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

2024-05-23

九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共8篇)

篇1:九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

7、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8、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9、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10、指导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把资料整理好,保管好,对活动的结果要开展交流活动。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八年级共两个班,男女生的比例相差不大,通过前三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两个班都基本形成比较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比较好,一部分学生在地理这个毕业科目的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男同学比较懒散,学习不够努力,成绩差距很大,需要努力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区域——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与分布。从了解区域位置与自然环境着手,探讨人口、城市和产业的空间分布,引导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既存在着差异,有保持着联系。这章我们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宝岛台湾是我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令人魂牵梦绕;走进新疆,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辉煌;走进贵州我们仿佛置身于?斯特高原,探究国土整治的成功经验;走进黄土高原我们能感受到当地居民的质朴生活以及区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精批细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六、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份:开展地理学法讨论,总结学习地理的方法,交流经验,掌握方法。

三月份:开展地理知识抢答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月份:举办地理知识专题黑板报或手抄报活动。

五月份:结合教材进行社会调查采访,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就在身边,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月份:在老师指导下相互查漏补缺,共同提高,迎接生地会考。

课时安排

1、学习新课阶段:第一周至第八周

2、基础知识复习阶段:第八周至第十三周

七上:第九周至第十周

七下: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

八上: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

乡土地理:第十五周

3、综合能力训练阶段:第十六

4、模拟考试阶段:第十七周

质量检测安排

每教完一课做书面作业一次,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拓展延伸,每复习完一个单元进行一次质量检测,及时阅卷并做好试卷分析,了解学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措施,抓好期中期末大考,以考助教,以考助学。

篇2:九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

阳新县龙港中学刘名松

一、基本情况:

又一个新年过去了,这是我校开始运用中图版教材的第二个学期,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识图以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地理学科基础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读图、识图的能力欠缺,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快乐,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国家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我国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初步知道我国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环保观念,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四、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4章。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主要学习我国的各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趋势,还有交通对经济的影响。第五章 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有培养学生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识。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内部特征。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了解我国几个特殊地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人文环境特点等,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地域特征。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8教时

3.6——3.30

第二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6教时

4.2——4.20

第三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4教时

4.23——5.4

第四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14教时

篇3:新课程下地理版图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版图教学,电教媒体

一、版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地图具有表现地理空间信息的独特功能, 它作为记载、传输地理信息的特种文化工具, 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版图教学是教师以地理学科为依托, 以地理教学内容为指导, 师生之间开展的以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地图信息、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各种为终身学习服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版图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创设一个形象、具体、生动、丰富的教学素材背景, 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加深了学习的印象, 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一个明显特点是图多文字少, 如何通过读图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达到掌握知识目的, 是当前课改一个重要课题。新高中地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不把考试置于课程的核心, 而是把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 版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 其快捷的地理信息的组织方式、地理信息的存储方式、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等, 使地理课堂生动而又直观;而传统版图板画则在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空间概念的形成等地理基本素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传统地理版图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的地理版图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 依靠自己的熟练技巧用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的简略地图以及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演变过程等用各色粉笔描绘出的黑板画。

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非常灵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 也可以把文字变为图形, 还可以把复杂的图形简化成略图, 从而弥补地理挂图、地图册和课本插图内容繁多, 重点不突出的缺陷, 在揭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简化原图、突出地理事物特点和规律、辅助教学等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同时教师可以赋予图形一定的趣味性, 比如我国的轮廓图画成只报晓的雄鸡;意大利的轮廓图画成一只漂亮的长筒靴和一个足球;法国的轮廓图画成六边形;黑龙江省的轮廓图画成一个展翅欲飞的天鹅;广东省的轮廓图画成一只把长鼻子伸向南海的大象, 通过这些活动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调动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随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而转移, 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的双边活动。

新版的教科书中, 图像比重在不断增加, 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绘图方面能力的内容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版图教学的缺陷则凸显出来, 首先是其容量的局限, 不利于大范围的图示讲解, 比如其如复习课时, 画一张图只能复习一个知识点, 未能全面多方面的复习;地理教学内容丰富, 复杂多样, 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另外, 这种图示不能以声、像效果展示出来, 在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上及身临其境的感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且也难以模拟演示宏观和微观的动态变化过程。

三、现代地理版图的优势与不足

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是当代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 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它对实现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版图教学则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 通过幻灯、投影、电影、录相、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将地理学科中的各种图像材料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教学形式。

现代版图教学的表现手法非常广泛, 既可表现地图画面, 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结构和组合的特点, 又可以活动画面直观地表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使学生对所学的教材得到充分的感知,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加深了对所学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再加上声音的配合,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视性强, 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只有充分地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 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而且, 这种教学具有很大的可控性, 既可把图示放大也可缩小, 既可放慢也可加快, 既可分解也可组合, 从而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微观及宏观的限制, 可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比如传统地图上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 学生很难看懂, 而利用电子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 将地表起伏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

但是, 现代版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过多的视听材料和扩展资料容易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 造成感性材料的堆砌, 把地理课变成电教表演课, 一闪而过的图像让学生当时兴趣十足, 放完之后记住的内容则少之又少, 而且图片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程序, 课堂上难以根据学生思维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预设和生成上不够灵活。而且这种教学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 虽然近年来计算机等设备在中学配备的数量逐年增加, 但计算机在城区郊区各类学校分布不均, 校际差异较大, 城区数量较多, 远郊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不足, 重点中学较多, 一般中学不足, 硬件条件的不足从客观上限制了电子地图的应用。

四、如何优化地理版图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两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地理表象的形成, 因此, 教师要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 实现板图板画与电教媒体二者的有机结合, 针对不同的内容, 灵活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1.服从教学内容需要

任何辅助教学手段都必须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设计, 包括内容、出现时间、版面安排等。地理学科抽象概念多, 需要理解记忆的概念、现象、规律和数据多, 尤其在自然地理部分适合采用传统版图的教学内容较多, 比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轨道、黄赤交角、大气垂直分层、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等等都很适合采用传统的版图。而在人文地理部分, 适宜用电教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内容则更多, 比如农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文化景观的形成、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等等内容都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版图教学。

2.画图教学时的注意要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科学地设计出填绘的内容及形式, 采用各种象征符号和形象符号、圈、点、线条以及示意图法和动态图法迅速画出板图板画, 从而保证图简略明确、爽目美观、生动形象、迅速准确, 富于表现性。一幅版图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要目的明确, 特征突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绘制沙丘要突出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的特点;沙漠植物要突出根系发达而茎短叶小的特点;绘制中国铁路线略图时, 只需要绘出干线与枢纽城市, 其他地理事物即可简略或不画;绘制热带草原的稀树高草景观要突出树干粗树冠较大的特点等。另外, 教师绘图时需注意做到色彩鲜明, 美观醒目, 用笔要简练, 不可过于细碎, 线条要清晰有力, 其轻重与浓淡都应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准。教师还要注意画图时间不宜过长, 而且在画图过程中要与教学语言配合, 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还要与直观教具配合可使立体与平面相互印证, 与画片配合加深空间概念, 使板画更形象突出, 从而创造一种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让同学们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地积极学习。

3.电教媒体版图的注意要点

电教媒体引入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在掌握电教理论的基础上, 必须熟悉各种媒体的特性, 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 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 细致地策划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确定整体教学过程的具体策略。比如讲授“地质灾害”一节时, 教师可以针对火山、地震部分的教学内容, 呈现出火山爆发、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等影像材料, 然后进入教学互动,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再比如进行“中国旅游”教学时, 可以布置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电子地图和其他资源 (旅游区的介绍、图片、视频等) , 进行一次模拟旅游。教师选择若干旅游目的地, 学生自由组合, 分为若干小组, 利用网络资源, 自己选择出行路线、交通方式、旅游景点、住宿安排等。将搜集的信息整理后, 每组由一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旅游方案, 全班进行讨论。总之,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电教资料的内容确定某节课的具体教法, 教师必须对照电教资料内容自己多次反复观看, 从而了解其内容及其系统性, 了解学生应注意哪些内容, 教师应该强调什么内容, 让学生从观看中找答案, 克服视频、投影中内容“一晃而过”的缺陷。

4.两种版图教学有效结合

现代版图与传统版图的最佳组合标准是新组成的媒体群必须能够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必须能够实现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地理教学中有些传统的教学模型或实物标本、板图板画等直观手段还是有电教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 所以必须做到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包括许多环节和步骤, 需要多种媒体配合, 形成最优化的组合, 以加强学习效果。如幻灯长于表现真实的典型的景观, 投影适宜表现各类简化的地图, 而视频动画的优势又在于表现运动中的地理事象, 教师应在教学的不同环节, 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比如教师讲授中国行政区划时, 可以先通过传统版图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点, 然后则可以用电子地图编制练习, 让学生随堂进行,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填注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等, 起到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

五、结语

篇4:微时代下地理教学模式探讨

关键词:微时代形势;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随着互联網的发展,我们已经置身于微时代的客观环境之中。微时代的来临受到了当代学生的追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当我们每天更新的微博,使用着的微信,创造着的微话题,发起了的微公益等等宣告着“微时代”的来临。如何利用好微时代这一平台,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所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微时代形势的定义

微时代可以说是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微网站,为传播途径的一种方式。它的特点就是一个“微”字,以短小精炼作为传播内容,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同时微时代形势下,传播的内容也具有传播快、内容精等特点。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的相关应用凭借其自身便捷的操作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从多学生群体,这种新媒体的出来,也反映出了学生对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如果我们利用好微时代中的某些创意,可以把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引入到更高的层面之上。把传统的地理知识传授,改变成为知识方法引导。让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成为了知识教育的平等对话者,把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开发者。

二、从细微入手整地理知识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老师都会以专题形式给学重进行地理知识的整理。比如:老师会整理出气候、河流、地球运动以及区域活动等专题。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结构进行更好地理解。利用这种专题特点再结合微时代的特征,高中地理老师同样可以通过这些专业活动,来从细微入手进行地理知识的整理,然后加上老师自身对此专题的分析。引用一些地理案例来进行证明,让学生在通过细微的知识点得到了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学习。比如:老师可以按照整理出一系列的微专题,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那些方面?然后阐述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的观点,让学生进行评论。学生可以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更加能够体现出自己是地理知识学习主体,老师是知识传授的主导。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现实中的案例,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能力,以高效细微的知识点的导入,顺应了微时代形势下的教学形式。

三、从教材中提取微观点

我们都知道微时代形势之下,每一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这也是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如果一条较为优秀的观点,可以引发爆炸式的增长。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对于许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随着教学改革,要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新时期课堂教学要求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仅仅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在进行讲解地理知识时,不要学会控制好时间。以10-15分钟最时宜。通过这样短的时候讲课就要求老师对于知识点的整理更加精辟。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以主体来进行学习地理知识。比如:在讲解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点时,许多学生对于区位地理知识点都还是很陌生,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先通过对区位概念进行精辟的阐述,然后再针对有利区位因素和不利区位因素两大类来分析。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影像来观看相关的地理特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等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差异。而且老师可以整理出多个相关区域,让学生进入一定的学习情境,更能清晰地了解到区位的知识。

四、以碎片文化进行教学设计

在微时代的影响下,有一种新的文化叫碎片文化。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细微的、凌乱的的内容进行整,一天天扩大后形成一个宏壮的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每天让学生接受一些细微的内容,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同时,老师也需要把每次上课时精彩的部分或者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教学方法,进行整理。把这些细微的、能让学生认同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内容进行拼接,整出一套能引导学生思维逻辑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例如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点时,老师想到之前在像学生展示一些海景多媒体图像或者是影像时,学生都发出惊叹。老师可以针对这一个引导学生兴趣的突破点,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新西兰附近放一堆小黄鸭,那么它的漂流线路是哪一条呢?是否会出现在这前给你们所展示的那些海景当中。提出这样一个非常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这样既可以通过之前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来作为突破点,利用原理可以从多条线路来进行解释。这样的教学形式,在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之外,还能让学生通过所学习到的原理进行问题的解决,打破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点的记忆,很大程度提升了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同。

五、结语

微时代形势之下,改变的不仅仅是老师。同时还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利用好这种微时代的思维模式,可以更好的把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完美的融合,顺应了微时代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付玲.关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0,(13).

篇5:八年级下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杨方强

复习方法:

本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采用以知识体系为载体,以练习为手段,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巩固知识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为宗旨的“互动、交流、探究式”的复习模式。

复习过程:

第一环节 课代表课前提问。主要是对上节课复习内容的巩固,尤其是对回家不复习的同学,又是一次强制性的复习。回家不备,但课堂的反复提问对他们来说也就是记忆的过程。

第二环节 在地图上记忆地理知识。读图、识图是地理课的主要特点,在考试中又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因此我采用每节课前两个小组画中国轮廓图,要求必须画出要记忆的几个关键点。课上检查。画图本身就是个记忆的过程。全班同学在课上共同对点名的几个同学在图上记忆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每节课都点不同的同学。这是根据学生好胜的心里来设计的。提问的同学觉得是考别人,会认真去找题,考倒他人是自己有本事,熟不知,考他人不也就是对习题的熟悉过程吗。久而久之,也就把习题记住了。

第三环节

根据教师发的复习提纲,讨论探究总结并明确本章的主要知识。并把讨论的结果用最简洁的语言,由一名同学说出,教师适当补充。便于全班同学学习及记忆。

第四环节

各小组自由背诵,快速记忆复习的内容,学伴间互相帮助。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

第五环节

先由一个组挑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复习提问,在由被提问组的同学对没被提问到的组来提问。如此循环。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每组的6号同学如果答对加2分,这是对后进生的一种鼓励也是防止同学间只提问好同学或只提问差生。因为要想自己组胜出,就要别的组同学出错,这时他们就会只提问每组的最后一名,而不去提问别的同学,出现单一的局面,不能面向全班检查。而每组的6号同学如果答对加2分,本组的同学认为6号一人可顶二人,所以在记忆过程中会注重本组的后几名同学。最后统计分数,最高分的组在班级的量化分数上加2分。

最后教师教会学生所有的地理知识不过就是分成“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人文”方面主要有“工业、农业、交通、民居、主食等”。中国地理就是从“新疆、台湾、黄土高原等” 几个区域来记住他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就可以。这样化简了同学们背诵的难题,否则同学们记忆的是大量的零散的内容,很容易忘记。这就是我这节课觉得对自己来说最成功的地方,真的不是再去要求死记硬背了,而是通过很好的活动让学生们快乐中理解并且学习到知识。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还是会着重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们在他们的活动中探索到知识,巩固到知识,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这节课后我与同学们的交流和他们上课时候的状态,我觉得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后来我问学生,学生就说,这节课他们感觉复习起来非常轻松愉快,很快乐的学习。

听课老师对我的评价就是,普通话要更加标准,多练习,希望我继续努力,我以后会多多努力的.最后,我还是要谢谢八年级的班主任,如果不是他们平时注重小组的奖励,学生是不在乎老师的加分和减分的,就不会积极的去背诵怕扣分了。

篇6:八年级下地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设想:

第一学时: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进一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理清结构思想,探究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第二学时:分析人物性格、探究语言风格、进行人性教育

第一学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大家都这么大了,和家人出门应该多多少少坐过人力脚踏车或者三轮摩托车吧?坐过的同学举一下手,老师看看(学生举手)好的,那大家对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你觉得这样被人载着穿梭在忙碌的街巷里很舒服、很惬意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众说纷纭:感觉还好;不喜欢,不舒服等等)这样,你们留意过车夫,也就是司机吗?他们是极其普通的人,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而固定的或许你们坐过车后就忘了他的样子,也或许你打从上车就没记住他的样子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车夫,那么,究竟这样一个在现实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人有什么值得作家关注的特别之处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到课文第75页,杨绛的《老王》的学习

板书:老王

二、作者介绍

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板书:把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板书在背板上

三、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四、生字词语

绛(jiàng)伛(yǔ)惶(huáng)恐(kǒng)荒(huāng)僻(pì)塌(tā)败(bài)取(qǔ)缔(dì)骷(kū)髅(lóu)滞(zhì)笨(bèn)愧(kuì)怍(zu)翳(yì)凑(cu)合(he)

(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讲解几个笔画较多的生字)

五、课文梳理

1、大家先迅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分段后发言,老师整理)

板书:

第14自然段: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

第516自然段: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断

第1722自然段:叙写老王的去世及“我”对他生前的回想

2、课文讲解

请看画像他就叫老王,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可以从他的面貌、服饰、表情等方面观察请以“从 来看,他是 的人”来说说

﹙学生先仔细观察后自主发言﹚

发言如下: 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觉现在,带着这种感觉,快速阅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老王的?作者笔下的老王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A:从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老王有一只眼睛是瞎的学生B:“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这一句说明老王是个车夫

学生C:读到这“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觉得老王生活得很辛苦,亲人不多,他应该很孤独

还有吗?那老王的住所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这些都是对老王住处的描写,住处十分简陋

不错,老王的生活是很艰难的大家从文中的第一段都可以知道老王平时是没有多少顾客的,人家嫌他只有一只眼睛,怕看不清楚路不过这也是事实,那同学们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一只眼睛的不便之处呢?

学生:“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没错,说明老王的好眼在夜晚也不好使,看不见那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这句中的“后者”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思考着,老师引导着,为什么得了恶病而眼瞎比营养不良而眼瞎更不幸?)

学生:“后者”指本来眼睛是好的,但因为得了恶病而瞎了一只眼作者认为因得恶疾而瞎眼,会更痛苦,更令人感到不幸

同学们说的是,那这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品质呢?

学生A/B/C:善良、富有同情心、同情弱者(答案不一)

下面开始课文第二部分的讲解: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断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老王,选择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最后全班一起讨论)

板书: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冰块比前任大一倍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改装三轮,体贴顾客

D、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这些都是老王留在作者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虽然老王的外貌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并非很好,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始终是温暖着人心的,尤其在那个时代里,能够这样对待被批的作者夫妇的人不多同学们,老王如此善良地对待作者及其其他人,那作者又是怎样对他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整理)

板书: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嗯,大家都找对了作者也是善待老王的接下来大家先看看第三部分,下节课我们接着课文的分析讲解

第二课时

同学们,我们接着上《老王》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双方都是真心对待彼此的,那么,他们各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老王给我们送冰时,他要给我们收费减半,我们不答应,他就送来大了一倍的冰说明他的朴实

是的,只有憨厚老实的人才会这么做

学生: 当老王送默存去医院看病时,他起初不收我们的钱,后来收下了又担心我们没有钱,这说明老王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他从来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这一点大家说得太对了,老王是个厚道的车夫他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着想,而且明白作者很照顾他,懂得知恩图报后来随着社会的变革,老王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A:“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老王改成运货的了,幸亏有好心的顾客照顾他才可以凑合生活

学生B:但是,后来老王病了,而且很严重可是他最后还拖着病体去给作者送鸡蛋,很感人,他真的好伟大!

同学们看到这一点很好,说明大家是富有同情心的可怜的老王病了,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病得很严重呢?

学生:“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学生:“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很好,大家说对了这些句子就是描写老王的病态,从这我们能够看出可怜的老王病得真的不轻,更能够引发我们的同情心那么,大家觉得作者这样描写有何妙处?作者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我觉得“镶嵌”一词用的很好,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知道老王病得浑身僵硬

学生:那句“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也形象地表达出老王病体的脆弱,禁不起折腾啦

学生:作者的语言形象生动

大家说的很好,那么思考一下“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中的“镶嵌”一词可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学生:不能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休僵直的状态

不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老王如此病生,却还要来看我们,这说明老王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如何理解“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学生:老王是一个善良、知恩图报、为他人着想……他把他那些新鲜的大鸡蛋都送给作者,说明他无私的高尚品质

明确:说明当时生活的艰苦,十个、二十个鸡蛋就觉得太多太多;老王给我们送鸡蛋让我非常感动,觉得鸡蛋太多,情谊太深“大”和“新鲜”说明这些鸡蛋都很珍贵,老王却送给我们,这也体现了老王的善良

对于老王来送鸡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这说明我们一家人是怎样的人品呢

学生:我们坚决要给老王钱,说明了我们很体谅老王生活的艰辛,因此不能贪老王的便宜,同时也说明我们一家人的这人正直善良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作者当时百感交集,很感激老王,又很担心老王的身体

明确: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调解气氛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学生:老王人好,知道作者一家很照顾他,想报答他们

明确:老王一身孤苦伶仃,先生家对老王关爱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也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将告别人世了,在这最后之际,看看对自己很关爱的人)

很好,大家看最后一部分,这是叙写老王的去世及“我”对他生前的回想大家认真思考一下文章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如何理解这一句话?

明确:作者是一个“幸运”而又善良的人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明确: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彩!)

最后,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同学们,“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这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的话她告诉我们

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所以,让我们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帮助社会上像老王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用行动来践行“人应该平等,关爱,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这一宗旨,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以善良体察善良

教学反思:

这单元主要是围绕“爱”来选择课文的,所以主要要培养学生“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篇7: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

17. 中东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源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欧洲中心论”。 现在中东的范围: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区域。

18. 中东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 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19. 二战后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东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素有“地下油海”之称,其石油储量(占世界 65.4%)、产量(占世界 30.5%)和出口量(占世界 44.7%)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伊朗、伊拉克、阿曼、巴林等。

20. 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有哪些?

答: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河流稀少。表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约旦等国人均水资 源占有量不足 200 立方米。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建立海水淡化工厂。

21.中东的圣城: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以色列都把它定为都城);

伊斯兰教发祥地:麦加(位于沙特阿拉伯)。

22. 中东种植业的两种类型:

大河灌溉农业: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雨水灌溉农业:叙利亚谷地、巴勒斯坦海滨、伊朗、土耳其部分区。

篇8: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一、注重双基落实

受传统教材罗列知识,陈述式体例的束缚,以往的教学往往偏重于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调动,这严重地妨碍了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这就要求教学夯实基础,对各知识点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死记硬背。一方面要利用教材中的附图、插图、自然景观图、寓意深刻的漫画和各类图像,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构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科的综合能力、掌握学科的知识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象的分布,运动及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实现“五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积极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学习“黄河”中,可按如下思路:以黄河为研究对象,以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为核心展开,并把本节课分为“源河概况”、“母亲河”、“害河”、“根治黄河”四大板块。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分析黄河的“利与害”、“功与过”。在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能力,找出根治黄河的办法。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高效能的教学,而且是现代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

现行地理教材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教材外部联系和内部结构。地理学科具有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和相互交织的综合性,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这种特殊性,只有建立一种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为三度的立体知识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机构。所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应避免独立分析地理现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教材内部知识的纵向联系(总论与分论联系,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联系,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联系),还要注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行联系。

地理知识的纵向联系主要是指地理知识体系内各部分之间、系统的前后之间的相互渗透。地理知识都是以一定的关系把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组织起来,有一定的网络联系形式。尽管地理知识没有像地理学科要求的那么严密、完整,但中学地理教材的各类知识间的逻辑网络仍然能够反映地理学科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教师揭示出这个联系网络,才能顺利地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地理知识纵向联系的方法是:(一)是抓住联系的核心,聚合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二)是利用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三)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是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多学科知识。当今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新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在这时期,教育部确定在全国开展以培养高素质为目标的各项教改。其中高考制度的改革,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查。地理学科作为综合学科,将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融合在其他学科之中。因此,地理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找出边缘学科的切入点、渗透面。

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的方法:(一)必须正确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知识的交叉点入手。如讲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时,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在讲人口迁移时,联系历史上殖民运动。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和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体中,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出来。(二)综合科综合能力的形成以综合思维为核心,并以思维的综合、全面、深刻、敏捷等为其特征。如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可从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气候要素、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角度论证,还可以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考虑。

三、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

要做到把教材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一)是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能反映地理学科获得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的知识,介绍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最新地理学科进展和科技成果,增强地理的时代气息,开拓学生视野,有意识地把所学得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让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生产和社会现实中各类有关地理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多看电视中的“新闻联播”和“人与自然”等栏目,多读报刊,特别要引导学生对涉及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等重大事件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在讲能源时,可让学生从能源、政治、经济、人权及全球战略等方面分析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原因和实质,讲气候变暖时,让学生分析其原因,讨论其危害,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宿舍乱用电源的检讨书下一篇:证券基金经理辞职报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