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人”实施方案

2024-04-27

“三育人”实施方案(通用8篇)

篇1:“三育人”实施方案

石 河 子 卫 生 学 校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施方案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根本要求,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意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育人的积极性,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一)“三育人”工作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

学校成立“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学生科,德育办公室,党政办,团委,教务科,社科教研室,财务科,总务科等科室负责人组成。

(二)各有关科室的职责和任务

1.学生科、德育办公室是“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牵头做好全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

2.校党政办结合日常工作做好“三育人”的教育宣传工作,结合先进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在意识形态方面指导“三育人”工作深入开展。负责检查各岗位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做好出勤检查、考勤纪律管理和考核工作。

3.教务科在教学管理中对教书育人工作做出部署,检查,指导开展教书育人工作,负责教书育人的考核和评选工作。

4.团委要配合有关人员选任好团支部干部和学生会干部,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学生干部的考核和评选工作。

5.总务科负责拟定本部门服务育人的岗位责任制,提出工作计划,检查本部门育人工作情况,并做好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

6.财务科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活动经费的划定审核、运作管理、支出、上报等。

三、基本要求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重在教书育人,同时也担负着结合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党政干部、各类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要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

(一)教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是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自觉地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用渊博的知识和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赢得学生。教师要努力钻研课本,刻苦学习相关知识,精心组织教学,精通所任学科课论,并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用模范的行为影响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明礼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强化人格力量,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无论科内课外,都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是自己成为学生敬佩的师长和学习的楷模。

4.用严明的纪律规范学生。教师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对错误的言行敢抓敢管,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严格考核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用严明的纪律规范学生健康成长。

5.用真挚的情意感化学生。教师要坚持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以情感人,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管理育人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履行育人职责。要求固树立管理育人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各类管理人员要增强管理育人意识,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弘扬敬业精神,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管理人员接触学生要做到仪表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主动热情。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学生在接受管理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形象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2.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修养,提高道德境界和情操,秦正廉洁,做群众的楷模,要把认真为师生解决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作为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提高工作质量。

3.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相互支持、团结互助、顾全大局,工作上不相互推诿,克服拖拖拉拉、久议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提高办事效率,讲求实效,保证质量,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事宜及时承办,并坚持管育结合,注重思想教育。

4.加强校园管理,努力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经常深入到师生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给师生以满意的答复。

(三)服务育人是学校育人,不可缺少的部分。相对来说,总务科在这方面的工作任务要重一些。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教学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坚持在实践服务职能中,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1.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将服务育人作为后勤工作的宗旨,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自觉地把本职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工勤人员的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模范表率作用用影响教育学生。

2.配合教学工作,积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创造育人的物质文化条件和校园环境,通过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服务、效益与育人的统一。

3.组织学生参加民主管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仪,以及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的良好修养和行为规范。

4.在服务工作中,注重以礼貌的语言、热情的态度、端庄的仪表,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接受监督,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工作机制

1.要把“三育人”工作列入岗位责任制。做到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形成“三育人”工作考核制度。教职工要定期总结育人情况。

2.学校定期按比例评选一次“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教书育人工作突出的集体、个人,学校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教书育人模范教师”称号,对管理育人工作表现突出的科室和干部,授予“管理育人先进科室”和“管理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3.学校把“三育人”工作的业绩纳入年终考核,并将其作为干部选拔、职称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向上级推荐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集体”等,首先从学校命名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中挑选。

4.加大“三育人”工作经费的投入。学校在划定经费时,根据财力状况,增加“三育人”工作经费的投入用于教职工的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等。

石河子卫生学校 2013年3月15日

篇2:“三育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枣庄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创建特色品牌深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枣教发[2010]48号)和滕教字[2010]98号文件为指导,为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育人管理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全员岗位育人工作新机制。具体措施: ①实行育人导师制 ②实行全程跟进制 ③实行首遇责任制

三、实施办法

(一)三全

1、全员育人

(1)明确育人职责。学校所有教职工在学期初明确岗位育人职责,层层签订全员岗位育人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努力营造“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育人氛围。

(2)拓宽育人渠道。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有机统一。

(3)改善育人方式。利用网络、广播、板报,校报,宣传栏等,加强宣传教育,运用谈话了解,谈心交流,心理咨询,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全程育人

(1)以校内育人为主线。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月、安全教育月、才艺展示月、理想信念教育月活动等。

(2)以家庭育人为支线。教师积极走访家庭,既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情感,又可以直面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各级部也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3、全方位育人

(1)扩大育人载体。学校积极推进“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生本课堂,高效课堂,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巩固课堂育人主渠道。要开展好“八项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安全教育月,习惯养成月,才艺展示月等,抓住活动育人主阵地,提升育人效果。

(2)整合校内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做到有机结合,达到育人的目的。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各班级开辟各种专栏,创造出一个主题文化,浓化育人氛围。

(二)三制

1、育人导师制

育人导师制就是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前提下,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及时对所属小组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品德等全面负责,全程指导。导师实行一岗双责,即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

(1)育人导师制的操作方法。

可概括为一种理念、两大目标、三个步骤、四项原则、五项制度、六大职责。一种理念:任课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得到关爱。两大目标:①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②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三个步骤:①教师人

人争当导师,师生双向选择结成对子;②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成长计划和导师工作方案;③导师利用有效时间、不同场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导育”活动,即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

四项原则: ① 个性化原则。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②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③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④实效性原则。加强过程管理,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全面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五项制度:

①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记录,分析对照。

②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或辅导一次,每次谈心、辅导内容要有记录,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

③建立家长联络制度。导师每月至少一次对学生进行电话家访,每学期至少一次上门家访,及时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状况进行了解,并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作出相关判断。

④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个案分析做到有主题、有案例、有剖析,并提出诊断方案,指导个体实践。

⑤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对师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定和质性评定。以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

品德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主要依据,建立和完善师生绩效评定内容和评定方式。

六大职责:

①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防止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②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④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⑤善于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

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2)育人导师制的管理与考核

①导师的选聘:教导处和各班主任具体操作,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班主任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并通过一定渠道向学生公布任课教师的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教师的情况;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若干名受导学生;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导师和学生的前提下对师生的互选做适当调整,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每位导师带徒计划的完成;导师和受导学生见面签定协议,规定师生双方承担的义务与职责。并记入档案。待优生,首先由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中的班子成员、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承包,其次由一般任课教师承包。具体承包分工由班主任负责。

②考核评价 :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学校建立导师评价激励机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学生成绩、学生行为习惯、教师帮扶常规。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

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并进行,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德育处负责评价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等的检查,量化赋分,纳入班级及教师考核。教导处负责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考查,通过量化记入教师量化,依据导师过程性材料检查标准,将导师的过程性材料纳入量化。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全员岗位育人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导师和优秀受导学生,获得优秀导师的人员在师德考核中加计2分。思想品德高尚,有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检举揭发坏人坏事,阻止重大恶性事件发生等受到学校表彰的给该生导师加1分,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者按规定给该导师加1-5分。班主任既要参与导师系列考核,又要参与班主任系列考核。考核数据的来源:学校领导、级部领导、值班教师、学生会等。检查记录应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检查记录公开透明,每月向导师反馈一次。

2、全程跟进制

全员岗位育人要求学校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位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生活状态,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情况,采用全程跟进的措施,做好工作周记,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进步,不断提高工作时效性。

①学校管理的全程跟进。实行帮包制度,各科室要开辟育人渠道,定点联系所帮包的级部、班级、导师,了解学校育人落实情况;多点联系学生,加强育人实践,获得育人体验;定期联系家长,增强沟通与交流。一是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精细高效、面向全体、全面质量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二是进一步创新机制建设,努力推进科学管理的各项机制创新,建立符合科学管理要求的政绩导向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督导监督机制,科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科学评价学生的发展;三是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基础,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督查,彰显管理特色,提高管理效能。

②育人导师的全程跟进。要求广大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向你提出的疑问,不要推诿、冷漠;要坦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你指出的缺点,不要掩饰、反驳;要善于与每一位家长沟通,共同研究学生的发展,不要做简单的学生在校情况的汇报;要全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

要作用,不要抱有偏见,以偏盖全;要经常与同事交流,探求新知、吐故纳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要固步自封、自行其事。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倡导者;弘扬传统美德的宣传者;维护公共环境的劳动者;摒除社会陋习的先行者;学习与创新的开拓者;校规校纪遵守的垂范者;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督促者;学生情绪变化的掌控者;学生心理调整的指导者;学生学习与提高的同路者。时时处处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学会“十句话”,即:为痛苦的学生说句安慰的话;为孤独的学生说句温暖的话;为胆怯的学生说句鼓励的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的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的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的话;为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的话;为偏激的学生说句 冷静的话;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的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的话。导师要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进行规划指导,跟踪管理。

3、首遇责任制

学生出现突发事件,附近的应当能够首先发现的教师即为首遇教师,首先应当及时妥善处理,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或部门汇报。所有教职工都是“首遇责任人”,都负有保护、教育学生的责任;建立教师值勤制度,每天每个级部都安排一名值勤教师,全天负责本级部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学习习惯等,负责接待学生家长和联系社区活动,及时处置一些突发事件,学校定期检查值勤教师的上岗情况,并及时进行通报。

(三)三育人

1、教书育人

(1)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维护好课堂秩序,对教学质量负责;要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在备课时应广泛了解学生,努力提高课前预习、上课、作业和辅导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同时要注重了解教和学两方面情况,批改作业要仔细认真,以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影响学生。(3)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

(4)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以现场为基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5)教师要认真研究教书育人规律,撰写教书育人心得,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2、管理育人

(1)管理工作者要重视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树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刻苦钻研本职业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管理工作者要做到既懂得管理规律,又懂得教育规律,工作中要服务和服从于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创造性地做好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处处严以律己,模范地遵守校规校纪,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行动带动学生,以出色的工作影响学生,将育人工作贯穿于言传身教之中。

(4)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严格管理与耐心教育结合,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5)牢固树立“育人是根本、教学为中心”的思想,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主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使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育人效果。(6)实行领导干部帮包级部制度,落实帮包责任制,学年末进行量化考核。

3、服务育人

(1)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吃苦耐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工作失误,避免责任事故,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2)服务热情、周到,积极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做好排忧解难工作,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言谈举止,把服务育人落实到工作中去。

(3)服务质量高,工作中不断改善教学、生活设施和工作条件,加强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管理,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4)广泛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满足学生的要求,并将学生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协同做好育人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将把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成立全员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全员育人工作的策划领导、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二)、建立健全各岗位职责。制定并落实各岗位的职责,从校长到中层管理人员,从班主任到全体教师都明确自己的全员育人责任,进而更好的落实全员育人的措施。

(三)、加强督导检查。学校将不定期对教师全员育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家长满意度测评,防止工作流于形式。根据检查测评情况适时召开会议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检查测评情况计入教师考核成绩。

(四)、定期组织活动。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育人案例、论文、反思、家访随笔评选等活动。

(五)、建立评价体系。学校将出台全员育人工作考核细则,把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参与全员育人情况、所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等联系起来,把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二O一一年九月十日

宋庄小学岗位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松 副组长:张钦瑞

篇3:开拓育人渠道,实施感恩教育

对于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 中职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等影响, 情感沟通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班主任, 笔者发现班内学生出现了这样一些不知感恩的现象:有些学生认为周末住校生带着大包小包衣服回家让父母洗是天经地义的;有些学生问老师问题时有一种理所当然的傲慢;有些学生不愿帮助别人, 如班内“一帮一活动”自愿结对时, 学优生不愿意主动帮助别人, 而由班主任指定结对时学困生得到帮助后又不知感谢等。

二、原因分析

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有些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 而忽视教孩子如何做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碰撞, 同时各种负面新闻不断, 如“中国老人扶不起”现象;学校的感恩教育又有一定局限性, 如一般结合晨会、节日活动都会有老师和学生演讲, 会布置回家感恩帮助父母的作业, 开展感恩主题班会, 但是效果就比较差, 原因一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处于叛逆期, 说教只会让他们反感, 二是这些感恩教育只是空谈, 没有触及孩子的心灵深处。

三、感恩教育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感恩”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属德育范畴。

感恩教育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使个体形成感恩意识, 并进一步外化为感恩行为。作为班主任, 笔者可能对家庭教育的干涉效果甚微, 也无力改变社会环境, 但是可以开拓育人渠道, 对学校的感恩教育进行补充完善。

四、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空洞的说教、刻板的理论, 无法激发孩子们的“感恩”情怀。无疑, 我们要讲究教育的方法, 首先要找准教育切入点:结合孩子们亲身经历的事件, 结合他们的感受, 结合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让孩子们开启感恩之心。

1. 结合孩子们的亲身经历, 找准切入点。

案例:小陆是班级学习委员, 成绩好, 人缘也很好, 但是向老师问问题时有一种理所当然的傲慢态度, 老师如果正好有事要晚一点回答, 她还很不高兴。

切入点: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 为迎接本学年的4门会考, 班级内实行“一帮一”活动, 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她帮助的对象是小樊。过了几天小陆就眼泪汪汪地来反映, 说这个同学太难帮, 小樊的特点是做作业不经过思考, 也不等小陆做完, 马上就问问题, 回答晚了就不高兴。

处理:笔者先宽慰了小陆, 说会找小樊希望她要友好感恩, 注意态度和方法;再希望她自己尽量耐心, 顺便提了一下她问老师题目时候的心态, 一点即通, 她马上意识到了自己以前不懂感恩的问题。

效果:从此以后任课老师反映, 小陆问老师问题时态度好了很多, 少了当初的理所当然, 会跟老师先商量是否有空, 少了原来的傲慢, 多了层敬意。每次问完都会说“谢谢你”。而小樊的改变就没有这么大了, 可见, 有切身体验后的感恩教育效果更好。

2. 结合孩子们的所见所闻, 找准切入点。

案例:学校有时候会组织一些自愿捐款活动。捐款时大多数学生比较冷漠, 不太愿意捐, 或是先看别人捐多少, 因为要面子才捐一点。

切入点:学校里有个班的住校女生突然患脑血瘤住院, 这是重病。我们全校师生在团委和工会的倡议下为她进行了捐款。

处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了引导:先介绍了女生病情的实际变化及危害性, 然后让他们想象如果是我们班的同学生了重病, 你会怎么样?再让他们想象万一这个不幸的人是你, 你期待同学们会怎么对你?最后提及她的家人不但没有因为她是住校生把责任全推给学校, 反而对于学校及时送医院表示了感谢, 说明这家人是有感恩之心的。

效果:班内同学听了笔者的介绍后, 既同情这位同学, 又觉得他们家人没有对学校兴师问罪反而感恩, 很有素质。于是在没有提及捐款标准金额的情况下, 人人自愿捐款, 捐款金额达全校第一。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让学生亲身经历某些事件, 以他们的切身体验作为感恩教育的切入点, 或者结合孩子们身边认识的人, 由身边发生的事作为感恩教育的切入点,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比光靠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教师在生活、学习中要多观察、思考, 要有“发现的眼睛”, 要注意寻找这样的切入点, 让我们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开启感恩之心, 养成感恩习惯。

3. 为学生设计换位思考的活动, 深化感恩之情。

马卡连柯指出:“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 要用实践来填平, 道路只有一条, 那便是进行练习。”因此, 开启了孩子们的感恩之心以后, 再在各种节日、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中设计丰富多彩的感恩实践活动, 才能提升学生的感恩之情。班主任最好能设计一些能换位思考的活动, 来深化他们的感恩之情。

案例:一位家长向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小杨是住校生, 因为天气转冷, 缺少被子, 要求家长送来。可是父亲出差了, 母亲正生病, 就打电话要儿子去买或与同学拼用一下。结果小杨一不去买被子, 二拒绝了同学的好意邀请, 情愿冻着过夜, 还说:“不马上送来我就冻病让他们瞧瞧。”甚至当第三天母亲把被子送来后也拒绝盖, 伤心的母亲只有以泪洗面。

处理:知道了这件事情后, 笔者觉得批评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直接分析教育只会让他反感, 这个孩子可能长期受家庭溺爱, 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于是笔者把这件事写成一个故事给他看, 描述尽量客观。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分以后, 笔者与这个孩子约定以一个月为期, 引导他每周末回家为父亲和母亲多做1件事情, 比如削个水果、倒杯牛奶等, 到了第三周, 他要为父亲做3件事情, 为母亲做3件事情, 他明白要做的事情多了以后是不容易的, 而父母却一直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是多么不容易。从此, 对于父母的付出, 他渐渐有了感恩之心。

教师通过设计能换位思考的任务, 让孩子自己体会对方的感觉,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随时进行调整。还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情景表演、制作小视频、自编小品等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进行。

感恩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 班主任要多与家长联系, 建议父母不仅不要对孩子过分宠爱, 还要经常向孩子索爱;适当谈谈生活和工作中的艰辛;孩子为自己服务时要坦然接受。或者也可以组织教育讲座, 对家长普及教育理念。或者推荐家长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好书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他人, 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当我们的孩子能心怀感激之心, 他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这也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心愿。

参考文献

[1]袁倩芳.感恩教育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

篇4:实施和谐育人策略谈

关键词:和谐教育 师生关系 心灵沟通 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教育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过去那种“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已经成为师生沟通中的一道屏障,以往那种“棍子头上出人才”的育人思想也越发行不通。周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都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声音: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实施和谐育人策略势在必行。

和谐育人是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它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彼此之间的赏识、理解和信任;其前提是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和谐育人的终极目标是让教育痕迹淡化,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之桥,营造一种和谐育人的氛围呢?以下几种做法不失为有效的策略。

策略一:变“明说”为“暗示”

这里的“明说”,是指面对学生的不足、缺点,赤裸裸、直截了当地指出来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使学生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其简单、生硬、刺激性的特点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厌烦,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而“暗示”则是与这种单一、生硬的教育方式相对的一种柔性教育方法,它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面对他们的问题,以不明显的方式,有意识地向个体发出信息,使学生自主、自觉地改变不良习惯,并产生某种良性效应。

“暗示”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赠言、一条评语,也可以是一次表扬、一堂主题班会、一次义务劳动、一篇习作等。

案例1:在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就有这么一个习惯一写小组日记。给每个小组配备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让同学们轮流记日记。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一部分书写习惯不佳的同学受到了触动,一部分不爱阅读的同学得到了感染。他们在阅读其他同学的习作中,逐渐认识到以往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慢慢地开始模仿学习习惯良好的同学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笔者始终坚持对每一本小组日记进行及时点评,尤其是对那些能有所进步的同学作品,都会为其送上一两句真诚的鼓励话语。

案例2:当笔者发现班上有不少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情况后,便组织了一次“我与网络游戏”的辩论会。在这次辩论会上,同学们十分积极地参与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畅谈网络游戏的乐趣,有的严厉地指出网络游戏的危害,还有的则奉劝大家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辩论会的开展,让那些曾经对网络游戏十分着迷的同学意识到了沉迷于网络游戏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有适度地参与网络游戏,才能做到“学逸结合”。

“暗示”教育有一定的弹性,也具有一定的韧性,它能恰到好处地将情感与教育、道理与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建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联想到自己的缺点,产生内疚感,自觉地痛改自己的毛病。

策略二:变“训话”为“谈话”

在教育工作中,笔者感到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爱对爱的呼唤。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想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应让学生接纳自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笔者努力通过谈话这一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在交流中建立师生间的信任,进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与学生谈话,应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长期以来已经被严肃、不苟言笑这类词语所代表。所以,当教师十分郑重其事地将学生找来,又一本正经地与他交流,那只能是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不必拘泥谈话的形式,不必考究谈话的地点,更不必煞费苦心地去考虑每次的谈话必须达到某种效果,教师应当认识到师生谈话的契机无处不在。课堂上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课堂外的谈话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策略三:变“惩罚”为“赏识”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先不去考究此话是否正确,但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赏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多么重要。然而我们的不少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课业负担的增加,所得到的夸奖的话语、赏识的目光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批评、指责,是父母的唠叨,是严厉的惩罚。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自信的风帆能高扬起来吗?

自信是人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素质,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孩子更是如此。学生若能时常、及时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赏识,则会自信心高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及其他活动中去。

在笔者教过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章祥是最令人难忘的,他是一个自控能力极差的同学。课堂上,他会把握每一个“机会”,不是找同学说话,就是做些无关紧要、琐碎的事情。若是不做这些,他便要与教师接话,搅得每一个任课教师都没法上好一堂课。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笔者通过多次观察发现,其实他的种种表现都源于他想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便把他列为第一个回答问题、发表看法的对象。当他能较为准确地作答时,笔者会及时地夸奖他脑子活,同时还不忘送上一句叮嘱:“如果能加上点耐心,听听别人的见解就更棒了!”他也从话语中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他的“多动、多事”而嫌弃他,自然也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了。所以,教师应当运用积极的评价,增强孩子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约束力。

策略四:变“古板”为“风趣”

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不能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式的模仿,也不能是简单划一的说教。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师者,还是艺者。这样的角色就需要我们处事的风格、言语都要讲究技巧,讲究艺术化,讲究在幽默与妙趣横生之间化解师生间的不和谐之音。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能见到学生潦草作业并且屡教不改的现象。对这类学生,笔者有时故意自嘲道:“看了你那别具风格的字体,我真有点自愧不如。你怎么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写出这颇具艺术风范的字呢?看来,我还有必要去学学甲骨文了。”这么一句风趣的话,比起厉声批评:“你怎么又在鬼画桃符!”更能令当事者受到触动。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风趣的语言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情感障碍的良药。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一点幽默风趣,让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育能充溢更多的轻松与快乐。

架设师生间的心灵之桥,实施和谐育人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教师要用信任与理解的目光激荡起孩子们心中的真情,用公正与坦诚的心灵来唤起孩子们的自信,用智慧与宽容的言语去塑造孩子们健康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润物细无声”。

篇5:三育人评选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三育人”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进一步调动全校广大教职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三育人”先进评审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杜永萍、刘松义

副组长:潘磊 黄伟 涂菊红

组员:孟军平李少志 李静 张辉 宋伟成 马万伦 梁一宁

曾宪才 蒋宏 马杰伟

2、下设“三育人”先进评审工作办公室

主任:杜永萍

成员:宋伟成、李静、张辉、马杰伟

二、评选对象

“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对象为本校在编在岗教职员工。其中,“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的评选对象为专职教师;“管理育人”先进个人的评选对象为党政工管理人员及中层领导;财务、图书馆的教辅人员及后勤、保卫人员等参评“服务育人”先进个人。

三、评选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1

乐于奉献。

2、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具有较强的育人意识。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建设发展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中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在本职岗位上成绩突出。

(二)具体条件

1、“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具体条件:

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成绩显著,教学效果优良,深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能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师德高尚;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教学中把传授专业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校风校纪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风端正,治学态度严谨,教学工作量饱满,科研能力较强,是学校教学骨干。

2、“管理育人”先进个人具体条件:

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党政管理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规律和有效形式,不断完善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非分明,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热心待人,工作作风扎实,能主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负责管理的部门风气良好、成绩显著;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秉公办事,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3、“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具体条件:

热爱工作岗位,有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观念,热爱集体,明礼诚信,勤政务实,任劳任怨;能自觉将服务与育人有机地结起来,不断改进服务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热情、周到、及时的服务,并以优质服务和模范行动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

四、评选时间

“三育人”先进个人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安排在每年7月份。

五、评选名额

“三育人”先进个人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教职工中评选,名额按全校教职工总数的30 %核定。学校最终评选表彰30名左右“三育人”先进个人。

六、评选程序

(一)学校成立“三育人”先进评选小组,按照各组推荐、学校集中的方式确定先进人选,近三年获得先进的不再参评。提交个人申报材料报学校“三育人”先进评审工作办公室;

(二)公示 “三育人”先进个人候选名单,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

(三)公示后,由学校下发表彰决定并于每年九月十日公开表彰奖励。

七、奖励办法

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

(一)由学校印发文件,通报表扬。

(二)对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三)先进事迹材料由学校存档,作为提干、晋级、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相关要求

1、“三育人”先进评选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校内各组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民主,按照方案的要求统一组织开展先进个人的评选推荐工作。在评选、推荐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同时严格掌握限额,要突出个人的先进性和特色,有利于充分发挥先进个人的影响等积极作用,通过“三育人”评优活动,达到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振奋精神、辐射带动的目的。

2、各组在评选过程中,要坚持自下而上的评选程序。由各组按民主程序决定推荐人选。并于规定日期前将确定推荐的个人材料报学校“三育人”先进评审工作办公室。

3、推荐的先进个人候选人上报申报材料要求内容充实,真实反映“三育人”工作中的成绩、经验。

4、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评选出的 “三育人”先进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四中学

篇6:2011年三育人工作活动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简称“三育人”)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三育人”工作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的方针和原则,结合我镇实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造就一支业务精良、师德过硬的师资队伍。

二、工作重点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三育人”工作,重在建立规范和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为此,确定我镇开展“三育人”工作的实践教育活动是:

1.各校在教职工中开展“三育人”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开展“三育人”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要有组织地参加“三育人”工作的系列活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2.建立健全“三育人”教育活动的考核评价办法。在整章建制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办好教育对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要求,又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职业特点,把“三育人”教育活动同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三育人”工作的积极性。结合“三育人”工作,按不同岗位要求提出不同的主题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三育人”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1)教学岗位人员主要开展以 教书育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各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围绕“树立正确荣辱观,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教育活动,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模范言行影响、带动学生。

(2)管理岗位人员主要开展以“管理育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要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创文明单位,争做师生满意管理人员”的教育活动,逐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3)服务岗位人员主要开展以“服务育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围绕“强化服务,提高效能”的教育活动,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教育,重点在抓好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反对铺张浪费上下功夫。3.表彰“三育人”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氛围。要在全镇树立一批“三育人”先进个人,号召广大教职工向他们学习。大力宣传在“三育人”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强化典型的带动作用。在宣传中,要大力提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育人观。要从学校的工作实际和现实状况出发,联系各自的工作特点,落实好“三育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三育人”工作的针对性。

三、基本要求

1.各学校都要做出规划,制定方案。首先在时间上要有保证,其次要广泛动员,让广大教职工树立起“三育人”工作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岗敬业,热心服务,创优争优为基本要求.强调“三育人”工作的实践性。

2.各学校要成立 “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学校的“三育人’’工作。

四、组织领导

和平中心校“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余国安

副组长:赵禄 卢桂芬

成 员: 岳文 俞凤发 王伯英

篇7:“三育人”实施方案

(2007年10月18日)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构建和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促进“三育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三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适应首都四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条

教职员工是“三育人”工作的主体。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全校教职员工的神圣职责。教师、干部、职工分别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共同承担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校风,育“四有”新人的责任,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第四条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形势下“三育人”工作的基本任务。

第五条

开展“三育人”工作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全校教职员工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表示范作用。

第六条

“三育人”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全体教职员工必须紧密结合我校“内强实力,外树形象,推进改革,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三育人”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确保其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二章

教书育人

第七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是教书育人的主体。

第八条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依据课程特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意识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寓“育人”于教书之中。教书育人的核心是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条

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以自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谦虚谨慎、言行一致的良好师德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十条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勇于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试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十一条

教师要从严执教,在课堂教学、布置作业、社会考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都要认真地抓好学生的考勤、课堂秩序、考场纪律等项工作。对于少数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既要敢于批评,又要耐心教育,并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

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主动找学生谈心,循循善诱,以诚相待,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少数学生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问题上的模糊或错误认识,既要旗帜鲜明,又要讲究方法,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第三章

管理育人

第十三条

学校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院系的党务、行政人员是学校的管理工作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

第十四条

管理育人是指管理工作者在立足本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树立育人意识,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发挥管理工作的育人职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第十五条

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管理干部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岗位职责,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

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各种活动等,都要有完善的管理服务制度,使管理服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十七条

坚持管理育人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办事不推诿、不扯皮,不无故拖延;提高工作质量,认真办理每一项具体事务;努力创新,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重视和支持德育工作,为开展德育工作创造优良条件。

第十八条

各管理部门要把“管理育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牢固树立“人是根本,教学为中心”的思想。部门之间要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增进理解,顾全大局,形成合力,为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第十九条

各部门要将“管理育人”列入日常工作议程,领导干部在管理育人中要以身作则,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发挥表率作用。

第四章

服务育人

第二十条

学校各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服务育人的主体。第二十一条

服务育人是指后勤服务人员以出色的工作、良好的形象,通过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十二条

全体服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育人意识,充分认识服务工作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的深刻含义,寓“育人”于服务工作之中。

第二十三条

全体服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高度重视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文明举止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吃苦耐劳,以“热情、主动、文明、尽责”的形象服务于广大师生。

第二十四条

制定各种服务规程,不断改善教学、生活设施和条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倡导优质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为学生创造一个优雅的生活、学习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

第二十五条

加强服务工作场所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要热情关怀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对不文明行为要敢于管理,耐心教育,正确疏导,认真履行育人职责。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我校“三育人”工作由党委统一领导,行政负责组织实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学校成立“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工领导和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后勤服务集团、学生处(部)、团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工会。

第二十七条

学校各部门在党总支领导下,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三育人”活动,将“三育人”工作寓于日常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工作中。重视“三育人”工作调研,鼓励各院系、部门和教职工开展“三育人”工作的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适时召开“三育人”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推进“三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十八条

“三育人”工作列入各院系、各部门工作考核范围和教职工业绩考核范围。在评选和推荐各类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时,院系、部门和教职工的“三育人”工作情况应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十九条

学校每两年评选一次“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工作由学校“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各院、系、部、处依据评选条件,在单位和个人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比例,经单位党、政、工领导集体审议后向学校推荐参选单位和个人。在基层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学校“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评议后,报党委常委会审批。校工会负责评选表彰的具体组织工作。

第三十条

对“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程序为:

(一)各部门提名并上报书面材料。

(二)学校“三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审。

(三)将评选出的候选人名单在全校范围进行公示。

(四)报学校党委审批。

(五)正式予以表彰。

第三十一条

篇8:独立学院如何实施根雕式育人

根雕, 是利用树根、竹根的自然形态, 依形度势, 象形取意, 经巧妙加工而成的各种观赏品和实用品, 兼具天然美和人工美, 被人们观赏和收藏。一般情况下, 制作一件根雕工艺品要经过以下几道加工程序:先是采集根材;接着是去皮清污, 去皮主要是在不损伤根材和破坏纹理条件下, 清除根材的纤维及孔隙内的泥沙;第三步是构思造型, 根据根材个性琢磨造型;第四步是雕刻成型, 根据构思动手加工, 裁截掉多余的根须, 雕刻时以天然形状为主, 尽量做到精巧, 不留痕迹;第五步是打磨, 打磨是将伤口痕迹磨平、抛光, 在不破坏原有的色泽和纹理情况下使表面光亮可鉴;第六步是上色, 上色可使根雕工艺品保持自然色泽, 并能防止虫蛀和腐烂, 延长其寿命;最后一道工序是命名, 起名时根据其造型特征及意境等全面考虑, 一个好的名字可让根雕工艺品增值不少。

经过以上工序, 那些被弃之荒野的树根, 看似无用的废料, 就被根雕艺术家雕琢成了艺术品, 原因就在根雕艺术家先看到了树根的优点, 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它们身上的美;那些像人、像物的树根, 其实只是有那么一点相像, 如果不经过雕琢, 它们成不了栩栩如生的人或物, 也实现不了树根的艺术价值。

二根雕与育人的相似性

人生永远是半成品, 就像一块树根。让树根成为根雕需要智慧, 需要经营和把握。可以说, 每一块树根都有可能成为根雕, 关键是如何去捕捉灵感, 苦心构思, 精雕细琢。同理, 学生的原始状态就像一块树根, 有可能被当成“柴火”烧, 也有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寻求价值。教育的过程也如同一位根雕艺术家加工根雕艺术品。对教育来说, 好的教育体现在教育能力上, 即具有促使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教育的任务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首先, 两者在审美眼光方面有相似之处。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钟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伯牙的音律之美, 遂成“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蔡元培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的文才之美, 沈从文最终成为著名作家。根雕艺术家拿到树根, 就会先看它的优点。教育者看待学生时, 也不能先看学生的缺点, 而是要把缺点看作其发展的起点,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未来。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其次, 两者的塑造过程也很相似。根雕师依据树根的特色和价值, 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雕刻的切入点, 再依照心中思路进行细致的雕琢, 打磨补色。而好的教育者是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从多角度评价学生, 找到教育的切入点。针对学生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

因此从实质上来看, 根雕和育人有着相同的理念。即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扬长避短, 因势利导。所谓“轻车能载重, 渡河不如舟;骏马行千里, 耕地不如牛。”人人有才, 都可成才。最终要以长补短,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三独立学院学生是有特点的“树根”

和普通重点高校学生相比,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源特点。由于学校层次的定位, 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时高考成绩普遍较低, 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较好;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不少人在文学、艺术、技艺、操作上各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极高;个性较强, 易于接受新事物, 动手能力较强;缺点是学习基础不够扎实, 自我约束力差, 学习的自主性不够强。二是心理特点。一方面在经历过高考失利的挫折后, 他们有着改变命运的愿望与冲动;大多数学生认为上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的起点, 应当努力向前。他们情感丰富、善于交际, 富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同情心。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优越,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 学习上的自信心不足, 不相信自己的潜力, 甚至对学校的激励措施都不感兴趣。同时社会上有些人认为进了公办院校才算是上真正的大学, 有些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也存在偏见, 这让一些独立学院学生有一种自卑感, 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独立学院教师如何实施根雕式育人

1根雕师式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根”的特色

根雕师之所以能把或凸凹疤节, 或扭曲迂回, 或残缺洞窟, 并不十全十美的树根雕刻成有价值的根雕艺术品, 关键在于他们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根的价值。对待学生也应如此, 独立学院的学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树根”, 尽管入学时基础较弱, 但在个性、能力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较大, 有些特长较突出。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解学生,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教师不能着眼于挑毛病, 如果这样, 独立学院的大多数学生会被划入“后进生”行列;如果教师着眼于欣赏和赞美, 就会发现独立学院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特色和价值, 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

2根雕师式的教师要掌握雕琢艺术

首先, 要剔不足。确定了根雕的角度之后, 第一步是剔除不足, 这样才能凸显“根”的价值。在教育中, 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对那些自制力差、违反纪律的学生, 可常进行个别谈话, 耐心说服和引导;对文化基础差的学生, 最好采取降低要求, 循序渐进, 多做个别辅导的方法;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性的活动, 给他们锻炼机会;对有强烈进取心的学生应多加鼓励, 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学习。要多给学生表扬和激励, 强化他们的成就体验, 巩固他们已取得的点滴成绩, 让学生在点滴进步的积累中成长。

其次, 要补缺憾。大多数“根”或多或少存在缺憾, 一个有经验的根雕师会恰当地弥补这些缺憾, 使根雕美观自然。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 更应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主动求知及探究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 大学时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获取知识、能力的关键时期。

再次, 要展其长。根雕的关键是突出其长, 顺着根的长势、已经定形的形状和利用其优势, 再下精雕细刻的“水磨”功夫。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不理想、学习成绩不优秀, 并不能说明这个学生的其他智能不优秀, 更不能说明他在未来不能取得成就。因此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和看待每一位学生, 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教育的目的不是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按照同一标准去发展, 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强项, 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像李镇西先生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过的:教育也要“随形就象”“适形造型”, 即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 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 要找准该学生的最佳发展方向和发展状态, 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宝, 教育者就是要做个善雕者。

3根雕师式的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根雕的过程讲求“三雕七磨”的耐心, 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 不露雕琢痕迹。有时为了一件优秀作品, 根雕者需要花几年的功夫。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在大学生仅有的四年时间内, 教师需要长期关注, 有恒心和耐性。教育就是耐心的过程, 面对独立学院少数学生的顽劣和淘气, 教师需要不愠不火, 不急不躁, 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粗糙, 教师的耐心意味着教师愿意给学生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有人陪伴的安全感。教师的细心表现为教师对教育细节的关注和教育中每一个环节的把握。实际上是要求教师用爱心、细心、信心去精雕细琢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充满理解、尊重和期望。

4根雕师式的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

从事根雕艺术的人学识越广博, 想象力越丰盛, 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越能震动欣赏者的心灵, 唤起人们的情思。因此他们一般都对美术、历史、诗词绘画、书法、文学、美学有所了解。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要传授前人积累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学教师扮演着文化人、学术人、教育者等多种角色, 从知识和能力层面来看, 学生是站在教师的肩膀上看世界的, 只有站在高大、坚实的肩膀之上, 学生的视野才能辽阔, 胸怀才能宽广。具有广博的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教师, 他的思维更深邃、表达更生动明晰, 其价值观、审美情感的折射是学生个体文化建构的重要参照。在教学过程中, 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溯知识的来源、形成、应用和发展;用自身完善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视野, 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不仅能获得各相关领域的知识, 还会得到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教师的精神风貌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与学生更容易建立起双向的师生关系, 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思想碰撞。而教师要帮助学生具有正确鉴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和创造美的观念与能力, 首先自己要有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沙.根雕[J].黑龙江教育, 2002 (3) .

[2]张彦.根雕:东方最具特色的艺术[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4 (12) .

[3]唐禾木.根雕工艺品的造型及加工[J].云南林业, 2005 (6) .

[4]李志, 王志强.根雕与育人[J].青年教师, 2006 (10) .

上一篇:胃痛的中医治疗方法下一篇:肾虚中医的调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