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职工交流办事指南

2024-04-10

技术职工交流办事指南(精选6篇)

篇1:技术职工交流办事指南

在全省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史 和平

(2013年11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在与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总结全省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经验,交流成果,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全面提升职工素质,为谱写中国梦江苏新篇章建功立业。刚才,邢春宁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邓建军、刘燕两位同志发布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淮安市等5家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首先,我代表省政府、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向荣获优秀创新成果的各位劳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积极创新的广大职工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各级工会组织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按照这一要求,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组织开展以职工技术创新为重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为推动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省份建设、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上下齐心、多方合力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省政府成立了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与省总工会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不同阶段的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工作,在全省职工中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实施百万职工技术创新工程,形成了完善的劳动竞赛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格局。各市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了工作计划,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供组织保障、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省总工会还会同省科技厅等部门每年举办全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佳合理化建议评选,组织全省职工十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全省职工科技周活动,全方位地推动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二是发挥劳模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推进活动深入开展。我省省以上劳模近2万名,从2004年起,省里就研究如何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载体和创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劳模作用。为此,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目前全省已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1800多个。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下,一大批职工创新工作室、技师创新工作室相继建立,各级工会积极组织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能展示等活动,用劳模和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名字命名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操作法等,在全省范围形成了职工立足岗位、钻研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成效初步显现。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和关键环节,各级劳动竞赛组织机构组织职工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以及小革新、小改进、小建议、小节约、小核算、小经验等活动,全省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近五年,全省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200多万件,实施80多万件,创造节约价值近80亿元;完成技术革新、技术攻关15万项,发明创造2万多项,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2万多项,创造价值200多亿元;63项一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以上奖励,其中全国劳模、泰州供电公司职工许杏桃的创新项目“供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标志着我省一线工人登上了国家科技奖的最高领奖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职工队伍中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还较低,相当一批企业还面临“招工难、技工荒”问题,这对我们继续深入开展好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站在全省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职工技术创新的重大作用,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培育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为全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和“两个率先”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引向深入

当前,我省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年五一前夕,总书记在与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职工群众是企业和社会创新的坚实基础,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省上下必须继续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坚决破除不适应职工技术创新的制度约束,进一步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广大职工群众在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进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瞄准提升职工素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现在相当一批企业遇到的困难,不是设备和技术的缺乏,而是熟练的技术工人的紧缺。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把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引导广大职工钻研技术,掌握技能,全面提升岗位素质。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根据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作用,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一大批技术工人,努力解决企业“招工难、技工荒”问题。二是广泛开展职工大练兵活动。要根据不同企业、不同类型职工的需要,在各类企业特别是在农民工中开展技能练兵活动,提高技能水平,培养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要继续深入、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开展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等活动,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行业(产业)办赛和职工参赛的积极性,在全社会掀起学技术、练技能的高潮。三是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活动。要推动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开展名师带徒、“首席员工”、“金牌工人”等技能带头人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积极性,促进职工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二)围绕科技创新工程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着眼推动江苏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一是广泛开展“建功十二

五、创新促发展”劳动竞赛。扎实开展好重点工程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劳动竞赛、优质服务竞赛、节能减排达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在竞赛组织上要从重产值、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化,从注重物质生产向注重人的智力开发、素质提升转化,不断丰富竞赛内容,拓宽竞赛领域,提高竞赛实效;二是围绕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开展职工科技创新竞赛。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发动职工踊跃参加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活动,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创新发展献一计”、“我为节能减排献一计”活动,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三是发挥劳模、高技能人才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深化劳模、技师工作室创建活动,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有效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等活动,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创新工作室团队,提高职工创新能力。

(三)立足岗位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本职岗位是创新的重要舞台。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必须立足本职岗位,将岗位作为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动员全省广大职工广泛参与。一是积极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要发挥争创工人先锋号活动的优势,动员和引导职工在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操作、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产品中,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解决新办法,总结新经验,牢牢抓住创建“工人先锋号”这一有效载体,着力提升职工素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大力加强“六型”班组和团队建设。职工技术创新不仅仅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班组和团队的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要在全省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六型班组”(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安全型、节约型、和谐型)创建活动,开展5S管理、思维创新、创新型班组建设等知识培训,拓展班组建设、团队建设的新内涵和新载体,打牢职工技术创新的基础。三是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作用。要研究新形势下职工技协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建立健全职工创新项目信息库和人才库,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展示活动,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咨询、技术帮扶,发挥职工技协的组织、人才、技术优势,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帮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行业、地区间的技术协作、技术帮扶搭建平台,做好技术转让、成果转化工作。

(四)面向非公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我省目前有非公企业63.2万家,规模以上企业3.7万家,非公企业2012年生产总值3605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6.7%。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主体。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扩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覆盖面,大力开展非公企业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推动非公企业技术进步。一是结合非公企业特点开展劳动竞赛、职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培养选树职工创新典型和创新团队。表彰非公企业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工资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推动非公企业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分配机制,建立以高技能高薪酬为主的薪酬制度、技能工资制度和津贴制度,推动企业实施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技术成果参与利润提成,重奖优秀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职工,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使企业更加尊重和关爱员工,员工更加热爱企业,真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切实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持续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发挥职工的创新才能,作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有效举措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大力支持,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类企业要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企业科技创新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对群众性科技活动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合理分配群众科技创新活动创造的利润,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我省改革发展大局,把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发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各种形式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分类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不断提高职工技术创新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协调配合。劳动竞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政策协调、工作协商和信息沟通,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深入开展。科技部门要把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纳入到政府科技发展的范畴,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选表彰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人社部门要建立职工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职称晋升相结合制度,调动职工群众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积极性;建立和落实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建立一切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制度措施,激发他们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帮助。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要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把活动办成广大职工真正喜爱、踊跃参与的创新活动。

(三)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使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热情得到保护、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创新观念蔚然成风。

同志们,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为广大职工贡献聪明才智搭建有效平台,使更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技术职工交流办事指南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指示精神,学习、宣传、推广宝钢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深入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加强“四个一流”(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职工队伍建设,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夯实基础。这次会议既是学习推广宝钢“蓝领创新”经验的现场会,也是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总结交流会。

中央领导同志对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高度重视。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宝钢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一线工人开展“蓝领创新”的经验,并指示宣传推广宝钢经验。会前,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专门对这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李源潮同志以及王勇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宝钢的4位同志全方位介绍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航天科技、一汽集团、中国北车等3家企业也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的经验和成效充分说明,通过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激发了职工的创造活力,取得了众多的创新成果,培育了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促进企业创新、加快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宝钢将职工技术创新纳入企业管理,搭建了职工创新小组、创新工作室、创新活动基地“三位一体”的职工创新平台,组建了一支“职工创新活动指导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以激励职工创新为核心的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形成了多层次、矩阵式、上下联动、协同共享的工作运行体系,形成了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导向和对标一流、持续改进的创新文化,这些构成了宝钢“蓝领创新”经验的丰富内涵。中央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全面推进、不断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群众性的创新实践活动,通常是以企业行政为主导,以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立足岗位、对标找差、持续改进为路径,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为内容,重点聚焦于一线职工的岗位创新。长期以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在中央企业普遍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传统。特别是近年来,中央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内容不断丰富,成效更加显现,影响力不断提高,这项传统工作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一)产生大批创新成果,提升了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24.3万亿元,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7万亿元,净利润8490亿元,上缴税金1.3万亿元。2011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38家中央企业入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央企业1100多万职工辛勤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其中,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为平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积极献计献策、发明创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共申请专利9681件,占中央企业2010年申请专利总数的18.5%,授权专利5460件,占中央企业2010年获授权专利总数的17.8%,征集合理化建议182.5万余条,形成技术秘密和先进操作法2.7万余项。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成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线职工越来越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宝钢每天产生4件专利,48%来自一线职工,每天产生6件企业技术秘密,40%由一线职工完成,先后有1100余项职工创新项目在国际、国内发明展中获奖。航天科技围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开展职工建功活动,近两年设立创新项目1800多个,创新成果1.1万个,保障了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重大任务圆满成功。中国建材以“三提一降”活动为载体,2011实施的职工技术革新项目共创造经济效益4.96亿元。国投以管理创新作为职工创新的重要方向,8个创新项目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奖。港中旅集团职工自发组成36个创新小组,开发服务产品,创新服务形式,促进服务品牌建设。南方电网、中远集团、中国联通、电信科研院等企业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科技创新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二)涌现大批创新人才,提高了中央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中央企业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坚持把培养人、锻炼人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劳动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带动中央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截至2010年底,中央企业职工已有1682.7万人次参加了各类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315.1万人次参加了职业资格等级培训,127.7万人晋升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比例由2003年的3.07%提高到7.94%。宝钢组织开展现场研修与训练,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师级”高技能人才。一汽集团围绕创造力开发,与高校联合开设紧需专业,设置《创造学》课程,累计1372名班组长取得大学文凭。中国北车高技能人才占工人总数比例超过30%,2010年有9名职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其中7名为一线职工。西电集团注重挖掘、推广职工创造的“绝招”、“绝技”,使“独门绝活”成为“大众法宝”。中国中铁赵秀丽创新工作室加强团队创新,使中国铁路Ⅱ型轨道板实现了从“零”的突破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中国能建成员企业实施全员培训,自编教材356套,在岗操作人员技能培训率、技能鉴定率达100%。中国建筑、中国海运、中国铁建等企业高度重视劳务工员工成长,通过开办夜校、举办技能培训、推荐上大学等形式,提高队伍素质,为他们参与岗位创新创造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工在经济技术创新这个舞台上练就本领、展现才华、脱颖而出,先后涌现出向东班、铁成班、国华班、余梦伦班组等创新标兵班组和孔利明、孔祥斌、王洪军、巨小林等“工人发明家”、“金点子大王”、“专利能人”,他们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模范,是中央企业职工的榜样和楷模。

(三)形成良好文化氛围,增强了中央企业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蓬勃开展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极大调动了广大职工岗位学习、岗位成才的自觉性,激发了职工的创造潜力和创新热情,讲学习、练技能、求创新、比贡献在广大职工中蔚然成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逐渐成为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现象,成为引领职工岗位建功、体现价值的时代潮流。宝钢明确以生产现场为重点,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把改进点作为创新点,使创新点成为职工的价值点,引导职工自主、自发、自觉参与岗位创新。东风汽车瞄准行业一流水平,树立“改善无止境”理念,把职工创新活动贯穿于生产全过程。鞍钢将2010年定为“职工创新年”,评选出孟泰、王崇伦等20位“感动鞍钢——创新功勋人物”,进一步弘扬创新文化。中国电信搭建“五个平台”,把职工的创新火花集聚到转型发展的中心点上。新兴际华围绕“岗位建功十二

五、冲刺世界500强”目标,开展“加强四项建设、争创四个一流”实践活动。中煤集团组织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弘扬劳模创新精神,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哈电集团设立职工创新擂台,一年一个主题,两月一次评比,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兵器工业集团、中铝公司、中盐公司、有研总院等企业围绕发展战略,不断拓宽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活动的领域,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把企业的技术、人才储备转化为提高效益的直接动力。

(四)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拓展了中央企业群众工作的内容。

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提高,成为领导关注、企业需要、职工欢迎的一项重要活动,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推进保障机制和工作组织体系,为做好新时期中央企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宝钢推出职工岗位创新累计里程制,定期公布职工技术创新排行榜,大大激发了职工的创造热情。中航工业、中国有色集团等企业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主管科技的副总经理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组织机构。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定期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中国国电对评选的职工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万、5万和3万元奖励。中材集团将开展技术革新情况纳入下属企业经营班子的考核中,督促各企业全面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国石化自主开发了“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信息系统”,使合理化建议活动有了专业化的信息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国家电网制定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十二五”规划,出台多项制度文件,完善了长效机制。武钢工人科技园为职工搭建技术培训交流、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应用的平台,成为职工欢迎的“蓝领之家”。中国移动、中国一重、上海贝尔分别开展“科技成果送西部活动”、“班组之星、创新之星”评比活动、“创业训练营”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职工创新工作的载体,也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中央企业始终遵循创新工作规律,尊重职工主体地位,注重工作体制创新,不断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主要经验是: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将发挥职工聪明才智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把提升职工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首要环节,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供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让创新理念内化于职工能力素养、外化于岗位创新行动,畅通一线职工和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职工成长成才、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是坚持效益优先,注重将成果转化与对职工多元激励结合起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使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能出大效益,小点子、小建议能促大改进,评价以效益为依据,激励与贡献相匹配,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并重,成果推广与效益提成并举,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坚持科技引领,注重将贴近企业实际与适应科技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面向企业创新需求,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形成开放的创新体系,促进职工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促进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品牌。

四是坚持全员参与,注重将典型引路与提高活动覆盖面结合起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既注重培育和树立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又坚持把职工响应度、参与度和活动覆盖面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职工参与,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岗位创新上来。

五是坚持精心组织,注重将行政主导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结合起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行政班子。党委(党组)把握方向、监督指导,行政整合资源、规划实施,业务部门履行职能、专业支持,工会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形成统筹全局、多方合作、高效协同的推进机制,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工作还不平衡,部分企业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企业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支持不够;二是有的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未形成体系,缺乏规范性、可持续性;三是有的企业组织领导责任不明确,没有形成工作合力,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解决。

二、充分认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根本消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新突破,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把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职工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是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是推动中央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根本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力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必须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率先实现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十二五”期间“一五三”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有利于加快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步伐,有利于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理应在推动中央企业“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是中央企业发挥科技创新骨干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

中央企业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国家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主力军,有责任、有义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骨干带动作用。既要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提升行业科技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不断创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又要抓好辅助性、操作性、生产性的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工程化、产业化,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所以,要通过群众性创新实践活动,让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发挥好、利用好一线职工的创造活力,让更多创新潜能释放出来,更多创新成果涌现出来,促进中央企业科技水平整体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

(三)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国有企业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自主创新的伟大事业中来。”中央企业职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具备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他们最熟悉本职岗位,最了解市场需求,富有生机与活力,是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信得过、靠得住的坚强队伍。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有利于职工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进一步拓展职工事业平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全面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

(四)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是中央企业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家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以及企业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国际上,知名跨国企业纷纷把职工岗位创新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花大力气加以推进。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一阶段城镇化、工业化将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消费类型将发生重大转变,对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需求将急剧增长。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比例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企业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适应了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需求,顺应了广大职工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的迫切愿望,有利于实现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有利于构建企业与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努力开创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坚持以一线职工和基层班组为主体,以“四个一流”职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一线职工岗位创新,在深化提高上出实招,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推动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力度。

中央企业要深入贯彻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列入企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认真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步骤、实施方案和主要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要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党委(党组)领导、行政主导、工会搭台、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的大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整合力量、协调推进。党委(党组)要定期听取汇报,搞好政策研究,加强工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要明确由行政主导,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目标和任务细化分解,并作为考核科技、规划、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等业务部门以及工会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使相关部门共同担负起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责任,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力量,加大投入,在人员、经费和职工创新硬件平台建设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国资委将组织人员力量深入企业,广泛调研,研究起草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指导性文件,及时总结提炼中央企业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出一批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适时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扩大影响,以点带面,推动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二)完善机制,创新载体,提高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科学化水平。

要加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组织工作机制、项目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科学激励机制,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要形成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将岗位创新创效作为对职工表彰奖励、晋职晋升、培训深造的重要依据,对有重大贡献的职工给予重奖,让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强激励,重示范,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岗位创新。要遵循创新工作规律,不片面追求成功率,宽容挫折,允许失败,使从事创新的职工无后顾之忧,激发更大的创造活力。要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为主线,处理好职工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传统活动之间的关系,发挥不同载体培养人、锻炼人、激励人的作用,形成“学习提升—创新实践—评价激励”的闭环运行模式。要促进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企业所需的生产力和知识产权,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工作实效。要根据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提出鲜明主题,创新活动载体,更加适应职工特点,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条件的中央企业要加快建设创新工作室、创新协会、创新基地等职工创新平台,使职工创新有场所、有课题、有经费。要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运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动态跟踪,做好总结推广,不断深化活动。

(三)立足基层,重心下移,使班组和岗位成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要坚持以一线职工和基层班组为工作重心,把群众性、全员性放在突出位置,力争使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深入到每个班组、每位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处处都有创新课题的新观念。要切实发挥班组作用,组织发动职工,加强内部交流,促进团队协作,为职工创新活动打牢基础。要与国际一流对标,加强班组制度建设,夯实班组基础管理,开展班组创先争优竞赛,抓好班组长素质提升,推进班组建设深入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企业“十二五”人才强企战略实施纲要》和《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职工创新活动提供人才支撑。要落实全员培训制度,完善职工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班组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尽快缩小中央企业职工队伍在操作技能、执行能力、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和工作理念等方面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建设符合时代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型产业大军。要以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为目标,细化内容、标准和措施,打造标杆班组,建设一流队伍,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增添活力。要更加关注青年职工成长,激励广大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在经济技术创新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四)培育典型,营造氛围,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打造成精品工程。

要把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当好发展的主力军、创新的排头兵、文化的先锋队。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努力形成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善于创造、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要使职工充分认识经济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重意义,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岗位创新成为广大职工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自觉行动。要选树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培养起带头作用的创新骨干,搞好评选表彰,兑现奖励承诺,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要充分利用企业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有效手段,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新经验、推广新技术、展示新成果,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注重活动的品牌建设,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体系,实现工作聚焦,塑造精品工程。

(五)创先争优,增强活力,奏响央企职工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切入点、大有可为的舞台,也为广大职工施展才华、展现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工会作为企业党政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有责任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工作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工作能力,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广大职工要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工作,发扬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的优良传统,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奉献创新智慧、投身创新实践、建功创新事业,在岗位创新中找准人生坐标,提升人生价值,做创先争优的最佳实践者、突出贡献者。

各中央企业的工会主席参加了今天的会议,我想借此机会强调一下,要加强中央企业工会工作。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中央企业群众工作,切实加强党建带群建,尚未建立集团工会和职代会的企业要加快步伐。要健全工会工作机构,配强工作队伍,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提升工会工作的活力和水平。

篇3:技术职工交流办事指南

与会的170多名代表通过技术报告与互动交流,在了解了当今国际发展趋势和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为企业编制和即将实施的“十二五”期间的产品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改造发展规划得到了借鉴、参考和技术依据。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务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出三年振兴规划的收关之年。内燃机作为支撑着我国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其他配套机械的核心动力,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必将迎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内燃机产品由于其使用特性(我国石油能源的主要消耗燃烧源,同时也是燃烧污染排污源),使其在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发展中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如何科学、合理、可控地做好内燃机产品降低燃油消耗等一些列节能工作?如何充分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使产品的综合效率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将是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期的重中之重。

篇4:“应付职工薪酬”填报指南

牢记“应付职工薪酬”所含内容

什么是“应付职工薪酬”?细心的统计人员会发现,以前年度有个指标叫“应付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看似差不多,都与工资报酬有关。“应付职工薪酬”是为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而增加的指标,与被取消的“应付工资总额”指标相比,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旧会计准则的科目,一个是新会计准则的科目,二者涵盖的内容不同。如果不仔细研读指标解释,特别是对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来说,大部分统计人员会直接将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填报在此,那么这样填报,问题出在哪儿呢?

准确理解指标的内涵是准确填报的前提。先让我们看一下“应付职工薪酬”指标在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解释: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请注意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都包括在内。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如果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工资福利等未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通过上述指标解释可以看出,统计人员直接填报应付工资的贷方累计发生额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其包括的内容不全。

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惯性思维要不得

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計准则》的企业,应将本年上述职工薪酬包含的科目归并填报,应包括财务账中应付工资科目贷方发生额,还要包括成本、费用科目中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借方发生额。

对于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多数会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就是惯性思维和不认真。因为惯性思维,以为每年的指标都差不多,上年就是用应付工资的贷方数填报该指标,今年一定也是如此,殊不知,统计报表制度已经进行了调整,上年如此今年未必还如此。因为不认真,填报报表前不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直接在报表平台上录入数据,不提前在草表上试填数据,经过审核后再上报。在此有必要再次提醒大家,务必认真参加每年的统计年定报布置会,要特别关注制度的变化。

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的企业切莫大意

统计报表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的含义和口径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是一致的。

对于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也有部分统计人员在填报财务状况表时报错“应付职工薪酬”指标,究其原因也是不认真。企业虽是执行新会计准则,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其他内容都在成本、费用科目中核算。统计人员如果不认真学习统计报表制度,照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方发生额,表面上虽然科目名称一致,但包括的内容就少了一部分。所以在今年的报表工作中要求: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未按规定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中该科目下的所有内容,如未含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应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指标解释包括的内容,从成本、费用中摘取相关项目计入该指标。

三种填报方式:不重不漏是关键

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对该指标的填报方式包含在以下三种情况之列:第一,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且其中包括的项目符合统计制度规定的全部内容,可以将其贷方累计发生额作为填报依据。第二,不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只设置“应付工资”科目,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集,将“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生产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第三,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但该科目只核算工资,未包括其他内容,或者未包括外方员工的人力成本,要将“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发生额数据加上各成本费用科目中相应内容的借方发生额数据。

综上所述,不论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在填报“应付职工薪酬”指标时,都要注意包括的内容是否全面。计入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数据要统计,未计入但符合上述内容的也要统计;数据出自什么会计科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重不漏,只要在应付工资或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之外还有属于上述内容的项目,就要统计进来。

应付职工薪酬和从业人员

工资总额有何区别

篇5:《工伤职工医疗期鉴定》办事指南

一、受理条件(范围)

1、工伤职工在评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时,已同时评定首次工伤医疗期。在该次医疗期终结后,仍需治疗的,可申请后续医疗期评定。

2、对医疗期评定不服的,可在收到鉴定结论起15天内提出复查。

二、需要提供的资料

(一)申请工伤后续医疗期鉴定须报送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初次《广州市伤病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原件及复印件;

2、申请后续医疗期鉴定的报告和相关病历等证明材料;

3、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及其后所有门诊病历(原件及复印件);

4、首次及其后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报告单(原件及复印件);

5、被鉴定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申请工伤医疗期复查鉴定须填报《广州市伤病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表》一式三份,并同时报送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初次《广州市伤病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原件及复印件;

2、签收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送达回证》原件及复印件或者《复查鉴定补材通知书》原件;

3、申请医疗期复查鉴定的报告和相关病历等证明材料;

4、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及其后所有门诊病历(原件及复印件);

5、首次及其后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报告单(原件及复印件);

6、被鉴定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办理时限

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不受理的说明理由并一次性告知所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

四、收费标准

见《劳动能力鉴定收费标准》。

五、办理政策依据

(一)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

(三)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省人大第 24号公告);

(四)《广东省职工外伤、职业病医疗终结鉴定标准》(粤劳社〔2006〕155号);

(五)《广州市职工工伤、职业病医疗期鉴定标准》(穗劳福〔1999〕1号)。

六、领件须知

经办人请持收件回执到原受理窗口领取办理结果。领件时请仔细检查、核对有关的材料。

七、受理部门

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地址:广州市梅东路28号梅花村大厦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综合服务大厅2楼8、9号窗

邮编:510600 咨询电话:87656275(服务窗口)87656279(传真)

篇6:技术职工交流办事指南

企业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办事指南2007-02-06 12:26:

51一、办公地点: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

二、政策依据:

《重庆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渝府发[2000]48号)、《重庆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若干政策问题的处理意见》(渝劳办发[2000]261号)

三、主要业务办理流程

(一)参保登记

1、按照《重庆市劳动局关于贯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的通知》(渝劳发

[1999]47号)的有关规定,城镇企业应及时到所在地社保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

2、所需资料

(1)《工商登记执照》或《批准成立信息》等有效证件;

(2)《法人代码证书》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

(4)其它资料。

3、办理程序

(1)单位将以上资料报社保机构审核;

(2)经审合格的,社保机构发给《重庆市社会保险登记表》;

(3)单位按照登记表要求,准确填写《重庆市社会保险登记表》;

(4)社保机构按规定为单位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编制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证编码,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变更登记

1、单位名称、地址、单位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法人代码等项目发生变更时,应到社保机构办理变更登记。

2、所需资料

(1)《社会保险登记证》;

(2)有权机关批准或宣布变更的证明等材料。

3、办理程序

(1)单位将以上资料报社保机构审核;

(2)经审核,对确需变更登记的单位,社保机构发给《重庆市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

(3)单位按照要求,如实填写《重庆市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

(4)社保机构按规定为单位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收回原《社会保险登记证》,重新核发新证。

(三)注销登记

1、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消、合并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

费义务时,应向社保机构申请办理注销基本养老保险登记。

2、所需资料

(1)《社会保险登记证》;

(2)法律文书及其他有权机关批准或宣布注销的证明等材料。

3、办理程序

(1)单位将以上有关资料报社保机构审核;

(2)经审核,对确需注销登记的单位,社保机构发给《重庆市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

(3)单位按照要求,如实填写《重庆市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

(4)社保机构按规定为单位办理注销手续,并收回《社会保险登记证》。

(四)在职人员增加

1、新增:单位新招用了从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应按规定到社保机构办理人员新增手续。

2、所需资料

(1)《重庆市职工基础信息采集

表》;

(2)《劳动用工合同》等招工资料,大中专毕业生还需提供“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通知书”,复转军人还需提供《复转军人退役证》(原件);

(3)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办理程序

(1)单位根据职工的有关信息,填写《重庆市职工个人基础信息采集》;

(2)单位将以上资料及《重庆市职工个人基础信息采集》报社保机构审核;

(3)经审合格的,社保机构为其办理新增人员手续,并编制社会保障号及社保个人编号;

(4)社保机构为职工确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建立个人帐户。

(五)转入续保

1、统筹范围内转入(只转关系不转基金):职工在统筹范围内的参保单位之间调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从转出地社保机构转移到转入地社保机构。

2、所需资料

(1)转出地社会保险机构办理的《职工转移介绍信》、《基本养老保险个人信息表》等有关资料;

(2)转出地社保机构办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

(3)与转入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书》等有效资料;

(4)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办理程序

(1)单位将转入职工的以上资料报转入地社保机构审核;

(2)经审合格的,所在地社保机构为其办理转入手续,根据《职工转移介绍信》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信息表》,录入职工个人基础信息;

(3)社保机构为职工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续建个人帐户。

(六)、统筹范围外转入(关系、基金转入)

1、职工从统筹范围外的参保单位转入,单位应按规定到转入地社保机构

办理职工转入续保手续。

2、所需资料

(1)转出地社保机构办理的《职工转移介绍信》;

(2)转出地社保机构办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或《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3)与转入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书》等有效资料;

(4)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办理程序

(1)转出地社会保险机构将职工转移基金划转到转入地社保机构之后,通知单位将以上资料报社保机构审核;

(2)经审合格的,所在地社保机构为其办理转入手续,根据《职工转移介绍信》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信息表》,录入职工个人基础信息;

(3)社保机构为职工续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重建职工个人帐户,并将转入的基金记入新建的个人帐户中。

(七)统筹范围内转出(只转关系

不转基金)

1、统筹范围内转出(只转关系不转基金):职工与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后,重新就业的,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新单位所在地社保机构;未重新就业的,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户口所在地社保机构。单位按规定到转出地社保机构办理关系转出手续。

2、所需资料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一式三份);

(2)《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等;

(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

(4)《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5)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办理程序

(1)单位填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

(2)单位将转出人员基本信息及以上所需资料报社保机构审核;

(3)经审合格的,社保机构为其办理转出手续;

(4)转出地社保机构终止该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八)统筹范围外转出(转移关系及基金)

1、统筹范围外转出(转移关系及基金):职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跨统筹范围就业或户口系外地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及基金转移到新就业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社保机构;单位应按规定到参保地社保机构办理转移手续。

2、所需资料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一式三份);

(2)《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等;

(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

(4)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办理程序

(1)单位填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

(2)单位将转出人员基本信息及以上所需资料报社保机构审核;

(3)经审合格的,社保机构为其办理转出手续;

(4)转出地社保机构按终止该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九)、中断

1、中断:职工因特殊原因中断缴费的,单位按规定可到社保机构办理中断手续。

2、所需资料

(1)《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或其他特殊中断缴费的证明等。

(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

(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

(4)《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5)《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办理程序

(1)单位填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

(2)单位将中断人员基础信息及以上所需资料报社保机构审核;

(3)经审合格的,社保机构为其办理中断手续;

(4)社保机构中断该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十)、城镇个体劳动者

1、企业失业职工、灵活方式就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及其雇工(含具有本市城镇户口的企业失业人员),雇工的身份由雇主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开具其雇工人员名单并签章予以认定,由雇主统一办理养老保险。

2、所需资料

(1)城镇个体工商户凭《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居民身份证》、本市城镇户口。

(2)企业失业人员凭《失业职工失业证》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居民身份证》、《职工养老保险手册》或《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本市城镇户口。

(3)灵活方式就业人员凭《居民身份证》和本市城镇户口。

3、办理程序:凭以上资料到本人户口所在地的个人参保人员专门工作窗口办理参保或续保手续。

(1)申报缴费标准:个人参保人员可在政策规定的范围(上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300%)内自行选择。

(2)签定委托代缴协议:个人参保人员与代收代缴机构签定委托代缴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看图写话《小书迷》范文下一篇:缺一个拥抱爱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