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缆车教学反思

2022-08-28

第一篇:我们的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有两个内容:

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2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小车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重点在于: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所以,本节课我们教研组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组装小车、让小车刚好动起来,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和提问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最开始出示不同的车,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在力的作用下小车才会动起来。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借助各种力,让自制的小车动起来,接着出示垫圈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借助这些实验材料组装小缆车,多数学生是能够清晰的说出正确方法,这时借势让学生上来试一试,增加他的自信心及自豪感。当学生组装好之后,老师点出:这就是一辆我们的小缆车了,这里就接题了。这样,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同学的示范来说一说注意事项,这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思维,学生观察到的问题很多,回答也有很多种,这样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探究多大的力刚好让小车动起来时,我们直接将书上多大的力转化为了垫圈的个数,因为学生是知道垫圈个数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的,直接将其量化为垫圈个数显得更直接明了。

第二次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先有:推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课堂中学生需要测多组数据,所以要留较多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表格中还设计了实验发现一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除了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还能不能发现其他问题。善于观察和发现不仅在科学探索中重要,在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中也同样重要。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恰好是我们科学探索最需要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

实验完成之后请学生上台汇报,这时需要关注的是,上台汇报的同学是否做到了仪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及下面同学是否认真倾听。科学课上,学生倾听的习惯、汇报时的大方端庄,是应该从小培养和特别关注的。这点做好了,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受益匪浅。

接着进入总结部分,包括两次重要实验总结和课堂小结。通过总结不仅能将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呈现出来,也能训练学生得自我反思能力。

这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的,希望这次的课能较好的体现科学素养中的:

1、实证意识,即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有正确的科学概念:如:重力、拉力,

3、在试验中体现小组的合作、科学探究的能力,

4、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态度,如:在让小车动起来的过程中,怎样体现刚好两个字。

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有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提问“是什么力让小车动起来的?”时,有学生说:“牵引力’;这个时候我是直接帮他改成了绳子对小车的拉力,让后引入重力的。如果这个时候再多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也能提到垫圈的力,这时再将重力和拉力是怎样转换的。这样课堂显得更从容,也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中重力转化为拉力给小车提供动力的认识。除了让学生说一说重力,还能让学生将凳子掂起来现场感受一下重力,这样能加深对重力的认识。

2、在学生汇报实验数据时,发现个别小组的实验数据不严谨,同样的垫圈个数测出来的时间差距超出了正常的误差范围,这时老师应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哦,这样更能体现科学的严谨性,提醒学生学会质疑。

第二篇: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我们的小缆车》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

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主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重力的产生,小车又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为后面深入研究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形成继续研

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重点: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捆、铁垫圈10个(实验袋中已有),挂钩一个(回形针制成)、秒表、记录单。 教师:课件(不同车辆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活动一:测试训练秒表的使用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训练一下秒表的使用,请材料盘所在位置的那位同学拿起盘中的电子表,并调到秒表功能,不会的同学可以将电子表交给其他组员,准备好了吗?当老师拍第一下手时开始记时,拍第二下手时停止记时,好开始。学生听老师口令开始记时。请每一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时间,第一组?好,你是记时员,第二组?好你也是记时员„„(在此将每小组的记时员首先确定下来并进行了训练) 活动二:感受重力

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那我们来做个运动轻松一下吧,全体起立,老师先说一下规则:当老师说跳的时候大家就蹲,当老师说蹲的时候大家就跳。好现在开始。

学生听老师口令,游戏。蹲、跳、蹲、蹲(做3—4次)

为什么我们使劲的往上跳,跳了半天还是回到了地面,而没有飞到空中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因为我们有重量,因为我们有重力等)

小结:对。因为地球有引力,我们都受到了它的力,所以我们用力向上跳,跳得再高还是很快落到地面。刚才的游戏,绝大部分同学做得很好,这说明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反映很敏捷。希望大家上课时也要多动脑筋,积极探索,踊跃发言,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四驱车吗?你知道它们用什么作动力的?(生答:干电池、电动机、手推的力、摩擦力等等)。

1、判断各种车辆的动力

仔细观察这些车,它们都是靠什么提供动力的?

课件出示各种车辆的图片,包括:马车、手推车、汽车、摩托车等让学生集体回答后师重复一遍。马车靠马力,手推车靠人力,汽车靠电动机的力或靠发动机的力或靠蒸汽机的力,自行车靠人力。 这辆车你还能判断吗? 课件停留出示“缆车”图片。

2、引出课题

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驱动前进,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它可以轻松的爬上陡坡,是很有特色的运输工具。今天我们也要

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小缆车的运动。 板书并课件出示课题:我们的小缆车

二、实验论证

(一)、活动一

1、安装、测试、调整小缆车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辆小车,你能想个办法让它运动起来吗?(推,电机)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老师又为大家准备了一条带有挂钩的绳子,你能再想个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吗?

(学生回答时可以请学生进行演示)

学生回答,师进行适当的追问和补充。

2、需多大的力才能拉动小车 (1)猜测

这辆小车现在的状态是静止的,那请你来猜测一下:究竟需要几个铁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究竟怎样才是刚好运动起来呢? (2)设计实验

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验证)

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做这个实验?

如果没有学生举手就请小组讨论一下,在学生汇报的过程当中应适当的追问,比如:小车该如何放置?(知道小车应该放正)怎么放置铁垫圈?(知道垫圈应轻轻地放;在放置的过程中应保持小车的静

止,等放完挂线平稳之后再放开小车;垫圈应一个一个的增加) 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点:

1、垫圈放置时应该保持小车静止;

2、挂线平稳之后再放开小车观察;

3、一个一个的增加垫圈

(3)请同学们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结论记录表一中。

学生安装小缆车、对小缆车进行调整,并完成“至少需要多大的力,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下面开始实验,实验完成后记录下来,迅速将物品放回原处,并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4)汇报交流、验证实验

哪个小组愿意告诉大家,需要几个垫圈刚好能拉动小车? 老师听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请你来猜测一下:为什么结论会有所不同?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车的重量不同,轮子灵活性不同,垫圈的重量不同,桌子的光滑程度不同,还有其他因素)

不同的实验条件就会影响实验的结论。虽然我们的实验结论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知道“一定的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课件出示:一定的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3、认识重力

刚才我们实验时,铁垫圈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挂上一定数量的垫圈小车就运动起来了?(生答因为垫圈有重量,有拉力,有重力)

小结:是铁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重力 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有这个力?

对了,在地球上,由于地球的引力,所有的物体包括空气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并板书: 上课前的游戏我们都体会到重力的存在。

(二)、活动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思考:大小不同的拉力如何影响小车的运动?

刚才我们已经让小车动起来了,怎么做才能让小车运动的更快?(增大拉力,增加垫圈)那么请你来猜测一下:拉力的大小与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师板书: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这是同学们的猜想(板书“?”)我们需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怎么做这个实验?请你来设计这个实验步骤。(学生回答) 补充提问: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垫圈应该怎么增加?为什么要多个多个的增加?怎样才能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用什么方法?(控制好运动距离,规定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记时并记录) 为什么同种拉力条件下要多做几次实验?(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3、老师还有一个温馨提示,邀请我们班的班长来提示大家,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控制好小车运动的距离, 每一次实验以透明胶带为起点,桌沿为终点。

(2)、一个一个的增加铁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并记录时间。

(3)、四人小组分工明确:确定两人为操作员(一人控制小车,一人放置铁垫圈),一人为记录员,一位为口令员兼记时员,发令要简洁明了,只有四个字,就是:预备 放 到。师生全班讨论:控车的同学要怎么做呢?(说放的时候马上放,说到的时候马上停。)(演示控车的同学要按照发令员的口令进行,手要跟着车走。) 课堂要求:等一下实验的时候,我只希望在教室里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一共是四个字,哪四个字,这四个字是每个小组的发令员发出的,我再说一遍:预备 放 到。如果大家实验时只发出这四个字,那么你们就是全校最好的班级,最会研究的班级。

(4)、实验完成后,迅速将物品放回盘中,并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大家能接受班长的提醒吗?好,下面开始实验。

4、学生根据屏幕提示与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师巡视并适当协助。

5、全班交流,汇报实验数据,验证之前猜想 请把你们的实验数据与大家分享吧!

请三到四组上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刚才我们的猜想,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与我们实验结论一致吗? 并板书:将原有问号改为感叹号! (2)小结

是什么拉动了小车?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四、课堂小结,拓展

这辆小车是靠拉力让它运动起来,你想出其他办法让它运动起来吗?请你课后自己去试一试。(停顿一下)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回答的回答,不能回答的回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有引力,使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并知道 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最后,老师还有一个稳馨提示: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将物品放回原处!

第三篇:《我们的地球》教学反思

秦皇岛开发区第二中学季洪娜

《我们的地球》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地球的形状及观察认识地球仪,能通过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找到相映的国家。

在认识地球仪这个教学环节上,一班采用了实物教学法,我手捧地球仪,津津乐道的为学生讲解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知识。可是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尤其是利用经纬线找城市,更是难上加难。我要亲自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指导帮助他们寻找,重新认识讲解经纬线等知识,课堂气氛虽活跃但却混乱,“老师帮帮我”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节课匆匆的结束了,却给我留下诸多的反思。实物教学可以更直观的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但对于本节课来讲,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相结合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为此,在其他两个班级上课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根据我的述说分别在幻灯片中找到哪个是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接着从地球仪上分别找出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学生很快从地球仪上找到了相应的城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

第四篇:《我们的食物》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食物。第二部分是给食物分类。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对食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食物是每个人都吃的,但是四年级学生对于食物的认识还是无意识的,还很片面。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和“包子里面有几种食物?”两个问题的自然过渡和启发,使学生很轻松就能意识到食物是混合物,在研究时应将他们一一分离开来,这样就避免了后面在给食物进行分类时发生交叉的现象。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当同学们汇报了一天吃的食物后,我不是直接让学生分类,而是通过“这么多的食物,怎样汇报别人听得更清楚、明白”这个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当学生对食物进行分类后,我又让学生对食物分类方法的优劣进行评析,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分类方法,从而选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起始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这节课通常不会把各种各样的食物搬到课堂上来,一般总是记录、讨论、分类、汇报,像这种没有实物可供观察的科学课,靠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了一些办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组竞赛,自始至终专注于它的记录、讨论活动,大约20分钟的活动时间里,每一个学生都十分投入。我很注意教学语言的锤炼,既追求简练、准确,又力求有亲和力,尽力营造愉悦的氛围,常常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使学生乐于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适量的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下课以后,可以感觉到学生对食物的研究热情更高了,为后续学习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关注教学材料的选用

要上好科学课,首先要准备好合适的材料。科学课的材料应该尽可能采用简单、易得的。当然,选用简单的材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精心设计。这堂课所用的小纸片、粘贴表看似简单,其实,小纸片的大小、粘贴表小方格的排列是经过反复设计的,使它们便于制作,而且放到投影仪上正好满屏,让学生看得最清楚。材料的选用要减少费用,减轻精力,但不能减效果。

三、让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活资源的新起点

叶澜教授说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应该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通过信息重组,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所以,评价既是为更深入的探究作好准备,还应成为课堂生长活资源的新起点。

在教学中,当一小组上来展示分类时,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然后我就提问:对他们的分类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我原本的意图是让学生说说其他不同的分类的方法,对他们组分类是有否意见,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同学说“火腿肠不是属于荤类,因为它里面含有面粉,面粉是素类!”我追问:“那你说火腿肠属于荤的还是素的?”他不假思索就说:素类。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表不同的意见,有的说是荤类,因为有火腿;有的说是素类,因为有面粉,争执不下。我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干脆让他们放开说,这时的教学已经脱离了我原来的设计。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火腿肠既不属于荤类,也不属于素类食物,而是荤素混合类的食物。我没有立即肯定了这位同学,而是提醒大家找证据,火腿肠的包装上就写了好几种配料,有火腿、盐、面粉等,的确是既有荤,又有素,属于荤素混合类食物。这样一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第五篇:《我们的大脑》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大脑》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部分的内容。由活动"眼疾手快"、人类的语言功能、保护我们的大脑三部分组成。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对大脑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生活经验上,不能科学地全面地认识大脑。所以这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情况入手,在活动中主动获取关于大脑的科学合理的知识,并运用它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懂得科学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大脑。

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有关的内容,在自主活动的探究中展开学习,得出科学结论。在"眼疾手快"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比较三次尺子下落的距离得出熟悉之后加快大脑处理问题的速度,即熟能生巧。比较不专心抓尺后距离的变化,得出受到外界的干扰会影响大脑处理信息,通过实验得出身体的反应过程:眼睛—大脑---手。接下来是教师讲授大脑的知识。根据语言中枢分为说话中枢、书写中枢等,分析课本上的两个案例,最后提出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脑。这节课孩子们表现的非常的棒,谢谢你们---五年级的孩子们。孩子们的成长是我心里最大的安慰!

虽然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但是我还是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科学》这门课属于一门鼓励学生探究的学科,首先要求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

“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但是在开课后我没有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关于大脑你想了解些什么?

2、在抓尺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分析活动的数据时没有让学生参与。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脑?应该是先让学生思考,我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总的来说在学生主动学习上我做的还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发现有许多的遗憾,但是教学后静下心来,细细分析与品味,这个过程却是充实而快乐的。我会不断充电学习,逐渐完善提高自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

2013年9月28

上一篇:外贸开发客户的方法下一篇:文明监督岗岗位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