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2024-05-09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精选11篇)

篇1: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商务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市级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整改方案

一、健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财务管理及统筹制度

根据渝高发(2016)31号文件,针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专项资金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账户,严格执行文件精神,专款专用,按照建设任务书合理使用资金。

二、完善专业标准的制定

根据教职成厅函(2016)46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教行指委办函〔2017〕5号文件,进一步修订专业标准。

1.组织深度调研。落实面向高等职业学校、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调研,做好专业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形成更细致的调研报告。

2.体现产教联动机制。修订过程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对接,以职业领域或技术领域的实际需求为修(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主要依据。标准的修订由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

3.体现联合办学。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等同类高职院校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标准做进一步深化。

三、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

针对专业的重点核心课程进行建设,进一步修订课程标准、案 例库、完善电子教案和课件、与其他院校共同建设资源库,体现资源库的共享性交互性、建设微课视频及课程资源学习的平台。同时,资源库建设由企业、本院、其他同类院校共同建设。

对重点核心课程的教材进行建设。拟建设以《外贸单证》等3门核心课程的教材,4门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书和指导书。

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1.整改校内实训室,丰富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对国贸综合实训室、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室、商务英语实训室进行文化墙改造。

2.进一步开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之前的基础上,建设3-4家校外对口专业实训基地。

3.开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内真实外贸业务平台操作实训。依托学院成立的重庆卡丝特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以真实外贸业务平台操作实训的校内综合实训,将专业知识的实训由模拟仿真软件的实训提升为真实外贸业务操作实训。

五、加强科研教改及专业社会服务建设

1.进行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改革建设。课程改革体现与企业合作、与产业对接、与其他院校共建的方针。

2.加强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教职团队以学院的名义对周边相关学校、企业、黔江区相关部委进行专业培训、企业项目合作、黔江区横向课题研究。

六、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的企业挂职锻炼、对外交流培训学习。在建设 期间,完成教师队伍企业挂职锻炼100%,对外交流培训学习20人次及以上。

2.强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对口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专业知识讲座、课程标准制定、实践教学材料修订。

具体实施计划详见附件一。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小组

2018/4/28

篇2: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目前所在地: 泉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泉州 身材: 165 cm50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岁

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 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 类型: 普通 求职

应聘职位: 贸易类:助理、轻工类、行政/人事类:文员

工作年限: 2 职称: 无职称

求职 类型: 均可 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 1500--2500希望工作地区: 福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福州利泰科技制品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7-08 ~ 2009-06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其他

担任职务: 跟单文员

工作描述:

1、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资料整合后,开始打板并与客户沟通尽可能做到令客户满意的效果。

2、从接到订单开始到出货全程紧密跟踪产品生产进度,有问题及时解决,尽量做到不拖廷出货时间。

3、整个部门的采购订单登记,每个月底进行当月的资料整合,统计各采购员的采购金额和分类的采购金额。

4、产品的分类管理并将新的产品做成推广书,发给各业务员进行推广,并随时整理好样板厅里的产品,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给客人参观和洽谈。

5、月底记录各采购员的请款金额,办公用品的申请及其他文书的工作。

离职原因: 寻求个人发展

公司名称: 华富 国际贸易 有限公司(鞋子 外贸)起止年月:2006-06 ~ 2007-08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鞋业/皮具/玩具

担任职务: 前台兼美工

工作描述: 工作职责:

1、前台文员的工作,接听电话和接待客人;

2、鞋子版记(把鞋子拍照)并修改图片做成catalogue;

3、完成上司交代的临时工作;

4、办公室文书资料的输入和处理。

离职原因: 大病一场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福州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2006-07-01

所学专业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用五笔字型的中文录入速度每分钟60字以上,能够熟练的运用Word, Excel, PowerPoint等的各种功能进行办公室日常工作。能运Photoshop进行相关工作,工作责任心强,诚实守信,勇于挑战自我,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

篇3: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是基于企事业单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学生和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三维视角进行的。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我们的调查目的,我们设计了3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即高校企事业单位问卷、学生问卷和高校专业教师问卷。企事业单位问卷选取浙江宁波、绍兴、杭州、温州等地区的外经贸企业、事业单位共49家外经贸一起进行调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问卷包括绍兴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2015级毕业生。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教师调研主要是到嘉兴、杭州的两所兄弟院校调研。

2. 调研方法

三份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先参考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讨论,加入新的开放式问题,在广泛征求来自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教师、学生与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基础上,编制形成的相关选项。49家外经贸的企事业单位调查问卷,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电邮方式)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进行。企业所在地覆盖了浙江的几大主要城市。其中我们对绍兴、义乌、海宁和宁波的10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调查是通过向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实务专业2009级-2015级的21个毕业班共发出学生问卷500份,其中收回问卷301份,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60.2%。实际从事教学的专任教师问卷选取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任教师。访谈对象主要是选取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015级各班的学习委员、相关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任课教师及个别企业的经理代表。通过与他们座谈、单独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任课教师和企业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和岗位对接情况在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二、调研结果分析

1.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分析

(1)教师、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倾向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问卷调查显示,49.3%的专任教师、51.6%的学生和54.7%的企事业单位认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2.8%的专任教师、35.4%的学生和40.1%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是应用型人才,10.4%的专任教师、8.9%的学生和3.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只有7.5%的专任教师、3.1%的学生和1.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培养复合型人才。这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深处时代变革的教师、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全球化对经贸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不仅能够从事一般的经贸岗位工作,而且都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见表1)

(2)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对于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结构,73.5%的专任教师认为基本合理,16.4%的教师人才不太合理;60.4%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20.9%的认为不太合理;51.6%的企事业单位认为基本合理,39.7%的认为不太合理。(见表2)

2.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程度

通过对兄弟院校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表示“非常关注”的人数占34.8%,“比较关注”的占47.6%,“关注”的占17.6%,;2005级-2009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当中有28.1%选择非常关注、50.4%选择比较关注,21.5%选择关注;企事业单位对创新能力培养格外关注,其中35.7%选择非常关注,40.5%选择比较关注,这说明在当前全社会崇尚创新的大背景下,专业教师、学生和企业对创新能力培养普遍持关注态度。(见表3)

3. 创新能力素质的内涵

创新能力素质,集中反映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和评价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素质。53.6%的专任教师、48.4%的学生和52.6%的企业选择了业务拓展能力。(见表4)这说明业务拓展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创新能力素质中处在的核心地位。关于如何培养业务拓展能力方面,而在形成和培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的业务拓展能力调查中,显示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和专业、毕业实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时,各类专业学术竞赛和学年的毕业设计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社会实践调查和毕业实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阅历,而这一点正是外经贸企业招聘职工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见表5)

4. 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

关于当前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状况,有53.6%的专业教师、58.4%的学生和39.4%企事业单位认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很强,只有3.6%的教师、6.7%的学生和4.6%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强,这说明我院毕业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识深刻,但是创新能力不强。(见表6)

5. 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在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新能力的因素占较大比重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别站到45.1%和42.4%,而自我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所占的比重比较小,但是事实上自我创新意识和自身的思维能力却是创新活动的重要的内在因素,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学生对创新能力概念认识不清的现状。(见表7)

6.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在面向2005级-2009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您通常以什么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多选)”,选项占的比例最大的是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其中有76.8%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可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70.1%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实现,46.7%学生认为通过案例分析实现。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作良好地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见表8)

在面向专任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您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教学中应该?”,多数专任教师认为通过建设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改革教学理念,改革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其中有53.42%的专任教师认为通过建设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改革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8.72%的老师认为通过改革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来实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大多数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见表9)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长期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创新能力素养成长不可或缺的土壤。只有在良好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和性格塑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个公正、平等、竞争的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成长环境。

2.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素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创新型师资队伍,只有教师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外经贸人才。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就无从谈起。要建立健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3. 更新传动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来自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单一知识结构难以提高创新能力,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知识结构优化的保证。在设计课程体系方面要体现多学科的交叉、文理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具有人文、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4. 积极改革考核方式与考试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为加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考试可以采取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有实践环节的要进行实践能力考核。具体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小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以促进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加强校企协同创新,整合实践资源

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操作层面,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各产业的协同创新,借助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当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信,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合作的目标是双赢。校企双方要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可以以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总而言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的教师、学校管理者,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要不断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型外经贸人才,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瑞荣.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12(9):125-127.

[2]吴建功,万雅兰.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结构探究[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3(1):116-118.

[3]胡俊文汪朝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索质的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6,(5):63-64.

[4]惠啸.地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1):317-318.

[5]江高翔.论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54-56.

篇4: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性,教师将大量的授课时间花在深入并且全面的进行理论讲解上,说重视理论教学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上课后都成为了“理论专家”,但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实一片空白。(2)单一和枯燥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出来。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论是案例介绍还是评价都是教师完成,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3)过于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方法还仅限于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这些老套陈旧的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不利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师是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就不行,而年纪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严重脱节,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实训、实习基地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单一的校内实训室多停留在模拟阶段,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平台和实操机会。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多停留在签合同、挂牌、挂名等层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且顺利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收获。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了让学生体会了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学校应在校内建设“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其中不仅可以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技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这样一来,让学生在一个高度模拟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全面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

(三)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增加经费投入,拓展和维护与专业岗位群高度吻合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训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建设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协议或者合同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需要依靠良好的合作关系来维系。可以建立高层互访制度、负责人沟通渠道以及校企联谊活动等方式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巡视实习基地、与单位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听取各方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能讲排场、走形式,不能签个协议或者挂个牌就完事,要有实质性的合作。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物质保障,学校应改变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保证经费的稳定增长,合理规划和统筹实习经费的使用办法,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经费的监督。

(四)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实习期间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市场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应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同步发展,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思考,窦佳,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

篇5:2007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介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70%、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此契机带来对外贸人才需求的膨胀,专业开设正是为了培养一大批外贸相关行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2、修业年限:三年。

3、专业代码:620304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报关、报验、单证、市场营销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从事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跟单员等进出口环节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结构

(一)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基础工作上,由于良好的英语商务沟通能力亦可拓展到外资、外事部门,具有较宽的就业面。

1、各种类型企业中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工作;

2、报关、报验、监装、单证等外贸服务工作;

3、银行等机构涉及国际贸易结算部门;

4、国际贸易口岸(港口、空港)相关工作;

5、外资企业的中层管理工作。

(二)知识结构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大专学生应掌握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从事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具体应熟悉和掌握:

1、宏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内容及相关知识

3、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支付方式、融资手段、国际贸易方式知识

4、国际货物运输业务、保险业务、报关业务、单证业务相关知识

5、国际贸易运作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

6、对外贸易法规和相关国际条例规则和惯例

7、外贸英语、外贸口语、外贸函电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

(三)能力结构

1、能力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如下能力:

(1)商务谈判和市场分析、营销的基本能力

(2)国际贸易磋商、订约及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能力

(3)电子商务运作能力

(4)报关、商品的归类能力、制单能力

(5)报验、监装、跟单、国际贸易结算等进出口业务能力

(6)较高的英语语言交流、外贸函电应用能力

(7)基本的商务管理能力

(四)主要相关的职业证书

1、报关员资格证

2、报检员资格证

3、单证员资格证

4、跟单员资格证

5、高级营销员证

6、外销员

7、货代员

 简单的讲外销员主要是对外谈判、签定合同;跟单员就是落实定单,监控和管理交货过程;国际商务单证员就是中间环节外贸单据的处理,报关员是从事企业涉及海关的一些事务处理;报检员是专门从事企业办理检验检疫业务的;货代员是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这六个环节是独立存在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将外贸整个运作流程都有效的连接了起来。随着分工细化,使得这六个环节缺一不可。

 高级营销员是从事市场营销的一种资格考证。

四、课程设置

(一)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高等数学、高职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

(二)专业基础课

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电子商务概论、国际经贸地理、营销心理学、会计学基础、管理学原理、Dreamweaver网页制作、国际贸易专业英语

(三)专业技术课

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商品学、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单证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合作、报关实务

(四)专业拓展课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拓展课主要包括:

1、《商务谈判》、《推销理论与技巧》

2、《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

3、《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

4、《美术音乐欣赏》、《交谊舞》

5、《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行为科学导论》

6、《公共关系》、《现代礼仪》;

要求学生从以上六组中各任选1门。

五、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市场调查与营销训练、国际贸易实务训练(校内有实训室)、电子商务应用训练(校内有实训室)、进出口业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

六、毕业生质量标准

1、课程要求: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并考核合格方能毕业

2、取证要求

(1)技能等级证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报关员资格证、单证员资格证、跟单员资格证、报检员资格证或高级推销员证之一

(2)学生应获得: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一级以上证书;

篇6: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 国际贸易实务试题一

2013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国际贸易中从事商品检验的机构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提单按收货抬头分:(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3.汇票的当事人有:(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4.国际贸易洽商一般程序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

5.在国际贸易中,引发不可抗力事故的原因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记名提单(B/L):

2.汇票追索权:

3.运输标志:

4.补偿贸易:

5.指示提单(B/L):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每小题3分,共15分)

1.D/P即期付款交单的支付方式,要求付款人见票即兑付货款,因此属于银行信用()

2.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条款规定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三个基本险及一般附加险和特殊附加险都包括“仓至仓”条款()

3.托收支付方式D/A30天比D/P60天对出口人来说风险更大()

4.我国由国际铁路运输出口货物,交送银行办理结汇的单据是国际铁路联运副本提单,银行就给予输结汇()

5.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一笔进口货物合同后,因国际市场该商品价格猛涨,外商按国际惯例援引不可抗力条款,要求解除合同责任,某公司应同意接受()

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或漏选得0分)

1.出口商品A每件毛重32公斤,体积0.036米3,该商品应按:()

A.毛重计收运费

B.体积计怍运费

C.双方协商收费

2.国际贸易双方发生争议,财政部提交仲裁,促裁是终局的:()

A.败方可另向法院诉控

B.胜方可继续申请仲裁

C.对双方有约束力

3.C.I.F.大阪成交的合同,卖方对货物的风险按国际惯例负责:()

A.到日本大阪港口船上交货

B.在装运港口超过船舷为止

C.到日本大阪港口卸货完毕

4.联运提单的签发人对货物:()

A.运输的全程负责

B.第一程运输负责

C.海运和陆运负责,空运不负责

5.买方开来信用证汇票条款写时“drawn no us“财汇票的付款人是:()

A.开证银行

B.开证申请人

C.议付银行

五、计算题(第一、第二题各5分,第三题10分,共20分)

1.某合同C.I.F.C5%,价值为120,000港元,按发票金额110%,投保水渍险加特殊附加险,查水清高险费率为0.6%,特殊附险费率为0.2%,求保险费多少?

2.某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15,000元,出口外汇净收入31,240港元,(设结算日银行外汇牌价USD100=HKD781)求该商品换汇成本?

3.出口电风扇300台,共装30箱,每箱体积60×57×120cm,毛重每箱125公斤,查运费表该商品按W/M12级计费,从上海到纽约每公吨运价人民币94元,燃油附加费28%,港口附加费10%,求该批商品应付运费多少?

六、问答题(第一题8分,第二、第三题各5分,共18分)

1.什么叫信用证?信用证有哪些特点?

2.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有哪些基本险?

篇7: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说明:专业好不好,主要看适不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从事进出口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1、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课程

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国际营销、市场商品与国际服务、国际市场研究、具体分析国际市场消费者行为、创新与变革、客户服务策略、进出口单证实务、国际商法、电子商务概论、国际商务等。

2、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从事进出口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技能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3、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各种类型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报关报检企业、各类国际运输、仓储企业等,从事进出口合同磋商与谈判、外贸单证处理、订单跟踪、报关报检等工作。

延伸阅读:

第一、专业介绍

国际贸易学专业要求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涉外部门的实际业务以及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专业课、基础课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世界市场行情、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外贸英文函电及专业外语等。

第二、培养方案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和培养目标不同,在此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1、研究方向

(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03)中国经济研究

(04)国际贸易与环境

(05)政治经济学

(06)国际贸易实务

(07)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

(08)商务促进

(09)世界市场行情

(10)国际运输与物流

(11)奢侈品管理

(12)国际贸易保险与保险法

(13)法与经济学

2、培养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所遵循的宗旨是为中国未来的学者、经济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事业成功的跳板。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分析手段及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

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3数学(三)

④815经济学综合

第三、推荐院校

全国高校中实力较强招生院校:

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山大学、辽宁大学

第四、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与国外的贸易往来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五、就业方向

就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

1,企业外贸部门中从事一般性进出口业务的谈判、生活及工作接待专业人员,一般贸易交往中各种资料、合同的草拟、贸易交易实务、结算实用型专业人员。

2,三资企业中从事和参与企业贸易外事活动的实用型专业人员。

3,旅游业、对外饮食服务和其它行业中,从事商贸活动,经营的实用型专业人员。

4,跟经济相关的职业如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等专业人员。

国际贸易学专业就业率在所有专业中名列前茅,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迅速提高。

第六、职业规划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低水平运行状态,如今对人才的要求有了全面提升,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物操作经验,同时,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就业资格证书是最重要的岗位敲门砖,懂得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从业经验丰富是获得高薪的关键,比如目前具有单证员证书者非常少,有证书者月薪一般可达五千元,而国际贸易单证操作技能是每个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大学生进入外贸、外资企业工作,一般都是从单证操作员做起,因此如果大学毕业生求职前取得单证员证书,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就比一般白领高得多。

根据近两年的行业发展,当前急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信息通讯、生物工程与医药、环境保护、新材料与新能源、现代农业、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与奥运、世博会相关的建设,与市场开发领域的招商引资、海外融资、上市与开拓海外市场等活动。国际贸易的成交金额动辄数百万美元,对企业来说国际商务谈判师是外贸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特别是有职业证书和实际经验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在猎头市场中往往是有价无市。

第七、相近专业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第八、课程设置(以河海大学为例)

1、公共课程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专业外语Specialized English;

2、基础课程

应用统计Applied Statistics、高级管理学Advanced Management Science、高级经济学Advanced Economics;

3、专业基础课程

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Introduction to Classic Works of Economics、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4、专业课程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

5、非学位课程

篇8: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一、专业文化的概念

专业文化是指在长期专业发展实践中积淀和提炼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专业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本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专业文化形成后,会对该专业中每个人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将专业思想转变为专业成员的自觉行为。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相对于本科院校应融入更多的行业和产业的元素。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是以进出口货物贸易为研究对象的一些注重实践和应用的学科。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其专业教学不能简单地依靠教师讲授教材内容来传授知识,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基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能否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成为衡量其专业发展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在实训基地、双师素质、教学改革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一个优秀的成熟的专业,除了要在以上方面不断完善外, 还必须具有优秀的成熟的专业文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借鉴和引进现代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探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时代精神的专业文化建设之路。

三、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将专业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如前文所述,专业文化包括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内容,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并不等同于校园文化。一些院校把专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交给学生社团、团委等类似的机构或组织去完成,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关注更多的往往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职业素养的提高帮助不大。

2. 专业文化建设中缺少行业和企业元素。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明确的职业指向性, 其专业设置主要根据职业或岗位而定。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在于其培养过程中的职业性特点。因此, 在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中也应体现更多的行业、企业元素,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

四、完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 做好专业文化建设规划。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要认识到专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在专业发展目标明确,专业实施条件完善、日常管理规范等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历史和积淀进行提炼,长期积累才能慢慢形成本专业的文化。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日常管理等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将所提炼的专业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最终形成师生同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而言,要求本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能与一线企业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将真实的经贸案例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给学生,这要以管理者和教师达到观念上的统一为前提。

2.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文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理论水平上,更体现在与企业的对接程度, 即是否毕业就能上岗。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更要注重校企合作。从院校的角度看,校企合作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以及把握专业文化建设方向; 从企业的角度看,有利于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能够直接上岗的员工;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学习期间对行业和企业有了基本了解,对今后择业与求职大有裨益。另外,了解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经验、社会责任等方面也会激发起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来说, 校企合作往往是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形式体现,如按照外贸公司真实工作场景设计布置实训室、在学校张贴企业介绍、优秀毕业生宣传海报等,营造与专业文化建设相协调的校园氛围。一些院校还将外贸公司直接引进到校园中来,适时安排学生观摩外贸公司的具体业务,同时在课堂之外也架起了学生与一线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

3. 借鉴和吸收优秀企业文化。现代企业招聘员工的标准不仅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求具备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等职业素养。 为此,学校除了在环境上要营造出融入行业和企业元素的专业文化外,在日常教育与管理中也要适当运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润物无声地去引导与影响学生。在这方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是通过以下形式去实现: 首先,在第一学期开设国际贸易认知实训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相关岗位及其要求, 岗位与未来所学课程之间的关系,安排去淮安海关等有关单位参观等,使学生对本专业初步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其次,邀请外贸企业管理人员进课堂与学生交流企业对员工在能力与素质方面的要求,介绍企业文化,展望行业发展前景等。另外,还可以将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介绍给在校学生,通过面对面或QQ、E - MAIL等形式进行交流,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4. 打造具备专业素养和企业精神的教学团队。通过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政策,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院教师与企业岗位( 技术) 实现零距离对接,让专业教师亲身感受蕴涵于现代企业文化之中的企业精神,强化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定期邀请职教专家、企业家等来校讲学,以开拓教师的视野,专业教师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

篇9: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现状

我国高校现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最为普遍的课程模式就是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基础课、公共课、专业实践课三个课程设置自成体系,由于专业实践课的单独划分使得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在专业基础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使得专业实践课不再依附于专业基础课,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但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教学与工作能力要求不相协调。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所培养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人才应该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贸易谈判能力、磋商能力,独立撰写函电的能力,处理报关、单证等的能力,制作英文进出口单证,熟练掌握跨境电子商务技巧的能力等。但是如今高校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与英语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深,在教学中对主要知识的讲解不到位,使得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对学生走上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后能力的要求不相协调。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实践课教学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由于高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专业实践课三个课程的设置自成体系、互相独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实践课的练习不紧密,两个课程相分离,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的纽带,学生的在专业基础课上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真正在专业实践课中得以应用。

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安排不科学。通过对一些高校的课程安排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某些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教学中的课程教授安排顺序不合理。“国际经济理论”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在某些高校中,却将这门课排在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后面,教学节奏安排不合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改变传统学科本位课程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为了使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得到改变,以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为基础,将课程设置进行创新性整合,将有就业导向性的专业课突出,完善配置课程,将理论知识与相关贸易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服务于电子商务企业。

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训练与强化,满足将来工作岗位上对自身能力的需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发展,能够熟练利用电子商务贸易软件。

完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灵活性得以提高。只有将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完善教学相关配置,重视课程灵活性,使得课程体系模块化与弹性化相结合,使得在校学生更加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对于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于多变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环境有相当的了解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跨境电商下建设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举措

明确办学思路与专业定位。高校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始终以高质量的教学为宗旨,培养现代化专业高素质国际经贸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国际贸易实务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得国际贸易实务人才为跨境电子商务做出应有的贡献。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为学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招生规模,为毕业生迈向社会寻找工作机会增添助力。明确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制定合理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建设规划与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高校教师与学生充分了解教学要求,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高校的办学思路与专业定位不断完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专业定位是影响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的关键,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应用型人才的工作要求,又要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和专业性特征。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合作,使得教学课程达到工作能力要求。从事跨境电子商务需要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的国际经贸知识,而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应这一需要,立足于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发展,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对国际贸易规则和管理要熟练掌握,还要了解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在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工作中可以熟练利用英语进行业务、管理、宣传策划等工作,有较高的工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发挥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行人才输出,更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实践课教学之间的联系。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将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以及选修课程模块等课程模块组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以上述课程平台为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注重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现高校的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使得所有专业课程都能够达到合格的课程标准,并对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层次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得教学节奏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条件建设

形成一批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的工作经历兼备的师资队伍,使得教师的职称、年龄结构、学历更加合理,使得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对有教研成果、科研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为教师开展教研与科研工作提供动力,也为其创造必要条件。重视专业英语教学,着重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对于《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的方式,开设展业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加大对教学条件建设的投入,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大对图书资料的建设,建立与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有关的专业实验室,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

篇10: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200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稳居世界第三。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Internet已成为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平台,EDI(电子数据交换)成为国际贸易新手段。贸易伙伴可以通过Internet或EDI查询发布商品信息,进行订单磋商与签订,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和银行结算等事宜。目前,我国已经通过EDI实现了进出口企业、海关、商检、运输部门、银行及国家进出口管制部门间的联网,贸易无纸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部门领导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如何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为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节约社会培养成本,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为切入点,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国际贸易教学与实训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中学院取得了成效,尝到了甜头,但更多的是思考。

教学实践

1.课堂教学多媒体化

学院建有73个多媒体教室,为实现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充分利用学院优越的教学条件,所有专业课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建立了多媒体课件库,教师间可共享教学资源,以不断完善其教学过程。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安排有小组学习活动。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定活动主题,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共同讨论,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小组推选代表在课堂上演示、汇报活动成果,教师及学生共同评选出优秀小组加以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性极高。通过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2.教学仿真化

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省教育厅、学院共同投资1400万元建设的共享型国家级流通现代化实训基地,集现代化、信息化、仿真化于一体,下设八个实训中心。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依托贸易金融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可供300人同时进行仿真实训。实训室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按照空间结构与外贸工作现场相一致的原则,真实再现职业氛围,主要进行进出口合同磋商与签订、外贸单证制作、报关、报检、货代、进出口流程、进出口贸易角色扮演等实训,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国际贸易实训的无纸化操作。

另外,在上述教学环境下既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性化”与“协作型”教学结合起来。

个性化教学。在实训教学设计中,实训指导教师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如出口流程实训,教师先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提出要求并作出示范,按实际出口交易的基本运作过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以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仿真模拟来组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出口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文件传输全部通过网络进行,与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零距离贴近。此外,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与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的交流,指导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每个学生作出个性化的指导,“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得到体现,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得到实质性提高。

协作型教学。通过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掌握了进出口各运作节点的基本任务与技能后,再进行协作型教学。例如,进出口贸易角色扮演实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参与虚拟贸易的小组都将按照实训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角色扮演,他们将了解出口商、进口商、银行、外贸运输部门、保险公司、商检、海关、政府管理机构等部门的日常工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进出口相关部门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在模拟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进出口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交易过程处于停滞状态。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准时、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每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个性化”与“协作型”教学相结合。教学组织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采用并列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角色扮演实训时,由于某一个角色在工作时,其他小组处于等待状态,可以安排这些小组的学生自己扮演所有的角色,两项任务同时进行。

通过创建虚拟工作环境模拟实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3.自主学习网络化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及职业生涯规划也各有不同,这使得课内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利用校园网,将模拟实训内容挂到服务器上,每个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校园内任意地点通过任何一台终端机访问服务器,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按需施教,不论是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等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多媒体课件的整体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每门专业课程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但有些课件制作粗糙、智能性差、交互性不强,有些课件只是文字的简单罗列,大多数的课件是静态的,缺乏视频课件,不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2.软件更新速度慢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不断更新。但软件商考虑开发成本等原因,软件的更新速度慢,学院自身又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情况使实际业务操作的改进不能在相应的教学实训系统中得到体现,实训系统与企业实务不能很好地保持同步。

3.网络自主学习形式单一,教育资源共享不够

目前,挂到校园服务器上的网络课程仅限于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内容为模拟操作、在线答疑、日常测试等,而且只有校园网内网才能访问,还没有讲授型网络课程。今后应该开发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更加个性化、情境化、综合化,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4.软硬件环境建设不同步

目前的仿真模拟、网络化学习,更多的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侧重网络与教学软件的应用。对如何创建适当的情境和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设计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协作型的学习活动、研究型的学习活动、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以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没有充分凸显。

对策与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训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业务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能恰当设计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即对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如何考进行科学设计,构建既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又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培训可以采取以老带新及到企业挂职锻炼方式进行。其次是技术培训,主要培训教师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恰当地使用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

2.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全真模拟

目前在实训中心开展的实训还停留在仿真层面。学院建有“热淘网”,学生可在网上进行实际的电子商务操作。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计划在“热淘网”上开辟一个类似于“阿里巴巴”的网络空间,供学生进行全真模拟操作。

3.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为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自主开发与引进并举的方式,整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有校本特色的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课程标准库、多媒体课件库、网络课程库、试题库、案例库等模块。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互选、资料库共享;还可通过网络,使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能够通过资源共享系统使用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活动的开展,形成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展示和推广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

篇11: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整改方案

(一)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一个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支撑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符合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根据我系本科专业设置总体布局,依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全面实现培养基层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以突出应用为主线,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改进集中性实践模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有效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

3.努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社会需要与企业共同设计见习、实训和实习项目,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4.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划定专业培养方向和优化课程设置,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就业实际情况,将原来的跨文化商务方向改为涉外文秘方向。

(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继续采取引进和培养的双重模式,进行本专业专职教师梯队的建设。未来三年,本专业专职教师总数达到10人;优化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将达到5人左右;坚持教师来源“多元化”,多渠道、广泛引进人才,使学缘结构更为合理;同时,通过教研、科研、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课程负责人及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育与扶持,进一步优化年龄、学历结构,鼓励与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层次,积极参与海外汉语教师项目,积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开拓专业思路。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并进行检查落实。

3、组建重点课程、网络平台课程、特色课程教学团队,每团队至少由3人构成。

4、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并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扩展教师队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依据《衡水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实施办法》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每年至少选派1-2名教师去企事业挂职锻炼,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内容,以满足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5、重视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引导教师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青年教师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1、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部门参与研究,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从“专业本位”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向以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转变,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构建专业主干课程,明确学位课程,加大专业任选课的比例。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加大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要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要,要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专业课程按照专业内核,精炼教学内容,注意研究各门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进一步厘清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按照继承、摒弃、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加、改式的整合,科学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分、学时。

2、推进课程建设

有计划地进行重点课程、网络课程、双语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

重点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很重要的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重点规划课程。本专业致力于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建设为重点课程。本课程主要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建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骨干课程完整体系,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大纲、立体化教材,并通过教改实践,形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实践性成果。

网络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将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搭建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网络课程平台,更好的辅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自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本专业将保证新建设一门网络课程。《英语听力》、《英汉翻译》、《中外语言文化比较》、《语言习得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能》、《语言与文化》等主干课程将会按计划、分步骤地列入建设网络平台课程的计划中。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建设网络课程。

双语课程:为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接触本学科领域国际前沿动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其进一步深造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按照《2012年衡水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五学期“跨文化商务交际”,在第七学期安排“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学时分别为32,学分分别为2。

特色课程:本专业将根据学校的通知部署,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拟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能》建设为特色课程。

3、进一步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编排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使其既和课程目标、就业需求相吻合,又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做好教材的更新、提升、引进选用高质量教材;努力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保持同步;杜绝粗制滥造的、质量不高的教材进入课堂;发动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出台激励措施;组织教师编写与优秀教材相配套的参考书、习题集等,提高教材使用的针对性。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课程体系;做好校内外、海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深度挖掘语言实验室教学与实训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加强、规范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

2、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如教育实习、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毕业论文、毕业作品、作业的处理、考试命题、阅卷等要给出统一科学的质量标准,借鉴其他专业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3、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未来三年,本专业将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校内社团活动、专业竞赛(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翻译比赛、辩论赛、写作比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外国文化活动周、聘请中小学教师和企业负责人来校讲座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校外社会实践,如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国际马拉松志愿者等,从而激发学生们创新与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择业与就业观念。

4.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巩固对外汉语专业国内教育实习基地同时,拓展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将是以后开展实践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希望学校有关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5.根据对外汉语专业复合型、国际化和应用型培养目标,结合本专业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首先,突出对外汉语主干课程,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其次,强化外语教学,开设日语、韩语课程,部分课程全外语授课,双语教学,模拟课堂,提高学生们国际化水平;第三,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化,开设语言教学与涉外文秘两个方向相关课程;并有序进行网络课程、特色课程的建设。在选修课程中逐渐加入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中华才艺”课程,提高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其职业适应性和就业能力。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任务

以教研室为单位,加强教学建设与管理;通过听评课、教研会议研讨和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每学期举行1—2次说课、评课或示范课活动;坚持每学期就课堂教学举行至少一次学生座谈会以及学生调查问卷,并将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每个学期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学生评估和专家评估,使每位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反思,并有针对的改进提高教学方法;真正起到检查、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保证教学质量。

2、科研建设任务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如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

严格规定不同职称教师的科研任务。具有中、副高级职称的教师每年需在CN刊物上公开发表1-2篇论文;每学期聘请国内外知名英语学者到校举办2-3次学术讲座,活跃学术气氛;加大参加学术会议的支持力度,创造机会使更多的教师出外参加学术会议。

力争在三年内申报并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以上,力争突破国家级项目;申请科研经费逐年上升;力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三大检索论文4篇;获省市级以上科研、教研成果奖累计4项,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六)加强领导

院、系等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目标,落实专业建设任务,特别要加强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形成稳定的社会、同行专家、学生评价、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良性科学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机制。

(七)完善制度

1、围绕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选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同时建立新开课教师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

2、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在规划建设期内,学术带头人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研教改、科研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3、完善教师个人教学档案,落实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健全并规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学期教学总结等在内的教学文件。对教学和管理实行全程质量监控。

4、制订相关的制度,规范建设资金的使用。

(八)加强监督

1、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和一整套检查评估制度,对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实际效果予以全面考核。认真构建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两个质量测评与监控体系。课程体系的测评与质量监控以专业骨干课程为基本单位,以课程设置与学生“出口”的关联度为基本依据,通过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社会信息反馈制度等建立起教学监督系统,逐步建立起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学生会纳新笔试选择题下一篇:乡人大主席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