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工作要点

2024-05-04

教务处工作要点(精选8篇)

篇1:教务处工作要点

白塬初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工作要点

2013年9月

1.开学初召开对各科任教师教学常规及课堂常规要求的会议。(已完成)

2.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排定课表,作好开学的准备工作,保证顺利开学。(已完成)

3.准备好开学下发的各种材料(书本、作业、教学手册、报到册、教案本等),争取师生用书全部到位。(已完成)

4.组织检查各部门(电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各年级开学准备情况,组织召开各级教师动员会,力争提前进入角色。(已完成)5.督促各教研组写出本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本组公开课计划;备课组制定出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已完成)6.安排循环教材的使用情况。(已完成)7.安排图书进教室活动。2013年10月

1.分教研组、备课组检查教师开学准备情况(如教学手册、教案等)。第二周星期三之前教务处检查各教研组的检查记录。2.第二周落实老带新、熟带生的接对子工作。3.联合教研室进行推门听课。4.召开全校教师教学常规会议。

2013年11月

1.落实、组织好期中考试。2.作好各级期中考试分析工作。3.检查教师听课记录并反馈检查结果。4.检查教师教案并反馈检查结果。

5.抽查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并反馈检查结果。2013年12月

1.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深入年级,尤其是到九年级的课堂听课,了解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

2.组织九年级科任教师分析九年级学生现状。3.落实、组织示范课课活动。2014年1月

1.检查教师听课记录并反馈检查结果。2.检查教师教案并反馈检查结果。

3.督促各教研组及各科任教师做好各项工作总结。

篇2:教务处工作要点

1.组织好日常教学,保证教学秩序稳定。

2.筹备、组织召开学校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2011年3月-6月)

3.修订201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3月-5月)

4.迎接第一批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项目验收,启动第二批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的申报。

5.做好2011届毕业生各项工作(信息核对、学历证书资格审核、学位授予资格审核、电子注册、证书制作发放等)。(2011年3月-7月)

6.做好本优秀专科毕业生直升本科工作。(2011年3月-5月)

7.完成好本学籍处理各项工作(转专业、留降级、退学、学籍预警等)。

8.加强“双学位”教育工作。

9.做好学生成绩管理工作。

10.组织好成人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各项工作。

11.组织好实验、实习有关工作。

12.组织好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2011年3月-6月)

13.制定网络教学实施计划,开展网络课件的筹备工作。

14.组织实验教学大纲的增补工作。

15.继续完成紧缺专业项目、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设备采购、验收、资金审批等工作。

16.组织好各级各类考试,推行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

17.做好已获批的各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组织好2011年“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建设点、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项目)的申报工作。

18.做好各类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师授课竞赛。

19.组织好校内各类教学建设项目验收,解决遗留问题。

20.评选优秀教研论文、评选优秀教学秘书。(2011年11月)

21.做好教学资源库建设,组织好精品课程、重点实验室、教学名师授课、紧缺人才专业素材等拍摄、制作工作。

22.开展学校合班教室扩音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

23.完成新综合教学楼录播教室及一体化演播室的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工作。

24.组织好教材征订、验收、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生查询和服务平台。

25.起草校教材审定工作小组章程,调整校教材招标领导小组成员。

26.制定并实施教务处网络建设规划。

27.加强与改进教务处作风建设。

篇3:教务处工作要点

1. 高校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的职业定位

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团队的职业定位较为复杂, 具有多面向、多角度的特点。对于教学研究的任务而言, 教学研究工作团队首先定位在教育工作者这个职能上; 而对于行政管理而言, 教学研究团队又扮演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同时, 这份工作又难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因为其既不同于教学活动的直接实践者, 又不同于政府及其相应的职能部门。

2. 高校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的性质

教学研究的工作性质更像一座桥梁, 承载着调节高校、学院、教师、学生四者之间的关系的职责; 同时也肩负着传达、实施国家教育政策和制定、修改、调整学校制度的责任。这要求教学研究工作团队虽然不能参与教学活动, 但必须对教学实践有深入一线的了解, 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肩负着监督、管理和协调的责任。另外, 在教学管理方面, 又必须具备制定、传达、解读相关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能力。

3. 高校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在具体工作内容的层面上, 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承载着学校的顶层设计, 如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涉及学校规划的特色专业建设、新专业申报、专业建设工作; 涉及办学水平和教师切身利益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成果、专业经费的申报与使用等工作; 涉及人才质量提高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等工作。

二、优秀教学研究工作团队应具备的特征

1. 具备服务理念

作为高校教学研究工作的职能部门, 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也是建立在科室体制的基础上的。目前这种管理体制正在经历转型, 即从控制型的管理形态转变为人本型的服务形态。在此转型的基础上, 工作的重心也从直接管理转移到宏观调控、引领指导、监督和协调服务上来。因此, 打造服务型团队, 每位团队中的工作人员都应树立人本服务的意识, 为学院中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等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以便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师生。形成 “一切以教学为中心, 以学院专业发展为中心, 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服务意识[1], 打造 “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服务理念。

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 并不意味着工作中管理职责的减轻, 相反是对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教务工作中的过程管理不再是重中之重, 取而代之的是对目标的管理。同时还要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 制订管理文件, 保障教研工作的有效进行, 同时给予二级学院良好的发展和管理空间。

2. 贯彻学习理念

随着社会对高校办学水平期待的不断提高, 高校不仅承载着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关的重任, 还扮演着与时俱进、引领文化的风向标。对于教务处负责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来说, 在教学成果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如何有效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如何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如何更好地适应教育资源的硬件提升; 如何制订及调适学校的教育制度和培养方案等都是教学研究团队需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正如加尔文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 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 用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2]因此可以认为, 打造教学研究工作的学习型团队就应该注重开阔成员的视野, 激发成员的主动性,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让团队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全体师生。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工作团队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思想认识上应注重培养自身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式, 让自己的学识和精神都丰富起来。不仅要逐渐形成理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和教学主张, 同时还要脚踏实地, 努力践行自身的教育理想, 才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3. 具备联动意识

教务工作系统性极强, 可谓 “牵一发而动全局”。在教学研究方面很多内容的规划和设计, 都影响着整个教务系统和全校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从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看, 打造联动性的团队首先是从内部开始的。因此, 在教学研究工作的推进中, 首先要求个人工作内容成熟化, 避免随意化和简单化; 其次要注重将各部门都纳入整个体系中, 宏观掌握处理工作内容的走向。

在面临如培养方案的修改、教学管理文件的制订等工作时, 作为教学研究单独一个科室显然很难全面掌握制订制度与实际运行之间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哪些运行不畅和脱节的问题。因此在类似的工作中, 应借助联动的力量, 号召每个科室均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多方面调研, 对其他科室工作任务主动接触甚至是熟悉, 各科室交叉工作内容不回避、不推诿, 关键信息互相知会、切磋, 或者抽调人员共同解决, 在共同解决的基础上, 发掘工作性质, 理顺工作流程, 明晰职责范围, 为日后相关工作内容留下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根据各科室对工作完成的贡献比例, 确定今后类似工作如何应对。在与其他部科室的交流中, 注重营造团结合作的气氛, 打造相互激励、相互支撑的研究氛围, 利用集体的经验和智慧开展教务工作, 不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联动的团队不仅在教务处内部产生, 还应该深入一线师生中, 形成范围和对象更加广泛的联动。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 与师生的联动有助于建立更加平等的管理机制。联动的形式可以借助师生座谈、教研室调研、定期走访乃至信息平台的交流等。在制定制度、修改培养方案、改进教学研究工作的职能方面, 均应合理借鉴师生的意见。

4. 肩负承上启下的职责

教务处教学研究工作扮演着教学政策和学院之间的纽带角色, 具有承上启下的中枢功能。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始和结束, 都在上行和下行的沟通协作中完成。对上承接市教委通知, 领会精神, 制订符合校情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校内要跟随学校的步调, 听取校领导的工作指示。因此, 这部分上行工作主要呈现出一种政治性和行政化的特点。

对下向各学院准确且迅速传达精神, 并进一步号召动员部门单位积极参与, 有效有序地组织各类项目的开展与实施, 掌握进度及时间截点。在对院系的工作中, 由于教学秘书作为教学工作的一线管理者, 因此要注意突出教学秘书的沟通和协调职能, 使其能更好地承接教务处相关工作安排, 同时敦促其准确有效率地向学院各教研室传达。同时, 工作人员更应该深入教学的第一线, 在与在校师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 了解第一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师生的思想层面, 掌握教育对象和管理对象的真实情况, 遇到问题要迅速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案。

5. 不失人情味的工作态度

教学研究工作是一项严谨而重要的工作, 是严密而理性的; 同时由于师生作为工作对象的一部分, 又使得这项工作充满了感性和人情味。工作程序的有效和严谨是各项工作展开的前提条件, 而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态度更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并锦上添花。高校的团队、名师、教材、课程、教改等优秀成果的推出离不开学校的栽培和孕育, 保证一定数量的成果出现离不开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辛勤钻研, 也离不开学校的政策保证。但政策的推广和如何让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加贴近政策甚至合理利用政策, 是教学研究的行政人员需要不断揣摩和研究的。这将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平台、解读政策、制订有效的验收监管方式、制订符合校情的资金使用及管理方式等,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创造成果的道路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使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精力能够更加专注地放在研究成果上, 而不会对苛刻的申报条件和晦涩的相关制度望而生畏。

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加强与教师及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交流, 对教研室乃至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应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对其研究方向和成果应有大致的掌握。因此, 在工作中, 肩负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仅仅作为文件的传达者和制度的执行者是远远不够的, 在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沟通和接洽时, 要积极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既要和谐相处又要有效推进工作的进行。

在和教师、研究人员的交流中, 注重提醒教师承担着双重职能, 即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 因此既有教的职能又有研的职能, 鼓励其切实做到教研结合、教研一体。同时要对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进行鼓励, 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保证一定基数的成果出现, 从而推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成果。

三、总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 整体与部分互相影响, 部分制约着整体, 有时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3]工作团队和工作人员也同样符合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教学研究面对的重要而繁杂的工作来说, 更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工作团队的支撑。因此, 打造一个具有服务、学习、联动、承上启下功能同时又具有人情味的团队, 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岗位引领指导、保驾护航的作用, 使教学研究团队切实有效地支撑教务处各项业务运行, 成为高校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武丹.教务处的人本管理分析[J].科技展望, 2015, (19) .

[2]邱昭良.学习型组织新实践:持续创新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篇4:教务处工作要点

【关键词】高中 教务处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73-02

教务工作信息管理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即在教务管理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高中教务处负责学校多项工作,是整个学校的枢纽,工作繁琐且重要,所以应优化信息化管理,完善与高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务管理体系,提高高中教务处工作质量及效率。

一、高中教务工作信息化意义

高中教务处信息化管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作和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对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国内多数中学都改革了教务信息化管理,可以说经改革后将教务管理推到智能化和网络化新阶段,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最重要是提升教务管理的效能。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因信息化管理要求各类数据统计和输入更为紧密、准确,因此要求教务管理准确性高。②教务传输信息和信息检索速度比以往明显提升;③学生通过个人密码才有权限进入学籍信息等内容,因此有相当高的保密程度,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提升了中学生教务信息的安全性。④采取信息化管理后能节约很多物力和人力。当代管理理念重心从人本管理、产品管理转移到信息资源管理,各种信息流在各种活动中调节人流、物流数量和方向,行驶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职能。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推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融入教学管理中必然会促使管理者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并在转变中更加规范、全面、科学地管理学校各类信息资源,最终达到合理重组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的转变。

二、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内容

(一)高一新生录取、信息采集、学籍卡、分班工作。教育局一直采用统一录取方式录取高一新生,以电子表格形式从教育局将被录取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成绩、毕业学校等信息传送至录取学校,教务处还采集被录取学生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以数据库DNF、电子表格分别存储。新生分班工作可在电子表格中进行,根据学生总人数制定出班额、班级个数及重点班个数,之后按照入学成绩分为普通班和重点班,再按照分数高低排序。普通班的学生分配方法和重点班相同。当前由教育局制作高一学生学籍卡、学生会考证空白卡后下发给学校,之后学校在空白卡片处粘贴照片、书写学生性别、姓名及学号。可采用VF软件制作学籍卡和会考证。一方面能减轻学校教务工作人员工作量,一方面还能保证学籍卡、会考证的适用和美观。具体方法为基于高一新生的信息库数据环境设计出与发样卡相同的模板,之后导入数据后快捷轻松获得学籍卡和会考证,最后盖章和塑封。

(二)教师课务分配。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强大的排课软件功能,避免人工排课出现的排课不均、人力不足及重排现象。本文研究应用的“红桃排课”软件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排课工作,能以电子表格数据形式导入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功能多节课联排功能、固定课不排或先排、手动调课功能及公共场所能容纳班额限制功能等,软件中还附带了班级课程表、全校课程表及教师课程表等打印功能,使高中教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大大减轻。

(三)成绩统计及高考报名。学校教务日常工作中以年级将学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高三模拟考试学生名单分开制作成电子表格形式,主要信息包含学号、班级、姓名、前次考核成绩及以前考试成绩全校排名顺序,之后将其作为建立考场、准考证号及考号的依据。可保证成绩相当的学生在同一考场,防止因学生成绩差异过大出现作弊现象。学生要严格根据考场、准考证号入座,考试完毕后输入成绩,运用电子表格分类汇总功能和排序功能统计出班级的平均成绩和综合名次及提高率。市教育局以电子表格格式将高中的学生会考成绩传送至学校,同时收集学生所有科目后在高考报名中导入DBF表,以此减轻未来高考报名数据整理工作量。

(四)教学业务管理。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输入教学计划、任务书、课程表等信息,允许学生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查阅。学生能够在教务系统中了解到本校情况、教师情况等相关内容。任课教师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即可登录教务系统录入学生成绩并开展试卷分析,学生也可以自行查阅成绩。同时系统还可提供学生查阅历年科目成绩并生成统计报表。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教务与管理者之间四者信息交流,提升教务管理质量。主要立足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教师和学生及教务管理者能运用系统公告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信息交流及互动,让教学及教务管理联系更加紧密和及时。

三、完善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议

(一)重视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教务处是全新的管理理念,更强调管理的互动化和自主化。通过全新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共享平台上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或学生还是管理人员,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教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大潮。可以说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教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全新的教务管理更注重互动性和自主性。通过建设新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全校乃至全国所有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共享平台上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因此高中要认识到创新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与高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中学教务管理信息集中了学生及教师大量数据且可以通过网络处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要结合本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真正切实可行的完美的规章制度。教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到严谨与严格,对于执行效果进行约束和评价。树立“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念,高中教务处根据相关安全要求,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法规,使得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健康的运行。同时,还需与之配套的完善的考评制度,促进考评的顺利进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考评要纳入整个学习工作的绩效考评当中,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务管理信息化更新修复和调整。

(三)构建高中教务信息化管理安全体系。教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是推动高中教育深化改革的源动力,其管理系统数据库涵盖教师和学生个人信息以及学校等多方信息,因此教务管理信息化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如果黑客和病毒侵入教务管理信息数据库,不仅会妨碍正常教务管理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还会泄露师生个人隐私信息。与此同时随着高中教务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说一个教务管理数据的泄露,会导致与之共享数据的所有高中信息都面临着泄露危险,因此要建立防火墙杀毒工作和日常安全防范工作等安全体系,全面保护信息系统。

(四)加强高中教务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教务处要求培养知识、能力双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能保证顺利推进教务管理培训工作的稳定化和长效化,全面提升教务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其次,拓宽培训知识结构。传统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现代信息化教学管理相脱离,所以要加强改造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增加信息网络技术能力、教育学及管理学等各方面知识,使其能顺利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学校各项事务。再次,丰富培训途径。由于教务管理人员日常都忙于学校工作,学习时间较少,对此学校在培训师可采取半脱产或脱产进修方式鼓励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攻读高层次学历,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培训,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教务管理信息化,从而提升业务水平。

总之,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是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应立足于学校教务处自身实际并通过合理规划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务管理体系,为教务处提供高效率、轻松化、现代化的工作环境。

篇5:学期教务处工作要点工作计划

一、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过程管理。⑴认真落实《宿迁中学教学工作管理常规》,坚持教学“六认真”,规范和细化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辅导、考查考试和教学科研,达成教学常规的全过程管理。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学习贯彻《宿迁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⑶全体教师要严格遵守办公纪律,保持办公场所整洁。严禁在办公室从事文体活动和各种娱乐活动,争创文明办公室。

二、优化“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提高教研质量。⑴学科组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中心发言人的主导作用和全组教师的主体作用,通过充分的讨论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⑵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要持续关注,不断反思。加强教学研讨,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形成具有宿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⑶认真组织研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新课程标准》。学校将聘请课改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习“新课改”经验交流会,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做好准备,学期工作计划《学期教务处工作要点工作计划》。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举办第十届“五四杯”课堂教学大赛。一年一度的“五四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业已成为我校水平最高、影响重大的教学赛事。各学科组要积极动员四十岁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本届杯赛。“五四杯”的参赛成绩将作为参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下届大赛前推荐参加省、市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重要依据。

四、深化高三各学科复习教学研究。高三学科组与每位教师要积极搜集高考信息,认真组织或参与听课、评课活动;高三的练习讲评和试卷评讲课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上出特色。第三次市统测前,学校将组织一次高三教学调研,进一步促进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将高三年级现有的“优势”转化为“胜势”,确保在今年高考中考录取名校数、本科上线数及本科上线率均取得突破性胜利。

篇6:2013年上期教务处工作要点

1.加强新课新观念学习,提炼各教研组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3.加强处室建设,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确保学校的教学秩序正常和各项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4.修订教学质量奖励方案,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内动力

5.做好期未质量总结分析,及时兑现质量奖,鼓励教师争先创优。

6.加强考研组,备课组建设,增强教研会和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7.落实好“三课”活动,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提高教师的上课和评课水平。

8.落实做好学分管理工作。

9.加强考务管理,端正考风、促进学风、提升教学质量。精心做好高考、中考的考务工作。

10.做好高一的文理分科工作,规范“转、留、复、休”的管理程序。

11.科学有效地抓好高2011级的复习备考工作,使学校教学质量能稳中有升。

12.做好各年级课程表的编排工作,按计划开齐开足各种课程。

13.组织好每学月的教学检查工作,确保“六认真”的落实有效。

14.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齐开足。

15.加强图书室的管理工作,使学校图书发挥应有作用。

篇7:教务处工作总结的要点

1、认真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和督查各教师写好学科、班务、中队等计划。

开学初,针对教师在上一个学期工作中的情况及平时检查发现的存在问题,围绕教务处工作重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教研计划。并要求学科教师、班主任根据学校计划和各部门计划认真制定个人计划,教务处做好检查和收集。

2、精心编排课程表。

课程表是学校日常工作和其他活动的“总指挥”。在编排课程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课时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及时排出最佳课程表。

3、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根据学校教学情况,每学期围绕教研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前,我校教师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今后,要调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的积极性,让这些力量带动全体教师,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4、规范档案的管理工作。

常规管理档案中,教务处要存档的材料要求细而齐。今后,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认真制定方案、计划,与老师们一起做好记录,做好活动总结,整理好纪实性材料并及时存档。

5、规范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今后努力方向:扎实有效做好科研管理工作。

1、规范教学检查工作。

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是否落实,教务处的常规检查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本学期我对教学检查工作不是很规范,导致有些老师在备课、批改作业、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工作上有些松懈。今后教务处把这些常规检查工作规范化,每月的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老师,对于优秀教案、典型的教学反思给予表扬,不足的地方与老师做好沟通,做到每次检查不流于形式,有检查、有记录、有指导、有反馈。

2、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有效备课》《有效上课》《小学教学参考》等业务书刊,特别是《有效上课》中展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小策略,让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切实投入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的研讨活动中。

3、完善学科评价制度,切实做好段期考质量分析。

对于教学成绩实行阶段性的验收、测评。每学期的段考、期考,指导教师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教务处认真评审,在此基础上做好学校的质量分析,并在教职工大会上及时与老师交流汇报。有待下学期跟进。

4、夯实业务培训。

每学期教务处做好教师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农远培训。每学年不仅创造条件请专家来校指导,还派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然后让这些教师在校内培训其他教师,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

5、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今后,教务处将加大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力度,让老师们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篇8:教务处工作要点

高校教务处办公室工作通常事务繁多、特性复杂, 无章法可循, 无规律可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高校教务处办公室工作变得更加琐碎、繁忙, 却不出成绩, 处于此位置的人员也渐渐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 表现为在工作中懒于思考, 不求创新。本文将通过对高校教务处办公室现状的分析, 尝试探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教务处办公室工作。使得办公室各项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 为未来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好积极准备。

1 高校教务处办公室现状与定位

本世纪初, 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扩大招生的巨浪, 一时间莘莘学子涌入校园。然而, 大规模的招收学生, 致使学校的建制规模也随之扩大, 教务处也变身为学校大教务, 不但肩负着开展学校各项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重任, 还需兼顾学校内外往来公文、来电、来函以及一些无法估计的事件, 不仅有党务、政务也有事务;有大事也有小事, 有务虚也有务实;有常规也有紧急。总的来说, 它是学校与二级学院联系的一个枢纽机构。教务处的这一华丽变身, 使得教务处工作更偏重于综合型管理职能。教务处办公室在负责日常一般性办公室事务性工作的同时, 又增添了组织和管理的职能, 这个转变使得办公室工作越来越繁重, 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工作人员对于这一转变始料未及, 一下子无法适应新的角色, 从而就产生了高校特有的大教务办公室“特色”。

2 教务处办公室工作现象分析

2.1 思想上固守陈规, 还没有从之前的角色走出来。

教务处本就是高校中一个繁忙的部门, 教务处办公室工作主要承担着教务处日常办公用品的供给、教学例会等各类与教学相关会议的组织与记录、一般性文件的起草、账务的报销与记录、以及各高校教务系统间交流访问的接待任务, 同时, 它还是联系教务处各科室与二级学院的桥梁, 起到协调和沟通的作用。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 教务处办公室工作量也随之增多, 在实际工作中, 不分分内分外、职责范围之内之外, 什么事情都要办公室去管, 什么事情都要办公室去服务。然而在人员的配备上却相对偏少, 致使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同时, 转型前就在教务处办公室工作的老职员, 依旧习惯于之前埋头苦干的工作状态, 喜欢按照老的观念去思考, 陈旧的规律去办事, 殊不知此时的办公室工作已经渐渐的向管理型转变, 而不是简单的跑跑腿。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2 工作繁杂, 缺少有效地运行机制, 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高校教务的转型, 使得教务处不但要以开展教学管理为中心, 还要兼顾学校其他类型的与之相对应的活动, 教务处办公室的工作量也就自然而然的增加。本就繁琐、杂乱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再注入各项新鲜的工作, 让被琐事缠身的办公室人员一时间反应不及, 疲于应付。最终, 只得采取遇到什么事情, 就做什么事情, 终日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发生的事情, 没有一点计划性可言。同时, 办公室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形成与之配套的责任范围、管理制度, 致使办公室工作效率低、质量不高。

2.3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作祟。

首先, 办公室工作的性质本来就是做得多而不容易出成绩的。其次, 办公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窗口”, 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教务处, 乃至整个学校的形象。然而, 作为大教务的办公室人员, 平日里工作繁多, 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现错误, 久而久之,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就潜移默化的进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内心, 使得他们在工作上变得保守, 不愿意探索和创新。

2.4 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高校的管理人员, 是对口专业的并不多, 其中大多是从教学岗位转岗人员, 或者是海归学历的人才, 虽然硕士学历的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从实际情况看, 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工作经验, 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还需提高。

3 高效的教务处办公室工作措施

3.1 除陈规去陋习, 角色转变尤重要。

由于教务处职能的转变, 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要尽快进入角色, 头脑里要有全局观, 要用科学发展观去看问题, 不能固守从前的思维和习惯, 凭经验去做事。职能的转变, 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情况, 办公室人员也要有应对的新举措, 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要站在管理者的高度, 具有涉猎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形成管理的思维模式。

3.2 有计划、有规划, 繁杂中找规律。

不论办公室工作再怎么变化, 一般事务性工作也不会变了性质, 对于这方面的工作, 你可以找规律、定计划。比如, 每个月都会在某一时段发生某些事情 (如教学例会) , 对于这些事情, 你就可以提前规划, 定好计划, 按步骤执行, 做到有规律可依。同时, 你也可以使用工作日志表, 将一周或一个月中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在表上列出, 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排序, 逐个完成。这样, 你就不会陷入繁忙之中, 顾此失彼, 错误频出。

3.3 大胆创新, 勇于尝试, 新思维中出火花。

俗话说:“做得多就会错的多, 不做自然谈不上做错。”作为新时代的教务办公室人员, 要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 将一些新的管理观念、思维方式带入工作中, 对一些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事务性工作程序进行调整, 以高效率为前提, 在尝试中不断摸索新方法, 擦出智慧的火花。

3.4 操作自动化办公系统的能力不可少。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作为高校教务处办公室人员,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不可少的。新型的高校, 对于办公成本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视的。所谓开源节流降成本, 高科技时代自然要利用好这个“新型武器”, 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结合, 运用高校各类办公软件, 如教务管理系统、OA高校版信息系统、学生信息注册系统等, 完成学校课程的编排、学生成绩的登录、学生信息的记录, 以及教学活动的通知和报道, 从而完成信息的传递。达到省时省事省力, 降低办公成本, 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

3.5 理顺办公室职责, 完善办公室制度, 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

教务处办公室工作内容的增加, 使得办公室职责内容发生变化, 需在过去的规章制度基础上, 根据学校现有的状况和发展规划, 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制定出一套内容完善、实用性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个制度, 将各项工作引向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 使得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有律可依。通过制度的完善, 职责的明确, 可以使办公室人员认清现状, 拥有科学发展观的思维, 在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公平竞争, 营造出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比如, 对教务处办公室的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 可以相应制定一些流程张贴在墙上, 让前来办事人员一目了然。对一些需要文字记录的事情, 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教务处收文登记表》、《教务处发文登记表》、《教务处日常办公用品采购登记表》、《教务处日常办公用品领取表》、《教务处用印登记表》、《教务处账目报销明细登记表》、《教务处会议记录薄》等做以记录, 通过上述方式逐步规范教务处办公室各项事务,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 还可以根据每个岗位的特征, 改进绩效考核方法, 让每个人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钻研业务的热情, 增强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办公室人员原有的工作思维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教务处办公室工作人员, 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工作性质的转变, 以及自身的不足, 根据实践经验, 运用新观念、新思维去创新和改革, 将日常繁杂的事务工作与办公室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进一步促进教务处办公室工作的有效开展, 使其能够逐步由单一型转向复合型。”

参考文献

[1]赵蕾.论高校教务处办公室工作的有效开展[J].新西部, 2012 (14) :121, 123.

[2]陆一.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J].决策与信息, 1994-2013:48, 49.

[3]张伏力.论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现状及建设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06) :78, 79.

[4]王红艳.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价值工程, 2013 (34) :128, 129.

上一篇:企业安全生产会议讲话稿下一篇:议论文要正确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