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心得

2024-05-14

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心得(精选14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心得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16日,华东交通大学五千多名级新生继续他们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军训,军训中,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成为新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华东交通大学首次把心理素质拓展与军训结合起来,并列为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了解,该校创新地把心理素质训练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在江西高校中尚属首例。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按军训所在模拟训练连为单位,由来自该校心理健康宣讲团的成员带队指导。新生们先后进行了“抓乌鸦”、“滚雪球”、“找零钱”、“解开千千结”等心理素质拓展游戏,这些游戏需要大学新生们的相互信任,通过集体决策、良好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够最终完成。初识不久的大学新生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中相互熟悉,消除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对未来的自信心。

“军训让我懂得了纪律,心理素质拓展让我体会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 ;“这些活动让我们相互熟悉,我们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我们就是兄弟姐妹,团结就是力量!”;“玩的非常开心,大家都不再那么拘束了”几位刚刚完成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同学如是说。

对于“90后”的大学新生来说,入学心理障碍是他们可能遭遇的第一次大规模心理危机。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认为:“新生适应障碍如果处置不当,将给他们带来比较严重的心理阴影,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有重要意义。”

篇2: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心得

素质拓展训练就是朝这样一个方向努力的。素质拓展训练,使学员在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领导能力、激励能力等8中基本能力得到提高。具体说来即是将使参训者个人达到如下目标:1、树立责任意识、自强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人生目标明确;2、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感受人性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人为乐、关爱生命和自然;3、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强,建立合作双赢的意识,人际关系趋向和谐,营造和谐工作环境;4、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果断、主动、自制力强;5、增强自我控制与决断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克服心理压力,建立挑战困难的自信心与勇气,重新审视个人能力,不轻言失败;6、突破思维定势,学习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从书本走向“现实”,进入虚拟的自然的社会、组织、团队,为未来走向社会做积极的人生和工作设计。

户外拓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努力/放弃”(积极/消极)的心理力学模型、以及“体验、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适应规律。其基本原理为: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

户外拓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努力积极/放弃消极”的心理动力学模型、以及“体验、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适应规律。其基本原理为: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体验式学习得来:体验式学习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即

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1)体验:这是过程的开端。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2)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3)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4)整合:按逻辑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5)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篇3: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心得

(一)大学生思想状态多元化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之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经济这一渠道以达到对我国民众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的目的,在此影响下,大学生的理想信仰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针对一些大学生显然是无法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阵地也受到了威胁。其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实现理想的途径中,大学生开始过分追求自身利益,这其中的功利色彩十分浓厚。再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较于以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巨大的网络信息量以及广阔的覆盖面使得大学生不时会接收到不良信息,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好奇心,他们很难一分为二的看待网络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质量与好坏无法做到正确分辨,因此西方很多不良思想对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在不断的冲击之下,这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被扭曲。

(二)教育内容针对性欠缺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内容很多部分过于理想化,对社会需求过分强调,个人的实际需求容易被抹杀。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心理素质以及意志品质等发展需求,如果无法满足这些需求,那么大学生就会情感或者价值的干扰。此外,人的需求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他们的政治与思想需求存在不同的关注点,思想特征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相应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充分考虑。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政治需求过分强调,实际上,大学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上的需求也是非常需要得到重视的,在刚开始进入大学时,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心理逐渐淡化,并对在社会中独立产生渴望。在生活中,由于各种竞争,大学时感受到很多压力,并且自我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更多是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关注,这一阶段的学生如果单纯的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中心,那么他们的内心诉求就得到解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学生自我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将教育的本质回归到人的教育上去。

(三)教育模式不丰富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为了让这个理念得到充分落实,首先就必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足够尊重,并转变传统观念,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中处于同等地位,如此学生与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所了解,进而思想政治及教育的目的才能够实现。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用传统模式,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显然并不完全适用,尽管采用这一方法可以使大学生的部分观点与政治信念问题得到解决,然而单方面的灌输就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没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他们能动性的启发,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自身发展与未来。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社会对个人政治、行为、思想等方面要求的满足,需要学生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处理,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需要服从的,然而针对学生个体如果缺少心理世界的关心,他们将会面临各种困惑,不同年纪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就要对每个个体的内心世界予以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能够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心理认识活动被忽视,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来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传统教育观念显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针对这一点开展的,能够很好的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在心理健康教育下,学生的发展才能够全面而自由,在生活中他们才能够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之前,必须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应教会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学生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大学生还需要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为奉献社会做好准备。这些都是为道德教育做的准备,同时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这些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在思想上开展的教育活动就无法起到理想的效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起到组织与引导作用,他们与受教育者可以建立良好关系,在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需要传达的内在信息进行了解,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得到延伸。

(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预见性的强化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时,教育工作者针对受教育者存在的潜在思想问题与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而进行的预测与超前教育。尽管某种可观事物是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起因,然而他们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具体表情甚至行为得到表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则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发现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的困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倾向与行为进行预测,进而对受教育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行为来开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存在的潜在思想问题被发现并得到解决,进而有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预见性的原因涉及到多方面,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以及完整性,在教育模式上,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在教育对象方面没有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过分强调群体性教育。针对这些问题,为了使预见性得到提升,就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心理健康鉴于来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对其潜在的思想问题加以预见,并为其提供帮助,解决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理想的作用。

(三)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强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学生心理特点加以了解,并以心理规律为依据,使学生的思想素质与政治素质得到提升,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强化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如此才有利于马克思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实现。为了真正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而这需要从大学生的内心体验入手,换言之就是要把握好他们的内心品质,不能够单纯的依靠灌输的方法,而是要对个体的经验予以足够的尊重。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心理学,对学生的心理感悟加以强调,据此来完成教学活动的开展,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如果只树立一个外在的价值观念,没有对学生的内在感受予以足够重视,与学生没有产生心理共鸣,那么教育的实际效果就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必须给他们足够的引导,帮助他们去接收与树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价值观,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才能够得以实现。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

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入其中,为了做好这一点,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对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予以足够尊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民主的,然而实际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存在教育者主导作用被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忽视的问题,这就导致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被打击,并且在生硬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之下,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重视,必须对受教育者的内心需求予以充分了解,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特点与内心需求各有不同,并采取相应的手段与方法,提高教育的适用性,使教育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其次,教育者必须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对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加以合理把控,以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为切入点,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对于学生予以足够的关怀与重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此才能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使教育内容得到丰富。首先,必须加强自我意识。所谓的自我意识,其包含的内容有对资深心理状态的认识与评价,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保障性作用。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大学生的理想十分丰富,而在此影响下他们会产生内心冲突,这就表现出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的问题。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第一,加强自我意识发展导向系统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促使其对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加强自我调节系统建设,促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身不足;第三,树立真实的自信心,让大学生学会自我尊重与肯定,并在这种心理暗示之下不断努力。其次,还要注重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人格教育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展开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此才能够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做好高校大学的人际交往教育。作为社会性动物,如果缺乏交流与沟通,那么人就脱离社会群体并独立生活,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促使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拓展教育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不断扩展教育途径,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得到强化。首先,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其全面性与专业性。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团队,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预见他们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对其发展性予以关注,通过多方面的辅导与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服务。其次,还要加强情感教育,运用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大学生,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以此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情感方面入手,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为教育内容赋予生命,如此才能够使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再者,现代大学生接触网络十分频繁,他们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因此可以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搭建网络平台,以此为载体,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教育。最后,还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质量,因此,必须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作者整体水平。如此才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篇4: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心得

一、规范管理和加强业务指导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我区的行政领导一直把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多次亲临各个学校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起草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以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中小学,对规范和引导全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材大多不符合中小学教育实际需要的情况,区教育局组织编写了《罗湖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助系列手册》和《罗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指引》,为教师提供基本的教育参考素材。

二、搞好两个建设,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之初,我市还没有比较健全的教学教研管理、职称管理等机制,我区决定自行探索一套“研究会在面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在点上推进”的工作策略。

(一)研究会建设

我区于2001年3月正式成立了罗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研究会为区教育局指导下的社会群众组织,聘请区政协主席、区教育局和卫生局等部门领导以及一批专家担任顾问,部分学校校长和业务骨干担任常务理事。研究会现有150多名会员,下设研究会工作组和五个区域性工作小组,小组及组员每学期制定小组和个人的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研讨和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研究会活动,提高了研究会成员的素质、推动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教育基地建设

面上工作水平的提高,往往有赖于在点上先行一步,取得突破、取得经验。因此,我们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1.我区在深圳市率先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下设心理咨询室和学习能力训练室。心理咨询室主要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和家教咨询;学习能力训练室面向中小学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统合训练等工作。

2.帮助桂圆中学等12所学校建设及办好已有的心理咨询室、怡心室等各种心理服务功能室,这些学校已经成为中央教科所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或国家重点课题的实验校。

三、开展两种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我们重点抓了两种培训:

一是普及型培训,即提高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教育局和学校先后请来专家为我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举办大型知识普及性讲座。研究会成员在近三十所中小学为学校教师举办了《运用心理科学,培养健全人格》、《高尚的师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雨露》等辅导讲座,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自觉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体教师的责任,而高尚的师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

二是骨干型培训,即努力培养一批有较高心理健康专业素养的骨干教师。2000年、2001年暑假以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对八百余名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区教师培训中心与华中师大联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班,该班有学员九十余人,正在边学习硕士课程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课题研究。

四、通过五个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课改实验相结合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时俱进,与课改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学科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针对这种新的要求,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政治课进行了新的探讨,在区内开设了多堂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趋势,我们对现行中学生物课、健康教育课、思想政治课(初一)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部分进行整合、避让等调整,编写了新的《健康教育》读本,并从9月起在东湖中学、桂圆中学、罗芳中学开始了教学实验。针对初一思想政治课既不像心理健康教育课,又不像政治课并且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的状况,改革初一思想政治课,编写新的辅助资料,增加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二)家校结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我们在中小学家长学校和家长会上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辅导,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举办面向家长的辅导,作了《重新认识孩子,改善亲子关系》、《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等专题讲座,并接受家长的咨询。螺岭小学坚持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洪湖小学以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创设绿色社区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三)网络普及与全员参与相结合

在罗湖区教育局、教研中心和网络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建起了“罗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为全区师生搭起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天空。“罗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有组织机构、课题研究、教师论文、咨询中心、学生心声、心理快讯、心理材库、快乐时刻、各种通知等九个栏目,及时传播各方心理动态,及时送上各种心理素材,及时解答个人心理疑难,在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教育传播、师生相互交流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它传送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成了信息时代罗湖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为区内、乃至区外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不少的贡献。特别是现在增设的“心理社区”专栏,更为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虚拟场所,为更多的心灵受伤者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2002年12月“罗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获得罗湖区教育系统首届科技信息二等奖,并成为“全国特色教育专题网站”。

(四)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1.在深圳市率先以“教师走班教学”的形式进行普及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即指导试点年级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精心准备,承担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任务,以此使全体教师迅速了解并亲身体验活动课教学。为调动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水平,研究会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设计比赛,并将活动课比赛的优秀课例制成光盘。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人民教育》举办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文大赛,我区选送了九节心理活动课参加比赛。深圳市共获得了两项一等奖,获奖者都是我会会员,会员们还获得了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两项,获奖的比例和获奖的等级均是深圳市最高的,对此,评委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2.在个别咨询方面,罗湖区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心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中心采取下午4∶00~6∶00值班的方式,从区内学校抽调出经验丰富、精干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为区内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相结合

我区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我区立项的深圳市“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发展研究》和我区承担的“深圳市中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等课题,在推动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篇5: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得

但是,我的内心并没有感到后悔,这个我们一起度过的,两个小时的下午时光。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和教练精心设计了“社会摇””“甩绳”等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社会摇”热身活动,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彼此。“泡泡糖黏什么”游戏使同学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相互合作,不断激活发我们的团体动力。最后协作完成的“甩绳”项目中,也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在最后的拓展训练项目里,我们六十多位同学一起甩绳子,最后甩了三千多下。这不仅远远超出吴辉老师的想象,更远超出我们对自己的想象。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明确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还对自己本身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的是他自己人格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也能使一个人的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我们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进步,能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篇6:心理素质拓展心得体会

“这远远比书本上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有趣多了。”某高校学生王萌给记者讲述了她的一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有一次,训练老师把半边篮球场作为“雷区”,用一些废旧的报纸、大小不一的硬纸板、胶合板等作为“地雷”,在起点和终点处各拉上一根绳子,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一名闯关的同学被蒙上眼睛,其他同学则负责指挥,游戏开始了:被蒙眼的同学要顺利通过“雷区”,首先要分清哪个声音是自己同伴的,同时又要考虑不撞到别人,还要争取时间。王萌说,有些同学感到压力太大就放弃了。

但很庆幸,那次的训练,王萌成功了。她与同组同学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当自己成功逃出“地雷阵”时,王萌说,他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和同学之间的协作让她对“团结就是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

虽然每次的心理拓展训练时间并不久,但对于青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田程萍是川农大的一位老师,自己的孩子今年也刚上大一,她听说孩子学校开展了心理拓展训练,她非常赞成。

“通过游戏的亲历和教师的引领,要让学生清楚在心理拓展训练中,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团队合作是很重要的。”田程萍说,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

“先行后知”打破传统模式

吴成是某中学高一班主任,对于学校军训中增设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他认为相当有必要。他说,心理拓展训练以一种“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

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开展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但被采访的老师们普遍认为,心理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适应障碍如果处置不当,将给他们带来比较严重的心理阴影。”从事多年心理学研究工作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主任李巫熙说,心理拓展训练对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环境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处理好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而造成心理障碍,这可能会使他们遭遇心理危机。

因此,李巫熙认为,开设心理拓展训练相当有必要。可以让初识不久的同学在心理拓展训练中相互熟悉,消除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对未来的自信心。

篇7:团体心理训练与素质拓展心得

以前我对“团体心理训练与素质拓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门课。通过这人半个学期的学习,我才明白原来这种训练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运动。由于时间有限(每次上课只有不到1小时的活动时间),我们所进行的项目并不很多,但是正是这几个小小的项目,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刚刚开始时,我们带着万分的好奇来到教室,结果发现老师为我们带来无数的精神财富能使我们受益一生。

首先是第一节课,老师要求我们彼此牢记了自己的组员和组长的姓名,并且一个组一个组的上讲台介绍,不要小看这个活动,他是对我们责任心和记忆力的考验。虽然觉得要记起那么多人难上加难,但还是觉得自己小有成就。

后来还有做服装活动,劝说活动。那一次次让人大笑地场面还历历在目。在活动中我们不但学到了如何去团队配合,还使我们组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然而,令我影响最深的还是最后有一节课。我们整个组配合做出了一件我认为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令我感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那就是将自己组员的名字融入一首歌中,并且能够唱的出来。我们做到了,而这首歌(附件1)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每周的拓展训练结束了,大家仍然很兴奋,眉飞色舞地和自己伙伴说着训练体会。有的说,这次训练,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有的说,训练培养了团队意识;还有的说,对协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的感受。

虽然已经结课但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组成员之间的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2、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做过服装设计活动时,大家先不急于直接做衣服,而是应该设计好该如何做,然后再分工行动。

3、从失败中我们也得到教训和启示:在学习中,各位同学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4、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拓展训练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

附件一: 致远 赵晨琰

田兆玉 选择将强

时间就是小东良药

舍弃就是肖润收获

王泽裕 天生我才

发现自己 勇敢申倩 永梅随风 快乐玲玉 杨佳忆梦 描绘奇迹 天道酬勤 泽华的方向 宁远心静 赵倩梦想

篇8: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素质的优化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素质,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日益明显, 它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改善, 为学生素质的优化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素质、心理素质与个体的发展。

素质着重表示个体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 并且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 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品质。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基础。当然, 身心素质只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个体的发展, 还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 特别是教育和长期从事的实践活动。所以, 在先天生理素质既定的前提下, 注意培养人的心理素质, 使个体的潜在素质得到开发、优化, 使之充分、和谐的发展, 是当前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是指教育者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 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在个体素质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与个性, 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健康、全面、充分发展地接受教育, 最终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二、学生素质的优化

所谓学生素质的优化, 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 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来达到学生社会文化素质的优化, 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三个方面。

1.学习心理的优化。

学习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1)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是有明显区别, 前者回答的是“为了什么”学习的问题, 后者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 同时两者又是紧密相连。笔者把学习目标分成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 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通过对这四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来了解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

外部动机有外部条件激发出来, 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小, 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暂, 外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负相关;内部动机由内部因素转化而来, 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较大, 维持的时间比较长久, 内部动机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教育者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一心理原则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同时, 尽量创造条件, 将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2) 正确对待学习得失, 激发上进心。

学习焦虑是困扰学生的又一学习问题, 它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时产生的一种消极不安的情绪状态。学习焦虑的特点是遇到类似情境会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 适度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警醒的状态, 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如果焦虑过度, 甚至伴有生理症状, 则会严重影响学业。遇到这种的情况, 可以进行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 例如教其一些放松的方法, 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暂时缓解学习焦虑, 最主要的还是从认知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2.社会适应素质的优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主要表现在认识和悦纳自己、学会人际交往、具有耐挫力等,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1) 正确认识自己。

在社会交往中, 要成功的与别人交往, 应该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能力、个性、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有一个清楚、稳定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取得一致, 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这就是自我意识的统一。正确的认识自我, 不因优点沾沾自喜, 也不因缺点自怨自艾。建立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观点,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学会控制和调节自我, 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 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学生间优缺点的互评, 增进对自身的了解和对他人的了解, 同时拉近同学间的关系, 为学生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

(2) 人际交往指导。

个人不能脱离人际关系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 人际交往起到了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等作用。同辈群体的交往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我们可以借助集体心理辅导开展关于人际交往的讨论, 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 吸收他人的交往经验, 学会采纳他人的观念, 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人际交往的原则, 积累人际交往的技巧。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克服障碍, 转变思想, 加强自我认识, 进行自我教育, 提高交际能力, 塑造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自尊、自主、自信的人格品质。

(3) 帮助学生战胜挫折。

耐挫力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状态, 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 也是社会适应的核心因素。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 难免有困难与失败, 当学生在实现自己目标的活动中, 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时, 就会产生紧张和消极的情绪反映, 这就是挫折。

挫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但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从正面去应对挫折, 如开展“当面对挫折时我们怎么办”的集体讨论, 让他们互相借鉴经验, 正确应对挫折。此外, 还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 常用的有渲泄、移情、升华、自我暗示、呼吸调节、音乐调节、系统脱敏等。

3.培养开拓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发学生潜能的思想意识一致。教育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要教会学生思维的基本知识, 可以利用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形式帮助学生突破习惯的想法, 培养学生敞开思路、发散思维的能力, 优化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建始一中“心育”课题组.“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课题工作计划 (2007年9月——12月)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湖北卷) [C].2010.2.

[2]张占根, 赫子瑞.教师心理品质与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河北卷) [C].2010.3.

[3]宋培杰.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的实践与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辽宁卷) [C].2010.4.

篇9:素质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的方针推行到今天有种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素质教育包括专业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才能担负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责任,而今天大多数地方教育仍然以学生成绩为杠杆评价学生、考核教师、评判学校,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差,心理不健康指数偏高,我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如下阐释。

一、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并举。

2.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要符合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既要选拔人才又要培养绝大多数的社会所需的普通劳动者。”从而看出教育要跳出书本的局限,要给学生减负,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3.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人口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生理与心理及知识水平的整体素质。

4.在青少年学生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对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二、心里健康的标准

自我观念、求知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问题

1.学习劳动方面:缺合理安排,学习能力差,劳动偷奸耍滑,拈轻怕重。

2.人际沟通方面:自恋封闭意识强,不会主动与人交流。

3.自我意识方面:自控力差,自我为中心,自卑加自私。

4.应对方式方面:意志薄弱,抗挫力差。

5.生活调适方面:迷恋网络,追星摆阔,早恋懒惰。

四、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1.遗传,性情的孤僻与开朗,意志的薄弱与坚强、遗传与血型与基因有紧密的联系。

2.环境,先天需要后天来塑造,良好的环境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人为狼孩,都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改革开放,父母外出,孩子留守,精神缺氧,需要寄托,也是早恋的原因之一。

3.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鉴于此,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人才的培养占绝对重要的地位。

五、怎样对青少年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1.家庭是中心,亲情融洽,父母恩爱,家庭和谐是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的基础。

2.学校是主阵地,首先,学校应开辟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课、开心理咨询室、设心理疏导指导员等。其次,校长要身体力行,带头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再次,教师应更新观念关注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3.社会是个大环境,社会和谐了,人际关系融洽了,成人心理健康了,是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的平台。

篇10:心理素质训练心得

— 心得体会

单位:轧钢检修车间

姓名:马 龙

成功心理素质训练心得体会

成功心理素质训练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在接触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心理素质训练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成功心理素质训练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成功心理素质训练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

经过这两天对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通过对小组成员的的性格分析,使我们对同事的了解更进一步,使我们了解到我们对身边的人真正关注的有多少,我们到底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着同样可以和同事的关系更加融洽,明白了自己身边到底存在哪些与自己性格类似的知心朋友。通过小组成员对我的分析,也可以使我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之处,该改的毛病就需要改。

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成功心理素质训练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功心理素质训练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事,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虽然这两天成功心理素质训练的课程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成功心理素质训练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篇11:心理素质心得体会

一、丰富心理学知识

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内在动力,对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并且能够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他就不会把学生因考试焦虑引起学习成绩下降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就不会把学生性格内向说成是不向老师暴露思想。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和积极的引导来代替对学生的担忧和责斥。

二、学会欣赏自己

自我欣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良好习惯,更是一种境界。作为育人的园丁,老师以自己的人格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学生。老师的自我感觉,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自信,老师应首先自信;要欣赏学生,老师更得先欣赏自己。每天你都在欣赏自己中度过,你的心情永远阳光灿烂,你的眼睛和话语里透露出的是自信和信任,是对孩子们由衷的爱,这也是最真挚、最伟大的人类之爱。

三、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难以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对挫折情境的耐受力如何,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有的教师能忍受挫折,即使是遭受严重的挫折,也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教师则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从此颓废沮丧下去;有的教师虽能忍受工作上的挫折,却不能忍受家庭不睦所带来的创伤,等等。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中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应当面对现实,并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激励自己在挫折和失败后,再接再励,不断进取,自觉培养耐受挫折的能力。

四、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艺术

心理调节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好方法。心理调节要与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并掌握一定的调节艺术,调试方法等。例如,锻炼或许是一个老土的办法,但事实证明它总是有效。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30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静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降低焦虑和抑郁感。其次,人们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自我暗示可以增强自信心,乐观的对待困难。此外,还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增强自己的情趣与活力,使生活充实,富有活力和进取心。

篇12: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首先,从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看,尽管这两种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但心理素质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它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有益于为德育工作创设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的人际心理环境。再次,学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为问题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并趋于严重的,其中有些不良行为本身就具有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可以认为是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基本条件,而其根本目标则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完全一致。这就是说,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应当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反过来也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对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体现。

篇13: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心得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对策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学生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良好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然而目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使得高职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 但是受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进而对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同时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促进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并将心理素质切实提高, 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基于以上教学目标, 使得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重要选修课程或者是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主要是集训练、体验和知识为一体, 课程的系统性与计划性较强,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 学生能够更好的评价自我和认识自我, 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健全人格、团结合作、积极应对挫折、有效调控情绪等,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茁壮成长。由此可见, 在高职教学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数量不多, 且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使得在教学中以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主, 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将其列入了选修课程的范畴, 自然学生也就不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方面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上具有单一性, 依旧延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 以理论讲解为主, 在教学内容上枯燥乏味, 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进而对健康教育教学成效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并将观念转变

要想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它的重要性, 同时理清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 从而对其准确定位, 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保障。与此同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要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 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物力、人力与财力的投入, 加强宣传教育, 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自身发展的相关性, 进而积极的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 并将自身心理问题主动向老师咨询。

(二) 开展心理游戏教学法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 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及其专业特点相结合, 将原有体验再现, 并将新的感悟和体验获得。如讲授“自我认知与挫折应对”这一专题的时候, 可将大鸡变小鸡, 小鸡变鸡蛋选择, 对于是鸡蛋、是大鸡或小鸡则采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来决定, 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 以此来实现应对挫折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 团体辅导法

通常告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如违纪学生、离异家庭孩子、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学生及其与长辈一起生活的学生等, 因此可以将情况相似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疏通或者是谈心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并且加强定期的咨询和辅导, 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同感和关怀, 以此来获得满意的教学收效。

(四) 引进声像和多媒体教学

基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知识多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同时将音乐、视频和影片片段插入, 能够将传统的教学环境大大改善, 带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受, 同时将教学成效提升。因此可以将以上先进技术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 向学生播放与知识相关的视频, 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 同时也保证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

(五) 引进案例分析法

为了有效杜绝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必须加强预防, 因此也可以将其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将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引进, 将悬念设置, 同时列举问题, 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并将学习兴趣调动, 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探索。如在讲解健康的恋爱与性心理时, 可将与之相关的极端自杀案例引进, 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分析原因与避免的方法, 帮助学生应对恋爱挫折、爱情的内涵, 确保学生形成正确恋爱观,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爱情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六) 加强教育宣传

可以定期的开展心理健康周宣传活动、户外咨询宣传、广播专题栏目、校园报纸、团体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调适的讲座活动, 或者是以开展招聘和就业创业模拟训练、社团活动、主题班会、师生关系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及其人际交往能力, 从而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有效杜绝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七) 重视校园文化的引领

基于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感染性和情境性等特点, 并且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潜移默化地优化, 因此在开展告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候, 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并保证校园文化氛围的积极文明、健康活泼、丰富多彩, 从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态度、情感和认知, 促进学生认知的提升、思想的升华、意志的磨练, 保证心理品质经得起考验, 进而将自我发展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其自我生存能力不断的提升。

四、结语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了解到,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并将观念转变、开展心理游戏教学法和团体辅导法、引进声像和多媒体教学、引进案例分析法、加强教育宣传、重视校园文化的引领。

参考文献

[1]王莹华.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2:22-26.

[2]陈长生, 商冬梅.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社科纵横, 2011, 05:135-136+143.

篇14:论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对学习成绩比较关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高分低能、因心理素质差而不能适应社会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一状况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变。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对广大青少年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偏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相当严重,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这种不良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来源于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来自同学间的学业竞争,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家庭压力来自家长的过高期待,因此导致学生每天的超负荷运转。一些家长将自己一生难以达到的目标、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一些家长对孩子将来的就业、生存问题充满恐惧,并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不自主地传导给孩子。这些都是孩子身心压力不断加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青少年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轻生、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摆上重要日程。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简单说来,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教师教育方法不得当等,这些原因的现实存在,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综合性矛盾,只有了解问题的成因,认真地正视和解决矛盾,才能使问题和矛盾得到圆满解决。

1.家庭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气质、学识,家长的道德水准,家长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子女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所有家庭的教育方法都十分得当,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有的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能够去帮助和鼓励他们,使孩子在情感上失去依托;有的家庭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家庭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严重地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学校教育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学校教育也存在较大弊端。迫于社会的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偏重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对小学生、初中生的教育脱离了他们的成长阶段,大量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还要参加奥数等课外补习班,罚站、罚抄写单词、责骂、甚至将学生轰出课堂的事情也时常发生。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乏味,课外活动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把学习视为苦差事,把放学当作胜利大逃亡。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传统、死板,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采用不当的方法,找家长、找校长,甚至强行压制,体罚或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嫌弃后进生,使他们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3.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非常大,严重污染了学生的视听。主要是“向钱看”的不良价值观和网吧等不良场所中的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侵蚀着青少年,加之现在的影视、文化宣传等领域为了追求效益、渲染气氛,主持人经常是花里胡哨,形象夸张。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理性的辨别能力,往往盲目模仿,造成了一些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和非科学的价值观。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切实做到教书育人

我们的学校教育,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开发智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高尚的动机、得体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交往、处事等品质的培养和熏陶。学校教育对学生既有显在影响,也有潜在影响。显在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方面,这些往往很容易看得出来;而潜在影响则不那么直接,如学生人格、情感等方面的东西,这些往往是潜藏的,平时不容易看得出来。但是这些潜在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大有好处。科学知识可以重新学习,而良好的人格却很难重新塑造。传统的教育观只重视显在的影响,而忽视了潜在的影响。我们所讲的教书育人,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2.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

环境育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它也适用于心育。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或氛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静态文化心理环境,如校容、校貌及各种设施设备等对学生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是动态文化心理环境,如班风、校风等对学生将产生更大影响。良好校园文化心理环境的营造要动静结合,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响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3.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

心理辅导教育课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心理辅导或指导活动课,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填表及观看影视节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4.建立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箱

其目的是加强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上一篇:医务人员思想政治自我鉴定下一篇:男生成熟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