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22-07-07

第一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C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 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 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B )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 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 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 A )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 A )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 B ) 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C )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 A )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0.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 C )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AC )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形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D )

A.道德形象和文化形象 B.教育者 C.政治形象 D.人格形象 3.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 AC )

1 A.说课 B.调查问卷 C.评教 D.考试

4.师生关系是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关系类型:(BD ) A.社会关系 B.伦理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育与心理关系

5.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集中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AB ) A.学习的组织性与依赖性 B.学习的间接性与基础性 C.学习的被动性 D.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 AB )

A.以评价促发展 B.自主发展 C .职前教育 D.入职培训 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 AC )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 .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以下属于文字教材的是:( AB )

A.图表 B.讲义 C.课件 D.磁带 9.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AD ) 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10.下列属于教育学的专业期刊的是:( AB ) A.《教育研究》 B.《中国教育学刊》 C.《中国教师报》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 ( √ )1.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 √ )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 × )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 ( × )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 √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 √ )6.“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 √ )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 √ )8.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 × )9.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 × )10.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简答:(每小题6分,考生可以任选其中3个小题,共18分)

1.上课的常规要求有那些? 答:①上课前准备要求。(1分)

②按时上下课的时间要求。(1分) ③教师侯课要求。(1分) ④上下课师生的礼貌要求。(1分) ⑤课堂上的纪律要求。(2分) 2.板书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答: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综合使用。(2分)

②提炼准确。(2分) ③形象实用。(1分) ④形式美观。(1分)

3.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分)

②以直观感知的方法。(1分) 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分) 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1分) 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2分) (如回答为具体方法,也可酌情给分)

4.学生作为人与作为学习者的本质属性各是什么?

2 答: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属性: ①学生是有自主性的人。(1分) ②学生是完整的人。(1分) ③学生是有差异的人。(1分) 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分) 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分)

五、论述:(每题12分,12×1=12分)

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两大类?就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谈谈你的看法。 答:

1.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两大类是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其中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并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4分)

2.①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目的。因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加以衡量,离开社会的需要,教育就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3分)

②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客观上需要每个人遵守并维护社会要求,因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2分)

③那种将社会的教育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的极端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社会个体发展的需求。因而,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教育,应当把满足社会个体的需要和社会整体的需要作为基本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分)

六、案例分析:(20分)

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

父亲易任同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易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但是其母亲却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易男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他表现的很温顺,对人有礼貌,一旦父亲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之后,易男对生母的依恋使得对继母异常怨恨,他经常以逃学上网吧或故意夜不归家予以报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他交朋友、货物贸易、行侠仗义,甚至随心所欲的“杀人越货”。对此,父亲易任及其继母除了简单的打骂之外无他。最终,易男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成了一个多次伤害他人的少年抢劫犯。

1.试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2.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答: 1.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家长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家庭缺乏亲情所致。其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其母过分溺爱。此外,学校生活的封闭、单调与网吧从业人员法制观念的淡漠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6分)

2.(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成长的第一站,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家庭的结构特点、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行为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6分)

(2)家长应当在充分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8分)

(注:只要言之有理,论述有据,说明充分,均可酌情得分)

第二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8) 1.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C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2.D 【解析】教育多元化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3.C 【解析】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4.A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5.A 【解析】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

),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A.劳动 B.潜能 C.知识 D.意识 6.B 【解析】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7.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8.D 【解析】安排了环境才能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9.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9.B 【解析】这句话是加里宁说的。

10.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 A.(美)克伯屈 B.(美)杜威 C.(法)卢梭 D.(德)福禄贝尔 10.B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11.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A.导入、详述和汇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11.A 【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1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2.C 【解析】“开而弗达”强调的是启发性原则。

13.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3.C 【解析】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包括德育具有“教育”或价值属性,发挥着对学生价值追求的引导作用;同时作为教育子系统发挥着平衡系统的作用,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包含动机作用、方向作用及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方面。 1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14.D 【解析】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15.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15.C 【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阐述了班级管理的优势,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 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 E.教育自由化 1.ACE 【解析】教育民主化体现两方面,一方面指让所有人都受到平等的教育,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自由化。 2.校园文化司以细分成(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制度文化 C.学生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E.传统文化 2.ABD 【解析】在不同层次,可以把校园文化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3.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E.成熟决定了个体受教育的内容 3.ABCD 【解析】成熟是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和限制,见教材中成熟的意义部分。

4.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抽象运算阶段 4.ABCD 【解析】见教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5.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5.ABCE 【解析】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重视科研的教师,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教师的科研活动权不能包括自己教学的内容。

6.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 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6.BCD 【解析】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三大因素。 7.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7.ABCD 【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他工作要围绕教学来开展。 8.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

)。 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内容固定 D.时间固定 E.场所固定 8.ABCDE 【解析】班级授课制五固定指学生、教师、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9.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目标 E.德育方法 9.ABCE 【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0.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批改作业 10.ABCDE 【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围绕上好课来进行各个程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__________相一致。

1.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2.教育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基础、前提

3.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__________的创造。 3.生活美

4.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的人。 4.社会属性

5.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__________。 5.课堂教学

6.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__________。 6.基础性

7.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______经验。 7.间接

8.讲授法是教师通过__________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_和讲演三种方式。 8.口头语言、讲解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2.“导生制”

2.“导生制”: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它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并且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3.全面发展教育

3.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4.制度化教育

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1.【答案要点】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2.【答案要点】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3.【答案要点】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

(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4.【答案要点】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1)教育目的; (2)学生年龄特征; (3)学科的特性; (4)教学的时空条件。 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简述个别教学制。 5.【答案要点】

(1)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复习或作业。

(2)显著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3)但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它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

六、论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试述课的一般结构。 1.【答案要点】

(1)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课的结束。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和加深,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方式有口头回答、板演、检查课外作业等。

(3)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消化、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可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联系实际谈谈在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作为中小学教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知识。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运用教育机智时,应把握这样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

第二,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三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 2.“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 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2.D 【解析】二者都过分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3.D 【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 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4.D 【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5.A 【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6.C 【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 7.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 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 7.C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来的。

8.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8.C 【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赫尔巴马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9.B 【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10.C 【解析】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1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1.D 【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12.D 【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1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形式 13.A 【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1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14.C 【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1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5.B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6.B 【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很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或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17.B 【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 18.C 【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 D.后勤工作 19.A 【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 2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

)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解析】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

)。 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检查课 E.练习课 1.ABCD 【解析】练习课是以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E.教育性质 2.ABCD 【解析】教育性质是教育目的反映的内容,它不能制约教育目的。 3.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E.制度成分 3.ABCD 【解析】制度成分属组织文化的内容。

4.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A.生理活动 B.精神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E.思维活动 4.ACD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次的内容活动组成。 5.锻炼法的方式有(

)。 A.练习 B.制度 C.委托任务 D.组织活动 E.托物言志 5.ABCD 【解析】托物言志是陶冶法的方式。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任务质量为中心的管理。(

) 1.×

【解析】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

) 2.×

【解析】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3.备课就是写教案。(

) 3.×

【解析】写教案是在对教材、学生、教法掌握之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法要求,对整个教学的一个整体设计,因此它是备课的一项工作,但不是全部。 4.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通过《学记》反映出来。(

) 4.×

【解析】是《论语》,《论语》是孔子的言论汇集。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5.×

【解析】“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6.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宣扬 6.×

【解析】卢梭的教育主张是自然主义的。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7.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 7.√

【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也有相同。

8.反对压抑儿童本性,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的是存在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 8.×

【解析】题干表达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9.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现代教育的代表。(

) 9.×

【解析】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杜威,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10.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发展起来了。(

) 10.×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发展起来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1.【答案要点】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有: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2.【答案要点】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3.对教师概念应如何界定,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3.【答案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章第3条对教师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界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4.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有哪些要求? 4.【答案要点】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共12分)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它的影响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被称为另一个“家长”。由于大部分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过长,所以关于电视对孩子学习和行为影响的争论不断。 你认为电视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做些什么以减小电视的负面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电视的普及给孩子们带来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包括:

(1)电视节目能够形象地教给孩子大量的多方面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孩子的智能素质。

(2)电视文化对培养孩子成为创造型、全面型的人才起着开启心灵的作用。

(3)电视可以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形象,让人身临其境欣赏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音乐、舞蹈、体育等。能够开拓孩子的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认知能力,在享受美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受到了审美教育。

(4)电视对于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电视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使孩子明白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因此在他们年幼的心灵里就会逐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消极的影响包括:

(1)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电视往往强调突出暴力与色情内容,由于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他们具有腐蚀作用。

(2)电视节目繁多,有的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对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无疑设置了一道障碍。

(3)电视文化发展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大,但与此相反,优秀的少儿读物似乎少了,逐渐地,文字文化被图像文化所代替,不利于儿童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了减低电视的负面影响:

(1)家长和教师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电视的利弊。 (2)要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电视节目。

(3)积极引导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或是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减少他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

第四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B 【解析】斯宾塞著有《教育论》,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其次是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其他的知识价值次第下降。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C 【解析】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3.C 【解析】在欧洲,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统治阶级有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两个阶层。为他们服务的教育是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而且还具有浓厚的宗教性。

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4.B 【解析】坚持因材施教既是适应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客观情况。

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5.D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最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6.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6.B 【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理性思考 7.B 【解析】学校文化核心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8.A 【解析】题干是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 9.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9.B 【解析】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10.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10.C 【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任职之后接受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1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1.B 【解析】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1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12.A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 1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13.C 【解析】略。

1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4.C 【解析】略。

1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15.B 【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1.BDE 【解析】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就是这三项,另两项与题意不符。 2.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2.ACD 【解析】知识广博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非能力要求,改善实践与题干无关。 3.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3.ABD 【解析】CE两项与题意不符。

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4.ABCD 【解析】教育发展的方向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5.ABDE 【解析】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中存在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E.生产劳动 6.ABC 【解析】社会活动与生产劳动属于环境的范畴。

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7.ABCD 【解析】儿童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特别保护,这是《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原则包括ABCD四项。 8.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

)。 A.教育目的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科特征 D.教师素质

E.教学的时空条件 8.ABCE 【解析】教师素质对教学任务的确定没有影响。 9.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 A.提问方式 B.程序学习方式 C.小组学习方式 D.研究方式 E.讨论方式 9.ABCE 【解析】研究方式无交流传递。

10.教师可通过(

)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A.讲清道理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召开班会 E.反复实践 10.ABCE 【解析】教师培养和树立良好班风的常规做法是讲道理、树榜样、严要求、常实践。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 1.顺序性

2.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__________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运动。 2.客观要求、发展水平

3.社会的__________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3.政治经济制度

4.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4.平行影响

5.______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5.19 6.__________既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 6.教育目的

7.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 7.师生关系

8.教学大纲又称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学科教学内容

9.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__________而采用的方法。 9.教学任务

10.试题类型大体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10.供答型、选答型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方课程

1.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定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2.演示法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道德教育论

3.道德教育论:该观念认为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其次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 4.终身教育

4.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5.狭义的教育目的

5.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近代社会在制度、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答案要点】变化表现在: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答案要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如下: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一节好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3.【答案要点】一节好课应达到下列几方面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4.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答案要点】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六、论述题(共13分) 试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测试题

(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 。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 。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

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 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

1 A.过度教育 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 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

A.目光直视 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 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

2.幼儿园生活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案例题(共16分) 菜例: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学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 1.《母育学校》 2.社会效益、 3.环境 · 4.来园活动 5.体验性教学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1.D 2.D 3.C 4.C 5.C 6.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幼儿园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劫。‘生活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来园、离园、进餐、li垂ltlil.、盥洗、散步、自由活动等。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 (1)领先性; (2)广泛性; (3)对象性; (4)发展性; (5)延后性。 2.答案要点:

4 (1)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

(2)以园长为中心,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温暖、相互信任的环境; (4)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3.答案要点: (1)社会要求的提高; (2)生活制度的变化; (3)师生关系的不同; (4)生活环境的变更; (5)教育内容的加深; (6)教学方法的改变。 4.答案要点:

(1)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2)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 (3)建立制度化的纺儿园工作运行机制。

五、论述题(每小题l3分,共26分) 1.答案要点:

(1)设置社区学前教育基地; (2)成立社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中心; (3)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 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2.答案要点:

5 (1)家庭; (2)幼儿园; (3)社区。

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六、案例题(共16分) 答案要点: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4)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详细阐述,酌情给分。

上一篇: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下一篇:敬业模范先进事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