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2024-05-07

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精选9篇)

篇1: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一、关于合理工资薪金问题

《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二、关于工资薪金总额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所称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四、关于职工福利费核算问题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篇2: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有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现就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扣除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合理工资薪金问题

《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二、关于工资薪金总额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所称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四、关于职工福利费核算问题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篇3: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 现对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公告如下:

一、企业福利性补贴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 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3号) 第一条规定的, 可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 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福利性补贴, 应作为国税函〔2009〕3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的职工福利费, 按规定计算限额税前扣除。

二、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支付汇缴年度工资薪金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 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

三、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 应分两种情况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按照协议 (合同) 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 应作为劳务费支出;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 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费用, 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 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四、施行时间

本公告适用于2014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本公告施行前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事项, 符合本公告规定的可按本公告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 (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 第一条有关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2015年5月8日

篇4: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现行工资薪金据实扣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混淆。新企业所得税法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这句话的关键词就在于“实际发放”。尽管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项目原则上实行权责发生制,但是对工资薪金扣除仍实行收付实现制。2010年版的注册税务师教材明确指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除特殊规定外,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这个特殊规定目前仅指工资薪金的扣除。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中小税务师事务所对企业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扣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政策不理解,实际发放的工资与应发工资数额不一致,造成企业所得税申报不实,特别是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比较多,而2009年3月份国家出台刺激经济政策,在200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又补发以前年度的工资,就会涉及纳税调整的问题。因此,税务师事务所的审查重点是企业发放工资的支付方式,是以现金方式还是通过银行打到工资卡的方式,特别是要核对以现金方式发放的工资薪金的真实性,防止“虚报冒领”现象。

(二)虚列人数或者劳务报酬并入工资薪金。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合理工资薪金可以在税前扣除,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特别是私营企业,为了逃避税收,其所有者有可能通过给自己的亲属或者找几个外地身份证支付工资的办法,变相分配利润,以达到在企业所得税前多扣除费用的目的。企业虚列人数增加工资薪金所得以此偷税,但是残疾人保障金就可能要多缴了。这是因为企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是按企业的职工人头计算缴纳的,而大多数企业是很少安置残疾人,因此企业虚增职工人数,相应地要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在实践中,一些私营企业通过虚增劳务报酬所得以此偷税,却更为隐蔽。根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停止执行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项目”征收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京地税个[2006]195号),个人取得的按月取得的劳务报酬1000元以下预征3%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取消后,纳税人按月取得800元以下劳务报酬,实际上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个别商业企业利用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的盲点,在年底大量虚假雇佣兼职促销人员支付800元以下的劳务报酬。上述情况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准确核实,税务师事务所应格外关注支付佣金、回扣可能性大的行业、企业的支付凭证或者发票,同时应注意被审计单位连续3年以上盈利,但股东不分配利润以及职工人数的同期对比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不重视核对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可能带来税务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税务师事务所往往不去审阅被审计单位向税务机关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电子数据,而只审核企业提供的纸质工资薪金表,以此作为审计底稿,这蕴涵着很大的审计风险。被审计企业提供给税务师事务所的纸质工资薪金表与向地税机关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电子数据有时不一致。具体表现为纸质工资表工资收入总额、人数要大于明细申报电子数据,但是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却相同,这其中的差异就是增加了若干不足2000元的职工人员工资。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税务师事务所难以准确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法人、投资人、高管、员工在本单位以外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更难以解决的是上述借用外地人身份证来套取个人所得的现象,但是主管税务机关能通过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查询个人在本市多处取得的收入。从这个角度看,税务师事务所难以有效避免审计风险;二是税务师事务所在做企业所得税年度审计时关注的是企业所得税,而往往忽视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5]065号)的规定。该办法第13条明确规定:“扣缴义务人违反上述规定不报送或者报送虚假纳税资料的,一经查实,其未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中反映的向个人支付的款项,在计算扣缴义务人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作为成本费用扣除。”也就是说,没有如实申报的个人收入部分,要做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增。

(四)职工福利费在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的差异。目前,一些企业为职工报销个人燃油费、修车费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或者计入工资总额,在税前予以扣除。而企业接受税务稽查时,税务机关要求其均按照职工福利费标准扣除。企业为职工报销或发放的燃油费、修车费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文件所称福利费范围中的第(二)项列举的内容,因此应按照职工福利费标准扣除。而《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规定,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不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财企[2009]242号文件同时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

建议

(一)明确认识,加强学习,做好基础工作,防范风险。首先无论是企业还是税务师事务所都应该认识实施纳税筹划的目的是遵从税法,合理节税,防范风险。有条件的大、中企业可依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文件中提出的“企业可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的精神,在企业内部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其次,税务师事务所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的工资费用支出比对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59号)等文件;最后要做好基础工作,例如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全年工资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的工资薪金数与企业银行对账单三者之间的比对,尤其是在国税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

(二)建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首先鼓励企业以转账方式发放个人工资薪金,税务机关予以税收优惠,从而确保工资薪金支出的真实性,防止“虚报冒领”现象。其次对企业的工资薪金支付标准、支付办法要向主管税务机关实行报备制度,以便于对企业工资真实性检查和合理性进行定性管理。

(三)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人员地域之间流动频繁,收入来源多样化,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地掌握个人的收入情况,推进做好个人年所得12万元申报工作,国家税务总局应结合国家信息化的进程,择机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

(四)建议在现行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中增加若干项目。一是增加纳税人所属部门,是销售部门、技术部还是办公室。销售人员可能涉及到销售提成个人所得税问题;技术人员可能涉及企业所得税中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符合企业所得税规定的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可实行加计扣除),二是增加扣除五险一金项目,这样更加明确哪些企业为哪些人员上险,这样容易识别企业有无虚列人员,增加工资费用支出。三是是否属于残疾人,这也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中对残疾职工工资实行加计扣除的问题。

(五)建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统一的职工福利费核算及税前扣除相关文件。无论是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的财企[2009]242号文件,还是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进行规范的国税函[2009]3号文件,各地在职工福利费和工资总额认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不尽一致,并且给企业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迫切需要财税双方制定统一的政策,以便企业准确执行。

篇5: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2015-05-28 21:33

0 来源:广西新闻网 T|T字号:

打印

广西新闻网南宁5月28日讯(通讯员刘明婕)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即将于2015年6月1日结束,关于工资和福利费税前扣除的问题成为广大企业关注的热点。5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了福利性补贴支出、企业汇算清缴结束前支付汇缴工资薪金、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支出等费用的税前扣除问题。广西国税12366收集了常见问题,希望对广大企业汇算清缴的申报有所帮助。

1.工资薪金计算企业所得税有新标准

问:黄先生所在公司2014年12月份计提的工资,2015年1月份才发放给员工,现在进行2014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可以扣除吗?还是要等到下一年?

答:根据《公告》:“企业在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按规定扣除”。也就是说只要在汇算清缴结束之前(即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实际支付的工资,即使是2014年12月计提2015年1月才发放的,也可以在2014汇算清缴时税前扣除了,不必跨年。

2.符合条件的福利费可以全额扣除

问:我企业给职工发放的交通补贴,是按照14%比例扣除还是可以全额扣除?

答:《公告》规定,如果是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关于“合理工资薪金”规定的,可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按规定在税前扣除,通常情况下可以据实扣除,不受比例限制。除非政府有关部门给国有性质的企业规定了工资限额,超限额部分,不得税前扣除。

如果这项福利性补贴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应作为国税函〔2009〕3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的职工福利费,按规定计算限额税前扣除,扣除的比例是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

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工资薪金”可按以下原则掌握:(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3.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的费用区分两种情况处理

问:A企业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聘请一批外包人员从事电话营销工作,工资是由A企业直接发放给员工的,这笔费用在申报汇算清缴时可以税前扣除吗?

答:《公告》规定,“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分两种情况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按照协议(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应作为劳务费支出;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费用,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篇6: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专业论文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思考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思考

【摘要】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税种之一,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直接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本文以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概念、实质以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指出确立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赋税能力

一、费用扣除标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基本概念

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简言之就是依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工资薪金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可以税前扣除的额度。费用扣除标准各国规定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获得收入而必须支付的必要的成本费用;二是为了维持本人及所负担人口的基本生活支出,即生计扣除;三是为了体现特定的社会目的的特别费用扣除。

费用扣除的实质是从所得中扣除不能反映纳税人真实赋税能力的部分。这一方面体现了量能负担的原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税收公平的原则。亚当?斯密提出税收不可侵蚀资本原则,税收也不可侵蚀纳税人的生活成本。因此,个人所得税应该对净所得征税,而扣除标准则体现了征税的原则和初衷。费用扣除标准是为了反映纳税人的真实赋税能力而从所得中扣除的必要成本和费用。“必要”的含义是为取得所得所必须支付的成本和费用,即没有这部分成本和费用的支出,纳税人不可能取得相应的应税所得。

(二)理论依据

税收公平原则最早是由英国?威廉配第提出,被认为是现代税收的首要原则。税收公平是指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必须公平分配。即公平的税应该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正好是他们应该缴纳的数额。一般认为,公平原则包括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横向公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平也称水平公平,是指负担能力相同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也称垂直公平,是指负担能力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无论是那种公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税收负担的衡量。西方对此主要有两个观点,即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即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为多大。但是由于从公共物品中受益难以具体计算,加上“搭便车”行为的不可避免,所以在实际中有很大局限性。

能力原则即根据纳税人的能力,判定其应纳税的多少或其税负的大小,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两种观点。“主观说”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到的牺牲程度的大小做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客观说”则主张以纳税人的财富水平作为衡量标准,而财富通常又经常用收入、支出、财产作为标准。两种尺度各有利弊,我国目前是根据能力原则的“客观说”,主要依赖于收入水平作为标准衡量。

二、我国工资薪金所得税扣除标准的现状及问题

(一)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确定、分类扣除,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实行定额、定率和按实际发生额扣除三种办法,其中工资薪金实行的是定额扣除的办法。1980年个税开征至今,扣除标准经历了三次调整,从每月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3500元。对于境内的外籍人员和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可以附加扣除1300元,即每月扣除4800元。

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扣除标准的作用在于通过调节税基,影响应税所得额,进而影响应纳税额。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能够真正的体现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但是一方面由于税收征管手段的落后,另一方面受到分类所得的课税模式的制约,我国目前单一的扣除标准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税收公平。

(二)扣除标准存在的问题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的主要税种,其作用日益凸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种种弊端也暴露出来,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虽然几经调整,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但是本质没有改变。标准化的扣除额,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但是让不同经济境遇的人使用了统一的扣除标准,不符合按净所得征税的原则,有悖社会公平,不利于税收公平分配功能的发挥,其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费用扣除标准过于单一,很多因素未纳入考虑范围。“一刀切”的扣除方法,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在费用开支方面的差异。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住房、养老、失业、子女的教育、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纳税人的赋税能力,所以标准化的扣除额造成了不同的纳税人的税负不平衡。

2.费用扣除标准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的差异。由于我国城乡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单一的扣除标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他们的消费支出远远超过了扣除标准;在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人们的消费支出则低于扣除标准。这样的政策不仅减少了税收收入,而且不能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3.费用扣除标准缺乏弹性机制,没有科学的通胀调整或者工资指数化调整。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通胀情况下,会产生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较重的情况。我国现在存在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实际的消费水平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受到影响。

4.费用扣除标准“内外有别”。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从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人,可以每个月附加扣除1300元,有悖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外籍人员虽然在我国没有住所但是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我国,与国人的消费支出没有很大的区别,应该实行统一的扣除标准。

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建议

(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扩大扣除范围,增加特殊扣除项目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大额度的医疗费用支出、子女的教育支出、赡养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应纳入考虑范围。这几项的成本在最近几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纳税人的赋税能力,所以为了真正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应把其纳入扣除标准。

1.增加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额医疗费用支出的扣除

当下人们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医疗保险尚未实现全覆盖,加之身体状况的客观性,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并非人们本身可以控制的,所以医疗支出对纳税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可以根据纳税人医疗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制定合理的扣除额,对于一次性医疗支出或者一年内连续超过一定数额的医疗支出予以在税前扣除。

2.子女的教育支出应予以考虑

在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背景下,大学不断扩招,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收学费的政策,但是对于高等教育还没有太多的优惠政策,所以子女的教育支出对于纳税人来说不可忽视。具体来说可以考虑每个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数量来规定一定的扣除比例,高等教育又可以进一步限定为本科及其以上。

3.增加赡养老人的支出

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上而且也是法律上的责任,是纳税人不可避免的一项义务。加之计划生育和老龄化的出现,很多所谓的“421”家庭不断涌现,即一个纳税人需要负担的不止是一个老人的赡养义务。此外,我国目前关于养老方面的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也使得赡养负担加重,赡养支出增加。一般来说,应根据被赡养人数的多少来制定相应的费用扣除标准。因此对赡养人的界定是必要的。赡养人应该是纳税人的父母或者是直接生活在一起的亲属,并且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或者收入很低,不能负担自己的基本生活,一半以上的基本支出是纳税人来负担的。

4.将住房利息支出纳入税前扣除范围

在房价节节攀升的今天,住房利息支出已经成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一项重要的生活开支。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全款买房成为富人的专利,中低收入家庭则只能选择贷款买房,成为所谓的“房奴”。因此,从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出发,把住房利息支出纳入扣除标准是合理且必要的。在扣除标准上应该对住房的数量加以限制,结合我国现状,规定只能对一套长期性居住用的贷款利息予以税前扣除是可取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二)费用扣除标准应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实现扣除标准的区域化

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扣除标准,但是为了制度简便易行,不易设置过多的标准。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区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个地区实行统一的扣除标准,或者对费用扣除标准规定一个上下浮动区间,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在区间内进行选择。

(三)费用扣除应该与CPI挂钩,实现扣除标准的动态化

目前的扣除标准缺乏与相应的经济指标的联动机制,所以只能通过频繁的调整立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不利于税法的稳定性,需要支付很大的立法成本,不是长久之计。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扣除标准实行指数化调节。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扣除标准与CPI和通货膨胀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扣除标准与生活成本的同步调整。因此,需要规定一个条件,即通货膨胀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可以对扣除标准实行动态化调整,这样不仅能较好的反应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而且能在保证税法稳定性的同时,确保费用扣除标准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四)费用扣除标准应该内外统一,废除附加扣除的规定

附加扣除标准由最初的3200元到2006年的2800元,再到2011年的1300元,虽然没有取消,但那是也在逐渐降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应该废除附加扣除的规定,使得本国公民与外籍人员在同等的环境中承担相同的税收负担,从税收公平角度出发,不应给予其类似的“超国民待遇”,实行统一的扣除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2]石坚.关于改革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建议[J].财政研究,2010,7.[3]吴旭东,孙哲.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再思考[J].财政与税务,2012,1.[4]高培勇.税收热点面对面[M].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5]许晔,袁莉莉.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篇7: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5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以下简称:“34号公告”),对企业工资薪金和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进行了明确。我们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对34号公告的解读,作更加细致的深度解读,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与遵照执行。

◆企业福利性补贴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规定的,可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福利性补贴,应作为国税函[2009]3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的职工福利费,按规定计算限额税前扣除。

34号公告扩大了工资薪金税前支出扣除范围,缩小了职工福利费范围支出,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额发生变化,可能增加了企业税前扣除额。

国税函[2009]3号文第一条明确《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合理工资薪金”的确认条件。

《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在实际处理过程应注意实质和形式的合理结合。

国税函[2009]3号文第三条明确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范围: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根据34号公告,企业在上述范围内的福利性补贴,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作为工资薪金支出,按规定在税前扣除:1.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2.符合国税函[2009]3号文第一条关于工资薪金的规定。

◆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支付的汇缴年度工资薪金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

很多企业12月份的工资薪金都是在当年预提出来,次年1月份发放,如果严格要求企业在每一纳税年度结束前支付的工资薪金才能计入本年度,则企业每年都需要对此进行纳税调整,如按照北京国税原执行口径,2014年12月份计提的2015年1月份发放的工资,在2015年度汇算清缴税前扣除,这样出现来回调整,2014年年度汇算时,先纳税调减2013年12月份计提2014年1月份发放的工资,同时纳税调增2014年12月份计提2015年1月份发放的工资。不仅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加大了税收管理负担,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因此,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尚未进行2014年度汇算清缴申报的企业,则对于2014年12月份计提的2015年1月份发放的工资,不需要再做纳税调增,已经做了2014年度汇算清缴申报的企业,尽快在5月31日之前做更正申报,并申请退税。

◆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分两种情况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按照协议(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应作为劳务费支出;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费用,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34号公告此条规定明确了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分别两种情况,对于根据协议(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企业应作为劳务费支出;对于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

注意:《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第一条有关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34号公告施行时间

34号公告适用于2014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34号公告施行前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事项,符合本公告规定的可按本公告执行。

篇8: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关键词:新税法;薪金;税前扣除

金融企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与其他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相比,金融企业的业务较显特殊,其财务会计核算也突显其行业特征,在金融企业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方面,工资薪金及其相关费用的税前扣除是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虽然国有几大银行已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实现公开上市发行股票,然而实际上许多金融企业的运作尚未完全达到真正企业化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对工资薪金、福利费、“五险一金”等都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反映,“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而工资、薪金在所得税税前扣除时是不包括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项目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文规定,工资薪金及其相关项目应单独、分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一、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问题

(一)合理性原则

关于工资薪金税前扣除的合理性原则,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税总国税函(2009)3号文件中也进行了解释:即"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在实际操作中可按以下原则掌握:1.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2.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3.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4.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5.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可见,对工资支出合理性的判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雇员实际提供了服务,二是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合理的。实际操作中应主要考虑雇员的职责、过去的报酬情况,以及雇员业务量和复杂程度等相关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当地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金融企业多数是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相关性原则

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应税收入相关,即收入相关性。金融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必须存在任职或有雇佣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而雇员是否实际为企业提供了服务则是税前扣除的前提条件。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工、临时工,但不包括下列人员:①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②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③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

企业在列支工资时,有些人员不得列入计税工资人员基数。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计税工资扣除限额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58号)规定,企业在列支工资时,有些人员不得列入计税工资人员基数:①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企业职工;②虽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企业不支付基本工资、生活费的人员;③由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等列支工资的职工。又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规定,企业纳税期核准计税人数按年平均人数计算,不包括应由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支付的福利、工会部门人员,以及已领取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下岗待业人员等。因此,基于老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性,金融企业多数仍需负担离退休职工、内部退养职工的工资补助、生活费等,此项支出不符合税前扣除相关性原则的规定,因此不得扣除。

(三)实际发放原则

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适用收付实现制原则,企业已计提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不能在其未支付的纳税年度内扣除,只能在实际发放的纳税年度税前扣除。金融企业按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或者“应付工资"”账户对工资薪金进行单独核算,未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形成年末贷方余额,因此反映出的企业未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不准税前扣除,也不能作为计算包括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劳动保险扣除限额的基数。

二、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

(一)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

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在2007年1月1日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0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具体事项具体对待。如发放职工困难补助费,只要是有能够代表职工利益的决定或企业内部核批文件以及职工申领凭证就可以作为合法凭据,是不需要发票的;而对购买属于职工福利费列支范围的实物资产和对外发生的相关费用则应取得合法发票。

鉴于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在金融企业等企业中较为普遍和突出,日前国税总局大企业司出台的《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进一步明确,如企业职工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的企业所得税问题:2008年1月1日(不含)以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305号)规定,对在规定的标准内为员工报销的燃油费,应一律计入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按照计税工资或工效挂钩工资标准进行税前扣除。2008年1月1日(含)以后,根据国税函〔2009〕3号文的规定,应作为职工交通补贴在职工福利费中扣除。

针对福利费的核算问题,国税函〔2009〕3号文件文件还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那么企业应在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下分别设置职工福利费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否则将影响到其税前扣除。

(二)工会经费的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条例第41条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在实践中,以实际拨缴作为工会经费是否可以扣除的前提条件,相应地要求企业应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专用收据》。

(三)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

职工教育经费是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出。实施条例第42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可以看出,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实际上是准予全额扣除的,只是在扣除时间上作了相应的递延。而在实践中,同样以实际发生作为职工教育经费是否可以扣除的前提条件。

三、劳动保险的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财税[2009]27号文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篇9: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一、概念及会计核算内容

工资薪金, 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 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按新会计准则在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中核算。

职工福利费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一种辅助形式。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财企[2009]242号) 的相关内容, 职工福利费具体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一是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 如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职工疗养费用、自办食堂经费补贴或者统一供应误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等;二是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折旧、维护和工作人员的人工费用;三是职工困难补助, 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助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四是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五是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 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 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通知各条款中的其他支出, 按新准则社会保险费在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科目中核算, 不再在福利费中核算。按新会计准则在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科目中核算。

二、核算要求

(一) 按新准则的要求, 有关工资薪

金、职工福利费的支出均要经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以便完整归集人员成本。

计提时:

支付时:

(二) 福利费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进行计提, 实际发生时, 按实际发生额进行核算。

(三) 企业以货币或非货币形式给企

业全体员工发放的节日补贴, 过去许多企业都在福利费中核算。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财企[2009]242号文的规定, 对于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误餐费补贴, 明确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四)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

通讯待遇, 如果已实行货币化改革的, 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住房补贴、通讯补贴, 无论是直接发放给个人, 还是个人提供票据报销后支付, 由于已形成对劳动力成本进行普惠制定期按标准补偿的机制, 具有工资性质, 因此, 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相关支出, 如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上下班班车、集体宿舍等相关费用, 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

三、企业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福利费税前扣除的要求

(一) 企业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税前

扣除的要求。按原企业所得税法, 内资企业 (除工效挂钩企业) 的工资按计税工资税前扣除, 超出部分均要纳税调整。按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准予扣除。那么什么是“合理工资薪金”, 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对企业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 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第一, 企业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第二, 企业所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第三, 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 工资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第四, 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 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第五, 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 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二) 企业所得税法对福利费税前扣除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 包括以下内容:

(1) 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 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人员的费用, 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2) 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 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的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金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3) 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 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2、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 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较原税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计算扣除的基数是工资薪金总额而不再是计税工资, 企业的职工福利费支出是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而不再是按计税工资14%计算扣除。与原税法规定的主要区别:一是企业不再按一定的标准从成本费用中计提;二是能在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必须是已经发生的职工福利支出;三是计算扣除的基数不同, 原税法计算扣除的基数是计税工资, 而新企业所得税法计算扣除的基数是工资薪金总额。

3、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 应该单独设置账册, 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 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 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

四、工资薪金、福利费涉及个人所得税的相关问题

(一) 除工资、薪金以外, 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也被确定为工资、薪金范畴。其中, 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不分种类和取得情况, 一律按工资、薪金所得课税。津贴、补贴等则有例外。根据我国目前个人收入的构成情况, 规定对于一些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 不予征税。这些项目包括: (1) 独生子女补贴; (2) 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 托儿补助费; (4) 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其中, 误餐补助是指按照财政部规定, 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 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的, 根据实际误餐顿数, 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助、津贴不能包括在内。奖金是指所有具有工资性质的奖金, 免税奖金的范围在税法中另有规定。

(二) 福利费中职工保健、生活、住房、交通补贴, 需计入到个人所得税的所得额 (免税除外) , 发放供暖费标准以内的补贴不计入到个人所得税的所得额, 超出部分计入个人所得税的所得额。

五、工资、福利中特殊事项的涉税问题

(一) 员工报销的手机费、公务用车补贴收入。在国税函[2006]24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做了明确:

第一,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 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 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二, 具体计征方法, 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9]58号) 第二条“关于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征税问题”的有关规定执行。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 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 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 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 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 (1) 单位为个人通讯工具 (因公需要) 负担通讯费采取全额实报实销部分的, 可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征收个人所得税; (2) 单位为个人通讯工具负担通讯费采取发放补贴形式的, 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计征个人所得税。此外, 采取限额扣除的企业具体扣除金额应根据当地税务机关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 私车公用的涉税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并未对此出台专门性文件, 各地的规定也不一致。《江苏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具体业务问题的通知》 (苏国税发[2004]97号) 第四条“私车公用发生的费用应凭真实、合理、合法凭据, 准予税前扣除。对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购置税、折旧费以及保险费等不得税前扣除。”《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若干企业所得税业务政策问题的通知》 (京地税企[2003]646号) 第三条“对纳税人因工作需要租用个人汽车, 按照租赁合同或协议支付的租金, 在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凭证的基础上, 允许税前扣除;对在租赁期内汽车使用所发生的汽油费、过路过桥费和停车费, 在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凭证的基础上, 允许税前扣除。其他应由个人负担的汽车费用, 如车辆保险费、维修费等, 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因此, 对于私车公用期间的费用, 应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一般来说, 企业凭着真实、合法、有效凭证可以税前扣除, 但是不包括应由个人负担的汽车费用。

摘要:人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其包涵的内容日趋丰富。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的核算内容和核算要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 其涉及的相关税务问题也困扰着广大财务人员。

关键词:职工薪酬,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就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政策答记者问.财务与会计, 2010.1.

[2]谭静.职工薪酬准则会计与税法差异浅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7.

[3]刘世明.职工福利费的会计核算与税收处理的探讨.绿色财会, 2009.7.

上一篇:读后感第三段的怎么写下一篇: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