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玩法多的教案

2024-05-02

积木玩法多的教案(共8篇)

篇1:积木玩法多的教案

《搭 积 木》——教学设计

高阳中心小学

龚梅芳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具准备:挂图,小棒,算式卡片

一、复习铺垫

1.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玩具?(展示积木)想玩吗?不过老师要先考考你们。

2.出示算式卡片。学生口答。

10+5= 10+8= 4+3= 5+1= 6+2= 1+7= 7-2= 8-3= 7-4= 9-4= 6-3= 8-1= 3.谁能用积木表示13?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谁来试一试?其他人用小棒代替摆。

4.用算式怎样表示?10+3=13 3+10=13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呀!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解决问题

1、(出示挂图)你们看,笑笑和淘气也来搭积木了,他们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2、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15 18-2=16

3、为什么这样列?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左边是十块,右边是三块,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生:先是搭18块,拿走了2块是十六块,所以就是18-2=16

4、谁还有不同算法的吗?

生:我是接着往下数的,13,14,15,所以13+2=15 生:我是用摆小棒数的。

5、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试一试

14+5 =()

17-6=()说说你是怎样摆的生::先用小棒摆出14,一捆零4根,再摆5根,一共是一捆零9根,所以14+5=19 生:先摆一捆零7根小棒,再拿走6根,还剩下一捆零1根,所以17-6=11 2.你们真是太棒了!笑笑还遇到了一个难题要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出示小棒图11 18)请你任意添加或拿走小棒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并记录下来

4.小组汇报,上台展示。(得到的算式有:11+1=12 11+2=13 11+3=14 11+4=15

11+5=16

11+6=17 11+7=18 11+8=19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5.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6.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出你们善于动脑子思考的结果。

这么多的算式的计算,只和哪个数位有关?(个位)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师:你们帮笑笑这么大的忙,要带你们到游乐场玩“碰碰车”。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3.每小组选一组来做 4.小组汇报结果

(二)摘苹果游戏

淘气小朋友要请你们吃苹果,但是有条件,谁算对了才能“摘苹果吃”。

出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卡片,师生游戏。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搭

木》教 学 设 想

高阳中心小学

龚梅芳

2010年12月8日

本课主要以“激趣、质疑、探究”为教学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模式,以“动口、动手、操作”为具体教与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体现主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数学系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据此,本节课教学设计时作了以与几个方面的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参与、引导探索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境,营造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既“新”又“动”,给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乐于参与并有强烈的探究究欲望。

2、“动”为主线,诱发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装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善于提问,学会交流,倾听,善于表达。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学习,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支探索思考问题,《搭

木》教 学 反思

高阳中心小学

龚梅芳

《搭积木》这节课是上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能借助小棒正确用数来表示20以内的这些物体的个数,还使学生根据为的确组成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观察、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巧设练习

在练习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碰碰车”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摘苹果”游戏在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完成得很成功,学生的激情再次掀起,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2、动手体验数学知识

新大纲,新教科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增加了数学的的实践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数学与实践情境密切相联,提供条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倾向。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我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来帮助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体会了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3、不足之处

(1)在安排学生同桌小朋友合作摆小棒的时候,没有强调让他们边摆边说,使一部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2)时间的安排不是很合理。在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这一环节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拖课。

(3)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活泼好动,在组织教学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同桌之间的合作不是很好,这方面要加强训练,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篇2:积木玩法多的教案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十几加几、减几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10+1=11 10+6=16 10+7=17 11-1=10 16-6=10 17-7=10 11-10=1 16-10=6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篇3:积木新玩法

玩着玩着,小莫4岁了,他开始自己拼出了具体的物品:小火车、小船、小飞机……积木这种简单的、标准化的素材真的很适合小朋友拿来塑造形态。这时候,爸爸闪亮登场了。

Part1 主题建设:码头

那段时间,小莫特别沉迷于船只,最爱读的书是一本厚厚的《揭秘船舶》,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种类的船,其中又以帆船最得他的钟爱。他用乐高积木拼了一艘小帆船,在地板上到处开。

爸爸跟他商量说:“那你的船开累了,该停在哪里呢?不如我们来搭一个码头吧!”小莫果然被这个主意吸引了,非常兴奋。两人开始设计:船是停泊在哪里的?码头长什么样?先在手机里搜索码头的照片,还不够清楚,再翻出书来研究!

父子俩研究完了,了解了码头的基本结构,就开始搭建!首先,找出最大的那块底板作为基地,然后要把它架起来,比水面(地板)略高,这样,船就可以停靠在它的旁边了。此外,码头边还会有些建筑物,比如高高的灯塔,矮矮、宽宽的货仓,管理码头的办公室……

Tips:如何寻找搭建主题?

主题要选得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有可操作性。依据孩子本身的爱好是一个方法,可以借助实地考察(如小莫真的去过码头、乘坐过帆船),可以借助书本资料,还可以上网搜些照片作为参考,最好能找到些简化的图画——小孩子对图画总是最有感觉。

此外还有一个方法,是从孩子喜爱的绘本故事中直接选取一页,或选取某页中的某个部分(不复杂的,比如一栋房子),用积木搭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孩子享有充分的自由,完全可以自己完成搜索、确定主题的工作;其次也便于展开后续的主题活动,如讲故事等,因为故事已经是现成的了!

Part2 主题活动:海上救援

有了码头,只停一艘船太孤单了!爸爸建议再搭几条船。在寻找素材的时候,父子俩发现了一个警灯(是亲戚送的一套乐高消防车里的)。爸爸建议:“不如我们来搭一艘海警船!陆地上有陆地上的警察,海上也要有海上的警察,能帮助大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小莫问:“有什么‘紧急情况’需要海警船处理?”

爸爸说:“首先是抓坏人!这个很好理解。它还可以进行海上救援。”

爸爸找出了一套讲消防队故事的书,翻出了乐高消防车里的相关设备,将两者合二为一,海上救援行动开始——

爸爸先在小莫最早搭的小帆船上插上了个小火苗标志——不好啦!小帆船着火啦!赶紧打电话给港口办公室。于是港口办公室就派海警船前去救援。小莫拿着海警船快快开,开到小帆船旁边:首先,救人!把被困在帆船上的人都接过来。然后,灭火!父子俩就用乐高消防龙头“猛力”喷水……

小莫玩得不亦乐乎,一遍遍地要求重来:一会儿是小帆船着火了,一会儿是大轮船着火了,一会儿是港口边的仓库着火了!最后,小莫忽然问:“那要是海警船着火了,怎么办呢?”爸爸大笑:“这真是个好问题!想想看,有多少种办法,可以处理这种‘紧急情况’呢?”

Tips:让固定的积木,活动起来

通常说到玩积木,家长想到的就是:搭呗!但孩子往往能在搭建物品的基础上,想象、衍生出许多的场景和故事!小莫即便只搭一列小火车,都会让它开在桌子边沿的“轨道”上,再用别的积木搭出许多烟,让它“呜呜”地开……

所以聪明的爸爸可以尝试让搭出的东西活动起来——角色、舞台都自己建造,还可以将几件不同的东西组合起来,组合之后就会产生关联,有了关联,故事自然就来了……再有,如前文说的搭出绘本中的某个场景,故事也能自然延伸开来。

Part3 多元变化:飞向外太空

小莫对码头兴致满满,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会在那里捣鼓,新建些东西:轮船上的船员靠岸以后需要休息,就搭了个旅馆;需要吃饭,又搭个餐厅;需要买东西,再搭个商场;万一生病了还要看医生,再搭座医院……渐渐地,小莫的码头规模越来越大,简直就变成了一座小城市!

爸爸不过帮他起了个头,就像给定一个初始速度与角度,小莫就自己飞快地奔跑起来。或许爸爸的作用就是如此,虽然不像妈妈那样循循善诱、步步引导,却能引爆兴奋点、促进孩子的创造。

码头系列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有一天,爸爸忽然说:我们已经开船航行过许多地方,现在不如去更远一点的外太空,怎么样?小莫的想象力再度被打开。父子俩又开始兴致勃勃地研究去外太空要用到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外太空是什么样子的?宇航员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于是,父子俩翻出了一本更厚的《揭秘太空》,新一轮搭建、新一轮的主题活动,开场了!

Tisp:为孩子拓展广阔世界

爸爸的优势在于他能够放眼外部世界,这是他带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在游戏中,爸爸可以带给孩子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如从码头拓展到环球航行,再拓展到太空旅行);或关于事物的多种可能性,及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海上救援”的N种情形)。而积木真心是个非常好的媒介,即便爸爸不会画画,所谈的问题又距离日常生活比较遥远,用积木都可以很方便地搭建出各种具体的、模拟的场景,给到孩子直观具象的认识。

作者简介:

袁坚,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从事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教师等多种行业,儿子4岁,现为自由撰稿人、全职妈妈。对孩子和妈妈的共同成长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已出版《猫博士育儿笔记》,提出“轻松做个好妈妈”的主张。

篇4:《平平搭积木》教案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要搭积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平、这、住、呢”等字不容易读准字音,要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读错的字音。在指导学生认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认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间”可以用“门”加上“日”,也可以把“问”中的“口”换成“日”。学生在平时经常见到“苹果”,启发他们把“苹”去掉“艹”就是“平”。“呢、啊、没”可以用拆字法来认记。“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它以后,就可启发学生把熟字“跟”中的“”换成“彳”来认记“很”的字形。

三、试读课文

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本课的词语浅显易懂。容易混淆的是量词“间”与“座”。在第四课中有“四座房”,本课有“四间房子”。这是有区别的。“间”是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座”多用于较大的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楼”“一座山”“一座大桥”。一座房里有几间或更多的房间。

“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指导学生用“啊”练习说话。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这个星期六啊,我们都去游泳”。

四、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平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指导学生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要怀着喜悦、自豪的心情朗读平平说的话。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六、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练习说话

七、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八、指导学生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笔画较少,要用田字格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本、平、书”三个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位于竖中线上。还要启发学生比较它们的细微差别:“本”中的竖是垂露竖(不带尖),“平”“书”中的竖是悬针竖。

九、实践活动

1在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如,“很平很平的玻璃”“很快很快的火车”“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冷很冷的冰”“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篇5:积木拼图教案

小平田明德小学 活动名称 搭积木 活动目标

1、分辨各种立体形状,说出各种立体形状的名称。

2、培养孩子玩的兴趣,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3、积极鼓励孩子参与操作活动,体验撘积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搭积木,分辨立体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进行搭积木活动,感受各种不同立体形状积木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地面上有许多积木,你们选择喜欢的积木来搭一搭。搭好后,说说你搭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像什么变成了什么样子?

2、交流讨论活动,在分辨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说出各种积木的名称。

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用了一些什么形状的积木(引导孩子说出有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圆柱形、三角形等积木)

3、根据孩子的讲述,出示相应的积木并有重点的追问是什么积木。

二、数积木,计数各种形状积木的数量。

1、计算自己所搭建的物体所需要的积木数量。

教师:小朋友,你们数数自己的积木,看看用了几块长方形的积木,用了几块三角形积木?

2、找好朋友,计算两人所搭物品的各种积木的数量。

三、尝试用单双数记录各积木数量。

1、了解图意和图示的关系。

教师: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有积木搭的小花,蝴蝶、飞机等。)小花,蝴蝶,飞机旁边有什么?(引导孩子说出有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每个立体图形符号旁边有什么?这些括号表示什么意思?让孩子知道图意和图示的关系。)

2、数一数,单数就用红笔填写在格子里,双数就用蓝笔填写在格子里。

小朋友,我们可以用积木搭很多物品。这里有四幅画,是哥哥姐姐搭的积木照片,今天,我们学学他们是怎样搭的,并仔细数数,这四样物品一共用了几块积木,如果是单数,就在相应的积木符号旁边的括号用红笔写出数量,如果是双数,就在积木符号旁边的括号用蓝笔写出数量。

篇6:《积木》优秀教案

1.学习定义带变量的过程,并能通过调用带变量的过程来画简单图形。

2.培养同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定义带变量过程的格式。

(2)难点:过程中如何定义变量。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LOGO语言中用带变量过程画图的应用,定义过程的方法同学已经掌握,但是对于过程中如何带变量同学初次接触。

建议:

(1)通过对比法,感知两过程中的异同点。

a.同学作题:三角形,正方形过程。

b.比较三角形与正方形过程的异同点。

c.讨论:假如同一个过程来做两个图形,你会什么做。

(2)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介绍了解带变量过程的定义方法。

a.教师演示和讲解定义带变量过程的方法,初步了解方法。

b.引导同学了解带变量过程的原理。

c.通过操作练习,掌握带变量过程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3)小组合作,巩固新知

a.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画任意大小圆形的方法。

b.同学介绍方法,巩固效果。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知道孙悟空用的是什么武器,它有什么变化呢?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Logo语言,认识了小海龟,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呢?(画图)其实小海龟画图也可以象金箍棒一样,画出变大变小的图形,你们想知道吗?展示课题:《会变的“积木”》

二、新授

1.用过程画图其实就象小朋友玩的积木一样,堆起来的。我们在玩这个游戏前,请同学们用过程的方法画以下两个积木。

边长为60的正四边形和边长为60的正三角形。

(指名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来)

2.请同学们观察两个图形,有什么异同点。

指名生说。

我们假如同一个过程来做两个图形,你会什么做呢?

小组讨论,同学说。

3、教师课件展示,介绍带变量过程定义的方法和运行方法。

(用一个字母:N来代替这个变化的数字。)

同学看书尝试、实验

教师小结

同学齐读课本P26绿色局部。

4、画任意大小圆形的积木

现在一个题,你们想大显身手吗?

同学尝试、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将同学做的正确的投影到大屏幕,让其说说自身的想法。

5.课堂总结

篇7:《搭积木》教案

一、选材贴近幼儿生活

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交往范围小,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家里玩具随意玩,孩子可独霸一方。而到了幼儿园里,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所以在幼儿园里,这样争夺玩具的行为表现得特别多,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是不对的,一些攻击性较强的幼儿总是会与同伴发生矛盾,经常出现争抢玩具、推人甚至打人的现象。因此,实施共享教育非常重要。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刚刚开始萌芽,是品德教育的关键期。我觉得在此时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是解决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是非常及时、有效的。

二、为幼儿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

看图讲述活动的关键就在于为幼儿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境。为了调动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我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从观察图片画面入手,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以及角色间的对话。如“红红搭桥的时候,少了一块积木,她会怎么办呢?”,孩子们会说“问东东要”。“那谁能用一句好听的话去问东东借呢?”有的孩子说“谢谢”,基本表达不清。这时我出示一块红色的积木,问:“我这里有一块红积木,如果你们是红红,你会怎样问我借呢?”这样身临其境似的故事情境,调动起了孩子们讲述的兴趣。有的孩子说:“给我一块积木好吗?”这时只需老师适当的引一引“谁能说得更有礼貌一些呢?”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短语,也能从中明白当自己需要问别人借玩具时要有礼物。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孩子初步了解熟悉了看图讲述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开展情境表演,在情境表演中模仿角色对话,体验角色情感,提升讲述经验。活动中我采用老师与幼儿、男孩与女孩、个别与个别进行人物角色对话,使每个孩子都有表演讲述的机会,提升了孩子的讲述经验。

不足之处:活动前预设了两个“红红搭桥的时候,少了一块积木,她会怎么办呢?”在活动前我预设两种情境,根据幼儿的观察讲述进行引导。

情境1:如果幼儿回答:红红可以问冬冬借。教师引导:红红会对冬冬说什么呢?(提醒幼儿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幼儿学说:“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情境2:如果幼儿回答:冬冬会给红红一块积木。

篇8:《搭积木》教案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范例图中物体的空间关系。

2.能用实物展现范例中的物体的空间关系。

3.幼儿能根据需要选取积木,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

1.积木造型照片一套8张。

2.几何积木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各两个。

3.底卡3《补图画1》,图形补块6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派派学麦麦搭积木”为情景)

1.介绍角色出示麦麦和派派:“麦麦是搭积木能手,每天都能搭出一种新花样。(出示积木照片)派派想学麦麦搭积木,就把麦麦搭的积木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你能看出麦麦搭的是什么吗?”幼儿欣赏。

2.看照片搭积木取任意照片,提问:“用了几块积木?分别是那些积木?”出示积木,根据照片找出积木,搭积木。

二、幼儿分组操作

1.分组操作请幼儿回到自己所在组开始搭积木。

2.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各组,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

3.提示常规教师:“做完的小朋友,可以拿给其他小朋友检查一下,检查完后要把所有积木放回筐子里,如果少了赶紧找一找,材料都收好了就可以和相应组小朋友交换操作。

三、交流评价

1.展示交流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搭好了么?把搭好的积木留在桌子上,请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2.评价教师:“今天我看到小朋友用积木把每个图上的建筑都搭了一遍,你们真棒。”

上一篇:耳机的经典推广广告词下一篇:新教师考核感想之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