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

2024-05-08

农村党员(精选十篇)

农村党员 篇1

1 全区党组织和党员基本特征

1.1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从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 35岁以下党员和60岁以上党员分别占到19.81%、25.57%, 与上年相比增减不大, 基本平稳。55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占58.79%, 成为党员队伍的主体。从党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来看, 高中以上学历的达到59.13%, 较上年增加了0.14个百分点, 党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 高知识群体不断扩大。从党员队伍的职业分布来看, 农民党员占40.49%, 比上年增加0.45个百分点;“两新”组织党员占5.57%, 比上年增加0.21个百分点。各行业生产一线的党员比例有所上升, 职业分布均衡合理。

1.2 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

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发展党员规划,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 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公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 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全区新发展党员重要指标比例较去年更为优化。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77.46%, 较上年增加7.56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100%, 较上年增加2.17个百分点;女党员占31.56%, 较上年增加1.17个百分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合理, 发展党员后备力量充足。

1.3 党员教育服务工作更加务实

2012年,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 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服务工作, 大力实施党员“双育”计划, 对全区17000余名党员进行了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各级党组织坚持执行“三会一课”制度, 完善推广为民服务代理制、党员承诺制, 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流动党员服务站”, 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 增强党员的宗旨观念, 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 使党员能够经常参与事务, 讨论决策。

2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全区7208名农民党员中, 60岁以上的1805名, 占25.04%;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397名, 占61%。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仍是农民党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 大部分青年农民外出务工, 党组织的思想引导和培养教育不能及时跟进, 造成一些青年农民思想认识不足, 入党积极性不高, 给发展青年农民入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党员作用弱化, 权利与义务失衡, 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2.2 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比较薄弱

全区共有非公有制企业438个, 从业人员16947人, 党员1932名, 仅占从业人员的11.4%。2012年, 全区在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42名, 仅占当年发展党员总数的17.21%。分析其原因, 一是部分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对加强党建工作的认识不足, 积极性不高, 工作上不主动、不支持。二是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较大, 培养发展党员困难, 给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部分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 与企业生产经营贴的不紧, 党建工作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

2.3 党员比例存在区域性失衡

在全区17803名党员中, 女性党员有3494名, 占19.62%, 比例偏低;35岁以下青年党员3532名, 占19.84%, 占比也较低。分析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女性党员重视不够, 特别是农村中, 由于缺乏宣传引导, 女性对党组织思想认识比较狭隘, 怕入党以后要参加学习、缴纳党费, 导致女性党员总体比例一直偏低。二是在青年群体中, 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流动性较大, 客观上加大了发展党员的难度。另一方面, 青年人普遍追求经济利益, 认为入党价值不大, 而且还得参加学习、组织活动等, 费事费力, 不愿意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这也造成青年党员人数较少。

3 对策措施

针对呈现出的问题, 结合全区党建工作实际, 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3.1 采取多种措施, 优化农民党员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党员发展实际, 襄城区总结提炼的一套特色工作法, 自实施以来, 全区农村党员综合素质较往年有了全面提升,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大幅度增强。其核心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村组干部五个群体中发展党员, 依托共青团、妇联、产业协会等组织, 采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协会培养推荐的方式, 发挥合力, 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输送力度, 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二是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 采取看电教片、开茶话会等形式, 加强对党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 坚定他们对党的信仰。同时, 多发掘各类党员的先进典型, 用身边人说身边事,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激发广大农民的学习热情, 增强对党的认同感。三是制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教育、素质培养、实践锻炼、全面提高”的培训计划, 建立了“月说明、季分析、半年小结、年终总结”的考核制度, 依托区、乡党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采取电教培训、基地示范、现场观摩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 普遍设立带头致富、信息传递、科技帮扶等10多种岗位, 以理论带实践、实践强理论, 不断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四是注重把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人选为党支部书记, 把致富能手选进班子, 在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上提高班子的感召力。进一步规范监督机制, 全面推行村级村务、财务、政务公开, 加强民主监督, 使村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 使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透明化、公开化, 增强农民群众对党的工作及党员干部工作的信任感;五是完善领导责任和考核、发展机制, 明确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两级组织, 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和村支书三个责任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职责, 明确乡镇党委班子其他成员和党员驻村干部的职责。不定期采用“听、查、测、谈”的方式, 听取村里汇报, 查看档案材料, 对重点对象进行谈话, 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等, 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和严肃性。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的各项程序, 把好党员“入口”关, 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3.2 进一步加大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

把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同时, 重心落在强组织上。大力开展一些与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相结合党组织活动, 如“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克难攻坚岗”等能充分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的活动。把党员的发展培育与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

3.3 不断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把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有力保障, 积极选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优秀人才从事党务工作。加强党务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 采取组织培训、交流学习、多岗位锻炼等措施, 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重点抓好新从事党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组织学习党的知识, 熟悉党内法规, 掌握工作方法, 使之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关心党务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 充分调动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学习读本》编写组,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

[2]史民霞, 浅谈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01期.

农村党员 篇2

一、同建村在发挥农村党员主体地位作用的具体实践

同建村位置在松江区叶榭镇东南部,位于奉贤、金山、松江三个区交界处,面积5.9平方公里,有30个村民小组,1102户人口,3675人,其中外来人口176Z名。党总支分老年、流动、企业和行政4个支部,共163名党员,村里以农业为主,有10余家企业。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发挥党员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新途径、新模式。2006年以来,同建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松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同建村被评为上海市民主管理示范村、市级别文明村,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村容村貌呈现出新局面。

1、加强理论培训。增强农村党员主体意识。

按照“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的要求,开展党员教育学习活动,提升党员主体意识。一是深化村中心组学习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6天,规定每周六上午为中心组学习日。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周有重点,月有专题,季有体会、评有等第”。采用“周学、月谈、季写”的学习模式,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细化党员教育制度。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党员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对老年党员,进行学前辅导,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形式,帮助其理解内容;对流动党员,充分利用节假日集体培训;对年老体弱的特殊党员,充分利用“帮学小组”定期上门送教、送学。三是规范村民学校制度。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常务副校长,日常管理由专人负责。办学内容包括时事教育、普法教育、科普教育、文体教育,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学习与参观考察、自办和外请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并积极探索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模式,建立党员远教超市,为党员教育打造了新平台。

2、落实党内民主,保障农村党员主体权利。

以“三个机制”建设为抓手,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建立党务公开机制,保障党员知情权。在全镇率先开展党务公开,设置公开栏、意见箱和回音壁等党务公开载体,增加党总支的透明度,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晓率。二是完善党员参与机制,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党总支将村委会工作措施、实事工程、集体房屋租赁、土地流转、新型农民培育的对象等内容,通过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老干部代表等参加的议事会制度,形成统一实施意见,最后通过听证会制度将上述工作一一落实,做到公平、透明和公正,充分体现了民主原则,受到广大村民的好评。三是规范干部测评机制,保障党员监督权。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征求党员对党总支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党员干部之间的访谈、党政主要领导和一般党员干部之间访谈、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访谈。在此基础上,党总支每半年召开一次党支部大会,进行党员干部述职和测评。

3、搭建工作平台,提升农村党员主体地位。

积极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努力为提升农村党员主体地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确保全村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一是深化设岗定责制度。建立党建工作岗、政策宣传岗等11个岗位,每个岗位推荐2名岗位引领人,目前全村已有153名党员申报岗位,达到总数的95%,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了一个平台。如“扶贫帮困岗”引领人党员缪火军同志主动与村贫困户张兴天结对,在村小农场里辟出5亩土地,提供技术资金等,种植经济作物,使张兴天一家总收入二万余元,逐步走向富裕之路。另外每个上岗党员人手一份《党员岗位手册》,将岗位职责、履岗要求和完成情况一一记录在册,每季度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建议,每年两次发放意见征询表和测评表,公布评议结果。二是建立完善党员诉求站。成立了村党员诉求站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员志愿者队伍,增设诉求栏、诉求信箱和诉求电话,畅通党员利益诉求渠道,深化党内关怀互助机制,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做到了“五个必访”、“两个坚持”,即:党员患病必访、党员家中发生重大事情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必访、党员未参加组织生活必访、党员外出回村必访;坚持每年对55周岁以上党员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坚持党员生日送上一张贺卡。三是推行“一、三、五”工作模式。“一”就是“村民一线工作法”,即政策在村民一线中宣传,干部在一线中服务,问题在村民一线中掌握,实事在村民一线中落实。“三”就是“三联系”,即村干部联系党小组长,党小组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村民。“五”就是“五满意”,即强村富民,村民对发展满意;改善环境,村民对居住满意;丰富文化,村民对精神满意;解决民生,村民对生活满意;凝聚民心,村民对干部满意。

4、开展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

为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村党总支把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开展“破陋习、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率先带头,积极倡导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良好风尚,普及率为100%,并在全镇推广此项活动。二是开展公开党员身份的亮牌活动。以党员家庭为单位,采用亮牌方式,公开党员身份,提出“亮党员身份,建和谐邻里”的具体要求,党员践行“一家有喜,大家分享;一家有难,大家相帮”承诺,和谐村组氛围,密切党群关系。三是开展“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以“政治坚定、组织生活、缴纳党费、带头致富、扶贫帮困、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文明治家、弘扬正气”这10个方面作为“评星”标准,10颗星为优秀党员,8-9颗星为合格党员,6-7颗星为基本合格党员,5颗星以下为不合格党员。四是开展“星级文明家庭户”评选活动。以“遵纪守法、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计划生育、好学重教、勤劳致富、关心集体、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10个方面为标准,具体有42项细化的评分指标,半年初评,一年总评,年终表彰。评选参与率98%。通过上述的实践活动,在全村中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可喜风尚,即崇尚科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讲和谐团结多了,闹矛盾纠纷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歧视、不赡养老人的少了;学技术、学文化多了,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少了;劳动致富多了,违章乱纪少了;关心集体多了,损人利已少了,有效

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

二、同建村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是一个任重道远、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深入调研,同建村163名党员中目前比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为行政支部的党员,成为贯彻各项政策的积极宣传者、率先带头者和积极实践者;较好发挥主体作用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为老年党员,他们威信高、党性强,敢讲真话,乐于奉献;未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为流动党员和企业党员,集中体现为不太容易联系,不太容易集中。尽管如此,同建村党总支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尤其是一些首创性的探索,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1、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基础是培养主体意识。

农村党员最突出的特点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较浅。在同建村调研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到,农村党员以前在党内民主上确实存在“不愿民主、不会民主、不敢民主”的所谓“三不”现象,但通过理论培训后,农村党员的主体意识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农村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要注重引导,真学真用。党总支率先带头学、深入学,扎扎实实地学理论,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向村民宣传解释的时候底气也更足了。二是要针对实际,确保实效。目前农村党员情况复杂,让他们参加培训I、提升主体意识,难度是很大的。只有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农村党员体会到党内民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关心关爱,激发活力。农村党员与广大村民的关系正如同种子和土壤一样,民主的种子能否发芽,农村党员的主体作用能否发挥,最终还是要改良土壤,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让村民提高文化素质和更新观念,才能逐步推动党员树立主体意识。

2、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重点是保障主体权利。

很长一段时间,某些地区和部门借口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低或其他原因,忽视农村党员基本权利,甚至粗暴践踏农村党员权利,搞“家天下”、“一长制”,这往往是信访不断、基层不稳的主要原因。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必须保障农村党员的基本权利,增强农村党员的荣誉感。调研中发现,保障农村党员主体权利,首先必须保障知情权。2003年叶榭塘实施拓宽工程,同建村部分村民因土地镇保问题曾连续三年到区政府、市政府上访,成了令人头疼的“上访村”。为解决这个问题,村党总支一方面通过党务公开让村民了解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深入群众挨家挨户做工作,解开了村民心中的疙瘩,上访问题由此迎刃而解。其次,保障农村党员主体权利,必须保障参与权。实践证明,村民议事会、听证会很好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该村退休党员老盛,平时爱“放炮”,在群众中很有影响,但自从成为党员议事会成员后,一有空就往村民家和村里两头跑,反过来成为村干部的“好帮手”。最后,保障农村党员的基本权利,必须要保障监督权。作为村委会党员干部,要怀着一颗“公心”,敢于接受党员和村民的监督。2007年5月,村里一名党员通过电子信箱向党总支反映享受镇保后村民土地收回和年终分配问题,党总支及时回复并张贴在老年活动室和回音壁上,接受党员和村民的监督。好钢不怕火炼,只要是一心为公,就不怕别人提缺点和错误。党总支通过自己的行动最终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和好评,村党总支在党员和村民中的威信一天天提高了。

3、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关键是提升主体地位。

调研中发现,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的基本流程是:加强理论培训,发挥干部作用,发展党内民主,改进党内生活,维护党员权利,提升党员地位。其中的关键是通过强有力的抓手,真正使农村党员感到自己有地位、有施展拳脚的舞台。设岗定责制基本实现了党员渴望“有岗有责”、“有为有位”的愿望,这项规章制度配套完善,通过实践运作日益纯熟,为农村党员提供了服务群众、凸显主体地位的平台。党员诉求站是佛字桥居委会根据自己工作实践而形成的一项“创新动作”,同建村党总支进行了有益的借鉴,但并没有完全照搬照抄,他们还结合本村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发明“真、实、新”的工作方法,即在真情为党员提供服务上下功夫、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满足党员最新需求上下功夫,在人性化服务和人性化关怀上迈出了新步伐。“一、三、五”工作模式则为同建村根据自己的村情摸索出的工作方法,它既架起了党员和干部沟通的桥梁,更成为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正如一位村民所说,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与我们村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4、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最终目的是真正取得实效。

发挥农村党员主体作用真正取得实效,最终还是要靠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实践证明,亮牌公开党员身份的活动,既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又鞭策党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村里一位退伍军人党员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大家都不知道我是党员,渐渐地自己也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自从亮出身份后,我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谁家有困难我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十星级党员”的评比标准涵盖了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紧密结合农村党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从近几年来评比情况来看,要求非常严格,真正达到了弘扬先进、鞭策后进的实际效果。“星级文明家庭户”的评比标准既包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又为农村习俗所普遍接受,而且细化多达42个小项,通过评比挂牌,确实对提升村民素质、建设乡风文明大有帮助。调查中发现,村里年轻人相亲、恋爱,双方也把各自的家庭是否评为“星级文明家庭”作为对方是否“靠得住”、“信得过”的重要指标。以前村民办丧事中吹吹打打、大肆铺张甚至请巫婆神汉的现象几乎绝迹。通过实践,村党总支切实感受到,抓好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强保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前提;关心党员的工作、生活,提高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村党员 篇3

㈠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增强党员干部的发展观念年初, 铜山县委制定《全县党员2010年学习计划》和学习课程安排, 依托知名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培训机构, 采取多种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1月份全县镇41名党政一把手在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专题培训。邀请有关学者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农村政策为全县800名科级干部作了全面解读。2月14日~15日, 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作“中小企业金融危机下的发展实践”专题讲座。3月份, 组织全县264名村党组织书记、72名村委会主任在市委党校和市农干校参加了为期10天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专题培训。5月份, 组织44名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和已担任支部书记的9名大学生村官, 赴浙江省委党校进行“学习浙江经验”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考察, 全县党员干部开阔了眼界, 找到了差距和不足, 制定了目标和计划, 因而他们的干劲更足了, 发展观念更强了。

㈡创造机会提供保障, 把党员的发展观念转变为具体的创业活动积极开展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双提升”工程 (全面提升农村党员整体素质, 全面提升村级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开展“三培双带” (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 引导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带头致富, 带领群众致富) 、争做“四型”党员活动, 把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培养成带头创业能人, 把带头创业能人培养成带民致富党员, 把党员创业能人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广大农村党员争做“学习型、技能型、经纪人型、服务型”党员。今年以来, 全县已把576名创业能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 353人吸纳为党员, 有350名党员创业能人被推上村干部岗位。全县范围内, 建设了20个“党员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 (每镇1个) , 培育300个“党员双带先锋示范岗” (每个行政村1个) 、300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 (每个行政村10名) 。县里专门出台政策, 规定有一技之长、热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在承包经营项目和发展生产时, 可以享有优先权, 获得技术和信贷支持;推荐“党员双带先锋示范岗”、“党员致富带头人”参加各类“土专家”的选拔、给予相应的奖励并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致富带头人”予以重用, 优先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目前, 全县农村党员已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395个, 投资总额达10.7亿元, 年经营收入23.2亿元, 年纳税近2亿元, 就地转移劳动力2.9万人, 每人至少带动10户以上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二、围绕服务群众进行党员教育

在全县积极“开展献爱心、奉献社会”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 是全体党员干部真正树立起“急群众所急, 想群众所想, 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

㈠帮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不解放啥事也办不成。有些较困难的群众往往是由于思想不够解放, 前怕狼后怕虎, 结果丧失了发展时机。党员干部也特别注重做那些思想比较落后的困难群众的工作。2009夏, 大蒜价格不景气, 群众都不愿种, 西探村支书张本存, 竭尽全力劝说村民, 在他的努力下, 西探村的村民接受了他的建议, 2010年获得了大丰收。

㈡帮资金建立健全困难党员群众信息台账、救助档案, 不断完善政策性帮扶措施, 协调、配合工商、民政、税务等部门, 把困难党员群众纳入优惠政策和服务项目的受助范围, 实现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全覆盖。柳新镇苏家村结合实际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掀起了广大农村党员争先进、争一流的热潮, 采取“党员1+1”、“优秀党员1+2”模式, 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子, 在党员和党员、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携手共进桥梁。农民致富最缺的是资金, 为此, 县委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真情'十送', 服务群众” (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送爱心、送健康、送温暖、送关爱、送信息、送安全) 活动。县直各单位都要对口帮扶一个困难户, 每个党员也要帮扶一个困难群众。2009年全县帮扶资金达5000万元。大许镇西探村致富能手张本存当听到本村困难户李某想发展养殖业时, 便主动提供20万元资金的帮助。

㈢帮技术为使全县群众能掌握最新技术, 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科技文化超市”, 免费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专家咨询、科技资料查阅、就业培训等服务。农村党员群众可根据自身需要到“超市”里免费“选购”;需求超出“超市”供应能力时, 还可通过“网络课堂”, 与有关专家进行“互动式”交流。在每个试点村选择20户党员家庭作为“学习中心户”, 带领邻近党员群众学用科技知识。棠张镇党员经纪人和学习中心户陈晓卫通过网上营销, 每年为农户销售蔬菜达1000多万公斤, 并帮助20多名经纪人学会了网上销售。房村镇温刘村党支部书记王贤星根据本村处于两省 (江苏、安徽) 三县 (铜山、睢宁、灵璧) 交界处, 交通发达、辐射面广的优势, 在科技文化超市里通过网络了解市场需求信息, 利用空闲地建起了专业苗猪交易市场, 带动村里100多户村民从事苗猪贩卖运输, 每天销售苗猪1000余头, 成为该村新兴的富民产业。

三、围绕如何凝聚人心进行党员教育

如何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重要作用, 铜山县各级党组织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 提高党员素质, 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 如何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 铜山县探索了一些新形式。

一是每周举行一次民主生活会, 主要内容有两项, 首先是十分钟的党课, 由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普通党员来讲, 主要讲党建、党务、党事。通过这十分钟的党课, 全体党员的理论水平长进了、思想觉悟提高了、凝聚力更强了。其次总结上周工作, 查漏补缺。党员之间、党员和支部成员之间互相督促、检查, 主要看上周的工作落实情况。通过相互间的督促和检查, 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各乡镇党委和村支部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法规、学科学、学技术、学市场经济知识, 以增强大局观念、法制观念, 提升个人素质,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提升致富和带富本领。此外, 县委还定期组织普通党员和群众代表去淮塔、碾庄、华西村等地参观学习。每次学习都不是旅游观光、走马观花, 回来之后都要写总结、写体会、谈心得、谈感受、谈想法、找差距, 定目标。

二是举行新中国60年成就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党员宣讲团, 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宣讲, 达一百余次。组织开展“为祖国歌唱”系列文艺活动、大新文艺汇演、走访慰问为新中国成立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老同志、老党员、老军人和先进模范人物, 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成果展, 用新中国和铜山县60年的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来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通过这些活动, 党员们认识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 责任更强了, 纷纷表示在铜山县小康社会的建设中, 一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则更加坚信唯有跟党走, 才能变富有, 才能达小康。

三是组织开展“我为跨越发展做什么”大讨论和“看苏南、鼓干劲、促发展”、“瞄准新定位、抢抓新机遇、矢志新跨越”、“科学发展, 勇当振兴排头兵”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用“率先达小康, 建设新铜山”的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快发展, 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全体党员干部投身全县跨越发展和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围绕如何促进和谐进行党员教育

农村能否实现富裕、顺利达小康关键在党员;同样, 能否实现和谐关键也在党员。铜山县不断创新各种党员教育形式, 使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中发挥作用。

㈠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户制度使党群关系能够顺路沟通, 每名党员胸中要有大局思想, 充分认识到稳定的重要性。每名党员实行重点走访与捆绑式组合联系相结合, 实现了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全县参加联系行动的党员达20000余人, 联系群众52640余户, 基本上实现了联系的全覆盖。全县各乡镇各村还建立各种类型的特色党小组600余个, 党员近3000人;各类党员志愿者队伍300支, 党员4000人。自这一活动开展以来, 农村党员个体层面直接解决群众意见近万余件, 社区党组织层面解决千余件, 乡镇 (街道) 层面解决千余件, 许多事情被解决在萌芽状态, 实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效融洽了党群关系。

农村党员学习记录 篇4

7月份我的工作和学习都比较紧任务比较重,主要完成的工作是。第一,收集现场h_d3机车质量信息,每天对重要的问题做分析和归纳并形成汇报意见。第二,对现场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会议进行协调处理。第三,参加现场运用专家组工作,每天掌握和了解现场专家组的工作情况,并作出工作计划安排。虽然工作很多,但是我每一天都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完成任务并争取安排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党的博大思想精髓。做到每天记录心得,不断反思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忙碌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业务素质外,还做到尽可能的利用的时间和的各种途径来了解最近的时实新闻以及各种先进事迹以及学习党的最新思想,以便使自己能跟上时代步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学习各类先进事迹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同时接受优秀党员同志的熏陶。通过学习党的最新思想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始终保持和党组织思想的一致性。现就进一段时间来学习的党员事迹和心得体会做如下汇报:

入党,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邮电支局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性情如其貌,憨憨的,在平凡的岗位上,无论分内分外,他都默默地履行着一个口头禅:我主动,因为我是党员。

__在支局当司机,兼职做安全员,每天主动地检查局所的安全已形成常态,安全日志是否填写、局所开关门是否按安全要求去做,这是老郑的必检内容。下属邮电所场地狭小,他就会不厌其烦地嘱咐营业员,邮件一定要远离电源,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局所的卫生、服务等其他工作,老郑也会“捎带手”。一次,在邮电所检查时,老郑让营业员拿出戳样本,营业员很是不解,难道戳样本和安全还有什么联系吗?只见老郑认真地查看戳样本,逐日、逐时、逐把日戳地核,然后对营业员说:“这天日戳更换时间后,你肯定没盖戳样。”营业员仔细一看,老郑说的果真如此,还真是一时疏忽,漏盖了戳样。

__经常要给其他司机替班,每次轮到替班,他都会把车擦得干干净净的,尤其是冬天,他都会提前5分钟把车热好了,无论是接邮件,还是办事,时间一到准时出发,决不会因准备不到位耽误一分钟。无论什么时候,他胸前都会端端正正地佩戴着一枚鲜红的党徽。问其原因,老郑说,这样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通过这些事让我对党员们的无私奉献深感崇拜。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新时期的先进青年,我们应该在生活里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不断丰富党员思想汇报内涵,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

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这样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农村党员 篇5

摘 要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式与任务。加强与改进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迫在眉睫。培训模式的创新对于增强培训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云南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理念、类型、机制、内容与方式方法5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3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受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及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直处于薄弱的地位,发展党员程序不严、质量不高,党员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够,缺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等问题,在农村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来抓,加强农村党员培训阵地建设,拓宽农村党员培训的渠道与途径。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着力在全覆盖与务实管用上下功夫,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提高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需要。

1 云南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现状及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云南省一些相对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关于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研究的成果比较少,各地关于培训模式创新见诸媒体网络报道的很多,其中不乏较为科学可供借鉴推广模式,如元谋县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学历教育、党课教育、观看电教片、组织外出参观、党员一帮一结对扶贫、一对一传帮带和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做法;如牟定县整合资源,开办“乡村讲坛”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做法;如凤庆县创立“农村家庭党校”,搭建教育培训新平台的做法等。总的说来,在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上,创新方式方法,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培训的意识已树立起来,对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培训模式日渐丰富。但在培训模式的理性思考、体制机制束缚、支撑保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地加以研究解决。

1.1 对培训模式概念内涵把握不准

根据模式一词的定义及学术界关于农村党员培训的研究情况,我们将农村党员的培训模式作如下定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针对农村区域的农民党员进行党的理论知识、技能培训或短期再教育活动的标准样式和理论体系。可见,农村党员培训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主要由培训目的、目标、主体、客体、内容、规则和评价体系等要素构成。农民培训模式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各个构成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1]。但长期以来,由于专业知识与精力所限,各级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建工作人员对培训模式缺乏理性思考与专业探讨,把模式等同于方式、方法,将通过不同渠道与途径、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的农村党员培训都称作模式的创新,形成的经验材料或媒体报道材料都冠以“农村党员培训模式”的标题。从培训模式的定义内涵来看,这种将“模式”泛化滥用的利弊确实值得商榷。在此,我们认为,要让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健康发展,在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上步入正轨,对培训模式概念与内涵的把握必须回归到理性、专业与科学的轨道上来。

1.2 体制机制的束缚

任何一项工作的创新要取得突破,具备创新的空间与动力是关键。现行的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激活了农村发展的要素,但也造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与组织上的松散,给党员的教育培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再加上由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特殊性,体制内的各项规定与要求较为严格,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上有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在领导体制与职能归口上,实行的党委领导、组织部门具体落实的做法,由于工作力量、保障上的局限,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在深入与落实上存在很多问题。据调查,各地针对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的不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对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规律把握不足,需求调研深入不够,使创新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亟待健全、完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在运行、保障、激励、考核和管理等方面体制机制,解除存在的束缚,方能为创新营造更好的条件[2]。

1.3 对培训理念与机制的创新注重不够

纵观云南省各地现行的农村党员培训做法,可谓形式多样,近年来的探索成绩斐然,对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理性地看,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培训方式方法、载体手段及内容的创新,对培训理念与机制的创新重视不够,致使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水平难以迈上更高的台阶,工作长效机制的完善与健全推进滞后,各地的做法与经验大多是自弹自唱,更多地停留在对培训方式方法的介绍上,不具有培训模式所要求的标准样式与理论体系的内涵特征,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推广借鉴的价值相当有限。就培训机制而言,以考核评估机制为例,由于尚未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考核监督、培训效果的评价工作未得到有效地开展,造成工作的随意性较大,若不加以重视,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1.4 支撑保障不足制约了创新步伐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支撑保障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人,就是缺师资,制约了培训效果与质量的提升;缺有较强培训专业理论水平、懂培训业务的人才,使培训工作始终在较低的层次上徘徊;缺抓具体培训工作的业务人员,导致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抓一阵放一阵,时紧时松,有的地方搞培训完全出于完成指标任务,做表面文章应付考核,工作上的被动难以催生创新的思想与热情。二是缺钱。据调查,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经费投入上加大了力度。但客观地说,目前的经费投入与培训工作任务相比,实在是太少,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要做好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是不可能的。况且在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为特征的背景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培训模式的创新,取得务实管用的培训效果,就必须从渠道、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着眼,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解决经费投入保障不足的问题。

2 加强培训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模式,要以理念创新为前提,从培训机制、内容、方法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模式优化与转型,把农村党员培训的改革创新落到实处,为提高农村党员培训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3]。

2.1 创新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在培训工作中起着把关定向的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目前,云南省农村党员在年龄、学历、收入、生活水平、存在困难和发展需求等方面差异较大,而现行的培训较多采取的是“大锅饭”“一刀切”式的做法,培训的组织实施机构对农村党员的成长规律和培训需求把 不准,致使培训在供求上存在脱节的情况。对此,唯有将培训工作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开展“菜单式”“模块式”培训,尽可能做到“干什么学习、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激发农村党员参训的热情与动力。要树立提升能力的培训理念。农村党员培训工作不同于学历教育,要切实避免知识灌输的倾向,突出能力提升;在增长其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政治素质,树立起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增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2.2 创新培训模式

按照培训工作实施主体的不同,我国目前开展的党员、干部和农民等培训大致可分为政府主导、政企配合、市场运作三大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有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和文化活动型,政企配合模式有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和科技示范型,市场动作模式有合作组织型、产为促进型等。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中、示范、就地、异地和远程培训等模式。培训环节有研训一体、学习研究实践一体和课题引领等模式。就农村党员培训而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各地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效果明显的做法与模式。目前,农村党员培训进入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在培训模式的探讨与创新上,要着力在理念、机制、内容与方式方法四个方面上下功夫,形成“政府主导、多元运作,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进村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的运行机制[4]。努力在农村党员培训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2.3 创新培训机制

一是要建立各级党的“一把手”负总责,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党政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多方联动抓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政企合作、市场运作”抓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的机制。注重整合企业、社会团体及农村现有的合作组织、协会等方面的人才、技术与资源优势,用市场运作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拓宽培训渠道与途径。三是区县以上党委要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和县委新农办为主体成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基层培训工作的指导力度,做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三位一体,逐步实现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化。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监督评价机制,确保农村党员真学、真懂、真用。五是建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投入保障机制,将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改善培训条件,逐步实现农村党员培训工作现代化。

2.4 创新培训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内容,要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围护农村稳定开展培训。一是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积极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二是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党员法治观念,提高农村党员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三是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村党员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思想和其他落后观念的影响;四是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培训内容适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推动和促进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与时俱进。

2.5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日益丰富的内容只有通过更加实在的方式,坚持实际、实用与实效的原则,努力适应农村党员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和科技服务相结合,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在培训方法上,围绕农村党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要求及思想教育规律来加以创新。一是要尊重农村党员在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就业方式、思想状况与学习需要上的差异,做到分类分层施教;二是要把农村党员就业、致富情况纳入视野,发现和捕捉党员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实际困难与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教育;三是虚实结合,注重运用就事论理、由感性到理性的方法,使他们从自己看得见的人和事中,悟出正面的道理;四是要情理交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教育、引导和激励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力量,更好地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发其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式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薛俊楠.关于农民培训模式与培训体系的研究综述[J].才智,2011(1).

[2]陈新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12).

[3]梁玉红.新形势下创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7).

[4]张艳,赵晓莹,张默. 辽宁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业经济,2010(9).

[5]梁玉红.新形势下创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7).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研究 篇6

一、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调查

1.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系较完整

利用卫星接收、有线电视、互联网络等手段, 在全市建成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按照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 利用电信宽带网络, 组建覆盖到区县的重庆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专网, 开通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中心;依托互联网, 建立重庆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门户网站《红岩网》;依托有线电视传输网络, 建设重庆市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数字电视专用频道, 最终形成多网并举、互联互通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2.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队伍较齐全

以“一骨干三配套”为框架建立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队伍。“一骨干”就是以各级党员电教干部为骨干, 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专职干部队伍。“三配套”就是配套三支兼职队伍, 一套是抽选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 组成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兼职管理队伍;二套是依靠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等单位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组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兼职辅导队伍;三套是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技术保障队伍。同时, 加强对这些队伍的培训工作, 分级负责、分层培训, 不断提高人员的政治素质、奉献精神、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机制较完善

市、区县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做到统一研究、部署、指导、督查和考评。建立电信宽带网络、有线电视传输等相补充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另外, 区县委党校和乡镇党委具体实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组织部门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分级管理, 推进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分析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组织层面看, 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党员干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 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工作上, 认为只要抓好中心工作就万事大吉, 对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认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只是党建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日常工作都忙不过来的, 哪有时间精力去管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抓不抓无碍大局。从党员自身看, 一是部分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党员对学理论、政策不感兴趣, 对学科学实用新技术、新知识学不进去, 缺乏接受教育培训的主动性;二是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思想出现滑坡、组织观念淡化, 忙于自己发财致富或其他事务, 经常不参加教育培训活动, 缺乏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2. 培训时间难保证

农村党员具有数量多、人口老化、流动快、居住地分散、文化程度较低等特点, 因此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一是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 有的村党支部老年党员已达到50%以上, 不少老党员中身体抱恙, 无法正常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外出务工、离农从商, 党员职业多元化, 流动性加大, 农村流动党员数量增加, 部分流动党员想出去就出去, 想回来就回来, 外出既不转移组织关系, 也不与组织联系;三是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大部分农村党员白天忙于生产或经营活动, 晚上集中学习也因为现在一个村一般由过去几个自然村合并, 农村党员居住地分散、往来路程遥远、交通也不是很方便等具体原因而不现实。

3. 内容安排欠科学

目前, 重庆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专网、现代远程教育数字电视专用频道等等虽已经下乡驻村, 但由于农村党员操作技能和素质的限制, 自我教育培训条件还不成熟, 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方式还是以集中为主。在调查中发现, 有些乡镇、村在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安排上随意性比较大, 统筹兼顾不够, 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有的集中学习培训是管理员随手点击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专网, 遇到什么内容学习什么内容;有的是临时安排上级要求的重要文件或政策理论报告;有的基层党组织依据农村党员需求, 党员希望多培训蔬菜种植技术、水果培植技术等实用技术, 就过分突出, 甚至代替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教育;有的没有根据党员自身特点和受教育层次, 开展以人文本、各有侧重、分类分层的教育培训, 而是教育培训内容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

4. 个人考评不完善

目前, 一些乡镇、村在安排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随意性比较大, 一年中学什么、怎么学、学多少等均没有明确规定。即便有些基层党组织有培训工作的安排, 但不注重教育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和培训效果的评估考核。例如, 重庆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系统要求每个终端每个月学习时间时间不少于240分钟, 只检查播放时间是否足够, 不看内容是否实际, 培训人数多少, 无法了解成效如何, 成了纸上抓培训, 以档案资料定成效。另外, 农村流动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的机会少, 主要以个人自学为主, 而对个人自学的“考学”机制不够完善和落实, 造成这些流动党员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三、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1. 深化认识, 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必要性

一方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是增强党员干事创业的本领, 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当前, 广大农村党员对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等等还不够了解, 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 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才能增强党员干事创业本领, 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基层党组织是否有很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因此, 必须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让农村党员成为带领广大农民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领头人。

2. 创新方法, 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实效性

结合实际, 创新方法, 解决集中教育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一是灵活利用时间学。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间, 对广大农村党员集中进行比较系统的教育培训;针对流动党员, 则可以抓住他们春节等重大节日返乡之际, 集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学习。二是“流动课堂”帮助学。组织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 进村入户对农村党员进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实用技能等教育培训,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作坊商铺。三是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在充分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党建网站等现代教育方式外, 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有线电视滚动屏等简单实用的现代手段, 变传统教育培训为现代教育培训, 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提供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

3. 科学规划, 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针对性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上要注重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以增强针对性。一是以人为本, 按需施教。不少村支部存在一个共性的弊病, 就是盲目地、想当然地安排教育培训内容。因此, 想要农村党员学有所获, 就必须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他们需求, 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用什么学什么”。二是区分层次, 分类教育。根据农村党员自身特点, 教育培训必须区别对象, 各有侧重。具体讲:党员干部侧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廉洁自律教育;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侧重党的农村政策、农业实用科学技术教育培训;个私企业党员侧重党的理想、信念、经营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流动党员侧重组织纪律、宗旨观念教育;老党员侧重引导他们转变观念, 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变化。

4. 健全制度, 增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规范性

健全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个人考评制度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一是实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学分制”。根据农村党员实际情况, 例如年龄岁数、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是否流动党员等, 制定不同的学分考核目标, 明确规定农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每年不能少于多少学分。二是建立农村党员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制度。各乡镇、村结合实际, 制定好教育培训大纲和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积极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 农村党员在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修满自己需达标的学分后, 进行一次与学分标准相对应难易程度的考试, 成绩合格者, 颁发农村党员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上级党委把各乡镇农村党员的考试成绩, 纳入考核乡镇党委党建工作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建立检查督导制度。组织部联合党校、农委、科委等部门对各个乡镇农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学分完成、考试成绩、归档管理等进行半年或年终定期检查督导并考评, 确保各项教育培训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调查报告:以青州市为例[J].魅力中国, 2010 (4) :142.

[2]刘明光.对霍邱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 :246-247.

[3]林扬春.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4, 6.

[4]司江平.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问题的几点思考[J].农村教育, 2010 (4) :71-72.

农村党员 篇7

“红色信贷”工作开展以来, 牛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迅速启动, 大力宣传, 积极为农村党员争取信贷资金, 解决农村党员发展经济无门路、发展产业无资金、申请贷款无抵押的问题, 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架起“金桥”。

为规范操作程序, 牛街镇党委专门成立领导小组, 对全镇农村党员的收入、项目、信贷等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并通过会议、宣传栏、信息栏、手机短信等途径, 加强对“红色信贷”贷款限额、办理程序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 不断提升“红色信贷”信息知晓率, 有效激发有创业意愿且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了解和参与“红色信贷”的热情。为确保“红色信贷”扶出实效, 牛街镇积极引导“红色信贷”借款人选准发展产业, 制定发展规划, 降低市场风险, 提高创业成功率。及时了解和掌握借款人贷款使用情况, 加强对“红色信贷”贷款用途及资金去向的日常监督, 保证“红色信贷”产业项目健康发展。同时注重培育典型,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不断扩大“红色信贷”的乘数效应, 实现“帮一名党员上一个项目, 扶一项产业富一方群众”。

关于农村党员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8

一、当前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现状

通过座谈交流、调查问卷、个别走访等形式调查研究, 目前农村党员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发展愿望看, 农村群众对加

入党组织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数日益增多, 写入党申请书的人数以每年约27.6%的速度增加, 农村群众的入党热成为一个新现象。

2、从发展质量看, 农村党组织新发展的党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近三年在农村发展的党员中, 从来源看退伍军人占7%、学生党员占57%, 农村普通党员占36%。从学历看, 大专及以上占61%, 中专 (高中) 占18%, 初中及以下占21%。从作用发挥看, 退伍军人与学生党员大多数素质较好, 但他们外出就业、创业, 不太会留在村里, 为新农村建设奉献较少, 而村里发展的一些普通党员多数难以在日常的政治、工作、经济发展和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3、从入党动机看, 入党的目的性呈多样化现象。

一些要求入党的农村群众把入党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有些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 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有些只是从众附和、跟风跟流;也有些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等民主政治掺合在一起;同时部分人又在一定的场合下视党员的身份为政治光环, 甚至是家族的荣耀。

二、原因分析

在农村, 党组织发展党员是组织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一些积极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社会氛围。农村党组织以提高农村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目的, 开展了内容丰富、方式多样, 支部便于组织, 党员乐于参加的各类党员活动, 同时农村党组织开会或者开展其他活动给予党员一定补贴, 此外, 每三年还组织一次外出党日活动, 使得农村群众入党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目前农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存在差别, 并不整齐划一, 在一些人看来, 入党不仅不要担什么风险, 还可以捞到某种“好处”。他们的入党动机存在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的倾向, 大多数人对党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较注重组织上入党, 而不太注重从思想上入党, 较注重结果, 而不太注重过程, 这就导致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党内。另外, 农村党员中转入的某些退伍军人和大学生预备党员有突击发展党员的现象, 并在预备党员转正时, 由于“人情”、“面子”等因素导致“一致通过”的现象突出。

按照党员发展计划, 由于每年农村党员发展数量有限, 各村往往对确定积极分子人选感到为难, 致使发展党员工作中普遍存在“亲近”现象。“亲”就是干部亲属, “近”就是平时与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关系比较接近的人, 这就导致一些入党动机不纯, 没有大局意识和缺乏党性修养的人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三、几点思考

为造就高素质的党员队伍,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 在按照“发展党员七项制度”的规定的基础上, 建立党员成长档案, 推行党员发展“四制”, 一定程度上能净化入党动机, 真正把农村中的优秀分子吸纳到组织中来。

1、远教学分制确认入党积极分子。

对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情况实行学分制, 达到一定学分经考核合格后, 才可确定为发展对象。各党支部先向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上报名单, 由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统一发放党员成长档案。入党积极分子每次参加远教学习后由远教管理员和党组织工作人员负责填写学分, 并相应做好每次学习的签到登记。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远教学习不少于12学分, 每学习一次为1学分。由各党支部依据学习情况对入党积极分子一年来的远教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对于符合发展党员标准的入党积极分子上报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经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审核, 支委会方可召开会议确定为发展对象。

2、理论测试制确定预备党员。

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理论测试, 合格后才可提交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测试内容为党章、十七大报告、党的基本知识、农村常用的应知应会知识等。各党支部对准备召开会议讨论吸收为预备党员前30天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进行预约登记测试, 发展对象凭身份证、党员成长档案参加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举办的考试。考试成绩实行100分制, 闭卷形式, 60分以上者为合格。不合格者不能接收为预备党员。

3、志愿服务制考评预备党员转正。

预备党员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本地志愿服务特色, 确定一个志愿服务岗位, 内容包括开展法律咨询、农技咨询、医疗健康、环保节能等宣传, 开展环境整治、义务劳动、岗位奉献以及其他便民服务活动。预备党员一年中自觉参加所在地或单位志愿服务活动要求达到4次以上, 达到一定服务次数要求后, 党支部方可召开会议讨论通过正式党员。一年内参加志愿者活动达不到4次实行延长预备期。

4、发展程序全程纪实制。

农村党员 篇9

一、现阶段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的几个显著特点

1. 从违纪违法人员担任的领导职务上看, 主要领导多, 情节也比较严重。

通过对近几年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 可以看出, 村党支部书记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由于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 权力过大, 监督不到位, 有些人胆大妄为, 公然违犯党纪国法。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在政治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造成了严重的干群对立, 甚至引起农民群众上访;在经济上严重侵犯集体利益, 使群众利益受损。党支部书记不仅违纪违法比例高, 而且错误的性质也比其他村干部恶劣, 侵害集体、群众的利益的情节也比其他村干部严重。

2. 从违纪违法的方式上看, 共同违纪人数多, 窝案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形势的发展, 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手段复杂多样, 隐蔽性、反调查性都有了增强, 但有一个共同特征, 即共同违纪违法。由于村级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经常在一起, 彼此的情况都比较了解, 单独实施违纪违法行为很难隐瞒, 被举报查处的概率较大。因此, 一些村干部就形成利益共同体, 好处大家都有份分, 谁也不会说出去, 致使违纪违法行为逐渐由单干型向互助型转化。

3. 从违纪违法人员所处的地域上看, 经济发达地区人数多, 情节较重。

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有着明显的区域性, 违纪违法人数与各地的经济富裕程度有密切关系。经济富裕地区村级党员干部除违纪违法人数多外, 错误性质和情节也普遍比较恶劣和严重。主要表现为经济问题, 违纪违法金额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比较大。

4. 从违纪违法发生的时间上看, 其行为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

前几年农村集体收入比较薄弱, 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大多表现为“上级来人大伙陪吃, 没人来时巧立名目吃”, 或侵占承包费, 或用村集体资金购买通讯工具等等。近几年则是在征用土地过程中, 虚报冒领, 非法侵占行为不断发生。

二、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 村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党纪国法观念淡薄。近年来, 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教育, 而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却不是很到位。村干部这个群体, 文化水平低, 理论水平更差, 整体上不愿学习理论。再加上部分村干部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影响较重, 党纪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差。他们当干部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 有的是为了吃吃喝喝, 有的是为了得好处、多捞钱。所以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 往往不能自持, 最终导致以权谋私, 违法乱纪。

二是监督机制不到位, 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与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也有密切关系。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个别村级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平时也有所察觉, 但考虑到村干部后继乏人、平时工作有成绩等因素, 往往姑息迁就, 不愿查处, 不及时查处, 有的捂着、盖着, 名为保护干部, 实际是对下级失于管理。一些农村党支部党的生活不健全, 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内监督不力;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 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这些漏洞给违纪违法者提供了条件, 使一些人心存侥幸, 胆敢以身试法。

三、预防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对策

农村党员干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是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人。事实证明, 村干部素质高、班子强的地方, 民心则顺, 发展则快。村干部违纪违法严重的地方, 情况则相反。因此, 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使之不犯错误, 或少犯错误, 非常必要。

1. 抓好队伍建设, 选好配强领导班子。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让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进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 还要注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使村干部后继有人。另外, 还要适当扩大选举村干部过程中实行民主的范围, 提高农民群众的公认程度。最好是实行两推直选的方式产生村党支部书记。要加大宣传力度, 教育广大农村党员破除宗族观念, 通过选举真正把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素质高的党员选进班子。注意听取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意见, 对农民群众不满意的, 要及时调整, 对严重违法乱纪的要坚决处理, 决不能避重就轻, 包庇袒护。党委、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 对村干部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奖励, 关心他们的生活, 解决他们的困难, 其工资待遇要相对稳定,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 适度提高, 这样既可以使村干部安心工作, 留住人才, 同时也增加了村干部违纪违法的成本, 使之珍惜来之不易的待遇。

2. 抓好教育关, 提高思想认识。

对新任村干部, 要认真组织培训, 端正他们的任职思想, 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和服务观念。注重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 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村干部自身存在的信念滑坡、为政不廉、作风不实、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 使他们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制能力、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村干部中显现的违纪违法苗头, 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 防止错误行为的发生。要有计划地组织对村书记、村主任、村会计进行轮训, 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 知道什么可为, 什么不可为, 怎样管理别人, 怎样约束自己, 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 完善制度, 做好事前防范。

要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 按照“依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的要求,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努力发挥制度在防范和克服腐败现象中的重要作用。要制定出台更为有效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实施意见, 通过优化民主选举、完善民主决策、推进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 不断扩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要进一步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组织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 并在实践中创立行之有效的民主决策制度。如浙江省宁波镇海区等地方实行的民主听证会制度、台州市的票决制和民主恳谈会制度、杭州和湖州实行的“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金华市金东区成立的“村民议事中心”、奉化市实行的重大村务公决制等, 都值得借鉴推广。要不断规范村务公开, 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间要有严格规定, 公开要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延伸, 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完善乡镇会计代理中心建设, 进一步完善村账乡镇代理。深化财务公开, 把公开内容进一步扩大到二级科目, 做到逐项、逐笔、逐人公开。

4. 强化监督, 规范权力运行。

农村党员 篇10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现状;问题 措施

前 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我党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都能深入基层,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助推程度。然而,在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还存在着内容较单一、时间不合理、方式较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培训方式的滞后,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笔者也是从增强培训效果的角度出发,就富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富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现状

富县辖八镇五乡,251个行政村,有农村党员干部6078名,占全县党员总人数的63%以上。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1429人,36岁至45岁1287人,46岁到54岁1201人,55岁至59岁699人、 60岁以上1462人,分别占23.5%、21.2%、19.7%、11.5%和24.1%,整体年龄稍显老化;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619人, 中专学历330人、高中、中技学历142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703人, 四个学历档次人数分别占10.2%、5.56%、23.4%、60.8%,文化水平明显偏低。

近几年,我县以提高自身素质和治富能力为目标,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进和创新。

1.改进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培训效果,我县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前提下,积极改进组织形式和创新教学方法。一是“下乡宣讲”与“来县集训”相结合。每年初,县委组织部都要组建宣讲团进行巡回宣讲,其成员一般由县委党校理论教师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根据各乡镇产业特色,分组进行宣讲。比如,富县塬面乡镇多是苹果栽培,在这一组中就要求县果业局技术人员下乡讲解,而在川道乡镇中,邀请县蔬菜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省市相关的会议精神传达会或者理论热点的专题讲解,都是采取来县集训的方式。两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理论培训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根据培训对象,采取“理论加技术”的方式,增强培训效果。三是本县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富县组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负责人到安塞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2.改进培训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一是注重实践教学。根据各乡镇产业特点,适时从相关单位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教学。如从果树的修剪、掐花、套袋到卸袋、卸果、装箱的过程,都会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解,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统一。二是以学员为中心,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合理分配技术人员,根据各乡镇产业化程度,派出技术指导员,随时随地随叫随到。

3.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机制。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由组织部门抓总,涉农部门配合,乡镇党委实施,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年初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县委组织部根据各乡镇的培训计划,建立监督考核制度,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在各乡镇集中培训期间,派干部跟班督学,全面了解掌握培训情况和党员干部学习表现,建立学习档案,并将其作为个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重视不够。一方面,部分乡镇和部门“为培训而培训”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培训的效果。50%以上的乡镇都是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进行培训,只看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只强调培训的人数和次数,而忽视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对培训工作热情不高,这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基础较低。我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学历在初中及以下人员的比例高达60.8%,他们由于知识基础薄弱,

在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时显得力不从心,理解上有难度,使他们觉得“学不会”,导致学习培训的热情不高。二是部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生产生活联系不紧密。通调查发现,有50%的农村党员干部认为,有些专题内容很好,讲解的也很生动,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离的较远,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没有用”,从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三是传统的讲授式的培训形式与农村党员干部多元化的学习期望不适应。当前我们很多的干部培训,依然是传统的、呆板的讲授式教学,使学员感到学习形式“没意思”,对培训失去了兴趣,导致热情不高。四是培训时间与农村的生产时间相冲突。在农忙时间安排的培训,不论是到课率还是考试合格率,都明显的较低。拿塬面苹果来说,作业时限性很强,一旦错过,就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见效速度上使他们感到学习“没利益”,从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2.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新农村建设以来,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发挥致富领头羊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 但不少教育培训都是按照上级的安排进行,在与当地实际结合上欠下功夫,把培训当作一项任务应付了之,使教育培训流于“走过场”。即使县级开展的教育培训,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也只能从形势需要出发,使得不能满足干部个性化培训要求的问题长期存在。二是内容的深度不够。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骨干力量,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受传统培训思想的影响,目前教育培训仍以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精神传达、业务培训为主,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培训较少,即使有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旧话重提”,创新不够,深入不够。不少干部因素质不全面,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内容的“含金量”不足。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富县的全面发展,所以经济工作是农村工作的中心,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必须是经济工作的“能手”。而富县农村党员干部的现状是: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当不了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能手”。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培训工作跟不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不强,培训内容“含金量”低。四是新技术的培训较少。

3.培训形式较单一。一是集中培训多,分类培训少。近几年,我县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往往是集体参加,由于参加对象的学历、年龄等不同,他们的培训需求也不同,但这种集中培训不能根据不同对象,开展较为深入的培训。二是培训形式单一。一直以来,我县的教育培训总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从理论到理论,这种培训往往不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三是虽然建立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但使用率较低。

4.培训资源较匮乏。一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富县没有一所专门的县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县一级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任务往往由县委党校承担。而目前党校在师资力量上相对薄弱,没有专职研究农村工作的教师,加之财力的有限,师资队伍接受再培训的机会不多,这种现状严重影响着培训效果;在乡镇一级的培训中,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甚至有些乡镇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乡镇培训也仅仅是“读读报、念念书、聊聊天、吃吃饭”的一种状态。二是教学设备和设施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乡镇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教学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培训需求。笔者被多次抽调下乡作过宣讲,深深体会到有些乡镇培训条件的艰苦,冬天按道理说是农闲时间,应该多开展一些培训活动,而我们有些乡镇的培训场地是冰冰冷冷,甚至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一台电暖气。就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了。三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利用率低。虽然很多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开通,但村级的网络覆盖率很低,有效利用率更低。

5.培训经费存在不足。富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增长缓慢,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培训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在学习培训这个“见利见效”不明显的事情上,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有“能溜则溜,能不去则不去”的思想。

三、结合富县实际,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一)合理确定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富县各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围绕主导产业和地域性的特色产业精选培训内容;要因人制宜,根据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同,合理确定培训内容;要因时制宜,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紧扣党委政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农村党员干部最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最有用就培训什么,最缺少什么就补什么。

(二)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要把农村党员干部作为中心,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尝试“菜单式”教学。县级或乡镇培训机构,对教师的专题作以整理,列出菜单,在确定培训对象后,在办班培训前,让学员进行选择,对其感兴趣、想了解、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课题进行专题辅导。第二、尝试”经验教学”。我县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往往重视的是教师理论传授,而忽视实践经验教学。在改进教育培训方式上,我们可以尝试经验教学,让优秀的致富能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带头人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先进党员干部进行“现身说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重视“实践教学”。农村党员干部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提高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收入。所以我们的培训也以其致富奔小康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把“实践操作”作为重心工作来抓,因此“实践教学”显的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育培训中,可以把更多的技术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在亲手操作中增强技能,让理论与实践得到完美结合。第四、重视“考察教学”。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让学员走出课堂,适时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感悟,增长见识,把外地先进的治村、致富经验带回来,为我所用。第五、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尝试更多的运用电化教学,把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员。建立富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区域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学习的选择空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从县乡党校的实际出发,可以通过内部挖潜,落实专人搞农村工作,同时可以外聘一些当地“土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能人,配强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也可以通过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可以尝试聘请外地经济能人和技术人才。如富县苹果与洛川苹果在外观上不相上下,但在外界知晓率、果品销售额和果品优质量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聘请洛川的专家进行讲学,以提高我县的苹果质量。

(四)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在农忙时尽量不培训或缩短培训时间,而在农闲时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切实做到“冬闲人不闲”,这样一方面可以填补其“不打牌干什么”的空闲时间,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能力。

(五)整合培训设备和设施

可以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建立联合培训制度,形成资源共享机制,灵活运用现有资源,促进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多向流动和有效共享。

(六)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强化监督考核

上一篇:校园规划策略下一篇:液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