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2024-05-22

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共11篇)

篇1: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剪纸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基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从而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而开展剪纸艺术活动,能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并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一、剪纸教学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剪纸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让孩子在剪纸活动中锻炼大脑、五官、四肢的协调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始终专心致志的参与活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剪纸活动充满兴趣。剪纸可以充分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2、剪纸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剪纸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剪纸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明的直观体现。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幼儿阶段提倡剪纸教育活动,符合我国教育宗旨。幼儿园进行剪纸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儿童在剪纸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艺术的纯美。幼儿在亲自动手的同时,教师要进行生动活泼的有效讲解,让古老文明的光辉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

3、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绘画教学,一个是剪纸教学。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落后陈旧,灌输式教学带来很多误区,阻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剪纸教学是教师和孩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运用灵活的指导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方面,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至关重要,剪纸教学是培养幼儿兴趣最好的方式。剪纸教学让幼儿美术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幼儿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丰厚的成果,剪纸作品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本次剪纸活动的对象,并根据剪纸对象设定与之适应的工具、材料、资料。幼儿在看到这些东西时,会主动萌发剪纸的愿望,希望亲自参与到剪纸活动中。这些事先设定的材料,会激发幼儿创造的灵感。在剪纸活动中,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剪刀、纸张、胶水,还要根据剪纸活动的主题,提供相关辅助材料。这样孩子在剪纸活动中,才能没有阻碍,超级发挥。在材料准备上,要掌握级别和难度的区分,要根据材料来引导幼儿的能力,同时材料的质量也尤为重要。比如此次剪纸活动的主题是花园,就要准备树木、花朵、小草、房屋等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质地。要保证剪出来的图形贴近实际,这样才能创作出逼真的形象。其次,在剪纸活动中,要充分运用音乐、故事、诗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寓教于乐,把剪纸活动当成最有趣的事来对待。剪纸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发扬光大,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生动体现。对剪纸教育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篇2: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丰台七中 孙晨 *** 提起“毛猴”,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或是我们在《西游记》中看到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还有动画片《猴子捞月》中机敏顽皮的卡通形象。但我想告诉你这些都不是,它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毛猴”。难怪大家不知道,现在,就连生活在首都的北京人都很少有人知晓了,但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里,你要是问这里的学生,他们会如数家珍的给你讲述“毛猴”的故事,并会送你一只亲手制作的“小毛猴”表达着美好情感。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作为一所普通初中校,学校近年来在传承民间美术方面做着有意义的探索。近年年来通过组织学生走访民间艺人、走进北京民俗一条街,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民间艺术的教育及传承活动,学生们亲临其境的了解并感受了毛猴、泥人、花灯、棕人、剪纸等这些老艺人亲手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的魅力,还体验了这些渐渐淡出学生视野的民间艺术瑰宝的制作。

通过在活动前对民间美术领域调查得知,我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其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这种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所以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作为教学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不同种类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并亲身实践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

在了解学生需求,并结合我校资源优势基础下,学校创办了走进《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专题课程建设,使活动形式更加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作为一所普通初中校,在传承民间美术方面做着有意义的探索。曾获得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北京市初中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团委书记、美术教师孙晨近四年来通过组织参观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工作室、走进北京民俗一条街、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着民间艺术的教育及传承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纷纷感慨:“通过亲身经历其过程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发现了其制作工艺及过程的魅力,对民间美术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深入探究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优秀的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

我校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传承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得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根据长期不断的探索与挖掘资源,提出增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现在学校已将每年四月定为学校传承传统文化传承月。

2010年4月及2011年4月学校带领学生们走进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邱志刚工作室及北京民俗一条街,学生们亲临其境的欣赏与学习了布老虎、泥人、花灯、鸡吃米、鬃人、毛猴、剪纸等这些老艺人亲手创作的、渐渐淡出学生视野的民间艺术瑰宝的制作。学生们刚开始认为这些老物件,“不登大雅之堂”,心中还是怀的对高科技现代玩具的崇拜心理,根本看不起这些“土里土气”的作品,但随着艺人们的讲解及其现场演示制作的过程,学生们慢慢开始兴奋起来,就以花灯艺人邱志刚先生演示为例,不一会的工夫,外形宫灯的样子,内以剪纸粘一轮,将即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燃灯以后热气上熏,纸轮辐转,灯屏上立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一下子同学们激动起来,感慨于,原来现在靠电池可以出现的效果早在古代就有比这更先进的了。

2012年4月我校把传承民间美术活动向前推动,举办了“民间艺术进校园”校园开放日活动,我校全体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我校联合北京市玩具协会邀请了10位市级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这些艺术作品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通过学习和亲身动手实践,不仅锻炼了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深刻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实现了民间艺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活动受到社会及媒体广泛好评与关注。

民间艺人们在活动结束前激动的对学生说:“民间艺术大都是口传心授,少有固定的继承群体,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学习,更没有专业的研究与创新,许多民间美术逐步走向了固步自封,后继乏人的死胡同,有个别艺术形式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因而,这些民间艺术的教育和传承,不仅是民间文化资源,更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精神、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活动后学生们反思自己:通过学习、实践、讨论、交流,学生们原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专家和国家文化部门要做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再者离我们太远。今天转变了这种看法,并树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在2014中,学校将活动聚焦,将老北京民间传统工艺“毛猴”创作作为特色的课程活动,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学生们在毛猴的创造中畅谈着自己的创意,解读着自己的故事,分享着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闫紫双同学谈到:“我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随着父母来到了北京,可是这小“毛猴”还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见过, 看着孙老师摆弄着材料,“毛猴”作为老北京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曾经点缀着北京城的多少街头巷尾,弥留着多少老北京人的美好回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丢掉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万万不能丢掉的就是我们的特色传统文化,因为它是北京的根,北京的魂。“毛猴”虽然它仅方寸之间,但却承载着更多的情感,更多的历史,更多的文化。让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留住我们的根,守护我们的魂。

现在学校已将《走进老北京民间美术》课程开发成为区级优秀校本课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与关注。

丰台区教委副主任刘建华和丰台分院副院长赵学良2014年走进学校进行了参观与指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提出:“希望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美术特色课程,让师生共同来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篇3: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民间美术是一种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的文化形态, 体现更多的则是非物质的内容, 是普通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一种美术形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都与民间美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余载,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 由于自身社会心理的变化而日趋萎缩。鉴于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形势, 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 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保护不是目的, 必须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高等艺术教育承载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但从教育形势上看, 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教育中的民间美术依然没有摆脱危机, 从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大纲、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中民间美术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尤其不容乐观, 发展十分缓慢, 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真正的边缘”。民间美术是哺育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 理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校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体系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有利于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高等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举, 当地丰富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坚实的办学基础, 同时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民间美术的特性

高等艺术院校要把民间美术教育工作做好, 首先应该了解地域民间美术的特征。总的来讲,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传承性、民俗性、多元性的特点。

1. 传承性

中国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数代艺人经过传承改良完善发展之今, 形成较成熟的面貌展现出来。如木板年画, 取材神话、历史故事、传说中的人物, 就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 同事也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使木板年画充满了浓郁文化艺术气息, 逐渐的演变成为民间绘画的一个分支。也体现了民间的美术传承性。木板年画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繁杂的制作工艺也都是经过了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来。

2. 多元性

中国地大物博, 民间美术更是表现为一种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形态, 地域的多元化使得中国每一个不同的地域形成了自己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如山东潍坊的风筝, 河南浚县的泥咕咕, 西北的剪纸艺术等。同时不同的的地域中的同一种艺术形式, 也根据自身的历史发展特征呈现出具有鲜明特点表现形式。

3. 民俗性

民俗性在民间美术的三个特性中应该说是最为主要的。民俗既是指的民间风俗, 是一个民族中众多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历经传承的生活文化。只有具有民俗性才能使得这种美术形式称之为民间美术。

二、高等艺术院校民间美术的传承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研究, 结合高等美术教育的体质及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寻求高等艺术院校的民间美术教育应结合各地的实际。积极利用校内和地方资源, 多方位、多角度探求新的高等美术教育形式。

1. 推进高校民间美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专门美术高级人才的基地,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是现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质, 造就一代爱祖国、爱人民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2. 探索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 传承民间美术。

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形式, 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及教学的实施,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民间美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如:公共选修课和讲座, 进行有效的时间教学, 建立各类工作是, 提供学生必要的实践场所, 建立校外民间美术实习基地, 聘请民间美术家担任实践指导等, 形成了解、熟悉、亲近民间美术的氛围。

3.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科研支持, 推进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创新。

科研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间美术得以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高校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作为民间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基础, 设立专门的民间美术美术研究机构, 是高校推进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4. 民间美术研究结合地域特点, 促进民间美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民间美术大的地域上来说, 所指的一般是我们整个中华大地。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 这也必然产生千差万别地域性, 不同地区根据地域特色结合高等美术教育, 形成地区文化, 共同形成了民族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共性中突出个性。

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承载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有效的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使民间美术得以有效的保护, 不仅仅是对民间文化的负责, 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后代负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 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们接触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家乡和祖国深入了解,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 加强了学生们对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更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另一方面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 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同时, 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

民间美术立足于本土, 反应民俗习惯, 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艺术特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其深刻的内涵, 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因而从这个意义上, 该课题对抢救、保护、发展土家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 同时, 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力地促进和推动高等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余载,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间美术,传承性,民族性,多元性

参考文献

[1]程浩.浅析民间美术在云南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1, (03)

[2]胡俊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02)

[3]韦静涛.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9)

[4]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 2011, (03)

篇4: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品;现代设计;产品

一、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概述

民间工艺美术品是指民间劳动人民手工创造和制作的一种艺术品,其种类具有多样化特点。这种艺术品融入了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充分展示出了各个地区文化的风采和魅力。如保定生产的铁球,见下图1所示,手握铁球可舒筋活络,具有健身作用,受到当地和全国人民的喜爱。又如我国汉族的民间艺术品——泥塑,见下图2所示,是一种用泥土捏制而成的艺术品,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

从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概述来看,其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一,地方性。民间工艺美术品大都来源于不同地区,其中融合了当地文化历史,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和符号,记录了地方人民生活的概貌。因此,地方性特点是其他艺术品无法取代和超越的;其二,实用性。多数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是为了生活所用,如古代祭祀、建筑等所用,所以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其三,精神实用性。人们为了点缀和丰富生活,制作了大量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寄托,如我国大多地区在结婚时使用的镜面花,镜面花寄托了家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

二、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发展现状

(一)民间工艺美术品边缘化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工艺美术品出现了边缘化的现状,表现为几方面。其一,一些工艺美术品逐渐被现代艺术品所取代,进而退出市场,被人们所遗忘,最终遭到历史的淘汰,如佛山的纸塑、青岛纸斗等;其二,由于工艺美术品传承和发展力度不足,多数现代人对工艺美术品了解程度偏低,美术品的制作工艺等失传;其三,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艺术品的制作条件遭到破坏,迫使其出现了边缘化特点。

(二)部分民间工艺美术品原有功能弱化

多数传统制作手法和工艺无法流传,导致部分工艺美术品原有功能弱化。许多艺术品在古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鲁西南花格子布,是当地最为有名的纺织品,当时人们将身穿花格子布的衣服看作为一种时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衣服被市场所淘汰。虽然该艺术品在我国仍有一定的市场,但其实用价值弱化,仅保留了格子布的装饰价值。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艺术品原有功能被弱化。

(三)民间工艺美术品“变质”

民间工艺美术品记载了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而地方文化和现如今的主流文化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冲突,使得传统美术品无法迎合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需求,逐渐遭到淘汰。多数制造者和商家为了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将传统工艺美术品融入现代化特色。虽然满足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广泛需求,拥有了更为广阔地市场,但工艺美术品自身出现了“变质”。如佛山陶瓷为了适合现代社会需求,融入了现代化特点,成为了家具装饰材料。

三、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现代艺术运用

(一)全新定位

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现代艺术运用,需要进行全新定位。首先,了解服务群体和环境,进而确定其功能、色彩和材质等;其二,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趋于优势地位,定位需要将艺术品赋予一定的个性和特点;其三,打造品牌效应。品牌的树立是艺术品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如“谭木匠”是木制品中的知名品牌。该工艺美术品沿用了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特色,将其发展成为一种适合社会公众使用和收藏的高档产品。

(二)提取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体系

工艺美术品在定位后,可以进一步提取其中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体系,使得工艺品与现代社会接轨。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特色。通常情况下在原有特色基础上与现代化设计相融合,采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如生态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等。如传统的陶瓷艺术品中的青花元素被提取后,融入了现代设计之中,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设计之中,见下图3所示。

(三)设计步骤和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基础,民间工艺美术品根据定位和用途进行具体设计,其基本流程包括有以下几方面:其一,选择原材料、造型和色彩等。尊重美术品原有的特色进行筛选。如陶瓷用于室内装饰,其造型和色彩需要在原有色彩的基础上与室内整体设计融合;其二,结合设计理念进行整体加工。根据美术品的用途进行加工。可以融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生产方式,如传统工艺美术品中镜面花被加工成为各种图形,起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其三,依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对美术品进行细化设计。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品重返市场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发挥其具有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民间工艺美术品是记载我国历史文化的符号。面对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导致其受走向衰落。因此,需要将现代艺术设计融入其中,这样既能保留乡土特色,由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大众的需求,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品走向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凌士义,李晓翔.民间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藤编艺术为例[J].大众文艺,2015(1):117—119.

[2]吴天跃.“民间美术”概念的知识生成[J].民间文化论坛,2015(1):109—112.

[3]徐万邦.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研究的几点看法[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4):37—39.

篇5:中国民间剪纸美术(教育教案)

课题:中国民间剪纸美术

年级:初中学生

授课人:

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基本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二是培养学生对民间剪纸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三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元素在民间剪纸美术中的寓意;四是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视频图片欣赏讲授、讨论活动形式进行、演示机实习作业结合 教学重点:让学生概括理解中国民间剪纸美术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基本掌握民间剪纸的制作,并利用剪纸元素进行作品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室、教学辅助课件、剪纸材料及工具

教学课程:(导入)

课前问题思考及回答: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讲述一些自己家乡里的民间艺术。由学生回答的角度引出今天的中国民间剪纸美术课程。并要求欣赏观看有关剪纸元素导演的动画片《葫芦兄弟》

(知识讲解)

由《葫芦兄弟》的剪纸造型为进入点,结合剪纸图片资料,讲解

关于中国民间剪纸美术的知识。

中国民间剪纸美术的概念是什么?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及刻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民间剪纸的题材有哪些?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

说神话

民间剪纸元素寓意?“龙凤戏珠”“蛇盘兔”寓意幸福富裕、夫妻和睦,“蝙蝠、鹿、桃”寓意福禄寿,“莲花、笙、娃娃”寓意连生贵子等民间剪纸美术的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民间剪纸美术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民间剪纸美术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富有装饰性

(剪纸演示及学生课堂作业实习)

剪纸工具的介绍及使用说明讲解,分析剪纸技巧,讲述剪纸的制作方

法有剪与刻,表现形式有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等。先进行剪纸示范,学生跟带制作方式熟悉剪纸工具。然后让学生自我练习及表达练习作品寓意,老师评价学生练习作品并传授剪纸创作技巧与观念。最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

(总结课程内容)

篇6: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剪纸教学反思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学反思

剪纸艺术来自民间,表现于民间,课下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我们更应把它继承和发扬下去。为了讲好这节课,我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剪刻范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及创新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当然,由于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老师再细致的完善充实课程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得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把中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篇7:让民间艺术走进幼儿美术活动

课题名称:让民间艺术走进幼儿美术活动

负责人:左娟

所在单位“碑林区东木头市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 民间艺术 美术活动

课题以《纲要》和《指南》为依托,结合陕西地方特色及幼儿年龄特点,探求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开展的有效途径,探索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实施方案。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欣赏和喜欢民进艺术,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同时发展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民间艺术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用来反映人民大众生活、思想情感与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了解民间艺术,我们可以将民间艺术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

1、民众性;

2、原发性;

3、民族性;

4、地域性。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选择了剪纸、刺绣、编结与泥塑等方面内容。

在我国传统的社会中,行行色色的民间艺术一直伴随着孩子的童年。孩子们在与民间艺术尤其是民间玩具的亲密接触中成长起来:婴儿手摇着拨浪鼓、摇铃,戴着奶奶缝制的虎头帽,穿着虎头、猪头鞋,玩着各种小布偶,长大一些放风筝......然而今天的孩子,每天早早上幼儿园,在一天紧张的活动安排之后,忙于参加各种兴趣班:钢琴、英语、舞蹈、绘画、主持人......孩子们被迫追赶时代的脚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就算有一点点时间,充斥在他们生活中的玩具便是芭比娃娃、变形金刚、遥控汽车......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很少能看见专门的民间工艺活动,幼儿教材中也很难寻觅民间工艺的踪影。孩子们玩着高档的电动玩具,很少能接触到最原生态的草编,泥塑;看着进口动画片却很少听说过皮影戏。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民间艺术只属于过去的时代,只属于过去孩子的生活?曾经给过去孩子带来无限欢乐的泥巴玩具、捏面人、折纸、剪纸、皮影木偶,真的已经过时了吗?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把它们带入孩子的生活?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探索与研究。

要让孩子从小认同、欣赏民间艺术,必须为孩子营造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环境,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活动是实现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理应承担起培养孩子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兴趣这个重任。本课题组试图对本园幼儿进行民间艺术认知现状调查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陕西地方特色,选择合适内容,探求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开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幼儿园 民间艺术 美术活动

研究范围:碑林区东木头市幼儿园各年龄斑

课题含义:通过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展,探讨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领域的开展方法、内容、方案,同时提高教师的民间艺术素养。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政策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捏面人等。“ 理论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主张”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布鲁纳发现学习法,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发现知识、探索实物。

意义:

1、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文化的传承。

2、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乐天、向善、达观精神有利于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3、民间艺术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4、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5、民间艺术的优势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园课程存在的缺憾。

6、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民间艺术素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民间艺术的学习。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收看并反映陕西地方民俗题材的电视节目, 拜访民间艺人,学习民间艺术并增强对其了解。同时了解分析各地幼儿园已开展的民间艺术相关活动,为课题的研究积累经验。

2、资料和数据收集,主要搜集有关陕西地方民间艺术和艺术品。为了选用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并能扩展幼儿艺术视野的教材, 我们认真挖掘、筛选、整理在民间流传的积极、健康、生动的民间艺术, 并常常留意有关信息, 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牒片、电脑光盘,至于实物, 更是处处留意收集, 归类收藏。

3、设计调查问卷,在本园一线教师中征询有关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活动的意见、建议

4、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细则。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

1、进行家长和孩子对民族民间文化认知和态度的调查,了解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情况。

2、根据调查结果调整活动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做研讨。

3、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进行教育活动课例研究。

4、组织幼儿参观书院门步行街,感受了解民俗文化,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5、创设富有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实验班布置民间艺术区域,民间艺术与民俗节日相结合。

6、各实验班开展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活动,根据不同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和组织形式。

7、对研究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并根据研讨结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案,完成活动设计、活动观察、教学反思、教育论文。形成、修订、完善过程性研究成果。

8、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民间艺术作品,分类整理,在幼儿园举办”小小民间工艺展“,引导孩子分类欣赏,提升对民间艺术装饰性审美的感知。

9、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设计活动要求,指导家长带孩子感受民间艺术。

10、完成中期成果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优秀活动设计、教育论文、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等。

2、课题组成员交流,谈自己关于民间工艺在幼儿园开展的体会,整理成书面材料。

3、归纳整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展示活动。

4、进行作品展览:整理优秀的幼儿作品,举办”我们的民间艺术作品展“。

5、组织教师撰写自己研究内容的总结,完成课题报告,召开结题会。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在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总结和分析。

2、问卷调查法:有针对性地在一定范围内发放问卷,对需要了解的信息进行调查,收集好问卷后,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阶段,使用观察法,组织教师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幼儿活动行为,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育策略。

4、访谈法:对于在开展幼儿民间工艺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中出现的特殊案例进行访谈,正面接触,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了解问题所在,收集第一手资料,之后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四、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一)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1、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在当今日益开放和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民间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外来文化大量充斥在电影、电视、录像、广告等各种媒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家长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让幼儿一窝蜂地学习西洋乐器,造成幼儿艺术学习的偏差。我们通过带孩子欣赏、感受民间艺术,体验、创造民间艺术,激发了孩子内心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开始真正从心里喜欢、欣赏、认同民间艺术,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对本土文化认同的种子。

2、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对真善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贯穿于民间艺术中永恒的主题。民间艺术中处处体现劳动人民向上、向善、乐天、达观的生活态度,体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民间艺术作品中我们很少感受到文人作品中的感物伤怀、悲天悯人,它是阳光的、豁达的、积极地,我们的孩子通过接触民间艺术,必然会受到其精神的感染。民间艺术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幼儿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3、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是一门装饰艺术,在民间艺术纹样中,我们常常看到某一纹样如回纹、如意纹、龙纹等有规律的重复,这样的重复带来一种秩序感和空间感,使人产生审美愉悦。民间剪纸、编结、刺绣的许多图样都是对称的。在用色上,民间艺术的用色以对比、协调为原则,追求色彩度组合搭配以及所产生的视觉美感。强调色彩鲜艳,讲究”红要红得艳、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在造型上简练概括古朴,随着对这些民间艺术不断地的欣赏与创作,孩子们从中能体会到一种审美愉悦,继而提升审美能力。

4、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民间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慧心巧工,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把一件件天然材料制作成艺术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展,很到程度上发展了幼儿的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成语”心灵手巧“表明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密切相关。民间艺术活动中孩子通过肌肤触摸、肌肉运动、心灵体验获得了对民间艺术的体验,进而增长了智慧。

5、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民间艺术活动因其材料多样,工具步骤繁多而让操作比较烦琐,这就需要良好的习惯。就以编结活动为例,每一次编织活动,都要准备很多的彩纸、彩绳、剪刀、双面胶等,位置摆放要合理便于取放。活动前,幼儿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活动规则取材料;活动中,他们要管理好自己的工具、材料,收拾好垃圾;结束时能主动整理桌面和地面,保持整洁,收拾好活动所用的工具和材料。而且剪刀的使用是有安全隐患的,孩子只有具备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常规,才可以顺利开展活动,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发展。

(二)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由于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日益式微,再加上目前幼儿园课程中民间艺术教育内容的缺失,许多幼儿园教师对民间艺术都感到陌生。但在我们课题中要求教师在浩渺的民间艺术中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内容,并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与民间艺术互动和交流,这是一个难度不小的过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业务素养的提高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民间文化素养,在教育中我们常常说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们的教师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研讨,增强了自己这方面的的素养。在此基础上,基于对幼儿学习特点的充分掌握,对于所选民间艺术内容进行了合适的简化和改造。

2、伦理素养的加强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将民间艺术引入教育是使这一文化保持生命力的途径。”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幼儿欣赏、认同我们优秀的民间艺术。我们的教师正是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自美其美“,越来越热爱和欣赏我们的民间艺术,并以自身的热情感召和影响孩子。

(三)对家长的影响

1、把家长带入了民间艺术的回忆中。组织各种亲子民间艺术活动,让家长亲身参与。如:元旦前我们在两个中班分别组织了”有趣的面塑“、”好玩的剪纸“亲子活动,参加三八节在两个大班开展了”奇妙的编结“、”我们都来学刺绣"亲子活动。由于民间艺术本身的感召力,还有童年的些许回忆,家长们在活动中表现得极为热情和主动,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情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对他们和孩子都是一个提高。

2、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调查问卷、给家长的一封信,家园共育栏等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同时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带孩子参观大唐西市、大雁塔步行街、凤翔泥塑馆等,参加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民俗活动,丰富孩子对于民间艺术的认知,同时调动了家长对于民间艺术的积极性。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随着研究的结题,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越来越被民间艺术所蕴含的人文及技艺智慧所吸引。虽然研究组试图从剪纸、刺绣、编织与泥塑等多个方面审视、挖掘其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价值,但由于时间仓促及研究者水平有限,这样的研究终究不能涵盖所有民间艺术种类,这也是本研究组遗憾之所在。

民间艺术要真正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有赖于幼教工作者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深入生活,进行形式多样的调查与收集,在众多教育内容中精选、提炼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反映民族文化精髓、适宜幼儿园开展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并将这些民间艺术教育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探索出幼儿素质教育与民间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接触民间艺术的平台,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民间艺术,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这些都是本研究组有待深入研究之处,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文化类人学》林惠祥

《学前课程价值论》庾永平

篇8:民间美术是艺术之源

一、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 民间美术经由世代的传承和创新,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视觉形象,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 继承了原始艺术所具有的实用和审美共存的特性, 如彩陶艺术、青铜艺术、漆器艺术、剪纸艺术、版刻艺术、雕塑艺术和陶瓷艺术等。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民间美术的形式中窥探出祖先们是如何通过色彩、线条、形体、质地等多种因素构成多姿多彩的视觉形象的, 其表现出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令人向往。其所用的材料多是就地取材且创作工具简单, 其形式既有一定的程式可循, 又都是创作者各自的自由发挥和创造,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创作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审美, 而是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它的设计和制作与民俗活动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民间艺人对自然、物、人的模拟中可以总结和提炼出现代艺术设计中诸如对称、对比、调和、均衡等形式规律。所以研究民间美术的繁多类型, 了解民间美术展现出的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不断地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中借鉴、吸收其精华, 是现代艺术家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途径。由此可见, 造型独特、图案变化丰富的民间美术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传统的民间美术更注重造型, 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多数都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是人类社会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是博大精深的, 它以丰富的内容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早已无声无息地融入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二、民间美术的文化底蕴

民间美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富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形成了多样的民间美术种类, 都含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设计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等。在设计中广泛地运用民间美术, 努力挖掘民间美术中优秀的民族元素, 不仅能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 做到以人为本, 更能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民间美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 代表着中国人的美学观、民族观。民间美术来自民间, 用于民间, 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 它从不追求高档昂贵的材料, 而是就地取材, 具有地域性特征。在创作中融入了劳动群众对幸福的强烈追求, 对美好事物和美丽人生的向往, 显现了生命的律动。如陕西旬邑县的库淑兰大娘自创的一种彩色拼贴剪纸, 色彩斑斓、构图饱满、境界奇妙, 人物形象生动。库淑兰大娘在剪纸过程中边唱边剪, 剪纸和歌谣是她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展现的是一个充满理想、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民间美术与劳动群众现实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总体风格是原始粗犷、清新明快、造型简朴、色彩强烈, 富有视觉冲击力, 是一门纯粹的乡土艺术。总之, 民间美术是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地域特征最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它蕴涵着我们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直到近现代的商品经济、市民文化, 像考古发掘中区分文化层一样, 甚至在一件作品中都可以区分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积淀, 因此可以说民间美术就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民间美术作为最原始和最古老的文化形态, 是劳动人民表达美好愿望、寄托情感的载体, 其审美特征、造型理念、色彩象征、人文关怀及创造精神, 都影响着我们今天的审美文化。民间美术是文化的源泉, 通过民间美术能够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提升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民间美术是艺术之源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文化艺术形式,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来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 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 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等, 它们的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 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者, 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 而流行于普通民众之间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 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 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既世代相传又不断创新、发展, 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是艺术之源, 它是生活与艺术的接触点, 凝聚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的追求, 在实用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审美价值, 使得民间美术既能满足实用性的物质需求, 又能满足审美性的精神需求。比如新石器时期的原始人类所创造的石斧、石刀都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产物, 既具有优美的形态, 又有简洁的纹饰。民间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的面貌, 如壁画、版画、国画、雕塑等, 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基础, 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民间美术是理解民族审美和普通大众情趣喜好的向导, 是把握具有深刻内涵的民族造型文化的依据。民间美术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且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渗入, 逐渐升华为高层次、高品位的民族文化艺术。

民间美术与生活直接关联, 其从最原始、最朴素的生活方式中诞生, 在实践中完善而形成了自己传统的艺术形式。所以说民间美术是人类早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从功能性而言, 它又是现代人了解社会历史最真实的形象资料, 是理解民族审美和普通群众喜好的依据, 为现代社会和人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养料, 同时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和启迪。作为传统的民间美术, 能够经受住长久的历史考验,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民间美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兼收并蓄, 学习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 始终展现出强烈而鲜活的生命意识, 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起到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作为艺术之源的民间美术值得我们持续深入地研究和挖掘, 以使民间美术更富活力, 更适应时代之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 在今天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 民间美术不仅应该大有作为, 而且可以大有作为, 而如何继承和宏扬民间美术, 使民间美术更有活力, 以适应时代风尚, 将成为人们长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摘要: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寄托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源泉。现代艺术设计应该以民间美术为基础, 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 以使中国的艺术设计立于世界艺术设计之林。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之源,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2]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3]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

[4]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

篇9:论当前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特色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民间美术是与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与画院和职业艺术家的艺术相对而言的。其一,就其创造者来说,它是亿万劳动者创造的群体艺术,不是少数职业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它是生产者的艺术,不是职业艺术家的艺术;它是业余性的,不是专业性的。其二,就其社会功能来说,它主要是为包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等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不是为商品生产和社会政治需要而创造的。纵观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中华民族群体在为自身需要创造劳动工具和住房与生活用具的同时,也创造了民族群体艺术。中华民族美术的主体,就是由这两个部分和两个体系组成和相互影响,平行向前发展的。从民族文化的总体而言,民间文化艺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代表着一个大的历史阶段的民族群体意识、感情气质和心理特征。民间文化艺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要中华民族文化群体不消亡,民族文化群体所创造的民间艺术就永远不会消亡。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会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的相互交融与影响中新萌芽的民间美术,会以新的材料和艺术形态出现,展现出新的艺术特色。

一 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在这冲击浪潮中,民间美术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经受考验,但这并不表明民间美术将被现代艺术所取代。民间美术自古传承至今,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在时间的推移中增进了文化的稳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毁灭的。民间美术的简朴、率真之情感动了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于是学习民间美术成了一种热潮。首先应该从情感上、观念上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气质、精神、内涵、形式,在完全吃透和掌握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将民间美术的精神和艺术语言与自己的语言融成一体,使之成为更为独具特色的创作语言。有不少的艺术家从民间美术中获得灵感,借鉴了民间美术的语言,创造了一批艺术佳作。

二 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实用美术的客观规律是实用与美的辩证同意。实用,始终是第一性的,占据首位;美是从属实用的,是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等为标准的,两者结合得越巧妙,越能加强物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中国当代民间美术,便遵循着实用性与审美紧密结合的创作原则。

器物要在适应人的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利用造型、色彩等创造性组合,造成形式美,让使用者得到美的享受,无论如何,在创造过程中,不能因加强审美功能而损害了器物的实用性。民间美术作品,通常以日常实用的居多,或者是结合着喜事和传统的节令风俗,它的主体从古到今都以歌颂生活为主,但在当代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更加注重作品的表现力以及形式的多样性,在当代民间美术作品中,我们清楚的看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是怎样的和谐统一。

三 民间美术品商品化

在当今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艺术品走向市场是自然而又合乎规律的。民间美术品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进入市场也是一种趋势。发展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市场,促进了旅游业,民间美术也以神奇而绝妙为旅游者所关注,这就刺激了民间美术由过去民间艺人为自身创作转而为商品的生产而流向市场。但是,不少外国游客大量购买民间美术品,使大批优秀的、精美的、古老的或珍贵的民间美术品外流。还有,由于商品化生产的利润驱使,出现偷工减料、迎合游客心理,使得许多民间美术品失去了淳朴的本色。但是这些问题终究挡不住经济大潮带来的民间美术品市场的发展,关键是政府要有计划组织专家指导民间美术品的正确生产方向。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也不再是过去那样封闭与落后,大门的打开,使得人们认识到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外来文明和现代文化确实开始动摇着千余年的传统自然经济形态的社会基础,从观念到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尽管如此,千年的基石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倒塌,由农业经济转到完全的现代科技和商品经济仍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农村城镇化的目标还要继续努力。所以,只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继续存在,民族地区的居住生活方式还将保持,民俗活动不但不会消失,在政府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倡导下,民俗活动还将在传统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和色彩,形成新民俗。

四 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千余年的文化碰撞之中,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根基,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文化需要相互的影响,文化需要多元的存在,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助于人类生存能力的增强,多元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会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但只要民间的民俗生活继续存在,民间美术的活动仍在继续,民间的美术作品依然是民族的、地方的。民间美术品的内容、题材、样式会随着创作者的观念变化和民俗的更新而发生变化,但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民间美术有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方湘侠,《民间美术》,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篇10: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张 弘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

摘 要:古老的大地湾文化给人类带来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食粮,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同时,也给当地民间艺术的开发和艺术教育产生了有利影响。借助大地湾文化彩陶艺术,对学生进行泥塑制作的学习与探究,对传承和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大地湾文化;泥塑制作;民间艺术;素质教育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西部,处于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心。大地湾丰厚的彩陶艺术文化深深地陶冶着这里的一代代人民,同时也孕育了一代代技艺精湛的泥塑艺人,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泥塑艺术文化。大地湾泥塑艺术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古朴风格。笔者认为对民间艺术的传承,首要的是要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继承,扩大民间艺术的传授面,把民间教育渗透到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育中去,在美术课中开设泥塑、彩塑和民间剪纸、民间建筑艺术等课程;音乐课开设花儿小调、秧歌等其他民歌;体育课开设民族舞蹈、跳秧歌等。对学生进行全面性教育,使民间艺术得到全面的继承和发展,打破以前对民间艺术只局限于近亲传授和师徒传授的狭隘的传承方式,因为这种传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放弃传统性的传承方式,用现代教育方式对民间泥塑等进行继承发展,使之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大。

对民间泥塑进行挖掘、发现、整理和抢救。为了收集民间泥塑的教学资料,更好地把民间泥塑引进课堂,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民间艺术品的收集,去过许多地方进行考察,农村集市上泥塑艺术品样式极多,并且古朴、大方、美观。这些都是来源于民间的传统泥塑制作。把收集来的作品陈放在学校的陈列室里,便于学生参观、学习和临摹,既借以营造一种学习气氛,又使学生理解泥塑作品的内涵所在,了解先辈们怎样通过一件件陶艺作品表达他们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把民间泥塑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1)农村绝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根本无法购买美术用品中的水粉、水彩颜料及所需的纸张等。而民间泥塑所需材料简单、经费较少,这恰好符合了农村学生的经济条件。(2)民间泥塑来源于民间,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农村学生有较好的.基础,有的学生从小得到长辈的传授,学校开展这类课程教学,使他们有大显身手的机会,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上泥塑教学可分以下几步教学:(1)让学生通过走访民间艺人,了解泥塑最基本的制作方法,使之胸有泥塑、情有泥塑。(2)让学生带一团泥和一块小木板。从简单到复杂,首先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物象造型,如,小鸡、小鸟、小花瓣等。学生只要动手,就能制作出漂亮的泥塑作品,并且效果良好,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3)让学生塑造一些稍微复杂的物象并作一些花样装饰,使泥塑作品变得更美观。(4)首先让学生把心中的“作品”画在纸上,然后选出他们最心仪的“物象”,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利用牙签和刻刀等辅助工具进行合作制作,逐步训练学生的泥塑造型。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把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让其他学生参观、相互学习。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技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通过泥塑的学习,学生更加热爱他们身边的艺术,也使他们产生了对剪纸、蜡染的热爱之情,使他们产生了对民间艺术的责任感。

为了给教学带来良好的导向作用,各地相应建立了民间博物馆,因为博物馆是一部最生动的教科书,特别对于本来条件差和缺少参观机会的农村学生来说,更显的非常重要。通渭县建立了博物馆、秦安县专门建立了大地湾遗址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陈列了出土的彩陶和民间的泥塑、刺绣、服饰、民间绘画及剪纸等许多民间艺术精品。地方性博物馆是民间美术教育的宝库,为民间美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促进了地方美术教育的发展。

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泥塑艺术大赛,横向交流,同时聘用民间艺人传授技艺,借以扩大辐射面,使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在笔者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性美术比赛中,共有20人多次获得金、银、铜奖,有12幅学生作品编辑出版,鸡川中学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单位”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让学生体会到自身价值,更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使整个校园形成了浓厚的气氛,并带动了周边学校,促成了一股学生学习民间文化的热潮,壮大了学习队伍。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少年儿童泥塑爱好者不断进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同样也是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只有把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同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结合起来,让年青一代对民间文化有深刻认识,树立他们对民间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开拓民间文化的精髓,也只有在他们身上,民间文化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另外,我们一直贯彻的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学科的教育。《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三十条关于“中小学应当将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的决定,给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正在大力开发的大地湾文化遗址,“繁衍生息”的泥塑文化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只有将民间文化同中小学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民间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民间文化才能永放异彩。

参考文献:

篇11: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亲自制作剪纸的实践中掌握剪纸的制作技巧,并能从中能够体会剪纸之美。让学生理解剪纸的形式和特点。教学重点:

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纹样较复杂的剪纸,掌握剪纸的技巧。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剪纸样式,在课堂上同学们交流欣赏。

2、准备制作剪纸的工具。纸、刀、剪、胶水、卡纸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你能说说中国的民间美术有哪些吗?大屏幕出示课件展示课题,让学生回答,师总结概念。

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出示

1、剪纸的概念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很久以前,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生活。明清时节,剪纸开始普及,也是迎春的风俗,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2、剪纸的用途

剪纸因贴的地方不一样,所以在名称上也有所差别:

贴在窗户上的叫“窗花”,也是我国北方对剪纸的俗称;贴在门楣上的叫“挂花”;贴在墙上的叫“墙花”;结婚时用的叫“喜花”。

3、思考.比较一:中国土地辽阔,文化底蕴丰厚。剪纸可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因此,它们的风格也不同。思考比较南、北剪纸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特征?(展示图片)

总结:北方剪纸多以粗犷简约为特征,南方剪纸则以精巧秀美而著称。

思考.比较一:欣赏《老虎》这组图,看看他们在剪刻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展示图片)

总结:剪纸在剪刻方法上分为阳刻和阴刻,阳刻时 “线条为主,线线相连 ”,阴刻时 “块面为主,线线相断 ”。

4、剪纸的分类

按色彩表现分类,主要有单色、套色、染色剪纸;按造型上分类,主要有平面与立体造型剪纸。(屏幕出示图片)

让学生欣赏有趣的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立体造型剪纸作品,并能了解到它们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

5、剪纸的装饰纹样

常用的装饰纹样有点纹、月牙纹、云纹、锯齿纹、水滴纹、叶纹等。(展示图片)

思考.练习:

熟悉剪纸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辨认《老狮子与鸟》图中有几种剪纸纹样,请列举出来。(展示图片)

6、剪纸的步骤

1、起稿:构思、起稿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注意图案的疏密变化关系,画出线描效果图。对我们初学者来说,稿子越细,刻起来越省事。若是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

2、剪、刻:如用刀子刻。须将画面和纸用订书机订好或夹子夹好,刀的顺序如同写字一样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剪纸》教案

授课教师:陈庆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刀。

3、揭离: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并压平。

4、粘贴:揭离完毕后还需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

5、成品修改:在剪刻时有时会走刀剪坏,特别是刻纸。如果大面积刻坏,就不易修好,如果小面积刻坏,可把局部刻去,补上一块重新刻。

三、民间艺术剪纸作品欣赏(展示作品)

四、课堂活动

欣赏民间艺术作品,了解作品的造型特征、纹样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剪刻一件蕴含喜庆吉祥意义的窗花,注意搭配适当的装饰纹样。用色纸和你掌握的喜欢的折法来设计窗花图样。注意纹样要相连。完成后请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作品,并加以讲解。(特别提醒: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小刀和剪刀的使用安全!)

1、讲解:什么是“窗花”? “窗花”是用色纸剪成的图案,花样很多,有花卉、鸟兽、虫鱼及图案纹样等。过春节时,常把这种用纸剪出来的图案贴到窗户上,因此叫它“窗花”。它既有画意,又有装饰趣味,很受群众喜爱。

* 屏幕出示窗花的概念及简要的说明。紧接着让学生欣赏有关窗花作品:“连生贵子”、“金玉满堂”等等。这些窗花都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充分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动手设计一张图案化的动物(对称剪):师演示 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剪一剪。

2、窗花的剪法

介绍剪纸的折法(边讲边演示):(1)、对称折

(2)、三角折

(3)、四角折

(4)、五角折

(5)、六角折

3、师示范剪五角折(注:此折法与剪法均有难度)①将方形色纸对角或对边对折,要折整齐。

②把折好的纸再平均分五等分折。要注意这样折好很重要。

③在折好的纸上画上简单的花纹,花纹的线条要接连。把要剪去的地方画上记号。④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

4、我们来体验一下

学生先试着学剪五角星,有余力的可以画图剪花。小结:窗花剪法的步骤;特别要注意什么,看图讲述。

五、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六、学生展示:

教师选优秀作业展示在课室中的某个地方。师生共同评价优劣,谈谈制作感受。教师小结。

七、课堂总结

剪纸为什么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 师总结:

上一篇:江苏省 苏锡常镇四市2017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卷下一篇:五言绝句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