括“缔约自由”、“相对人自由”、“内容自由”、“形式自由”和“变更和解除自由”。而缔约自由表现在当事人看到商品的那一刹那,决定买或不买,这与内容控制中主要关注的的合同自由(内容自由)区分清晰。法院认为格式合同相对方享有的缔约自由并没有受到减损。学说上的意见与该判决截然相反:教科书中的观点认为内容控制的原因是相对方经济上,信息掌握和专业知识上的不利地位;民法典评注中的观点是被动接受单方事先拟定的非必要之点的合同条款的相对方处于不利地位。“信息不确定、不对称导致市场竞争机制失灵”这一论点,在对格式合同条款受内容控制,进行特别法律(例如反垄断法)规制时,尽管也会作为重要理由考虑,但最终落脚点仍是相对方对格式条款使用人的选择可能性和依赖程度。平衡格式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平等的地位才是司法审查最重要的任务。

二、 格式条款内容控制的实体法评价框架

1. 内容控制的属性。格式条款内容审查属于法律审查。在此,我们以德国法概括性条款结合格式条款禁止记载事项的列举规定为例,分情况讨论:在适用“无评价可能性的禁止记载事项”(或称“绝对禁止事项”)时,内容控制属于法律审查的命题,毫无疑问。但在“有评价可能性的禁止记载事项”(或称“相对禁止事项”)之列举条文和概括性条款时,法律适用程序有所差别,“相对禁止事项”条文本身就给予法官具体化和裁量空间,进行法适用和法续造。若涉诉条款不在相对禁止事项内,仍得适用兜底条款进行法律审查。依据概括性条款进行的内容控制是否属于法律审查的质疑颇多,但我们认为,尤其是第307条第2款为格式条款内容控制设定了一般的、普遍性的审查标准,转引其他任意法规范进入格式条款的内容控制。综上,格式条款内容控制在性质上属于法律审查,不同于衡平审查(Billigkeitskontrolle)或权利行使控制(Ausübungskontrolle)。

2. 内容控制的适用范围:“不容磋商”要件的再解释。格式条款是指为多次使用而预先拟定的,未与对方个别磋商,由合同当事人一方(使用人)在合同订立时向相对方提出的合同条款。对于“未与对方个别磋商”,《共同框架》起草专家组在文本中用括号标明,说明专家组对于消费者合同中个别磋商条款(即将内容控制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张到所有合同条款)是否可以成为司法审查对象尚存异议。然而,无论从德国《一般交易条件法》(AGBG)到《德国民法典》第305条~310条的发展历史,抑或欧盟层面法律状况观察,都不见如此宽泛的适用范围之先例。

作者在北大法宝、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机构主编的《人民法院案例选》和《民事审判案例要览》、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以及少量的新闻报道刊物中,以“格式合同”为关键词检索,收集整理了159起格式合同纠纷案件。其中涉及“磋商”这一构成要件的仅有5例典型案例:对“磋商”这一格式条款构成要件的解释路径,基本上是以《合同法》第39条第2款为导向,以“是否进行事实上的协商”作为决定性标准。德国法院在这个问题的立场上,要求更为严苛,认为“磋商”(Aushandeln)所要求的程度,一般而言高于“协商” (Verhandeln)。并且通常只有在事实上确实存在条款变动时,法院才倾向于承认发生“磋商”。仅仅认真严肃的协商其它替代条款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发生格式条款消极要件意义上的“磋商”。

但是这种解释路径,及其直接决定的内容控制的适用范围,与该制度的保护目的和功能取向并不吻合。无限扩大了经营者的博弈地位,忽略了相对方的利益选择和能动性。从格式合同相对方利益考虑,即使是处于劣势的消费者和小型企业在日常交易中,迫于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强烈的市场竞争,也不希望仔细考虑合同内容中的每个细节,反复磋商。此外,相对方也信任由行政机构、第三方提供的通用标准文本范本有类似于商业惯例、行业规则经交易者反复博弈,不会出现较大利益失衡。即使存在个别偏差,在比较信息成本和合同期待利益后,理性的相对方也往往愿意承受。亦即,相对方在存在磋商可能的情况下,自动放弃该权利,此时无论从填补意思自治角度,还是维护格式合同的效率功能角度,均无法律保护之必要,不适用内容控制制度。

可见,相对方在获取信息的成本和合同价值不成比例的情形中,并不关注“磋商”的可能性和事实上的实践性。相反,在大额合同中,合同价值大于信息成本和交易风险,则可期待理性的经济人对权利义务进行个别磋商。由此,以保护目的为导向来重新定义格式条款内容控制适用范围,学者提出应以“交易成本—合同价值关系”作为决定性标准,即审查因使用格式条款造成的相对方的不利,是否存在公力救济的必要(这里主要指合同的司法审查)。若交易成本较高,与合同价值不成比例,则推定不存在个别磋商。反之,若交易成本低于合同价值,则即使合同内容事实上完全没有修改变动,也推定存在个别磋商。这种情况下,使用格式条款造成的相对方的不利益由私人间自力救济是必要和可能的,从保护个人或保护市场两方面来看,公力救济(格式条款内容控制)均无介入必要。若此假设成立,甚至可以说格式条款拟定方是否对相对方履行了说明告知义务都变得无关紧要。在平衡私法自治和公力介入之合理性之后,还可以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个别磋商在第二种情况下甚至可以定性为“拟制”,而非“推定”;且若相对方可进行磋商而未磋商,也“拟制”成立“磋商”。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依照目前通说的解释路径会造成的相对方拒绝磋商时的法律地位优于其真正进行了磋商的情形。

3. 立法与解释技术的借鉴。立法技术方面,德国法采用的是“概括性规定和列举性规定相结合”的方式,在适用上采“第310条和第307条第3款关于”内容控制适用范围的规定→通过司法解释列举相对无效的格式条款→第307条概括性规定的顺序。《德国民法典》第308、309条是格式条款无效的规范示例,除此之外的争议条款,依据兜底条款第307条在进行效力评价,该条是整因此第307条对具体的列举性条款既起到统帅作用,也起到兜底条款的作用。

三、 结论

格式合同内容控制制度的出发点是对合同形式自由征引实质正义的补充和纠正,亦即法律推定私法主体为理性人和自利人,基于形式自由所作之决定,应当在客观上也符合“给付均衡”,无需司法审查介入。而个案中的主客观给付均衡偏差,因其个别性、暂时性,立法的不可预见性,则由民法概括性条款规制,授权法官个案裁量。而以对格式合同中条款效力的审查、部分或全部效力的否定为"内容控制"制度,功能目的上并非裁量个案正义,而是对合同内容自由的司法体系化介入。我国关于格式条款内容控制的规定抽象、宽泛,难以确切把握其意义。《合同法》第40条作为内容控制的核心条款,却仅列举了免责条款通常的特征——“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虽将“公平原则”作为设定格式条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但缺乏具体化标准。概括性条款的立法例保证司法极端的裁量空间,却增加论证负担,有害法的安定性。鉴于此,本文从不完备合同理论和合同法效力评价的基本原理出发,澄清介入合同的正当性和内容控制的对象与功能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德国法和欧盟法规定,对规则和法解释技术进行描述,为格式条款内容控制的分析提供一条线索,从内容控制之对象、首要原则及其具体化标准、判例积累和发展的禁止记载事项的列举规定等几个方面,为我国格式条款实体法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法律解释提供借镜。

参考文献:

[1] 王泽鉴.债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解亘.格式条款内容控制的规范体系[J].法学研究,2013,(2).

[3] 陈自强.契约之成立与生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罗纳德·科斯著.盛洪等译.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 乔治·斯蒂格勒著.李青原等译.价格理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2.

[7] 阿马蒂亚·森著.胡毓达等译.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 保罗·萨缪尔森著.何耀等译.经济分析基础[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9] 约翰·海萨尼著.郝朝艳等译.海萨尼博弈论论文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14CFX040);中国法学会青年自选项目(项目号:CLS(2014)D054);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号:13YJC820032);2013年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号:13PJC043);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YS078);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号:ZZHZ13011)。

作者简介:贺栩栩(1982-),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华东政法大学民法学科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上一篇:计生幸福家庭事迹下一篇:浅谈在 Photoshop教学中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