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2024-04-29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精选12篇)

篇1: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因为之前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读的过程中我不仅重温了苏霍姆林这位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而且感受到了闫学老师对教育现状深深的忧虑和积极去改造的努力,感受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这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他们一致认同阅读可以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命运,对此我也有同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更认同阅读可以极大地提升师生学习生活的质量。

曾几何时,我也非常热衷于和学生一起读书,我们读报纸上最新鲜的文章,我们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杂志,读成本的传记、杂文、随笔,读后我们交流讨论,有时会因为对书中的观点看法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又几何时,因为考试,为了成绩,我们只能选读课标要求的名著了,因此我们的读书交流中少了许多争论,少了许多思想撞击的火花,少了许多心与心的交流……读书都少了,更不要说写了。原来我们每周一篇周记,每周一次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周记交流,每次周记交流中同学们都想尽办法创造新的形式,每次交流后都评选同学们最喜爱的周记,每次周记交流时,学生之间的唇枪舌战,每次周记交流时学生们两眼熠熠放光……如今这些场景都不见了踪影,教和学都少了许多快乐,也少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得我的学生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的素材就来自周记,我们退休的胡铁之老校长每次看到报纸上有我的学生的习作发表,都要赶来祝贺,老校长一直都保存着他的孙子――曾经是我的学生上学时写的读书笔记和周记。

记得曾经的学生家长对我说,她儿子说顾老师是他遇见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当时我只觉得这是学生和家长的溢美之词,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姣好的面容,没有甜美的嗓音,没有潇洒的书写,没有渊博的学识,何以能配得上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现在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才明白是我带领他们读书和评写周记,让他们的初中生活多了一些色彩,多了一些回味,因此觉得我这个老师与众不同吧!我的学生升入高中后,和别的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名校毕业的学生交流自己周记点评活动时,让对方羡慕不已。这个活动让学生多年以后都回味无穷。

读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我在自责,为什么学生这么喜欢的活动,我竟然没有坚持做下去,仅是因为考试的原因吗?答案很清楚,就是自己太没有定力,没有自己的坚守。读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坚定地相信: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和孩子们一起多阅读,一起多练笔,一起多评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文采飞扬,让初中的语文学习成为孩子难忘的回忆,初中的语文学习为孩子今后的人生奠基,学习生活工作因读书而美好!坚守自己的选择!

篇2: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在这篇文章中闫老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学的论述,“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闫老师用这句话引起我们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短视与功利行为泛滥的教育行为中,我们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职责时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该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他认为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闫老师认为“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学,才能鲜活美丽”,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表达她对当今教育教学一些短视与功利行为的看法,更表达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会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

想到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学生小健,小健是有着高高的个头,忧郁的大眼睛男孩。刚升入初中时,我看到他的成绩单都惊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学科居然得个位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真不知该如何进行教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为他无偿补习,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劳动也不积极,对待班级的各种活动更是冷漠,所以,同学们慢慢的开始疏远他,有时候有人还会嘲弄他,我在给他又补习,又经常谈话都不见效后,也有些泄气,觉得他简直是无药可医,甚至都有想放弃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时神情的那份专注、自信,动作的一招一式,有条不紊与课堂上呆若木鸡的他有天壤之别,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聘请他为班级的备品维护员,让他有机会发挥这个特长。我还特意带他到学校后勤韩老师处,学习修理桌椅的各种方法,他学的很用心,还会不时的向韩老师提出问题。从那以后,班级的备品一有损坏总会被他及时修理好。同学们看到他手艺高超,桌椅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现问题,都会求他帮忙,他总会热情的相助,于是,他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那忧郁的眼神变得明朗起来。我趁热打铁又提供给他很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热情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于是运动会上有他快速吹气球无绳系气球的身影,班级搬家时,有他打理班级物品装箱打包的身影,跳绳比赛场上,有他灵活跳动的身影。

同学们通过活动发现他身上更多的优点,他通过各项活动展示了自己,获得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与尊重,赢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学习成绩竟然也略有提高,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终于扔掉倒数第一的交椅,当他开心的向我汇报这一消息时,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因为如果当初我只以学习成绩论成败,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这个阳光男孩小健。

篇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

三年前, 组织安排我到张家楼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 如何让自己迅速转变角色, 经营好这所学校呢?我在用心研究学校的历史、人文背景的基础上, 也把目光扩散到了国内外众多名校和名校长的著书立传中, 想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思想。但在众多的学校管理书目中, 我还是选择了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系列著作。因为读着苏老的作品, 就如跟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对话, 长者诚恳的忠告与叮咛不绝于耳:有多少疑惑恍然大悟, 有多少困顿柳暗花明, 有多少纠结豁然开朗, 有多少担忧烟消云散……于是, 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校长的祈望发自心底, 随之的践行矢志不渝。

一、校长要用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自从踏上校长工作岗位之后, 我更是深深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有道是“人心齐, 泰山移”, 一个团队必须先把人心 (思想) 聚在一起, 才能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景。于是, 我一到学校就从“建设真善美学校, 做幸福的楼小人”这个共同愿景出发, 提出了“至真至善至美、立德立行立言”的办学理念, 展开了办学理念大讨论, 统一了全校师生的思想, 使“真善美”的办学理念铭记于师生之心, 外化为师生之行, 成为全校师生新的文化理想引领, 也让全校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享受到了幸福, 体验了快乐, 提升了师生的生命质量, 得到了全体师生的欢迎。

二、校长要用道德感召学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 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 都是由某种主要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来到新学校之后, 我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一所道德的、充溢着幸福的现代化理想学校”的办学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把一年12个月确立了12个主题, 并设立了9大校园节日, 以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为依托, 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课程,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为学生奠基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人生, 为社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公民。我们开发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少年宫课程体系已经涵盖思想品德教育、中华经典诵读、体育健身、本土文化、科技实践、传统艺术、学科文化等七大领域, 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个层面, 共有28个社团项目。通过一系列少年宫个性课程的开设, 开阔了学生视野, 陶冶了学生情操, 启迪了学生思维, 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 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三、校长要引导教师从事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老认为, “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 除了读书, 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因为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 也是受益如此。自己从一名普通的教师一步步走到校长岗位上, 就是得益于不停地读书、研究、写作, 因为“读书可以滋养底气, 思考可以带来灵气, 写作可以造就名气”。为了引领教师也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 我们首先在全校启动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大阅读”工程, 在学校成立了“三至” (至真至善至美) 读书社, 设立了“读书节”, 确立了“读书日”, 通过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和读书人物, 营造起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其次, 我们还带领教师潜心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先后申报了全国、省市级课题4项, 其中1个省级课题和1个市级课题已经结题。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 教师们用心读书, 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和反思, 先后有多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报刊上发表。教师们也尝到了读书、科研、写作的甜头, 大大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学校有1名教师被评选为省特级教师, 有5名教师获得市级荣誉称号。

四、校长要激发团队中每个人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创造性友好集团, 这个集团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转嫁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 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一个好的团队必然是所有团队成员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地位, 把集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把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 将集体的成败链接到个人的成败上。这样的团队才有战胜困难, 迎接挑战, 创造辉煌的底蕴。为此,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培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首先实行民主管理, 完善教代会制度, 让教师参与到学校事务的管理中来。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财务, 都让各类教师代表参与其中, 评价结果及时公布, 校务情况及时公开, 消除了不必要的误解与隔阂。其次, 我们还注重实施情感管理。一是以关爱凝聚人心, 急教师之所急, 想教师之所想, 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对家庭困难、生病等教师, 学校集体探望, 尽最大努力解决实际困难。二是以人格魅力凝聚人心。我们认为, 一所学校要有凝聚力, 形成的关键在校长。为此, 在工作中, 我总是率先垂范, 以德服人, 用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来影响教师, 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管理境界。

五、校长要把工作中心放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 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堂。经验证明, 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校长要关注课堂, 因为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也是检验教师业务素养的主要平台, 更是点燃学生生命之火的灯塔。为此, 我们认为, 不管学校管理者到底有多少活动, 而听课和分析课却是应当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为此我给自己和学校干部定出一条规则:每天必须听两节课。如果某天碰上特殊情况, 那么, 就得移到第二天来补上。为了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还大力开展“真善美”生态课堂的研究, 通过“教学质量提升年”和“课堂教学改革年”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引导教师不断端正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 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健康发展。目前“真善美生态课堂研究”已被确定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 学校有10多名教师先后作了区市级公开课或优质课。

篇4: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记得刚接手三年级的时候,其他科任老师就给我介绍了各班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以致每节课我都会多看这些学生几眼,眼里充满了愧疚与迷惑:小小年纪就在无形中被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他们的错吗?我该怎么做呢?想着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我心中非常懊恼。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不管他们表现如何,他们仍是我的学生,我必须一视同仁。这也许就是公正在驱使着我必须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公正是人类的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正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平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平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

教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会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久而久之,这些宠儿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专门寻求别人的保护与宠爱,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

篇5: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最初读大师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加实践的论述方式与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我为文中所描绘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说是有些迷恋。我坚信,这样的一所学校,这样的一群老师,是一所理想的教育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么懂教育,了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谛的大门里面。他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园里探寻教育的规律,他觅得教育之真谛,微笑着将自己的教育发现呈现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并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为你已完全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无限的向往。向往,甚至觉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国,孩子和老师们的一片乐园。你无法抑制他那股强大的吸引力,那样的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成了我终身对教育的仰慕。

似乎遥不可及,却又那么地撼天动地,仿佛不在人间,只属于那高高的云端。我醉了,陶醉在这样的一片教育理想之乐园。

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情怀、追求和热爱!难怪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序言――我想做这样的老师。是的,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我想做这样的教师。读罢此书,谁又不会让这一信念在心里深深地扎根呢?

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奇妙的人生之旅!是谁,赋予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神奇的教育魔力?

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你,我不怕千难万险,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向往之,我愿追随大师,执着追求教育的真谛,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专注、执着,才能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书海跋涉,笔耕不辍,在思考中行动,在实践中前行。对教育,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有激情,有情怀。是的,我们都是时光的穷人,我们不只是惜时如金,会思考,敢前行,我们拥有一颗坚定、执着、淡然而行的勇敢的心。

篇6: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从题目看就很吸引我,苏霍姆林斯基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著作,本书的作者闫学也是一位特级教师,她在书中写道:“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为了爱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人”。虽然我们也许不能够做到为了爱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去爱每一个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的确我在初读时印象很好,所以读得特别轻松,闫学老师的写法很自由,这种笔法很容易阅读,很容易让人接受。作者闫老师在《自序》中这样说:“其实,我更愿意把苏霍姆林斯基看作一座灯塔,那是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它召唤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永远向前,向着光明的方向。”是呀,我觉得我们就是应该在更多灯塔的指引下不断前进。学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底蕴,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教育。

阅读下来,第二辑中《教育就是不断更新》留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看来,生命因为不断地丰富与更新,将永远充满魅力。所以,我虽然有痛苦,但从不绝望,不论是作为一个教师,还是作为一个活在人间的人。”这段话让我深受鼓舞,我和闫学老师有着同样的感受,充满魅力的人生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更新,痛苦却不绝望,我想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教师,做一个这样的人!

还有书中第四辑《每一个教师都该成为学校的骄傲》中提到:“教师具备了深湛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以及独立研究的能力,他就是一个足以令学校骄傲的教师。:由此我也想到:在我们的学校,就是要培养具备这样“条件”的教师,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校的骄傲,这不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也是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所在。

篇7: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暑假里看了学校送给每位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作为一个老师,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可让人汗颜的是,我真的是只知道名字和他的几个小故事而已。刚开始拿到书的时候还以为此书是摘录他的著作中有关班主任的篇章写成的,翻看后才知道这其实是闫学的“读书笔记”。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帕夫雷什学校评定操行的根据让人耳目一新。

“能进行自我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非常看重的一点;“尊重劳动人民,尊敬父母,尊敬老人,尊重妇女”——用了“尊重”而不是“热爱”,明显地,“尊重”更贴近现实,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够做到;“不容忍坏事”“能为别人做好事”——这是要学生从小树立是非观;“能认真劳动(包括学习劳动和公益劳动)”——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劳动,并且把它和公益劳动并重,而且对这两者的要求仅仅是“认真”,仔细琢磨,大有深意。

我们经常在讲“教书育人”,可育人应该放在教书前面,只有一个人懂得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所学的知识才能用在正途上。这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情感素养,形象地说,好比是调正了弦的小提琴。而只有调正了弦的小提琴才可能演奏。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基本的情感素养,才能对他进行教育。”闫学老师提到的.周老师的案例也让我感慨万分。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带出的第一届毕业班,第二年来看我的学生里,大部分都是原来的调皮捣蛋生和学困生,优等生只有几个,而那些成绩不上不下,纪律不好不坏的,特别少。仔细想想,那是因为我们在做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捣蛋生和学困生的教育上,而那些中间的“灰色空间”往往是被遗忘的群体。

篇8: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读“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

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想做这样的教师。”

看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的自序时,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想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老师,但当我品味完第二辑的文章以后,或许我已经有些了解作者的想法。

在作者看来,现在的教师对后进生教育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掌握,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根据作者的这一内容再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想想真的是有这样的困惑。新课标下的“后进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他们不仅给老师带来繁重的工作,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将给社会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后进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不合群、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厌倦、考试恐惧,有的同学为了躲避同学的歧视逃学旷课,心中充满了仇恨,有的甚至偷东西,破坏公物等。这些学生是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心理的差异,加之于一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手段的粗糙而形成的产物。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一:对智力因素造成的落后生的管理。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等大多数孩子的智力因素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个别智力较差,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差。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还是落后。对于这种学生急不得,这种学生教师要多鼓励,让同学们不要歧视这种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我们就要及时表扬,不要让她把目标定的太高了。只要每天有提高就行,让他每天看到希望。

二:对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的管理。动机、信念、理想、情感、意志、性格。现在人民生活富裕了,衣食无忧了。人们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觉得太苦了,不能让孩子再受苦了,尤其是爷爷奶奶们,什麽也舍不得让孩子去干,有的孩子十几岁了没自己穿过衣服、唰过牙,每一件事都是家长给做,自己没机会去做也不想做。以至上学后,生活不能自理,无所适从,每天懒懒散散,没有自己的理想,依赖心理极强,做任何时意志不坚定,没上进心,遇事只会哭,学习成绩落后。对于这种学生,在生活上,我安排了几个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主动找她谈话,教她洗衣服等。在学习上,我又带领大家开展了一帮一活动,让学习好的同学在学习上帮她。并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方案,同时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过了一段时间,她也不爱哭了,并且还能与同学们主动说话了,连续好几次被评为班级的进步星。

三:对个性心理因素造成的后进生的管理。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千顷地一根苗。想干什麽就干什麽,想要什麽卖什麽,在家中娇惯成性,成了想当然的小皇帝。入学后,环境的改变使孩子有很多不适应,以我为中心,自私蛮横不讲理好不好就耍性子打架与同学无法相处,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不成老师批评还受不了,觉得伤自尊了,自尊心过强又不许别人说,成绩下降导致厌学。我就找他们谈心,发现他的闪光点,结果犯了错误我与他讲道理而不是发脾气,他有事不与家里说来与我说,他把我当成了大哥哥,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劳动也很积极,成了班上最受爱戴的人。四:家庭因素中单亲家庭造成的后进生的管理

有些孩子本来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学习优秀,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重从而使孩子沉默寡言、焦躁,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表情和眼神,怕别人议论,疑心过重,心中充满了仇恨,动不动就骂人打架,以此来找回自己的心理平衡。学习上不求上进,对任何事也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对于这种学生我们要多给他关爱,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他生日之际全班同学给他过生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首先是教育,是人的个性的道德形成,没有什么脱离教育的“纯教学”。也就是说,与教育毫无关系的 教学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不应当有的。教育,不仅仅是 传授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里的思想,它更应该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进课堂的教师。

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做的觉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的面包,而且能 给予它 生活的欢乐与自尊。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的心得体会

放假时,学校布置每个老师读一本书,给了好多书的题目,当我看到《跟 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名时,我就认定了一定要看要读这本,因 为之前学习时就有很多教师在“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有所耳 闻,何不趁着假期拜读一下,假期里,读了这本书,我渐渐就被它吸引了,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给我们点亮了一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明灯,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1、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堂的老师 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2、一个爱学生、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课堂上,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关注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地表扬好的,指正差的,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学到更多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3、让孩子拥有良好健康的心态,对学生负责的老师 教师的责任感,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平时工作的细节之中。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告诉我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并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它像是我教师生涯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成为一名好老师!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的几点心得

1、教师到底因该交给学生什么?应该怎样去教?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带领学生开启自己心灵的大门。

2、“天生我材必有用”,分数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是独特地,他总会在这方面或哪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如果我们仅以分数来衡量之,那无异于扼杀孩子的天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更正自己的认识,竭尽全力的去发掘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为一个具有个性的人。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3、“智慧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但“有效的课堂”不一定是智慧的。

4、课堂要真实、平直、质朴、去伪存真。

5、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反映了一个人大脑思维活动的情况,是条理清晰还是混乱无序。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一个教师如果能用优美清晰简练的语言上课,对听课的学生来说无疑不是一种享受,课堂效率哪有不高的道理。反之,枯燥、无味,则不知所云。额驾驭能力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

6、僵化的、固步自封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与时俱进,教师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主体,也要随时而变,不断汲取心得知识,更新自己。否则就会被淘汰。

7、教育不应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的短期投机,二应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让他在几年的学校学习生活中种下渴望学习的种子,为他的终身发展积蓄力量。

8、多少类似阿纳托利的孩子都因此过早的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兴趣。有时,我不得不想所谓的学困生其实就是教师一天一天“精心”培养出来的。教育必须去功利化。虽然现今的社会中困难重重,但我们应该尽力去做些什么。

9、爱学生是每位教师都知道的但是如何去爱?怎样的爱孩子才能接受?确实值得探讨深思的。

10、教育万能论,唯教育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其特殊的生长环境、个性和教育背景。教师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尽其所能的予以因材施教。但教师不是万能的,他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教育好。

11、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让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美的、善的东西得到传承。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人性。

12、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离开了他一切都是虚幻。没有健康这个一,其后再加多少个0都无济于事。

13、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那样“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要让首脑一致。所谓的心灵手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鼓励学生发动学生多参与多动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实现。

14、自然界是最好的课堂。孩子们在这里能体验到美,感受到舒畅,完全发送身心,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世界。人应该是自然的孩子。

15、值得小学语文老师参考。初中学生中存在许多提笔忘字或是提笔错字的现象。一些孩子到了初中二年级,写一篇600字的作文还很困难。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啊!

16、经典诵读搞了许多年,没有显著成效的原因就在这里“那些词语虽然数量可观,但它们只是一只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没有自由,渐渐的失去了飞翔的力量。”很多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背过了大量的古诗、美文,但是却没能运用到写作中去,只是把北国诗当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老师的观念很重要)

17、书籍是人类千百年文明的载体。读书,宛若于各行各业的先贤交流,是一种足以改变人生的活动。

18、有很深的感触,但做的还很不够,有时会情不自禁的表露出对某个学生的“厌恶”。

19、一所学校要发展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必须有几个起带头作用的名师。20、有几个教师又会这么去想去做呢?多数的,只是把当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这样,怎会用心的去做?

21、其实就是一句话,终身学习。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要想把这门艺术掌握好,发挥出它应有的光芒,必须不断学习,汲取不同时代的养料。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读书。

22、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的运用一直是个让人无法断定的难题。都知道离开惩罚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但惩罚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怎样像文中所说“变成一个检查与自我反思的过程”确是难以把握的。需要不仅是技巧而且还有智慧。

23、班级管理也应该像书中说的那样,不要一味去禁止、惩罚学生,而应该想办法把这些孩子的精力引导到一个正确的发泄渠道上来。可能一次尝试解决不了,那就多次尝试,直到有效为止。正在指导学生制定班规,通过集体讨论第二版也出台了,但是条文中出出现最多的是“不准不让”,别说学生了,我看了也有抵触心理。是否应该换个口吻措辞。毕竟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24、回想自己的教子之路,那一次次无意中露出的失望、无奈甚至是厌恶的眼神也许就是儿子今天这个样子的罪魁祸首。

25、有几个教师能真正做到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一次次尝试失败的打击下,这样的工作变得折磨人了。于是耐心变成急躁,细心变成粗暴。原来经过万千努力蠢蠢欲动的种子被生生的吓得缩回,再也不敢萌发。于是教师的努力功亏一篑,一个“难教的孩子”被固定下来。

26、作为教师,也深深的知道不及格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也曾想着尝试着不去给孩子打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实的中考、高考就在那里,你不考到那些分数高中大学的门就不会对你打开。甚至于考上了还要依照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严峻的现实正侵蚀着教师的心。有良知的教师值得在此间寻一个平衡,但在遇到问题时,还会无奈的像分数低头。否则就无法给家长一个交代,学校声誉也会受损。其实最痛苦最悲哀的是明知这样不对却又不得不这样去做的教室们。

27、也许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过分的关注了事情的表面。只想把活动组织更精彩些更赏心悦目些,而对做这件事情的真正意义考虑的少了。这是一次次这样浮华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喊起口号来、做起秀来一个赛过一个,但实际行动上却事与愿违。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必须注重实效性。

28、沉默的服从是一种悲哀。我们教育的结果不希望是一群只会点头称诺的应声虫,应该是有主见的敢于坚持正义和真理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

29、孩子在家与在学校两个样子,在教师面前和没有教师在场亦是截然不同,这是在学校中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多发生在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这不仅是个案,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张脸皮”的出现?诚信教育的缺失,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种没有旁人在场的个人的诚实”的缺失。这种情况不知在孩子身上出现,成人身上也多有表现:在领导面前奴颜卑膝,在下属面前趾高气扬;有摄像头的路口红灯停绿灯行,在没有摄像头的路口管他红灯绿灯,一样畅通无阻。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整个社会仿佛就是两个交叉的世界。社会风气如此,成人素质如此,孩子岂能幸免?

呼唤诚信教育。让每个孩子从小就能收到一种教育,保持一种没有旁人在场的个人的诚实,就会少许多黑暗,多许多眼光灿烂。

30、有生就有死,正是因为有了死,生才显得更加可贵,才会去珍惜不虚度年华。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生是最大的幸福,死是最大的痛苦”。我不这么认为:生固然是最大的幸福,但死亦是生命的终结。我赞同尤金森的观点:死就是平静的归去。我不会消极的等待死亡,我会“因为我爱今生,我知道我也会一样的去爱死亡。”(泰戈尔)

31、我们的教育恰恰是“把不该受表扬的行为看成了时尚,把美好的东西看成了额外的慷慨”。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乐于奉献这些本应该是人所必须有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这样行为的人却被大肆的表扬宣传,成了了不起的美德。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悲哀?

32、看完了这本书,为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而惊叹,为闫学老师精辟入里的解读二鼓掌干了十几年的教师,还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向谁学习如何做一位老师。那么多过去的现在的教学名家在眼前闪过,浮光掠影的翻完他们的著作,脑海中没留下多少痕迹,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很急越来越淡,几近消逝。孔子云四十不惑。惑是疑也,不惑就是没有疑问。真的不惑了吗?差的很远,静心自问才是刚刚醒悟。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门充满了爱的事业,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得“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的”。自问是有个爱心的人,在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也不止一次的宣城自己是“爱”学生的。到底有多爱?到底是不是真爱?值得深思。

篇9: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学校实施爱心工程,体现人文关怀,给每位教职工免费赠书,作为生日纪念。非常感谢学校对我们的人文关怀。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读完了《跟根孙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在当今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是信息加速更新的时代,而推动社会日新月异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则是教育事业,而教育的发展又取决于教师。要适应当前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外,还应挑起建设精神文明的重担,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中传授基本知识,启发学生认真地观察,积极地思维,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总书记的谆谆告诫,语重心长,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人类历史的沧桑流变中,它不仅得到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别是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现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谈几点认识。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为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影响因素日益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需要我们教师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无疑对老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教师在指导学生适应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特别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更细致、耐心的品性。

一、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的体现,但又突出教师职业领域内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教师道德是与教师教育劳动、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互相关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教育劳动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教育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教师的工作难以用时间来量化,起早摸黑与学生朝夕相处,所以这就说明教师的工作必须是全身心的投入;教师的工作也很难用内容来量化,他随时随地受到学生和同行的监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的这种长周期性,要求我们教师一切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计名利和个人得失,也可以说教师的职业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奉献。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了“精业”,就是我们要把教师看成是一种事业,放在第一重要位置上。只有这样爱岗,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服务之中;才能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乐于奉献勇于牺牲;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事业因而才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力求做到:一是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二是教育科研中的道德规范;三是师生关系及与同事间的道德规范;四是教师与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五是教师的服饰仪容、言谈举止、行为态度和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这也是教师个人德、才、学、识等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1.能力是基础。现代师德必须具备创造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兼收世界文化精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能力;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能力。

2、人格是动力。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根本,崇高的教师品质是师德的灵魂。现代师德必须强调独立自尊性和民主利他性这两个人格特性。

3、价值观是方向。师德在促进教师主体内在知、情、信、德、行诸因素协同发展,舍弃旧传统,在弘扬新道德的过程中,其必备的价值取向不能丧失,如科学精神、人文意识、奉献品质、创新观念。

二、立足本职,保持良好的心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郑重指出:“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我们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承

担着庄严的职责。”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无疑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综观我国教师队伍,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尽管总体素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赢得了社会和人民的赞誉.但就教师队伍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而言,还远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实践的需要。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有的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的现象。甚至有个别教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教师的形象,社会舆论反映十分强烈。这就需要我们要做到心理平衡,那么怎样做到心理平衡呢?就是三个“三”。第一是三个正确。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难。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基本上处事就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就小。第二是三个“既要”。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这样人的心境和情绪,认知和感觉才能有深度和广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坦荡荡”而不“常戚戚”。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忙里有余暇,登高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蔬食布衣琴书。第三个是三个快乐。一是顺境时要助人为乐。助人是人生快乐之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二是要知足长乐。因为幸福本无固定的标准,幸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感受。一位哲学家说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因为世上万物,福祸相依,风水轮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都是正常的轮回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不解的动力,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三、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全体受教育者个体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至关重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有赖于适合他们身心规律的教育环境。要营造友好、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关键在于教师要

对学生真诚的爱,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把“三爱”精神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倾注到实施素质教育中来,并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到学习上关爱,生活上体贴。素质教育强调全体受教育个体得到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新时期的我们要努力做到:

1、敬业精神: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生存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能力不是主要的,能力差一点,只要有敬业精神,能力会提高的。如果一个人的本职工作做不好,应付工作,最终失去的是信誉,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如果认真做好一个工作,往往还有更好的、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去做。这就是良性发展。

2、忠诚: 忠诚建立信任,忠诚建立亲密。只有忠诚的人,周围的人才会接近你。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绝对不会去招聘一个不忠诚的人;客户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时候,绝对不会把钱交给一个不忠诚的人;与人共事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跟一个不忠诚的人合作„„

3、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成为你这一生中最珍贵的资产,在必要的时候,会对你产生巨大的帮助,就像银行存款一样,时不时地少量地存,积少成多,有急需时便可派上用场。难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

4、团队精神: 在知识经济时代,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竞争已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之间的斗争,而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组织与组织的竞争,许许多多困难的克服和挫折的平复,都不能仅凭一个人的勇敢和力量,而必须依靠整个团队。

5、自动自发地工作: 充分了解工作的意义和目的,了解学校办学思想和校长的想法,了解作为一个组织成员应有的精神和态度,了解自己的工作与其他同事工作的关系,并时刻注意环境的变化,自动自发地工作,而不是当一个木偶式的员工!

6、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每个人都要用搞艺术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成一件艺术品,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刻。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也才能经得起人们细心地观赏和品味。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

7、不找任何借口: 不管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属于自己的事情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把它做好。只要你还是单位里的一员,就应该不找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将身心彻底地融入集体,尽职尽责,处处为自己所在的单位着想。

8、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具有较强的执行力的人在每一个阶段,每一 个环

节都力求卓越,切实执行。具有较强的执行力的人就是能把事情做成,并且做到他自己认为最好结果的人。

9、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遇到问题就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碰到困难就自己想办法去克服,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单位里,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够比一个员工处理和解决问题,更能表现出他的责任感、主动性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10、维护单位形象: 单位形象不仅靠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因为,员工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单位的外在形象,员工的综合素质就是单位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员工的形象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员工应该随时随地维护自己工作单位形象。

11、与学校共命运: 学校的成功不仅仅意味着这是校长的成功,更意味着每个员工的成功。只有学校发展壮大了,你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学校和你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管最开始是你选择了这个学校,还是这个学校选择了你,你既然成为了这个学校的员工,就应该时时刻刻竭尽全力为她作贡献,与学校共命运。

四、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水平要求上必然高于社会的一般人群。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职责,其教育学生的手段主要是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教师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着教师以高雅的行为举止,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做人。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更准确、更有效、更积极的向学生传播社会的道德和真理。当学生自觉的在社会生活中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对待社会事物,以正确的方式作用于社会事物,也就自然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是新时代的人民教师,那么我们应怎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呢?记得徐传国校长说过:“如果把教师看成是一项工作,那么要求太低了,如果看成是一种职业,档次稍高了点,我们要把教师看成是一种事业。”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在改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记得陈玲老师说过:“教师的工作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不管征程是狂风怒涛,还是艰难险阻,只要我们选择了远方,就要脚踏实地走下去,用行动去说话,永不后悔。只有这样才能有船舱般的稳重航于大海之中,否则将是风的玩具。有作为才有地位,《红烛》中

李振华老师那种献身敬业精神,那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那大胆探索的进取精神,那安于清贫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因为,如果我们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我们要以“四高五会”为目标,不断完善自己,在苦脏累难中求得乐趣,求得发展,求得生存。

总之,面对新形势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社会发展观,努力践行“八荣八耻”,不待扬鞭自奋蹄,从自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做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篇10: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上次教师培训结束时,校长送给全体班主任老师每人一本闫学先生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过去一年,重读这本书,有了新的感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打算开学时每天尽可能多和他们在一起,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篇11: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翻开书,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一章: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闫老师指出在学生感受不到你教育他的时候,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是的,教育本应是无痕的,是细水长流,在流动的旅程中,自然而然地浇灌了花草树木。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繁忙复杂,所以班主任常常把很多事情以简单化处理,批评、讲道理成了班主任最常用的武器。在书中,闫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苗青的孩子,一直骂前面的女同学,班主任汪老师把他叫来当面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无奈,把他前面的女孩子调到别的位置,换了另一个女同学,谁知他还是死性不改,开始欺负这一个女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惯她。面对这样的孩子,两次教育失败,让汪老师感到教育的无奈。如此棘手的事情,最后却以这样的结局完美收场:汪老师通过各种办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电脑老师中知道苗青很有电脑天赋,于是让苗青帮着自己做公开课的课件。当公开课成功时,汪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从此,苗青也改掉了骂人的毛病。确实,此事无声胜有声。孩子是多么敏感的一个群体啊!当班主任老师以平等的心态同他交谈时,孩子早已卸下了那道心墙,收起了全身的小刺。怪不得苏大师如是说:应当像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会见孩子,应当跟他同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忧伤。这样简单的行为,试问班主任们做到了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爱是这本书的主旋律。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优秀的著作;闫老师,一个特级教师,永远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研读苏大师的巨著,以书的形式来表达对苏大师的敬仰,对一线教师的关怀。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来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

篇12: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杨方朋

放寒假时,我领到了闫学先生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获至宝。虽然干班主任多年,但比起老班主任还有很大差距,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如一场及时雨,看完这本书后,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能力。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能唤醒心灵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精神。在对待学生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以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更快地了解学生我打算开学时每天尽可能多和他们在一起,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帮助他们。

作为班主任,责任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各种困难。书中介绍的在班里开展“我用双手美化教室”活动以及学生给学生补课,都是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有效的途径。我想这些对新班主任都很有帮助。

最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对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本着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帮助问题生逐渐学会约束、控制自己,最终走出阴霾。

苦口婆心的说教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又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智慧。林肯的父亲是一名鞋匠,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有人拿这件事试图羞辱他。林肯不但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一点,而且还以有一个当鞋匠的父亲为荣,由于他表现出的坦诚和高尚的胸怀,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每一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家长都懂教育。

在爱的前提下,一切期盼皆有可能,爱和智慧将永远相伴相生。别让任何一次心灵的震荡不知不觉地从身旁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

上一篇: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1500字下一篇:蒋集镇中心小学学校安全工作总结20101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