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续写

2024-05-04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续写(精选6篇)

篇1: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续写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续写

......渔夫静静地走到床边,用他那宽大而粗糙的手轻轻的抚摸着几个小脑袋,没有一丝血色的嘴唇在他们的额头上印上了一个深情的吻。他转过身,悄悄地拉开了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但又神情十分坚毅。

桑娜吃惊地问:“你要做什么?难道......”桑娜不敢想下去。渔夫喃喃地说:“我.....我要去尼古拉斯那儿。这样也许是个办法......”桑娜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一个恐怖的形象浮现出来:削瘦而发青的脸,鹰一般邪恶的眼睛和沾满罪恶的手——那个禽兽不如的`男爵尼古拉斯,他用高昂的劳务费请来那些为饱肚而发愁的劳动者,做他的奴隶......没有一人能回来......桑娜急切地呼唤:“不,我们......可,可以再努力些。你......你不要这样!”但渔夫已经走了。她美丽的蓝眼睛变得忧愁。天像恶魔的斗篷,黑得邪恶,黑得无奈。桑娜一夜无眠。她决定,对孩子们隐瞒事实......

二十年后......

渔家的小屋依然温暖而舒适,孩子们和桑娜依然很快乐。但这温馨的气氛中却隐藏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是温暖的,也是冰冷的。

男爵那荒凉而阴森的花园中,劳苦而死的人们静静地躺在一个黑洞洞的大坑中。他们双眼紧闭。只有渔夫半睁着眼,深情地望着家的方向,像笑,也像哭。

篇2: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续写

1、爱情是无邪的,神圣的。

2、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敬。

3、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生存。

4、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

5、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6、凡是新的事物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

7、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8、凡是新的事物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

9、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

10、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

11、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2、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13、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

14、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15、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6、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17、我不能同镀金的邪恶和睦相处!

18、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19、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20、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21、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22、每个人都有靠自己的本事而受人尊。

篇3: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美学

1、原罪与苦难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 “罪”其实有着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神学含义, 在《圣经》中, 亚当、夏娃被蛇引诱偷吃了分辨善恶的果实, 作为对上帝的背叛, 人类的原罪就是其凭借理性与知识自称为义的僭妄。二是伦理含义, “罪”等同于肉身欲望与行为隐含的“恶”。如圣经中的“七宗罪”, 不仅是宗教禁止的行为, 也是世俗伦理与社会法律所惩戒的对象。然而, 在宗教与伦理之外,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还隐藏着“感性学”所研究的审美维度, 克尔凯郭尔曾将人生的分为“宗教生存”、“道德生存”, 与“审美生存”三个阶段。这种审美生存源自个体生命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不幸, 对它的发现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基督教神正论中, 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圣奥古斯丁因此而赞美道:“天主, 你看了你所造的一切, ‘都很美好’我们也看见了, 一切都很美好。……各部分分别看都是好的, 而整体自更远为美好。”[1]莱布尼茨曾认为, 当前的世界是一切可能性中最好的世界。而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 佐西马长老也说:“要爱上帝创造的一切东西”。然而, 陀思妥耶夫斯基却以痛苦的名义对这样一个“完美”的理性世界产生了质疑。在《地下室手记》中, “地下室人”开门见山地自称是一个“有病的人”“一个心怀恶意的人”, 他质问“二二得四”式的理性和谐, 嘲笑“与全人类拥抱”的道德热情。然而, 地下室人承认, “愤恨并不是原因, 所以它能够顺顺当当地完全取代那个始初的原因”。其实他的恶毒恰恰来自一个小人物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悲惨命运, 对他而言:“一个人绝不会拒绝真正的苦难, 即绝不会拒绝破坏和混乱。痛苦——要知道, 这是产生意识的惟一原因。”同样, 在《罪与罚》中, 穷人不仅沦为富人们榨取利润、发泄淫欲的工具与玩物, 甚至连自杀的权利都没有, 因为他们还有年迈与幼小的亲人。他们只能像伊万诺芙娜一样质问:“上帝啊!难道就没有公道了吗!不来保护我们这些无依无靠的人, 你去保护谁呢?”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 却不得不忍受一位愚蠢、残酷的老太婆盘剥, 导致他最终走上了谋财害命的犯罪之路。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 伊凡用残害孩子的五个事例为自己辩护:“我绝不接受最高的和谐, 这种和谐的价值还抵不上一个受苦孩子的眼泪”、“我宁愿执著于未经报复的痛苦。我宁愿执著于我的未经报复的痛苦和我的未曾消失的愤怒, 即使我是不对的!”

人们往往用宗教或伦理的价值归罪来解释现实中的“罪”与“恶”及其制造的生存苦难,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孜孜不倦地发掘着罪恶深处的生存根源。在他对“最高和谐”的质问中, 我们可以听到约伯旷野中的呼喊。舍斯托夫认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具有一种深刻的悲剧性, 它揭示出:“一旦一个人由于命运的安排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在恐惧中他就会突然发现, 所有美好的先验判断统统是假的……悲剧哲学正是从这一点开始的, 希望永远失去了, 而生命却孤单地留下来, 而且, 在前面尚有漫长的生命之路要走”。[2]

2、自由与惩罚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 “罪”与“罚”在苦难中是统一的。对“最高和谐”的质问带给人类的不是生命的自由与救赎, 反而使人类走上了一条血泪交织的苦难之路。

对原罪的救赎是基督教的根本内容, 它为世人指明了一条“神人”式的弥赛亚之路。上帝不仅只是旧约中的“创世主”, 而且也是一个新约中的“救世主”, 为拯救世人献出爱子。基督教不排斥不幸, 而是赋予苦难积极的意义, 使人看到拯救的希望。这可以是功利主义的宗教观, 将受苦视为上天堂的条件, “用罪恶和痛苦当做肥料, 去给别人培育未来的和谐”;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宗教观, 将“恶”视为自由选择的代价, “正因为世界上存在恶与苦难, 上帝才存在, 恶的存在是上帝存在的证明。”[3]《罪与罚》中, 波尔费利对拉斯柯尔尼科夫说:“受难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米科尔卡正是因为追求受苦才自认杀人的。然而, 以痛苦的名义怀疑上帝, 本身就意味着放弃了对救赎的希望, 少数意志坚定这可以通过皈依获救, 但多数人依然要为自己的软弱受到惩罚。正像宗教大法官反问基督的那样:“是不是只有几万伟大而强有力的人是你所珍重的, 而那其余几百万人, 那些虽然软弱却爱你的人就只能充当伟大和强有力的人们的脚下的泥土么?”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 “绝望”是一种致死的疾病, 伊凡、拉斯柯尔尼科夫固然因此而饱受折磨, 即使正直如梅什金伯爵, 也在基督受难的画像前感受到了信仰的危机。他试图像耶稣一样为世人带来爱与光明, 却一事无成, 甚至无力去挽救自己心爱的人。在佐西马长老看来, 地狱不是别的, 而恰恰是“由于不能再爱而受到的痛苦”。

另一条救赎之路是虚无主义的“人神”之路。在背叛了宗教“他救”之后, 主人公们走上了一条此岸的“自救”之路。“神义论”的宗教与“人义论”的伦理法律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这一点克尔凯郭尔在对“亚伯拉罕献以撒”的分析中已经做了精彩的演绎。正像韦伯所言, 在政教分离的现代社会, “祛魅”后的上帝淡出了历史舞台, 但同宗教“神人”的天国一样, “人神”式的“美丽新世界”同样“需要牺牲千百万败类以实现未来的人”[4]:

一是拉斯科尔尼科夫式的“超人”。对不公的反抗使拉斯科尔尼科夫相信, 拿破仑式的“超人”有权为了拯救人类而超越道德伦理, 即使流血、作恶也在所不惜。然而, 对强力的追求并没有为他带来幸福与尊严, 拉斯科尔尼科夫不是“超人”, 他杀死了心中的原则却不停地受到心灵折磨。误杀丽萨维塔证明:以暴易暴只会以消灭苦难的名义制造新的苦难, 如果说拉斯科尔尼科夫只是“超人”的半成品, 那么斯塔夫罗金式的“群魔”则成了“超人”理论的最终产物。

二是伊凡口中的“宗教大法官”。基督信仰与超人信念只关注少数人, 而最终不是弃众生于不顾, 就是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这正是宗教大法官出场的理由。在宗教大法官看来, “对于人是再也没有比良心的自由更为诱人的了, 但同时也再也没有比它更为痛苦的了”。人民需要的不是“天上的面包”, 而是“地上的面包”, 即世俗的幸福, 而这只能依靠“奇迹、神秘、与权威”的统治。然而, 这种“平静而温顺的幸福”却只会使人失去尊严:“道德沦丧, 低级趣味泛滥, 遍地都是犹太人开的小酒馆, 盗贼横行, 以致白昼抢劫。”[5]而老卡拉马佐夫式的富人却变成了以亵渎美好、加害他人为乐的禽兽。在《被欺凌与侮辱的》中, 瓦尔科斯基伯爵早年也曾有着一脑袋“造福人类”的浪漫主义念头, 但现在, 他的是非观念已经交给了宗教大法官们, 他罪恶也由他们来宽恕, 对他而言, “只要我过得舒服、什么都能同意。”

3、审美与救赎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 苦痛并不只是人类的“罪”与“罚”, 在其深处也埋藏着人类重获救赎的希望。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盲信只会教人们热爱自己的不幸, “宣称受苦是一种享受, 因为在受苦中才有思想”, 使人在“自虐”与“自欺”中寻找一种献祭式的病态快乐。这些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不能同意的。在他看来, 人必须要苦难抗争, “在生活和痛苦中探索美。”[6]

“美将拯救世界”是梅什金伯爵透露的秘密。在《波夫先生和艺术问题》一文中, 作者指出:“美就是和谐, 是平静的保障, 美体现了人和人类的理想”[6]。在《荒唐人的梦》中, 作者借一个荒唐的梦境勾勒出一个伊甸园式的星球, 但这个美好的世界却失落了, 以至于人类遗忘了这种理想社会的存在。这样, 回到“异星”式的人间天国就成了“荒唐人”式的梦想:“因为我看到了真理, 我看出并且知道, 人是会变得美丽、幸福的。”即使如斯塔夫罗金, 他也曾梦见了美丽的希望, 感受到了人的幸福, 并为人类的美好而流泪。如果说佐西玛长老的基督信仰将这一理想建立在宗教的忏悔与宽恕上, 那么《少年》中的维尔希洛夫则将其建立在人与人的谅解与关爱中。但无论哪种, 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拒绝对彼岸与未来的虚假允诺, 对他而言:“生活就是天堂, 可是我们却不愿知道这个, 如果愿意知道, 那么明天全世界就是天堂了。”对这种人间天堂的审美观照引发一种“高峰体验”式的激情与迷狂。

这并不意味着人要“为自己制造一个人为的现实, 一种空洞而迷人的幻想”[6]逃避现实, 而是要用审美的目光去逼视现实的残酷。由于理想之美仍然是一个尚未实现的“审美乌托邦”, 这使得陀氏对美的挚爱不仅带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性情怀, 更有着一种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生存关切。阿多诺认为, “在优美事物面前所生的痛感, 既是对美所允诺但从未展示之物的思慕之情, 也是面对欲美不成的现象的缺陷时所受到的磨难”。[9]经过“死屋”的磨炼,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痛苦有着切身的感受, 正因为如此, 他敏感的心灵才会永远无法与大地上的苦难妥协。他以美的名义质问人世间的种种罪恶, 对一切苦痛有着清醒的认识与深切的悲悯, 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这个地球上, 我们确实只能带着痛苦的心情去爱, 只能在苦难中去爱!为了爱, 我甘愿忍受苦难。” (《荒唐人的梦》)

参考文献

[1]、[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7.112页

[2]、[俄]舍斯托夫.悲剧的哲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9.15页

[3]、[俄]别尔嘉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76页

[4]、[德]尼采.权力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5, 43页

[5]、[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散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4, 34页

[6]、7、8、[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4.49页

篇4: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随想

这次出差去圣彼得堡,顺便去探访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莫斯科,1838年初进入圣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五年后毕业,并被作战部雇为制图员。他命运多舛,1849年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1860年后,他回到了彼得堡。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住在铁匠巷5号,在这里,他完成了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

铁匠巷5号现在已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博物馆,对外开放,入口是地下室。我们先走进地下室,再沿着扶梯往上走,才是二楼的陀氏公寓。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米色和浅褐色相间的墙纸,门厅里放着长柄伞、帽子,散发着居家气息。客厅、餐厅、卧室、书房的布置都是十九世纪风格,雅致漂亮,甚至称得上华丽,一盏吊灯的底座竟然是中国瓷器,上面有着梅花图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房内,宽大的书桌上亮着蜡烛,摊着稿纸,边上还有一杯红茶,仿佛笔耕不辍的主人刚刚走开一会儿。旁边的老式座钟是带日历的,上面的时间停留在1月29日8点40分。这是1881年,作家去世的那个时刻。

听了讲解员的讲述我才知道,家具大部分是博物馆后来添置的,只有少数是原物。因为陀氏去世后,这里成了“公共住房”,类似于上海的“72家房客”。博物馆花了很大力气,根据照片和人们的回忆,找来相似的家具和物品,一一复原,连墙纸都是根据残存破旧的特别订制的,和从前一模一样。

走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十分感慨名人故居在俄罗斯所得到的珍视。

在俄罗斯的城市,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有的名人故居已辟为专门的博物馆,像铁匠巷5号,而更多的只是在房子外墙上钉上铭牌。铭牌上镌刻着名字,通常书写着“某某于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在此生活、工作过”,有的还配以头像。名人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以及劳动英雄、宇航员,等等。

一座城市之所以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不仅仅是因为摩天大楼、霓虹闪烁,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中所体现的文化底蕴及特殊魅力,而这种魅力,则来自聚集在这里的各界知名人士,他们留下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影响巨大的“气场”。试想,没有了雨果、巴尔扎克、威尔第、罗丹的巴黎,是否还会是今天的巴黎?

上海尽管开埠不过100多年,但其在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这里住过的名人不一定比巴黎、伦敦、圣彼得堡少。在上海这几十年来大规模的旧区改造中,有不少优秀历史建筑以及名人故居也化为废墟,这是十分可惜的。如位于延安中路一条弄堂内的徐志摩故居,泰戈尔访沪时还曾住过,也被拆除了。

名人故居,记录着名人的足迹,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是一份可以直观的城市档案。上海,是否也应该把这份档案建立起来?

篇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

1、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正因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

2、人与人之间完全合乎道理的东西,发生在客人与仆人之间就完全不合。

3、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4、谁否定个别的“施舍”,谁就是否定人的天性,蔑视人的个人尊严。

5、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

6、只要能活着,活着,活着!不管怎样活着――只要活着就好!

7、一个最高尚的人也能够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8、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我的劳动,自我的首创精神,自我的实践。

9、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是那么完美,仿佛是上帝恩赐的一般,你甚至不敢设想他们有朝一日会变坏。

10、凡是新的事物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

11、一个最高尚的人也能够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2、认识自然灵魂上帝爱――这只能透过心灵,而不是依靠智慧。

13、谁会否认,人民里面也有罪孽。腐败的火焰甚至眼看着随时在增加,在公开蔓延。人民里面也有了孤立的现象:出现了富农和高利贷者,商人也越来越想装得体面些,实际什么也不懂,却拚命显出有学问的样貌,因而卑鄙地忽视古***俗,甚至把父辈们的信仰看作是丢人的。出入豪门,其实自我但是是一个忘了本的庄稼人。老百姓好酒贪杯,不能自拔。对待家庭妻子,甚至孩子们十分残忍,全是由于酗酒的缘故。

14、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务必先对许多事不明白!如果明白得太快了,也许倒明白不透。

15、感情是无邪的,神圣的。

16、简洁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

17、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的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18、一个最高尚的人也能够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9、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我不尊敬。

20、魔鬼同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

21、简洁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

22、感情是无邪的,神圣的。

23、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24、观察和评论一个人的心灵是粗暴的,也是无礼的。

25、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我的劳动,自我的首创精神,自我的实践。

26、也许我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我总觉得能够从笑声中识别一个人。如果您跟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初次相遇,他的笑声使你感到愉快悦耳,那您就能够大胆地说,他是一个好人。

27、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生存。

28、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29、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30、“我永远是善良的,这是我唯一的缺点,正因一个人不应当永远善良。”

31、理性从来也不能确定善于恶,甚至部分辨不出善于恶。

32、当今一切都要称分量,都要按合同办事,人人一心谋自我的权利,可在这同时还想保住自由的精神纯洁的心灵健康的肉体。

33、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完美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现实。

34、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35、“哥哥!我不忧伤,也不泄气。”“哥哥,我向你起誓,我不会绝望,而且会持续我的思想和心灵的纯洁。”

36、一个作家就应极力在平凡中去寻找既搞笑味,又富有教育好处的情调。

37、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

38、同时追两只兔子会一无所获。

39、这个不散的宴席,从一开始就认为我一个人是剩余的。

40、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完美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现实。

41、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

42、在对人类的抽象的爱中,能爱的几乎永远是自我一个人。

43、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我的劳动,自我的首创精神,自我的实践。

44、一个穷苦然而清白的少女依靠诚实的劳动能挣很多钱吗?如果她是老老实实的,没有特殊的本领,即便她双手一刻不停地干活,一天也赚不到十五戈比。

45、凡是新的事物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

46、首先是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47、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48、诚然,人的性格常常身不由己,不肯服从明智的决定。

49、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50、美能拯救世界。

51、“一个女生能够用残忍和嘲笑来折磨一个男生,而不感到任何于心有愧,正因她每次瞧见他痛苦的模样就想:‘我此刻虽然折磨他,使他痛不欲生,但是以后会用我的爱给他补偿的。”

52、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

53、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完美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现实。

54、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

55、简洁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

56、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57、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我不尊敬。

58、每个人都有靠自我的本事而受人尊。

59、一个最高尚的人也能够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60、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

61、在这个世界上,人只有透过痛苦才能真正爱。

62、有人说,世界正愈来愈趋于一致,正因距离缩短了,能够从空中传达思想,因此友善相处的局面正在构成。唉,像这样的所谓人们的一致你们不必去坚信。当他们把自由看作就是需要的`增加和尽快满足时,他们就会迷失了自我的本性,正因那样他们就会产生出许多愚蠢无聊的愿望习惯和荒唐的空想。他们只是为了互相妒嫉,为了纵欲和虚饰而活着。

63、城堡是什么,不言而喻,就是一堆石头。

64、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

65、我要直面力量和性命的源泉死去……

66、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

67、一个最高尚的人也能够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68、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

69、人生是能够在感情和家庭中尽善尽美地复活的。

70、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71、谁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就能获得新生;谁能战胜痛苦与恐惧,谁就能成为上帝。

72、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

73、每个人都有靠自我的本事而受人尊。

74、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75、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生存。

76、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我不尊敬。

77、我不能同镀金的邪恶和睦相处!

78、要知道,对自我的渺小和软弱的认识中,耻辱也是有极限,一个人决不能超出这个极限;一超出这个极限,就会在自我的耻辱中感到莫大的享受……

79、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80、“死在人们和绿叶中间,我会舒坦些。”

81、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82、我不能同镀金的邪恶和睦相处!

83、为人类服务的思想,人类博爱和团结的思想,在世上愈来愈销声匿迹,甚至被人嘲笑,正因既然一个人已习惯于满足自我想出来的无数需要,那还怎样能叫他放下自我的习惯,这样一个身不由主的人又能走向何处?他既已孤身独处,人类的整体与他又有什么相干。结果是:财物积得越多,愉悦却变得越少。

84、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到的苦难。

85、人之因此是人,就是要相互折磨。

86、大凡善良的人总钟爱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

87、最重要的不是头脑,而是指导头脑的东西――陀思妥耶夫斯基

88、有思想,也有忧伤和理想,这才是生活。

89、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90、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91、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篇6: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励志名言

2. 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敬。

3. 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4. 无论是人类还是民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就不能生存。

5. 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6. 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

7. 爱情是无邪的,神圣的。

8. 简洁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

9. 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

10. 每个人都有靠自己的本事而受人尊。

11.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12. 凡是新的事物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

13.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14.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

15. 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

16. 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7. 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18.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续写】相关文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名言04-30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04-29

兔斯基经典名言04-28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04-08

巴班斯基教育学04-26

柴科夫斯基04-30

维果斯基支架理论案例04-15

马雅可夫斯基的名言04-21

苏霍姆林斯基04-30

感悟康定斯基的作品05-11

上一篇:雨之恋优秀散文下一篇:1风筝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