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肺炎病例分享

2023-02-27

第一篇:社区医院肺炎病例分享

权健病例分享

权健自然医学部分病例分享

1.上海 刘女士 39岁骨膜炎

刘女士患骨膜炎一年多,症状表现四肢麻木、疼痛,遇阴天下雨病情加重,火疗一周期后症状明显缓解。

2.湖北王炳强 46岁 强制性脊柱炎

患有强直性脊柱炎2年,目前腰已经无法弯下。2011年初接触了权健火疗,做了3个周期,疼痛就有缓解。经权健医疗机构调理,效果非常理想。现在这些产品已经是用4个月,腰可以弯下,虽然不像健康人一样,但是很满足。

3.河南刘伟 63岁 脑梗塞

2008年2月,因为天天喝酒引起了脑梗塞。在医院调理了半年多,又做了半年的针灸,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左半侧的身体不听使唤。2009年4月,经权健医疗机构调理,做了20天火疗,胳膊就有劲了。

4.江苏郭建文 37岁颈椎病

郭女士患有颈椎病3年,压迫下肢神经导致下肢出现放射性痛。不能下蹲,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通过做4个疗程的火疗、经权健医疗机构调理,放射性疼痛已经消失,感觉浑身都有劲。特别是不能下蹲的症状,只穿了4天骨正基就能下蹲了。

5.江苏周庆林 59岁脑梗

患脑梗已经3年,由于该病导致左侧身体不听使唤。经权健医疗机构调理、做了2个疗程的火疗,现在左侧身体恢复的很好,可以做简单的家务活。

6.江苏徐州市翟女士 27岁痛经

翟女士家住徐州市陇海乡,未婚,痛经10多年。经朋友介绍来到权健服务中心做火疗。做了一个小疗程(7天)后,月经正常,疼痛感也没有了,经权健医疗机构调理。已经过去2个月,每次经期都很正常,疼痛感消失。

7.潘勋叶 50岁 安徽人类风湿

在2003年发病,患者全身关节红肿疼痛,脚踝关节肿痛不能走路。 经权健火疗7次后红肿疼已消失。现已做了20次,吃了一套本草清夜,已经可以走路。

8.李国栋 63岁 河南安阳人 腰椎间盘突出

患腰椎间盘突出3年多,以前可以下地走一小会儿。现在每天穿骨正基1小时,火疗做了13次,已经可以爬楼梯了。现在又吃着益钙素效果非常理想。

9.黄琼江苏人 36 尾椎增生膨出

本人在中医院工作。尾椎增生膨出,导致走路的时候脚后跟不能着地,经常下楼的时候摔得鼻青脸肿。火疗6次后,腿部有热的感觉了,骨正基穿上20多天的时候脚后跟可以着地了。火疗10次后,腿可以抬高走路了,几乎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体重也由原来的80斤增上来了,目前共做了20多次火疗,吃了一套本草清液,效果喜人。

10.赵秀青 53岁 东北鸡西 滑膜炎

滑膜炎治好后髋关节一直疼痛,疼得无法睡觉,穿上骨正基20天,不疼了,本人非常高兴。

11.会员男 腰间盘突出

我是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西马村的一个村民。因为我的丈夫多年来背胀,颈椎,腰间盘突出,胳膊病症。无论看医生,打针、吃药、贴膏药都用了,还是疼。就在去年的春天我们拉土的时候,他的腰又疼得不能干活了。有个姓姜的老师给他做火疗,做后休息四十五分种,起来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经过姜老师的指点和学习,我自己也亲身体验到火疗的神奇效果。

12.男 39岁腰间盘突出

患者男性,39岁,干建筑的。工作时突然腰不能动了,腿也不能走了,到了商河县人民医院拍片说是腰间盘突出。后做火疗,做到第三天腰不那么疼了。做火疗不到一个月,配合使用骨正基。患者好了就去干活了,没留下后遗症。

13.马郑云 47岁咽炎

每次一冷一热咽喉就不自主的咳嗽,通过两次火疗,吃酸碱平衡素的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14.刘赞旭 52岁腰椎管狭窄 病症: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医院建议手术,但家人害怕手术后瘫痪,经人介绍后到自然医学火疗馆做火疗,一开始去,连门前的两个台阶都上不去,通过火疗4次后就能自己骑摩托车,吃了一瓶益钙素,一个疗程后就好了。

15.会员 颈椎增生 病症:颈椎增生

胳膊部位一晚上疼痛次数达

5、6次之多,肩膀部位麻木,做了3次火疗后,基本康复。以前因为病痛不能上班,现在也恢复正常工作了。

16.会员 女 70岁 白内障

病症:白内障

已经准备去医院手术了,打算正月十五以后去医院,连红包都包好了,正月初四开始在服务中心做火疗。第一次做完很舒服,眼睛不这么涨了,做了8天后,进一步好转,13天后,看到的人影像逐渐清晰了。做了23天的火疗后就能辨别人影的男女了,做了1个月的时候人的双眼皮都能够看到了,现在做了2个月,视力全部恢复正常,第三个月的火疗时做了很多的部位,一直没有改变的就是烧头,现在满头的白发已经长了很多,头发也变的浓密了许多。过去走路的时候也很困难,一方面是眼睛看不见,另一方面腿部没有力气,但是现在穿上骨正基,做了火疗,一切都好了。

17.黑龙江施振东 70岁 脂肪瘤

患者肚子里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脂肪瘤,已经有10年的病史。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要求立刻手术,经权健医疗机构调理,同时做1个疗程的火疗后,脂肪瘤已经变软,第12天消失。

18.刘亚菲 20岁 头晕、恶心 病症:头晕、恶心

经常的头晕恶心,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到医

院开药也不管用,家人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晕恶心,通过别人介绍,做了一个疗程的火疗,到现在为止一年多没犯。

19.陈先生 56岁 山东威海 糖尿病

糖尿病七年,近一年来血糖持续升高,视力开始下降,手脚发麻明显,身体消瘦,乏力明显,经权健医疗机构调理后,先期出现血糖不稳,有短暂升高;二十天后血糖控制平稳,乏力、口渴症状消失,眼部不适改善;服用两个月后,视力明显好转,肢体麻木症状消失,胰岛素注入量减少。

20.安徽安庆章裕 57岁 胆结石

章先生患有胆结石4年,去年检查是1.6cm,从而非常注意饮食,2012年2月份检查是1.3cm。经权健医疗机构调理二个月后再去医院检查,结石已经变成0.9cm。继续一个月后,然后去医院检查发现结石已经变成0.18cm。现章先生已经停止服用产品,但每3个月要去医院进行复查。

第二篇: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卫生部)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为筛查可能的SARS病例和人禽流感病例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早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防范SARS疫情的扩散蔓延和可能出现的人禽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控制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

2.了解不明原因肺炎报告病例数的动态变化。

二、监测内容

(一)监测医院

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要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报告。

(二)监测对象及病例定义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2.SARS预警指标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SARS预警病例:

(1)地市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两例或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②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如从事SARS科研、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工作人员);

③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4)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3.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已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

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诊治),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由医院组织本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空白处注明“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6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至县级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尽快组织本辖区内的专家进行会诊。县级专家会诊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报请地市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做出明确诊断的,由报告单位订正为诊断疾病。

地市级专家组无法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做出预警病例诊断,由原报告医院在2小时

内进行订正报告(将原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更改为SARS预警病例或人禽流感预警病例)。可以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由报告单位订正为诊断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符合SARS预警病例定义中第

2、第3种情形的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定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作出预警病例报告。

四、预警病例的排查

发现预警病例后,县级疾控机构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测工作程序》或《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采集临床标本送符合条件的地市级疾控中心、省级疾控中心(必要时,送国家疾控中心)进行相关检测。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预警病例报告后,立即组织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按照卫生部下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进行SARS或人禽流感鉴别诊断。

五、预警病例的隔离与处理

(一)预警病例的隔离治疗

对SARS和人禽流感的预警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直至明确排除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需要隔离的传染病。

(二)预警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报告后,应立即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登记, 告知其自我隔离并每天自行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时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预警病例的标本采集、检测

医疗或疾控机构专业人员负责标本采集并填写标本登记表,采集标本时应按照有关规范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1、SARS预警病例的采样:采集标本的种类应尽可能包括病例的血清、血凝块、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尿液和尸体解剖等多种标本,如条件有限,则至少应采集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和血清三种标本。必要时对死亡的SARS预警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并送检尸检标本。

对SARS预警病例应每隔3天采集一次标本,进行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如果出现阳性结果,立即按卫生部有关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如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临床上仍无法排除SARS和禽流感的,应持续采样至病例发病后27天( 病程两周后,可每隔5天采样一次),检测结果如仍为阴性,则予以排除,并解除隔离。

2、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采样:应采集患者发病后1~3天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发病后7天内的急性期血清以及死亡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的检测。如果出现阳性结果,立即按卫生部的有关要求报告和处理,如果检测结果阴性,临床上仍无法排除人禽流感的,应采集患者发病后2~4周的血清标本,抗体仍为阴性的,则予以排除。

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参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测工作程序》(暂行)和《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

(四)病例的最后诊断与排除

预警病例一旦诊断为SARS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按照《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防治工作。

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由原报告单位订正为诊断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如病例显示有传染性,则继续隔离诊治。

六、职责分工与报告流程

(一)组织结构与职责

1.监测医院

由医院预防保健科(院内感染控制科)组织内科(呼吸)、儿科、传染科、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等相关科室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预警病例

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预警病例进行标本采集或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预警病例进行标本采集

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预警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预警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报告的预警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报告的预警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指导监测医院对预警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将采集到的病例标本按时送省级实验室或有条件的地市级实验室

及时将预警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至报告医院

定期对监测医院相关科室进行预警病例的主动搜索

定期分析、汇总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报告监测结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分析

2)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定期分析、汇总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反馈监测结果

定期对辖区内医院和县级疾控中心进行督导、检查和质量控制

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开展预警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并反馈实验结果

各省首例病人得出实验室阳性结果后,需将同份标本送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确认 定期分析、汇总、上报、反馈本省的监测结果

定期对监测医院、地市级和县级疾控中心进行督导、检查和质量控制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组织对各省监测专业人员的培训

组织对监测系统的督导、检查和评价

负责各省人禽流感和首例SARS病例的实验室确认工作

对各省实验室进行考核和质量控制

管理、维护全国数据库

定期分析、汇总、反馈全国监测结果

3.卫生行政部门

1)卫生部:组织实施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

2)各省卫生厅:组织实施本省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

3)市、县级卫生局:

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质量评估等

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组织临床、流行病学、检验等相关专家会诊、调查、分析

一旦出现SARS和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按卫生部有关方案开展防治工作

(二)诊断、报告流程

预警病例报告、诊断、处理

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解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对象

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二、报告内容

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见附件一)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有关规范,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内容包括:

(一)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二)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三)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医疗机构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三、报告单位

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报告程序与时限

(一)患者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 医疗机构指定相关部门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

(三)医疗机构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

(四)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当天完成网络直报。

五、数据审核

报告单位死因编码人员应对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 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每个工作日上网审核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报出的死亡病例信息质量(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死因编码等),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责任报告单位查询与核对,确认后的卡片参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统计汇总。

六、死亡信息分析与利用

(一)数据分析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重点分析内容包括:

1.传染病死亡在所有死亡病例中构成。

2.不同传染病死亡在所有传染病死亡病例中的构成。

3.聚集性传染病死亡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分析。

4.对死亡和死因的异常波动进行动态分析。

(二)信息的利用

对在死亡报告数据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七、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报告系统组成及职责

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报告系统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以及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成。

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全国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方案制定、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督导。具体任务有:

1.建立医院死亡信息报告网络直报系统,并指定专门人员进行网络维护和死亡资料分析;

2.制定、修订县及县以上医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规范、质控方案、评价方案;

3.制定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分级培训,提供技术指导;

4.汇总、分析死亡资料,编制死亡周报、月报和年报,上报、反馈有关部门。

5.定期开展现场督导,了解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二)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辖区内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具体任务有:

1.根据国家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规范和有关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相关报告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开展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定期开展现场督导,了解、检查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报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制定死因登记报告质控计划,组织定期质控检查;

5.及时审核数据质量,定期分析死亡数据,提供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并向基层反馈。

(三)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落实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整理、反馈、分析、上报,组织各类监测培训,对医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具体任务有:

1.组织辖区内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死因登记报告;

2.审核、分析、反馈死亡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负责医疗机构送交死亡资料的管理与保存;

3.开展医疗机构死亡漏报调查;

4.定期对临床、防保等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5.对医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

6.对辖区内医院报告死亡的异常变化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四)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死亡原因按照ICD-10进行编码,并通过网络上报。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按规定时限送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4.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八、实施与监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统一的组织实施,保证监测网络的正常运行;对辖区内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死亡信息的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要注意已开展死亡原因统计工作地区此项工作的协调。

第三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1、核实诊断

2、病例个案调查

(1)病例基本情况

(2)发病治疗情况

(3)接触者调查

(4)有关因素调查

3、对于暴发疫情的病例要重点调查职业史、禽畜接触情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

4、样本的采集送检、检测

(1)发病早期要及时采集血清、鼻咽拭子、痰液、胸液、支气管冲洗液

(2)聚集性病例要采集病例的双份血清

(3)死亡病例要采集尸解组织:肺组织等

(4)必要时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关检材

5、分析总结要点

(1)三间分布

(2)临床分析

(3)有关因素分析:职业因素、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

(4)病例间相互关系

(5)潜伏期分析

附: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 1 -

编号:

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姓名:性别:1.男2.女年龄:岁月户主姓名:

职业:A.医院工作人员:a.医生b.护士c.护工d.行政管理人员e.其他科室:

B.非医院工作者:a.幼托儿童b.散居儿童c.学生d.教师e.保育保姆f.饮炊食品业 g.商业服务h.工人i.民工j.农民k.牧民l.渔(船)民m.干部职员n.离退人员o.家务待业p.其他q.不详

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发病地点:市县(区)

一、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有打√)

2.治疗情况 是否住院治疗:有□无□不详□ 如果是,收治医院:入院日期:年月日 病人处于隔离病房:有□无□不详□

上呼吸机:有□无□不详□

如果病人没有住院治疗,是否在家隔离:有□无□不详□ 使用抗菌素治疗:有□无□不详□ 使用抗病毒药物:有□无□不详□

3.实验室检测

发热描述:最高:℃入院:℃咳痰性状描述(颜色、性状、量等)

- 2 -

二、流行病学因素调查

1.发病前2周有无与类似病人接触:a.有b.无c.不详 如果有,

具、茶具、毛巾、玩具等e.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等f.诊治、护理g.看望i.其他接触:

B.接触地点:a.家b.工作单位c.学校 d.集体宿舍 e.医院 f.室内公共场所d.其他 C.接触频率描述:a.经常 b.偶而

D.接触时场所通风情况:a.良好b.不良(未开门开窗布局不好不利通风) E.接触时有无戴口罩:a.无b.一次性c.十二层棉纱式d.b+c; F.接触时有无戴手套:a. 无b. 有

G.接触后有无洗手:a. 无 b.每次都消毒 c.每次都洗但不消毒d.经常洗e.偶尔洗 H.请描述接触时病人的状态:

2.发病前2周有无外出史:a.有b.无c.不详 如果有,则(具体地点、时间):

a.去过外市()b. 医院()

c.农贸市场()d.有外地人到家中()

e.其它() 3.患者环境卫生状况 1)住宅周围卫生

农贸市场:a.无b.有如果有,则距离为米。主要禽畜品种:禽畜养殖场所:a.无b.有如果有,则距离为米。主要品种:其他(如有无异常发病死亡等)2)病房情况

A通风情况:a.通风良好b.通风不良(未开门开窗、布局不好不利通风) B.发病前5天开窗情况:a.经常b.偶尔c.不开

C.近期如使用空调,小时/天;空调种类:a.中央b.分体3)工作场所情况:

4.发病后2周病例的接触者情况:

- 3 -

*同上表。5.如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填写本项:

(1)最早接触病人时间:年月日,最近一次接触病人时间年月日。

(2)发病前两周内与同类肺炎病例接触程度(可选多项):

a. 抢救AP病人或与AP病人直接近距离接触; b. 每日常规进入有AP病人的病房或ICU; c. 偶尔进入有AP病人的病房或ICU;

d. 在有AP病人的病区工作,未进入病房,未与病人直接接触; e. 在其它病区(非AP病人隔离区)工作。

三、转归及诊断 A.初始诊断: B.调查结论:a.疑似非典型肺炎b.临床诊断非典型肺炎c.排除非典型肺炎 C.转归:

a.痊愈。如果病人住院治疗,出院时间: b.死亡。死亡时间:。

c.其他。如:

D.初步分析:

(本次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患者可能传播来源和高危因素)

调查时间:

调查者签名:单位:

- 4 -

第四篇:病例讨论制度(医院)

病例讨论制度

1.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

1.1医院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已出院(或死亡)的病例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1.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有条件的医院与病理科联合举行时,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1.3每次医院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作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

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1.4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作总结。

1.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2.出院病例讨论

2.1有条件的医院(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应定期(每月1~2次)举行出院病例讨论会,作为出院病历归档的最后审查。

2.2出院病例讨论会可以分科举行(由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或分病室(组)举行(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经管的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参加。

2.3出院病例讨论会对该期间出院的病历依次进行审查。 a.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 b.是否按规律顺序排列。 c.确定出院诊断和治疗结果。

d.是否存在问题,取得那些经验教训。 3.疑难病例讨论会:

3.1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

3.2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术前病例讨论会:

4.1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4.2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4.3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 4.4讨论情况记入病历。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5.死亡病例讨论会:

5.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进行。

5.2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5.3讨论目的是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5.4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由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

第五篇: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因报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死因监测工作,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本院特制定本制度 :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搜集整理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在家中死亡者,家属需在居委会开具死亡个人资料证明(死者姓名全称、性病、族别、出生年月日、死亡年月日主要致死的疾病名称,并死于家中)加盖街道办事处公章后携带死者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及相关病历资料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4、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院医生填写的《死亡证》的收集、审核、登记、整理和网络报告工作。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报告工作,并定期开展查重和自查工作。

5、有计划的对全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6、做好原始《死亡证》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协助疾控中心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7、定期下载和储存本院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进行备份

8、应妥善保存死者的个人资料证明。

9、每月31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上报,并做好交接记录。

10、死因监测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医院

上一篇:暑期下乡支教活动总结下一篇: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