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24-05-09

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通用6篇)

篇1: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季度,在全球经济复苏减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明显趋稳迹象:GDP同比增速趋缓,经济主体信心回升,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消费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民间投资趋于活跃,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回升。同时,最终消费价格持续走高,货币增长较快,信贷投放较多。相比二季度,市场对实体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担忧减退,但仍需对物价的上升压力保持警惕。

一、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增速放缓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快速反弹后,二季度受欧债危机、就业不足等因素影响,增速出现放缓,并且这种放缓趋势在非出口导向型的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出口导向型的发达经济体如澳大利亚、德国受益于新兴市场的复苏目前表现尚好。下半年以来,多数发达经济体经济数据表现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制造业PMI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跌至14个月以来的最低点52.5%,而该指数在今年4月份曾达到近6年以来的最高点57.8%。PMI指数下滑预示着全球制造业复苏势头减缓。金融市场信心仍未明显恢复,全球主要股指在4月份以来震荡下行,标准普尔全球100指数在7月份达到最低点以后开始逐步回升,10月12日收报于1192.01,比最低点已回升9%,但仍未恢复到4月份的高位。经合组织(OECD)9月13日公布的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显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都出现经济减缓信号,全球经

济复苏力度放缓迹象明显。

上半年国际贸易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渐回暖,但仍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0年前两个季度全球贸易总额分别为69486和7403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1%和25.5%。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变化情况看,亚洲地区进出口复苏快于北美和欧元区,占全球贸易份额显著上升,上半年占比比2008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而欧洲地区占比则下降了4.5个百分点。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也快速攀升,但5、6月份受欧债危机影响有所回落,7、8月份又开始快速上涨。国际贸易组织9

月20日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增长将达到13.5%,比3月份的预测值调高了3.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球经济下半年复苏放缓,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由于我国出口最终市场约46%以上(未包括通过香港转出口的部分)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缓慢、需求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出口增长,但影响较为有限。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弹性较小,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出口降幅小于其他国家。8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2%,比上月提升1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出现反弹,9月份又上升0.6个百分点至52.8%。但9月份海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均下滑,且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经济体跌破50%的临界线,也反映出全球复苏力度减弱势头可能大于预期。

二、当前国内经济放缓是需求约束和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季低0.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略高于上季。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结束连续五个季度的回升势头,分别比上季略降0.9和0.5个百分点,达到46.9%和47.3%。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9.4%,比上季略升0.6个百分点。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曾经引起较大的担忧。进入三季度,经济呈现明显的趋稳迹象。应当看到,今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是需求约束、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约束地方债务膨胀、强化节能减排的最终体现。在经过短期调整后,经济增长趋于稳定将更有

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出缺口略有扩大,企业盈利高位下滑

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比上季低2.4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增加值季环比增速比上季略有回升。前三季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16.3%,增幅较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

同工业的潜在产出相比,9月份,调统司测算的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①为0.61%,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略有扩大。重工业生产增长略高于轻工业。9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4%,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生产增长0.4个百分点,但增速差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

发电量增速下滑。9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8.1%,增速比去年同月低1.5个百分点,比上月低4.5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发电量月环比增速比上月有所降低。1-9月,发电量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持续高位下滑。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5%,增长幅度

虽然低于1-5月份81.6%的水平,但仍较去年同期高65.6个百分点。

四、国内实际需求回落,贸易顺差回升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增速仍有差别。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季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②;扣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速为15.0%,比上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剔除季节性因素后,季环比增速比上季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8.3%,比上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

后,实际增长15.2%,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按经营地域划分,前三季度累计,城镇消费名义同比增长18.7%,实际同比增长15.8%;乡村消费名

义同比增长15.8%,实际同比增长12.2%③。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民间投资趋于活跃。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24.5%,比上半年低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21.9%,比上半年低1.3个百分点。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23.1%,实际同比增长19.9%,分别比二季度低2.1和1.6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三季度城镇固

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速比上季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民间投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8.4%,比上半年低0.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9.5%,比上半年低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累计增速比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高8.9个百分点,已连续7个月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

前三季度,城镇新开工项目256798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2465个;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9677.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比上半年低2个百分点,9月当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3.7%,比上月低8.3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剔除土地购置费影响后增速较年初有所回落。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6.4%,比上半年低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9月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高0.9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环比增速比上月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土地购置费支出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1.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5个百分点。剔除土地购置费影响后,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7.6%,仍比上年同期高8.1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低1.8个百分点,比年初低2.6个百分点。9月当月,剔除土地购置费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5%,比上年同月低8.3个百分点,比上月低0.9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高位放缓,贸易顺差回升。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位放缓,贸易顺差回升。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2.2%,增速比上季回落8.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7.1%,增速比上季回落16.5个百分点;顺差654.3亿美元,比上季增加243.2亿美元,同比增长70.7%。从月度数据看,出口额在7月和9月份分别创历史新高和次高,进口额在9月份创历史新高。进口金额创新高主要是受国内需求回升影响,反映在资源类商品进口数量回升,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屡创新高。季节调整后,9月份出口规模比上月减

小,进口规模与上月基本持平。

前三季度累计,出口113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5.4个百分点;进口10140.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2.7个百分点;实现顺差1205.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少

13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4%。

产品结构改善推动了外贸持续复苏。前三季度,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1%,快于同期出口增速(34%)。三季度当季,劳动密集型产品④出口也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8.8%,增速比上季

略低1.1个百分点。主要资源类商品进口数量在二季度回落后,本季开始回升,其中铁矿砂、原油和初级形状塑料(11325,-185.00,-1.61%)9月份进口数量增长明显,比8月份分别增长17.9%、11.4%和3%。美、日、欧仍是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但份额呈下降趋势,我国对外贸易多元化格局日益增强。美国和欧盟是我国主要顺差来源地,日本、韩国和东盟是主要逆差来源地。前三季度,我国对美国、欧盟顺差分别为1325.4亿和1026.4亿美元,对日本、韩国和东盟逆差分别为414.4亿、522.2亿和122.4亿美元。

五、CPI再创新高,上游价格水平回落

前三季度累计,CPI同比上涨2.9%,比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新涨价因素拉升CPI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CPI上涨2.2%,二季度CPI上涨2.9%,三季度CPI上涨3.5%。9月份当月,CPI同比上涨3.6%,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再创新高;环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持平,季节调整后环比涨

幅比上月略有下降。

从结构看,食品价格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累计,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拉动CPI上涨2.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拉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三季度,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4%,拉动CPI上涨2.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拉动CPI上涨1.0个百分点。9月当月,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0%,比上月高0.5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2.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

同比上涨1.5%,与上月持平,拉动CPI上涨1.0个百分点。

上游PPI、CGPI(企业商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前三季度累计,PPI同比上涨5.5%,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PPI上涨5.2%,二季度PPI上涨6.8%,三季度PPI上涨4.5%。9月份,PPI同比上涨4.3%,涨幅连续3个月回落后与上月持平。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1%,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涨幅连续4个月下降。

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CGPI)前三季度累计上涨6.0%,比上年同期高12.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上涨5.3%,二季度上涨6.8%,三季度上涨6.0%。9月份,CGPI同比上涨6.1%,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2个月下降后又连续2个月略有回升。

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容忽视。一是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二是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M1增速已连续9个月接近或超过30%,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期货币信贷增长逐渐回归正常,M2增速高位回落,但仍明显高于2000-2008年16.3%的平均水平。三是明年粮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虽然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种粮成本提高,工业用粮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预期的影响导致的惜售等现象,粮食价格仍可能

继续上涨。四是收入分配和资源价格改革可能推高明年的物价。

六、三季度房地产销售出现回升,房价基本稳定

近期商品房销售呈现回升势头。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51.7%,增速比上月高45.2个百分点。9月份商品房销售额环比增长55.6%,增速比上月高4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32亿平

方米,同比增长8.2%;商品房销售额为21916.6亿元,同比增长15.9%。

房价环比小幅上涨。9月份统计局测算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1%,涨幅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1.3%,涨幅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6.2%,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根据统计局商品房销售数据测算,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5054.1元/

平方米,同比上涨7.2%,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5.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1%;房屋新开工面积11.9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3.1%。9月份当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46亿平方

米。

9月末有关部委再次出台调控措施: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限定家庭购买套数,暂停发放三套房贷款,首付比例统一提高到三成,加强对高价楼盘及其开发商的监督,加快推进房产税改

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国庆节后各地以限购为重点的房地产调控实施细则也相继出台。

七、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去年同期,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63039.5亿元,同比增长22.4%,比上年同期高17.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低

5.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5957.4亿元,同比增长24.2%;非税收入7082.1亿元,同比增长9.6%。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287.2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8月份高4.8个百分点,收入增速有所回升,其

中税收收入为5401.6亿元。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支出54504.96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比上半年高3.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9月份,全国财政支出8469亿元,同比增长28.8%,增速比8月份低6.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大于支853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18.5亿元。其中,9月份全国财政支大于收2181.8

亿元。

八、新增贷款较多,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0.2和8.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4.3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1.0和11.5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三季度末M1、M2季环比折年率为15.6%、22.7%,分别比二季度末反弹0.5和8.2个百分点。目前,M2季环比折年率为去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上半年M1、M2增速分别比上年末回落7.8和9.2个百分点,三季度M1增速比上季回落3.7百分点,M2增速比上季反弹0.5个百分点。

目前,M1、M2增速比2004-2008年同期增速平均水平分别高6.4和2.5个百分点。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0.09万亿元,同比增长20.0%,增幅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8.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累计增加10.32万亿元,同比少增1.43万亿元;当月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4424亿元。消除季节因素后的存款季环比折年率为22.4%,分别比二季度末和上年末上

升3和1.5个百分点。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6.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别低0.1和13.2个百分点,比2004-2008年同期增速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的贷款季环比折年率为21.3%,比二季度末上升5.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6.30万亿元,同比少增2.36万亿元;扣除票据融资后,一般贷款累计增加7.11万亿元,同比少增6736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955亿元,同比多增788亿元。

前三季度信贷投放的主要结构特点,一是中长期贷款投放较多,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2.9%,同比高19.8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贷款增速由上半年持续回落转为回升,9月末企业贷款增长12.8%,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三是个人住房贷款连续五个月回落,回落幅度减缓,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为38.8%,比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7、8月份增速分别回落6.9和4.6个百分点),已连续五个月回落。

九、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一)经济增长趋势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已经处在显著下行阶段,显示出经济已经放缓;先行合成指数的下行速度快于一致合成指数,未来经济运行还存在一定的压力。从内部需求看,消费趋稳,投资回落。人民银行景气调查数据显示出宏观经济增长趋缓的迹象。首先,从总体感受数据看,三季度企业家和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均有下滑,预期下季继续放缓;其次,从消费方面看,三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略有下降,消费意愿比例为16.8%,比上季低1.2个百分点。但收入预期指数和投资意愿指数向好。收入预期有所改善,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二季度的15.2%上升到三季度的16.7%。同时,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为63%,比上季上升0.2个百分点。从投资方面看,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投资意愿稳中有升,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6%、54.5%和50.5%,比上季提高2.1、1.8和1.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提升。

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比上半年将会放缓,但仍保持复苏态势,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好于去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2.2%。受去年同期

基数较大和外部需求放缓双重影响,四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将进一步趋缓。

(二)物价变动趋势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物价景气指数,CPI一致合成指数呈现出上行趋稳的态势;先行合成指数在2010年2月触顶后快速回落,未来通胀风险总体可控。从景气数据看,三季度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为53%,比上季低2.6个百分点;企业产品销售价格预期指数为53.5%,比上季低1.2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10年三季度城镇居民物价预期指数73.2%,比上

季提高2.9个百分点。

从未来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速趋缓,货币信贷增长的逐步正常化也将有利于稳定物价预期,但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和收入分配及资源价格进一步改革的影响,再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物价上涨

压力不容忽视。

篇2: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1-3月,我县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持续的高温少雨致使独山旱情不断加剧,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初步统计损失4亿多元,由于县委政府积极制定应对措施,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较好增长,一季度我县经济将大体保持1-2月运行态势,GDP增长率12.8%。

一、独山县生产总值(GDP)1-3月:独山县生产总值(GDP)现价36168万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年计划15.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28:53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95万元,同比增长4.8%,占GDP比重的19%。原因:我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大县、农林牧渔业产业没有形成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区位农业、订单农业在我县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农业基本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今年又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目前全县因旱造成28.7万(占总人口数的182.42%)人、129463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300余万元、林业损失1077万元、畜牧业损失831万元、水利损失580万元。

第二产业:全部工业、建筑业的增加值为10369万元,同比增长13.2%,占GDP比重的28%。受旱灾影响,我县规模以上29家企业中,12家因旱停产、5家半停产,工业企业同比减产2.9亿。

第三产业:增加值19204万元,同比增长15.8%,占GDP比重的53%。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影响,批零住餐业增强,市场活跃,加上我县对交通运输(公路和铁路)投入扩大、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

二、一季度农业生产情况

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6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4%。其中农业产值3200万元,同比增长4.22%;林业产值384万元,同比增长0.08%;牧业产值6980万元,同比增长10.31%;渔业产值80万元,同比增长31.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5万元,同比增长5.63%。农业增加值2100万元,同比增长5.01%;林业增加值320万元,同比增长1.43%;牧业增加值3900万元,同比增长7.15%;渔业增加值70万元,同比增长-5.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5万元,同比增长0.49%;

当前农村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仍然薄弱,水、电、路建设步伐跟不上农村发展的需要,防汛抗旱能力不强。尤其是今年我县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持续的高温少雨致使独山旱情不断加剧,目前初步预计旱灾使80%以上夏粮无收,同时旱情的不断加剧将导致秋粮的大幅减产。

2、畜牧业生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受挫。独山县畜牧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目前因干旱已经让独山南部乡镇等重灾区的牲畜饲养量减少了三成以上。今年畜牧业前景不容乐观。

三、工业经济平缓增长,增幅同比回落

一、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034 万元,比去年增长15.5 %,完成县计划的12.7%。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581万元,同比增长了16.4%,完成县计划的13%。受旱灾影响,我县规模以上29家企业中,12家因旱停产、5家半停产,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幅同比回落26.3和27.1个百分点。

二、促进工业发展的几条建议

(一)抓住机遇,增强工业新增力量

认真分析当前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积极落实国家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力争取国家的大型工程项目,抓紧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对投产大项目的跟踪督查,确保有效补充新的工业个数和经济增量。

(二)增强对困难企业的跟踪、服务、协调力度

对停产、半停产、亏损严重的企业,及时调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积极作好协调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克服旱灾影响,使因旱停产企业尽早恢复生产。

(三)抓好节能降耗工作

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积极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从根本上缓解节能降耗的压力。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季度是传统的消费旺季,接踵而至的节日和商家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全县消费品市场呈现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

一、基本情况

从规模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规模有较大提高。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42 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4029.4万元增加了2713万元,增长19.3%。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批发实现零售额970万元,同比增长20.1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671.4万元,同比增长19.2%,住宿实现零售额129万元,同比增长38.2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2万元,同比增长19 %。

二、主要特点

1、一季度,适逢元旦、春节两大传统节日,消费市场人气鼎盛,吃、穿、用商品销售上扬,服务性消费增加,批发、零售、餐饮业全面旺销,受两大节日的带动,零售市场呈现良好开端。全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742万元,同比增长19.3%,零售市场销售总量和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又上新台阶。

2、居民消费热点比较突出。由于节日和物价上涨因素,食品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多。

3、餐饮的社会化程度继续提高。节假日期间,酒楼餐馆成为亲朋好友聚会联谊的场所,公务和商务活动也为餐饮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三、存在问题

1、物价上涨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季度,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等价格继续攀升,物价的过快上涨虽然拉动了名义上零售额的增加,但繁荣背后是造成中低收入户食品消费人均支出增加,这样居民中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很难减少消费或降低档次来躲避价格上涨带来的负担,只能减少食品以外的消费来保证食品消费,进而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2、农村市场还有待于长期开发。当前,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消费也有较大改观,但总体上看,农民购买力依然偏低,再加上近两年主要商品零售价格涨幅较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民所增加的实际收入,对农民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一、基本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371万元,占县计划205700万元的19.14%,同比增长100.3%。从投资构成来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3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8398万元增长了349.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33937万元,与上年同期4437万元相比,增长了664.9%(由于与州局联系争取了麻驾高速投资21096万元,州局安排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否则基本建设只完成16547万元,同比增长27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10万元,与上年同期3511万元相比,增长了-79.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84万元,与上年同期450万元相比,增长了585.3.7%。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万元,与上年同期420万元相比,增长了-66.7%。农村私人固定资产投资(私人建房)完成1500万元,境外跨区域投资1-3月份州没有反馈,上年同期为10634万元。

二、存在问题

从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新开工项目不足,第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46个,其中续建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只有3个,且都是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二是有的单位和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上报工作不够重视,造成项目完成情况统计上报不及时,上报数与实际完成数不符。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由发改和经贸部门牵头,对我县各部门、单位和个人今年计划的基建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的项目进行摸底排查,深挖投资项目,扩大统计面。二是政府加强引导和督促,促进以审批立项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协调上级统计部门,争取跨地区投资额,特别是麻驾高速公路的投资额。

六、政策建议

(一)加快速度推进投资项目建设

1、进一步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重点工程建设的协调、调度和管理力度,切实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改善民生环境。对扩大内需中央新增项目要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发挥效益。

2、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鼓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立限期办结和督查问责制,不断完善工业聚集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优化服务环境、促进项目落地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达效率。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激活社会投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而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二)以促进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加快工业聚集区规划布局调整,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麻万和小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已经不在适合落户新的工业企业,因此麻万工业聚集区和小河工业聚集区在服务好原有企业的同时要积极转型发展物流经济,为此,要抓紧完善规划,要加强服务,继续采取“一厂一策”精细化服务和电价补贴等有力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工业聚集区基础配套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聚集区服务体系,为工业企业向聚集区集中创造条件。

二是巩固和提升现有铁合金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广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支持和鼓励铁合金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将6300KVA炉型技改达到12500KVA以上)对矿热炉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从而降低能耗,提升效益,力争规模工业开工率达到80%以上。加快以100万吨水泥厂建设项目为龙头的建材产业的发展。下大力气积极抓好平黄山铁矿和新同多金属矿的开发利用,依托农业产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扶持盐酸菜公司、黔茶公司、万坤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加快以东峰锑矿为龙头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盘活国有资本。在总结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以东峰锑矿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盘活存量资本,尽快恢复生产,扩大规模,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重新树立起龙头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促成县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实施“185工程”为主抓手,按照“四园三区六业”布局,扎实抓好三农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三农”服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四园三区六业”规划为目标,以实施现代农业为重点,以“185工程”为主抓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蔬菜、畜牧、烤烟、茶叶、果品、中药材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点,抓好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和供港蔬菜基地规划建设,优先发展以粮、蔬、油、茶、果、药为主的加工业,培育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体系,确保农民能种下去、收得到、卖得出,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抢抓国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的机遇,认真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付各种政策性补贴,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更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积极争取并整合各种资金、争取多渠道投入,从农民最需要解决的“水、电、路、气、房”等问题入手,努力夯实我县农业发展基础。

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推进产业化扶贫,抓好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化扶贫项目,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抓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实施,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四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国家投入、县乡财政支持、社会参与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投入,实施好农村人饮安全项目,抓好小流域治理,抓好一批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快一批示范村、生态村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五是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保证农民收入增加

一是为了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可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工适度减免相关税费,并提供必要的行政性援助。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的发展,扶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项目,积极引导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流转农村土地,实行公司+农户的土地流转机制,充分利用荒坡、林地,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鼓励返回农民工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许多农民工通过打工实践,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术,拥有了资本,具有饱满的创业激情,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帮助他们解决融资、招工和行政审批等问题,统筹规划安排,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逐步将劳务经济转化为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三是大力发展乡镇小集镇建设,一方面吸收广大务工人员回家乡创业;另一方面使我县房地产建设向乡镇下移,增加投资途经和提高城镇化率。

(四)抢抓省政府将独山列入贵州南部工业物流园区的机遇,加快州县共建独山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第三产业上新台阶,从而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

一是将现代物流作为独山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养和发展。依托独山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抓好“一园四区”规划建设(“一园”即州县共建独山现代物流园,“四区”即城北、城南、麻尾、泗亭四个物流园区),推动我县第三产业迈上新台阶。

二是高起点做好旅游规划,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规划为龙头,以休闲、度假为方向,实施精品旅游建设,进一步做强旅游建设。重点完善深河桥景区、森林公园、奎文阁等景区的建设,完善小河农家乐接待区建设,加快阳光花园四星级酒店和城南布依休闲山庄建设,提高旅游档次。充分发挥“独山花灯”等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保险、交通运输、连锁经营、中介服务、综合商务等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独山特色的集文化旅游、观光度假于一身,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格局。

三是着力培育消费市场,进一步促进城乡消费。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保障制度,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注重培养消费市场。重点抓好“家电消费”、“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落实好国家关于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及其他促进消费的政策,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稳定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及其他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价格。继续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刺激群众消费。

(五)加大形势跟踪研判和经济运行监测力度

篇3: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2010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全省经济在一季度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 936.87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2%, 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个百分点, 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三, 上升2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91.26亿元, 同比增长29%, 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1.8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9.4个百分点, 增速在西部地区排名第四, 同比上升2位。陕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10.73亿元, 增长32.8%, 增速回落20个百分点, 西部排名第四, 同比下滑3位。陕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69亿元, 同比增长17.8%, 在西部排名第八, 比上年排名下滑四位。一季度CPI累计上涨2.8个百分点, 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在西部排名第四, 与去年同期相比名次上升2位。陕西经济经历“后起飞跃”, 已经开始进入全国最快发展省份行列。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数据除了进出口相对差以外, 其他指标均属于正常增长范围;二是在与全国比较经济增速较快, 一季度增速排全国第八位;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主要产业增长、市场销售、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逐月好转, 总体趋势向好。

二、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预期

今年一季度, 我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持续回升态势, 但投资增速下降、贸易顺差收缩和“招工难”蔓延等新情况、新问题值得关注。受投资增速回调和出口波动的影响, 进入二季度以后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明显增强。同时, 资产价格泡沫正在集聚, 输入型通胀因素加重。

(一)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经济全面复苏仍然任重道远

汇率问题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平衡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美国在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 通过弱美元政策从而摆脱高额债务、实现经济复苏历来是美国政府的常用手段。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向我国发起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同时逼迫人民币升值, 我国面临的贸易环境持续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通过公开表态和发布报告的方式称, 人民币币值应该提高, 施压人民币升值。

(二) 影响CPI走势的因素仍比较复杂, 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

一是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性将增加物价上行可能。一季度, 货币供应量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考虑到货币政策对CPI的滞后影响, 前期流动性充裕对今年物价的拉动作用仍不可避免。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将推高国内价格增速。预计未来在经济回升预期、流动性充裕以及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以铁矿石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稳步回升, 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强。三是农业灾害加大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今年以来, 极端气象灾害时有发生。这些灾害的发生导致西南各地粮食减产、绝收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价格上涨将对大量与其相关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四是人工费用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对市场物价形成上涨压力。五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对物价上涨产生推动作用。今年,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 在一定程度推动CPI上涨。

(三) 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仍然较快

统计显示,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尤其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8 129亿元, 同比增长28.8%, 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 加快2.7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今年中央虽然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但现时期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过快, 必然推动下一阶段投资速度继续提高。在经济逐步趋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新开工项目增长过快将增加资金需求量, 使信贷规模难以调控, 导致货币政策不能及时调整, 影响政策预期效果。

(四) 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 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抑制高耗能产业扩张。但是一季度, 我国高耗能行业再次呈现出盲目扩张势头。一是部分高耗能产业工业生产增速高于平均水平;二是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较快;三是钢铁等高耗能产品出口再度提高。今年以来, 部分高耗能产业的快速扩张, 一度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 我国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高耗能行业增长快速反弹, 进一步增加了未来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

三、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通过对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 上半年我省经济发展将处于“走上坡路”的阶段, 将呈现投资增长加速、工业增速趋快、消费市场旺盛的良好态势, 一季度是我省经济运行的底部, 二季度将基本走出低谷, 实现平稳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全省GDP的增速在12-13%之间。主要原因:一是在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 投资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二是消费继续在“家电、汽车下乡”等各项优惠政策的作用下, 保持稳定增长;三是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已经明显转化为实体经济复苏;四是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物价指数平稳有利于稳定人心。

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压力。

(一) 信贷规模收缩带来的投资大幅下滑压力

陕西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 相当长时间内, 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严格地说, 陕西近几年来才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投资期, 应该保持10年左右的高速投资时段, 在年投资额达10 000亿时, 才算到了甩掉发展滞后帽子的拐点。而今年以来, 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心已经由“抗危机”转为“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策略上更加重视结构调整、转变方式。国内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将重点放在强化对市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 通过数量工具收回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优化银行信贷规模结构, 从而让2009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同时, 加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 让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控制银行信贷资金不流入房地产市场, 挤出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见, 今年投资力度将适度减弱, 信贷规模必然有所收缩。在这种背景下, 全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难以继续保持50%以上的超常高速增长。必须防止投资出现失控性的、速度过快的、幅度过大的下滑, 影响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 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带来的CPI过快上涨的压力

一季度, 全省CPI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 虽然春节年货采购热潮成份较大, 但也要防止因旱灾等引发生活物价过快增长, 特别是要防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相应过快增长对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必须保证物价上涨是温和可控的。否则, 如果下阶段CPI过快上涨, 则极有可能导致消费增长在后几个月发生明显下滑, 从而对全省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压力。

(三) 区域限批、产业调整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压力

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调结构、促转变, 而陕西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建材水泥占比大, 去年经济增长中有色、建材等作了较大贡献。由于这些产业对环境影响较大、能源和资源消耗较高, 随着减排要求的不断严格, 其项目审批和生产发展在土地、资金、环保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因此, 必须关注国家实施区域限批、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对这些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应着力推进的几方面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对于全省能否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将起决定性作用, 也将是全省经济逐步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面复苏的一年。展望2010年经济形势, 全省经济发展将全面复苏, 经济总量将继续做大, 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将会进一步增强。陕西应充分利用这次金融危机, 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深化经济主体变革, 优化资源配置, 转变发展方式, 增强经济实力, 重视战略性、长远性问题的解决, 促使经济在危机后跃上一个大台阶。把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与化解诸多战略性矛盾相结合, 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 与推动县域经济实质性突破相结合, 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 与提升基本民生、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 与进一步推动全民性群众创业相结合。为此, 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 以省市重大项目为重点加强投资建设不放松

依托省市重大项目这个抓手, 瞄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发展亮点, 加大交通、信息、水利、市政设施现代化建设力度, 加大大型能源、新型装备、战略性材料项目开发建设力度, 加大当年竣工投产收益项目达产达效促进工作力度, 确保投资建设力度和效果不下降。更多投入力量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更加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新增生产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更加注重多渠道资金、政策的整合、集成使用。

(二) 确保去年以来的消费政策力度不放松

去年应对金融危机, 国家和省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消费政策, 许多方面既取得拉动消费效果、又取得了消费政策创新的新进展, 既应对了金融危机, 又体现了发展趋势的要求, 绝不能随意放弃。必须把满足广大居民日常基本生活的大众消费和体现人均3 000美元阶段特点的汽车、房地产、家装、旅游、体育健身等热点消费并重, 促进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 加强工业运行调节, 提高工业增长效益不放松

要抓住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全面恢复的契机, 促进工业经济恢复发展。一方面, 要大力扩张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具有竞争优势、省内产业综合配套需要的产品生产规模, 要在保证已有生产能力开足马力的情况下, 加快上一些短平快的扩能改造项目, 要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发展产业借机扩张, 切实提高工业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 要加强经济运行调节, 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切实保障煤电油运和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供给, 加强对企业经营和产销的各项服务。

(四) 把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作为大战略大力推进

要加大资源开发产业改造力度, 以能源化工、水泥建材、有色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 围绕加强资源生态化采选、伴生共生物质再利用、废弃物质资源化利用、环境保护恢复等, 加大生产工艺、设备和流程改造力度,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行清洁生产方式,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加快社会领域低碳经济标准的制定, 以建筑、交通、卫生、旅游等为重点, 有效推进社会服务领域的低碳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发展转型的体制机制保障, 积极培育环境能源交易市场, 努力创造条件实行碳交易、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节能信息发布制度、节能投资激励机制和担保机制、节能自愿协议, 引导全社会节能。

(五) 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以新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内在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重大策略大力推进

篇4: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最明显。一季度,投资、进出口、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在下降。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5%,比2008年同期低了4.07个百分点,在4大板块中也是最低的。东部10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为51.31%,比2008 年同期下降了4.53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大幅度下滑,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14%,回落了48.10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88.07%,同比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增长,但增幅下降。一季度,东部10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比2008年同期下降4.93个百分点。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增长速度同比降幅均在4个百分点以上。

4、工业增长明显减速,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滑。一季度,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9%,比全国5.10%的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低11.85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9.24%,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

(二)西部地区

受惠于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及“家电下乡”等利好政策,一季度,西部地区投资和消费同比增长都比较快,但受原料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下滑的影响,进出口同比下降的幅度非常大。

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占全国比重稳步提升。一季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14%,比2008年同期高18.4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70%,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2.69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滑较快,占全国比重降低。一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75%,比2008年同期回落68.05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在四大板塊中都是最大的。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05%,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21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有升,态势良好。一季度,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75%,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中部地区。

4、工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7%,尽管比2008年同期低8.4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9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5.40%,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75个百分点。

(三)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给其固有经济潜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和工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一季度,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83%,比2008年同期高23.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23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是增速最快的。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67%,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0.91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在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一季度,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0.66%,但比全国平均下降速度低4.24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下降幅度最小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20%,比2008年同期上升0.22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缓步增长,态势平稳。一季度,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40%,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中部地区。除黑龙江省与2008年同期持平外,辽宁和吉林的增长速度均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

4、工业保持低速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略有升高。一季度,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0%,尽管比2008年同期回落10.10%,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西部地区。由于工业保持了低速增长,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9.46%,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四)中部地区

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步传导的趋势。一季度,中部地区的投资、消费和工业等方面的增速在四大板块中表现仅好于东部地区。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相应上升。一季度,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72%,比2008年同期低1.5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2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地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2.33%,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95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的幅度较小,占全国的比重稳中有升。一季度,中部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6.17%,在四大板块中下降的速度最快。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75%下降到2009年的3.68%。

3、消费水平平稳增长,内部不平衡已然显现。一季度,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19.66%,在四大板块中最高。总体增长较快。除山西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5省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4、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1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位居第三。6省中,除山西为负增长外,其余5省均保持正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比2008年同期的15.88%提高了0.01个百分点。

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形势普遍严峻,中西部农民工问题比较突出

从东部地区来看,由于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用工量大幅度减少。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显示,求职总量首次超过需求总量,求人倍率降至0.95,其中普工的求人倍率为0.8。这意味着相当部分的农民工难以找到工作。

另外,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超过600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产业高级化和“保增长、保就业”存在冲突

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势必提高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占GDP的比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的目标,5年间第三产业比重要提高6.4个百分点。而珠三角近几年重工业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还将陆续上马一批重化工业项目,实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将非常艰难。除此之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保增长”、“保就业”的指导方针,也会使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放缓。

(三)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环比逐月下降,2009年1月份环比甚至下降21.90%。2月环比下降的幅度虽有所降低,也达到11.35%。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等虽为正增长,但在四大板块中均居末位。这表明,目前东部地区经济还处于低增长的水平。

从国际上看,虽然G20金融峰会推出的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金融危机是否触底还有待观察。即便如有些学者乐观预期,1.1万亿美元陆续得到落实,欧美市场的复苏也要等到第二季度。此时,东部地区进出口才可能出现回升。

(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004—2008年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靠3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1—2月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达到新高。但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这种高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是难以为继的。最近2—3年的情况也表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开始下滑。

而进出口和消费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有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在45%以上,而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2%左右,这表明其经济的外向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尽管2009年1—2月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消费增长整体优于东部地区,但主要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节日消费;二是大量返乡农民工的消费;三是2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家电下乡”的主战场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村地区。

三、对策建议

(一)把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提高消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要为广大人民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提供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两年的免费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谋生的基本技能,是目前社会最需要的。建议在现行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在免费防疫的基础上增加免费体检,在各建制镇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适宜规模的医院,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医护人员和病床。加快通村道路、农田水利、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要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温饱问题作为政府的重中之重。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发达地区对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是应鼓励的,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更为需要,也应该有计划地发放,作为扩大内需的措施。应把最低生活保障列入政府预算,当地政府财政解决不了时,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释放农村需求。除继续提高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外,还要扩大“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品种。

(二)加倍重视农民工问题,拓宽就业渠道

异地就业的农民工所在城市应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在遇到企业倒闭或企业裁员时,政府应伸出援手。制定和完善融资政策、科技服务政策、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允许各地方政府向企业发放就业补贴以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人才。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拓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加强和免费提供农民工培训,并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强化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三)鼓勵企业间兼并重组,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步伐

要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为企业提供设备进口信贷和进口设备补贴。要强制淘汰耗能高污染重产品质量低的生产线和设备,鼓励和支持各地区设立产业准入门槛。应结合十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实施规费减免、加大财政支持和规范行业管理等,重点支持并大力发展包括第三方物流、营销服务、产品设计、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和进出口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通过推动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领域的机制体制创新,促进旅游、休闲、时尚、传媒和体育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资本市场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

(四)加强对包括资源型城市在内的问题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关注资源型城市、贫困地区、干旱地区、地震灾区等问题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国家财政应重点予以支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探索建立区域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进一步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引导东中部地区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篇5: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

时间:2009-9-8 20:47:48 来源:网易 【共 0条评论】【我要评论】

房地产需求必然下滑,投资也将下滑,中国房地产业将从2010年繁荣期进入中期性不景气,并将持续3-5年。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表示,经济增速放慢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或将持续3年。但今年GDP增长仍将在10%左右,调整的影响在2009年显现,2010年将最为严峻。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观点认为,这些因素增加了判断未来经济和物价走势、把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难度。王小广预计2010年经济增长将进入谷底,GDP增长降到8%左右,通胀1-2%。王小广指出,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进一步减少了引起物价上涨的成本推动可能。虽从市场的供求关系及整体国际形势来看,应该“不会引起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走高”。

而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王小广认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和出口增长。应加快促进发展模式转变,依靠促进消费模式转变,依靠自主创新。此前有专家认为,中国前期的经济增长过热主要源于投资的过度增长,而投资的过度增长又是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王小广呼吁,近期不可放松对投资的调控,特别是对房地产的调控。原因在于房地产过快增长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膨胀,产能过剩必然大量出口,由此产生巨大的顺差。

篇6: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平林县统计局2010.12.31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打基础、聚能量、蓄后劲”的工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9月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5亿元(预计数),完成年度任务的84.06%,增长12.5%,增速较上年同期高出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亿元、4.44亿元、6.01亿元,分别增长5.7%、21.7%、1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4亿元,增长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增长16%。其特点:

(一)三次产业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发展较慢。全县1-9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亿元,增长5.7%,增速较上年提高个1百分点。出栏生猪7.26万头,肉用牛出栏0.7万头,羊出栏0.86万只,出笼家禽93.23万羽。农业发展对我县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10.7%,拉动经济增长1.34个百分点。

2、工业企生产稳步逐步放缓。1-9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55亿元,增长38.9%,实现增加值3.78亿元,同比增长25%,但较上季增速放慢了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

占全县的GDP仅为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3%,拉动经济增长5.28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前三季度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1亿元,增长11.3%,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4.7%,和去年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对我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7%,拉动经济增长5.88个百分点。

(二)经济效益趋好。

1、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运行态势。1-9月完成财政总收入10250万元,增长26.7%。财政收入实现超额完成第三季度任务。同时财政支出执行情况良好,确保了工资按时发放到位、重点支出到位、民生投入到位、党政机关运转正常。

2、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多项“促内需,保增长”措施的出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综合改革步伐的加快,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促进了我县城乡居民收入。1-9月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1元,同比增长9.5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508元,同比增长15%。

(三)扩内需政策效果明显,投资与消费持续旺盛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狠抓我县投资力度,加之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的支持,我县投资得以快速增长。1-3季度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资5.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9%,同比

增长21%,比上季度加快了1.1%。虽然增速有所加快,但仍只完成年度计划的69%,尚差进度6%。

2、消费需求稳定快速增长。今年以来,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有力地促进消费增长;国家出台了大量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增加城市低收入群体工资额度,国家的“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深入落实,直接提高了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激发了消费潜力。1-9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94元,同比增长8.8%,农民生活现金消费支出750元,同比增长7%。

(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速。认真按照“调结构,转方式”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主攻旅游、现代农业、城市服务业三大产业。一是旅游产业加速升温。加快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投资1030万元,基本完成了万佛山游道、大门等基础设施建设;皇都侗文化村4A景区建设7个子项目全面启动。旅游营销体系逐步完善。开通了平林旅游网站,加强了同目标客源地旅行社的交流与合作,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二是现代农业提速发展。九大产业基地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其中工业原料林、优质超级稻、优质油茶、牲猪规模养殖、食用菌和中药材等6个基地建设提前超额完成市里年度考核任务,优质肉牛、肉兔养殖和蔬菜等3个基地建设按计划进行。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惠龙肉兔产业化养

殖加工、峒王酒业生产线扩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实现投资3000余万元。三是城市服务业日趋活跃。城市公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管网及厂区建设完成试运行,供水主管网改扩建工程完成管网改造成5公里,内环南路路基工程基本贯通,城东御园小区、内环北路、吉利片区开发、沿河侗族特色风光带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日趋繁荣。严格按照土地政策供地,实施了200余亩土地出让工作;启动了2个高档住宅小区建设;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4.5万平米,增长13%,销售3.13万平米,增长2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重点项目推进比较缓慢。上半年由于我县降雨时段多,大部分项目施工条件受到极大制约,加之部分项目上级资金未能及时到位,高速公路建设路地和谐工作任务较重,导致项目推进整体比较缓慢。

2、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产业市场竞争力差,基础设施承载力弱,后续项目明显不足,尤其是缺少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拉动作用强的产业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济指标上行空间比较小。第三季度我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

三、2011年GDP走势分析

从我县目前经济现状来看,GDP的增长拟定在10-11%较为合理:

1、农业发展缓慢。当前我县农村经济主体仍是小农生产,近年虽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大力调整,但现代农业在我县农村经济中仍无法扮演主导角色。农业增长(即一产业)能增长6%已是理想的了。

2、工业增长持续放缓。我县工业仍是以高消耗能源生产的企业为主体,这不符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发展。目前我县工业面临整体转形的挑战,也不可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乐观估计其增长也只能保持在18-20%。

3、第三产业,由于受部门数据和省局对部分数据进行调控的限制,其增长只能达到11%。

4、我县的经济结构不够理想,一、三产业占的比重过大,分别占了22.3%、44.7%,而这两产业的增长却相对较慢。从1-9月全市各县市GDP增长来看,我县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都排在全市的前列,但GDP只排在倒数第二,就是由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占的比重过低所致。

基于以上原因,想靠工业的增长来拉动全县GDP的快速增长已不现实。从另一角度来讲,我们也不能把经济发展盲目地放在GDP的增长上,而应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综合效益。我县是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贫困小县,我们的生产资源、交通等经济经发展要素在全国、全省、全市中都不处于优势,增速能达

上一篇:助学金申请贫困证明下一篇:勤俭节约规章制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