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

2024-04-26

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通用6篇)

篇1: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姓名:张亚静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2012级政行班学号:***

性(sex)这个词,是从拉丁语sexus一词演变而来。其科学涵义可以简单概括为:人类的性是以生物繁衍的机能为基础,受特定的社会关系影响和人的心理因素支配的性行为。随着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各种文化中,性问题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比以前更为深入和广泛。而性教育是建立在性科学上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发展和性发育的教学和研究,它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有关人的性发育、性功能的生理知识,还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性道德规范和性价值标准,以及与性有关的法律规范。健康的性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家庭、学校以及教育机构应适时适量地在学生中开展性教育。

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性心理方面的快速发育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产生强烈的性意识,他们有活跃的性感情、性思维,使他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好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观念在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但也有些同学在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再加之其对性知识认识的不足,出现了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大学生处于“金字塔尖”,有一定的优越感,在心理上既有一般青年的共同特点,又有其特有的心理矛盾:性意识上表现出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性观念上的开放性与传统性的矛盾;在性道德上批判性与片面性的矛盾。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让大学生在青春期学习性知识,熟悉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性表面上是个人生理问题,实际上却是一个“人”的综合问题,它涉及到生理、心理、伦理、法律等多个方面。大学生性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减少、防范大学生中的性过失,而且应是通过性教育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他们在性问题上的辨别力、鉴赏力和选择力,学会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面对大学生所存在的性问题的事实和发展态势,学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教育。而性道德教育作为性健康教育的核心,应该给与高度重视。良好的性道德观是提高个人对两性关系的理性把握,升华个人人格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促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爱情和追求幸福生活。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性行为是正确的、是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从而避免性犯罪和性错误的发生。

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应该把握好大学生发展规律以及性科学教育特点,并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坚持性教育的全面性;坚持适时、适度、适宜的原则;正面疏导,把丰富的性教育内容与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只有坚持好这几点原则,才能使进行性教育的目的更容易达到、才能让性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性,我们应该庄重地面对它。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理解它、读懂它,才能更好地面对它、处理它。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昵只是它的结果。我们只有端正对性的学习态度,通过对性的学习,用全方位的科学的性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才能使我们在性的世界里从容洒脱,才能让生活更加美满幸福,才能让爱得到升华与永恒。

篇2: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

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大学生性教育在教育中的长期“缺席”,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1.社会对性持“含蓄”态度。性是人类繁衍的必然途径和婚姻的基本元素,但是由于“性本能”和“性隐私”双重认识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普遍认为性是不方便说出口的,否则就意味着贱卑粗俗和不文明。因此,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对性问题既无疏也无导的社会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对青少年的成长会造成不利的影响。2.学校对性教育的忽视和曲解。大学生对性知识的迫切需求和高校不能提供系统性教育的矛盾无法解决,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性教育还存在两个曲解:一是无师自通论,认为性知识是人的本能,不需要特别讲授;二是引导害怕论,认为教给学生性知识会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性冲动。

3.家庭对性教育的不知所措。家庭中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基础价值和启蒙意义,但现实却非常令人担忧。由于家长自身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性教育,与孩子们谈论性问题时他们难以启齿;孩子向父母询问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时,多数父母用搪塞、回避、责骂堵塞了沟通途径。一些父母因为缺乏性知识和沟通能力,即使想和孩子沟通,也因不知所措,使家庭性教育无法进行。

性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1、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民族、国家、家庭、亲朋、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责任。大学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建设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更重要的还包括了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社会性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体的性道德品质,使大学生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性道德观。

3、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家庭的和谐。

篇3: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河南省洛阳市随机选择6所初中和3所高中作为研究现场, 且随机选择其中2所初中和l所高中实施单纯学校生殖健康教育 ( 干预1组, 661人) , 2所初中和1所高中实施家庭与学校同步教育 ( 干预2组, 621人) , 另2所初中和1所高中作为对照组 ( 653人) , 不实施干预措施。3个组同一类型学校规模、生源和教学水平类似, 具有可比性; 每所学校至少抽调1名教师直接参与本研究。本研究选择“父母与孩子沟通异性交往话题的比例”作为计算样本量的指标。根据以往报道[5], 25% 的家长反映与孩子沟通过异性交往话题, 希望干预后此比例能达到35% , 取α = 0. 05 ( 单侧) , β = 0. 10, 考虑失访率为7% , 根据本研究前期调查研究结果[1], 整群抽样设计效率为1. 5, 各组需要样本402人, 家长共804名, 学生共需1 206名。干预前实际调查学生1 935名, 父母835名。其中初中生957名, 高中生978名;男生981名, 女生954名, 男女性别比例为1. 03∶1。年龄12 ~ 18岁, 平均年龄 ( 15. 6±1. 5) 岁。干预后学生1 282名, 其中初中生814名, 高中生468名; 男生653名, 女生629名, 性别比1. 04∶1, 年龄12 ~ 18岁, 平均年龄 ( 15. 7±1. 3) 岁。干预后父母823名。

1. 2方法干预自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为期2 a, 分为两部分: 一是针对干预组学校学生的干预活动; 二是针对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组家长的干预活动, 对照组的学生和家长不提供干预活动。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培训教师在教育部门配合下, 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每2周1次, 每次培训不少于1 h, 培训次数不少于20次; 家长和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分开进行。干预前对培训教师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培训知识和方法、明确本次干预目的和培训工作的进程等。专家组成员对每次培训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为保证干预开展和培训质量, 对干预的每一个环节, 包括培训教师、调查实施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干预评估包括基线评估、干预活动评估和干预效果评估3个部分。基线评估在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学生中进行, 在同一人群中进行干预后调查, 调查员组织学生和家长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家长和学生分开进行。基线调查中, 调查问卷共包括55项生殖健康知识问题, 大体分为4类, 其中生殖生理知识问题10项, 艾滋病知识问题10项, 性病知识问题20项, 避孕知识问题15项。根据问卷的回答情况综合评价被试者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在各分类知识中, 答对一题得1分, 答错或不知道得0分, 其得分总和再按满分100分调整后即为各分类知识得分。各分类知识得分按1 /4权重相加即为总知识得分。根据学生对情景“恋人发生性行为, 一方拒绝使用安全套, 该怎样做?”假设的回答来评价他们的安全性行为意识, 将回答“不用安全套性交”视为安全性行为意识较弱。回答“用其他避孕方法代替”者安全性行为意识居中, 回答“说服对方使用或不发生性行为”者视为安全性行为意识较强。

1. 3质量控制调查员当场讲解问卷填写方法和要求, 学生和家长自己填写问卷。为保护隐私, 保证问卷的真实性, 问卷采取不记名、现场答题、现场收卷的方法; 回收后检查、整理所有调查问卷, 剔除无效问卷, 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经过预调查和修订考核, 该调查方法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 92, 结构效度为0. 88, 符合调查方法的要求。

1. 4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由专职人员进行审核、编码后录入计算机。用Epi-Info 7. 1. 2. 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设立数据录入限制, 进行双录入。采用Epi Data数据管理软件对2次录入的每个变量进行比较, 对不一致处查找调查表原始数据并修正错误, 再重新比较、核对, 直到2次录入的数据完全一致。用SAS8. 0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描述连续性变量, 用构成比描述分类或等级变量。单因素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在分析基线资料有关变量的影响因素时, 采用二分类或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法。多因素分析中, 模型适度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P值均大于0. 05, 自变量进入模型的检验水准α = 0. 05。

2 结果

2. 1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基线调查得分见表1。干预后, 初中生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得分增加最多, 增加最小的是避孕知识。高中生生殖生理知识得分增加最多, 而艾滋病知识和避孕知识的增加较少。见表2。

2. 2中学生对异性交往问题的态度初中生中, 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中生中, 基线调查3组学生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态度有差别, 干预1组认为“男女生约会很正常”和“男孩女孩彼此亲吻、拥抱、爱抚没什么”的比例低于其他2组, 终末调查时3组高中生认为“男女生约会很正常”和“男孩女孩彼此亲吻、拥抱、爱抚没什么”的比例均较基线上升, 且干预1组同意“中学生男女约会很正常”的比例高于其他2组。

2. 3 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无论是对男性或女性婚前性行为, 终末调查时3组初中生持“认同”和“理解”态度的比例均较基线升高。3组同时点相比, 两次调查态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高中生中, 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婚前性行为, 终末调查时除干预2组外, 其他2组学生持“认同”和“理解”的比例较基线有所上升; 3组同时点比较, 干预2组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低于其他2组, 持“理解”和“反对”态度的比例高于其他2组。

2. 4 中学生对安全性行为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

调整对象性别、年级后结果显示, 两种干预对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意识均无影响 ( P值均 > 0. 05) 。见表3。按学生所在学段分层分析, 两种干预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也均无影响 ( P值均 > 0. 05) 。见表4。

注: 干预组以对照组为对照, 时间以基线为对照, 干预实施后以干预实施前为对照, 年级以高中为对照, 性别以女为对照。

2. 5对中学生性相关行为的影响基线调查时, 3组初中生有过性相关行为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末调查时, 除性行为、爱抚行为外, 3组有过其他性相关行为 ( 如恋爱、拥抱和接吻) 的比例较基线均有增加, 但同时点比较, 3组对象性相关行为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对3组高中生的性相关行为进行比较发现, 基线调查时, 除干预1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拥抱的比例低于其他2组外, 3组其他性相关行为的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终末调查时, 干预2组高中生与异性有过恋爱、拥抱和爱抚行为的比例无明显增加, 其他2组性相关行为的发生比例均较基线增加, 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6对父母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以父母知识得分为应变量, 以组别、时间和是否实施干预为自变量拟合一般线性模型, 并校正了性别、文化程度、是否认为家长适合担任性教育者以及孩子所在年级等因素。结果显示, 干预对父母知识得分有影响, 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调整均数之差为4. 69分 ( 95% CI = 2. 75 ~ 6. 24) 。见表5。

2. 7对父母家庭性教育态度的影响以父母对“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对子女进行家庭性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 ( 有必要 = 1, 无必要 = 0) 为应变量, 以组别、时间、是否实施干预为自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 并调整性别、文化程度、孩子所在年级、孩子是否问过性相关问题等因素, 结果显示, 干预对提高父母家庭性教育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 ( OR = 1. 22, P < 0. 05) 。除干预因素外, 父母对家庭性教育的态度与文化程度、孩子所在的年级以及孩子是否问过性相关问题有关, 父母文化程度高、孩子为初中生及孩子问过性相关问题的父母更多趋向于认为有必要开展家庭性教育。按孩子所在的年级和性别分层分析, 未发现干预对父母家庭性教育态度有影响。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 单纯学校教育 ( 干预1) 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干预1组生殖生理知识得分增加最多, 可能与生殖生理知识与青春期发育关系密切、中学生了解不多有关[6]。对于避孕知识, 高中生只在生活技能培训和宣传材料中略提及避孕的原理, 没有讲解具体的避孕方法, 对初中生仅在“艾滋病/性病”课程和宣传材料中提到避孕套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而调查表中涉及的避孕知识问题包括具体的避孕方法, 因此干预对避孕知识得分的增加作用较弱。

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 ( 干预2) 不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而且其效果优于单纯学校教育 ( 干预1) 。除了艾滋病知识外, 干预2组学生生殖生理知识、性病知识和避孕知识的增加值均高于干预l组。虽然2种干预方式对高中生总知识得分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但在各分类知识中, 干预2组高中生的生殖生理知识增长最多。干预2组高中生的性病和艾滋病知识增值低于干预1组, 可能与在干预活动开展的第2年, 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 高中生小班化的生活技能培训被大型专家讲座所替代, 内容没有涉及艾滋病和性病知识, 而仅在宣传折页中提供; 从学生参与干预活动的情况来看, 干预1组的高中生对宣传折页的评价较高并较为认真地阅读。

从干预对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影响的多元分析来看, 单纯学校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趋向理解, 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趋向理解和反对, 提示与单纯学校性教育相比, 家庭和学校性教育使高中生的态度更趋于保守, 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类似[7]。王丽卿等[8]在一项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性研究中, 发现强化课堂教育组与单纯课堂教育组相比, 较少有高中毕业后发生性行为的意愿。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笔者在干预2组高中生中布置了“对‘少女妈妈’的思考”的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谈谈各自对中学生谈恋爱和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期望通过亲子沟通能使青少年的态度发生积极转变。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坚决反对婚前性行为, 许多家长认为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 从恋爱—婚姻—家庭的深层次进行引导”“应疏导孩子, 健全对性行为的正确认识并理性控制”。由于种种原因, 该活动在初中生中未能开展, 这可能是家庭和学校性教育未能使初中生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9]。

无论是单纯学校性教育, 还是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 均未能降低中学生谈恋爱、与异性发生亲密行为及发生性行为的概率, 但也没有促进这些性相关行为的发生; 亦未能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悦纳程度及增加他们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与其他干预性研究的结果类似[10]。其原因可能是一项技能的学习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一个人的意识或行为的改变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11]; 青少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锻炼才会熟练掌握, 因此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追踪观察, 才能显示 于预对行 为改变的 长期影响。

摘要:目的 评价在洛阳市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干预性研究, 干预模式采取单纯学校教育与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每2周1次, 每次不少于1 h, 共不少于20次, 干预时间为2 a。通过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及学生和家长的小组访谈, 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以及2个干预组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 评价干预效果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干预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差值作用最大 (两个干预组分别为22.58±10.21和28.82±13.42) ;与单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比, 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趋于保守;未发现两种干预方式对初中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产生影响 (P值均>0.05) 。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效提高了父母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均数之差为4.69分。结论 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 但干预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性,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萍, 张英剑, 潘新娟, 等.洛阳市中学生生殖健康性行为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29 (11) :1087-1089.

[2]周远忠, 张玫玫, 尹平, 等.北京市大学生对生殖健康、避孕教育及服务需求的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 17 (2) :74-77.

[3]应笑, 涂晓雯, 楼超华, 等.中学生性及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5) :633-634.

[4]吴静, 熊光练, 石淑华, 等.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干预效果评价及启示[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5) :552-554.

[5]LIU Z, ZHU M, DIB HH, et al.RH knowledge and service utilization among unmarried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three major cities, China[J].BMC Public Health, 2011, 11 (1) :74-78.

[6]程艳, 楼超华, 高尔生.生活技能培训对艾滋病高发地区高中学生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177 (6) :344-348.

[7]KOHLER PK, MANHART LE, LAFFERTY ME, et al.Abstinence only and 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sexual activity and unintended pregnancy[J].J Adoles Health, 2008, 42 (4) :344-351.

[8]王丽卿, 杨森焙, 沈敏, 等.武汉市初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12) :1433-1434.

[9]胡浩, 张华, 阮师曼, 等.IMB模型在艾滋病干预行为研究中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7) :915-916.

[10]朱秀红, 张燕.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18 (12) :1076-1079.

篇4: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

摘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呈现出多种发展态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杭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大多数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最终得出以下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健全和完善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体系;丰富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等。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一、研究背景

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就已开始倡导促进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目前也确实存在对高校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但这种教育涉及的层次不深、面不广,效果也不明显。在进入青春期后,幼儿的性生活开始向正常的终极形式转型。长期以来,在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途径单一,学生除了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很难获得较为全面与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缺失与缺位现象严重。随着新媒介化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对待性与生殖健康观念上与过去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在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不安全性行为、未婚少女意外妊娠、堕胎、艾滋病及性病蔓延等问题也由个别现象转化为普遍现象,且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形势比过去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如何使我国大学生掌握正确和全面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观念,做出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行为选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二、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以及规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是为了对与调查报告相关的重要研究及研究成果有较全面的了解,在调查之前查阅了大量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并对其整理、归纳和总结,为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社会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在杭三所高校,即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后剔除不合格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为83.2%。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等;第二部分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知识,包括了解途径、了解程度等;第三部分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看法,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取、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接受状况,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最后,结合规范分析法,对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实现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回答了“应该是什么”和“应该如何解决”等重要问题。

三、数据分析

(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及来源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表示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十分了解仅占9.62%。而又因性别与专业的不同,使得大学生在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男生在十分了解的程度上的比重比女生的比重高了4.26个百分比(见表1),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十分了解的比重达到了18.75%,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而农学类专业的学生、历史类专业、法学和哲学类专业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专业属性和专业课程设置有关。另外,是否恋爱似乎也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正在或谈过恋爱的学生普遍比没谈过恋爱的学生更加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关于艾滋病等性传染疾病的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性传染疾病所了解的主要以艾滋病、梅毒为主,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于性传染疾病的种类了解的并不透彻。

由于当前大学生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现象日渐增多,使得加强大学生对避孕措施和人工流产的了解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避孕套的使用了解程度,在专业与性别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医学类专业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男生选择“了解并知道如何使用”的比重高于女生8.24个百分比。而女生“清楚知道”流产的比重高于男生。

调查显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表5-1)依次是网络(89.42%)、同学朋友(66.35%)、学校(50%)、报刊书籍(44.23%)、广播电视(32.69%),家庭(17.31%)和非正规出版物(8.65%),其中男女生都以网络了解为主,男生通过非正规出版物来了解相关知识比女生所占的比重更多。(见表3)

(二)各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在调查是否接受过正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时候,约74.04%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只有25.96%人表示接受过正规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说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仍没有落到实处。在对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调查中显示,约32.69%的人表示满意但有所欠缺,约53.85%的人表示欠缺较多,进步空间很大,约10.58%的人则认为完全没有开展起来。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杭高校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已经起步,但进步的空间仍较大,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据多项选择问题的调查(见表5)显示,其中“性在今天的中国仍然被人们所回避”所占比重最高,表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的因素仍占主导地位。而学校层面,“学校方面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和“形式和内容不佳”成为主要问题,各占58.65%和55.77%。

(三)关于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心理与态度

在面对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心态上,大部分人表示很正常,完全把它当作一种生理现象,但也有少数人存在猎奇心理,觉得好玩或者害羞回避这类问题。面对教育部即将实行的将性心理教育列为大学生必修课这一规定的态度时,41.35%的人表示非常必要或必要,仅有8%的人表示不了解或无所谓。可见绝大多数在杭高校的大学生认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成为大学生必修课是很有必要的。但再被问起如果所在学校开设该类课程是否会选择的问题时,61.54%的学生却选择了可能会去,15.38%和4.81%%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或视选课人数决定,仅有18.27%的学生选择一定会。由此反映出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问题上,在杭大学生的心理是矛盾与茫然的,一方面认为开设课程很有必要,但另一方面也矛盾于是否自己需要或愿意上这门课程。

在问到“所在高校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何”时,“不清楚”和“比较重视”占了大半,各占44.23%和35.58%。也验证了上面所说的没有重视问题,表明了在杭高校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并且可能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造成学生对于该教育的实施不清楚。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开展的内容形式方面,被问到希望以哪种形式开展,63.46%的学生希望采取开设相关课程的方式,而27.88%的学生希望讲座的方式,但也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活动互动的方式来学习。可见,在杭高校大学生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希望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引导,但也不摒弃传统开讲座的方式。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上的调查上,学生中表示“不知道”和“比较弱”占了大多数,各占53.85%和30.77%。可见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上仍存在欠缺。被调查的在杭高校中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或相关心理问题辅导的设施条件在各个高校都有所配备,52.88%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存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心理辅导中心或者说其他特设机构)。但在问及“您去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过几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97.12%的学生都表示没有去过。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认为不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存在问题自身认识不足、羞于去做辅导或不敢去做辅导的问题。因而针对这方面问题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最后,在如何推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上(见表6),“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引导”所占比重最大,而“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丰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都占了较大的比重。

四、总结

(一)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归因分析

1.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现状

从广处看,可以说,性的启发与性的教育对于今日文明社会生活的意义,要比以前任何时代为大。大学生获得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途径本应主要来源于学校和家庭,但经过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为网络、书籍和电视等。学校和家庭教育并未起主导作用。大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面临着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转变与发展。在“性禁锢”和“性解放”的双重作用以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滞后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了各种矛盾。

2.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对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的影响

尽管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较低,但近年来有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大学生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多、性生理需求的增长以及性观念的开放,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逐渐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介化时代下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日趋开放和宽容,很多人不再将贞操看得很重。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表示可以理解,对婚前性行为表现出相当高的接受度;性行为的发生时间提前,发生率升高,安全问题堪忧。大学生处于性活跃年龄,不少大学生第1次的性交对象为普通朋友或陌生人,说明初次性行为比较随意,性观念开放,有性自由倾向,易导致性道德的偏差;高危性行为走进校园,成为性病、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女生未婚先孕,多数选择人工流产。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形势十分严峻,是导致非意愿妊娠和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以上种种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都是由于大学生在青春期教育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所导致的。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观念的措施

1.健全和完善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既包括教师队伍数量上的增多也包括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所以在杭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大力引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扩大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建立完善的师资培养机制,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其次完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调查发现,在杭高校大学生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的要求比较高,希望能够涵盖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异性交往以及性伦理道德的各个方面,因此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需要继续教育内容。最后,丰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高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该以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为主,同时融合多种适合学生参与的形式。继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讲座。高校可聘请相关性学或医学专家,开设系列讲座,采取公开化的讲解方式,易于大学生接受。同时也要加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鉴于学生把书刊杂志当作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载体,购置相关期刊和图书资源供学生阅读,从而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这种方式获取相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2.丰富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

目前我校已开设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但是还刚刚起步。根据选课情况来看,许多同学都很有意愿去上这样的课程。所以,为了更好的传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知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概念、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发展史、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标准、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美学、爱情、恋爱与婚姻、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性行为与怀孕的关系、避孕措施、怀孕后的处理以及性传播疾病防治等。教育方法:除了讲授与讨论、多媒体教学和讲座外,还应考虑到男、女生的不同生理特点,文科和理科接受的信息不同,需要分组讨论,甚至个别交谈和咨询等,还需提供一些健康的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报刊、杂志、报刊、书籍等。总而言之,通过网络查询、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讲座、相关咨询,报刊杂志和书籍等多种方式,使大学生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系统、全面和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提高性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规范个人性行为,走出性困惑、提高识别和抵御色情信息能力,避免未婚先孕、不安全流产,防治性传播疾病,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

性道德规范是对人类的性行为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最初手段。它的重要意义是让人们知道人类的性行为不能是随意的,人类的繁衍、家庭的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需要社会对人类自身的性行为进行管束。因此当前在杭高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该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为主,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和正确看待恋爱中的性,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

4.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

学校性生殖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继续保持可避免感染性病、艾滋病和非意愿怀孕。应加强对大学生对大学生性伦理、道德的教育,规范他们自身性行为,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同时加强性病、艾滋病防范知识的教育,倡导安全性行为。在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中,应增加避孕知识,尤其是应该有正确使用避孕套方法的内容,这对子我国控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婚前性行为难以避免而又需要保护青少年避免怀孕和预防传播疾病的情况下,对安全套使用的推广势在必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与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英]霭理士著.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奥]弗洛伊德著.性学三论[M].徐胤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3]黎钰林,沈又红.当前我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其症结[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

[4]张俊洁.对我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8).

[5]郭韶玲.当代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J].中国性科学,2005(10).

[6]谭蓓蓓.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省:青岛大学,2008.

[7]杨培升.浅谈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尴尬现状成因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5(11).

篇5: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性教育开放道德措施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

一、调查结果

(一)对性知识的关注程度

两性话题对人类有着永恒的吸引力, 生理日渐趋向成熟的大学生们对此更是乐此不疲。尽管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性知识方面只是隐约、零星的知道, 但是集体的生活、便捷的网络渠道等都使得他们对于此类话题不再讳莫如深了。事实上, 在大学中, 同学之间通过卧谈会等方式交流性知识的现象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了。

1、对性话题的谈论

从调查中, 我们可以看出潍院绝大多数同学对性话题呈现出一般关注和比较关注, 毫不关注或很少关注的仅占16%。在宿舍里, 68% 的同学对此类话题谈论得很多, 几乎不谈或从来不谈的仅占6.5%。从分析结果来看, 性别差异并不显著, 专业类别、成长环境差异显著。

2、性意识的觉醒

大学生们不再像高中时代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性话题呈现出广泛的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意识的普遍觉醒。在生活中, 有47.5% 的被访者意识到自身有性方面的要求。从分析结果来看, 性别差异十分显著, 男生比女生更加明显。被访男生有61.5%表示意识到,远远高出女生的39.4%。女生大体上态度比较含糊, 大部分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值得注意的是, 农村的学生意识到有性要求的比率比城里的学生要高点。高年级比低年级更有意识, 其中大二学生在递增曲线中比较突出。

3、性知识的了解渠道

尽管婚前性行为越来越普遍, 但是在大学期间, 通过亲身尝试来了解性知识的毕竟还属于少数, 只有

9.2%。其中男生的比率比女生略高, 为12.4% , 女生只有7.4%.绝大多数人还是通过人际交流以及大众媒介来了解性方面的知识。有59.5% 的被访选择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62.6% 选择大众媒介。而在大众媒介中, 选报刊书籍的占56% , 电视占38% , 广播占15% , 网络占43% , 音像制品占41% , 其他占10%。可见, 知识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们更多地依靠书籍、电视、网络、音像制品等了解性知识(二)对婚前性的认同程度

时下, 婚前性行为越来越普遍。禁欲主义性文化的退隐, 性知识的广泛传播以及避技术进步带来的性与生育的相对分离, 社会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趋向宽容, 年轻的、高学历者的性观念无疑更加开放。这一切对潍院的学生观念都起到了事实上的冲击。对于婚前发生性行为, 明确持赞同态度的占了33% , 表示不赞同的占30.5%, 其余36.5%的人态度较为模糊。通过分析, 性别差异是最明显的, 男生(40.7%)比女生(28.5%)更赞同婚前性行为。专业类别、年级、成长环境虽说没有特别的差异,理工科认同的人少些。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 越来越多的人持赞同意见。农村来的孩子赞成的比例达到了47.3%, 比城市、城镇的高十几个百分点, 可见地域差别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不过有的人尽管不反对婚前性行为, 却主张大学期间别发生这样的事情。与赞同婚前性行为(33%)的比例相比, 却有更高比例的人默认大学期间的性行为, 认为这是个人的事情,不加评论, 这一比例高达58.3%。用道德的标准加以指责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人, 主要是男生和理工科的学生, 还有大一的学生对此反映也比较激烈。

(三)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

有婚前性行为并不一定要同居, 但就有不少大学生情侣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从学校宿舍里搬出来, 过起了类似于小家庭式的生活。大学生活的自由使得同居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大学同居村。对于大学生同居, 专家们认为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基本上已成熟, 在这个时候发生同居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的解决要靠社会和学校理性引导以及大学生自我的进步。潍院既然有相当比例的人赞同婚前性行为, 对同居现象比较宽容也不出意外。虽然有不少人比较理智地思考问题, 认为大学期间最好别同居, 干扰学习。仍有75.7% 的人认为这是个人问题, 旁人不该多加指责。

二结论

通过以上对数据的描述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比较明显的结论。

(一)潍坊学院大学生性观念开放但未出现偏离。总体上, 男生比女生更开放, 差异比较显著。

(二)思想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事实上, 这是目前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在问卷设计、发

放过程中, 我们明显觉察出潍坊学院大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各种态度。在接受问卷填写时, 有人平静如水、有人欣喜若狂、有人直言拒绝,在回收的问卷中, 问题的所有选项几乎都有相当比例的人选择。

三措施

纵观我国性知识教育的普及程度,是极其缺乏的,无论从小学到大学,生理卫生常识课似乎成了一门难以启齿的课程,授课的教师在面对男女生殖器官和其特点时,都会一语带过或避而不谈,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生理特征的显露带来困惑。有人说五千年封建社会之下的性保守程度,到现在依然根深固蒂,此话还真的一点不假。所谓以科学知识去摒弃旧观念迎接新学说,这只是一种口号的标榜,而不是深入到教学之中。这是教育的一大败笔。作为当代大学生,对性观念缺乏的程度依然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无力去批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爱的选择,作为大学生而言,他们在接受系统的教育之后,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能力,有自己选择喜好的权力。那么作为学校,在学生对性观念缺乏的情况下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呢?

(一)在目前大学体育综合课、保健课等课程中讲授性解剖、身体发育、自我形象、性交、受精、生育、避孕、自慰、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性器官皮肤病及生殖健康等。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关注生殖健康教育作为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我国的大学性教育应该借鉴这样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知识的大量涌入等多方因素, 不断重塑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多元化的思想表明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进步的社会, 但也要防止多元化导致的判断力的丧失, 在是非面前辨不清方向。因此, 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依然重要。这一切更加使我们觉得进行此番调查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性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正确对待性, 在一个思想多元化的年代, 在一个文明开化的校园, 将学生们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系统地呈现出来, 探究现象背后的东西, 哪怕只有一点收获, 对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

参考文献:

张改叶、陈娱、魏文君: 女大学生恋爱特点的调查分析 , 载中国青年研究 2003 年。

贾晓明: 学习建立亲密关系: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载中国青年研究 2003 年6 月。

肖扬: 国际聚焦: 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与干预策略, 载当代青年研究 2002 年1 月。

袁贵礼、田毅: 大学生眼中的婚前性行为, 载中国青年研究 2002 年3 月。

徐莉、刘爽: 大城市未婚青年的性知识、性观念及其行为模式, 载青年研究 2001 年第4 期。

调查问卷你的性别()

A 男B 女你的户口所在地()

A 城市B 农村C城镇

3你的专业属于()

A 理工B 文史C 艺术类您是哪个年级的-----------

5你现在谈恋爱吗()

A 是B 否

6你对性话题的谈论程度()

A 经常 B 一般 C 几乎不谈 D 从来不谈你对自身性方面要求的意识()

A 没有意识 B 不知道 C 有意识你通过亲自尝试来了解性知识()

A 是 B 否你对婚前性行为的认同与否()

A 很不赞同B 说不准 C 非常赞同你对在校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看法()

A 不道德,伤风败俗B 正常生理需求C 读书为主,不易发生 D 其他 11 你对同居的看法()

A 正常的生活方式 B 坚决反对 C 最好别,干扰学习你对安全套进校园的看法()

A 坚决反对 B 漠不关心 C 同意你对未来伴侣发生过性行为关系后的态度()

篇6:大学生性伦理危机及根源分析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性问题,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性伦理的缺失.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性伦理危机现状及其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建立合乎人性与理性的大学生性伦理提供现实依据.

作 者:王进鑫 胡珍  作者单位: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刊 名:当代青年研究  CSSCI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年,卷(期): “”(8) 分类号:B823.4 关键词:大学生   性伦理   危机  

上一篇:斜拉桥塔下横梁腹板裂缝成因分析下一篇:凯丽大厦工程竣工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