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新玩法教学反思

2024-05-08

我们有新玩法教学反思(共6篇)

篇1:我们有新玩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与小伙伴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

2.情感与态度

能在游戏中找到玩的乐趣,并培养创新意识。

3.行为与习惯

愿意尝试新玩具和新玩法,培养探究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变换新玩法、自制玩具和制订游戏规则,培养发散思维,并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与小伙伴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

2.难点:培养发散思维,并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纸飞机、跳绳、沙包、毽子、皮球、乒乓球及球拍。2.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举行跳绳比赛,看谁在一分钟内跳的次数最多。那么,你们知道跳绳都有哪些花样吗?请你们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2.生l:“双飞”,即跳一下,手摇两次绳。

生2:花跳,即双手胸前一交叉,身子从形成的洞里穿过去,再将手恢复原样,这样一花一单,跳得像朵花。

生3:大绳套小绳,即边跳大绳边跳小绳,两人甩一条长绳子,一个人在中问跳单绳,大绳和小绳一块儿穿过。

3.学生尝试跳绳的花样,教师巡视指导。

4.师:一个玩具不止一种玩法,只要同学们多多转动自己的小脑袋,大胆地想象,一定可以玩出新奇,玩出乐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着玩出新花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跳绳的花样,明白一个玩具不止一种玩法,同时享受到玩的乐趣。】

二、玩出新花样

1.(出示教材第26页图片)师:图中一共有几种新玩法?每一种玩法是什么?你们喜欢哪种玩法?其原因是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新玩法呢?

2.学生讨论交流,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谈感受、总结新玩法。

3.(出示教材第27页图片)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4.生l:不同的人可以重新组合玩。

生2:不同的玩具也可以组合。

生3:变个规则玩一玩,游戏会有新乐趣。

5.师小结:传统游戏换个玩法,可以变成新游戏;简单玩具变个花样,可以玩出更多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游戏不同玩法的魅力,从而愿意尝试新玩法,玩出新乐趣。】

三、动手创造,变废为宝

1.师:同学们虽有很多玩具,但我估计你们的玩具都是在玩具店里买的,今天老师教你们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2.(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图片)师:这些同学都用什么材料制作了什么玩具?他们是怎么玩的?

3.学生分小组讨论,班内汇报交流。

4.师: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好.你们可以试着做一些玩具。

5。(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图片)师:你们小组制作了什么玩具?你们制订了怎样的游戏规则?

6.学生在全班交流。

7.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今天.你们不仅学会了自己制作玩具,还会制订游戏规则。我希望你们今后多动脑、多动手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勤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并明白并不是越贵的玩具越好玩,自己不花钱也能创造出好玩的玩具。】

四、课堂小结

我相信同学们以后肯定能玩出很多新花样,也相信同学们能创造出很多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

我们有新玩法

玩出新花样

动手创造

篇2:我们有新玩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有新玩法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有新玩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与小伙伴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

2.情感与态度

能在游戏中找到玩的乐趣,并培养创新意识。

3.行为与习惯

愿意尝试新玩具和新玩法,培养探究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变换新玩法、自制玩具和制订游戏规则,培养发散思维,并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与小伙伴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

2.难点:培养发散思维,并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纸飞机、跳绳、沙包、毽子、皮球、乒乓球及球拍。2.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举行跳绳比赛,看谁在一分钟内跳的次数最多。那么,你们知道跳绳都有哪些花样吗?请你们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2.生l:“双飞”,即跳一下,手摇两次绳。

生2:花跳,即双手胸前一交叉,身子从形成的洞里穿过去,再将手恢复原样,这样一花一单,跳得像朵花。

生3:大绳套小绳,即边跳大绳边跳小绳,两人甩一条长绳子,一个人在中问跳单绳,大绳和小绳一块儿穿过。

3.学生尝试跳绳的花样,教师巡视指导。

4.师:一个玩具不止一种玩法,只要同学们多多转动自己的小脑袋,大胆地想象,一定可以玩出新奇,玩出乐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着玩出新花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跳绳的花样,明白一个玩具不止一种玩法,同时享受到玩的乐趣。】

二、玩出新花样

1.(出示教材第26页图片)师:图中一共有几种新玩法?每一种玩法是什么?你们喜欢哪种玩法?其原因是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新玩法呢?

2.学生讨论交流,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谈感受、总结新玩法。

3.(出示教材第27页图片)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4.生l:不同的人可以重新组合玩。

生2:不同的玩具也可以组合。

生3:变个规则玩一玩,游戏会有新乐趣。

5.师小结:传统游戏换个玩法,可以变成新游戏;简单玩具变个花样,可以玩出更多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游戏不同玩法的魅力,从而愿意尝试新玩法,玩出新乐趣。】

三、动手创造,变废为宝

1.师:同学们虽有很多玩具,但我估计你们的玩具都是在玩具店里买的,今天老师教你们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2.(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图片)师:这些同学都用什么材料制作了什么玩具?他们是怎么玩的?

3.学生分小组讨论,班内汇报交流。

4.师: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好.你们可以试着做一些玩具。

5。(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图片)师:你们小组制作了什么玩具?你们制订了怎样的游戏规则?

6.学生在全班交流。

7.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今天.你们不仅学会了自己制作玩具,还会制订游戏规则。我希望你们今后多动脑、多动手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勤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并明白并不是越贵的玩具越好玩,自己不花钱也能创造出好玩的玩具。】

四、课堂小结

我相信同学们以后肯定能玩出很多新花样,也相信同学们能创造出很多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

我们有新玩法

玩出新花样

动手创造

我们有新玩法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大胆探索玩具的新玩法。

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

体验共享玩具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运的玩具若干;发条玩具、电动玩具、惯性玩具等。

2.背景音乐(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和孩子一起参观陈列的玩具,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玩具探索

幼儿自选玩具玩,鼓励他们动脑探索玩法。

三、观察幼儿探索情况

与幼儿交流归纳不同的玩具类别和玩的方法,引导幼儿介绍探索过程(比较惯性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的不同玩法)

四、引导幼儿进行比赛

比较惯性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的运动速度,惯性玩具、发条玩具运动时距起点的远近等。

你在比赛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自由交流讨论。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各类玩具的特点。

我们有新玩法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能设计旧玩具的新玩法,发展创造力。

2.学习礼貌地邀请同伴加入游戏,尝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搜集不玩的旧玩具,带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带来的旧玩具,说说不再玩这些玩具的原因。

2.请幼儿把带来的玩具放在一起,老师拿出其中两三件玩具,与幼儿一起玩游戏。

3.请幼儿想一想,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可以怎样组合来玩,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并帮助他们在白板上记录这些想法。

4.与幼儿讨论:

你怎样邀请小朋友与自己一起玩游戏?

如果小朋友不同意你的游戏方式,怎么办?

如果有另一位小朋友想加入,你会怎样做?

5.和幼儿一起回忆白板上的记录,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邀请同伴玩游戏。

6.玩一会儿游戏后,请幼儿分享感受。老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如:你和谁一起玩的?玩的是什么玩具?你们怎样玩的?玩得高兴吗?

活动评价

能想出旧玩具的新玩法。

能礼貌地邀请同伴一起玩。

活动反思

培养分享意识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这次活动通过让幼儿与大家一起玩玩具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意识。活动通过介绍玩具、玩玩具、观察活动等形式,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主体验到要与他人分享。

我们有新玩法教学设计4

活动设计

泡沫拼板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色彩鲜艳、质地柔韧、安全多变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本次活动中充分依托拼板,在幼儿探索单块拼板多样玩法的基础上适时推出双脚并拢侧身跳的动作,并从原地练习自然过渡到行进间完成此动作。在整个活动中材料运用与孩子身体动作发展自然契合,并呈现出丰富想象和无限创意,感受一物多玩的有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协调性。

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3、勇于接受挑战,形成乐观向上、互相合作的态度。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拼板的特性,安全、轻巧。接触过拼板,并有一定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拼板每人一个,背景音乐,颜色标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活动。

师:冬天到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一起去锻炼吧。

二、探索玩法,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

1、探索拼板的多种玩法,感受一物多玩的`乐趣。

(1)自由探索一块拼板的玩法,并互相学习。

师:我们把一块小拼板变成了方向盘,开汽车玩,还能变什么?可以怎么玩呢?请你找一个空地方变一变,玩一玩。

(2)分散玩拼板:“刚才把拼板变成什么”?

(3)个别交流动作,集体学做。

2、借助拼板,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

(1)按颜色拼长条:有几块拼板?像什么?

(2)学习双脚并拢侧身跳,讲解要求。

(3)分组游戏,练习侧身跳。

(4)放松运动,休息片刻。

三、游戏“争抢站拼板”,体验合作能力。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创设情境,小朋友扮演企鹅,根据音乐变化玩游戏。

2、第一次游戏,每张拼板上站一位小朋友。

3、第二次游戏,减少拼板数量合作玩游戏。(教师提醒游戏中的安全)

四、延伸活动,探索新玩法。

我们有新玩法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玩球的兴趣。

2、学X左右手交替拍球。

3、学X滚、抛接球及夹球跳、踢球及躲闪跑的动作能力。

4、培养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态度。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玩球的兴趣

1、用语言谈话的方式引出出课题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球)

2、让幼儿自由玩球,探索球的不同玩法,球有许多不同的玩法,看看谁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二)玩法

1、左右手交替拍球。教师示范讲解左右手拍球的方法,幼儿每人一球分散练X,教师巡视指导。对掌握拍球方法有困难的幼儿,集中到一起进行示范和讲解再分散练X,可让拍的好的幼儿帮助不会拍的幼儿

2、滚球、抛接球。幼儿掌握左右手交替拍球技能后,自由组合练X抛接球,滚球。丢不会左右手交替排球的幼儿,教师继续指导其进行练X3、滚球游戏。部分幼儿围成圈,部分幼儿在圈内,共用一个皮球。游戏开始,再圈上的幼儿向圈内幼儿滚球。圈内幼儿躲闪,不让球碰到自己,若被球碰到,停止游戏。若球未碰到圈内幼儿,站圈的幼儿谁接到球,谁接着把球向圈内幼儿滚去,每组轮流到圈内一次

活动反思

篇3: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 不马上急于教课文,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学生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 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 如:每周要背诵默写“课外古诗词”, 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 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 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 教学相长才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 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 采用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 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 故事会 (《寓言四则》《女娲造人》) 、讨论会 (《风筝》) 、朗诵比赛 (《理想》《静夜》) 、古诗文背诵比赛, 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 演课本剧 (《皇帝的新装》、《蚊子和狮子》) , 其中《蚊子和狮子》获全县二等奖。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 营造亮点。在讲《桃花源记》时用时空穿越法, 首先我以记者的身份, 穿越时空来到几千年前的桃花村, 学生就是村民, 我以采访的形式展开新课, 采访的问题是1、这里生活环境怎样?2、你们在这里生活了多长时间?3、你们的劳动成果怎样安排?4、你们这里有战争吗?学生依据问题基本了解了课文大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亮点就是疑问的聚焦点, 思维的交汇点, 教学的创新点。

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和完成的, 中学语文所选编的文章, 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有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 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有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教师是把教材情感转化为学生情感的纽带。教师要把作者的情感真切地传达给学生, 就需要自己融入作者的情感中, 将作者的爱憎化为自己的爱憎, 再辅之以良好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受到感染。如讲《变色龙》, 老师可通过言语、表情、生动模仿人物的语气神态, 让学生深刻了解“变色龙”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在教学氛围中也变成“活的”“真的”, 教学也收到良好效果。

四.因材施教、转化差生

普及教育以来, 由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导致新生在智力、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使所有学生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实行分层次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使每个学生的因素都得到开发。教育家爱默尔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尊重学生。”差生因学习差容易产生自卑感, 学习情绪低落。如果在受到冷遇, 其心理受到的压抑将更大。为此我接近他们和他们谈心, 沟通师生间的感情, 只有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心态, 心理才得到平衡, 才能具有正常的智力。如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百草园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时, 我在设计问题上下功夫, 先让学习好的学生找出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接着让中等学生划出把景物关联起来的概述性词语, 再让差生找出描述性词语, 并说说其妙处。然后将学生回答的要点整理成板书, 最后让学生复述、讨论, 明确作者具体生动描写百草园的风景画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热爱自由生活的强烈感情。分层次教学对我来说开始尝试不久, 只要不断进取, 勇于探索, 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篇4:让多元教学反思引领我们成长

一、反思自己的课前预设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反思行为。作为语文教师, 要想引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 提高他们理解文中语言文字的情和意的能力, 就必须有独立阅读能力, 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并设计出个性化的教案。但这些教案面对生动活泼的课堂时, 总会有这样和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反思, 改进教学方案。如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 在课前设计教学方案时, 我围绕“火星为什么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上水从哪里来的?火星上的水又到哪里去了?”三个问题依次展开教学, 认为这样设计不仅抓住了文本的内容, 也有利于学生感受课文的写作方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 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 有些学生表现茫然, 思维处于被动状态。课后我积极反思, 觉得还是教学方法太呆板, 于是改进了教学方法, 课前布置自学, 课堂上把上述三个问题置于创设的情境中:“同学, 你们昨天研究了火星, 一定大有收获, 今天, 我以新华社报的记者身份采访你们, 请你们介绍介绍火星, 可以吗?”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 学生们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不再被动地围着问题转, 而是成为问题的探究者。

二、反思学生的作业

教学反思不能局限于对教案的反思。学生的课内外作业是检验和巩固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随着学生作业设计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仅以“对”或“错”进行简单判断他们的作业远远不够, 那一行行看似冰冷的文字能揭示不同学生的内心世界, 有利于我们了解他们, 走进他们。记得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式课内作业:“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 你最喜欢_____ (填人物名) , 原因是_____。”批改作业时, 发现班级中李浩同学这样写:“我喜欢洪教头, 原因是洪教头这人很威风。”这作业显然不能简单打个“×”就了事。因为这道题反映了他人生观认识发生了偏差。经过反思, 我先表扬他敢于说真话, 再与他交谈, 了解到他把洪教头的“歪戴头巾、目中无人”看成是威风, 认为这样做就可以不受欺负。我没有急于解释, 只让他重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描写林冲、洪教头的句子, 对比阅读, 说说到底谁做得对, 像洪教头那样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从辨析是非入手, 再联系实际生活, 深入浅出地让他晓之以理, 从内心说出喜欢林冲, 喜欢原因是林冲彬彬有礼, 武艺高强, 不自傲, 这样的人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敬仰。你看, 通过作业反思, 既引导了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又引领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反思名师的课堂教学

名师的课总能给人一些震撼、一些思考、一些灵感。如果我们用心反思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 收益将更大。2009年4月, 我有幸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在这节课中, 薛老师讲得特别精彩。

薛老师准确地定位文本, 解读文本, 在教学中融进自己的语言、思想、渊博的知识, 他厚实的文化底蕴, 值得我们去思考, 去研究, 去学习。

篇5:《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1)知识与技能:

掌握:1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2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2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模拟实验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2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

学生:小车、带钩子的细线、螺母、垫圈、挡板、夹子、秒表、记录表。

教师:统计表、课件、学生材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视频引入,提出课题

(1)谈话:为了奖励大家课前的表现,老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请观看。

(2)提问:现在,老师很好奇缆车是靠什么动力上下运动的呢?我们怎么研究呢?我们能不能将缆车搬到实验室来研究呢?

(3)过渡:在我们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一种方法——模拟实验。今天我们就一起用模拟实验来研究《我们的小缆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2. 安装一个小缆车

(1)介绍材料:小车、带挂钩的细线、螺母、挡板、夹子。

(2)看图片分小组安装小缆车。

(3)过渡:现在安装好了小缆车,各个小组也小试牛刀,让小缆车运动起来吧。

我们交流两个问题:1挡板和夹子的作用是什么? 2螺母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4)提问:螺母起到拉动小车的作用,那你们知道这个拉力是怎么产生的吗?

总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板书:重力)

生活中,你们还感受到了重力吗?

学生畅谈,并指出重力方向都是向下的。

(5)出示有关重力的图片,标出方向向下。(抛向篮筐的篮球最终回到地面,瀑布的水往低处流,秋天的树叶往地下飘,这些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方向都是向下的。)

3. 模拟开动一次小缆车

(1)过渡:现在我们的小缆车安装好了,也知道了是螺母的重力在拉动小缆车,那现在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模拟开动小缆车吧。

请小组成员听我的指令:

计时员秒表归零;

材料员小车放到起点;

操作员手指压住细线,挂上螺母,保持静止;

记录员注意记录;

开始拉动缆车。

(2)请各小组依次汇报数据。

4. 探究实验

过渡:看来各个小组都已经学会了开动小缆车,那让我们进行更大的挑战!

(1)推测。如果我们用垫圈替代螺丝,推测一下,多少个垫圈能使小车动起来?小车动起来后,再增加垫圈数量,小车的运动又会怎样?用什么衡量小车的快慢呢?

请小组内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第一部分。

教师选择两个小组说说推测。

(2)实验过程。出示实验提示:1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操作员左手压住细线,右手控制垫圈静止后,方可启动小车;3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直到第6个;4实验完成后,材料员将材料放回原处,其他组员完成记录单。

学生实验,时间10分钟。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验单第三部分,分小组上黑板标出实验结果。

学生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4)推测与结论的关系。小组内对比推测和结论,产生疑问。

总结:科学探究需要大胆的猜想,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体会“推测—实验验证—结论”的过程。

5. 课外拓展

除了垫圈拉力可以让小缆车动起来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缆车运动起来?

研究拉力大小与

小车运动速度关系记录单

第_____组记录员: _____日期:_____

第一部分

我的猜想:垫圈增加到第_____个时,小车动起来。此时,再增加垫圈数量,小车的速度变化可能是(变慢不变加快)。

第二部分

注意:实验完成后,材料员将材料放回原处,其他组员完成记录单。

第三部分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设计特色

1. 教学内容的调整

原教材设计了两个环节:“安装一个小缆车”和“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小车运动起来不是难题,问题是让小车有效地运动。为了让实验顺利进行,且每次实验都能得到合理的“时间”,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加入“模拟开动一次小缆车”环节。规范了实验过程,为下一个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

2. 探究活动的设计

基于提高课堂的效率,这节课在完成“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关系”环节时,设计了三个过程—“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让学生通过学习清楚地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特别在学生记录单的设计上,明确地划分出三个部分,科学探究过程一目了然。

3. 实验数据的展示

本节课充分展示每个小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并通过有效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展示在黑板上的结论是一个具有很强说服力的证据。学生不仅能得出结论,还能发现小车运动的趋势,并使用箭头线表示出来。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六、教学反思

1. 调整小组成员

小组合作探究时,小组人数的控制非常关键。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参与探究,表现自己。本节课考虑到实验的复杂性,每组安排四位学生,包括材料员、操作员、计时员和记录员。在探究过程中,以上四个身份缺一不可,而且每一个人都是小组的发言人。

2. 模拟开动小车的必要性

规范的操作,不仅是获得准确数据的前提,更是科学素养的体现。五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对小缆车的操作,特别是组内合作还不够成熟。通过本节课老师的统一指令,每个小组都模拟开动了小缆车,为下一个重要环节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3. 展示数据的重要性

篇6:我们有新玩法教学反思

反思一:更新教学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轻松高效, 活力无限

本人从教已二十五年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脑海里可谓根深蒂固, 然而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 有“洋思的”、“杜郎口的”、“后茶馆式的”等等, 但不管是什么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它们所共有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在新授课上使用以外, 还可以进行作业交流、知识点讲解和学习竞赛。

反思二:在教学中应做到培养学生和自身发展两不误

我校教学质量在全市农村中学中处于前列, 可遗憾的是我校的“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比例在全市却是倒数的。其中不乏一些客观原因, 如平时忙于抓学生教学, 无暇顾及这些“头衔”, 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就拿我来说吧, 从教二十多年了, 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参加市骨干教师评比, 等到后来想参加却为时已晚, 而我的不少同学却早已评上了“教学能手”, 有的甚至还当上了全市的学科带头人, 相比之下, 本人真是惭愧之至, 等到评高级职称时只能望而兴叹, 望后来者谨记于心。

反思三:提高自身素质, 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老师

说起教师的自身素质, 有的是与生俱来的, 如一个人的性格、脾气, 甚至长相。而有的则是可以通过后天改变的。作为身份特殊的教师, 每一届所教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 而要让一届届不同的学生对你亲近, 对你“感兴趣”,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要知识渊博。学生是非常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的, 老师除了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 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要懂一点, 最好还会写一手好字, 会唱唱歌、打打球等等, 这样在你与学生接触交流时才会有“common speech”———共同语言, 同时也使你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

其次, 要学会微笑。世上最美的语言是微笑。作为教师, 上课时微笑, 可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心理效能, 把尊重和信任传递给学生, 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 教师上课时还必须做到精神饱满, 学会“抑扬顿挫, 绘声绘色”, 最好再来点幽默。

反思四:语音教学要常抓不懈

在初二升初三的全市英语期末统考试卷上增设了一个新题型“单词辨音”, 5小题, 共5分。结果考下来让我大吃一惊。我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 外加一个航模特色班的成绩进行了统计:二 (3) 班, 41人, 满分人数2人, 得分率58.54%;二 (4) 班, 42人, 满分人数4人, 零分人数3人, 得分率59.52%;二 (6) 班, 45人, 满分人数4人, 零分人数1人, 得分率61.46%。由此不难发现, 看似简单的5分语音题, 学生却考得很不理想, 得分率不高, 满分人数更少, 甚至还出现了几个零分的学生。细细反思就会发现我们在平时的语音教学方面做得很不够, 总以为初一时我们已进行为期两周的音标教学, 以为学生在拼读单词方面已无大碍, 从而在教生词时往往一带而过, 结果导致了今天这种局面。因此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改进, 做到语音教学常抓不懈;同时, 多加强语音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反思五:语法教学应注重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说起上语法课, 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 不少老师为了赶进度通常采用“照本宣科, 机械操练”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结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那么, 怎么让语法课上得生动有趣些呢?在此不妨采用“发散思维接龙法”定能让你的课堂起“死”回“生”。

反思六:任务设计应巧落学生“最近发展区”

众所周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不应仅仅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 更应是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时应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任务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反思七:阅读教学应加大阅读量并注意阅读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从最近几年的苏州市英语中考试卷的题型来看, 阅读理解已由原来的三篇增加到了四篇, 分数也由原来的20分, 增加到了30分, 再加上完形填空, 就达到了五篇, 按每篇文章阅读用时8分钟, 就要花去40分钟, 几乎占了考试时间的一半。由此可见, 考生要想获取高分, 阅读文章做得好是非常关键的。同时这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 作为教师除了完成教材中提供的阅读任务外, 还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具体做法就是要利用好学生手中的两本练习册, 即“听力与阅读”和“阅读训练”。当然, 如教师认为阅读量太大的话, 可适当精选并加以阅读策略、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运用, 其中可多进行一些限时阅读方面的训练, 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切不可“拉车不看路”———死啃课本,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反思八:课后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不知哪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再完美的课也有其不足之处, 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先生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由此可见,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减少点遗憾, 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不断地课后教学反思是至关重要的。那么, 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呢?我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对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情况作一个简要分析, 看看这堂课上下来与自己预想的效果是否相符, 并总结一下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及不足的地方。如, 成功之处:难点和重点的教学较为合理, 教学环节简单但颇具实效性等。不足之处:学生在课上对知识点理解不彻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教学方法未能合理运用及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练得太少等等。再反思一下自己在哪些环节上还可以改进。

其次, 分析一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真实有效, 还是流于形式。接着, 再看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学生的参与性及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 (可通过当堂反馈获取——口头或笔头的) 。

最后,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典型错例进行原因分析, 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改进措施, 如:加强集体备课,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理论研究, 汲取他人成功经验等。

以上是我多年来英语教学方面的一些反思及感悟。“课堂教学之路漫漫”, 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 我会不断地反思、探究,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是“No Best, But Bet t er!”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减少遗憾, 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快乐无极限。

摘要: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可见“课堂教学之路漫漫”, 从而对课堂教学的艺术“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此,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的反思及感悟进行了有效的归纳和总结, 以达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之目的。

上一篇:绿色文明校园活动总结下一篇:痛苦的毕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