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规教程

2024-04-19

建设法规教程(精选6篇)

篇1:建设法规教程

欢迎![公司名称] 班组团队建设 [核电机电维修安装有限公司] 目录 团队概念 团队建设 团队精神 团队沟通 团队冲突 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跑,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 答案是:蚂蚁军团!在足球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或进攻或防守。后卫不能随便挤占前锋的位置,后腰尽量不要跑到边锋的活动区域,尤其是守门员更是不能擅离职守。每个位置的队员都要严格遵守主教练的战术安排,协同作战,互相配合,并给予同伴充分的信任。当球被攻到本方禁区时,将球踢到远离自己球门的位置是守门员和后卫的职责,而其他的队员也有义务去帮助后卫和守门员将球踢出危险地带。将球踢到对方的门里就是前锋和其他进攻队员的职责,而后卫们也可以适当插上进攻,但前提是不能让对方的前锋趁这个机会偷袭得手。什么是团队?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特点:

1、互补的技能,即团队各成员至少具备科技专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技能;

2、共同的目的,可以为成员提供指导和动力;

3、可行的目标使成员有效采取行动和充满活力;

4、共同手段或方法来达成目标实现;

5、相互之间的责任。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潮,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团队的分类 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可将团队分成三种类型 △问题解决型团队

△多功能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问题解决型团队 是为了解决组织面临的特殊问题而临时设立的团队,团队成员一般由来自同一个部门的人员组成,在这样的团队中成员就如何改变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相互交流,提出一些建议,成员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权利来根据建议采取行动,最终的决策权由管理层来决定的,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团队也就解散了。核心点是提高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工作环境等。案例: 多功能型的团队 为了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而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领域的员工组成,这种团队通常采用跨越横向部门的界限的形式,成员之间交换信息,激发新的观点,解决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核心点是监督改善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程序,使之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案例: 自我管理型的团队 团队成员能够在自己责任范围内控制工作进度,决定工作任务的分配,进行自我管理。核心点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不仅注意问题的解决,而且执行解决的方案,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团队建设 前进的最佳方式是与别人一道前进。― 肯尼迪 团队建设意义 团队建设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对成员进行培养、训练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提高成员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团队建设的基本步骤 形成期∶从混乱中理顺头绪的阶段 特征--团队成员由不同动机、需求与特性的人组成,此阶段缺乏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尚未建立起来,人与人的了解与信赖不足,尚在磨合之中,整个团队还没建立规范,或者对于规矩尚未形成共同看法,这时矛盾很多,内耗很多,一致性很少,花很多力气,产生不了效果。目标--立即掌握团队,快速让成员进入状况,降低不稳定的风险,确保事情的进行。方法--此阶段的领导风格要采取控制型,不能放任,目标由领导者设立(但要合理),清晰直接的告知想法与目的,不能让成员自己想像或猜测,否则容易走样。团队建设的基本步骤 凝聚期∶开始产生共识与积极参与的阶段 特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团队成员逐渐了解领导者的想法与组织的目标,互相之间也经由熟悉而产生默契,违规的事项逐渐减少,这时日常事务都能正常运作,领导者不必特别费心,也能维持一定的生产力。但是组织对领导者的依赖很重,主要的决策与问题,需要领导者的指示才能进行,领导者一般非常辛苦,如果其他事务繁忙,极有可能耽误决策的进度。目标--挑选核心成员,培养核心成员的能力,建立更广泛的授权与更清晰的权责划分。方法--此时期的领导重点是在可掌握的情况下,对于较为短期的目标与日常事务,能授权部属直接进行,只要定期检查,与维持必要的监督。团队建设的基本步骤 激化期∶团队成员可以公开表达不同意见的阶段 特征--藉由领导者的努力,建立开放的氛围,允许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与看法,甚至鼓励建设性的冲突,目标由领导者制定转变为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景,团队关系从保持距离,客客气气变成互相信赖,坦诚相见,规范由外在限制,变成内在承诺,此时期团队成员成为一体,愿意为团队奉献,智慧与创意源源不断。目标--建立愿景,形成自主化团队,调和差异,运用创造力。方法--这时领导者必须创造参与的环境,并以身作则,容许差异与不同的声音,初期会有一阵子的混乱,许多领导者害怕混乱,又重新加以控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此时期是否转型成功,是组织长远发展的重要关键。团队建设的基本步骤 收割期∶品尝甜美果实的阶段 特征--藉由过去的努力,组织形成强而有力的团队,所有人都有强烈的一体感,组织爆发前所未有的潜能,创造出非凡的成果,并且能以合理的成本,高度满足客户的需求。目标--保持成长的动力,避免老化。方法--运用系统思考,综观全局,并保持危机意识,持续学习,持续成长。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小王、小张和老李在刚生产出来的空调周围查找原因,为什么空调指示灯显示运转正常而空调却没有制冷?这种空调是公司新开发的环保节能型空调,小王是生产线上的总装工人,小张是负责生产过程排产和工艺的生产工程师,老李是产品开发工程师,虽然三人在公司的角色和岗位职责非常不一样,但是,自这种环保节能型空调投入试产一来,他们三人就在一起工作了。在面对问题时,三人并不气馁,他们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分析,查找问题原因,不但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顺利地完成了公司新产品的试生产任务。案例分析 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大亚湾项目部污水站班组,2009年初在制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时,考虑到维修组进行设备设施维修时,90%工作都跟电气相关联,污水站系统已运行多年,电气线路老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维修组配备了一名电工,日后很难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为解决实际需求,采取运行与维修人员轮岗培训方式,选择持有电工上岗操作证的运行人员到维修组进行电气实操培训。年底时在三名轮岗的运行人员中,挑选了一名责任心强且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到维修组从事电气维修工作,满足了维修需求。污水站通过轮岗培训,锻炼了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2010年污水站又有三名运行人员自费报名参加《电工》培训,考取电工上岗证及等级证书,提高了污水站的整体技能水平。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在企业团队建设实际运行过程中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通常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常见的管理工具来简化团队建设工作。这里介绍一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5W1H方法来建设高效团队。5W1H是: △ who(我们是谁)△ where(我们在哪里)△ what(我们成为什么)△ when(我们什么时候行动)△ how(我们怎样行动)△ why(我们为什么)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我们是谁(who)?即团队成员自我的深入认识,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基本价值观差异等;通过这些分析,最后获得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对团队目的的看法,以建立起团队运行的游戏规则。我们在哪里(where)?每一个团队都有其优势和弱点,而团队要取得任务成功又面对外部的威胁与机会,通过分析团队所处环境来评估团队的综合能力,找出团队目前的综合能力对要达到的团队目的之间的差距,以明确团队如何发挥优势、回避威胁、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我们成为什么(what)?以团队的任务为导向,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目标、行动计划,为了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激情,应树立阶段性里程碑,使团队对任务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创造出令成员兴奋的幻想。我们什么时候采取行动(when)?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行动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团队任务的启动;团队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团队应把握时机来进行分析与解决;以及团队面对内、外部冲突时应在什么时机进行舒缓或消除;以及在何时与何地取得相应的资源支持等;都必须因势利导。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我们怎样行动(how)?怎样行动涉及到团队运行问题。即团队内部如何进行分工、不同的团队角色应承担的职责、履行的权力、协调与沟通等,因此,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也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描述和说明,以建立团队成员的工作标准。我们为什么(why)?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在很多企业团队建设中都容易被忽视,这可能也是导致团队运行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团队要高效运作,必须要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这个团队运行成功与失败对他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是什么?以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将我们常常讲的激励机制引入团队建设,可以是团队荣誉、薪酬或福利的增加、以及职位的晋升等。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团队运行中的测试 在团队运行过程中应对团队进行面谈或问卷等必要的测试,以明确已经或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团队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向成员汇报,以确定共同的和重要的问题、主题和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任何阻碍团队有效行事的事情都可以列为解决的对象。对团队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后,接下来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将问题按优先顺序进行排列,以确定团队问题解决的日程安排。团队建设管理要素 团队建设管理要素 团队建设管理要素 团队建设管理要素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沟通的概念 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移情换位 沟通技巧--听的技巧 沟通技巧--四种不同的回应方式 表达技巧 反馈技巧 沟通中的九种致命过失 理想的沟通境界 团队冲突 团队冲突 处理冲突的策略 竞争策略 回避策略 迁就策略 妥协策略 合作策略 祝各位工作愉快 选择人格好的员工――启示:一根火柴棒 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1毛钱,一栋房子的价值数百万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要叠100万张骨牌,需费时1个月,但推倒骨牌只要几分钟。要经营成功的企业,需耗时数十载,但要倒闭,只需一个错误的决策。要修养被尊敬的人格,需经过长时间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产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一根火柴棒是什么东西呢?它就是下列四项:

1、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

2、顽固不化的个性;

3、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

4、狭隘无情的心胸。2008年10月27日零点十分,专家村污水站运行值班人员在对系统巡检时,发现专家村污水站进站污水分流闸门前有大量柴油浮在水面,运行人员立即上报污水站站长,接报后污水站站长马上到达现场,经检查确认后立即启动污水站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关闭扩建系统调节池提升泵及沉淀池污泥泵,停止系统进水,并对系统各池进行全面检查,取样观察系统进油情况,上报中心经理部,汇报系统进油及处理情况,同上电话联系污水站骨干人员及化验人员到达现场。一点三十分经理部在污水站召开现场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继续对系统油污进行打捞装桶,清除系统油污,同时查找进站油源,安排化验人员对消毒接触池取样进行化验。油源查找一直持续到早上六点钟,中心领导及污水站骨干一夜未休息,又继续新一天的工作,在系统各池共打捞柴油300L左右,由于发现及

篇2:建设法规教程

(一)动植物检疫法规在与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斗争中应运而生;

(二)动植物检疫法规由单项禁令向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步认识到带有“禁令”特征的法令,即禁止疫区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防止危险性疫病和有害生物的入侵、传播,确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国家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忽略了人类本身对危险性疫病和有害生物的控制能力。于是,动植物检疫从笼统的“禁运”发展到对疫病和有害生物的检验、检测与处理,动植物检疫法规也由最初的单项禁令向针对性、灵活性统一的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

(三)动植物检疫法规由个别国家法规向国际性法规方向发展最初检疫法规一般由某个国家根据本国自身的需要而制定。随着人类对动植物检疫认识的深入,一些双(多)编协定以及国际公约形式的国际性动植物检疫法规逐步出现。生物地理区域的概念使人类认识到属于同一个生物地理区域的国际其疫情是紧密相关的,必须努力将该区域作为整体设法免受某种疫病和有害生物的危害,才能使区域内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动植物检疫法规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6.关贸总协定基本原则

1自由竞争原则。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积极主张自由贸易,开放门户。

2互惠原则或对等原则。贸易关税减让要有给有取,互惠互利,对发达国家是总体减让对等。发达国家在作出贸易减让时,不应期待发展中国家给予对等的回报。

3非歧视原则。它包括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4关税为唯一的保护手段。关贸总协定允许对国内工业进行保护,但只能利用关税进行保护,不可采用非关税壁垒的办法。

5贸易壁垒递减原则。主要采取关税减让的办法。缔约方之间相互约束部分或全部产品的关税税率,三年内不许提升。三年后如果提升还要同当初进行对等减让谈判的国家协商,用其它产品的相当水平的减税来补偿提升关税所造成的损失。

6公平贸易原则。主要是指反对倾销和反对出口补贴。

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一般来说实行进出口数量限制都是违反总协定基本原则的。但是,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允许的数量限制必须遵循非歧视原则。

7透明度原则。即贸易政策法规的全国统一实施和透明。

10.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形式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来冲击,许多国家采取了较严格的技术措施来限制别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在农业方面惯用的形式有:

1强化对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

2以风险分析为借口,不断地要求提供补充材料,无端地延长解禁的时间甚至停止进口;3提出名目繁多的检验检疫项;

4制定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按农产品的品种和产地逐个解禁;

5以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转基因产品可能对人体、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6借口阻止农产品进口;

7以人力资源不足为借口,限制进口数量;要求出口国先解决检疫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才允许进口。

12.SPS 协定

即乌拉圭回合所制定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其内容涉及动植物、动植物产品

和食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国际规则。

建立在有关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风险评估、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病虫害非疫区、病虫害低度流行区等基本定义基础之上的。

宗旨概括为:

一是同意各成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但这些措施不能对情形相同的成员构成任意不合理的歧视,也不能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限制;

二是通过建立多边规则指导各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三是实现对贸易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序。

13.SPS 措施的运用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1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根据SPS 协定有关条款,凭借其贸易大国的地位和技术优势,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

2同时他们趁WTO 目前未对国际贸易中关于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明确规范打“擦边球”,以保护环境为由,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

3因此,当SPS 措施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保护措施时,便为发达国家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开了绿灯。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产品难以达到进口国标准、检测手段落后难以实施高精度检测项目,致使出口产品常常受阻或遭退货;

5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通过SPS 措施来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认证、检疫制度,为农产品贸易设置了层层障碍,增高了农产品贸易的门槛,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

14.研究转基因生物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大家认为转基因生物有风险。风险的来源。

一是毒素,基因破坏了或者其不稳定性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引起急性的或慢性的中毒。二是,外来基因产生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

三是,转基因产品的营养成分变化了,可能使人类的营养结构失衡。

四是,转基因生物目前还不能够确定它的安全。

五是,破坏生物多样性。

15.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主要依据:

(1)国内尚未发生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并正在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2)危险性大的有害生物(主要指对国计民生危害大;本国、本地区的生态条件适宜该病虫的生存、繁衍以致猖獗、流行;一旦传入则难以根除)

(3)能随动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有害生物

对本国尚未发生的病虫,要确定其危险性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其他已发生的国家中的危害情况来判断。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是一件严肃、慎重的事情。该定的没定,或不该定的又定成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都会给农、林、牧业和对外贸易等带来不良影响,也会给动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还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及时地予以补充和修订。

16.检疫性有害生物类别

(一)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二)出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三)双边检疫协定中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四)外贸合同中约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五)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六)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

(七)人畜共患病

19.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与否、发生和危害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且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疫区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也可能是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是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控制区:指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为防止特定有害生物从疫区扩散所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

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组织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确定的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则称为保护区。

非疫区: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分布,并由官方维持这种状况的地区。缓冲区:是指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或处于低度流行区并加以官方控制的、为防止有害生物扩散而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地区。它可以包围或者毗邻疫区,或非疫区、非疫产地与非疫生产点。

20非疫产地、非疫生产点与非疫区的区别:

非疫区比非疫产地大得多。它包括许多个产地,也可能包括整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

一个非疫区可能被一个天然屏障或通常被一个相当大的缓冲区所隔离。但一个非疫产地可能位于一个有关有害生物普遍发生、但被隔离的区域内,一般在毗邻的地方建立一个缓冲区。非疫区一般可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

作为一个整体,非疫区常由输出国国家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管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

若在非疫区内发现有害生物,整个区域都会被认为有问题;若在非疫产地内发现有害生物,该产地丧失其非疫状况,但同一区域内实施同一体系的其他产地则不受直接影响。非疫产地与非疫区的区别同样适用于非疫生产点

23.FAO组织的宗旨是

提高营养和生活水平;

改善农、林、渔业一切粮食和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分配;

促进乡村发展和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确保人类免于饥饿,从而为发展中的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它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乡村发展的领导机构。

27.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the regional plant organization, RPPO):负责协调有关IPPC的活动。包括:

欧洲和地中海区域植物保护组织(EPPO)

北美植物保护组织(NAPPO)

亚太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APPPC)

加勒比海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CPPC)

南锥体区域植物保护组织(COSAVE)

太平洋植物保护组织(PPPO)

泛非植物检验理事会(IAPSC)

中美洲国际农业卫生组织(OIRSA)

卡塔赫拉协定委员会(CA)

28.植物检疫的范围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进境、出境、过境)

运输工具检疫(车、船、飞机等)、装载容器(集装箱等)、铺垫材料(托盘等)、包装材料检疫(木质包装)

旅客携带物检疫(口岸)

邮寄物检疫(国际邮件互换局)

50.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

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51.《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主要任务:

1加强国际间植物保护合作

2防治有害生物

3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

4统一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

5促进国际植物保护信息交流;

54.动物检疫处理: 指检验检疫机构对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所采取的强制性处理措施。

55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分别确定的其他一至二种农作物。

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三项重要的检疫名录

四个检疫范围:

进境、出境、过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和其他检疫物;

装载容器、包装材料、铺垫材料;

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规定或贸易合同约定的应实施检疫的货物。

五个检疫制度:

检疫 审批制度

检疫 报检制度

检疫 监督制度

检疫 证书制度

检疫 收费制度

六个检验检疫业务

进境检疫

出境检疫

过境检疫

运输工具检疫

旅客携带物检疫

国际邮包检疫

七个检验检疫措施 境外产地检疫 进出境现场检疫 隔离检疫

实验室检验检疫 检疫处理

风险预警

篇3:建设法规教程

(一) 经济法教材应有的功能

目前,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部门法的经济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已经毫无争议, 经济法课程也不但成为法学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也是经管等其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经济法教材具有有利于强化法治意识、培养法律信仰;有利于培养经济法律思维;有利于形成经济法律实际应用能力的功能。

(二) 经济法教材编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 作为教学基本依据的经济法教材的编写情况却很难让人满意, 虽然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好的教材却是凤毛麟角, 存在着诸多问题。

1. 缺乏文字精炼, 理论与实际良好结合的教材

现有的经济法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侧重于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学理精深型教材;大百科全书型教材;精炼型, 但理论阐述不足型教材。这些教材均不适用于实践教学的需要, 与经济法律实务脱节。

2. 缺乏高素质的教材编写队伍

在高校及高职院校连年扩招的形势下, 许多院校都出现优质教学资源短缺的现象。许多教师为了评定职称的需要才编写教材, 大都追求数量而忽视其质量。此外, 大多教师仍然是侧重于理论教学,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也就很难在其编写的经济法教材中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3. 缺乏鲜明的特色

在中国法学教材过度“繁荣”的大背景下, 经济法虽然不乏精品, 但大多数教材则是内容重复, 从篇章体例到形式、内容毫无新意, 甚至有一些版本的经济法教材之间内容相互矛盾, 导致各种版本的教材权威性不强。 (1)

二、《经济法教程》一书的内容及特色

(一) 该书的内容

彭金冶教授主编的《经济法教程》一书, 专门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而编写, 在融合和吸收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领域立法及其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其他同类教材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一部优秀教材。该书总计约32万字, 共14章, 紧密结合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 针对课程教学实际和内容的适用性, 立足于现代经济法学科体系, 其内容涵盖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体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企业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证券法、会计法与税法和经济纠纷的解决等内容。为了方便教学, 每章中都列出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导入案例”、“关键概念”、“知识拓展”和“相关案例”, 章内分若干节, 对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的阐释。该书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教与学互动。该书定位准确、结构完整、内容全面, 着力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实务性和新颖性, 可以作为普通高校经济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高职学生学习经济法律课程的教材, 也可供成人院校、民办独立院校及其他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二) 该书的特色

1. 双师型编写团队

以彭金冶教授为代表的本书编写团队, 大都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 长期活跃于高校教学第一线, 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同时, 又大都具有律师执业资格, 具有丰富的律师从业实务经验。该教材的编写以培养更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目动机。这些使得那些仅为评职称需要而粗制滥造的经济法教材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2. 定位应用型本科教学, 特色鲜明

《经济法教程》一书专门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而编写。在培养模式上, 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该书特色鲜明, 重视应用与实践, 但同时又不忽视基础理论的讲解, 以培养合格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人才为目标, 并尊重法学知识学习的规律进行编写。

3. 结构体系严谨, 文字精炼

该书仅用30万字左右的篇幅, 系统而全面的讲解了经济法领域的最重要的内容, 内容全面、体系严谨且文字精炼。这种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的合理性, 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等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显得尤为重要, 能够使他们对法学知识形成较为体系化的认识, 并使他们较为完整的掌握与日后工作相关的以及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主要法律制度。

三、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材编写的趋势

由于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材既要突出其应用性, 有不能忽视理论性, 因此, 此类教材的编写趋势便体现在深化教材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上。作为经济法律知识的承载体, 优秀的经济法教材既要体现学科的学术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的法律思考和研究能力;同时, 作为法律知识的传播媒介, 优秀的经济法教材又要具有实用性,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经济法教程》一书,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经济法律应用能力为主线,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 兼顾教材的学术性。因此, 该书已经在应用型本科经济法教材编写的探索中, 走在了前列。

参考文献

[1]王小丽.“试论法学本科专业经济法教材体例的优化——以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为视角”[J].安徽财经大学<科教导刊>, 2012 (8) .

篇4:建设法规教程

摘要: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式开放在线教程(Collaborative Open Online Course,COOC)的概念,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教材建设的新型模式,改变传统教程的编写方式,成为推动MOOC发展的支撑技术之一。COOC具有建设周期短,更新速度快,内容组织灵活的特点。COOC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在线教学模式从课堂讲授延伸到教程编写,进一步发挥MOOC教学模式的优势。同时介绍了COOC平台,就开放在线教程编写提出一些设想,阐述了COOC建设的问题和特点,并且给出了一个利用COOC理念编写教程的案例。

关键词:慕课(MOOC);互联网+;协作式开放在线教程(COOC);支撑技术

一、背景介绍

短短几年时间,MOOC(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慕课)热潮席卷全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形态被各国政府及高校看好。学习过程不再受地点、时间的局限,只要通过在线考核即可获取学分或证书的模式也被学习者所青睐。

MOOC对课程讲授环节做出了重大变革,并以讲课视频、作业习题、论坛互动、邮件通告等要素组织教学过程。但是教学过程中的教程编写还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解决方案。不只是MOOC,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在线教育平台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本文以适应于开放在线教育的教程编写为出发点,并以计算机学科为试点,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作为MOOC教学模式的支撑技术,实现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拓展,以期实现教材编写环节与MOOC的对接和匹配。本文把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式开放在线教程称为COOC(Collaborative Open Online Course)。COOC以类似Linux kernel合作创作的理念进行快速迭代,并配以其他多媒体手段,通过开放在线模式建设动态的、具有良好交互特点的优质教程,使得MOOC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本文重点讨论了COOC的一些基本理念,并介绍了基于这些理念所作的初步实践。

二、MooC的挑战与CooC

2012年,MOOC元年开启之后,MOOC迅速在全球升温,平台建设风起云涌。先是美国顶尖大学及其教授相继创办了edX,Udacity,Coursera,再到欧洲的OpenupED,国内的中国大学MOOC等。伴随着平台建设的风起云涌,上线课程和用户的数量也突飞猛进。MOOC的大规模应用,意味着它有机会创造一个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模式。借助互联网,通过MOOC平台的课程讲座视频,教与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使得传统上“师”与“生”的意义,以及“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学校”与“教室”的概念也得以重新界定。

伴随着MOOC平台的发展,上线课程和学生注册数呈现巨量增长,特别是计算机类课程,各平台中计算机类相关课程资源也最为丰富。然而,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就教学的全过程而言,无论对于在线课程的提供者还是接受者,MOOC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的MOOC主要集中在讲授过程,与之相支撑的教材编写、实验操作,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这些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提供开放在线的新模式还需要积极推进。与MOOC的迅速发展相比,目前教材编写并没有实质上的变革,仍然是由少部分教师的个人劳动完成的传统模式。一般来说,教材需要事先成形,甚至需要有纸质教材,教材编写过程一般是由一个人或者是少数几个人进行。作为以开放在线教育为特色的MOOC,其教材仍然停留在只是将传统教材电子化,并没有体现出开放在线的特点。因此需要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从课堂讲授延伸到教材编写,这就是本文提出的协作式开放在线教程(COOC)。

COOC是MOOC概念在教材编写环节中的延伸。通过开放在线的形式,以多人合作的方式进行教材编写。COOC的操作流程如下:

1.首先发起编写号召,明确编写主题,形成内容框架,以线上报名与线下邀请结合的方式,组织多人分别就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撰写;

2.基于COOC理念的内容构架,对上传的内容进行组织、分类、聚合,形成教材素材,同时根据版权协议和版本管理系统,实现教材编写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3.借助COOC平台的发布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由主讲教师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开设MOOC;

4.通过COOC平台的交互功能,实现内容的更新,更新内容来源可以是专家、教师,甚至学生;

5.以此形成循环迭代,不断丰富教材内容和完善教材架构。

相对于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COOC具有编写周期短,更新速度快,内容组织灵活的特点。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多位专家甚至学生的力量,在各自熟悉的领域,集成各方意见,形成富有特色的教材。由于没有了个人编写和出版周期的限制,完成工作的时间可以大大地缩短。在现有的案例中,如果组织得当,一门课程的教材可以在一个月乃至两周内完成。同时,由于COOC不存在编写结束的概念,所有最新的内容和修正都可以随时进行,因此可以保持教材总是反映最新的内容,这些最新内容包括科学成果甚至学生的体会和理解。再者,集思广益形成的教材,其内容可以在素材中灵活选取,同一个COOC教材,可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COOC教材中进行裁剪,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组合。

需要强调的是,COOC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教材编写的新形式。与MOOC相比,COOC主要侧重于教材内容,而MOOC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COOC通过多人的合作,形成了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平台教材的方式提供给授课教师。而授课教师则通过课程设计,以视频形式呈现,同时辅之以在线讨论、课程答疑、测验考查等教学手段,还可以通过线下辅导等形式加强教学效果,这些都是MOOC的内容。COOC侧重于教材编写,在实际中与MOOC的界限有时不很清晰,有些教材内容可能直接以视频方式出现。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COOC不涉及教材内容的授课形式和效果。

目前看来,COOC的形式适宜于公共类型或者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通过多人合作方式编写的教材,一般是在内容上具有普遍性和成熟性的知识。对于需要体现个人观点和看法的教材,COOC的方式似乎并不合适,因此当前以COOC方式编写教材将会适用于一部分课程,而不是全部课程。

三、COOC平台整体构架

本文作者于在2015年11月首次提出通过COOC模式来实现移动应用课程建设并提升课程生命力的可行性。之后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借助GitHub和GitBook实验性地构建了COOC平台及演示案例(网址:https:∥cooc-china.github.io/)。

1.COOC平台概述

COOC采用了众包(Crowdsourcing)的理念,使教师、专家以及学生协同创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教程,包括以协作为核心的教程建设体系、开放共享的教材资源以及在线实验平台。

为了最大限度地传播知识,所有人可以自由浏览、下载、使用COOC平台的所有内容。教程建设体系以GitHub为核心,实现多点对多点的在线教程建设模式。教程编写及修改以GitBook为核心,实现开源教程及教程的快速更新。教程形式是以讲义、教材、视频、习题四方面内容为主的有机结合,共同创作过程遵守CC BY协议。整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2.COOC教程创建流程及内容编写

一个具体教程的发起者可以在COOC平台上发起编写号召,明确编写主题,形成内容框架,完成线上报名并组织多人协作分工撰写。在线上报名完成的同时,COOC也会针对讨论中无法完成的内容,向专家学者发出编写邀请,以完成教程内容的完整构建。

这样,一门教程在COOC平台可以创建,并嵌入了讲义、视频和配套练习,其最终呈现效果可参见上述网站,界面左侧为目录导航,右侧为具体内容。

基于以上方法,在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嵌入式系统底层开发”课程(自2006起于秋季学期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于2015年11月迁移到COOC平台上,先后有4家不同单位10人通过协作来完成课程内容的更新迭代。在协作课程开发上,我们首先制订了课程整体框架,相应的章节负责人,并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编写相应教程编写规范。通过这一模式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协作开发出了课程配套电子教材《Android底层开发实战》的最初版本,并以此为基础在两周完成相应的课件开发。这样,仅用短短四周就完成了“嵌入式系统底层开发”课程相应的COOC的编写工作。

初步的教学实践结果证明,基于COOC的课程建设模式,可以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形成一套不断迭代更新完善的课程实践电子教程。

3.COOC平台的几个关键问题

(1)教程质量控制。质量是在线教育的生命线,学术界从多角度,针对如何提高在线课程的质量,给出了建议。例如:费尔南德斯等人通过比较ADECUR和UNE 66181:2012两个在线课程质量评价工具,提出了评价质量的四个维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可访问性、学习环境;罗斯维尔和詹森则从策略管理、大纲设计、课程交付、学生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COOC的共同创作模式决定了教程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教程质量控制在优先保证内容正确符合协议的情况下,兼顾迭代更新,共分为四步.一是对教程开设严格审核,确保开设教程的目的在于教育和知识分享;二是充分放权给教程开设者,开设者自由指派教程维护者,并负责对修改内容的核验;三是COOC平台定期保存教程的clone版本,并进行审核(避免偏颇、防止侵犯著作权)展示;四是对于平台上的优秀作品(依据反馈、浏览次数、完成情况)集中收入精品教程板块。

(2)教程内容版本控制与迭代审核方案。教程内容迭代提交方式依赖于Git工具,所有COOC平台的教程都以Git仓库的形式保存在GitHub和GitBook上。内容审核采用双审核模式,即由维护者团队进行内容初验。由于平台上只保留教程的clone版本,所以在内容通过平台审核之前并不会展现发布,平台二次审核通过后,更新clone版本,完成内容迭代。

(3)知识产权保护。在COOC平台上创作的课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共同创作遵守CC BY协议,该协议由CreativeCommons组织提出,其宗旨是让互联网富有创造力、自由、开放。该协议规定任何对作品的使用必须提供使用许可证书的访问链接(署名)。在遵守协议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复制、发行本作品;也可以修改、转换。

四、总结与展望

COOC作为MOOC的延伸,主要优势在于开放在线、建设成本低、速度快。开放的教程建设使得由教师个人定义的传统教材编写变革为在线共同参与的教程创建。多人协作创建教程的模式提供了能够即时反映最新成果和动态的可能性,同时内容开放带来的多次迭代修正和更新,也使得教学过程中教程内容日趋完善,教程更有生命力。

综上,当前COOC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利用互联网开放在线的特点,可以凝聚众多专家,甚至包括学生在内,形成动态教材;二是所有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充分交流,使得内含多媒体内容的教材不断丰富和完善,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三是通过在线编写和动态更新的方式,最新成果进入教材的时间几乎可以同步,这是过去纸质教材完全不能比拟的;四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维护教材的更新,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进展添加新的内容,甚至学生自己也可以充实教材内容,真正做到教学互长。

开放在线教育使得终身学习变得可能,学习过程将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COOC平台提供开放的教程编写环境,通过教程内容迭代来保证教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由于采用合作创作的理念,教程在快速迭代的过程中,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受教者直接反馈教程内容和教学效果为教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篇5: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教程

学习心得体会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孙怀明

2013年,学校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关于信息化能力建设的远程继续教育课程,系统学习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分析与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领域信息化、信息化能力评价、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经过学习之后,进地步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新的体会和感受。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单位和个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

1、什么是信息化?怎样来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

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从三次革命谈起,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是第三次革命。

3、信息时代的十二个特点。

(1)信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生产者成为知识性劳动者。

(2)生产向着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生产与用户相结合,实现实时敏捷生产与智能生产。如现在的无人工厂,实现了全部的网络化操作。

(3)企业组织结构呈现网络化与灵活化的特点,创新、柔性、信息和知识生产型企业将是成功的企业。

(4)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知识与柔性管理。

(5)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发展。

(6)产品呈现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市场周期短的特点。

(7)社会分配按照贡献大小及知识结构分配。

(8)市场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无国界化与变化快的特点。

(9)产业结构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主,物质生产和服务业为辅。

(10)在就业方面,从事信息、知识生产的劳动者就业率高,体力劳动者的失业率提高。

(11)企业文化是创新、合作与学习。

(1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知识和信息,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更深入发展,必然会给我们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当前的问题不是我们想不想、愿不愿意,而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引发许多新的变化,面对市场的全球化、国际化,面对企业之现状,可能在新的国际分工面前作出新的选择,由此也必然引发企业的重新洗牌。

4、从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上来认识信息化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产生,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也在不断增加,并不断占据了生产力要素的主导地位。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推进科技发展和科技信息化同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地区组织,同单位内部的管理、开发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产业不断拓展,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必然,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以管理信息化为主导,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我们的祖国建设一定会日新月异,社会一定会充满活力。

篇6:建设法规教程

1、新闻传播法制的定义: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

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1)宪法原则

(2)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3)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

3、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4、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主要包括:新闻媒体主管机关、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受众

5、新闻泄密的含义:指在新闻媒介中公开国家秘密,以致使国家安全或者国家利益遭到破坏的行为。

6、新闻保密制度包括:①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

②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

③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

④新闻发布制度

7、散布谣言的含义:是指行为人以制造社会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为目的,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的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或者以其他方式)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8、传媒监督司法的必要性:①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②监督公共权力的需要③传媒的职责所在④司法实践的需要

9、“媒介审判”的含义: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进行评论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者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原则的后果。

10、著作权

A含义: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B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C保护期限:单独的作品,终身及死亡后50年;

合著的作品,终身及最后一位享有权利的作者死亡后50年;

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只有50年,从作品首次发表之日起算。

D著作权中邻接权的含义:又叫“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11、传媒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侮辱和诽谤

12、传媒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①行为人实施了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②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

③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事实④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13、名誉权的抗辩事由:①内容真实②公正评论③特许权

14、隐私主要包括四部分:①个人信息②私人领域③个人私事④私人活动

15、肖像权的含义: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

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

16、传媒合理使用肖像权的情形:①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肖像

②使用在特定场合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 ③国家机关为了执行公务而使用公民的肖像④为了公民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⑤为了行使正当舆论减速而使用他人的肖像⑥为了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需要而有限地使用公民的肖像

⑦基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使用

17、姓名权的含义: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其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排

除他人干涉和非法使用的一项人格权利。

18、侵害姓名权的主要形式:①干涉②盗用③假冒

19、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20、隐性采访的含义:又称“暗访”、“秘密采访”等,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

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在对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形象和声音用暗藏的摄像机或录音机记录下来,并在媒体上发表的采访形式。

21、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含义: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得到总和。

22、我国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五条原则: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④维护新闻真实性⑤保持清政廉洁的作风

23、新闻职业道德评价的特点:①社会性②阶级性③行业性④自律性

24、新闻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①受众调查②新闻评议会

③聘请社会监督员④内部自查、自评

25、新闻腐败的表现形式中版面节目的腐败最主要的特征是有偿新闻,包括①收费新闻

②新闻软文③虚假新闻

26、治理新闻腐败的对策:①加速法制建设,颁布治理新闻腐败的相关条例

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强有力的新闻监察机构③完善体制和机制

④长期坚持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⑤整顿新闻从业队伍

27、新闻敲诈的含义:是指某些记者或者是一些假记者甚至是个别媒体以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的名义,对一些违背国家政策和社会道德的行为主体,进行敲诈勒索,从中获利的行为和现象。

28、新闻歧视的含义:又称为新闻偏见,它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有意无意对报道客体给予不公正不真实的主观评价。

29、如何进行艾滋病报道:⑴认真重视,把艾滋病新闻报道提上议事日程

⑵培养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

⑶改进和创新艾滋病报道:

① 在选题报道中,要摒弃猎奇心理,不应紧盯负面事件,要多角度看待艾滋病和艾滋 病患者

②在采访中,要出于善意,把自己的采访意图告诉他们,不能欺骗他们,要注意对艾滋病患者予以适当的形象上的保护

③在写作中,要避免使用歧视性语言,要尽量避免让人产生任何偏见,要通俗易懂,既要亲切,更要有人情味

④在报道形式上,不能只是报动态,要抓大事,抓重点,不仅可以利用消息、言论、通讯、深度报道、、连续报道、文艺作品等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而且还可以采取专家讲解、记者访谈、记者见闻、社会调查等来增强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⑷要以“艾滋病患者为中心”,尊重其合法权益

① 不披露其家庭隐私②避免新闻歧视③注意保护其名誉权④具有人文关怀精神

30、如何报道灾难新闻:①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地报道灾难新闻

②体现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理性、冷静地处理当事人及其亲属的隐私信息

上一篇:白描手法下一篇:祝福语 美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