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2024-04-08

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共8篇)

篇1: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上口镇南邵小学

学校工作总结与今后工作打算

2012年2月

在2012年新学期开始之际,我们南邵小学的全体干部、教师对过去一年的工作从各个不能同的方面进行了总结回顾,对新学期的工作做了初步的规划。学校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肯定了成功的做法,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召开了开学工作准备会,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计划、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了新学期工作的基本要求。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上学期我校工作成功的做法和主要成绩:

上学期我们在镇教办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规范化办学和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于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的能力,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以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为主要措施,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要目标,学校工作稳中有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始终把握德育为先的原则,全面抓好育人工作。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年级管理主体地位

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客观地评价班主任工作。注重发挥骨干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的示范作用。

2.坚持常规教育阵地,加强养成教育导向

(1)明确养成教育工作任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习惯养成细节问题得到了落实。完善师

生值周检查制度,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

(2)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外等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着重在课堂上下工夫,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的带头作用。

(3)深入开展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活动。

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质与行为习惯,让好习惯在校园蔚然成风,激励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个人行为,塑造文明的形象。

(二)建构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

我校把建构高效课堂作为教学重点工作。1.教学常规常抓不懈,落实过程管理

(1)改进业务学习,研学结合、研教结合

在每周四的学科教研业务学习中开展研讨和学习两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素养。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落实高效课堂建设。

(2)抓好薄弱学科,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各学科教学计划得到了落实,按国家规定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尤其是抓好音体美科品等小学科教学工作,做好检查落实。促使小学科教师重视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另外,针对个别年级的薄弱学科进行跟踪听课和随机抽测,促进薄弱学科提高教学效益,进而转化,形成长足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科研兴教,创新开展教科研工作

1.加强教科研理论培训。利用镇教育办组织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抓好二级培训,将学习所得应用到推广到每个教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四)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规范门卫制度。完善教师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入校、离校时的安全。门卫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第一关,责任重大,要加强门卫管理,提高门卫的责任感,认真履行门卫职责。做好学校的财产安全的管理,牢记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对不合格安全规范的设施及时进行整改,将一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得到了的落实。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1.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设备还有待于完善,校园文化的层次还需要提升。

2.部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学校教学存在明显的不协调现象,影响素质教育质量。

3、教学质量班与班、科与科之间存在不均衡。个别学科和班级与全镇平均分还有较大差距。

4、个别教师的集体荣誉关念还不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措施落实不到位。

5、素质教育虽然得到了落实,但成果不够明显。

6、教学设施,图书仪器的利用率还很低。

三、今后工作初步计划

新学期我们南邵小学的工作思路是:在镇教办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始终抓好教学的中心环节,力争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条不紊的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始终抓

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努力办好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提升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思路,积极设计开展德育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学雷锋活动日”活动,大力倡树校园文明礼仪新风。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心理咨询室建设,及时疏通排解学生的心理病患。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开展好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活动及“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努力促进我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质量。

一是组织听评课活动,学科教研组,教研组长和校长组织评课、座谈,让各学科教师认识到新课改的课应该怎样上,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

二是抓好平常课。每位教师练习上好平常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推门听课,听课后查课时教案,并将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执教人。

2、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学校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课改标兵的示范辐射作用,每位骨干教师年内要完成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一堂示范课;评一节公开课。

(三)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为提高教学质量做保证。

1、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1)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2)学校对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巡查。

2、强化教学质量检测。

(1)各学科每单元教学之后,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单元过关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弥补教学工作的不足。

(2)期中、期末考试后,组织举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

(四)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构建新课程体系。

1、开足开齐规定课程,配齐专兼职音、体、美教师,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1)学校规定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摘抄,写学习体会,要求各班级内建立图书角。

(2)开设写字课,各语文教师要上好写字课,指导学生写好铅笔字、钢笔字,练好毛笔字,并适时举行学生书法比赛和作业展览。

(3)开展生活教育,继续做好低碳生活教育。(4)开展节日课程,让学生受到传统教育。

(5)把艺术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科技创新、书法绘画等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6)深入开展千名名家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共享发展成果,发奋学习教育。

(五)大力加强学校管理。

深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办学。落实管理常规,改造基础设施,美化育人环境,杜绝脏乱差现象。加强校产校舍管理,搞好清产核资工作,推行固定资产微机化管理,确保学校资产的完整、安全,加强校

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努力做到“墙壁说话,草木育人”,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六)全面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1、建立高效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安全工作分工与责任。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2、制订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对学生购买三无食品,玩水、火、电、气,追打斗殴,交通安全等重点监控。

3、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教师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坚决杜绝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七)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学校教育管理体系。

(八)抓好体、卫、艺工作

1.积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认真开展大课间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严格落实“两操活动”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网络。2.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季节性传染病、常见病、地方病的宣传、预防。建立流行性疾病预警机制,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与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研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办法。

(九)加强财务和后勤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各室的管理体系,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认真落实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完成教办和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十)加强学校的档案管理

要把档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做到收缴材料全面,封存档案规范,管理到位。为教学工作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努力谱写教育新篇!

学校工作总结与今后工作打算

上口镇南邵小学

2012年2月

篇2: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上口镇南邵小学共同体经费开支情况

南邵小学共同体建设专项经费1万元,用于进行各项活动的费用,补贴交流干部教师四千余元。从5月份至今核心校南邵小学向成员校邵村小学提供价值0.5万元的图书,用于充实学校图书室,增加学生阅览量,开阔学生知识面,促进教育共同发展。

篇3: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从课程的角度、从教学的角度去审视社会资源的价值所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家长的人力资源和智慧资源,引进各种社会资源。我校家长中相当部分群体为高素质的白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内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幸福校园创建的背景下,我校以家校合作为视角,从家校合作中的“家长参与”入手来研究家长课程资源,构建了“三级”(班级、年级、校级)“学生成长助教团”,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实施了“爸爸妈妈”系列校本课程,成为构建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健全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也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幸福校园建设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一、“爸爸妈妈课程”的功能定位

“爸爸妈妈课程”是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而开发的一系列家长助教校本课程,是我校构建互动、多元、开放的课程文化的主要载体。依托“家校共同发展会”这一有效平台,充分发掘和利用“爸爸妈妈课程”资源,旨在通过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绽放和多元发展,同时提高我校校本课程的适切性和丰富性,并为我们突破校本课程建设的瓶颈提供新的视角。

二、“爸爸妈妈课程”的目标建构

我校开展“爸爸妈妈课程”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基于家校合作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升学生学习素养,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内涵,彰显学校课程的育人办学特色,打造“爸爸妈妈课程”品牌。具体来说:

1.以生为本,凸显课程育人价值新取向。通过引领家长以主体角色参与课程助教,扩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加强课程的生活化,凸现课程的综合化,促进学生生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汇、统合。

2.拓展视野,促成家长教育能力新提升。通过家长共同参与“爸爸妈妈课程”实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促进孩子学习的兴趣,提升家长教育能力,丰富家长的教育策略。

3.良性互动,推进家校合作进入新境界。通过“爸爸妈妈课程”的全面实施,促进学校与家长、社区的互动,让“爸爸妈妈课程”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凸显校本特色,发挥校本课程的功能与作用。

三、“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理念

开发校本课程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就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的需求。我校“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基于以下理念:

1.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元成长。“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体现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兴趣,课程内容主题的选择应从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注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多元发展。

2.关注焦点,发挥家长主导作用。关注学生成长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该围绕这个焦点展开,以体现社会的需求。“爸爸妈妈课程”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呈现,应充分有效地发挥家长建设课程的主导作用。

3.立足互补,拓展课堂教育外延。“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社会、学校和家长所发挥作用的补充。它因内容丰富而广泛,形式灵活而多样,牢牢抓住了学生和家长的心,成为我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四、“爸爸妈妈课程”的内容模块

我校“爸爸妈妈课程”的开发坚持以教师为主,助教为辅的原则;课程内容建构实施的主要途径,一是注重与德育工作整合实施,二是注重与智育教学整合实施,三是注重与社团活动整合实施。主要涵盖三大类课程:

1.以学科拓展为核心的通识应用课程。课程开发的最重要一条是注重受教育者的人性发展,基于此,我们以“学科拓展”为核心,开发学校通识应用课程。六大通识应用课程活动内容为:(1)法制法纪教育类。包括法律知识、预防犯罪、规范行为、远离传销、拒绝毒品、预防网瘾等教育。(2)安全自护教育类。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质量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教育。(3)道德规范教育类。包括尊师、孝亲、感恩、诚信、交友、理智消费、献血救人等教育。(4)绿色环保教育类。包括节能、环保、低碳、节水、节电、生物新技术、新材料等教育。(5)国防传统教育类。包括国防知识、警察职责、军衔制度、拥政爱民、拥军优属、革命传统等教育。(6)生命生存教育类。包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学会健身、注意保健、学会审美创美、近视眼或其他疾病的防治等教育。

2.以素质优化为核心的特长发展课程。在课程资源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们也是“藏龙卧虎”,很多家长有着这样那样“特殊”的本领,不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画、工艺、摄影、戏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或大家。我们通过发展特长家长(精通某一方面特长)资源,适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由“教育共同发展会”组织,学校出资,家长出人、出力,办好“特长发展课程”,以素质拓展为核心开设三大主题系列课程,如下图:

3.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堇秀讲堂课程。堇山小学家长中不乏各行业的知名专家、行业权威、有影响力人士,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高端资源,通过邀请家长中的“行业精英”开设讲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领略大家、启迪智慧、拓展视野、激发兴趣、学会思考、学会比较,以提升学生的人文整体素养。

围绕人文素养的提升核心目标,我们开设四大系列专题讲堂课程教育:

———“堇地乡韵”地域文化专题。包括鄞州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如《鄞州名人知多少》(301戴子润爷爷鄞州区政协戴松岳)、《绚丽多彩的梁祝文化》(202王泽州外公宁波市民协周静书)等。

———“艺林百态”艺术欣赏专题。涵盖了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门类,如《聆听经典,走向高雅》(109郑子杰妈妈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郑洁)、《品读﹤弟子规﹥》(201徐秋怡爸爸鄞州作协副主席徐海蛟)等。

———“大千世界”自然科学专题。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弘扬科学精神,如《揭秘地震中的紧急救援》(403骆挺俊爸爸区气象局骆后平)、《绿色生活》(209杨达爸爸区环保局杨一平)等。

———“巧手创造”科技创新专题。其讲座内容侧重于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过程,主要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如《低碳生活离我们有多远》(303任斌晨爸爸鄞州区科协任宁兵)、《生物现象探索中的科技创新》(211严紫婷爸爸浙江理工大学严小军)等。

几年来,我校在开发“爸爸妈妈课程”的过程中,有效实现了“五赢”局面:家长助教直面学校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对教师产生敬重之情;教师因受关注而心生自豪感,更加珍爱教育事业;学生因家长助教走进课堂,深感学业受关注;家长助教在参与中找到了自我奉献的价值;家长助教把学校科学的教育方法带入社区和家庭,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爸爸妈妈课程”以其独特的创新探索实践,架设起家校密切联系互动的桥梁,共同携手,促进了幸福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培育出学生如钻石般闪光的品质,照亮学生的光明前程!

摘要:育人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互相配合。在构建幸福学校的背景下,充分调动、科学整合学校与家庭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幸福的育人模式,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中小学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篇4: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拓展型课程;课程开发;绘本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33-04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小学品德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生活领域不断拓展,品德课程须立足儿童生活,将课堂延伸至广阔的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满足其成长需要,促进其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基于此,学校依托绘本和地方民俗文化,尝试开发与实施品德拓展型课程,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

品德拓展型课程是基于品德课程教学主题和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延伸出的系列主题课程。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每学期初,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选课后进入课程班开展学习。每周一下午,课程班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展开学习实践和体验。由此,我们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童年、了解社会,发现与提升童年生活的价值,不断拓展儿童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一、成长主题绘本:提升童年生活价值

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深受儿童的喜爱,也因此日渐成为多学科普遍使用的教学资源。品德拓展型課程的开发也引进了绘本,开发了成长主题绘本课程。在开发绘本时,我们注重素材的价值分析,力求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使绘本兼具儿童性、艺术性、趣味性、教育性,促进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展开道德思考。以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为例:

图1: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教育价值分析

成长主题绘本课程围绕成长——这一儿童生活的主题,梳理了品德教材的相关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编织多彩的生活世界,挖掘儿童生活的价值。

1.单元辅助绘本,深入儿童生活

拓展型课程的开发须立足现行品德教材,符合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我们注重分析现有教材,结合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开发了单元辅助绘本课程,以延伸教学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浙教版品德教材的单元主题,主要从儿童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选取某一片断、典型事件或生活场景,设计、组织学习内容。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以“爱”为主线,强调爱的具体化,促进学生于生活细节处体验情感,以行动表达爱。其教学内容具有阶梯上升的特点(见表1)。

课 文 教学目标 绘本课程

1.我的爸爸妈妈 1.介绍自己的父母。

2.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和爱。 《我爸爸》

2.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1.学习礼貌用语并运用到生活中。

2.辨析家庭言行,纠正不良言行。 《幸福的大桌子》

3.让我自己来吧 1.培养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愿意并能为父母做一些事。 《自己的事自己做》

表1:《我爱我家》绘本课程

基于这一教材分析,我们对应本单元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成长实际,开发了3个单元绘本以辅助教学。例如 ,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往往对妈妈比较熟悉,也更加依恋妈妈;而爸爸对孩子的关心或深沉或含蓄,容易被忽视。绘本《我爸爸》便是针对这一问题,为亲子铺设感情的跑道,让品德课堂有了更多爱的生长。

2.绘本故事改编,链接现实生活

低年段品德教材中,成长主题的内容主要围绕四季、家庭、班级、学习等展开设计。这些教学内容分散在各个单元,不利于集中学习。为此,我们借助绘本故事改编这一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开发了系列绘本课程,链接儿童的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以激发其道德需要,促其展开道德思考。

例如,在品德教材中,“四季与生活”主题以春节作为教学起点,穿插了新年、春天、儿童节、中秋节、秋天等内容。教学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我们梳理了品德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改编绘本故事,开发了主题系列绘本(见表2)。

主 题 单 元 课 文 开发绘本 教育价值

四季与

生活

一上四单 《我们一起过新年》 《穗穗黏黏》 借助此绘本故事,让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过年的由来。

一下一单 《春天的歌》 《遇见春天》 跟随玛库和玛塔这对双胞胎小熊去找“春天”,从而认识春天的特征。

一下三单 《我在班级中》(了解儿童节) 《阿呜国王的儿童节》 在阿呜国王绘本故事的改编中,感受儿童节的由来。

二上二单 《我是中国人》(中秋节的来历等) 《兔子兔子红眼睛》 将节庆故事化、拟人化,突破了传统,让孩子们从中了解节庆由来,感受节庆带给人们的不同体验。

二上三单 《金色的秋天》 《14只老鼠挖山药》 本书以黄为主色调,各种深深浅浅的黄色茎叶,点缀以红色的果实、紫色的花儿,组成了大自然的秋天美景。在故事的赏析中感受秋天是个收获的美丽季节,同时启迪孩子们:智慧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劳动使人聪明。

二下三单 《家在自然中》 《不一样的小动物》 借助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小动物故事,帮助孩子们迎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种种疑问和挑战。

表2:四季与生活主题绘本课程内容结构

例如,《我在班级中》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内容围绕儿童节展开。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直接讲述儿童节的由来收 效不大。于是,我们借助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阿呜国王”这一童话人物,在其成长经历中融入儿童节的由来,以及与小伙伴合作过节的点点滴滴。绘本故事的融入,让品德课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给予孩子更多生活的启迪与感悟。

nlc202309020649

3.绘本慧心课程,关注生命成长

生命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品德课程更具有独特的生命教育地位和价值。在生命意识日益凸显这一现实背景下,开发绘本课程,依托绘本本身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绝伦的画面,能让孩子达到审美体验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以“生命”主题开发的绘本慧心课程(见表3),旨在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和气质性情,让学生具有积极乐观、多元前瞻的视野,成为一个人格健康、心灵丰盈、精神明亮的人。

章 题 节 题 绘本书目 学习目标

第一章倾听花开 喜迎新生 《我家宝贝要出生》 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并学会珍惜;懂得成长中身体变化、心理的抗拒都是正常现象,学会愉悦面对,并能享受美好。

蓓蕾初放 《有什么毛病》

美味童年 《我不想长大》

第二章品味长大 喜爱自己 《我》阅读链接:《很新很新的我》 学生感受成长的别样风采;学会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悦纳自我;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迷茫、孤独,青春路上变得更勇敢,更有力量。

成长变奏 《我有一条红裤子》

成长故事 《星空》

第三单享受阳光 沐浴亲情 《驴小弟变石头》阅读链接:《大姐姐 小妹妹》 学会珍惜友情、亲情,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付出爱与关怀,为他人带来福祉,幸福自己的人生。

爱的季节 《猪小妹谈恋爱》阅读链接:《没人喜欢我》

温暖人间 《花婆婆》阅读链接:《凯琪包裹》《莱恩的愿景》

第四章逆风飞扬 勇敢说“不” 《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 学会面对霸凌,能勇敢说“不”,捍卫自身的人生安全;懂得存在的最大价值,是能够虔诚之心为他人带来光明;面对困境,能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

点亮心灯 《培培点灯》

笑对生活 《妈妈的红沙发》阅读链接:《柠檬滋味》

第五单

亲近生灵 走近自然 《种子笑哈哈》 懂得每个生命的个体,都值得珍视;学会爱护自然、尊重生命,拥有平等的生命的意识;学会对待自然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并懂得回报。

感谢自然 《世界为谁存在》

回馈自然 《我的黄色小番茄》

表3:生命主题绘本慧心课程内容结构

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需要解决,都有不同的挫折需要面对。学校根据章节主题,统一购买绘本故事书,实行每周绘本漂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每周三午读时,24位课程指导老师分年段进行走班导课。这一拓展绘本课程涉及儿童的幼年和童年时期,紧贴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图文并茂的绘本,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学会珍视当下,坦然面对成长。

二、民俗系列主题:拓展儿童生活世界

热爱家乡和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是品德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教材多处涉及家乡这一主题(见表4),激活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有助于在弘扬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感受乡土文化魅力同时,拓展儿童的生活世界,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册 数 单 元 课 文 教学目标

三下 第二单元 生我养我的地方 1. 我的家乡在哪里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区、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家乡是祖国的以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四下 第二单元 我看家乡新变化 3. 交通连四方 了解家乡的各种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网络。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网络的发展与变迁。

六上 第二单元 民风、民俗知多少 1. 民风民俗大观园

2.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及丰富内涵,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家乡风土民情,并从民风、民俗的丰富文化内涵中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表4:浙教版教材中关于家乡内容的梳理表

学校地处嘉兴杭家湖,拥有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依托这一资源,学校梳理教材内容,开发了民俗主题拓展课程。

1.走近方言民俗节日

方言是祖辈世世代代在长期劳作中的积淀与创作,独特的节日文化更是家乡民俗的缩影。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方言逐渐淡出了孩子的生活。许多土生土长的平湖城关镇孩子不会讲平湖方言,过圣诞节的热情远远超过元宵等传统节日。基于这一现实,我们将方言纳入拓展课程(见下表)。

系列1:《学讲嘉兴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喊喊你我他 1.初步了解嘉兴方言,学习简单生活用语的会话;

2.巩固所学嘉兴方言的运用。

3.熏陶热爱嘉兴的思想感情。 1.欣赏嘉兴方言创作的作品,如歌曲、相声等;

2.自主搜集有关嘉兴方言的发音规律;

3.自主搜集有关嘉兴方言的文本及电子资料并交流、展示。 每个主题一课时

说说小动物

数数时间

讲讲我家

系列2:《嘉興民俗节庆》(以春节元宵为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春节元宵节 1.初步了解嘉兴节庆传承的历程和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2.在对比欣赏各国各地的节庆习俗中,加深对嘉兴节庆的认识。3.激发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 1.欣赏嘉兴节庆,了解嘉兴节庆的传承演变进程;

2.了解其他地区、外国的特殊节庆习俗,了解其他节庆的风采;

3.自主搜集有关嘉兴节庆的文本及电子资料并交流展示。 周一下午二三两节自选课程时间

nlc202309020649

学校依托周一下午的拓展课程实施时间,基于嘉兴方言和嘉兴的传统节日民俗,开展了民俗拓展活动。如用方言读儿歌,走近嘉兴传统节日等,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试一试等教學活动方式,让孩子了解家乡风俗习惯,感受亲切的平湖方言,孩子们乐在其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2.感受乡土文化魅力

中高年段品德教材有6个单元、12篇课文涉及“我们的家乡”这一主题,让学生认识家乡,走进家乡,才能真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为此,我们开发了乡土韵味浓厚的系统主题课程。例如,以往春游时,孩子们对在乌镇看到的皮影戏念念不忘。我们便引入这一资源,开发了《乌镇的皮影戏》(见下表)。这一课程包括四个课时,从影片再现,了解进程——比较差异,领略风采——搜集资料,分享皮影——动手编演,触摸皮影,让孩子充分认识家乡的皮影戏,领略乡土传统艺术的魅力。

系列1:《乌镇的皮影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课时

皮影戏 1.欣赏嘉兴经典皮影戏录像,了解皮影戏的发展演变进程。

2.了解其他地区、外国的游戏,了解其他游戏的风采。3.自主搜集有关嘉兴皮影的文子及电子资料并交流、展示。

4.运用皮影道剧,改编皮影戏。 1.初步了解皮影戏演变的历程和所包含的文化意义;2.在对比游戏欣赏中,加深对嘉兴皮影戏的认识;

3.熏陶热爱嘉兴乡土文化之情。

4.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感受了文化之魅力。 4课时

学校地处江南水乡,平湖西瓜更是鼎鼎有名。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因其瓜皮薄、肉脆、味甜,而御赐“江南第一瓜”之美称。百年来,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平湖西瓜灯文化——每年9月都会举行隆重的西瓜灯节。学校作为市瓜灯文化传承基地,具有天独厚的条件,由此,我们开发了系列拓展实践课程。

例如,带领学生到大印学农基地实地访瓜农,了解西瓜生长历程;在学农基地现场体验摘瓜之乐;课程活动上开展“尝瓜”会,边尝边聊,体验“江南第一瓜”美名之由来;为平湖西瓜写广告语并制作展版;编演西瓜文化小剧;组织学生到版画课程班学习刻西瓜灯,体验平湖人独创的“西瓜灯”艺术;行走在南村书堆、南河头挂满瓜灯的长廊、老街上,猜灯谜,赏瓜灯……平湖瓜灯文化在孩子心底深深扎根。

此外,还有嘉兴特产系列,从平湖糟蛋、桐乡杭白菊到嘉兴粽子、嘉善黄酒等;说说嘉兴名人,从海盐三毛、海宁徐志摩到平湖李叔同等,课堂也从教室走进了叔同纪念馆等;话说嘉兴的经济,从古到今,从数据分析、典型人物的讲述到经济开发区的参观等……让孩子走进家乡,在触摸家乡、感受家乡触摸平湖传统文化的脉搏,从小课堂走向地方大世界,为孩子们搭建更广阔成长的舞台。

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品德课堂延伸至学生广阔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拓展学习中,孩子们感受着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思维灵动、真切体验、踏实成长。

(作者单位:嘉兴平湖师范附小

浙江嘉兴 3142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篇5: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双语科学教育”,指让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的环境中学习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同时,通过科学学习,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英语语料,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从而具备世界公民意识。

我校试图让学生用双语(中文与英文)作为思维的工具与载体,以自然科学学习领域为重点研究对象,为满足小学生发展需要在不同年级设置由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自主开发的探究型小学科学教育校本双语课程。该课程把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探究科学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课程中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将探究活动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强调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尝试和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两种语言的交互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教育双语课程的研究直接推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明显,在区内质量调研中各项指标名列前茅。同时,该项改革也推动了本地区的课程改革和国际化交流。

一、课程建设价值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双语教学的相关理论比较系统且成熟,这无疑为该课程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国内对于小学阶段基于校本开发科学双语课程领域尚无系统的理论成果,更缺少理论指导下的综合课程设计、教材创编、教法创新、学法探索的有效经验。这也体现出了我校建设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的独特价值。

1. 将科学和英语进行有效统整

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模式,不断探索适合我校乃至发达地区小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双语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教学形式。

第一,简单渗透型教学。在一、二年级段,教师上课时用母语组织课堂教学,将科学学科中涉及的简单的词汇和知识点用英语讲述,使学生能听懂课堂用语和教师的指令。也就是说,在初始阶段主要是以母语交流为主,逐步渗透科学学科知识与相关英语词汇,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部分整合型教学。在三、四年级段,教师在科学双语课教学中交替采用中英文进行授课,适时适度地用母语和英语讲授学科知识,如在三年级Plants Life Cycle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用英语说一些科学术语以及作简单的陈述,建构起双语思维,同时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尽早进入全英文学习状态。

第三,全英语教学。科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一是实现科学学科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技能;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语用空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我校要求五年级的科学双语教师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授课,学生则尽可能地用英语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使其初步建立英语思维习惯。对于学生在用英语时出现的错误,我们则采取淡化处理的方式,使他们对学习始终有极高的兴趣。科学双语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练度,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 将两种行为模式有机融合

科学教育的特点表现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科学采取更为理性的、更适合社会发展的行动。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具有全程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双语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需要他们掌握语言交际、合作交往等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较强的科学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3. 将活动和实践相互渗透

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把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探究科学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英语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科学课程的活动性表现在强调通过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促使其拥有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我校科学课程还包括设计与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阶段性成果

1. 实现了小学科学双语教育的体系化

我校在该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了两点:一是每个年级的内容都包含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一级主题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按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设计主题内容。

在年段的划分上,一至二年级学生以认识表面的现象性的内容为主,三至五年级学生则进入对内在性质、结构、功能和规律的探究。该课程内容在组织上遵循了两条主线:在横向上,探究活动从直接到间接,从近到远,从简单到复杂;在纵向上,每一个年级都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主题出发进行教学。从总体上来说,该校本教材在内容上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又增加了一些有我校双语特色的趣味性内容。

2. 实现了小学科学双语教育的国际化

我校将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观念、态度与价值观等)用英语来表达,使它们有机结合。我校的科学双语教育不同于专业类教育,它并不是要培养科技专业人才,让他们掌握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普及教育,通过语言的途径,将语言渗透与活动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实现了小学科学双语教育的国际化,而我校也成为了上海首家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国际化学校。

3. 形成了小学科学双语教育研究的系列化成果

我校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小学科学教育双语课程的建设”课题报告、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纲要、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的内容及分年级要求、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教材教案五册、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教师培训机制、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评价、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小学科学教育双语校本课程活动案例等数十项文本成果。其中,《走进科学》整套五册学生用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 发挥了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作为上海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我校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并将科学教育双语课程作为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内心洋溢着对课程改革的不倦追求和探索,有着顽强不屈的韧劲以及对于育人功能的全面思考。这套课程教材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小学科学双语教材,被上海市教委列为课程教材推荐名录。相关专家也对该课程作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课题具有价值明、定位准、预设精、团队强的鲜明特点。课题选择了一个十分务实又前瞻的教学实践问题,将国际理解教育和科学理解教育加以整合,凸显出学校的教育底蕴与教学特色”。

篇6: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育

中国分类号:G623.23

正文: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如何更好的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一、语文阅读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必要性

进一步开展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是我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提倡的是大课程观,即课程“是一切教育内容的总和”,认为一切对学生发生或应该发生教育作用的内容都是课程,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体现出综合化、社会化、生活化的趋势。阅读活动的课程化建设正是顺应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将内容不一、形式多样的活动按照课程理念加以整合,使之成为领域广泛、复合交叉的综合课程,成为较为稳定、便于实施的课程。

二、语文阅读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

纵观当前阅读活动课程的实施,步履依旧艰难。除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主客观因素外,没有建构一套有效、合理的校本化阅读活动课程资源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我校而言,尽管我们规划了较完善的阅读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开发了一些主题系列框架,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主题资源,但还是比较零碎,缺乏整体性和梯度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其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的很多问题都亟需解决。特别是在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方面,如何从课程角度开发、规划和实施阅读活动课程,开发出真正符合本校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系列化的、可操作实施的阅读活动校本课程,这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无疑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真正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加上我们的操作模式和教师指导策略的有效利用,阅读活动课程中教师实施的难点便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校本化、常态化实施才真正变为现实。

三、语文阅读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国家教育部最近制订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面对这些问题和新时代的要求,新大纲明确我国从1993年秋季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该课程计划构建了一个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就是最经常、直接的语文实践,是改善和丰富学生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手段。据此我们通过实验研究,试图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的综合体系,构建洛溪新城小学特有的阅读活动课程。

四、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期读多少本(一般情况每个月一本课外书)经典著作。根据年级不同特点,在开学初定出课程的总目标,包括阅读书目、对应书目的阅读活动,以及评价学生阅读的奖励方法。

首先是四种基本课型——阅读指导课、现场批注阅读课、班级读书交流课、读写联动课。根据对应的阅读书目,在一学期18节的阅读课用这四种基本课型,完成对经典书目的阅读、学习、思考和反馈。期间我们还对相应书目进行年级的读书活动比赛——辩论赛、话剧赛、朗诵赛、征文赛(还可根据实际适当变换成手抄报、读书笔记等活动),让学生不仅在课堂读、学、说、写,还能通过各种活动思考、消化、反馈、展示出来。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对阅读的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此举力图打造属于洛溪新城小学的“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的特色阅读活动课程。

其次,课程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主体分为课程开展方法、课程指导方法、课程学习方法。一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展方法:是根据班级、年级、校级层层递进,首先是班级进行四课内容以及四赛,再选出优秀作品在年级进行演示比拼,最后到校级展示比赛。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指导方法:这个首先涉及到对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一个培训,特别是四种课型如何上,经过培训后选取四课的优秀范例。其次是落实真正的阅读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读经典,并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交流中,将自己内化的感悟与学生分享。为了提高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能力,教师的培训十分关键。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学习方法。针对四种课型,我们会在教师培训时总结完善更好的学习方法,并对他们进行指导。最重要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提升,最后形成最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针对“四赛”,我们也有具体的活动方案。

最后是多维度具体的评价方式。

(1)是学生阅读活動课程的评价量表。这里分两部分:一是对选取的经典读物的学习,有学生自我评价,还有老师的评价。量表中有具体的问题、认识程度还有四种课型相对应的学后感。二是参照四赛的结果,给学生一个阅读效果的评价。

(2)是教师指导阅读活动课程的评价量表。这里也分两部分,一是四课的课例展示比赛,评出优秀阅读指导老师、优秀阅读指导课、优秀阅读课指导教案等。二是四赛的成果展示比赛,学生的成绩也纳入老师指导的成绩。

(3)是学校“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大型活动的评价量表。主要是以年级推送的方法对四课优秀课例的展示比赛,以及校级的四赛活动。

参考文献

[1] 黎耀威: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范式.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2010年9月第1版)

篇7: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一、课程架构:和而不同,差异发展

1. 和而不同一形成“三化”课程体系

围绕学校办学思想及育人目标,我校注重三类课程间知识的延伸与衔接,通过导学策略的引入,在确保基础性的同时,加强选择性,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个性培养课程化、问题解决合作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国家课程校本化。“做可爱上海小学生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它包括国家规定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及依据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社区、家庭资源,找准结合点,形成具有上海人文底蕴的统整系列,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转变知识为能力,学以致用。其次,个性培养课程化。以学生自主选课与限定参与相结合,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具有一定开放性,为学生架设认知过程的三个阶梯:“夯实基础,培育能力,学会学习”一“发展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一“学会合作分享,建立自信,形成持续学习内动力”,并弹性地设置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个性及兴趣找到相应目标。再次,问题解决合作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主要任务是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如组建“大头工作室”“心视界科技社团”等。

2. 差异发展——形成“三组”课程序列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内在潜力的开发,我校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有机统整,形成了一个丰富、系统的课程群序列。首先,学科统整成序列,对教材中与上海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统整,形成了“做可爱上海小学生”之学科统整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其次,拓展课程序列,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践活动进行重整,形成了“做可爱上海小学生”之“幸福成长三十事”综合体验课程群及53门拓展课程。再次,探究课程序列,将实践活动与探究活动有机整合,以“大头工作室”等学生社团为载体,形成了“做可爱上海小学生”探究课程群。

二、课程定位:合作学习,践行文本

1. 形成“自主选择,合作学习”引导策略

自主选择。为方便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我校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幸福导航仪”。学生在“幸福导航仪”的引领下,不仅可以了解学校选修课的整体结构、各大板块的主要内容及选课原则,而且可以学会如何设计自己的选课计划,学会如何记录学习收获,如何留下精彩瞬间。由于所学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得到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

合作学习。在探究型课程中,我们将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及观察到的现象设计为小课题作为基本学习的载体,成立“大头工作室”,聘请教师或家长志愿者为导师,以自愿组合方式实施探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用结合,合作研究,在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一定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获得丰富的体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鼓励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自由组合,自发成立“心视界科技社”,通过“我加入”“我管理”“我行动”“我展示”几个环节,由学生自主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收到较好的活动效果。

2. 形成“实践体验,践行文本”感悟策略

实践体验。为了给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体验平台,我们以《幸福成长册》为抓手,以“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渗透”为基本思路,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历程,对符合学生兴趣且适宜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活动进行了提炼。我们从“品读上海、成长足迹、快乐交往、体验民俗、走近经典、低碳环保行动”六个维度,建立综合体验课程,开展学生必须参与并通过考核的系列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提升学习幸福指数,为学生积极心态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基。

践行文本。为了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一学习品质,我校依据学生学情,将文本引入生活,将生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开发了“做可爱上海小学生”之拓展课程序列,既具有学科特点,又适切学生心智成长规律。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在任务驱动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各项预设任务,并达成综合作业预设目标。由于学生带着思考去体验社会角色,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技能,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着各种社会角色,积累着各种生活经历和经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评价:立足过程,巧用激励

1. 评价内容——立足过程

课程评价的焦点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了什么”,而是关注“学了以后收获多少,成长多少”,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包括学生参与综合作业或实践探究的态度、在作业过程中或实践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感想、学生间合作与交流的情况、学习或实践探究的结果等。

2. 评价方式——巧用激励

篇8:上口镇南邵小学环保育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一、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是通过教师介绍、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促使学生了解所学民族器乐的基本知识,包括该民族乐器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基本构造、乐器分类、名家名曲、乐器保养、社会影响等。

二是通过教师指导、自主练习、合作练习与表演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所学民族器乐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包括指法、节奏、音准、力度、转换、乐感、姿势等,能够自主与合作演奏所学民族器乐。学生经过长期学习、练习、考级、演出等,最终在所学民族器乐方面形成特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兴趣激发、外在督促、目标激励、体验成功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练习所学民族器乐,逐渐由教师、家长的外在推动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养成坚持练习的好习惯,从练习演奏中获得美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从成功的表演、考级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是通过欣赏、演奏民族器乐练习曲和名家名曲,促使学生感受和体会乐曲中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美感,想象乐曲中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表达自身对于乐曲的感受、想象与体验。

二是通过学习、反复练习、表演所学民族器乐,促使学生形成民族器乐学习的兴趣,形成耐心、坚持、专注、合作等品质,以及调整自我情绪、状态的意识和方法,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二、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内容

学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乐基本知识、演奏方法与技巧、情感体验等。目前,学校已经开发了民族器乐校本教材,教材包括民族乐器相关的文化知识、演奏技能、经典作品赏析、典籍介绍与评析、练习曲谱等;在把握学生年龄、认知实际与心理特点以及民乐文化学法特点等的基础上安排教材内容。

当前较为知名的曲目大多适合成人演奏,为此我们对已有乐曲进行了改编使其适合儿童演奏,并在教材内容编写安排上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渐高的特点。此外,在教材编排方面,将民族乐器的认知、民乐文化功能、情感体验功能与民族器乐技能学习等有机结合,突出教材的人文性与综合性特点。

三、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

1.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采用了双师指导、家长协助、小组合作、师徒结对、多乐器合奏等教学组织形式。

双师指导是指校外专业教师与校内辅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民族器乐的教学组织方式。学校自开设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后,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选聘专业的校外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这些教师均为我国国家一级演员,具有长期从事民乐基础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显著业绩,同时选用责任心强、组织能力较强和民族器乐基础较好的本校教师担任管理、辅导教师,负责协助开展常规管理和练习辅导活动。通常专业教师每周进行一次2小时的专业授课,辅导教师每周进行两次各1小时的练习辅导。专业教师擅长专业教学,经常使用专业术语,这强化了学生民乐学习的专业性,但有时学生不能完全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在日常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就需要辅导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与辅导。同时,辅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专业教师授课,辅导教师会认真记录专业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强调的注意事项以及各项要求,在辅导练习过程中,辅导教师针对授课内容进行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奠定更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是指在辅导教师组织的日常练习课中,教师将按照年级、学习程度等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进行合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提建议,互相指导指法、姿势、节奏等,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技能的共同提高。

师徒结对,是指在日常练习课中,教师让老学员指导新学员,师徒结对,一对一,师傅严格认真地教徒弟,示范、指导、练习,师徒之间建立起深厚友谊,共同努力,互相鼓励。

家长协助,是指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外,还需要每天在家里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民族器乐练习,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从旁倾听、关注、指导、辅助,并鼓励和督促学生每天坚持练习。

多乐器合奏,是指学校民乐团学员在参加多乐器合奏演出之前的排练过程中,进行多种乐器的联合演奏练习,这种合奏既需要每位成员的基本功做保障,也需要全体成员的倾听、合作,从而培养学生集体演奏能力、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等。

2.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1)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起点和持续动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兴趣,给学生塑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体会民乐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神愉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方式教学,减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使其感受到其中的快乐。每次练习辅导课结束时,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情感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2)目标激励。学生在民乐学习中每一个突破性的进步,往往是发生在有目标激励的情况下。例如,考级前的一个月、某次比赛或演出前的一段时间,这时,学生在目标激励下,会形成一个当前关注点,激发学习斗志,集中精神,从而平心静气,坚持持续的练习,由此获得较大的提高。

(3)外在督促。学生民族器乐的学习需要兴趣,更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学生民族器乐的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枯燥的、乏味的。学生每天的民乐练习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数小时,有时不断重复练习某一个小节,每一小段要练上数十次,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力和坚持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辅导教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和督促。学生的坚持,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长的坚持,家长需要采取各种奖励措施、进行正面教育等,长期督促孩子学习。

(4)体验成功。成功体验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民乐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让学生体验成功,并在学生有良好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此外,让学生参加一些表演、比赛活动,当取得成功时,就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自信心,从而坚定学习民乐的信念。

四、小学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课堂教学和练习评价

在双师指导、小组合作、师徒互助和家长协助等教学组织形式下,在学生学习和练习民族器乐过程中,专业教师、辅导教师、组内成员、同伴和家长等会给予各种各样的口头评价,这些评价或肯定赞扬,或指出问题。除了这些口头评价外,我们还设计了课堂教学和练习评价表,供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学生学习和练习结束后进行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知识部分内容较少,故评价表中未纳入知识维度,只有技能维度(考察指法、节奏、音准、力度、转换、乐感、姿势等)、情感维度(考察情感投入度、情绪、表情、整个状态等)和态度维度(考察耐心、坚持、专注、合作、自信等品质)。我们采用A、B、C、D等级评价的方式,A表示表现非常好,B表示表现比较好,C表示表现一般,D表示表现不太好。最后,评价者在综合考虑被评价者在各项评价内容方面表现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总体评价,也采用A、B、C、D等级评价的方式,解释同前。

除了填写上述教学和练习的日常表现评价表外,辅导教师、家长还对学生进行追踪性的质性评价,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两次质性评价,描述学生近期练习民族器乐的状况,或者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性事件,从中分析学生的技能发展状况、潜质、悟性、意志品质、情感及特长发展状况等。

2.考级评价

民族器乐专业团体每学期组织一次民族器乐演奏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学校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大多会参加这样的考试。在考级过程中,专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民族器乐学习的程度和水平进行评价,肯定学生演奏的优点,提出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些评价成为指导和激励学生日后民族器乐学习的重要内容。考级通过,民族器乐专业团体会发给学生相应的证书,给予肯定和认可。这些考级评价也被学生、教师和家长认为是较为客观、公正和专业的评价。

3.排练和演出评价

银河小学学生的民族器乐表演远近闻名,民族器乐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演出前期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民乐指挥、辅导教师、同伴都会给予各种指导和评价,这些评价或指导学生不断改进,或激励学生努力排练和练习。此外,在演出过程中,观众也会通过掌声、言语等做出自己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往往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学生自信、勇气和荣誉感的源泉。

总之,民族器乐是银河小学重要的艺术类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特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校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器乐文化的重要使命。学校将不懈努力,将本校民族器乐校本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

上一篇:听潮教学设计下一篇:扩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