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5-13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用9篇)

篇1: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健全的`评价方素,必须树立“人本”现念和终身学习观念,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师生角色向合作性转变,课堂氛圃向和谐性转变,原理分析(知识)向实践性转变,学生思维向探究性转变,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作 者:田先平作者单位:四川省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四川,达州,636350刊 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研究

篇2: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 岳艳蓉

摘要:通过对中学物理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物理教学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物理学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转变为科学培养,课程教学手段增加了多媒体等,课程的目标达成包含了实验教学这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实际现实中,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是侧重于“教”的课堂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的应用仍不成熟,实验教学也可以说不容乐观。物理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探讨和思考,现就根据我的教学实际,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关于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1.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组成的方法体系,体现了教师活动和学生的认识活动的相互关系。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等。

2.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对整个中学物理的教学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其主要弊端有:

(1)重知识而轻能力,传统教育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主要依据,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结果而轻过程,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不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或淡化过程的教学,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就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3)重习题而轻方法,有的教师只注重运用公式去解题,把研究方法给略去了,没有把科学方法的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学生总在教师的思维圈子里兜,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其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1)要引导学生树立目标主动发展,在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2)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学会生活,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3)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二、关于物理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应用

1.随着课改的深入,多媒体运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已经很普遍,甚至不可或缺,就高中物理来说,其内容而言主要有实物录像剪辑、模拟实验、范例习题等,通常还配合必要的文字、语音、音效和背景音乐等。但物理课件的开发、应用,目前还不太成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件的美观度与实际内容和物理脱节,相关专业人员制作的课件虽然界面十分美观,美工、动画、配音,都非常专业,但由于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不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及实际教学工作中困难,因此很多课件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能起到真正辅助教学的作用。而具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中学物理教师,却只有少数能制作出合适的课件。

(2)对物理课件的使用认识不够,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哗众取宠,课件制作毫无必要,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赶潮流,没有实质性作用;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成功物理课的必要条件,在各种层次的公开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似乎已成了一节成功的物理课的必要条件。

(3)物理课件的使用中有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堂堂用课件不重视课件的科学性,往往比较重视动画效果,内容大致“像”即可。甚至屏幕是黑板的“搬家”,这样上课比仅用黑板加粉笔要差得多。

2.物理课件运用策略探索:(1)正确认识新课改中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有其优势,要知道对于有些内容恰当的运用能够很大的提高教学效率。(2)课件的选用与否应符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相关课件必须为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因此,媒体的运用应突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运用前必须周密的安排和教学效果的预测。(3)课件的内容要与实际教学联系,传统现代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课堂教学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若课堂所用的媒体单调,缺乏变化,学生大脑神经细胞极易疲劳,教师应设法引导课堂有序地朝着教学目标发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媒体组合应用,使教学过程协调多变,气氛生机勃勃。

三、关于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教学更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在全面推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前那一套实验教学理念正逐步显露出它的弊端,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寻求解决的办法。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实验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不少学校的领导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有的教师讲得太多、太具体,学生的动手实验时间少,用脑思考的时间少,使学生变成了机器人,失去了创新精神。(2)实验教学实际落实不够,一方面,由于各类原因大多数采用分组实验,不能保证人人都能动手动脑并能独立地做实验;另一方面,由于人数过多,教师不可能照顾每一个学生,最后只好适当降低要求。(3)仪器设备不充足,对于大多数中学来说,物理实验仪器、实验设施比较缺乏,一些易损易耗仪器和药品得不到及时的修理或补充,致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开展较少;学生实验不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学生只能在教室里看教师做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4)教师素质不够高,中学物理教师不仅应该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而且应该具备实验教学的素质,即观察实验的素质、实验思维的素质、实验操作的素质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素质。

2.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及建议

(1)重视实验教学,一个好的物理教师,脑子里一定装满了大量有趣的物理实验。经常准备有趣的物理实验,让每堂课都能给学生一个惊喜。

(2)认真研究课标,端正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教师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能动性,根据课标设计实验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各种物理实验,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3)加强对实验教学投入,合理添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物理实验教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做好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学校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补充易耗品和易损仪器,要把实验教学管理真正纳人常规管理的轨道。(4)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物理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学习使用新的教学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3: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象一———“主导”错位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过度的强调自主, 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明显改观, 课堂出现了生机和活力。具体表现在:

1、盲目“迁就”。过度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 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对待问题答案不追究其与事实是否相吻合, 而是任其随心所欲, 放任自流。2、课堂讨论的“旁观者”。为了达到所谓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讨论中看不到教师“活动”的身影, 教师“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成了旁观者, 致使讨论漫无边际, 无疾而终。3、教师让位多媒体。多媒体“课件”虽说是可以比较直接形象的介绍知识, 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教师将一堂课的内容全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教师的教全被多媒体代替了, 学生是在欣赏中上完一堂课, 教师失去了“主导”权, 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4、课堂提问过度频繁。“拓展和深化学生思维”, 启发是关键, 有的教师认为提问是启发的主要途径。便将一堂课由一个连一个问题构成。毫无深度。

现象二———穿新鞋走老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学方式在不断变革,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多数教师大脑中根深蒂固, 许多教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在课堂中具体现象有:

1、课堂教学缺乏平等:深受传统课堂影响,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学术的权威, 只有唯师是从。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讨论完全是在教师设计好的方案中转, 课堂上的“自主”是形同虚色, 成了课堂的“摆设”。课堂中学生仍然是“随着教师走, 围着教材转”。求知的欲望、向上的动力、创新的灵感, 都被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扼杀。

2、课堂教学缺乏主体: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 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 为了达到这目的, 教师的教往往占据了学生的学。无论是“上课与听课”, “练习与讲评”, “探索与研究”, 都是在教师事先预设好了的教学方案中, 其实质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 当然就谈不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样必然会偏离了“主体”。

3、课堂教学缺乏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然而受传统的教学思维和考评考核方案的影响, 课堂教学与生活未能联系在一起。

4、课堂教学缺乏问题:美国著名学者施瓦布指出, “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 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 同时受到价值观的教育, 发展自己的个性。

5、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往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其知识目标, 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能灵活应用, 没有关心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没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献身科学的热情。

对策———更新观念, 走出困惑

一、优化教学情景, 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周围丰富的感性教材进行教学, 还可以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 在光学中讲光纤通信时, 可以做实验:用光导纤维输送信号发出美妙的音乐.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二、解题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解题, 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解题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利用精选的典型题, 引导学生探讨解题思路、探索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 对诱发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十分有效。

(一) 一题多解, 诱发学生思维。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借助它对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甚有助益。在解题教学中, 关键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 对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同时, 将其与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加以综合。通过一题多解, 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维活动, 从而促进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 一题多变, 拓展学生思维。

在解题教学中, 对例题进行分析解答后, 应注意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 对原题的条件等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变通, 从多方位对新问题进行探讨, 挖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以拓展思维, 达到分析思维能力的升华, 解决能力的提高。

(三) 一题多果,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利用精选的典型开放性例题, 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创新,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勇于标新立异, 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 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得出多种不同的解答结果,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摘要:兴趣是人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 才能想学、爱学, 才能学好, 从而用好物理。要想提高学生成绩, 课堂是关键, 所以教师一定要向课堂要效率, 精心备好每节课。

关键词:兴趣,高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85-100.

[2]傅维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337-338

篇4: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策略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新的物理教学理念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起每一个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

众所周知,物理的教学是实验的教学。只有学生多参与实验,才能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以及物理实验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不喜欢过多地在实验教学中多下功夫,使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实验当中。还有的教师担心实验安全,不愿意让学生过多的涉入实验,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实验教学并不到位。即使有的教师愿意让学生参与实验,但是也因为一部分教师的实验方案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缺乏计划以及系统性,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2、忽视了物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是素质与能力同时提高的教学,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都得到提高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物理能力。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师过多地把物理教学变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没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能力提高的教学中来。

3、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得不彻底。

虽然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在很多物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得并不彻底。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缺乏相关的物理训练,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并没有真正能够沉入到物理学习中,没有真正参与思考与探究。

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提高物理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使物理知识得到巩固。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规律,引导学生懂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基础知识进行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物理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

2、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掌握了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在二期课改中对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初三的物理教学中综合性之强,开放程度之高,必须学生达到一定的物理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尤其是初三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不但要弄懂教材,还要“熟”教材和“化”教材,要通过物理实验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物理能力。

三、通过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物理技能

1、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感知物理的魅力。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保持实验的好奇心,在教师巧设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以及比较,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物理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初三物理教材中“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解决实验问题的方法。如学生设置电源电压是1.5伏整数倍(由几节干电池串联组成),滑动变阻器标有“5欧3安”,所用小灯上额定电压为“2.2V”、“2.5V”和“3.8V”中的一个,估计小灯的额定功率在1.2瓦以内。由学生分组完成上述设定并正确连接电路使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某位置时,学生可以发现小灯正常发光。此实验完成后,教师再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以及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相关知识求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到物理的神奇,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提升。

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如在进行日食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日食形成的课件,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看到日食形成的场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模拟抽象的物理问题以及微观的物理问题。

总之,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要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让学生真正得到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吾义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思考[J];学周刊;2011年19期

[2]尹从兴;把握实验教材的特点,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策略[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阚明刚;关于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考[J];中学物理;2002年01期

篇5: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与困惑之一:“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在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习惯于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要求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差异性兼顾不多,容易造成“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应对策略: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兼顾班级中各不同层次的学生,物理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情感目标等不仅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恰当地划分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准确制定相同和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制定相同和不同的目标。其共同的教学目标为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上知道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其中两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在实验操作上会用已设计的电路进行测量;在总结归纳上可以从测量的数据中看出两个变量间简单的定性关系;在定律利用上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学困生:能协助完成电路的连接、基本完成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从测量数据知道两变量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等生:会按电路图进行线路连接、准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测量数据中分析两变量间的定性变化关系;优秀生:会进行测量电路的设计、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能从实验中归纳出正比与反比的变化关系。这种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困生能尽自己的努力学到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学有所得;使中等生有较高的学习要求,既不感到很困难,又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使优秀生有更高的学习追求,充分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避免因一个标准、一种要求而产生的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优秀生吃不饱的问题。

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教师所提问题的本身具有不同的层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教学提问;其二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设置的教学提问。

教学提问本身的层次性应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这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处理的要求。如关于力的有关知识就有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1.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3.为什么必须有两个力才能产生力的作用?4.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影响?5.力对物体的形状改变有什么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的学习与讨论,就能层层深入地认识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

针对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原理。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学困生尽可能提出较基本、较浅显、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则提出适当思考即可回答、通过对比即可判断的问题;对优秀生可提出较难或较深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思、有所答、有所得。如<<二力平衡>>一节,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二力平衡?让中等生回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让优秀生回答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这种按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

3巩固练习的层次性: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的继续与延伸,一定量的作业是学生应完成的任务与应履行的义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的要求,表现在练习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上。对学困生应限制数量、控制难度;对中等生应调节数量、把握难度;对优秀生则不限数量,放开难度。其不同的作业要求:对学困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层次上;对中等生重点放在“双基”和能力训练上;对优秀生重点放在方法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上。体现出下有底,上无顶的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原则。

4作业批改的层次性:作业批改的层次性包括批改的内容、要求、对象的层次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题全批全改:基本题是物理知识层次上的较低教学要求,是每一位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属于保底的下限,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批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重点题细批细改: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还要求在练习中突出,更要求在批改中突出,这就是要细批细改,从批改过程中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进而才能提出补缺补差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教学要求的层次性。

学困生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是学困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情激励;其次对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帮助是教学层次性的重要体现,是面向全体的教学要求;其三学困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个性问题适宜在面批面改过程中得以悄然解决,体现出教学对象的层次性。

问题与困惑之二: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而现在,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在物理课堂上看到的学习方式几乎都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但是同时,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实验桌前,只等老师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合作”,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几个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有的却是个别在动,有的甚至还没弄清楚合作干什么,老师已叫“停止”,学生立马恢复原状;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个学生马上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很是热闹,可谁也没听清谁的发言,等到推选代表发言时,又总是学习好的成了“权威”,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害怕说不好丢人,于是袖手旁观,不参与合作,出现了“优生表现,众人旁观”的现象;同时,在合作时为了取胜,有的同学将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一旦失败,又互相指责埋怨;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往往着眼于某个群体,对个体评价相对减少,从而削弱了某些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应对策略: 1应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很难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与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探讨、相互请教、相互学习。这样才能消除优生瞧不起差生,差生不敢在优生面前表现的现象,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能一味的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由组合,并推选组长。这样,小组成员定是兴趣相投、彼此信任的,在合作时也就没有优劣之差别的感觉了。

3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尤其要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与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与指导,让他们融入活动中去。合作中,教师尤其还要培养优生学会聆听差生发言的习惯。对于发言不太准确的,组内要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发挥好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成果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好每个学生的每一次的参与情况,展示他们在合作中的最优成果,汇集小组成员对他们的综合评价,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记录袋里发现自己在合作中的成长轨迹,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合作动机,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

问题与困惑之三 : 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

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

应对策略:

1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2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八年级的学生较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3通过师生间的多向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的“差异资源”,达到共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大量成功的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教师能否与学生密切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制约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层次的提高。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能带出十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成功之处在于合作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主动与学生合作,还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由于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现行的教学体系是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师不可能对其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而学生具有相近的年龄、相近的认识水准及认识方式,交流起来较自然,也少有保留,并且能得到许多有启发性的不同见解,因而学生间的互帮互教其效果有时胜于教师。教师也可从学生间的交流与切磋时所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控、改变教法或学习指导的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

问题与困惑之四: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相对滞后。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明显增多,所以学校实验室的配备标准也要相应提高,但现行的实验室配置标准仍不能“与时俱进”地做相应的调整;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实验室中缺少这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想买也不一定能买到;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

应对策略:

1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多,探究实验和迷你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对传统实验室带来新的压力,对实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有部分学校的物理备课组每周一次的例会在物理实验室进行,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制作有关的实验器材。我们准备组织骨干教师分工进行研究和改进实验,而后汇编成册供全体教师共享,这样,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逐步完善学校的实验设施,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

篇6: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课堂,是在有限的时空(课堂)里,让学生积累的知识、获得的能力、激励的情感以及产生的学习期待达到效率的最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关于高效课堂研究的报道,但多属于中学阶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县小语界也展开了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

经过前期的探索,许多学校纷纷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模式,各校之间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沙龙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位聆听者。但听过、看过、研讨过之后,我以为,绝大多数老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习惯中,还不能完全领会什么是“高效”,高效的做法怎样?结果如何?心里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问题一:多媒体运用过多,导致学生想象能力的匮乏。

如有老师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开课伊始,老师没有任何语言介绍或铺垫,就直接播放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学生带着突然的感觉看完后,老师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只能极简单地说一个词或一句简短的话,几乎没有什么描述性的语言,更没有多少情感的流露。具有冲击力的视频有时确实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情感波澜。但在播放之前,老师适当的激励与说明会让学生看得更积极、更深入,并能带着一定的思考来看,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多处脱离开文本,分别以不同的视频出示(甚至有的文字也用视频代替),让学生看后说感受。殊不知,过早或过多的画面呈现,只是在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甚至变得眼花缭乱,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没有对全文读、悟之前,就直接呈现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这样就显得牵引明显,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没有做到顺学而导,学生的学习是处在被动的地位。文字是有张力的,如果脱离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势必会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力更无从谈起。

对策:多媒体的应用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在解决重点、难点时需要帮助引导、说明或激发兴趣和情感时适当地运用,切不可一味追求画面的精彩、形式的多样,那样就显得泛滥了。教者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潜心研读,通过朗读这一实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悟,读中生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切不可让现代技术阻碍了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问题二:老师“主导”过多,导致学生本位的偏离。

一位老师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就让学生齐读课题,紧接着一连串地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几次?”“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其他同学怎么说?”然后开始填空。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一个一个准确地回答出来了,表面上看起来很顺利,实则让人感到学生们答的很机械。其实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概括为两个问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时,老师又作如下问:

哪个词让你注意到了?(生:衣衫褴褛)从这个词你看出什么?(生:很穷)怎么穷?……当时租界怎样呢?……接着老师把出示的语句中的“闯进”变成红色,问:从这个词看出什么?……

综观这一段的教学,老师之所以这样问,我想,其原因就是不能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紧紧地“抓”在手上,致使他们在不停的回答中,只是在“应付”问题,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更没有得到思维能力的训练。深层原因还是没有建立“学生本位”的意识,或者说这种意识很淡薄。

还有一位老师在执教人教版第三册的《识字7》时,把所有动物名称都板书在黑板上(这花了很多时间,完全可以用课件展示),之后又拿出制作好的词语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我想,这大可不必,因为课件展示就已经一目了然了,这些都显得是多余的。可以看出老师追求的是手段的多样化,也表现着一种强烈的“主导”的意识。读词固然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但还是实用一些为好。

在引导学生记字、写字时,老师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认识生字,然后分别组词、对比、说记法,老师想了很多很好的方法让学生一个个地记住了生字,但我觉得还是“抓”得太紧,放手不够。可以给学生更加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更自主地识字、记字、写字。比如,呈现所有生字,让学生观字、说字、讨论、汇报,不仅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聪明才智,那么,课堂会显得更加和谐、生动,也一定会精彩不断。

对策:充分相信学生,设计问题开放,才能解放学生;老师立足“主导”,适时点拨评价,才能解放自己。只有如此,才可能创建高效课堂。

课堂永远是学生的,一切问题的设计都应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而不是一问一答,只停留在对文本表层的理解上,也不能步步为营地牵引,让学生亦步亦趋。老师应该大胆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空,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把学生向纵深处引领,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激活,能力得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才会彰显,课堂才会有更多、更精彩的生成。

问题三:分析过多,导致“语文味”的淡薄。

对文本分析过多,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通病,虽课改已有十年之久,老师们的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但分析过多仍然存在。

一位老师在教《鹿和狼的故事》时,虽然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架构起开放式的课堂,但在学习过程中,却走入了“分析过多”的泥潭。比如:

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学课文呢?”于是学生纷纷说用统计图、统计表、画食物链、找重点词等一些很好的方法。可接下来汇报过程中,老师只停留在对文本表层的理解和道理的分析上,追求的是一种“明白”的结果,却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朗读和感悟,有点像数理分析似的,丧失了语文应有的味道。

对策:课标“实施建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所以,课堂上,当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时,要及时激励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培养语感,升华感情。老师要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书声琅琅应是语文课堂上贯穿始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问题四:忽视质疑,导致主动探究意愿不强。

在参加了一些研讨课、观摩课后,我发觉很多老师很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的老师激趣引入后就带领学生直入文本,引导学生找出(或直接呈现)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研究、朗读讨论;有的基本上是老师问,学生答;有的是以几个问题呈现,作为导学题,让学生对照问题展开读与议。这样的课堂,直接导致学生在被动地学习,他们的学习目的或是为了完成思考题,或是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没有主动探究的意愿。即使老师用了很好的激励方法让学生走进学习当中,探究的意愿也不够强烈,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以为,课堂的高效取决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是主动探究,而主动探究源自于内心的疑惑。所以,老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前提。

对策:老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并且要把这种探究意识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强烈愿望。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有疑,就是在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也容易产生一定的探究期待。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课题上质疑,从文中质疑,从学习过程中质疑。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个疑问,保护他们的质疑心理,引导他们提炼问题,再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合作式地朗读、感悟、解疑、汇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投入学习,才会激活思维,形成探究习惯和探究能力,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才有保障,如此,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背景:

语文教改虽然历经11年了,但时下仍有不少教师观念转变不大,害怕放开学生,“学本课堂”难以创建。在教改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经历了“放羊”“浮躁”“花样翻新”等心路历程,现在逐渐走向“注重引导”层面,但随之而来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追求引导的“精彩”,环节的流畅,追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精彩的回答”。殊不知,在看似“精彩”的背后,凸显的只是“热闹”。学生质疑、探究的自主性被大量剥夺,很多读、悟只停留在浅表,缺乏一定的深度,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情感的深化等大打折扣,这就为高效课堂的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设计理念:

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引导、激励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领悟学法,体验成功,升华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期待下,学习效率才会高,学习效益才会大,学习效果才会好。

设计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即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感悟方法,激发情感,明确态度,追求正确的价值观。)设计模块:(六大模块)

1、课前预习,自主读画

2、激趣导入,初步质疑

3、提炼问题,自主学习

4、讨论交流,汇报展示

5、小结收获,拓展提升

6、达标测评,总结激励 模式解读:

一、课前预习,自主读画

预习要求:

1、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写上简单的体会。

5、思考课后习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老师以各种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预习,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竞争心理,则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自觉性。根据具体要求,学生的自学能有的放矢,做到目标明确,知识面广,理解度深。若学生能基本完成以上要求,则在课堂上的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所以,预习效果好,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更为高效课堂做好坚实的垫基工作。)

二、激趣导入,初步质疑

要求:老师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新课的学习,比如图片、动画、故事、音乐等。在学生明白所要学的内容后,引导、鼓励学生读题质疑,初读课文后自主质疑。尊重学生的每个疑问,表扬质疑行为,激发学生较强的探究意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投入更多的“身心”去学习。学贵有疑,当学生发自内心地提出问题时,他的探究意识就已经具备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一次探究的实践。尊重学生的质疑,是对探究精神的保护,是激发创新思维的保证。)

三、提炼问题,自主学习

1、老师梳理学生的疑问,结合自己拟定的思考题,整体呈现,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探究,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提炼的问题要具备开放性、典型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本模块的实施是一堂课的主要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是否具有高效性。所以,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以开放性的问题引领,给学生以充分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合作式地朗读、思考、讨论、汇报等。可参考以下几步来实施:

个人研读文本,自行解答——小组交流,合作解答——深度质疑,合作探究

总之,老师要把握一种观点: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学生的,老师只是适时地引导,激励。

(设计意图:综合学生和老师的疑问,基本涵盖了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目标。所以,在老师的激励与组织下,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下进行探究性地学习,则可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到尽量多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高效率的学习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在感受文章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时,学生的情感、对人与事物的态度、以及价值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汇报展示

本块的实施,要求老师以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展示学习收获(可采取个人与小组代表的形式展示;可采取轮流或抢答的形式激励等)。在学生展示过程中,相机引导、鼓励学生朗读,读出人物的特点,读出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中,适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采取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代表评价、老师引导评价等。)在评价中让学生弄懂问题,理解并掌握本课所学,产生激情,感受快乐。注意两个结合:自主与引导相结合,点拨与点评相结合。注重思路、方法和能力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

(设计意图:汇报交流,一是自我的展示与锻炼,二是对学情的了解与把握。学生在汇报中能锻炼表达能力,能增强自信心。交流中引导朗读,能体会文章情感,体现阅读教学特点。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学到方法,享受成功的喜乐,从而产生学习情结,生发学习期待,走上乐学、好学之路。)

五、小结收获,拓展提升

本块的实施,要求老师引导、激励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收获,以期对本课所学再次回顾,产生收获的成就感。老师再结合学习目标和本课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摘抄积累、拓宽知识、深化情感等),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习活动自觉延续下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结收获,一是巩固所学,二是提高归纳能力,三是享受成就,体验快乐。适度拓展,既是对当堂课所学进行知识和情感的巩固与延伸,又是学习活动的延续,还体现了“大语文观”精神。)

六、达标测评,总结激励

本块的实施,要求老师精心设计体现三维目标的检测题目(还可鼓励学生出题),限时当堂完成(比如是5—8分钟)。在评比总结中,以正面激励为主,更多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增强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催生学习的激情。然后适度拓展,如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养成积累习惯,写一写学习后的感受,推介相关的书(文)给学生读……这样就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习活动继续延伸下去。

(设计意图:检测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师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激励或鞭策。老师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学习兴趣和期待,为他们的持续学习注入内在动力。拓展学习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能力在课外应用,为学生终生学习养成习惯基础,也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锤炼。)

学案编写与实施要注意的几点:

1、年段不同、内容不同、各班学情不同……老师引导的时间比例亦不同。

2、如何布置预习?预习要求和呈现方式怎样?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确定。

3、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注意体现自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探究的问题应具有典型性和开放性。

4、学习不要只停留在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品质、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5、展示与测评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反馈训练要注重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篇7: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1结合切合生活的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物理学理论的理解有很大难度,在进行物理学习时,可以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使课堂变得十分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物理知识由抽象转为具体,方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这是物理教学魅力的体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设计有意义的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例如:教学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个塑料瓶,在瓶子的不同高度分别弄三个孔,在瓶子上方快速注入水,学生会发现最下面的孔出来的水柱最远。在教学初中物理“磁场的方向性”时,为了让学生正确体会“磁场方向性”,教师创设情境:将几枚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的不同位置上,学生可以明显看到小磁针的N极指向各不相同。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肉眼观察,真正体会到液体的压强和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磁场是有方向性的,也可以动手进行简单操作。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

2.2运用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视频等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将物理知识转化为图形、影像、音效、动画等形式,合理地设置视频情境教学,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机融入情境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内涵,给他们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物态变化的学习和掌握课上,教师可以播放雾凇景观、漂亮的湖泊、冰雕等视频,或者制作幻灯片,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对物态形成产生一定的认识并有兴趣学习。

2.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物理知识大部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有着很多奇妙特性。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也可以促进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进行研究。这是使学生思想与情感表达达成一致的方法,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生活。例如:在学习惯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都有过切身体会,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看看是否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坐公交的时候,车到站停车的时候,会感觉身子向前倾倒,而启动的时候是往后倾倒;当我们奋力向前跑,突然遇到障碍物要停下来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前,不注意还会摔一跤。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中的惯性知识,就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因为是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学生能很快接受与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变化。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逐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教师必须创设教学情境,避免在使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时的一些常见问题,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学,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探索与钻研物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洪.初中物理中的趣味性教学探究.科技信息

[2]《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8: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大学物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一门专业基础课,极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以灌输、接受为主要特征传统教学方式仍占绝对优势,制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虽有经济、灵活、针对性强等优点,但存在着信息传递方式单调、信息传输效率不高等缺点。此外,一些教师上课时一直采用对照教材或教案,照本宣科,只是一味地陈列公式,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一些教师讲课课堂容量太小、重点不突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很少,使学生因前期听不懂导致知识欠缺,从而影响了后期的学习,导致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课。因此,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改革大学物理教学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理论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未形成有效互补。

大学物理是一门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中最富有活力的内容,是物理教学中必须采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教师认为理论课时本来就很紧张,如果做演示实验就会占用很多理论课的时间,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就取消演示实验环节;有的教师认为演示实验都比较简单,很容易理解,没有做的必要;有的实验室根本就没有把这些演示实验器材列入采购计划之中,等等。

3. 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普通理工院校新生物理的基础较之前有所下降,这也导致学生学习大学物理会感到一些吃力。有的学生经常听不懂教师讲的内容;有时感到物理知识好像听懂了,但是不会做题;不知道物理知识有什么作用;不会具体分析物理问题;物理公式、规律不理解;经常读不懂教材上的内容;不知道物理知识的来源;不会用高等数学知识求解物理问题,等等。以上这些情况导致了他们对大学物理课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情绪。另外,一些非物理类专业的学生自认为学大学物理课程对他们来说无论对于当前的学习还是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也使得大学物理的教学陷入了一种被动的状态。

二、解决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加强教师与教师、学生间的交流。

物理教学手段是指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和工具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其本身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信息的重要保证。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基础和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应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使重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能优化物理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教师利用电子教案、演示实验、录像、计算机教学软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在电磁学部分,大多数学生对判断磁场的方向很是头疼,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就能很直观地观察和判断磁场的方向,同时还可以节省很多画图的时间。又如在教学光学时,教师把实物演示与视频相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

此外,教师应该经常交流心得,也可以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更应该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可以登录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查询大学物理的相关资料,及时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强化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演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能够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简单生动的演示实验能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也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就会在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比如在力学研究陀螺的进动问题时,展示陀螺的运动,就会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图像,能起到促进学生思考、加深理解的作用。有的演示实验时间太长,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与演示实验室提前预约,让学生提前自由选择时间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这样既可以解决理论课时紧张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演示实验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3. 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对大学物理感兴趣,使他们清楚为什么学本门课程,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哪些影响。例如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在上课时应告诉他们学好大学物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比如电磁学理论和信息论等课程。这样学生会心中有数,在学习大学物理的时候就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变被动为主动。

其次,教师要注重物理学史与大学物理课程之间的配合。教师可把物理学史中的名人轶事和一些典故穿插在课堂内容的讲述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事物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利用课内和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述物理在当前科学技术前沿的应用,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

最后,教师可在讲课时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或者在课余通过QQ与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心得,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兴趣。

三、结语

在科技发展迅猛发展的21世纪,作为理工科必修课的大学物理的教学尤其重要,如何在当前有限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基本的科学素养,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在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蒙.大学物理启发式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功 (教育版) , 2008, (10) :181.

[2]刘建斌, 曹帅.如何提高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积极性[J].

[3]熊青玲, 程衍富.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物理与工程, 2008, (3) .

篇9:中职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教学现状;解决措施

一、中职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物理是工科学生的必修课,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以后自学以及工作应用的必备条件,而由于高校扩招的现状,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逐渐下降,尤其是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更是平添了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基础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大不如以前,所招的学生大多没打好基础,在初中的时候综合能力及成绩就不好,所以其面临着学生文化基础弱、坏毛病多、自控力不强以及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再加上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大多不会特别顺利,使得学生一听到物理这个词就愁容满面,而且中职物理较初中知识繁琐,比初中的知识难度更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导致学习成效不高。

2.教材的编制与专业技能不符,没有针对性

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而且向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学习、模仿,但是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传统的课程结构,虽然这些课程结构在以往的教育中曾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其教材的编制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只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强调物理知识的系统逻辑性,而不注重物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

3.学校安排过于功利化,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当今的企业在招工的时候,只是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考核,而不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等,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盲目改变原有的课程安排,加大专业课程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教育的物理课程被一再缩减,甚至有的学校的物理课程不能正常进行,由于这种改革现象的存在,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面临尴尬的境地,造成其积极性不高,教学态度不严谨。

二、解决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重视物理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中职学校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物理课程的内容符合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且与专业课程的学习需求相适应,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很快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中职物理教学要坚持实用的原则,努力发挥其在所有学科中的基础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更应该耐心地解决并帮助学生摆脱困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要细心讲解,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取得学习的进步。

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中职学生的物理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不能只传授抽象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否则物理教学将很难取得学习成果。理性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智力的高低上并不存在差别,只是存在一些智力类型上的差别,所以说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对于这些差别,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在实践能力上弥补,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更是社会及企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3.运用多媒體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必然,其优势是传统教育模式所不能比的,其具有直观性,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课程内容,更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所要分步展示的内容,并且能够向学生展示海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就重要内容进行反复演示,并通过对普通实验的扩充使学生综合掌握实验的过程及技巧。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成绩的提升。

4.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加强对物理实验的教学,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素养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能力。实验教学应当和理论知识的培养一样受到重视,在教育目标及教育过程中都应该逐一体现,变传统理论模式为现在的综合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中职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阶段性胜利,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受到社会的重视,在社会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职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必须不断完善自己,通过提高物理等应用类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及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马玉良.浅析中职物理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华章,2013(31).

上一篇:学生入学成绩下一篇:客房部整改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