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肺炎病例分析

2024-05-13

麻疹肺炎病例分析(精选8篇)

篇1:麻疹肺炎病例分析

一例麻疹病例的情况调查

处理报告

xx年xx月xx日xx时左右,xx接到xx电话通知,我县麻疹监测所采的xx一例血清样品检测为麻疹IgM抗体阳性,xx要求对病例进行核实详细情况,做好可能发生疫情的处置措施,防控疫情暴发。为处置潜在爆发的疫情情况,xx一行于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到达xx乡进行了现场调查处置工作,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东部,距xx均为xx公里。全乡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xx是我县的招商引资重点开发乡,已有多家工厂入驻。全乡辖xx个行政村,xx个村民组,去年共有xx户,xx人。所辖小学xx所,今年xx年级新入学儿童xx人。有乡卫生院一所,卫生院职工xx人。有村卫生室xx所,村医xx人。

xx村位于xx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离县城里20公里,该村位于xx,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全村辖8个村民组,去年共有xx户xx人,其中,15岁以下儿童数xx人。有村卫生室1所,有医生1人。

xx县xx乡xx小学,位于xx乡xx村和xx村之间,xx年在校学生数167人,其中小学一年级人数26人,二年级人数22人;2011年在校学生数151人,其中学前班人数29人,一年级人数23人。

二、调查方法和资料来源

本次调查采用入校入户面对面询问、个案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及其周围环境;资料来源于xx现场调查、村卫生室、乡卫生院、xx小学等单位提供。

三、病例定义

xx年xx月xx日以来,xx乡xx村xxx组及xx小学出现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皮肤红色斑丘疹等症状的15岁以下儿童。

四、调查情况 1.病例情况

病例xx,男,8岁,xx乡xx小学二年级学生,家住xx县xx乡xx村xx组。通过询问患儿及其家属,患儿于xx年xx月xx日18时开始自感身体疲乏、食欲不振,伴有发热、打喷嚏、流涕和咳嗽等症状,在耳后及面部出现少量的红色斑丘疹。患儿遂到村卫生室进行治疗,测量体温38.5℃,卫生员使用感冒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xx年xx月xx日转乡卫生院就诊,乡卫生院根据病情,诊断为麻疹疑似病例,并予以隔离及用药(具体用药不详)。

2.密切接触者调查

通过走访病例家属1人及所住周边xx名儿童,以及xx小学二年级学生21名,未发现有于麻疹病例类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疫情强度

xx乡xx村以及xx小学共发现1例麻疹实验室病例,罹患率为1/(xx+xx)=xx‰。

五、预防接种史

经查阅接种证和接种卡以及询问家属,该病例于xx年xx月xx日完成一剂次麻疹疫苗初种,并于xx年xx月xx日完成了一剂次麻疹疫苗复种,接种史来源可靠。

六、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服务儿童接种情况

xx村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村医数1人,xx年,xx乡所有村常规免疫服务形式纳入定点接种,常规免规服务频率为1次/月。

查阅xx乡xx村xx年0-15岁儿童278人的预防接种资料。

(一)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1、基础免疫:应种 198人,接种166人,接种率为 %。2.加强免疫:应种275人,接种268人,接种率为 %。

(二)五苗接种率调查

调查xx村xx名(1岁和2岁各5名)2岁以内儿童五苗接种率,五苗合格接种率为80%,含麻疹成分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为80%,含麻疹成分复种合格接种率为70%。

七、既往麻疹流行病史:

经查询近5年来xx县麻疹监测数据,xx乡无麻疹爆发流行,也未出现过麻疹散发病例。

八、流行病学调查

经询问病例家属,病例近10天无外出史,未到过疫区。主动搜索xx村10户30余人以及xx乡xx小学二年级学生21人,未发现麻疹疑似病例。

九、讨论分析

该病例初始发病以感冒卡他症状主,有发热,但出疹不明显。随着进入冬季,天气渐冷,小孩子不及时添加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也易导致医生误诊。本次病例初步认定为以感冒症状为主的麻疹病例。

十、已落实处理措施

1.已向xx、xx卫生局及上级相关部门汇报调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了网络直报。

2.对xx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课,宣传麻疹及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防治知识,接受宣传教育100人次,发放宣传单200余份,制作传染病防控宣传专栏1期。

3.联合学校和卫生院,对小学教室、活动场地及病例家庭周边进行清扫及消毒,消毒面积约600m2,用去84消毒液5瓶。

十一、建议及要求

1.建议学校对教室随时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随时与卫生院沟通联系,提高传染病的报告能力,以便确诊病例。

2.要求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儿童疑似病例进行主动搜索,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以便调查核实。同时,加强学校及人群聚集地的出疹性疾病的监测工作。

xx中心流病科 xx年xx月xx日

篇2:麻疹肺炎病例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遍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起病急, 传播速度快, 严重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潍坊市建立了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网络系统, 开展了加速麻疹控制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使麻疹发病率稳定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 现对潍坊市2 0 1 3年各县市区的麻疹疑似病例实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 013年潍坊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临床诊断麻疹疑似病例血清。

1.2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由酶标仪测定其O D值, 根据O D值定性。试剂盒由深圳科润达有限公司提供, 按说明书操作, 有效期内使用。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Excel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统计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2.1.1 定性检测结果

潍坊市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1 3 1例, 经血清学诊断, 麻疹I g M阳性4 6例, 确诊病例占疑似病例3 5.1 1%, 见表1。

2.1.2 疑似病例的城乡分布

城市阳性率13.04%, 农村阳性率39.81%, 城乡的麻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65, P=0.015) 。见表2。

2.1.3 疑似病例的性别分布

男性阳性率30.77%, 女性阳性率36.96%, 男女的麻疹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60, P=0.498) 。见表2。

2.2 个别因素对定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2.2.1 年龄分布

疑似病例中年龄最大为76岁, 最小1岁, 平均年龄为12岁, 疑似病例主要分布在0~5岁, 占39.69%。6个年龄组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0岁年龄组, 抗体阳性率为80.00%。抗体阳性率最低为15~20岁年龄组, 抗体阳性率为33.33%。各年龄组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378, P=0.010) 。见表2。

2.2.2 出疹采样间隔日期

所有送检样本, 出疹日期与采样日期的间隔最小为0d, 最长为85d, 平均11d。三个间隔日期组中0~3d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6.67%, >30d的间隔日期组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5.00%。各出疹采样间隔日期组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76, P=0.043) 。见表3。

3 讨论

3.1 麻疹控制措施的实施使麻疹病例趋于向<5岁和>20岁的成人偏移, 出现两相位移现象

麻疹年龄双向移位现象在国内具有普遍性。在调查的131例疑似病例中<5岁的有50例, >20岁的有49例, 共占75.57%[3]。究其原因首先因为<5岁的儿童正处于抗体消失期与常规免疫月龄来临的间歇期[4]。山东省一项调查显示, 4~7月龄儿童麻疹抗体阴性率已达75%~94.87%, 小儿正处于一生麻疹抵抗力最弱的阶段, 所以发病率极高[5]。其次, 我国目前尚未有成人麻疹接种方案, 针对成人的预防通常只对大学新生、新兵等明确的高危人群进行免疫, 对其他集体单位的成人高危人群尚无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且针对成人开展预防接种, 也不符合疾病控制成本效益。发生成人麻疹暴发后应急接种是唯一有效的措施。

3.2 疑似病例分布主要在农村

农村人口卫生防病意识差, 预防接种意识差, 一旦有传染源即发病。

3.3 及时采样影响样本的阳性检出率

3 d内采样送检抗体阳性率最高 (80.00%) , 所以要及时采样, 争取出疹后3 d内采样。

4 建议

4.1 加大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力度

使预防接种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使每位适龄儿童都能得到免疫, 从根本上降低麻疹发病率。

4.2 加强麻疹监测

4.3 强化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和素质教育

加强疫苗冷链管理, 保证合格有效的接种。

参考文献

[1]WHO.WHO-UN ICEF joint statement on strategies to reduce measles mortality worldwide[J].WER, 2002, 77:224-228.

[2]郭茜, 殷茂荣, 王勤.淄博市2007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调查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8) :1430.

[3]徐若辉, 刘洪喜, 董淑兰, 等.北京海淀区2000~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6) :4822-4831.

[4]罗央努, 傅黎平.25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9) :1747-1748.

篇3:麻疹肺炎病例分析

[关键词] 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流行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染性极强,极易引起暴发或流行,阿坝州地广人稀,农牧区人口占很大比例,儿童基础免疫工作在有的区县难于落实。为加强麻疹控制工作,在2012年达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为了使疑似麻疹病例能及时确诊,开展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卫生部《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07—2012年四川省消除麻疹实施计划》等有关文件要求。2007—2009年阿坝州麻疹网络实验室对全州各县上送的824份疑似麻疹血清标本进行了麻疹IgM抗体检测。,风疹的临床症状与麻疹极其相似,为了明确诊断,对麻疹IgM抗体阴性病例标本再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做如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标本来自2007—2009年各县疾控中心上送麻疹疑似病例早期血清标本。标本无明显溶血、污染,按规定时间内及时检测。

1.2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

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按照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设立空白、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同时带四川省麻疹实验室下发的内控样作内部质量控制。阴性对照A值<0.15,阳性对照>0.30,实验成立。

1.3检测试剂及仪器

试剂使用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酶标仪、洗板机、移液器等由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

1.4结果判定标准

酶标仪450nm和630nm双波长测定各孔A值,计算S/N值,S/N值=样品A值/阴性对照A值平均值(<0.07按0.07计算;如阴性对照A值>0.07,则按实际值计算)。S/N值≥2.1为麻疹IgM抗体阳性,S/N值<2.1为麻疹IgM抗体阴性。

2 结果

2.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7—2009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824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麻疹监测工作方案的开展和实施,标本的采集率逐年提高,2007年标本采集率为37.7%,到2009年标本采集率达到85.0%,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准确诊断。3年麻疹IgM抗体阳性236例,实验室确诊率53.6%。所有199份麻疹IgM抗体阴性标本再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阳性39份,阳性率为19.6%。

表1 2007—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

2.2麻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

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2—7月份(疑似病例735例占89.2%,实验室确诊病例219例占92.8%)。见表2

表2 麻疹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

2.3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年龄及免疫史分布

236例麻疹中,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低年龄组(186例,占79.8%),20—39岁年龄组发病有升高的趋势(32例,占13.6%),最小的为2个月,最大的56岁。对麻疹免疫史分析表明:有明确免疫史的41例,占病例总数的25.3%,无免疫史的114例,占48.9%,免疫史不详的81例,占27.6%[1]。见表3

表3 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发病年龄及免疫史分布

2.4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与采血时间的关系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在检测中。将标本采集时间按出疹后3d与4—28d进行比较,4—28d的阳性检出率(79.1%)明显高于3d内(48.1%)(P<0.05)。说明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应尽可能在患者出疹后4~28d采集血清标本。

2.5疑似病例血清送检及时率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地区及人群分布

435份疑似病例血清送检及时率(3日内送达)仅为31.7%。在236例麻疹中,13个县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牧区县(红原县、阿坝县、若尔盖县、壤塘县)共137例占58.1%。发病人群主要是农牧民、散居儿童、学生。

3 讨论

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要有敏感的监测系统,血清学检测能对麻疹早期作出准确诊断。ELISA法敏感、快速、特异、操作简单,主要是确保试剂质量稳定、可靠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恒温条件。在实际检测中,每批试剂的阴性对照差异大,导致cutoff值也随之有较大的变化,每次实验时带入室内质控品,做室内质控图,可以准确判定实验的可靠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对出疹3d内采集的血标本,同时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阴性的疑似病例应在4—28d内重新采集第2份标本重复检测,以对疑似病例做出准确诊断。

发病主要集中在农牧区的散居儿童,农民、学生等,是因为这些地区人们健康意识不强,乡镇级卫生院设施较差,预防接种人员不稳定,应加大计划免疫的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对乡级预防接种人员每年进行培训。疑似麻疹血清标本送检及时率只有31.7%,主要是阿坝州地区交通不发达,标本采集后不能及时送到实验室检测[4]。因此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使疑似病例能及时确诊,更好的控制麻疹的流行。

接种麻疹疫苗是当前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236例麻疹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114人,免疫史不详的81人,两类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2.6%,提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发病的主要因素,8月—1岁麻疹有免疫史的只有23.8%,说明麻疹的接种及时率很低。20—39岁年龄组32例(13.6%),可能与过去初免时所用疫苗效期短及县乡级冷链条件差,影响效价的稳定性和免疫成功率[3]。从2007—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报告人数看,2009年只有20人,和2008年4月在全州8月—14岁人群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有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提高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和及时率,减少免疫空白人群。可以考虑在大龄组中开展麻疹疫苗的复种和强化工作,以达到控制和基本消除麻疹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李聪勇.河北省1996年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J].中国计划免疫,1997,10(3).

[2]凌罗亚.浙江省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1).

[3]赵传心,张福杰,曹淑芬.成人麻疹56例临床特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3).

篇4:麻疹肺炎病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全部病案资料6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男女性别比129:100;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33岁,平均8.33±5.12岁;8个月以下3例,8个月~7岁37例,7岁以上24例(具体见表1);2005年6例(9.4%),2006年18例(28.1%),2007年1例(1.6%),2008年39例(60.9%);接种麻疹疫苗者18例(28.1%),未接种者46例(71.9%);回族41例(64.1%),东乡族5例(7.8%),汉族18例(28.1%);小学生18例(28.1%),农民27例(42.2%),干部职员2例(3.1%),教师2例(3.1%),其他15例(23.4%);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4例(6.3%)。

1.2 临床表现

6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最高的达40℃,最低的37.6℃,平均38.40±0.36℃,其中低热(37.3~38℃)24例(37.5%),中等度热(38.1~39℃)23例(35.9%),高热(39.1~41℃)17例(26.6%)。以咳嗽、恶心、乏力为主要临床症状(见表2);并发症出现脑炎的有15例(23.4%),喉炎8例(12.5%),肺炎39例(60.9%),心肌炎2例(3.1%)。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测白细胞<4.0×109/L的3例(4.7%),4.0~10×109/L的24例(37.5%),2410×109/L的36例(56.3%);血小板<100×109/L的7例(10.9%),100~300×109/L的>47例(73.4%),300×109/L的10例(15.6%);有33人进行了血生化检测,谷丙转氨酶(ALT:5~40U/L, 连续监测法)升高20例(60.6%),谷草转氨酶(AST:8~40U/L,连续监测法)升高25例(75.8%);心肌酶谱检测正常。

1.4 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之后,预后良好。治愈25例(39.1%),好转39例(60.9%),住院天数2~19d,平均7.08±3.01d。2讨论

通过对临夏回族自治州64例典型麻疹住院病案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近年来麻疹的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8年的发病人数超过了以往3年的发病人数总和;从流行特征上来看,8个月以下的儿童只有3例(4.7%),这可能与近年来对适龄儿童进行大范围免疫接种有关,但是有报道表明,目前麻疹在未列入接种对象的8个月龄内的婴儿中大量发病(发病率超过10%)[1];8个月~7岁的儿童37例(57.8%),7岁以上24例(37.5%),由此可见,年长儿及青壮年为该病的高发人群,这与胡亚美等人的报告一致[2];在64例病例中,有71.9%的病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这也增加了患病的风险;人群分布中,以伊斯兰教民众为主(71.8%),职业以农民(42.2%)和学生(28.1%)为主,这主要与当地民众对各种传染病的知晓率低,学校学生的聚集性强,容易互相传染等因素有关。在临床特征上,体温以低热和中等度热为主(73.4%),超过39℃者占26.6%,低与周晓鸿等人的报道[3];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93.8%的患者出现皮疹,14.1%出现口腔黏膜斑,有的病人出现恶心、乏力等症状;并发症以肺炎为主(60.9%),血生化检测的患者中,60.6%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这与相关报道一致[4]。经过对64例麻疹住院病案的分析,提出以下防控建议:加强对该地区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社会宣传力度,尤其是提高农民和小学生对各种传染病的知晓率,同时疾病监测系统应加强该地区该疾病的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把该烈性传染病对该地去人民群众造成的伤害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叶俊茂.麻疹临床特征35年的变迁[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2, 20:243-244.

[2]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28.

[3]周晓鸿, 郝伟丽, 李晓岚等.成人麻疹住院病例63例分析[J].皮肤与性病, 2007 (04) .

篇5:麻疹肺炎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商城县麻疹的流行情况。 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商城县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五年商城县共报告180例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91例,检测率50.56%,麻疹IgM 抗体阳性66例,阳性率为72.53%。(2)≤15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91%,且≤8月龄组的年龄组发病率较高。而≥15岁组发病率较低。(3)不同免疫史间IgM 抗体阳性率不同,有免疫史的阳性率低于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组。 结论 : 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仍然是控制麻疹病例的发生有效措施。

【关键词】麻疹;IgM抗体;诊断;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32-01商城县近年来本县麻疹确诊病例发病率一直控制在 1/10万以下,但是由于近年来人口流动加大和新的免疫空白产生导致商城县从2006年起麻疹发病率上升显著,2007年本縣人口麻疹发病率达到10.03/10万,麻疹的控制与消除仍存在一定难度[3]。实验室检测是确诊麻疹病例的重要手段,2004-2008年商城县共接到本地疑似麻疹病例报告180 例, 采集病例血清91 例,对这180 例麻疹疑似病例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中国免疫规划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麻疹监测系统,户籍在商城县的本县人口和现住址在商城县的外来人口麻疹疑似病例均属于商城县病例, 麻疹血清学检测由信阳市CDC完成并由市进行质量控制,风疹血清学检测由市CDC完成。

1.2 方法 : 麻疹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麻疹检测试剂由中国CDC国家麻疹实验室统一提供,病例诊断与分类标准依据《河南省麻疹监测方案》。

1.3 统计分析 : 将麻疹监测系统中的个案调查表导出为Excel 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麻疹病例分布情况 :2004年-2008年五年共报告本地麻疹疑似病例180例(其中临床诊断175例,临床疑似2例,临床排除3例)。男性120 例,女性60例;≥15岁组发病率较低,≤15岁年龄组发病较高⑵。最小28天龄,最大54岁;冬春季发病较高,夏秋季发病较低;发病呈年度上升趋势。余集镇发病最高,苏仙石最低。

2.2麻疹抗体检测情况 :报告本地麻疹疑似病例180例,实验室检测91例,检测率50.56%,≤8月龄组检测率较低。麻疹IgM 抗体阳性66例,阴性25例,阳性率为72.53%。1-2岁阳性率较高。

2.3免疫史情况分析 :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发病比例和阳性率都较高,不同免疫史间IgM 抗体阳性率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免疫史的阳性率低于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组[1]。

3 讨论

近年来商城县麻疹发病率升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和免疫史不同阳性率不同说明麻疹发病率升高可能与免疫接种率下降有关;近年来发病率变化趋势图说明也可能麻疹的发病与其发病周期性有关;≤8月龄组的发病率较高,说明麻疹发病呈小月龄趋势。2006年伏山乡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2007年余集镇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2006年和2007年发病率较高,与这两起爆发有关。

为做好麻疹的控制和消除工作,建议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在15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控制麻疹病例的发生⑵⑷。做好麻疹实验室监测工作,及时采样并注意麻疹疑似病例的采样时间,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1]。

参考文献

[1]庞红,刘红脸,吴美华.上海市长宁区156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j) 疾病监测,2007,22(3):184-186.

[2]吴美忠,吴爱兰,陈茂芳.2005-2007年浙江省东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探讨(J)疾病监测 2008,23(8):499-500.

[3]徐英,2001-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 2008 23(11):705-706.

篇6:麻疹肺炎病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来源于2014 年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网络实验室接收本区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临床诊断为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

1.2 试剂与仪器

采用德国维润赛润医疗诊断试剂(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麻疹检测试剂批号:SAD.CZ,风疹检测试剂批号:SFD.DO)。检测设备为热电公司MK 3酶标仪;热电公司WELLWASH 4 MK 2 洗板机;白洋600 A医用高速离心机,所有仪器均在检测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方法

麻疹Ig M抗体检测方法参照麻疹诊断方法(WS296-2008)进行。风疹Ig M抗体检测方法参照麻疹诊断方法(WS 297-2008)进行。采集的血液标本当日离心后取血清-20 ℃保存,使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参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1.4 结果判定

酶标仪双波长检测OD值,检测波长为405 nm、参考波长为630 nm。每次试验均设2个阳性对照、1个阴性对照和1 个空白对照。根据校正品OD值查表得到临界值范围,样品OD值≥临界值范围OD值判为麻疹/风疹Ig M抗体阳性;反之则判为阴性。

1.5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输入Excel 2003 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疑似血清Ig M抗体检测结果

对2014 年西城区疑似麻疹病例204 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Ig M和风疹Ig M抗体。麻疹Ig M抗体阳性72例,阳性率为35.29%;风疹Ig M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3.43%。其中麻疹、风疹Ig M抗体全阴性125 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性别分布

2014 年共检男性疑似病例112 例,麻疹Ig M抗体阳性38 例,阳性率为33.93%;女性疑似病例92例,麻疹Ig M抗体阳性34 例,阳性率为36.96%。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 P>0.05)。男性风疹Ig M抗体阳性5 例,阳性率为4.46%;女性风疹Ig M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为2.17%。

2.2.2不同时间麻疹、风疹Ig M抗体阳性分布情况

2014 年204 例疑似病例中, 3 月份疑似病例持续增多, 6月份开始逐渐减少。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3~6 月份,占全部疑似病例的80.39%。72 例麻疹Ig M抗体检测阳性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3~5 月份,占全年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79.17%。7 例风疹Ig M抗体检测阳性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3~4 月份,占全年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57.14%。麻疹、风疹病例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见表1。

2.2.3不同年龄麻疹、风疹Ig M抗体阳性分布

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最小两个半月龄,最大58 岁。31~40 岁年龄组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21~30 岁年龄组次之,分别占全年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26.39% 、18.06%。不同年龄组的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1,P<0.01)。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最小9个月,最大28 岁,其中21~30 岁年龄组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占全年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85.71%,见表2。

2.2.4麻疹、风疹Ig M抗体阳性接种史构成情况

麻疹和风疹病例均以无疫苗接种史或接种不详者占绝大多数,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者98 例(88.29%),无风疹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者35 例(92.11%),见表3。

2.2.5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与采血时间的关系

出疹后3 天内采集的标本血清中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19.61%),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随着采样与出疹的时间差的增加而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7 例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85.71%(6 例)的出疹时间在7 天以内,见表4。

例(%)

注:阳性率=(阳性数÷疑似病例样本总数)×100% 。

3 讨论

204 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中,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72 例,阳性率为35.29%,风疹Ig M抗体阳性7 例,阳性率为3.43%。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均阴性的125 例。由此可见,风疹病例在麻疹疑似病例中占有一定比例,提示在进行麻疹病例的监测时,应密切注意风疹的流行与传播,减少风疹病例的发生。另外根据文献报道[1,2],麻疹病毒特异性Ig M抗体水平在病程早期(72 h)检测的阳性率较低,采用RT-PCR方法从疑似病人的咽拭子或尿液中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具有很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3],因此,应对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均阴性的病例继续开展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及麻疹病原学检查,从而对本地麻疹流行状况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西城区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3~6 月份,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4]。72例麻疹Ig M抗体阳性主要集中在3~5 月份,占全年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79.17%。8月份、10~12月份为零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其他月份均为少数散发病例。7例风疹Ig M抗体检测阳性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3~4 月份,占全年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57.14%。1 月份、6 月份和8 月份各有1 例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

本文麻疹、风疹Ig M抗体阳性年龄分布结果显示,麻疹Ig M抗体阳性人群的年龄分布较为广泛,最小的仅为2个半月龄,最大58 岁。麻疹发病高发年龄主要分布于21~30 岁、 31~40 岁年龄段,分别占全年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18.06%、26.39%,麻疹发病呈现高龄位移现象。这部分人群是中国实施计划免疫后出生、未被2004—2010 年SIAs(非选择性初始补充免疫活动)覆盖的群体,通常是没有MCV(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和自然感染史的个体发病[5],再加上群体生活以及人员流动性,导致相互之间易传染。由此提示需要重视20~40 岁年龄组人群,在成人发病为主、人员流动大且易感者相对聚集的地区,监测其体内抗体水平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接种措施[6,7],有利于提高成人麻疹免疫力,降低麻疹发病风险。同时结合北京市人员流动性大、外来人口多的城市特点,调动卫生、公安和工商等部门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协同管理,进一步提高此年龄段人群补充免疫的接种率。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最小9 个月,最大28 岁,其中21~30 岁年龄组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 占全年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85.71% ,说明现阶段西城区风疹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建议对此人群进行风疹疫苗接种,提高体内风疹抗体水平。同时应加强结婚登记环节的告知,使对应人群进行检查、适种者接种疫苗,降低孕妇罹患风疹、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风险。

从麻疹、风疹病例免疫接种史分析,2014 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以无疫苗接种史或接种不详者占绝大多数,无麻疹、风疹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者分别占全年麻疹、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总数的88.29%、92.11%,说明应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查漏补种工作,提高易感人群麻疹、风疹免疫水平,形成群体性免疫屏障,阻断麻疹、风疹在人群中的传播。

麻疹、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与采血时间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疹后3 d内采集的标本,血清中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19.61%),麻疹Ig M抗体阳性率随着采样与出疹时间差的增加而出现逐渐降低趋势。这与王波等[8]关于麻疹发病3 d内Ig M抗体阳性率较低,在出疹后7 d左右出现Ig M抗体高峰的研究结果[9]不符。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临床判断的发病时间与实际不符有关。成人麻疹机体反应较强,因此临床表现不典型[10]。有研究发现,既往通过自然感染或人工免疫获得免疫力的人接触麻疹病毒时,抗体水平可能会临时升高,但症状不明显、且无传染性[11,12]。也有文献报道,易感者感染后在出疹之前的4 d内就会呈现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和结膜炎等)[13],且麻疹病人发热至出疹时间间隔平均为3 d[14],因此,病人出现皮疹症状时已经是麻疹发病的3 d之后。因此,接诊医生很难根据临床症状准确确定病人发病时间。为此,应增强医务人员对麻疹病例的鉴别能力,不断提高出疹早期合格标本采集率[15,16],为准确追踪传染来源、建立流行病学联系,最终找到病例的传播链、加强防控做好基层准备工作。

篇7:麻疹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保证麻疹疫苗两剂次95%全程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儿童8月龄和1.5岁两次接种的及时性。

据了解,目前我国麻疹疫情形势严峻,2008年1~2月份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近60%。新疆、山东、浙江、天津等地疫情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升幅。为了抓紧麻疹的预防控制,除了要进一步做好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外,中国疾控中心还要求各地积极分离本地的麻疹病毒株。所分离的麻疹病毒株要送国家麻疹实验室进行基因型鉴定。

《食品馅料》国标实施

我国第一项食品馅料国家标准《食品馅料》(GB/T21270-2007)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从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方面对食品馅料进行了规范,其中理化指标按焙烤食品用馅料、冷冻饮品用馅料、速冷食品用馅料,分别要求总糖含量小于等于60%、48%、48%,脂肪含量小于等于33%、28%、30%。生产食品馅料所使用的白砂糖、麦芽糖饴、食用植物油、蜜饯、干果、芝麻等原辅料应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卫生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砷、铅、黄曲霉毒素B1、铜、挥发性盐基氮等,给出了具体应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糕点、面包卫生标准》和《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原《月饼馅料》标准将为《食品馅料》标准所取代。

每年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中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第7大死因,是15~44岁年龄组的首要原因。这意味着中国道路上每5分钟将有1人死亡。此外,每年还有50余万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致伤致残。

造成道路交通伤害的原因较多,与当前快速机动化关系密切,同时还有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安全规范等因素。如使用安全带、头盔,限速和禁止酒后驾车,等。

恶性肿瘤居北京居民死因首位

据北京市卫生局透露,2007年北京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顺位显示,恶性肿瘤由2006年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并以肺癌、肝癌、肠癌为主,此三种癌症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的52.01%。脑血管病由2006年的第一位降至第二位,心脏病由2006年的第二位降至第三位。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分别列第四位和第五位。前五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原因的86.58%。

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少患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在最近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年会上称,与奶瓶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婴儿成年后,其HDL(高密度脂蛋白,俗称好胆固醇)比前者高,这就大大降低了发生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研究人员对962名平均年龄41岁的受试者进行了回溯性研究,受试者中有15%是母乳喂养至少一个月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在母乳喂养的受试者中,有近55%的人其HDL值高于正常值,其平均BMI(体质指数)为26.1;而奶瓶喂养的受试者平均BMI值为26.9。通常情况下,成人BMI值超过25就认为是超重,并表明有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研究人员呼吁,为了婴儿的健康,应当坚持母乳喂养。

常吃富含Ω-3食物可防老年痴呆症

法国科研人员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多吃富含Ω-3的食物、水果和蔬菜,可大大降低患老年痴呆症和记忆障碍的危险。

研究人员对8085名65岁的受试者进行了为期4年的研究。研究开始时受试者均没有发生老年痴呆症和记忆障碍,4年后有183人发生老年痴呆症,98人发生记忆障碍。研究分析发现,与不常食用Ω-3食物(鱼类、菜籽油、芥花油、核桃油等食物富含)的受试者相比,经常食用者发生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低60%。研究同时发现,每天保证食用足量的蔬菜和水果,老年痴呆症发生率低30%:每周至少食用一次鱼的人,发生记忆障碍的几率要低40%,发生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低35%。研究人员称,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富含Ω-3食物的每日最佳摄入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常食这类食物的确有益老年人的健康。

含糖饮料增加男性痛风危险

美国科研人员在新近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撰文称,经常喝含糖饮料的男子,可增加其患痛风的危险。

痛风是因尿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全身疾病。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46393名男性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调查方式是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受试者日常饮料及果糖的消费情况。在研究期间,有755名受试者患了痛风。通过对受试者含糖饮料消费量比较发现,每月消费少于一听的,每天一听的,每天两听的,其罹患痛风的几率分别为29%,45%和85%。对果糖的消费量调查也表明,与患痛风的几率呈正相关。苹果、橘子等水果中富含果糖。研究人员称,酒精是一种导致痛风更危险的诱因。目前在临床医疗中,医生常常力劝痛风患者戒烟,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脑等)。不过研究人员建议,痛风患者还应当尽量少饮用含糖饮料和少食用果糖。

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可防胰腺癌

美国加州大学科研人员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饮食中多食用粗粮及富含植物纤维的食品,罹患胰腺癌的危险可降低40%。

研究人员称,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类食品,不但可预防糖尿病和心脏病,而且能预防胰腺癌。研究人员对532名胰腺癌患者和1701名非胰腺癌的健康人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组受试者的年龄、体重基本相同。研究人员在新近出版的《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撰文称,常吃粗粮(如燕麦)及富含纤维食物的受试者,其发生胰腺癌的几率更低。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在胰腺癌患者中,日常饮食除较少食用粗粮及纤维食物外,通常还喜欢吃油炸类食品,其吸烟的比例也较高。研究人员称,远离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其中也包括多食用粗粮和富含植物纤维的食品。

三成宝宝每年少睡400小时

中国睡眠研究会与宝洁公司历时2年,在中国8个城市对1500名婴儿的调研报告显示,三成孩子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少了1.1小时,一年将近损失400个小时的睡眠。使用布尿布让父母在夜间频繁检查,是打断孩子睡眠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使用传统布尿布的婴儿有50%晚上更换尿布超过3次,其中80%的宝宝在更换尿布时醒来:而穿着纸尿裤的婴儿睡眠平均持续时间会多出近20%。

中国睡眠研究会专家表示,宝宝在夜间睡眠时被外界因素干扰而经常苏醒,得不到连续深层睡眠,直接影响到智商和情商的培养。目前多数父母对宝宝睡眠质量停留在浅层认知的阶段,睡眠研究会为此推出了“婴儿睡商评估体系”,帮助父母以科学方式来掌握宝宝睡眠质量,

吃垃圾食品脾气会变坏

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将英格兰和苏格兰3家青少年管教所的1000名16~21岁的男性分为两组,一组长期服用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另一组长期食用垃圾食品,包括大包装的油炸土豆条以及高热量的工业化加工食品,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观察。研究显示,吃垃圾食品的人更愿意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脾气也更坏。科学家解释说,当大脑极度缺乏重要营养成分,尤其是缺乏大脑神经元的重要组成成分欧米伽-3脂肪酸时,大脑会失去灵活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受损,暴力倾向增加。而垃圾食品营养成分单一,长期食用会造成营养缺失。

篇8:麻疹肺炎病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个案调查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海淀区预防保健部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免疫史、标本采集等,病例MCV接种史来自北京市预防接种证或北京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人口学资料来自于北京市统计局统计报表。

1.2相关定义麻疹病例定义参照 《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未采集到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不含出疹当日,下同)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 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或疑似麻疹病例出疹后4~28 d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 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实验室诊断病例: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 M抗体阳性者,或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京籍麻疹病例:具有北京市户籍的麻疹病例。非京籍麻疹病例:不具有北京市户籍的麻疹病例。

1.3样本检测医疗机构采集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 冷藏保存并送检,由北京市海淀区CDC实验室或北京市指定医院的麻疹网络实验室进行麻疹急性期Ig M的检测;麻疹病例咽拭子或尿液标本由海淀区CDC采集并检测,咽拭子和尿液病原学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标本,送中国CDC麻疹实验室复核检测,进行基因测序和分型。

1.4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和分析。病例调查资料和检测结果数据导入Excel,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用Map Info 10.5软件对京籍麻疹街镇发病率制图。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09—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麻疹病例587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0.3/10万~13.2/10万之间,其中京籍麻疹病例179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0.1/10万~4.5/10万之间,与2009年(2.4/10万)相比, 2010年京籍麻疹发病率(4.5/10万)明显上升,2011年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至0.1/10万,2011-2013年发病率又逐年上升,见表1。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时间分布2009—2013年(除2011年外)京籍麻疹病例在1—6月持续增多,7月开始迅速减少,病例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2-6月),占全部病例的76.5% (137/179),见图1。

2.2.2地区分布全区除香山街道外,28个街镇均有京籍麻疹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街镇依次是清河街道(16例)、北太平庄街道(12例)、羊坊店街道(11例)、西北旺镇(10例)、田村路街道(10例)、甘家口街道(10例),占全部病例的38.5%(69/179)。所有街镇中,2009-2013年京籍麻疹发病率>1/10万的街镇分别有21、22、2、3和14个,2009和2010年发病率>5/10万的街镇分别有6和11个,各街镇京籍麻疹发病率情况见图2。

2.2.3人群分布

2.2.3.1性别和年龄分布2009-2013年全部京籍麻疹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9∶1(101∶78)。病例年龄最小的2月龄,最大的55岁,中位数为20岁。各年龄组中, <8月龄病例32例 (17.9%),15 ~44岁病例88例 (49.2%),两个年龄组占全部病例的67.1%,各年龄组发病构成见图3。除2011年外,其他年份均以0~4岁发病率最高,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15岁年龄组中,以35~39岁组发病率最高,各年龄组发病率见图4。 除2011年无<10岁病例外,其他年份0岁组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2.2.3.2职业分布2009—2013年京籍麻疹病例中发病前5位的职业依次是散居儿童67例(37.4%),干部职员34例(19.0%),学生19例(10.6%),家务及待业18例(10.1%),商业服务7例(3.9%),占全部病例的81.0%(145/179)。见表2。

2.2.3.3免疫史分布179例麻疹病例中,有MCV免疫史的占28.5%,无免疫史的占34.1%,免疫史不详的37.4%,见图5。MCV免疫史≥2剂、1剂的病例分别占12.3%和16.2%。8~11月龄病例中,MCV免疫史1剂和0剂的病例分别占43.4% 和50.0% ;1岁病例中,≥1剂、0剂的各占50.0%;2~6岁病例中≥2剂、1剂、0剂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75.0%、8.3%、8.3%和8.4%; 7 ~14岁病例中 ≥2剂 、1剂 、0剂的分别占50.0% 、 33.3%、16.7%。

2.2.3.4病例分类179例麻疹病例中,临床诊断73例, 实验室诊断106例(其中麻疹急性期Ig M抗体阳性90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9例,Ig M抗体和核酸均阳性7例),共对8份(2010年2例,2013年6例)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 其中H1基因型6例,D8基因型2例(发病日期分别为2013年4月10日和2013年6月3日)。

3讨论

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2年发病率不断降低,特别是2011年海淀区京籍麻疹病例只有2例,发病率低于1/100万,这与2010年9月全国集中对8月龄至14岁(或4岁)儿童开展MCV SIA有关[2]。2013年麻疹发病率迅速上升,提示SIA后2年(即2011—2012年)可能是SIA防控麻疹的“蜜月期”,但如果后续措施包括适龄儿童MCV常规免疫接种率低且接种不及时[3]、稍大年龄组儿童的疫苗补种和出现麻疹疫情后的防控措施等得不到落实,造成易感人群积累,容易出现麻疹流行的再现[3],据文献[2,3,4]报道,美国1989—1891年、巴西利亚1997年和法国2010—2011年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除2011年外海淀区京籍麻疹病例2—6月发病比较集中(76.5%),说明麻疹冬春发病的季节性仍然比较明显。散居儿童(特别是<8月龄儿童)是主要受累人群, 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各年龄组中,0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与近年北京市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高的报道相符[5]。各年龄组中以<8月龄儿童和15~44岁成人发病为主,麻疹发病仍然呈双向移位现象[6,7]。按目前MCV免疫程序,<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属“不可预防” 的病例,只有通过减少传染源、防止麻疹病毒传播和提高周围人群MCV覆盖率[7,8,9]来解决。而对于≥20岁成人麻疹发病率较高和构成比例大的情况应予以关注[2],需根据麻疹疫情及人群免疫力评估结果采取措施。

2009—2013年海淀区京籍病例中,有MCV接种史病例明显低于无免疫和免疫史不详的比例,从另一个角度说明MCV对减少麻疹发病的积极作用。8~11月龄儿童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占56.6%,需进一步调查儿童未接种MCV原因,对于≥8月龄儿童麻疹是可以通过接种MCV来预防的,因此必须提高8月龄儿童首剂MCV及时接种率。

2009—2013年京籍麻疹病例病原学监测显示麻疹病毒以H1基因型(我国本土麻疹流行的基因型[10])为主,但2013年4和6月分别出现D8基因型麻疹病毒, 曾有报道这2例麻疹病例与北京市2013年3—6月发生的2起从事服装销售的外来务工人员D8基因型麻疹暴发有关联[11]。D8基因型麻疹病例出现后,海淀区及时对病例进行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密接人群开展应急接种,6个月后未再发现其他D8基因型病例。D8基因型麻疹病毒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更加频繁,上海市2012年曾出现D8基因型麻疹病例的输入[12]。提示在全面推进消除麻疹工作中,应密切关注麻疹病毒基因型别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虽然2009—2012年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但2013年发病又大幅上升,京籍麻疹发病也有同样的趋势。为进一步降低京籍麻疹发病率,建议加强如下工作:1提高8月龄儿童首剂MCV及时接种率;2出现麻疹病例后及时落实应急接种等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播散;3加强成人MCV的接种工作,特别是对于重点区域和职业人群,减少免疫空白[4];4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别监测,及时发现麻疹病毒毒株的变化。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3年北京户籍(京籍)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京籍麻疹病例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淀区共报告麻疹病例587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0.3/10万-13.2/10万之间,其中京籍麻疹179例,5年间京籍麻疹发病率波动在0.1/10万4.5/10万之间,2011年发病率最低(0.1/10万)。京籍麻疹病例中,137例(76.5%)在2-6月发病;<8月龄和15~44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7.1%;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的占28.5%,无免疫史的占34.1%,免疫史不详的37.4%;临床诊断73例,实验室诊断106例,送检的8份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标本中,H1基因型6例,D8基因型2例。结论 海淀区2009—2012年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2013年又回升,京籍麻疹发病也有同样的趋势。该区应提高8月龄儿童首剂MCV及时接种率;加强重点区域和职业人群成人MCV的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别监测,及时发现麻疹病毒毒株的变化。

上一篇:汇编下一篇:个性爱情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