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疑似病例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麻疹疑似病例范文

疑似麻疹处置流调报告

x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1例麻疹病例调查处置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男,6月龄/出生2011年12月9日,现住址西安

市xxx小区,联系电话:xxxxx 。 全小区648户,人口数1944 人,15岁以下儿童 212 人,该小区近年来无麻疹病例发生。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一)患者基本情况

1、发病情况

2012年5月中旬,患儿xxx因拉肚子断断续续就诊于附近xx医院,xx医院,xxxx儿童医院,症状时好时坏。6月22日晚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5。6月23日早上去xxx院门诊就诊。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留观输液三天,症状有所好转。6月26日晚 患儿再度出现发热,体温38.5。6月27日早上即去xxx院就诊,以“支气管炎”收住院。28日早上患儿烧未退,并口腔内及额头上出现疹子,xxxx院随即会诊,疑似麻疹病例建议家属转院。28日下午14时转入xxx儿童医院。在儿童医院住院治疗。

2、既往接种史

据调查,患者不足8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未接触过发热、出疹患者。

(二)密切接触者调查

6月28日我社区中心对xxx小区逐门逐户进行地毯式摸

底调查,确定11 人为密切接触者。

(三)15岁以下人群的免疫史状况

xxxx小区15岁以下儿童 212人,其中8月龄以下儿童

19 人,8月龄-14岁儿童193人,均有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

三、采取措施

1、在xxx小区及患儿居住周围开展了发热、出疹病例主动搜

索,共发现 0 例发热病例,确诊为0,现 0。

2、对xxxx小区及患儿居住周围开展了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共接种麻疹疫苗164 人,1人因禁忌症未接种麻疹疫苗。3人已

出过麻疹拒绝接种。12个未到月龄。

3、指导患儿家属及xxxx小区对 11 名密切接触者居家进行

医学观察。要求近期加强发热、出疹病例主动监测,发现病例及

时报告。

4、指导密切接触者、及患儿家中进行终末消毒,用84消毒

液对地面、桌面、门窗进行喷洒、擦拭。

5、在xxx小区对辖区居民开展了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提醒居

民加强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密切观察,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

及时就医。

四、实验室结果及结论

经麻疹血清学实验检测,根据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

结果,经专家诊断排除麻疹。

附:麻疹疫情应急调查处置表

二○一二年六 月 二十八 日

附件1麻疹疫情应急调查处置表

病例报告单位: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时间:2012. 06.28

病例现住址: xx街道阳光假日小区

1、麻疹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姓名 xxxxx性别 男年龄 6月龄家长姓名 xxxx

电话xxxxxxxx工作单位:无

2、该病例所在村(居委会)发热、出疹病例的主动搜索情况

本辖区总共 648户,搜索户120户

1月内有0例发热出疹病例

3、病例所在地的接种率评估和补种

密切接触者11人,密切接触者接种11人,

辖区内15岁以下儿童212人,

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212人,无免疫史0人,

免疫史不祥 0人,本次接种164人,

8月龄-6周岁接种98人,7岁及以上接种4人。15岁以上62人

4.采取措施

住院隔离治疗 1人,居家隔离观察 11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1

人,对疫源地和群众所采取的消毒、宣传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84

消毒液按1:200比例进行消毒,病例所在地发放麻疹防病知识宣传单,对

周围人群进行发热、出疹病例主动搜索并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调查处置单位: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处置时间:2012年 6 月28日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疑似异常反应处理预案

附件1 内蒙古自治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处理预案

一、目的

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以下简称 AEFI)监测报告,及时妥善处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 AEFI,分析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安全性,保证麻疹强化免疫的顺利实施。

二、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AEFI 包括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

三、报告

(一)报告范围。

AEFI 报告范围按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

1、24 小时内发生: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 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2、5 天内发生: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 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 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

3、15 天内发生: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反应)、 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4、3 个月内发生: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臂丛神经炎、格林巴 利综合征等。

5、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 AEFI。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 AEFI 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三)报告程序。

AEFI 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 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 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 时,责任报告 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 2 小时内向所在地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 2 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 AEFI 后 48 小时内填写《AEFI 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 有重大影响的 AEFI 时,在 2 小时内填写《AEFI 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 AEFI 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监测机构应当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 AEFI 报告信息。

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的 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调查诊断

(一)核实报告。

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 AEFI 报告后,应核实 AEFI 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经核实后属于报告范围的 AEFI 均需调查。

(二)调查。

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接到 AEFI 报告后 48 小时内组织专家开展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调查开始后 3 日内初步完成《AEFI 个案调查表》的填写,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由市级或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

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的 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三)资料收集。

1、临床资料了解病人的预防接种史、既往健康状况(如有无基

础疾病等) 、家族史、过敏史,掌握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资料。必要时对病人进行访视和临床检查。

2、预防接种资料

(1)疫苗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疫苗购销记录; (2)疫苗运输条件和过程、疫苗贮存条件和冰箱温度记录、疫苗送达基层接种单位前的贮存情况;

(3)疫苗的种类、生产企业、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来源(包括分发、供应或销售单位)、领取日期、同批次疫苗的感官性状;

(4)接种服务组织形式、接种现场情况、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

(5)接种实施情况、接种部位、途径、剂次和剂量、打开的疫 苗何时用完;

(6)安全注射情况、注射器材的来源、注射操作是否规范; (7)接种同批次疫苗其他人员的反应情况、当地相关疾病发病 情况。

(四)诊断。

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 AEFI 报告后,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交由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由市级或自治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

AEFI 的调查诊断结论应当在调查结束后 30 天内尽早作出。调查诊断专家组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和疫苗质量检验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调查诊断结论。

调查诊断怀疑引起 AEFI 的疫苗有质量问题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相关疫苗质量进行检验,出具检验结果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药品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将疫苗质量检测结果向相关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

当现有实验室资料不能满足 AEFI 诊断时,应当根据调查诊断专家组的意见,采集相关标本,并送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检查的死亡病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尸检。

(五)调查报告。

对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调查开始 后 3 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及时将调查报告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向同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通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向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一级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上报 AEFI初步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对 AEFI 的描述,AEFI 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疫苗和预防接种 组织实施情况,AEFI 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AEFI 的原因分析,对 AEFI 的初步判定及依据,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等。

(六)AEFI 分类。

AEFI 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 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 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 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

五、分析评价与信息交流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维护管理,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应当共享 AEFI 监测个案信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 AEFI 调查诊断进展和结果,随时对 AEFI 个案报告信息和调查报告内容进行订正和补充。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 AEFI 报告信息实行日审核、日分析报告制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着重于分析评价 AEFI 发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并将分析评价情况上报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向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反馈;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着重于分析评价疫苗质量等相关问题,并将分析评价情况上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和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同时向下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反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实时跟踪 AEFI 监测信息。如发现重大不良事件、疫苗安全性相关问题等情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检验机构等各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交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向疫苗生产企业通报。

六、处置措施

(一)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辖区麻疹疫苗接种人数,评估 AEFI 发生情况,制定 AEFI医疗救治方案,做好 AEFI 急救准备,并指定专门的医疗机构负责严重 AEFI 病例的救治,协助开展 AEFI 的调查诊断。

(二)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受种者一次性补偿。各省应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程序 和补偿标准,及时对异常反应进行补偿。

(三)当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 AEFI 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按照《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以及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 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七、媒体沟通

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媒体沟通机制,引导媒体对 AEFI 作出客观报导,澄清 事实真相,消除公众对预防接种安全性的担忧。

(一)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发言人制度,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发布信息或接受采访。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与媒体沟通,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三)密切关注舆情信息,及时对不实报道和谣言予以澄清,防 止事态扩大。

24

八、与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沟通

接种工作坚持“知情同意”的原则,在接种前,接种者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完毕后,要求受种者在现场留观 30 分钟,并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接种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及方式等。

如发生 AEFI,在对受种者进行积极救治的同时,应及时就事件发生原因等问题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进行耐心解释,对事件处置的相关政策进行说明,并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疏导。

附件2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参考提纲

一、背景

本地区近年消除麻疹工作进展(麻疹疫情特点及相关工作);2010年强化免疫开展时间、针对目标人群等。

二、前期准备情况

(一)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启动会议、发文、方案制定与下发等情况;政府参与程度、动员各部门参加和支持情况,本级及全省强化免疫各项工作经费落实及使用情况;强化免疫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疑似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成立情况、主要成员组成及工作运转情况。

(二)经费投入

各级接种劳务补助经费、工作经费投入及落实情况(参照全区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完成附件)。

(三)人员培训

全区开展培训情况,包括自治区级培训,各盟市、旗县级开展的培训方式、内容及培训人数等,(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四)疫苗与冷链

强化免疫疫苗采购和具体使用数量,接收和分发方式,冷链保障、运转情况。

(五)社会动员与风险沟通

社会宣传与动员:实际采取的宣传动员方式(如报刊、广播电视、告家长通知书、宣传画、宣传单、横幅、出版画、墙报及其他)及相应数量,(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风险沟通开展情况。

(六)摸底调查

目标儿童摸底调查开展方法、摸底儿童数等。

三、接种实施与结果

(一)接种点设置与现场接种

各地接种点设置方法、数量、参与人数等;现场组织与实施情况;强化免疫前后减毒类活疫苗接种安排情况,(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二)接种完成情况

各盟市接种人数,报告接种率(包括分年龄组接种人数、接种率);全区以盟市、旗县区为单位接种率情况(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三)督导与评估

各级督导组织方法、实际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情况。 各盟市接种率快速评估开展情况及汇总数据(调查人数、应种人数、实种人数);

各盟市参与的快速评估情况(评估旗县数;开展入户调查的乡镇、非入户调查的评估点、评估学校数及各评估点的评估结果),参照全区强化免疫实施方案。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整个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实施过程及截止现场接种完成后2个月的AEFI发生情况,(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四、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本次强化免疫所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第三篇:一例麻疹病例的调查处置报告

一例麻疹病例的情况调查

处理报告

xx年xx月xx日xx时左右,xx接到xx电话通知,我县麻疹监测所采的xx一例血清样品检测为麻疹IgM抗体阳性,xx要求对病例进行核实详细情况,做好可能发生疫情的处置措施,防控疫情暴发。为处置潜在爆发的疫情情况,xx一行于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到达xx乡进行了现场调查处置工作,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东部,距xx均为xx公里。全乡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xx是我县的招商引资重点开发乡,已有多家工厂入驻。全乡辖xx个行政村,xx个村民组,去年共有xx户,xx人。所辖小学xx所,今年xx年级新入学儿童xx人。有乡卫生院一所,卫生院职工xx人。有村卫生室xx所,村医xx人。

xx村位于xx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离县城里20公里,该村位于xx,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全村辖8个村民组,去年共有xx户xx人,其中,15岁以下儿童数xx人。有村卫生室1所,有医生1人。

xx县xx乡xx小学,位于xx乡xx村和xx村之间,xx年在校学生数167人,其中小学一年级人数26人,二年级人数22人;2011年在校学生数151人,其中学前班人数29人,一年级人数23人。

二、调查方法和资料来源

本次调查采用入校入户面对面询问、个案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及其周围环境;资料来源于xx现场调查、村卫生室、乡卫生院、xx小学等单位提供。

三、病例定义

xx年xx月xx日以来,xx乡xx村xxx组及xx小学出现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皮肤红色斑丘疹等症状的15岁以下儿童。

四、调查情况 1.病例情况

病例xx,男,8岁,xx乡xx小学二年级学生,家住xx县xx乡xx村xx组。通过询问患儿及其家属,患儿于xx年xx月xx日18时开始自感身体疲乏、食欲不振,伴有发热、打喷嚏、流涕和咳嗽等症状,在耳后及面部出现少量的红色斑丘疹。患儿遂到村卫生室进行治疗,测量体温38.5℃,卫生员使用感冒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xx年xx月xx日转乡卫生院就诊,乡卫生院根据病情,诊断为麻疹疑似病例,并予以隔离及用药(具体用药不详)。

2.密切接触者调查

通过走访病例家属1人及所住周边xx名儿童,以及xx小学二年级学生21名,未发现有于麻疹病例类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疫情强度

xx乡xx村以及xx小学共发现1例麻疹实验室病例,罹患率为1/(xx+xx)=xx‰。

五、预防接种史

经查阅接种证和接种卡以及询问家属,该病例于xx年xx月xx日完成一剂次麻疹疫苗初种,并于xx年xx月xx日完成了一剂次麻疹疫苗复种,接种史来源可靠。

六、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服务儿童接种情况

xx村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村医数1人,xx年,xx乡所有村常规免疫服务形式纳入定点接种,常规免规服务频率为1次/月。

查阅xx乡xx村xx年0-15岁儿童278人的预防接种资料。

(一)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1、基础免疫:应种 198人,接种166人,接种率为 %。 2.加强免疫:应种275人,接种268人,接种率为 %。

(二)五苗接种率调查

调查xx村xx名(1岁和2岁各5名)2岁以内儿童五苗接种率,五苗合格接种率为80%,含麻疹成分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为80%,含麻疹成分复种合格接种率为70%。

七、既往麻疹流行病史:

经查询近5年来xx县麻疹监测数据,xx乡无麻疹爆发流行,也未出现过麻疹散发病例。

八、流行病学调查

经询问病例家属,病例近10天无外出史,未到过疫区。主动搜索xx村10户30余人以及xx乡xx小学二年级学生21人,未发现麻疹疑似病例。

九、讨论分析

该病例初始发病以感冒卡他症状主,有发热,但出疹不明显。随着进入冬季,天气渐冷,小孩子不及时添加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也易导致医生误诊。本次病例初步认定为以感冒症状为主的麻疹病例。

十、已落实处理措施

1.已向xx、xx卫生局及上级相关部门汇报调查处理情况。及时进行了网络直报。

2.对xx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课,宣传麻疹及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防治知识,接受宣传教育100人次,发放宣传单200余份,制作传染病防控宣传专栏1期。

3.联合学校和卫生院,对小学教室、活动场地及病例家庭周边进行清扫及消毒,消毒面积约600m2,用去84消毒液5瓶。

十一、建议及要求

1.建议学校对教室随时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随时与卫生院沟通联系,提高传染病的报告能力,以便确诊病例。

2.要求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儿童疑似病例进行主动搜索,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以便调查核实。同时,加强学校及人群聚集地的出疹性疾病的监测工作。

xx中心流病科 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麻疹确诊病例调查报告撰写内容格式

1、疫情的发现经过

病例如何发现的?大疫情?主动搜索?家长报告?“道听途说”?

2、病例的基本情况

病例出生日期,职业,工作单位等

3、病例的发病就诊情况

病例何时发病?首发症状是什么?详细描述病例的各种临床症状及其发生的时间,如XX日发热,体温?,服用药物情况?XX日出疹,疹子的形状,痛痒,顺序等等。病例何时就诊?在哪家医疗机构?

4、疫情发生地的基本情况

病例现住址的一般情况,所在接种点的情况,一类疫苗的接种率情况,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麻疹逾期未种跟踪情况等

5、疫情发生地现场走访的情况

患者周围人群的发病情况(幼儿询问周围经常在一起的其他儿童发病和免疫情况,幼儿园和学校要调查同班级学生的发病和免疫情况),至少调查5人以上。

6、免疫史:病例的风疹、麻疹等相关疫苗的接种情况(针次、时间、名称等),要现场看到接种证,不能提供接种证的可查看儿童免疫信息化系统或前往其接种的医疗进行调查,如上述两种方法均不能得到接种情况,则询问家长

7、接触史:病例在发病前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是否接触过类似的病例

8、活动史:病例在发病前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是否外出?到过哪些可能的暴露地点,如医疗机构,其他病例家中等

9、应急接种情况:接种人员的性别、年龄、接触方式等

10、控制措施

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医院隔离或居家隔离

对病例周围人群进行应急接种:通过调查对与病例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接种,附上接种者的名单。

做好病例居住地、生活和活动场所的消毒工作

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其他针对性措施:如在调查接种点时发现的问题,可提出针对性措施,如每月跟踪麻疹疫苗逾期未种者,至8月龄麻疹疫苗优先接种等。

第五篇:疑似职业病报告

疑似职业病报告、通知制度

一、报告责任主体

1、用人单位;

2、接诊急性职业病的综合医疗卫生机构;

3、承担职业病诊断和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职业病报告管理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的职业病报告监督管理工作,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负责报表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2、职业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

为了保证职业病报告不重报、不漏报,职业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即不论隶属于国务院各部门,还是地方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一律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负责统一汇总上报。职业病报告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诊断和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直接报告。对于确诊职业病人,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法定报告人责任

法定职业病报告责任人未按规定报告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职业病报告类别及时限

职业病报告分为急性职业病报告、非急性职业病报告、疑似职业病报告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

1、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的疑似急性职业病均应立即向当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电话报告;

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以上职业性炭疽,初诊医疗机构应当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

③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用人单位也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以上职业病报告在实施紧急报告后,应由确诊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在24小时内填报《职业病报告卡》。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

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职业病病人(死亡的职业病病人),应在15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报告。

3、疑似职业病报告

职业病诊断机构发现或接诊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在30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报告;职业病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

4、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

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规定执行。

5、职业禁忌症劳动者管理

职业病诊断机构或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发现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应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并在30日内书面报告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四、职业病报告卡

1、职业病病人报告卡

①职业病报告卡,用作除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以外的职业病报告;

②尘肺病报告卡,用作尘肺病的报告;

③农药中毒报告卡,用作除农业生产中毒以外的农药中毒的报告;

④放射性职业病报告卡(试行),用作放射性职业病的报告。

2、疑似职业病报告卡

①疑似职业病报告卡(试行);

②疑似尘肺病报告卡(试行)。

五、报告程序

根据《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的规定,职业病报告实行地方逐级上报程序(即报告责任主体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报告单位汇总后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各地统计报告管理机构请在详见“陕西省卫生监督信息管理通讯录”

上一篇:年度工作设想范文下一篇:孟子二章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