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海蓝诗歌

2024-05-03

西域的海蓝诗歌(共11篇)

篇1:西域的海蓝诗歌

关于西域的海蓝诗歌

如果苜蓿有情

不会如此茂盛地开放

如果琵琶有泪

也当在西夏断弦停唱

帐篷下

旅人收住了眼光

垂着头走

不敢继续凝望

我骑着一匹瘦马

独自走在西域的路上

路边也有野花

身后是大唐

西风将云彩吹得皲裂

滴血的残阳

依旧毒辣辣

洒在胡杨林上

头顶笼罩着千年的积雪

天山就在眼前,还是依旧在远方

看不清楚,但是能够嗅得到

我模糊了泪光

多情的穆天子在那里会见西王母

瑶池的水是否还泛着波光

千年前的风猎猎

吹开我的衣襟,露出我的`彷徨

羌笛断断续续

胡笳封住了忧伤

我用寂寞的大雁传递信息

给我远在江南的娇娘

和田宝玉,美姝胡姬

窈窕细腰善舞长袖割断了我的彷徨

翩翩飞天,楼兰歌妖

我挥不开万古情愁,又如何瑶池浮觞

杨柳依依,忽成泪雨

我折起了伊人的衣裳

收不起的是长长的思念

我在时光的流逝中被流放

于是我在暴雨的夜晚

梦中回到故乡的雨巷

在醉里浣剑

数梅花瓣,嗅花香

我在萧疏秋叶中走出了阳关

黄昏饮马在流花河旁

稀疏的树影给我纹身

迎着落日,吟出了散落的诗章

我想用失传的契丹文

为逝去的英雄写一首国殇

还未出口就都已成了传说

消散在异域他乡

所以我只能舞动长剑

马蹄声带走了我的剑光

严寒堵不住胸口汩汩的热血

落叶萧萧,西风苍苍

向着浩渺飞奔而去

我坐在马鞍桥上

旁边挂着我的长剑

和我滴血的心脏

篇2:西域的海蓝诗歌

当兵离村忆过往,

犹如昨日过长江。

北京是咱第一站,

未料到黄石成第二故乡。

当年真的没揣什么抱负,

也真是没想到能吃“公粮”。

辛苦辛勤辛酸不必说,

岁月如梭俱已往。

万事休了,

我叫它“一晃荡”。

若把一生当一日,

吾已黄昏走夕阳。

失意世人云红尘看破了,

可功名时时窜入我心房。

发小问为什么啊《刑警》写完了,

你还往《奈何红尘》上闯。

我说既食人间烟火,

君没见红尘最不肖的是寒碜样!

何人不为富贵来,

名利害得几人不在忙!

任尔高调什么都看穿,

可最终哪个不被功名扰,

又有谁不被利禄伤。

百世流芳虽说没几人,

但求心安,

篇3:岑参诗歌中的西域

西域的自然风光雄奇壮美,

但我更偏爱的是那里的历史遗存,

每当走入一座孤城,就好像与唐代诗人岑参有约,

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领略历史的苍凉之美。

在新疆几年时间,我寻访过不少历史故城,虽然见到的多是残破的墙垣和满地荒草,但在我的眼前时常幻映出高耸的城楼和萧萧车马,而几乎每一座故城的辉煌历史都可在唐代的边塞诗中找到佐证。人们对西域那片辽阔地域的了解,风霜雨雪、铁马冰河的印象多是来自边塞诗中。西域的自然风光雄奇壮美,但我更偏爱的是那里的历史遗存,每当走入一座孤城,就好像与唐代诗人岑参有约,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领略历史的苍凉之美,于是,我携带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的《岑参边塞诗选》,作为了解西域胜迹的索引,开始了寻访之旅。

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作为小官吏,他的文学成就远高于他的仕途功名。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入朝,奏调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随同到达今天的库车。岑参第二次出西域时是去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任职,前后共6年。期间沿着丝绸之路,度陇头,穿河西,出阳关,过流沙,足迹几遍天山南北,他对沿途各地风光和边塞的征戍生活的长期体验,使他获得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为唐诗扩大了题材范围,留下了80多首边塞诗歌,也为后人留下了有关西域风情的珍贵记录。看今天的新疆风光风情,与岑参诗对照,已经远不可同日而语,沧桑变幻,时代更迭,但我想象,脚下的一块块坚硬的路面和砖石应是岑参踏过的,假如岑参再世,故地重游,当惊世界的殊变。

岑参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世居江陵,后迁河南登封,祖父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死得早,家道衰落。岑参幼年聪颖过人,饱读诗书,20岁到长安求取功名,直到唐玄宗时期,30岁的岑参才考取进士,授兵曹参军,两次到西域,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从西域归来,后官至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

岑参出西域时期,正是唐王朝全面统一西域的时期,当时一个空前强大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但是西北边疆大食、吐蕃等少数强悍的部族时有侵扰,战事仍然不断。在西域设立最高军政管理机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也是为了稳定边疆,减少战乱,岑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西域的,在他的诗中,多是表现当时的军旅生活,也让人们记住了安西、北庭和轮台等地的边地民情和自然风光。

“安西”——库车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岑参随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来到西域。“安西”是安西都护府的简称,节度使驻地龟兹,即今新疆的库车。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第一个军政机构,标志着唐朝在天山东部地区政治主权的确立。

按照今天的路线图,岑参是从京城长安过河西走廊,经武威、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等地到达库车的。入安西途中,岑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笔下的热海、火山、雪海、沙碛、龙堆、盐泽,以及严寒酷暑、风狂雪暴等,展现了西域特殊的自然环境。一首《沙碛》展现了空旷无边的沙漠图景:“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经火山》以充满奇情异彩的诗句描写了吐鲁番盆地炎热逼人的气候:“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银山碛西馆》则通过描绘银山峡口的自然风光和严酷的气候,表现了岑参想在这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愿望:“银山峡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风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岑参到达安西节度使所在地龟兹,又作《安西馆中思长安》描写羁旅寂寞、返归无期,因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

由岑参说到龟兹,则是一个不尽的话题。有一首当地的古老民歌曾这样歌唱:“假如有通向东方的道路,它就是古老的龟兹,它是神灵慈爱的航迹,光明的舞蹈,传遍大地每个角落的歌声……”龟兹古国立世千年,鼎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库尔勒,南至塔克拉玛干,西到巴楚,北至天山腹地。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它国民和睦,善歌舞,都城繁华,佛窟遍布,寺宇辉煌。

的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龟兹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北缘,乃至新疆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均设于此。龟兹古国既是丝绸之路上繁华的都会和商埠,也是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这一地区深受古印度犍陀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由龟兹、羌、汉、柔然、吐蕃、回鹘等民族和部落的先民们共同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克孜尔石窟、昭怙厘大寺等大量的石窟群和佛寺遗址,丰富多彩的龟兹乐舞,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彩。如今人们来库车旅游观光,既能饱览天山和大漠风光,也能寻到岑参时代的历史遗迹,感受丝路重镇的文化魅力。

“北庭”——吉木萨尔

岑参在安西2年多时间,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春,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岑参随至河西节度使治所武威,后返长安。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又随同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封常清去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岑参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非常丰富,更多的是歌颂边防将士英勇豪迈的战斗生活以及不畏艰难的顽强斗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还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色彩瑰丽,气势磅礴,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谊,堪称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飞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竟成了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

我是带着虔诚的景仰之情走进北庭故城的。北庭故城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十几公里,当地人俗称“破城子”,尽管是残垣断壁,但规模宏大的轮廓仍清晰可辨,城址平面布局呈不太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长约1公里,分内外两城,均有护城河环抱。古城中楼台衙署遗迹犹在,我不知哪一处土丘是岑参曾经生活和处理公务的地方,但是他创作的30多首有关北庭的诗篇却像袅袅余音飘荡在北庭故城的空间里。

“轮台”——乌鲁木齐

岑参在北庭时经常随节度使封常清离开庭州驻节轮台,所以在他80多首西域诗中21次出现轮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他居住和多次描写的轮台城,经过学者多方考证认为,就是现在乌鲁木齐城郊的乌拉泊故城。唐轮台废弃后,乌鲁木齐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成为全疆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亚欧大陆中部的繁华都市。久居乌鲁木齐的人读到岑参的诗句倍感亲切,只缘与轮台故城相隔咫尺。

唐轮台故城位于乌鲁木齐南约15公里处,城垣高大宽厚,城墙夯筑,周长约2000米,4个城角各有角楼遗迹,城门外突,城垣中部有对外瞭望的孔洞,东门外有宽阔的护城河故道,从浩大的工程建筑和军事设施来看,它显然是具有军事意义的屯兵重地。

岑参的名字和轮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以“边塞诗人”著称并真正能从内涵上展现出大唐雄风的,非岑参莫属。岑参在北庭和轮台生活了3年,目睹了边关雄奇深远、艰苦卓绝的边防事业,因而在军旅之余写下了许多有关轮台的名篇绝唱——“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岑参诗中对风雪、石头、黄沙的描述,以及对夜半行军的描写,也给后人留下了当年西域生活的记录。

岑参在轮台期间,还多次到达今天吐鲁番地区的交河和高昌故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九月,岑参由军府驻地轮台奉使交河,作《使交河郡》,叙写了旅途的艰辛:“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嵬。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谴雨雪来?”《火山云歌送别》更是反映了当地的炎热气候和别样风景:“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全篇从云着眼,诗意新奇动人,于肃杀恶苦的自然环境中彰显了人的豪气。

篇4:李白诗歌中的西域歌舞情结

关键词:李白;诗歌;西域;歌舞情结西域乐舞东传之后,“不仅把唐代乐舞艺术推向一个高峰,而且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创作也起到催化作用。”[1]具有极高艺术情趣的唐代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外来的事物,引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描绘西域乐舞诗应运而生。

1李白对西域意象的独特偏爱

李白诗歌中的西域元素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西域风光、西域歌舞、西域服饰、胡客、胡姬、胡马、胡雁、胡鹰、胡床、胡麻……色彩各异的西域元素,都曾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经笔者粗略统计,李白作品中,涉及西域风物的诗歌高达45首之多。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西域由衷的向往与喜爱,寄寓着对边疆民族气质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边塞安定统一的向往。终其一生,西域在李白的心中、诗歌中都积淀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于李白出身,历来众说纷纭。郭沫若曾认定李白生于碎叶,[2]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李白“陇西成纪人,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3]这一说法比较普遍。李白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那时中原大乱,“大业末,华民多奔突厥。”李白的先辈流徙到西域,也将汉文化带到西域;同时也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甚至与西域人通婚。由此可见,在李白身上很可能有西域人的血缘,而且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证据之一便是李白通晓西域梵语。范传正说李白在翰林院时“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李白也说“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支书。”

2李白诗歌当中的歌舞元素:乐与舞

盛唐时期,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文学重心移向都市。[4]都市生活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音乐的昌盛;一是乐工歌伎的增长。以西域乐舞为表现客体的作品。首先,有西域之乐器、乐曲。唐诗中出现的古代乐器名目众多:琵琶、筝、横笛、箫、琴、笙等,《旧唐书·音乐志》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惟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在李白所作涉及乐器声音的诗歌中,“笛声”值得注意。笛“其元出于羌中,”[5]属西域乐器的一种。李白作品中写笛之作共有五篇,《春夜洛城闻笛》《金陵听韩侍御吹笛》《观胡人吹笛》《青溪半夜闻笛》《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司马将军歌》等。西域乐曲东来,不仅是形式上的文化融合,它与中原传统的人文情怀也紧紧相连。前所举“笛”之例即为典型:笛声悠扬,诗人很容易将其作为抒发思念之情的载体,这样,笛声就成了特定情感的符号。其次,有乐舞之场面。李白诗歌不仅注重“听”,同样注重“视”,视听结合才更具韵味。李白作品中的西域乐舞场面众多,如“伏拜祝千岁寿,周舍为之辞”,描写西域胡人进献祝寿之乐舞情景的《上云乐》;描写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舞蹈“青海波舞”的《东山吟》;以及描写当垆笑春风之胡姬的《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再次,有佛音与梵曲。佛教音乐即于佛寺中进行的唱诵仪式活动,如《庐山东林寺夜怀》,绘写了“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为典型的净土音乐场景。任半塘说:“弄婆罗门一体,今但知《舍利弗》戏为最早。此原梵戏,……今日关于此戏之我国资料,厥为乐曲《舍利弗》与《摩多楼子》二调,而此二调之传辞则以李白之作为最早。”

3西域乐舞与李白诗歌的艺术构思

李白诗歌当中提及的西域胡人、胡姬、名物、地名等,是表面可观的文化互动,而西域文化——尤其是西域歌舞在灵魂、精神、气质上对李白的吸引则是本质上的影响、深层次的融合。

3.1西域乐舞与诗歌节奏

西域乐舞中新奇的旋律和美妙的韵味,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葛景春认为:“李白的一些长篇乐府歌行和盛唐的一些大曲、法曲一样,其结构布局、节奏的韵律,纵横开阖,富于变化。例如,著名的《蜀道难》一诗,就是这样。从结构布局上来看,此诗像一曲宏伟的交响乐,既结构完整,又富有变化。既有主调,又有变奏;既有丰富多彩的变化,又有主题的一气贯通……它节奏鲜明,灵活多变,极富有音乐舞蹈流转变化的动态美。”唐代大曲,以西域大曲为主,是胡汉融合而成的新型乐舞形式。就总体而言,唐大曲的体制可分为三段式:“慢板(散序) ——略快(中序、拍序或歌头)——极快至慢下来结束(破或舞遍)”。这种节奏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十分显著的表现。

3.2与“中庸”背道而驰的张扬基调

中原乐舞由于受儒家美学影响,讲究音律平和的“中庸”美,而西域乐舞则不同。西域乐舞的激情和痴狂、矫健和奔放,与中原传统欣赏模式形成鲜明对比,适应了汉民族艺术审美追求,因而“胡风大盛”,西域乐舞在中原迅速流行。

(1)飞跃流动之美。西域乐舞的基本律动特征,是通过一系列舞姿的组合、变化、交替来表现乐舞内容与精神。以对唐朝乐舞影响最大的西域龟兹乐舞为例:它格外注重旋转、跳跃,时而含情娇媚,时而粗犷奔放,在律动中展现风情万种。而腾跃与旋转方面更为典型的,便是《胡旋舞》与《胡腾舞》。与此近似的美感特色在李白山水诗中并不少见。“六朝山水诗中所缺乏的,而被李白紧紧抓住的,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诗歌形象的飞跃感,或者说是流动感。”例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全诗气势奔流直下,飞扬激荡,代表了诗人内心壮阔的想象与夸张,恰与西域乐舞中飞跃旋转的特色高度吻合。类似诗歌还有《剑阁赋》《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登锦城散花楼》《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渡荆门送别》《蜀道难》等。

(2)铿锵磅礴之势。西域乐舞东来,不仅在节奏上对唐代诗歌造成影响,也改变了清乐旧曲“清淡娴雅”的风格。以西域健舞为例。健舞刚健有力,与李白诗歌中澎湃的激情、奋发的力量是一致的。在李白的战争诗中就很能够得到说明,如《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一诗:作者以奋发昂扬的笔调叙说胜利的辉煌,用以鼓舞军队作战之士气,极具“铿锵镗鎝”的音乐特征。《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等都有这种特征的表现。

4总结

西域乐舞在传入中原之后,就成为众多诗人笔下的常见元素,也打破了以往的诗歌风格与创作传统。并采用了二者兼具的表演方式。在李白身上,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精神必然是不会少的。就诗歌而言,不仅表现在西域元素的运用上,更加表现在,其诗歌构造在西域乐舞文化的影响下打破常规,以昂扬不羁的姿态为世所瞩目。可见,西域乐舞对李白在诗歌的创作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参考文献:

[1] 王嵘.论西域文学艺术的开放性[J].文学研究,1995(5).

[2]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3.

[3] 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86.

篇5:海蓝诗歌

夜深了,大家都已经睡去。可是,你却没有。

你还要干些什么呢,当我从梦里醒来的时候,我看见你在院子里忙碌。

你用剪刀修剪紫罗兰上多余的叶子,这紫罗兰是你爱的人最爱的。

你用衣服拂去降落在道路上的灰尘,这道路是你爱的人散步的径路。

你端来一个金色盆子,放在在院子里最明亮的草坪上收集星光,这草坪是你爱的人常常休息的.地方。

可是,当你爱的人出现的时候,你却躲开了。

你藏在院子里最不起眼的地方。

你看着你的爱人心情愉快的走在道路上,你开心的笑了,因为这道路是你用衣服擦干净的。

你看着你爱的人夜间归来时睡在草坪上,你开心的笑了,因为这草坪有你收集的最明亮的星光。

你看着你爱的人心满意足地欣赏着紫罗兰,你开心的笑了,因为这紫罗兰是被你修剪了多余的叶子。

可是,当你爱的人不经意间吻着紫罗兰的时候。

你却偷偷的哭了,你软倒在地:

篇6:七夕感怀优秀海蓝诗歌

一个悲恸的`爱情故事

从远古走来

每年这一天

不知有多少同情

关注男女主角的风采

七月七

牛郎织女合家

团圆鹊桥边

倾诉相思之苦

于是我们有缘

目睹这泪雨的一幕

遥望宽广无垠的天河

心思信马由缰——

玉帝王母何时才可开恩

还织女自由身

谁能建一座永久的桥梁

让那分居天地的爱侣

日日相见

有机会

我也想穿越时空

去到牛郎织女身边

邀约他们来到今天

体验我们自由幸福的世界

篇7:西域风行诗歌

划过春天姹紫的腹语

我把嫣红的微笑,高调消融

就若黑夜静静地消融白昼

看似突破,实是自然呈现着最伟大的自然。

我把春日积累的激情,欲望,消融在夏夜的座钟

然后开始又一轮的海底捞月,潜底默行

或镜中看花,或花团绵绣,或疮痍满目

那镜里应是还有个天真的我,尽管我己不属于花

就若一条河向另一条河倾诉心事时

总习惯着掐掉源头,掐掉尾巴

于是,河水混沌不堪,真假莫辨,冷眼旁观

最后竞相丢弃滞胀后无法收拾的破旧摊子

让他在河滩,温柔敦厚地苟延残喘

少数机灵的.,开始玩世不恭,放荡不羁

玩起世俗的迷障,那破旧的黑手帕上,轻柔地拂过

多少黎明前的泪,多少温柔的小手

少数愚蠢的,开始春堤月晓,血荐轩辕,在雪国的大地

拓进开往,深入心肺,最后魂归故里,长歌当哭

绝大多数,还是天方夜谭般谈吐着囚徒与警嫂的私会

若非洲大地贫穷与饥饿勾勒出的儿童木乃伊,粉墨登场

半年的时间不长,那是一段多么绝望,炼狱般的半年啊

卷缩的小小骨骸,生生刺眼,洞穿底线,底线在看不见的深渊

从一头河,漫向另一条河,注定艰辛。

知音难觅,翘起的兰花指,标示不了河流的方向

于是,被顺畅起势的水藻,放荡耻笑,空谷留音

于是,被噏张吊环的江贝

那幽暗的大嘴,吞吐,戏弄,围观

向往西域,无非是向往那里的风与沙

大漠亘亘,草原青青

这里自古就是刀与血的故乡

这里的勇士曾经以一敌十

这里的雪莲皎洁风华

这里的冰川冰清玉洁

我要在这里煅骨筑筋,学会象马儿一样蹦迪跳跃

学会跟风一样无所不在地伴舞,或学会全方位的遗忘

就若古老的麒麟,遗忘在莫高窟

幽深的洞穴,窈窕着,失去威严。

就让西域的风

吹走一些事

一些人,一些寒冷的记忆吧

要不,我怎能无声地注视

这美丽温柔盛开的雏菊,总是无声无息

地开遍大地,深情大地

我又怎能陶醉于奋发图强的荆棘鸟

那一声声用生命

唱出的歌呢?

我又要如何向在陡峭的山巅绝地

都能勇敢花开的雪绒花

伸出抚弄,呵护的双手呢?

篇8:西域的海蓝诗歌

本文对应用基于卫星图像的船舶探测技术(船舶探测系统,VDS)对渔业执法和监管的空中巡逻作补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受到渔业执法预算的限制,需要将执法成本在有竞争力的数个监控工具间做有效分配。本文重点评估了将VDS与VMS(船舶监测系统)和空中巡逻与监视的组合使用对增进渔业监管有效性所带来的益处。使用若干欧盟国家报告的渔业执法成本数据,开发了估算渔业检查次数的一个统计模型。文章给出了在最需要进行渔业执法的渔业领域之一的地中海蓝鳍金枪鱼渔业中VDS的应用结果。

篇9:滋养双双的海蓝宝石

海蓝宝石与水有着亲密的关联,长期以来被生活在海上的人们当做护身符,因为他们认为海蓝宝石可以捕捉海洋的灵魂。在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我们经常看到佩戴花哨的水手们,脖子上往往都缀有一枚蓝色宝石。海蓝宝石除了象征着勇敢,幸福外,还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爱情的象征。

在十二星座中双鱼是最需要别人鼓励与信任的星座,双鱼非常好相处,自己也很清楚该如何猎获对方的心,如果他们一旦对自己的另一半产生崇拜感,他们会更加全心全意的对待对方。这种崇拜甚至有些依赖的感觉,需要双鱼们的一种努力才能达到平衡。当他们可以借助这种崇拜来激发自己明确自己的想法,产生自己前进的动力的时候,这种崇拜就会产生良好的相互依赖的格局。而当这种崇拜使双鱼们拒绝接纳自己本身的生活、本身的思想时,就会造成他们失去自我。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个风神叫做罗兰,长相英俊但是地位卑微,后来他爱上了一个凡间的女子,但因为神界的规定,他不得不被处死,在死前他祈求爱神维纳斯将自己封存在海蓝宝石中,保佑人们找到自己的爱情。对于双鱼来说,佩戴海蓝宝石最适合不过,因为蓝色可以给人带来平静和英勇,为双鱼增添特定气质,从容淡定解决问题。给双鱼增加毅力,突出其文静而不失亲昵的气场。

篇10:西域的海蓝诗歌

丝绸之路古代经唐朝繁荣后, 在辽、金、西夏时代遭受了战争的严重损坏, 尽管如此, 丝绸之路在元代却也得到了开拓和扩展, 加之明朝对西域的经营, 在元到明初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丝绸古道仍不减汉唐气象。明朝初建之时, 虽然在西北边境上与鞑靼、瓦剌等时有摩擦, 但明朝与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依旧往来不断, 在政治和贸易上都有曲折的发展。清修《明史》中描绘过明初中西交通交往的活跃:“洪武中, 太祖欲通西域, 屡遣使诏谕”, “自成祖以武定天下, 欲威制万方, 遣使四出招徕。由是西域大小诸国莫不稽颡称臣, 献琛恐后。又北穷沙漠, 南极溟海, 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 凡舟车可至者, 无所不届。”[1]陈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 登上了西使的舞台。

二、陈诚及其生平

陈诚, 字子鲁, 吉水人 (李兴元, 《吉安府志》, 清顺治十一年刻本) 。据《竹山文集》遗编所载, 陈诚祖籍为江西临川人。他生卒年失载, 但根据史料推算, 他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 (1365) , 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 (1457) , 享年九十三岁, 陈诚家世以儒业为生, 元末动乱, 陈诚家族亦不能幸免于兵祸, 宗族也受时疫之灾, 数十人罹难。经此劫难, 陈诚父亲陈同便在朱元璋平定江右后, 弃文从商。在他从商期间, 往来于南北, 有“壮游数千里, 览山川之奇胜、都邑之雄壮、人物之富盛”的经历, 这些丰富的经历, 都对陈诚后来出使西域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诚自入仕以来, “诏往北平求贤, 山东蠲租、安南谕夷, 皆能不辱命。” (李兴元, 《吉安府志》, 清顺治十一年刻本) “南踰岭海, 北抵幽并, 东之闽越, 西自关陕, 至于秦陇河湟, 靡不涉历。” (吴勤, 《赠翰林陈检讨子鲁官满归省序》) 洪武三年, 陈诚第一次奉使出国, 对安南国王陈日焜侵略思明府事件加以谴责, 并重新建立安定卫, 初次显示了他作为外交家的才能。建文三年, 他前往蒙古塔滩里地面招抚鞑靼部落。“靖难之役”后, 他因“内官下番, 回至广东遭风破船, 三司官不曾封舟者获罪” (陈诚, 《竹山文集》内篇卷二《历官事迹》) , 被流放到北京兴州屯戍。后来政治逐渐稳定, 明成祖开始启用建文旧臣, 陈诚得以复官。永乐四年 (1406) , 陈诚被选入文渊阁预修《永乐大典》, 历时五年。永乐十一年 (1413) 至永乐二十二年 (1424) 期间, 陈诚又先后四次出使西域, 所著《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 是他对西使的行程及其所到之处的山川形势和风土人情的介绍。仁宗继位后, 明政府的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变, 仁宗继位时宣布“诏赦天下, 停止四夷差使”, 陈诚便在第五次出使西域的途中被召回。洪熙元年 (1425) , 时年六十一岁的陈诚, “吏部尚书蹇义题奏, 仍行记名, 放回原籍, 听候取用。” (陈诚, 《竹山文集》内篇卷二《历官事迹》) 实际上便是解职放归故里了, 赋闲在家的三十余年中, 他著《竹山文集》以传后世。明英宗天顺元年 (1457) , 陈诚以九十三岁高龄卒于家中。

三、明前期对西域交通的政策情况与陈诚的五次出使

明太祖朱元璋自建立明朝后, 精励图治, 他在平定四方的同时, 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洪武初年, 他便屡屡遣使四出, 意欲宣扬国威, 同诸国重修友好关系, 使各国前来朝贡。洪武三年 (1370) , “元帝崩于应昌, 子爱猷识理达腊嗣。”[2]爱猷识理达腊即皇帝位后, 改元宣光, 史称北元。北元蒙古军队不断南下侵扰明朝北部疆域, 使明朝的北部边境不能安定, 尽管明太祖多次派兵出击, 但仍不能完全肃清北元势力, 这成为了明太祖的心腹大患。与此同时, 加强发展与西域的关系, 共同牵制北元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明王朝在洪武至永乐年间, 先后在嘉峪关西设“关西七卫”, 这一防御体系的建立对于明太祖实施西域政策尤为重要。关西七卫中的安定卫, “距甘州西南一千五百里, 汉为婼羌, 唐为吐蕃地, 元封宗室卜烟帖木儿为宁王镇之。其地本名撒里畏兀儿, 广袤千里, 东近罕东, 北迩沙州, 南接西番。”[3]它连同其他六卫, 在明太祖“隔绝羌胡”的西部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洪武三年 (1370) , 明太祖“遣使持诏招谕”[3]。洪武七年六月 (1374) , “卜烟帖木儿使其府尉麻答儿等来朝, 贡铠甲刀剑诸物。太祖喜, 宴赉其使者, 遣官厚赉其王, 而分其地为阿端、阿真、苦先、贴里四部, 各锡以印。明年正月, 其王遣傅卜颜不花来贡, 上元所授金、银字牌, 请置安定、阿端二卫, 从之。乃封卜烟帖木儿为安定王, 以其部人沙刺等为指挥。”[3]洪武十年 (1376) , 沙剌刺杀了安定王, 安定王子板咱失里复仇, 诛杀沙剌, 但是沙剌部将又将杀王子, 安定大乱, 游走于沙漠的番将朵儿只巴, 经过安定时, 趁乱大肆杀掠, 并夺去王印离开, 此后的几十年中, 安定日益衰落。洪武二十五年, 蓝玉西征胜利后, 当地恳请明太祖重新设立安定卫。明太祖为了加强和西域的联系, 处理善后和恢复撒里畏兀儿地区统治秩序, 决定派使者西行重新设立安定卫。于是, 正是以此为契机, 陈诚开始了他出使西域的生涯。

陈诚第一次出使西域, 是在洪武二十九年三月至九月 (1396) , 前往撒里畏兀儿建置安定卫。

这次出使, 《明太祖实录》有记载道:“遣行人陈诚立撒里畏兀儿为安定衙指挥使司。初, 自安定王卜烟帖木儿遣使朝贡, 诏立其酋长为四部, 给铜印, 守其地。后番将朵儿只巴叛, 遁沙漠, 过其地, 大肆杀掠, 并夺其印去。由是其部微弱。蓝玉西征, 兵绚阿真, 土酋司徒哈昝等惧窜, 匿山谷间不敢出。及肃王之国甘州, 哈昝等遣番僧撒儿加藏卜等至甘州见王, 乞授官以安部属。王为奏请, 于是遣诚立其部为安定卫, 以铜印五十八给之, 置官属如诸卫。”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五) 这里记载与《明史》记载相符。作为使节的陈诚, 不负重任, 不仅重建了安定卫,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西部的局势, 并使西域诸国对明朝更加深了了解和认识, 逐渐愿意向明王朝朝贡。“诚还, 酋长随之入朝, 贡马谢恩。”[3]

陈诚第二次出使西域, 是在永乐十一年九月 (1413) 至永乐十三年十月 (1415) 。

陈诚第一次归来后, 便显示了他杰出的外交才华, 次年, 他升除翰林院检讨。建文三年, 他被派前往蒙古塔滩里招抚鞑靼部落, “靖难之役”后, 被流放到北京兴州, 永乐四年, 陈诚被再次启用。因为陈诚曾任行人, 有出使安南、撒里畏兀儿、鞑靼等地的经验, 当明成祖“锐意通四夷”开拓海陆交通时, 陈诚便被推荐给永乐皇帝。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时胡广记载过此事, 他道:“永乐十一年秋, 上遣中使劳来之, 择庭臣之能者佐其行。众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子鲁才能当之。子鲁在洪武间以名进士为行人, 辙迹徧四方, 尝使于沙里畏兀儿, 立安定、曲先、阿端五衙;又使塔滩里, 招携胡虏;最后使安南取侵地, 以书反复晓其王, 厥声甚彰。然则是行也, 舍子鲁其谁与?” (胡广, 《送陈员外使西域序》)

永乐十一年秋 (1413) , “西域大姓酋长沙哈鲁氏不远万里遣使来朝。” (陈诚, 《狮子赋序》) 沙哈鲁为帖木儿的第四子, 在永乐六年至七年间, 他平息了两个侄子争夺王位继承权的内乱, 成为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他继位后, 一反帖木儿的东进政策, 开始与明朝友好相处, 并遣使来贡。明成祖对此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以护送哈烈使臣的名义, 派出了一个出使团, 并以此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这是陈诚被第二次指派出使西域。此次出使, “发酒泉郡, 出玉门关, 道敦煌、月氏, 经高昌、车师之故地, 达蒙古、回鹘之部落, ……十月辛未, 至哈烈城。” (陈诚, 《狮子赋序》) 此次西使历时三年, 在途中, 使臣们“宣谕德意”, 联络西域诸国, 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永乐十三年 (1415) , “达等还, 哈烈诸国复遣使偕来, 贡文豹、西马及他方物。”[1]这次历时三年的出使, 使明朝与西域诸国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并密切了双边关系, 促进了明王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和贸易互通, 也使明朝与撒里畏兀儿地区的交往步入正常轨道。出使使臣归国后, 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陈诚得“升除吏部验封司郎中, 正五品散官奉议大夫, 又赐钱钞四万七千贯, 紵丝二表里” (陈诚, 《竹山文集》内篇卷二《历官事迹》) 。陈诚在回京复命时, 向明成祖呈送了《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和《狮子赋》, 这为明成祖乃至整个朝廷了解西域提供了材料。

陈诚第三次出使, 是在永乐十四年六月 (1416) 至永乐十六年四月 (1418) 。

永乐八年 (1410) , 明成祖亲率众五十万出塞, 重创鞑靼后, 又在永乐十二年 (1414) 亲征瓦剌, 在忽蓝忽失温战役中大败瓦剌部落, 次年, 瓦剌进贡马匹等, 并遣回之前被他们扣押的使节, 向明政府谢罪。在这种情况下, 明成祖为了稳定和巩固西部的局势, 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增强对西域地区的外交攻势, 决定派使团再度出使西域, 陈诚便在这种态势下距第二次出使仅过半年的时间便再次出使西域。对于陈诚的这次出使, 以《明实录》记载为详:“永乐十四年六月乙卯”, “哈烈、撒马尔罕、失剌思、俺都准等朝贡赐臣辞还, 赐之钞币。命礼部谕所过州郡宴饯之, 仍遣中官鲁安、郎中陈诚等赍敕偕行。赐哈烈王沙哈鲁等及撒马尔罕头目兀鲁伯等、失剌思头目亦不剌金、俺都准头目赛赤答阿哈麻答罕等白金、紵丝、沙罗、绢布等物有差, 并赐所过俺的干及亦思弗罕等处头目文绮。”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七)

在西使中, 陈诚所带领的使团受到西域各国的热情款待, 在陈诚归国之时, 带回了帖木儿帝国沙哈鲁王给明成祖的信件, 劝明成祖信奉伊斯兰教, 明成祖在回信中回避了信奉宗教的问题, 但就发展两国关系方面, 他表示:“相隔虽远, 而亲爱愈密, 心心相印, 如镜对照。”并且希望:“愿自是以后, 两国国交日臻亲睦, 信使商旅, 可以往来无阻, 两国臣民, 共享安富太平之福也。”[4]明朝与西域这种真诚友好的关系的建立和长期发展, 是同像陈诚这样往来于各国之间传达友好与和平的使者分不开的。陈诚等归国后, 明成祖对其进行嘉奖, “升行在吏部郎中陈诚为广东布政司右参议, 嘉其奉使哈烈之劳也。”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

陈诚第四次出使西域, 是在永乐十六年十月 (1418) 至永乐十八年十一月 (1420) 。

根据《历官事迹》, 陈诚于永乐十六年十月再度 (1418) 出使, 距第二次出使仅六个月时间。陈诚在第三次出使西域回国途中, 母亲病逝, 他回京复命后便赶往江西奔丧。由于出使的需要, 陈诚在家不到两个月后便奉召再次出使, 甚至连母亲的丁忧守制也未能完成。关于此次出使, 《明实录》有记载道:“哈烈沙哈鲁、撒马尔罕兀鲁伯使臣阿尔都沙辞还, 遣中官李达等齐敕及锦沙罗等往赐沙哈鲁、兀鲁伯等。并赐哈密忠义王兔力帖木儿、亦力把里王歪思及所过之地酋长彩币。与阿尔都沙等偕行。” (《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四。)

陈诚第五次出使西域, 是在永乐二十二年四月至十一月 (1424) 。

这是陈诚一生中最后一次出使西域, 这时他已六十岁高龄。但是行至肃州时, 明成祖宾天, 遗诏仁宗皇帝即位。仁宗即位后, 随诏赦天下, 停止四夷差使, 陈诚便被召回, 没有到达西域,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 陈诚再没有出使过西域。

纵观陈诚五次出使西域, 见证了从明初洪武、永乐到仁宣时期对西域经营的态度。自明太祖建国以来, 西北边境一直受到来自北元的侵扰, 出于西北边疆战略的需要, 明太祖认为发展同西域的关系尤为重要, 这样不仅可以有力地牵制北元的势力、稳定北部疆域的局势, 还可以推动双方贸易发展、威服四夷。在整个洪武时期, 明太祖都努力试图发展同西域的关系, 但由于北元的阻碍, 明朝难以同西域进行不间断的往来, 这从陈诚出使西域便可窥一斑, 但是尽管如此, 这也为后来明成祖积极的西域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成祖在位期间, 继续推行朱元璋积极的西域政策, 同时在此政策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扩大了双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开创了明朝与西域交通的鼎盛时期。永乐皇帝在位的三十二年间, 大约有来自撒马尔罕和哈烈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使团来访朝贡, 明政府亦派出相应的使团回访, 陈诚所带领的使团, 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支。在永乐十一年至永乐二十二年, 他四出西域, 共用了近十年的时间, 出使了约十九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了明朝与西域诸国间国家的友好往来、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外联系的加强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无疑正是陈诚西使的贡献和意义所在。因元末战乱和割据一度阻塞的丝绸之路上, 又出现商旅相望于途、使节络绎不绝的情景, 这大概是在海路交通日益蓬勃发展的时代, 丝绸古道上最后一段辉煌岁月[5]。

到了仁宣之际, 统治者将目光更多地放在国内问题上, 对外无论是海上交通还是西域的陆路交通, 都实行了紧缩政策, 永乐年间的西使辉煌已不复存在。仁宗在即位时便宣布停止四夷差使, 于是年已六十一岁的陈诚便回归故里, 结束了他出使西域的生涯。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 (卷三三二) 《西域四》[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2]张廷玉.明史 (卷二) 《太祖本纪二》[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3]张廷玉.明史 (卷三三十) 《西域二》[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4]张星烺, 编注, 朱杰勤, 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第四册) [G].北京:中华书局, 2003.

篇11:走出错恋,我的世界天蓝海蓝

我8岁那年,爸妈离婚了,我跟随爸爸生活。媽妈远走他乡,一去杳无音信。爸爸也很快结了婚,继母生了个弟弟。继母只爱弟弟不爱我。上初二时,我赌气不要家里的学费,靠课余时间打零工挣钱。苦撑了两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高中的各种费用很多,爸爸只是偶尔来看看我,给我钱时的神情像打发叫花子。我把钱扔给他,我不需要他的施舍。高中期间,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家教上。只有这样,我才能继续生活。我带的学生住在较偏远的开发区,每个周末,我都得骑自行车颠簸近一个小时。一次,车子坏在了半道上,我急得直跺脚。这时,一辆红色出租车停在我面前,车上的乘客问我需不需要帮忙。就这样,我结识了年轻医生武华锋。

武华锋是山东人,医学院毕业后应聘到这里的医院,一周两次往开发区分院跑。了解我的情况后,武华锋非常同情我,帮我在学校附近联系了一份家教,免去了我的奔波之苦。高一下半学期和高二上半学期时,我为一位酒店老板13岁的儿子辅导初中英语,武华锋则为我补习高中英语。春节前,他要回家探亲,塞给我1000元钱,说:“阿萍,这些钱你拿着过年,学费等开学时我再想办法。”我坚决不要。他急了:“你再不收下,我可要生气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喜欢这个年轻、英俊、心地善良的男人。在我朦胧的少女情怀里,他是第一个闯进我梦中的白马王子。

谁知,武华锋迟迟没走。春节前两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要我去车站送送他。我去了,他说时间还没到,要我陪他去公园散心。他一脸忧伤地对我说,家里给他找了位女朋友,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女儿,现在催他回去结婚。我心里泛着一丝难过,却强装笑脸道:“那多好,我祝福你。” 他一把拉住我的手说:“小傻瓜!难道你真的不在乎我?从我在路上遇到你的那一天,我就喜欢上你了。我决定不回去了,我们一起过春节,好吗?”说着,他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

傍晚,我离开公园时,我们约好春节在他的单身宿舍见面。

那一天,我捂着狂跳的胸口,激动而又羞怯地去敲武华锋的门。门开了,他一把抱住我说:“阿萍,我知道你会来!”他狂风暴雨般吻我,然后一件一件地脱去我的衣服……从初一到初五,我们天天在那张窄窄的单人床上缠绵,快乐得像在天堂。初六早上,他回家去了。

后来的一个月,我一直没有见到他。后来,有人告诉我:“武华锋调走了。”我几乎要疯了。当我按照地址找到他家时,他已经和家人安排的那个对象结了婚。那个女人骂我是“小妖精”,武华锋也冷冷地赶我走:“我答应过娶你吗?我们只是玩玩而已,你当什么真啊?”

再次受伤,恩师相助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他的家门的。回到学校后,我没有心思上课,眼前总是浮现出我和武华锋在一起时的种种细节。一天又一天,我呆坐在课堂上,看着身边安静听讲的同学,心里痛苦万分。我真的撕心裂肺地想他,控制不住地一封接一封地给他写信。武华锋没有回应,他的妻子却来了。她闯进教室大闹,说我勾引她的丈夫、破坏她的家庭,要求学校开除我。鉴于我一向品学兼优,学校只给了我一个处分。

半年后,就在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时,武华锋突然跑到学校来找我,让我陪陪他。我竟然鬼使神差地跟他走了。我们在宾馆待了三天。第三天,武华锋的妻子带着学校领导找到宾馆来,一进门就给了我两耳光。我本能地往武华锋身边靠,没想到他却狠狠地推开了我:“快滚,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跑来纠缠我干什么?”我被他推得踉跄后退,一头撞在墙上,顿感天旋地转。

我这才明白,武华锋哪里是什么“白马王子”,他只是条大色狼。然而,我醒悟得太晚了。学校再也不肯宽容我,责令我立即退学。

我拎着大包袱,茫然地离开学校,一边走一边哭。家是不能回的,我不能让继母笑话我。可是,不回家,我又能去哪呢?走投无路的我,只能坐在马路边发呆。

盛夏的天气说变就变,一场大雨把我浇成了落汤鸡。我跌跌撞撞地跑到了老校长家,“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哀求他让我重返学校。老校长流着泪把我扶起来,说:“阿萍,你怎么就不想想放纵的后果呢?我不能让你回去,如果我有令不行,今后还怎么教育别的学生?”

我在老校长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硬着头皮去找初中时的班主任李莉。李老师看见我,抬手就是一耳光,骂道:“我看错你了,我原以为你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女孩,谁知你竟然这么不争气,我都替你丢人!”

气归气,李老师还是收留了我。她让我以初中生的身份参加中招考试。距离中考只有几天复习时间了,我住在李老师那里,夜以继日地复习。半个月之后,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分数远远超过了建档线。我报了济南陆军中专班。可去郑州体检时,我却没有得到通知。一打听,我被人顶替了。我哭着跑到文教局,去找负责此事的章老师,向他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包括和武华锋的那一场错恋。章老师听完,沉思片刻,说:“我给你想想办法,你回去等我的电话吧!”

三天后,章老师打来电话:“阿萍吗?来拿通知书吧,是财会学校。”我当时激动得只会哭。下午,我换上干净衣服,去文教局拿入学通知书。章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阿萍啊,以后的路就要靠你自己走了。人生很漫长,最关键的也就是那几步。希望你好好珍惜现在,把握好自己。”我连连答应,向这位素昧平生却无私帮助我的恩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拒绝诱惑,不再错恋

上财专后,我依然在课余时间去做家教。开学时,我借了李莉老师2000块钱。为了早日还上,我同时做3份家教。在我辅导的3个学生当中,有个叫田梅的女孩跟我很有感情。她父亲田超然是个大老板,平时很少回家,据说在外面养着一位年轻貌美的情妇和一个4岁男孩。田梅的母亲迷上了炒股,也经常不在家。那栋豪华别墅里,通常只有田梅和保姆两个人。在我未去她家之前,田梅放了学就趴在电视机前没完没了地看动画片,孤僻得不愿意跟任何人说话。我只教了她半学期,她的英语成绩就由原来的36分猛增到88分。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有说有笑、活泼开朗了。为了奖励我辅导有方,田超然要请我吃饭,我拒绝了。但田梅不答应,极力要求我去。在酒店的雅间,我坐着喝着果汁。香浓的火锅加醇美的烈酒,田超然很快有了醉意。他不停地赞美我,说要给我加薪。我笑着拒绝。他又大讲自己的创业史,说到激动处热泪直流。吃饱喝足,田超然开着奔驰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我走了一段路回头看,见他的车还在那里。

此后,田超然回家的次数多了起来。只要我在,他便回来。一天晚上,我去给田梅上课。在家的不是田梅,而是田超然。他说田梅不在,去姨妈家了。我告辞后,转身便走。田超然却一下子扑了过来,两手环住我的腰,说:“阿萍,我喜欢你,今天终于有机会对你说,做我的情人吧!”我奋力挣脱,严肃地对他说:“这不可能,田老板,请你自重!”田超然讨了个没趣,仍不死心,抛出了更大的诱饵:“你只要陪我3年,每年我给你20万,比当家庭教师强多了吧?小宝贝,定个日期,搬到我给你租的房子里吧!”我甩手就给了他一耳光,夺门而出,一口气跑回了学校。

往事夹杂着屈辱与愤怒涌上心头,我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起来。第二天,我果断地辞掉了那份家教。

后来,我认识了祁东。他是个不太帅但心胸豁达的人。我们在一起很快乐,他也不介意我的过去,还劝我说:“不愉快的过去就像邮箱里的垃圾邮件,得赶快删除,不要让它占用宝贵的空间,因为还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要接收呢!”在他的引导和陪伴下,我走出自闭,走向新生。

上一篇:“拼出”你的未来(一)--浅谈智力拼装玩具终端建设下一篇:教师的这一年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