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2024-05-07

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共8篇)

篇1: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一、围绕工商联的经济性特征参政议政

工商联是党领导的由工商界组成的集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具有显著的经济性特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是党委和政府对工商联组织的要求,是工商联的职能所在,又是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迫切愿望。

一是紧扣党委、政府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题参政议政。宣传政策、引导发展、提出建议。

二是紧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需求参政议政。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诉求是工商联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是紧扣工商联界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参政议政。

二、围绕非公有制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参政议政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指导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工商联工作的重心,成为工商联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第一要务。

一是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参政议政。

二是围绕非公有制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参政议政。

三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重心参政议政。

三、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参政议政。

篇2: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一、拓展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平台是其基本属性的应有之义首先,拓展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平台是其多党合作、政治协商重要机构定位的内在要求。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统战性、党派性、协商性、民主性是其根本特征。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决定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决定了民主党派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周恩来早在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就指出,“人民政协是党派性的,是党派的联合”。毛泽东在1954年也曾明确指出:“政协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历届政协章程都明确规定人民政协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基础组成,鲜明、深刻地突出了其党派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统一战线范围不断扩大,人民政协的组成界别更多更广,但民主党派仍然是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界别组成,党派性仍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强调: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政治面貌,已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与之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的性质也决定了它必然在具有党派性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政协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拓展平台,提供服务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既是人民政协赖以存在的根本依据,又是人民政协在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不断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有了人民政协服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功能的加强,有了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参政议政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确保人民政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才能确保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其次,拓展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平台是其组织原则和组织体系的必然要求。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行政管理机关,更不同于国外的议事组织,而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协商机关,其组织形式具有联合性。政协章程第二十条指出,凡赞成政协章程的党派和团体,经政协常委会协商同意,可以参加人民政协,个人经过政协常委会邀请也可参加。人民政协还有一个重要组织原则,即在政协组成人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占较大比例。其中,在换届时,政协委员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不少于65%,政协副主席不少于50%,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中应有适当数量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机关中要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中发[2005]5号文件)。全国十一届政协就设立了提案、文史和学习、经济、教科文卫体、民族和宗教、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法制、港澳台侨、外事9个专门委员会,这些专门委员会都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可见,人民政协的主要力量是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构成。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组织体系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各项规定又都明确了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政策依据和组织保证。舍此,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和组织体系就形同摆设,人民政协的根本职能就无从体现,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就会受到严重削弱,人民政协的事业也将停止不前。再次,拓展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平台是其履行职能的现实要求。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组织基础,在人民政协发挥整体作用。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各种协商与活动,多数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人民政协的提案、建议、意见、批评,多数也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不仅同人民政协一样,都是参政议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讲,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甚至还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主要依靠。因此,从根本上讲,人民政协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提供服务,无疑是在从事自身的工作,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并且,从现实来讲,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整体优势,大家群策群议、多方论证、各展所长,这无疑会扩大人民政协的政治影响,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能力和实效,支撑着人民政协自身目标任务的实现。这也是对人民政协职能的一大完善和强化,不仅不会使参加政协的各党派的力量相互抵消,反而能形成更大的合力。人民政协为民主党派发挥这种合力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不仅有利于加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而且由于各民主党派非常重视人民政协这一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它要精心培养和大力推荐本党派有代表性的优秀人才参加人民政协,担任政协委员、常委委员、政协领导人,重视利用政协这个最广泛统一战线组织开展活动,事先调查研究,集体研究讨论,采取“集团作业、专题突破”的方式,选题具有严肃性,反映问题具有准确性,所提建议具有可行性,发言和提案质量较高,受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这又会进一步推动人民政协不断创造新业绩、谱写新篇章。可见,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拓展平台、提供服务是人民政协履行自身职能的要求,是完成人民政协自身所担负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目标任务,推进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拓展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平台应遵循的原则党的十七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指明了方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民政协要把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按照中央两个5号文件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要求,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创新服务,努力提高参政议政实效。要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把服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一要加强对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动平台拓展工作。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人民政协只有通过理论创新推动服务功能创新,才能协助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取得实效。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比如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以本党派名义发表意见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视察、提出提案,举报、反映社情民意以及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的权利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适应政协换届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民主党派委员的学习培训,组织民主党派委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学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及规章制度,学习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要抓住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的重要机遇,全面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参政议政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探索人民政协协助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渠道和机制,加大人民政协创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平台理论研究,制定研究规划,建立研究基地,实施理论建设工程,为进一步服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探索理论支撑。二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协助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包括为民主党派提供服务平台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因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动荡、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而面临的严峻形势,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面对世界粮食价格迅猛上涨,国际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等,我们要满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崇高使命和光荣职责,紧紧围绕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金融改革与发展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与体制等重大课题,组织和动员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献策出力。要在党派委员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帮助和引导他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参政议政的实践当中,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三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服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革命、建设、改革最深厚的力量来自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协助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体现,偏离了这一点,人民政协就会背离自身性质和使命,履行职能、组织和协助民主党派发挥作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把服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实践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协助和引导民主党派常怀爱民之心提建议,常思富民之想献对策,常为利民之举见行动,帮助民主党派为支持党和政府解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和环境保护等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组织民主党派政协委员运用提案、视察、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承担自身责任,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努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多做贡献。

三、拓展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平台的主要途径民主党派主要是通过人民政协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人民政协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开辟畅通的渠道,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更大的舞台,完全是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当前的形势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要对学习的平台加以拓展。学习是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民主党派自身素质,增强其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我们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很多,许多民主党派成员程度不同的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这就要求人民政协一定要组织民主党派自觉学习、勤奋学习、终身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能力素质,更好的承担参政议政的光荣使命。具体来讲,一是要对学习资料的提供加以拓展。进一步地为民主党派委员订阅报刊、提供学习文件、组织学习和培训等服务,以适应其参政议政的需要;二是要对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加以拓展。组织民主党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同共产党真诚合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也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领,要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知识结构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自觉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哲学、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不断丰富参政议政工作的知识储备;三是要对学习实践加以拓展。要努力向实践学习,向党派成员学习,向政协各界别的委员学习,把加强学习同促进参政议政能力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党派建设的思路,促进参政议政的措施,切实解决好党和政府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四要对学习的形式加以拓展。人民政协要经常为民主党派举办读书会、专题讲座、业务培训,要有计划地安排民主党派负责同志和主要骨干参加考察学习,通过组织学习,促进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水平。

2、要对制度建设的平台加以拓展。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人民政协要根据政协章程的有关规定,继续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建立完善各种制度。一要将制度建立向制度坚持进行拓展。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战士的条例、学生的守则、政府的法规,带有一定的约束性、强制性,制度一旦建立,就要自觉坚持,一体遵守。当前,要把政协会议制度、视察制度、提案制度、专门委员会活动制度、联系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以更加适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要求。二要将坚持制度向维护权益进行拓展。要从制度上依法维护民主党派按照政协章程履行参政议政的权利,更加重视和支持民主党派在政协会议上以本党派名义发言,提出提案,切实保障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政协委员在四项原则基础上,在政协各种会议上提出批评的自由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三要将坚持制度向检查落实进行拓展。要尊重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的视察、举报与调查、检查活动的权利,对他们的提案和举报政协应督促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及时答复,对不重视提案的承办单位应提出批评,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四要将坚持制度向表彰激励进行拓展。应鼓励政协委员写提案、发信息,随时提出,及时办理。对已产生良好效益的提案,政协应协商电台、电视台、报纸和媒体及时予以报道,以资鼓励。对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优秀个人和集体予以奖励,用制度来保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程序化和规范化,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取得实效。

篇3: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早在1979年, 全区工商部门就登记注册了1135户个体工商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到今年4月底, 我区非公经济市场主体 (包括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达到117.08万户, 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46%;注册资金达到14554.96亿元, 占全部注册资金总量的63.94%;从业人员426.23万人, 占所有市场主体登记的从业人员的76%。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数量快速增加、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发展结构趋向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布局比较集中、从业人员迅猛增长。

这就不难看出, 我区非公经济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牢补充, 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再发展壮大成为“占据半壁江山”的过程, 为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财政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 工商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总结近几年的工作, 主要在五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是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从2008年至今, 自治区工商局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等7个规范性文件, 盟市、旗县工商局出台支持文件218件, 全面放宽投资主体、名称核准、经营场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集团登记等限制。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在法律法规范围内, 能够放的都放开了、能够变通的都变通了, 政策的优惠程度、政策红利已经最大化。二是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首先积极疏通融资渠道, 引导和帮助非公经济主体通过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债权转股权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进行融资, 五年累计达2621亿元。其次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以行政指导等方式, 大力推动非公经济主体实施商标战略和广告战略, 规范合同行为, 避免不正当竞争,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并在每年春秋两季, 全区工商系统自上而下举办个体私营企业就业再就业招聘周活动, 五年来累计有12万户非公经济主体参加, 达成用工协议9.4万人。三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注重减轻非公经济主体的负担, 2009年取消收了三十年的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年减负达6.5亿元;2012年取消了所有非公经济主体的注册登记费, 年减负达1.2亿元。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新《个体工商户条例》等法律法规, 从自治区工商局到基层工商所, 利用各种形式全面公开办事程序、工作标准、服务内容, 登记注册窗口全部推行了“一口清”、“一条龙”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延时服务制、特事特办制等, 对重大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制, 所有这些制度使大多数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抓好舞台搭建工作。深入开展了“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创建活动, 依托个私协会组织开展非公经济主体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发展战略等培训, 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助力慈善、公益参与、行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同时还组织参加各类区域间的经贸洽谈活动, 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并根据非公经济主体反映的情况, 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 积极协调一些地方解决非公企业的具体难题。五是规范各类经营行为。工商部门从上到下体制健全, 队伍优势明显, 对遍布城乡每一个地方的非公经济主体都能实现有效管理。通过“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 取缔无照经营、加强年检验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查处商业欺诈、反不正当竞争等执法手段, 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 推动了非公经济主体诚信经商、守法经营、文明服务。

二、当前影响或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

我区非公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属于低起点上的高增长, 发展还不够充分、不够完善, 与当前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 与承担“8837”发展目标的重任相比, 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 从今年以来, 我们按照自治区专项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部署和要求, 把扶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课题, 在全区工商系统开展了“三级大调研”活动。自治区、盟市、旗县工商局都成立调研组, 以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 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同时, 我们还专门到经济发达省区进行考察, 学习非公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区内外调研掌握的情况和非公经济主体的反映, 我们认为在自治区非公经济发展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全区非公经济发展现状看, 纵向比较我们确实进步很大, 但横向比较我们和发达省区的差距不小。主要表现在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总量不大主要是数量较少, 在全国排23位, 落后于河北、山西、陕西、广西等中西部省区。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户均注册资本偏低, 私营企业户均499.26万元, 个体工商户户均4.22万元, 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均存活期为2.8年和1.7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私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市, 占全区总量的53.65%;个体工商户大多集中在赤峰、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市, 占全区总量的6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集中在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 占全区总量的41.51%。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少、龙头企业少、自主品牌少, 特别是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少, 除资源开发行业以外, 我区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少。

从我区社会各界的反映看, 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上的部分人, 对非公经济还有一定的偏见, 思想认识上还不够重视, 比如大学生就业的择业观, 一般先选行政事业单位, 再选国有和外资企业, 最后才选非公企业。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资源配置、项目争取、银行贷款、办理行政审批等具体事宜上, 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不能够同等对待。二是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系列关于非公经济的优惠政策,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落实的不够到位, 难以惠及非公经济主体, 成为“玻璃门”、“弹簧门”。三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需要优化, 部分公职人员对非公经济业主的冷横硬推、吃拿卡要、执法随意时有发生, 被动评比、变相摊派、违规干预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从非公企业自身体会看, 有三难:首先是准入难, 主要是在传统垄断行业、大型制造业、金融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及国有产权交易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方面, 依然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其次是融资难, 非公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融资的主要来源为内蒙古银行、农村信用社、包商银行及外来的招商、浦发、兴业等银行, 很难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贷到款, 由于贷款的利率高、导致企业的成本高。

此外, 通过证券、债券等金融市场融资的比率极低。三是创新难, 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识和水平比较差, 致使非公经济的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

从工商部门的监督管理看, 对非公经济主体的监管还没有完全到位。多年来形成了重发展、轻规范的状况, 由于监管不到位、不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非公经济主体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据统计, 2012年全区工商部门办理的6.37万件行政处罚案件中, 非公经济主体占到89%;2012年受理的2.98万件消费者投诉举报申诉中, 非公经济主体占到91%,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前段时间, 我们为落实好自治区“8837”发展思路, 不断发展和壮大非公经济, 本着“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的原则, 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总体框架内,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 结合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实际, 研究提出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我们考虑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 进一步放宽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我们将在总结多年来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参照广东、重庆、吉林、浙江、江苏等省区工商部门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进一步降低注册门槛, 实行注册资本“零首付”, 注册费用“零成本”, 积极探索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二是大大缩短办事时限, 努力做到能当时办的即时办, 不能当时办的限时办, 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坚持“非禁即入”, 支持非公有制投资者以多种形式设立市场主体, 允许非公有制投资资本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四是积极推动非公经济主体转型升级。通过放宽登记条件, 有计划、有重点地将个体工商户培育为私营企业, 将私营企业培育为集团公司, 将集团公司培育为上市企业, 促进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升级换代”、做大做强。

第二, 进一步加强对非公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一要实现“宽进”和“严管”相结合。加强登记审批事项监管,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理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责, 落实监管责任。二要创新监管方式和体制机制, 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建立信用披露制度, 形成市场主体“一处违法, 处处受限”的机制, 提高其违法成本。三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查处商业欺诈、查办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力度, 深入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 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四要通过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等监管方式, 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提高其信用意识, 坚守商业道德。五要强化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做到依法经营, 依法纳税, 公平竞争。

篇4: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这个阵地上,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

笔者多年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可以实现教学与德育的互动双赢。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个人看法。

一、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

教师的讲台形象应当充分显示自己的德、识、才、学,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教师的讲台形象,可分为表层形象、深层形象两个层次。朴实大方、庄重文雅的仪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态,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方法,准确精炼、富有感情的语言,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的板书,深入浅出、熟练精当的讲授等,这些都是塑造教师良好的表层讲台形象的要素。教师良好的深层次讲台形象,则是通过教师表层的讲台形象及其课外的思想行为所体现的教师个人尊严、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人格力量。教师一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教师必须充分发掘教材的德育内容

广义上讲,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都包含着德育的因素和德育的要求。教师备课,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以语文课为例,欣赏“景物记”,教师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诵读“英烈传”,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感染和鼓舞,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我中华、卫我中华、兴我中华的理想信念;讲解“名言录”,教师要让学生在批判与继承中受到哲理的启迪;传授“道德篇”,教师要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的熏陶;评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要启发学生认识封建社会腐朽没落、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学习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世界文学的窗口,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识破资产阶级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本质,等等。

三、教师必须讲究德育方法

文化专业课教学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往往是更多地在对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中,暗示某种结论、传递某种道理、寄寓某种思想、渗透某种观念。虽然施教者也有明确的德育动机,但这个动机一般是隐含的。施教者愈体现出教育的无意识性,那么教育的层次就愈高,收到的效果就愈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育规律、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自然而贴切地渗透德育因素。尽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化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下述一些基本原则却是共同的,不能违背的。一是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掘不到位,十分可惜;生硬联系,随意发挥,又不免牵强附会。二是要使专业教学与德育渗透自然结合,有机统一。即在传授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结合专业课特点,自然而然地、机智巧妙地、适时适量地渗透德育因素。过重过轻都不恰当,机械切割更不可取。

四、教师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先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在课堂上,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幽默风趣的动作,热情爱抚的目光,都给学生以鼓励、勇气。作为教师应该多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感受,与学生平等相处,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由喜爱自己的老师而到愿意接受教师的感化。

在进行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还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意识: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性,保证、促进了教学的高水平,也使教育过程充满了生机。在教学中,通过对班干部、课代表的选拔培养,对演讲等各类竞赛进行名次排列等等,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感,不论是课外竞赛还是班干部、课代表的选拔,成绩排名都是为了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自强心理,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能更好、更快地步入社会打下坚实过硬的素质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今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一问多思,培养他们敢于向前人挑战,敢于标新立异,发前人所未发,积极挖掘学生各方面才智。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对所学知识中的疑点深入研究,敢于提出不妥之处。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不再是墨守陈规、毫不创新的“本本主义”,而是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

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当前社会呈现价值多元化的格局,但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仍然是主旋律,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必须强调社会公德。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讲文明话,做文明事,热爱集体,关心同学。通过开展征文比赛、读书心得等多种活动,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的培养、渗透和熏陶,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篇5: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I)第四单元第3课为例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下称《历史标准》)规定: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要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可见,历史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题教学的新课改的主渠道,进行历史新课改,绝不能忽视、放松课堂教学。本文以人教版历史必修(I)第四单元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为例,谈谈如何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历史课堂新“舞台”:由教师“独唱”变为师生“齐唱”

如果我们把历史课堂教学比作一个舞台的话,那么,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充其量是教师在“独唱”,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反倒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观众”。45分钟下来,教师辛苦不说,教学效果如何,只有天晓得。

历史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当我们踏上历史新课改这个全新的“舞台”,教师如果再唱“独角戏”,肯定不能适应新“舞台”的要求了。失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独唱”再精彩,也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齐唱”,使学生直接体验“演出”的快乐,这才适合《历史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强烈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引导下,具有主动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的愿望和积极性,而不是在外来压力下进行被动的学习”。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这个“舞台”上来表演,要看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发挥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事实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教师创设情境、提供必要条件、指导搜集资料、不断进行引导、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养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最终是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历史教育的主体和历史学习的主人。

《历史标准》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内容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这课书的内容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教材文字表述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基本不存在文字阅读障碍。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坚持自己搞“个人演唱会”,学生不昏昏思睡才怪,何况还不符合《历史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二、学生自主学习:关注过程往往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当重视通过历史的学习,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正因为如此,《历史标准》非常重视关注“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整个历史教育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向导”,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而不是去塑造学生,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思维,禁锢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目前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发展,今日的学生将是未来的栋梁。所以,历史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这个层面上看,衡量历史课堂教学得失的标准不在于课堂上学生记住了多少,而在于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去探讨历史规律,是否向学生传授学好历史课程的基本方法,即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必须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新课程知识包括“具体的历史史实、基本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三部分内容。大部分的历史知识是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的,因此,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的功用不言而喻。当然,一堂课只有45分钟,不可能让学生“读书百遍”的,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学会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语)。

历史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要能做到让学生:①找得出课文中的关键性句子及所连接的事件;②初步弄清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基本的历史概念,理清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③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结构”。

如在《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举例如下:

(1)关键性句子:“‘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江*泽*民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等等。

(2)基本的历史史实:如《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港澳的回归、“汪辜会谈”等等;

(3)基本的历史概念:如“一国两制”、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特别行政区、“汪辜会谈”等等;

(4)基本线索:中国人民为实行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5)知识结构:(限于篇幅,略)。

2、指导学生整合材料,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能“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实物的)”,并能“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收集相关的历史材料,进行加工、认证和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步:第一步是收集材料,第二步是整合材料。

在《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中,可按照下列几个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教材有关的材料:

(1)为什么说台湾、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香港、澳门历史上是怎样与祖国分离的?

(3)“香港、澳门今日即景”;

(4)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斗争。

需要说明的是,指导学生收集历史材料,是在课堂之余完成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对材料进行取舍与整合,即把这些丰富、生动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把与主题不符和重复的材料删去,把与主题最相符合的材料在课堂上展示,以此来论证主题,形成对主题的见解。

学生们通过对整合了的材料的理解,对上述主题形成了认识:

(1)通过台湾、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史实材料,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通过台湾与香港、澳门历史上与祖国分离的不同,认识到“一国两制”在解决台湾问题与解决港澳问题上的区别;

(3)“香港、澳门今日即景”(如

高楼、街头人流、购物潮、赛马、股市、葡京的博彩等)说明港澳生活方式未变,由此认识到港澳回归祖国后保持了高度繁荣和稳定,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4)由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斗争,认识到任何分割中国领土和主权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中国人民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而表现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引导学生讨论解惑,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但他们的心智毕竟还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因此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会表现出幼稚、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斥责、讽刺学生的这些观点,而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尽量使学生“产生纠正自己看法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学生心头的“困惑”。

讨论解惑,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或者是隐性知识展开讨论,达到最后逐步“解惑”、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另一类是教材未涉及,但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问题”可由教师设计布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不能自主解决而提出来的。如《祖国统一大业》一课,讨论的问题可以是: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怎样提出和实践的?有何伟大意义?

(2)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港澳回归的原因和意义;

(4)如何理解我党对台湾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5)郑成功的后代后来降清,你认为这件事是好还是坏?应该不应该?

(6)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此,你如何理解?

由于讨论是一种群体性的课堂活动,因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中他们学会了“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这也正是《历史标准》所要求的。

4、引导学生探究延伸,扩展他们的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高中学生开始有较强的独立思考意识了,有探究的信心和渴望了。教师没有理由不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心需求。历史课堂教学中单纯完成教材中的基本历史知识的传授会使学生有“吃不饱”的感觉,也不合《历史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去探讨,去扩展自己的思维,以使他们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祖国统一大业》所述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为此,可先提供材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智利出席200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双方在谈到台湾问题时的谈话摘要。(材料摘自2004年11月21日《南方日报》)。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讨:

(1)为什么说“台湾局势复杂敏感”?台湾问题怎样影响着中美间的关系?

(2)你能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吗?

无疑,这样的问题有较大的难度,尤其是第(2)问,但却使学生倍感有趣。这些探究延伸问题,有的在课堂上解决不了,可在课后再查找资料去解决。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历史教师应该更多地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历史学习的主动者。

主要参考资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2005年11月

阅读全文(183)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鲜花()

|

篇6: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围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展示新作为

本报讯(记者李 铮)7月31日,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陈全国在省委党校校长办公会议(扩大)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围绕实现“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目标,做出新贡献、展示新作为。

陈全国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特别是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重要讲话,充分发挥党校优势作用,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中展示新作为。

一要发挥带头学习的优势,在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对“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思想认识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带头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关于大讨论活动的部署安排上来,有力推动全省掀起解放思想新热潮、开辟思想解放新境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二要发挥带头培训的优势,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方面发挥作用。要集中力量抓好培训,认真落实活动目标要求,密切结合学员思想实际,集中师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要围绕主题抓好培训,紧密围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主题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学员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要联系实际抓好培训,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培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使广大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三要发挥带头宣讲的优势,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理解“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深刻内涵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整合宣讲力量,组织宣讲队伍,编写宣讲材料,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讲活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加深刻地认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四要发挥带头力行的优势,在立足党校阵地为“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做贡献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把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密切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与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密切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当好解放思想的倡导者、先行者、实践者,为实现“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要发挥带头影响的优势,在影响带动广大学员立足本职、学以致用,积极投身“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伟大实践方面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影响带动党校广大学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不断开辟思想解放新境界,积极创造科学发展新业绩。

篇7: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2013年11月12日16:57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充分发挥党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把党校列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之首,进一步强调了党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这是我们党校理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给予明确回答的重大课题。

坚守主心骨

主心骨是泛指人的灵魂所系、精神所托。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科学思想体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要坚持不懈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众所周知,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灵魂所系、精神所托。综上我们不难得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心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主心骨,党员、干部才能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党员、干部的主心骨,并不是自然而然树立的,是要靠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来培育的。党的成长发展史表明,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法宝。但是,从目前干部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比例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经领导干部,未曾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选拔考核体制机制方面也存在着重能力,轻理论素养的倾向。这表明,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亟待加强。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思想宣传工作主心骨地位,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守主心骨,就要在党校教学布局中,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二大特色,把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和提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一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宣传,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走进领导干部的内心世界,化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二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干部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加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致力于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

充分发挥党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2】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2013年11月12日16:57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充分发挥党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坚持主阵地

主阵地泛指人们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就是人们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场所或平台。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着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但是,近年来,党校教育培训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地位也受到严峻挑战:随着我国建设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和政府活动的积极推进,掀起了空前大规模的干部学习培训高潮。除了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外,一些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甚至境外的某些名牌大学也都参与到干部教育培训中来,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面对多元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竞争格局,总书记强调:“特别是党校要定好位”,“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阵地不能丢”。并谆谆告诫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强调了党校在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地位,而且也为党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坚持“党校姓党”原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好党校,充分发挥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好党校,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创新办校理念,就是要保持办校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二是要创新办校手段,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创办网上党校,不断巩固拓展红色阵地地。三是要创新基层工作,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市、县党校是培养基层干部的重要阵地,是基层干部接受党性锻炼的熔炉。从目前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县级党校普遍存在着党委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陈旧、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经费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党校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委党校要增强“主阵地、主渠道”意识,着眼于党校系统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市、县党校的业务指导,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全省党校系统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切实提高市、县党校办学水平。

充分发挥党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3】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2013年11月12日16:57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充分发挥党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掌握主动权

篇8: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

一、和谐发展是职工代表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生产力是企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 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具有活力的因素。职工代表是企业人的因素的代表者, 代表着人的基本权益需要和发展的需要。而人的发展需要, 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 只有不断发现、调动、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才能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人的权益的维护也是一个过程, 两个过程发展的和谐统一, 就是企业民主管理发挥作用的过程, 也是职工代表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二、工会的重视是职工代表发挥作用的坚实基础

企业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 工会组织要注重发挥职工代表在职工代表大会中的作用, 切实使职工代表履行职责。

一是要尊重职工代表的知情权。会前, 要让职工代表充分了解会议议程, 充分了解会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会议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注意尊重职工代表的知情权, 利于职工代表征求、了解职工的意见, 利于提案的征集, 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决策奠定群众基础。

二是要尊重职工代表的参与权。第一、职工代表的提案的征集要严肃。提案是职工代表经过调查研究、集中反映广大职工意愿的形式, 为避免提案形式化, 可采取评选优秀提案、职工代表发布提案等形式, 促使职工代表重视提案的征集。第二、提案的落实情况要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提案的落实情况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 是企业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要求, 是企业尊重职工、重视职工意见的民主形式, 对职工代表严肃认真征集提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按时公布提案征集、落实情况, 促使广大职工重视提案征集。

四是要尊重职工代表的表决权。第一、要尊重职工代表对会议议题的表决。对会议议题的表决是尊重职工代表意愿的一种形式, 要创造条件, 尽力维护和尊重职工代表的意愿, 不要形成走过场或强迫职工代表发表意愿的现象。第二、要尊重职工代表对单位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领导干部, 是积极推动企业各项管理、促使领导干部勤政自律的有效形式, 是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措施。为了防止民主评议干部形式化, 要注意评议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注意形成沟通的良好氛围, 注意及时公布评议结果, 注意培养职工代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汽车大队每年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上, 对大会决议进行举手表决, 对大队领导班子和每位领导进行政绩测评、对勤政廉洁情况进行评议, 评议的结果当场宣读。

同时, 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仍然要给职工代表提供一定的舞台和条件, 发挥其作用。一是职工代表巡视制度是职工代表大会作用的延伸。职工代表巡视制度, 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有利于下情上达, 上情下达, 有利于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策略, 对调动、发挥职工代表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如:汽车大队工会组织坚持“三个一”制度, 每月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到基层队进行巡视、检查, 察看厂务公开情况, 对厂务公开内容情况进行评比, 然后职工代表进行无记名投票打分, 对内容公开情况好的进行表扬, 对主要内容公开不及时的进行扣分批评。二是单位主要领导联络员制度是企业加强上下沟通, 及时了解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情况的有效形式, 是及时和掌握广大职工意愿的又一渠道, 对广大职工树立责任意识, 注意倾听广大职工的需求和愿望, 及时发现、解决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具有积极的作用。三是职工代表调研活动是职工代表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了解职工需求, 反映职工呼声的民主形式。职工代表调研活动是职工代表针对企业中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等问题, 进行专题调研, 有利于职工代表深入一线了解问题的成因, 有利于加强相互了解, 有利于深入理解企业的方针、政策, 对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职工代表强化责任意识, 深入细致思考问题具有促进作用。如:汽车大队工会每月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召开一次调研会, 要求职工代表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开展调研活动, 把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 职工群众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等都要详细的记录, 然后在职工代表调研会上进行向上级汇报。

三、职工代表的素质是职工代表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从一定角度来说, 职工代表代表着民意, 代表着人心的向背和职工的意志, 而职工代表的素质则是职工代表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一是重视职工代表的推选工作。职工代表是参政议政的基础, 只有选准和选好职工代表, 才能有效开展参与管理的各项工作。职工代表的前提条件应是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 爱岗敬业, 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起码的条件, 才有被推选的资格。

二是职工代表应当在竞争中产生。职工代表的侯选人应当对他的“选民”负责, 通过竞争, 使职工了解到他的理念, 使职工群众在侯选人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终选出职工代表, 那就是敢于和善于代表职工的利益说话, 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意见、建议和要求, 正确协调、平衡企业和个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 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应当避免和杜绝那种由领导指派产生的代表, 杜绝那种仓促和随意中产生的职工代表。如:2010年11月份在我大队职工代表换届选举中, 大队工会组织要求基层队, 在职工群众中选出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候选人, 然后按照差额实行职工群众无记名投票选举, 选举出来的代表上报大队工会, 大队工会组织研究后反馈, 基层党组织再研究、再推荐, 然后再上报, 大队工会组织最后定夺。这样被职工群众反反复复推荐的职工代表, 在自身综合素质上相对是比较好的, 符合职工代表的要求。

三是职工代表应当具有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 第一、要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职工队伍状况、对生产专业技能、对各项方针政策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就是说对企业各种情况都熟悉才能成竹在胸。那种两眼一抹黑, 脑子一盆浆的代表说起话来只能无的放矢, 废话连篇。第二、职工代表还要有一股强烈的“公民意识”, 积极参政, 敢于维权、独立思维、大胆谏言, 不唯书、不唯上, 视野开阔, 见解独到等。与此相反, 有些职工代表存在着浓厚的“臣民意识”, 他们的特点是: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唯唯喏喏、八面玲珑。对于这些事不关已, 无动于衷, 麻木不仁, 只是充当“举手、拍手、握手”的“三手”代表, 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建议更换, 这样才能不断优化职工代表的素质。只有建立健全了机制, 才能使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平台建立起来, 职工代表的权力才会从“橡皮图章”变成钢印。如:每年采油厂召开平等协商会议时, 大队工会组织都认真的挑选素质比较高的、能为本单位反映实际问题的、能为职工群众反映生活中的困难需要解决问题的职工代表。第三、企业行政部门和工会必须在日常工作中, 对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 让职工代表有参与具体任务研究和处理的机会, 使职工代表的参与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中去。汽车大队每年召开平等协商会议, 要求职工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职工代表的提出的“提案”, 大队都认真研究针对性的给予解决。解决不了的“提案”给予职工代表说明。

上一篇: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下一篇:电力管道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