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82例临床分析

2022-09-10

肺炎支原体肺炎 (MP) 是小儿科较常见的疾病, 成年人亦可发生, 临床上以呼吸道病变为主, 并可累及心、肝、肾、脑等多系统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我们对我院2009年1~12月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MP病例的临床特点。

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9年1~12月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48例, 女34例, 年龄0.5~24岁, 平均13.27岁。根据年龄分为<5岁组14例, >5岁组68例。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症状、并发症、诊断方法、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与累及器官

本组<5岁者14例, 占17.07%, 显著低于>5岁者 (P<0.01) , 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相近, <5岁组心血管、神经及皮肤黏膜受累发生率略高于>5岁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诊断、住院时间及预后

<5岁组依靠PFR方法确诊占78.57%, 显著高于>5岁组 (P<0.01) , 住院时间亦显著高于后者 (P<0.01) ;2组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 (MP) 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既往因其细菌学检查阴性而称之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其致病微生物—肺炎支原体的结构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侵入人体致病[1]。本组82例MP患者具有以下特点: (1) 人群分布。本组<5岁者14例, 占17.07%, 显著低于>5岁者 (P<0.01) , 提示5岁以上人群易感性较高。左笠民等研究认为, 本病病后免疫力不充分, 有再次感染的机率[2]。 (2) 病理。本组不同年龄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相近, <5岁组心血管、神经及皮肤黏膜受累发生率略高于>5岁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表明不同年龄人群中MP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基本一致, 但低年龄组因免疫系统及机体防御功能尚未完善, 全身多器官受累情况应引起重视。 (3) 诊断。本组<5岁者依靠PFR方法确诊占78.57%, 显著高于>5岁者 (P<0.01) 。目前临床对MP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有3种方式, 冷凝集、ELISA和PCR。前2种主要检测MP的Ig M抗体。由于该抗体最早要于感染1周后才能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 加之低年龄患者自我表述能力弱, 患者家长重视程度高, 来院时间早等因素, 导致PCR检查比率较高。PCR诊断具有快速、特意、灵敏等特点, 但对设备、环境和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费用较贵, 临床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4) 治疗及预后。本组82例均给予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治疗, 预后良好。本组不同年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低年龄组显著高于高年龄组 (P<0.01) , 分析其原因既有低年龄患儿病情相对较重, 其他器官容易受累的因素, 也不乏患者家长对低年龄儿童关注度较高的因素。

综上所述, MP为常见病, 低龄儿童合并症较多, 早期确诊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预后良好。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我院2009年1~12月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症状、并发症、诊断方法、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5岁者14例, 占17.07%, 显著低于>5岁者 (P<0.01) , 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与累及器官相近, <5岁组心血管、神经及皮肤黏膜受累发生率略高于>5岁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5岁组依靠PFR方法确诊占78.57%, 显著高于>5岁组 (P<0.01) , 住院时间亦显著高于后者 (P<0.01) ;2组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MP为常见病, 低龄儿童合并症较多, 早期确诊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预后良好。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马亦林.传染病学[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39~442.

[2] 左笠民, 牛文琪, 王梅, 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J].重庆医学, 2008, 29 (2) :133.

上一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探讨下一篇: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