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头坑村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八项机制

2024-04-30

塔头坑村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八项机制(精选2篇)

篇1:塔头坑村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八项机制

塔头坑村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八项机制

1、党员发展“三推两选”机制。村党组织在确定发展对象时必须经过三个层次的公推、两类人员的票选,即先由党员和群众代表(一般由村两委干部、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在符合条件的全体村民中推优秀村民,再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村民中公推入党积极分子,最后在经过一年以上培养的入学积极分子中公推发展对象预备人选,每层公推都由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共同票选。村党组织班子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拟发展前须所镇党委审批,实行全程票决公示,村支部大会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并由村党支部将党员大会通过的预备党员或转正党员的基本情况、表决结果等在党务公开栏上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接受群众监督,对户籍不在本村的发展对象征求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意见。

2、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全一课”,村党组织每月应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议和党小组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镇党委班子成员、住村干部每年要为联系村党员上一次党课。村党组织每个月至少确定一晚作为党员“学习夜”,通过学习讨论会、远教平台、党员论坛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政治理论知识、农业农村法律法规知识和种养殖实用技术以及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等内容,统一党员思想,交流学习体会,促进共同进步。

3、党内民主建设工作机制。扩大党内直选范围,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在运用“五步法”民主决策村级重大事务时,畅通党内民意反映渠道,发动广大党员提议案,并由村党组织受理村民提案,通过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后,召集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凡属党内的重大事项特别是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凡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党内选举、发展党员、承诺评议、评比表彰、结对帮扶等,都应当采取适当的公开形式,及时进行党内公开。

4、党员承诺评议工作机制。年初,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要结合自身岗位和能力特长,在联系服务群众、维护和谐稳定、建设新农村、带领发展致富等方面作出具体承诺,经村党员组织审核通过后,在党务公开栏上向群众公开,并及时公布进展情况。年中,村党组织要召开由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参加的践诺分析会,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承诺事项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年底,召开党性分析评议会,对每位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要及时向群众公开,并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入党积极分子的评议结果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评议合格率低于50%的,是入党积极分子的不作为发展对象,是预备党员的延长预备期或取消资格,是正式党员有酌情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直至组织除名等处理。

5、党员公益服务日工作机制。结合党员承诺评议制、党员户籍牌亮身份、“党员义工”、党员活动日、党员先锋岗等活动,村党支部确定每月十日作为“党员公益服务日”,组织党员开展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服务活动,如助老扶残、、支教助学、法律咨询、科普宣传、治安巡逻、环境美化等,切实增强农村党员意识,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应作为党员党性分析评议的重要内容。

6、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工作机制。加大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实行“双向管理”。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原则上要将其组织关系转到驻外流动党组织或外出地党组织。外出时间6个月以内或外出无固定地点的,外出前要主动向村党组织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并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驻外流动党组织或外出地党组织报到,参加当地的组织生活,定期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充分发挥流动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积极开展流动党员“双向服务”和各项关爱帮扶活动,充分发挥流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外来流动党员,吸纳他们参加村组织生活,加强教育管理,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7、党内关爱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党内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全面落实“五必访”制度,即党员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必访,党员不履行义务时必访,党员需要党组织关心和解决其它问题必访,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与农村党员谈心谈话制度,沟通思想、疏导情绪,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党员亡故时,村党组织应及时向镇党委报告,并组织党员前往吊喧。

8、党员队伍建设责任机制。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评先评优相挂钩,村党组织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公推优秀村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活动,定期开展党员学习夜、公益服务日等活动,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

篇2:完善党员队伍质量建设机制研究

关键词:党员发展;控制数量;提高标准;质量建设;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2-0143-004

党是全体党员组成的有机体,党的先进性最终通过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来。当前,我党作为党员超过8000万的世界第一大党,正在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为目标,以“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为着力点,深化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但应看到,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忽视党员发展质量的倾向仍然存在。为此,本文在重温列宁及中共八大以来相关论述,分析建国以来党员发展工作及党员队伍现状基础上,提出控制数量、提高标准,完善党员队伍质量建设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一、重温列宁关于执政党要更加注重党员

质量的思想及中共八大以来的相关论述

在创建和培育布尔什维克党的历程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执政条件下的党建理论,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学说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21年8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主持讨论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等一系列重要决议,以解决党执政后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而首要的内容是提高党员质量问题。列宁指出,“目前参加执政党的引诱力很大。……连没有一点无产阶级气息的人现在都对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成就心向神往了……小资产阶级分子和简直敌视整个无产阶级的分子冲进党来的浪潮就要更加汹涌了。”因此,执政党更应提高党员标准,提高党员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了提高党员标准和质量,列宁着重强调:首先,必须严格入党条件和入党手续。列宁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其次,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研究班,成立各级党校,至1922年,苏俄全国已有党校242所,在校学员达22000多人。再次,严格考察党员,从组织上清理党的队伍。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清党。到1924年1月列宁逝世前,党员总数从最高峰时73万下降到38.6万人。党员数量虽然减少了,但质量更高了,党的队伍更纯洁了,从而大大巩固了党。

历史的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列宁上述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苏共依靠20万党员,团结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通过城市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胜利。但到苏东剧变时,在拥有1800多万党员,经历了执政70年辉煌之后,却丧失执政地位,遭遇了亡党亡国的可悲结局。这个教训十分深刻。苏共垮台因素很多,党员队伍鱼龙混杂、素质低下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继承发展了列宁的党建学说,始终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从延安整风开始,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思想,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1950年3月,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的总结,提出执政党更应提高党员标准思想。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党的事业的胜利和党在人民中威信的增长,要求党对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如果在以前,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去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而斗争,那么在现在,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人,他们为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的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这是当前党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认为,建国后人民群众能公开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觉悟程度普遍提高;新的更伟大更艰巨的建设任务提了出来,这些都要求党员有更高的条件和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文革”的教训,强调要解决部分党员不合格的问题,提出从严治党的方针和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思想。十三大报告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取决于他们执行党的路线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在2011年12月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在党员队伍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今年元月末,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题研究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决定要控制数量规模,处置不合格党员。

重温列宁的党建学说和八大以来的相关论述,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员永远是少数。所谓“先锋队”就是能站在时代前列,成为全社会的标兵,这不可能是多数人;所谓“核心力量”,量的范围当然比“基本力量”小得多;而有资格做到“三个代表”的更只能是少数人。二是党的先进性,党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历史作用主要取决于党员的质量。三是执政党更要注重党员质量,随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党员标准应进一步提高。

二、对建国以来党员发展工作情况和

党员队伍现状的基本分析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党的七大时,全国党员有121万余名,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党员达到448.8万名。八大时党员队伍达1073万名。到1965年全国党员总数1871万,比1949年增长1400多万,年均增长88万余人。到1976年党员已达3507万,比“文革”前的1965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50多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全面拔乱反正,党员发展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但也存在某些不足。1987年十三大时全国党员总数4600万。1988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方针,这就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党员发展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但发展速度仍然较快。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全国党员总数为7415.3万名,当年发展党员278.2万名。这样从“文革”结束到十七大,党员总数又翻了一番多,30年增加3900万,年均增加130多万。endprint

从2008年开始,每年“七一”前夕,中央组织部通过新华社公布全国党内统计数据。2008年底全国党员总数7593.1万,比上年增加177.8万;2009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7799.5万,比上年增加206.4万;201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8026.9万,比上年增加227.4万;2011年底全国党员总数8260.2,比上年增加233、3万;2012年底全国党员总数8512.7万,比上年增加252.5万。

综上所述,建国以来,我们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相同步的。换言之,建国60年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进步和变化,是与几百万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几千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密不可分的。进入新时期,我们党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在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教育基础上,重视在高知群体、青年和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在效地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扩大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的生机和活力。但应清醒地认识到,党员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极少数党员干部和掌握社会资源的党员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据中纪委内部统计数字,全国每年有十几万党员因违法违纪受党纪国法处理,虽然占党员总数不过千分之二、三,但绝对数较大,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二是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或求神拜佛、笃信宗教;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贪图享受,纪律涣散。往往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在群众中影响很差,在单位年度考核处于后进。三是部分党员“一般化”,宗旨意识和奉献意识淡薄,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不愿多承担义务,不求进取,长期甘居中游,在单位年度考核中未评过先进。四是党员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总体上偏低,从党内统计数据看,全国党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略高于1/3,这与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要求差距较大,与民主党派高学历、精英化也形成较大的反差。这些都是当前党员队伍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关于控制数量、提高标准,

完善党员队伍质量建设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从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角度看,主要有:一是没有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仍然存在忽视质量的倾向,数量规模增长过快,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两培多,但党员数量增长了20多倍。按目前增速,建党100年前党员总数将突破1个亿。二是入党标准从党章规定看,都是共性要求和较抽象的定性描述,没有针对各行业各职业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基层党组织掌握标准弹性大,群众监督也难。三是群众入党积极性高,而入党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对申请人能否入党由支部说了算,基层党委只作程序性审查,根据党内统一数据显示,全国每个党支部平均只有党员20余名,支委一般是3人。虽然有公示程序,但没有大的问题都能过关,也就是说发展党员只靠少数党员把关,往往失之于宽。四是党员队伍能进不能出。党章第9条关于劝退和除名的制度,由于缺乏操作性细则,在全党范围内实际上没有实行。除极个别违法乱纪党员按党员处分条例被开除党籍外,大部分不符合党员条件、丧失先进性的党员滞留党内,历次全党集中教育活动只落实了正面教育为主,处置不合格党员失之于软。为此,应采取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制定颁布党的发展工作条例等,完善党员队伍质量建设机制。

其一,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一定的数量,也没有质量,但数量过度就会影响质量。20世纪80年代初,总政治部根据义务兵服役期缩短为两年的情况,规定义务兵党员控制在10%的比例,有效防止了退伍时突击发展,保证了党员质量,这个做法值得推广。尤其在我国党员已达8000万的情况下,再不控制数量,先进性就会淡化。应由中组部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单位党员比例作出一般规定,如高校大学生尚未从业应控制在10%以内。当然对控制党员数量比例,不能机械地理解和执行,已达到比例的单位不是停止发展党员,而应更严格更慎重地个别发展;未达到比例的单位也不能降格以求,要防止简单化的“卡比例”、“分指标”的做法,严格把好党的发展工作的“考察、审批、转正”三关,切实提高质量。

其二,提高党员标准,增强可操作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党员的标准也应“水涨船高”。应把党在干部工作中实行的德才兼备原则下移到党的发展工作中。发展党员既要求思想道德先进,又要有知识能力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文化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党员队伍。全党先进性教育一个创新就是坚持党员先进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开展了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大讨论,制定了各行业各部门各类职业党员的具体标准。这一成果理应吸纳到党员发展工作中,要根据党章相关规定,制定党员发展工作条例,明确各种类型、不同岗位党员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如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应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品德高尚,学习成绩拔尖,还应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管理。发展从业人员入党,一般应进入职业稳定期,获得相应职业技术资格。工人应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能带领大家岗位建功;农民应是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带领群众致富的标兵;知识分子应是德才兼备、贡献突出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各省(市区)党委、国家各部委党委(党组)还可以根据授权对相关职业岗位的党员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既便于基层党组织考量,又能便于群众有效监督。

其三,增加党员义务,抑制投机性入党动机。正如列宁和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执政党的地位具有很大的引诱力,参加执政党不仅不会有生命危险,而且可能会获得名利地位等某种好处。因此,为抑制投机性入党动机,必须增加设置党员具体的劳务性或金钱性义务:一是植树造林义务,每年应参加植树或交纳替代金。二是志愿服务的义务,规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党员每年参加一定项目的志愿服务不少于多少天。三是慈善捐助的义务。公益性捐款对公民是倡导,对党员就应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义务。规定党员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工资收入捐助公益性基金,如有重大灾情发生,要交纳特别党费帮助抗灾救灾。四是抢险救灾、见义勇为的义务。党员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遇险必救、遇难必帮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在这方面的义务等同于国家公职人员。endprint

其四,严格入党程序,靠科学严密的程序把好质量关。一要把发展党员的主体由党支部提升到基层党委,党支部大会通过发展对象入党志愿书前要先报基层党委审查通过,并报县级党委组织部批准,预备期从基层党委审查通过之日起算。二是要扩大民主,发展党员要经基层党委所属各支部支委会讨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民主测评,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群众民意测验,再经基层党委考察合格后才能发展。三是坚持“三公开”原则,全程阳光操作。至少在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确定作为培养考察对象,通过入党志愿书和转正前四次公示。除特殊性情况如“火线入党”外,每半年和年终结合考核集中办理入党及转正手续。四要坚持先培训后发展。在写入党申请书确定为培养考察对象前后要经基层党校(含业余党校)系统培训不少于一个月,发展前还要进行必要的测试。考察培养期不少于一年。

其五,设立荣誉党员制度。党员退休之后,随着年龄增长,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承担社会工作,可转为荣誉党员。荣誉党员不享有党内被选举权,不承担劳务性义务,可不交纳党费,但应参加组织生活,保持党员思想道德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其六,制定对党员劝退除名的实施细则,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应依据党章第9条,制定对不合格党员劝退除名的实施办法。作为党内法规在全党推行既要有权威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主要针对那些虽没有违反党纪国法,没有大错误,但私心重,工作一般化,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影响差的党员,如年终考核连续三年处于单位人员后进状态,群众测评不称职票超过1/3等。劝退除名一般是自下而上报批,也可以自上而下,由基层党委根据组织人事部门的考核情况,提交党支部讨论通过。还可以采取全党整风重新登记的办法集中处置。总之,要建立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使党员队伍吐故纳新,永葆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天荣.新时期党的建设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议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0.

[5]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 2012,(15).

上一篇:错失的你爱情诗歌下一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