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2024-05-09

地理有效教学思考(共8篇)

篇1: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中,一方面以学生面临的困惑为切入点,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不断挖掘具有生活情趣的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兴趣,会学习,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招生对象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全县择优招生改成了分片招生。新生的素质差别很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地理是新的学科,以前学生在这方面只有一些零星的认识,其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难学,又没有中考的任务,对地理的学习态度比较冷漠。上课时,我常碰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回答问题、讨论问题也懒得开口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使学生的学法和我的教法能最优地组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一节课时间里的学习效率,这是我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比较“有效”的经验。

一、用时间和毅力去解开学生的心结。

教育的有效性,来自于教育的针对性。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努力去寻找他们认为地理难学的根源,并主动去“对症下药”,对他们反映的问题给以最大的关怀和帮助。

二、让课堂始终充满旺盛活力。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思考:怎样让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对学习地理不觉得难?怎样培养学生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的转变?想来想去,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就能取得最佳效果。于是,我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或者挖掘有趣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发现地理,掌握地理和运用地理,沟通生活中的地理和课本中的地理的联系,使地理和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理解地理,应用地理。比如,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课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 “热带草原景观”视频,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蒿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学生在观看赏心悦目的热带草原风光的同时,初步认识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状况及特点。

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正值夏秋交替时期,一天当中天气变化较大。上课时我给学生观察早上和下午的天气有什么差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了天气的特点——短时的,多变的,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我先问学生:“在通往我校后面恩胜岩的山路两边的岩石上,时常见到海螺、海蚌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呢?”这样的一个问题,既联系了海陆变迁的知识,又回归学生身边的事物。当学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从我们灵山到哈尔滨的亲戚家过年,出门之前你要做哪些准备?为什么?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体会了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情境的设置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地理在学生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枯燥无味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学生们还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从而体现地理的意义与价值。

2、调动情感,让学生感受、体验地理。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去, 体验地理、感受地理,获得经验。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体会地理结论形成的过程,体验地理知识的科学性,获取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我首先出示一幅《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鼓励学生猜一猜:“我国的汶川大地震是否与板块的运动有关系?”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猜测:有的认为汶川地处图上阴影部分,肯定与板块运动有关;有的同学认为,汶川在板块的交界附近,一定与板块运动有关;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汶川距离板块交界线那么远,这次地震的发生和板块运动没有任何关系。通过课堂热烈的讨论,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汶川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是地震多发地区。在整个猜想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升华了学生渴望地理学习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地理、体验地理,在课堂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与收获。

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地理。

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通过“做地理”来学习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体验地理知识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与经验。比如,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画等高线图,材料是胶泥、直尺、硬白纸板、铅笔和薄铝片,在规定的时间里各组都画出了等高线图,并掌握了等高线的由来和特点,以及上面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活动、参与是思维的起点,若分割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则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是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理解、掌握、应用地理知识。如在学习“降水的季节变化”时,我设计了一个动手绘画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格上的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并思考这个地方降水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片刻都画出了自己的降水柱状图,并介绍了自己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广开思路,在绘制过程中发现了该地降水分布的特点。我用多媒体演示了有一定代表性作品,验证了学生得出的降水分布的特点。亲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形成了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

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采用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联系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充分地体现出来。

篇2: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杨东昕(雄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 雄县 071800)

摘要: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地理解知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到一定的革新,既要照顾到多数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同时还能够帮助学优生、学困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地理知识并不复杂,而且知识架构比较清晰,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思考;实践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待发展地区的教学情况完全不同。在初中地理学科方面,发达地区会以学生为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发展中地区采用的是保守教学,但融入了一定的新元素,帮助学生有效地打破常规,稳步提高成绩和知识储量;待发展地区因为教学思想老旧,因此,教学成绩较差,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一定的探论。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率问题,这应当是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多数教育工作者虽然身处教育一线,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教学效率的问题,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将教师这个职业作为生活的一项保障,而不是为了教书育人。所以,有效教学仅仅存在一些表面的情况,并没有从实质上对学生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或者发展,有效解决了长期原地踏步的情况。对于教学的效率来说,学生的理论或者实践技能要有一定的提高,或者突破思维,或者摆脱了原有的框架。在今后的初中地理学习有效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让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成长,而不是短暂的提升。

二、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地理有效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让很多的教师束手无策。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在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成长,但是初中地理学科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广阔,而且在实践能力方面,也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在日后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点上,关键在于和学生有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表演”为主,而是以学生是否更容易掌握、是否会应用为主。另一方面,不要总是追求课程的完美性,还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教师作为主体来看待,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地理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贸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不仅会让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讲解内容,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教师的清晰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在本文中,主要以人教版的初中地

理教材为例,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关大洲大洋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节手工活动课展开大洲大洋之旅。让学生准备剪刀、纸、水彩笔等用具,自制大洲大洋的拼图,在拼图中体现一些天然和人工的分界线,用彩笔描绘出来,比如,亚洲和欧洲是一块大陆,中间的分界线是天然的山脉、河流,这些山脉、河流如何表示,联系实际解读地图的知识完成。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实现了有效性教学。

3.带学生走出课堂,结合生活实际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尤其是初中地理,初中是学生为高中阶段打基础的时期,虽然知识点的难度不是很高,但是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时候,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还需要带领学生到课堂外面去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自然情况相结合,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山川河流的相关知识不在少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考查河流,观望山川,主要是以本地的河流、山川为主。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知识有

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外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很容易超出教师的掌控范围,达不到有效性教学。

三、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一定要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可以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另一方面,要灵活地教授地理知识,与身边的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在考试时和实际的应用中,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初中地理学科在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思维上,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化,比如,教师列举的例子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而不是偏门的案例,还有就是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增强有效性教学。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性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然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成绩,但在很多的方面依然要加强,避免出现漏洞。

四、总结:本文对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有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地理学科还有很多的方面要加强,未来的教学任务比较艰巨。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地理教学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王书专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2.2

2.《对 打 造 优 质高 效地 理 课 堂 的 教 学 实践 和 反 思 》王 頔菲《文理导航(上旬)》2012.2

篇3: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一、注重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高中地理知识有的内容比较抽象, 如何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 导入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新课导入中除了具有引出新知识的功能以外, 还要看它是否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来导入新课,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等等,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无论哪种导入方式, 都需要渗透一定的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的导入会立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 其中有“地球自转、公转”等几个概念, 这几个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一时很难理解, 向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为了顺利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让学生理解这几个概念的含义, 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课件, 课件中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学生经过这样的画面感受, 兴趣被激发了, 从地球的自转中理解了“自转”的概念, 从地球绕着太阳转理解力“公转”的概念。这样的导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中多设疑问, 对难点问题适时点拨

教学中我们要设计问题情境, 努力给学生营造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氛围, 根据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不同的教学内容, 精心地设计出目的明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遵循高中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的一般规律, 问题的坡度要循序渐进, 逐渐加深, 不宜跨度太大。设疑首先应该掌握好在新课开始时就设疑, 在教学新课之前可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深化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设疑,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 可以在学生思维分散时设疑。虽然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觉学习习惯, 但其思维与注意力不可能在一节课内都集中, 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变换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最后, 可以在学生的思维疲劳时进行点拨。课堂中如果始终是枯燥的讲解或烦琐的练习, 一成不变地围绕某个问题讨论, 学生的大脑思维容易出现倦怠现象, 从而不思进取。所以, 在地理课堂中应该增加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来激趣, 特别是在有重点知识或难点知识难以解答出来的时候, 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并不断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三、开展课堂有效性提问, 打开学生思维之门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追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教学内容,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开发学生智力, 掌握所学知识。问题的设置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而让学生易于接受, 并能激发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问题, 从而让教学目的更好地实现。例如: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 不妨先提问:在冬季与夏季的北冰洋洋流中, 它的方向有何变化?然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 就提醒学生:应该结合南亚的季风来考虑, 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学实践证明, 提问必须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提出, 如果问题难度过大, 学生就会不知如何回答, 这样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 难度较大的问题要适当降低难度。例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时, 问什么是地球的普通性时, 学生就难以回答出来, 此时, 就适当降低问题难度, 把问题进行分解, 通过提问八大行星公转方向、轨道形状、轨道倾角等来得出地球的普通性。通过过教师的有效提问, 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 把师生的情感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评价机制, 不断地激励学生奋发

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拥有自信, 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有了这样的评价, 学生就会把它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这样就把学习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建立评价机制, 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首先, 要与学生开展共同评价,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其次是评价注重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学习的结果, 关心考试成绩,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 个体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慢长探究与反思的过程, 所以, 在评价中作为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 不仅要保护那些学习很认真刻苦的学生, 还要保护那些成绩没有明显提高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 对学生还要进行纵向比较。个体间总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学习上的进步也不一样,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名次来衡量学生的成绩, 而是要看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也就是说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评价总的来说要以肯定为主, 少些批评与指责。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看到成功, 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总之, 要开展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 努力融入多学科知识。同时, 采取各种教学策略,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摘要: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高质量完成地理知识传授与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让课堂教学更富有效果, 让课堂成为富有灵性的信息交流, 在交流中提高合作能力, 不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从而探索新的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

参考文献

[1]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 2010, (30) .

[2]栾春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8) .

篇4: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

一、确立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

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地理是一门富有人文性的学科,课堂上可传授的东西很多。如果课堂上不能把握重点,而是平均使用精力,则会使学生对地理产生一种惧怕心理,认为花费了时间,却似乎什么也没记住,认为地理比其他学科都难学。因此,教学前教师要充分备课,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课堂上要教给学生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活动要贴近实际,传授方法技巧

地理是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做到与实际紧密结合,既要考虑教学活动的现实性,又要考虑教师与学生的特点,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传授方法技巧。例如,在教学“人类认识的宇宙”时,利用“点面结合法”,即学生把握了“天体系统”这些重点内容后,就可以点带面,系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又如“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讲清楚了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系和总星系之间的层次关系,就可以进一步推断地月系是由行星和卫星组成,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及其所属的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和尘埃等组成。这样学生就可很快掌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各种天体的概念和特点。再如,在教学“人类认识的宇宙”这节课时,其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虽然它们都具有“质量大”这个共同点,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通过表格的形式作比较让学生掌握。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精选课外材料

地理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与各知识点相关的课外材料也很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好课外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课外材料时,要精选能反映最新的科技动态的课外材料。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识图技能

培养地图技能对于学习地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分析过历年来高考试卷和中考试卷,发现在地理部分,地图的分量非常重,培养地图技能对地理成绩的提高应该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技能。首先,帮助同学们进行图与图的转换:剖面图转换成平面图,局部图转变为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等等。其次,帮助同学们进行图与文之间的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与此同时,训练学生找出“五条经线、五条纬线”这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还有,帮助学生在地图上分析自然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气候问题等等。

五、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产。在教学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乡土地理的有关知识,在充分了解当地气候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家乡所在地作物熟制和作物搭配是否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分析家乡所在地太阳能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所在城镇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当地风向的关系及是否对居民造成污染;分析家乡所在地的交通运输建设是否做到趋利避害等。同时,我也要求学生思考今后调整的思路和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5: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增强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思考――以人教版“季风水田农业”为例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 王 旭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课堂中,有利于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关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陶冶学生性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本文以实例阐述在地理课堂中实施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反思在运用情境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情境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05-02

近年来普通高中新课改在全国广泛开展,情境教学成为各门学科重要的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性学科,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紧密相连,情境教学是落实新课程要求和增强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情境教学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增强教师课堂有效引导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作用凸显如下“四个有利”:

(一)有利于优化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要求,选择一个最好的工作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实施它,以期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该条件下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 情境教学就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类型有:图像类情境、实验类情境、语音类情境、游戏类情境、角色类情境等,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的目标,使每位学生学习收获最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陶冶学生性情。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整个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师、情境诸因素的互动过程中展开,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能够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和谐。通过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各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地理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的精神领域,从而让学生在地理活动中感受地理、体验地理、获得成功、形成良好的地理品质。

(三)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教学论文 )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课情境创设中涉及物理、生物、化学、人文、天文、经济、信息技术等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体系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二、对情境教学应用的体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将情景创设应用于新课导入,是当前地理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新课的导入注重启发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如在《在季风水田农业》一节,媒体播放了一个航拍农业视频,让学生直观欣赏水稻、蔬菜、花卉等种植业的景观,再播放与学生一起参观“青少年农业科普馆”的`情景,同时又展示重庆南山植物园参观的系列照片,学生感到很新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贯穿情境,营造体验氛围。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课堂教学除了在导入新课时要以情境激发求知欲外,更要以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情境与教材的互相渗透,重叠组合,能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主体感受,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季风水田农业》参观“科普馆”的过程中,展示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图片,通过介绍三大粮食作物单产量的情况,学生能够认识到种植水稻的重要性;通过展示水稻的种植过程复杂,介绍非洲的饥饿问题,学生能意识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性;通过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 “超级水稻”及“杂家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故事,学生能意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体验氛围,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会使学生在认知体验的氛围中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也会使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三)情境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由于情境的创设者和营造的主体都是教师,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容易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境的创设必需建立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会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季风水田农业》的重点内容,我做了如下处理:

1.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水稻生产图片启发水稻生产区位条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根据教材文字资料及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四个小组,分别从气候、地形、劳动力及饮食习惯,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每个小组根据已有的资料讨论、发言,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及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原因。

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见过水稻景观,总体来说对水稻种植业比较熟悉,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①家里种水稻的耕地多不多?(根据回答,展示世界七大洲人均耕地面积比较)

②家里种水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自己吃还是拿到市场上去销售?

③种水稻犁田时是用牛耕还是用机械操作?

④有没有看到农田边修建了一些水渠,用来灌溉农田?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原因,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进一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措施。

根据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政府官员,当地农民,农业技术人员,以不同的主体身份来对进一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应采取的措施,发表看法。角色扮演者可能涉及到的观点如下:

政府官员:政府要增加投入,兴修水利,减少水旱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威胁; 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水稻单产。

当地农民:目前农村有很多人外出打工,闲置的农田较多,可以把这些闲置农田

租过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适度规模经营,还可以购买小型犁田机、插秧机、

提高机械化水平,不仅节约劳力,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收入。

农业技术人员:大力推广农业技术;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逐渐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研发出优质的水稻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活动的环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学生的观点可能会涉及很多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内容,让学生在所扮角色之间产生知识与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使课堂知识和能力过手给学生。

(四)随堂检测,落实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讲练结合,随堂练习,可以达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季风水田农业》一节设计了以下填图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A B C

(2)图示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

③劳动力:________④饮食习惯:________

(3)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本地区种植水稻不利的条件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

本题包含了该节内容的基础知识点,能够及时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三、对情景教学法的反思

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相关地理背景材料,呈现地理过程,让学生进入地理情境,去思考、去分析,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能。

目前的情境教学,多用于新课导入,一旦教师将预设的情境引入教材内容之后,往往又会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这样的情境教学只起到了引起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作用,而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创设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以情境激发求知欲,更要以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引导学生将情境中的问题,落实到教材中,同时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多元化情境,还值得在今后教学中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连华,高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 2008(8):613

3、李有才,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地理课堂[J]新课程阳光。基础教育 2008(107):72

4、姚顺,创设地理学教学情境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09(5):80

5、高群,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季风水田农业一课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 2011(03):139

篇6: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取得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强化社会实践。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学习兴趣;问题设计;第二课堂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呢?下面我们将分三个部分展开研究。

一、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从教学有效性角度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在相当大的层面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听讲状态,如若学生听讲认真、发言积极、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较为亢奋;如若学生听讲懈怠、发言欠缺主动性、怠于思考,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难以被调动起来。而之所以出现后一种状况,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设计能够引发其学习兴趣的特定情境,因而直接导致学生在课上学习状态不佳,有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而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能够引发其地理知识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亦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艺术的提升,如若教师的授课语气过于严肃刻板,尽管能够确保课堂纪律,但同时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学生在教师威严的仪表下,怯于发表见解,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并且学生长期浸染在此种环境下,其也难以养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的诙谐性,尽量为学生介绍一些能够引起其兴趣的地理知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所在,进而养成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我就把厄尔尼诺现象、蝴蝶效应等进行了讲解,顺便讲解了每一年每一次台风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让学生感觉到离现实比较近,因为经常听说,可是来源却不清楚,这样的小科普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很有兴趣,因此就会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长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会去查找资料证实,养成了良好的地理素养。

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

课堂中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合理创设问题,创设启发性问题,提问角度应当新颖别致。

1.合理创设问题

教师在向学生提问之前,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合理性,以免因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未能从中受益,亦应当避免问题过于深奥,造成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课堂提问问题,必须在突出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难点知识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结合其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并且通过对教师提问的作答,使学生能够从问题的思考和作答过程中真正有所受益。

2.创设启发性问题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时,应当认真考虑将要提出的问题能否对学生有所启发,能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而有所锻炼。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改变以作答正确与否的评价模式,而是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其问题思维过程,使其认识到自身之所以作答错误的缘由所在,进而避免日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3.提问角度应当新颖别致

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出问题的思考,帮助其实现对习得的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回顾和巩固。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即教师的问题提出方式应当尽可能地新颖别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踊跃做答。

三、强化社会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于地理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但是如果能够开展第二课堂,将实践性提升到一定高度,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临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结语

篇7: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盐城市初级中学地理组 车馨

合适的地理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能否有效,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好的地理素材。本文以“黄河的治理”一节为例,对如何有效地选择地理素材,提出一些肤浅的设计。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选择好地理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很浓的时候,记忆力、理解力才会发挥到最高的水平。教师提供的地理案例必须要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有较好的心境,有浓厚的热情进入到“黄河的治理”这节课的学习,课前本人播放了《黄河几十几道弯》,上课后本人选择了毛泽东视察黄河素材导入,学生很感兴趣。如下: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视察海河时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根治海河’,视察淮河时说‘我们要把淮河修好’,视察黄河时嘱咐同志们‘把黄河的事办好’。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叱咤风云,但是对待黄河的态度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呢?因为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黄河的治理”一节中对黄河的含沙量,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仅仅分别用“37.3千克/立方米和16亿吨”两个枯燥的数字来描述,学生对这些数字没有多少感觉。课堂上本人补充以下两个素材,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这两个数字,吸引了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资料一:

有16亿吨泥沙倾卸到黄河,这16亿吨泥沙可筑起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赤道27圈,所以黄河含沙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一条河流,平均含沙量为37.7千克/立方米,是埃及尼罗河的37倍,是长江的50倍以上,“一碗水,半碗沙”真是黄河的真实写照。

资料二:

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每年黄土高原的黄土削减1厘米,而形成1厘米的厚度的黄土据专家估计大约需要100~400年的时间,所以,一个外国人看过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后说,‘黄河冲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大动脉破裂。’

二、从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角度选择好的地理素材 在分析黄河上游地区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原因以及对黄河的影响时,学生往往仅会分析由于气候干旱,影响了牧草的生长,其他的原因想不到,本人以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玛曲县为例,补充了以下案例让学生分析草地退化、沙化的原因。

资料一:

玛曲县20世纪50年代有各类牲畜24万头只,60年代为33万头只,70年代为45万头只,80年代达到64万头只,199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0.53万头只,草场不堪重负。

资料二:

中华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虫等草原灾害在青海省玛曲县局部地区成灾,它们专食草的根茎叶,危害植被。鼠虫害严重的地区,许多草场逐渐演变为沙化区。目前,全县鼠虫害重度危害面积达15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8.1%。在采访中记者就曾看到,草原上隆起一个个小土包,一群群的中华鼢鼠在这些土包中穿来穿去,时而奔跑,时而钻洞。

资料三:

玛曲县还是虫草、贝母等重要中草药的产区,每年青海、四川及我省临夏、陇南等地的大量人口进入玛曲采挖中草药,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资源。

资料四:

黄河上游径流量占全河的54%;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草地有黄河“蓄水池”之称。

三、从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地理事物的角度选择好的地理素材。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地理示意图、曲线图等,来代替课本 中枯燥的文字材料,使文字材料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黄河的治理”一节中用“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这句话描述了黄河“地上河”的危害性,关于改道,学生难以黄河改道的规模和范围。教学中,本人用了以下一段文字结合“黄河改道的范围”示意图,让学生更清晰、透出地理解“改道”的危害性。

资料一:

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江苏省的面积。公元前602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 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四、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角度选择好的地理素材。

学生由于对于许多地理问题的认识,仅浮于表面、就事论事。此时,要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教师可以补充挑战学生浮浅认识的材料,从而在学生看似确定无疑的认识中引起思维的冲突,将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引向深入。

例如,对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措施就是植树造林,以为植树造林就完全可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此时,本人提供了以下案例,让学生思考:如果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很高,是否就没有水土流失?

资料一:

4000多年前,黄土高原为林茂草丰之地,森林覆盖率达69%。资料二:

黄土高原自古即是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水蚀风蚀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一条多沙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多少前辈的治河实践,一直未能改变黄河这条泥龙恣意游荡的脾气。黄河丰富的泥沙,频繁的决口改道塑造了华北大平原。

篇8:地理有效教学思考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率问题, 这应当是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 多数教育工作者虽然身处教育一线, 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教学效率的问题, 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是将教师这个职业作为生活的一项保障, 而不是为了教书育人。所以, 有效教学仅仅存在一些表面的情况, 并没有从实质上对学生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 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或者发展, 有效解决了长期原地踏步的情况。对于教学的效率来说, 学生的理论或者实践技能要有一定的提高, 或者突破思维, 或者摆脱了原有的框架。在今后的初中地理学习有效教学工作中, 需要注意让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成长, 而不是短暂的提升。

二、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地理有效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 既是重点, 也是难点, 因此, 让很多的教师束手无策。笔者认为,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师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体。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虽然在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成长, 但是初中地理学科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广阔, 而且在实践能力方面, 也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 初中地理学科在日后的教学当中, 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点上, 关键在于和学生有效进行沟通, 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 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表演”为主, 而是以学生是否更容易掌握、是否会应用为主。另一方面, 不要总是追求课程的完美性, 还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将教师作为主体来看待, 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使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 初中地理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果贸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 不仅会让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讲解内容, 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教师的清晰思维。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当中, 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在本文中, 主要以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为例, 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关大洲大洋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节手工活动课展开大洲大洋之旅。让学生准备剪刀、纸、水彩笔等用具, 自制大洲大洋的拼图, 在拼图中体现一些天然和人工的分界线, 用彩笔描绘出来, 比如, 亚洲和欧洲是一块大陆, 中间的分界线是天然的山脉、河流, 这些山脉、河流如何表示, 联系实际解读地图的知识完成。这样一来, 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知识, 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实现了有效性教学。

3. 带学生走出课堂, 结合生活实际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尤其是初中地理, 初中是学生为高中阶段打基础的时期, 虽然知识点的难度不是很高, 但是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时候, 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教学, 还需要带领学生到课堂外面去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同时可以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自然情况相结合, 既缩短了教学时间, 又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 关于山川河流的相关知识不在少数,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考查河流, 观望山川, 主要是以本地的河流、山川为主。通过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课堂外的时间不能过长, 否则很容易超出教师的掌控范围, 达不到有效性教学。

三、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一定要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教师可以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另一方面, 要灵活地教授地理知识, 与身边的自然情况和社会情况相结合, 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性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同时在考试时和实际的应用中, 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初中地理学科在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思维上, 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化, 比如, 教师列举的例子应该是众所周知的, 而不是偏门的案例, 还有就是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增强有效性教学。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性教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虽然得到了一个较好的成绩, 但在很多的方面依然要加强, 避免出现漏洞。

四、总结

本文对初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从现有的教学情况来看, 初中地理学科还有很多的方面要加强, 未来的教学任务比较艰巨。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 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帮助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 地理教学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书专,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旅游纵览 (行业版) 》, 2012.2

[2].王頔菲, 《对打造优质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和反思》[J], 《文理导航 (上旬) 》, 2012.2

上一篇:高考成绩总分是多少下一篇:给医院朋友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