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回舍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2024-04-24

东回舍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意见(精选4篇)

篇1:东回舍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中共***镇委员会

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按照***县委的安排,我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2009年9月开始,2010年2月基本结束。参加活动的单位是:镇机关、所辖37个行政村、中心学校等10个镇直支部。根据《中共平山县委关于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抓学习、出思路、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把回舍建设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工业经济大的增长点,城镇面貌新的窗口,全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具魅力的经济强镇、平安回舍”为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但是,目前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不稳定、不利因素仍然很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在这样的形势下,镇党委在机关、37个行政村、回舍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等10个镇直支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基础,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更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组织开展好此项活动,将进一步增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县建设“西柏坡市”和“跻身县域经济30强”有着十分重要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主题、目标要求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全镇党员干部和农村“两委”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群众、保持镇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为最大实践。

(二)活动主题: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弘扬西柏坡精神、优化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生态平山、促进富民强县”的目标,紧紧围绕“转观念、夯基础、解难题、办实事、促和谐”这一主线,以全力打造“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平安回舍、魅力回舍”为主题,以开展“争做回舍人民最需要的人,办回舍人民最需要的事”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努力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三)目标要求:通过学习实践使全镇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更加自觉、科学发展思路更加明确、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农村管理更加规范,把我镇打造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工业经济大的增长点、城镇面貌新的窗口”,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四)活动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两委”主要干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查找镇村发展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正面教育引导,查找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不纠缠历史旧账,注重保护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努力形成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2、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党的十七大一系列重大部署结合起来,与打造“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平安回舍、魅力回舍”的目标与推进“三年大变样”结合起来,与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认真开展“做回舍人民最需要的人,办回舍人民最满意的事”活动,真正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

3、贯彻群众路线。要充分发扬民主,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吸收群众参加评议和测评,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4、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把解决问题贯彻活动始终,注意从基层实际出发,找准和解决本地本系统本单位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民生和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暂时难以解决的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5、立足多办实事。要把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来,下大力帮助群众解决吃水、行路、就医、就业、上学、致富等方面的难题,特别是帮助解决孤寡老人、病人家庭、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以办实事的成效取信于民。

6、强化分类指导。要周密谋划,合理安排,根据各村、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相应的内容和形式,明确各自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突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又要保证全体党员全程参与,组织好农村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对“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

三、学习实践活动的范围对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

(一)范围对象。镇机关、37个行政村、中心学校等10个镇直支部,1839名党员参加。

(二)方法步骤。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精神,抓紧组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认真搞好前期调研。

学习实践活动按照3个阶段,6个环节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2009年9月—10月中旬)主要抓好学习讨论、深入调研走访两个环节的工作。

1、组织学习讨论。镇党委机关及各活动单位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学习计划,灵活安排集中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

各活动单位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即将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我省编写的《科学发展观50问》及我市编写的《科学发展典型事例》、《科学发展观基本观点摘编》等。镇机关和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党员干部,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倡导撰写心得体会。镇党委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一般不少于5次,其他单位集中学习一般不少于3次。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发挥表率作用,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对文化程度低、年老体弱党员和流动党员,要采取送学、帮学和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组织好他们的学习,确保党员学习全覆盖。要根据基层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培训与讨论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现场观摩相结合、交流体会与个人现身说法相结合、学习先进人物与多种文化活动相结合,确保取得实效。要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加深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努力在事关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问题上形成共识。

2、深入进行调研走访。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各支部负责人、村“两委”成员要深入到村入户,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改进工作作风、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走访,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意见和建议。要对查找的问题逐条登记、梳理,并形成《征求意见和建议梳理情况报告》,为解决问题和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从2009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主要做好召开专题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两项工作。

召开专题生活会。镇党委以及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单位,要围绕活动主题,认真召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好党小组专题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问题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镇指导检查组长和信息联络员要全程参加专题生活会。专题生活会结束后,要形成专题报告报上报各级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各村、各单位要根据征集到的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和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解难题、办实事为重点,认真梳理,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要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党组织书记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初稿形成后要召开扩大会议充分进行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其它单位可撰写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为制定整改方案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镇机关自2009年11月中旬开始,2010年2月底;其他活动单位自2009年11月中旬开始,12月底结束,2010年1-2月份继续巩固扩大成果)。主要做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两个环节的工作。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各活动单位要根据分析检查报告或对照检查材料中的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的方向、目标、举措、完成时限和具体责任人,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各活动单位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和科学发展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着重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落实好,落实好承诺实事的办理工作。要注意清理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章制度,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活动总结,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并根据测评情况和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群众满意度低的地方和单位,要认真分析原因,在上级党组织监督下,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课”。

(三)工作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中,在准确把握各阶段重点环切的同时,要坚持“五个贯穿始终”:一是坚持把学习提高贯穿始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具体要求,联系自身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实际,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不断加深理解,明确目标要求,推动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把践行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贯穿始终。要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使思想得到升华,目标更为明确,行为更加自觉,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贯穿始终。要紧紧依靠群众,切实做到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群众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向群众请教,集思广益,汇集民智,使学习实践活动得民心、顺民意。四是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发生的新变化。五是坚持把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制度贯穿始终。要根据学习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检查中制定的措施、整改落实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创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有关体制、机制、制度,以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四、切实加强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坚持进度服从质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学习实践活动抓紧抓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有关规定,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原则上按照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确定,流动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原则上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流出地党组织协助;欢迎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关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的建议,发挥他们的作用,但不作具体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践活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成立由党组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同级党组织领导和上级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学习实践活动要从领导班子做起,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结合各自分工建立调研点和联系点,加强指导,创新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有关责任人除参加中央和省、市、县安排的会议及学习实践活动本身安排的集中调研外,一般不安排外出活动。

(二)区别情况,加强督导。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镇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向各村派出指导检查组,选派挑选思路清楚、思想敏锐、熟悉基层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各村的学习实践活动。要随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解决存在问题,防止走过场、出偏差。要注意发现典型,对好的典型进行认真总结推广;对存在领导不重视、活动走过场等问题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

(三)求真务实,探索创新。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把改革创新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按照上级提出的活力在基层,创新在基层,精彩在基层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各村在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组织各具特色的自选动作。要紧密联系自身实际,不断丰富活动方式,创造新的经验,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同时,学习实践活动要讲成本、重实效,防止文山会海,反对形式主义。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注重对活动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各活动单位要在重要路段、标志性建筑、公共场所等处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发放明白纸和慰问信等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要及时反馈活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大力宣传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形成舆论攻势,使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之中,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的牢固理念,在全社会营造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五)统筹兼顾,搞好结合。要充分做好前期调研摸底工作。各活动单位,要按照县委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准备工作会议的要求,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摸清底数;要对党组织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及时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切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要注意针对镇村存在的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明确专人,限期解决,对可能发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早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保增长、保变样、保民生、保稳定”结合起来,与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千村帮扶”和“新民居建设”结合起来,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篇2:东回舍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学生家长同志: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请您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在您认为接近实际的番号前划“√”)谢谢支持!您认为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

(1)普遍优秀(2)多数较好(3)总体上过得去(4)少数人师德欠缺 2 您认为学校的教育质量

(1)很好(2)较好(3)一般(4)不理想 3 您认为该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1)普遍认真(2)多数较好(3)总体上过得去(4)少数学生较差 4 您认为学校的校容校貌

(1)整洁美观(2)比较整洁(3)说的过去(4)需要大力整治 5 您认为学校在联系家长和社会方面

(1)积极主动很有成效(2)注意联系效果一般(3)联系不够 您认为该校学生的课业负担

(1)太重(2)合适(3)太轻 7 您的孩子对家务劳动的态度是

(1)自觉做(2)按吩咐做(3)很不愿做(4)不会做 8 您的孩子最喜欢的课余生活方式是

(1)与小朋友一起玩(2)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3)看课外书(4)学书画乐器等 9 学校老师有无体罚、变相体罚或对学生罚款的现象

(1)有体罚(2)有变相体罚(3)有罚款(4)没有听说过 10 您对孩子的主要愿望是

(1)升入理想学校(2)不求升学但求成才(3)身体健康品行好(4)不变坏 你认为学校的突出优势是: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 你对学校工作最满意的是: 最不满意的是:

你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篇3:东回舍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 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1]合作学习强调群体协作性, 通过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使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合作性任务的过程中, 为达成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而形成积极的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人际交往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 合作学习不仅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交往的能力, 为每个学生公平参与学习过程创造了条件。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是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关系。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活动目标, 还是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合作的特点。

(一)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通过一系列与个人、自然、社会密切联系的主题探究活动, 学生会“形成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并在活动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2]。这是因为,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研究过程中, 学生要完成研究任务通常离不开课题组内合作及与相关组外人士的沟通合作。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乐于合作和与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

(二) 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活动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通常采用组成课题小组, 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 这是因为:首先, 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 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其次, 组内成员的积极互赖和组间的竞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最后,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进精神的启蒙和培养, 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3]。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学生会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相处, 发展协作能力, 增强团队意识, 同时还能调动积极性, 发挥特长, 分工协作、取长补短, 有效地开展活动。那么, 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该如何有效指导合作学习的展开?

(一) 选择有合作价值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 但并非所有的主题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只有当主题具有合作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 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才是有意义和有效的。有意义的合作主题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首先, 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是学生单独无法完成的任务。在这个主题下, 学生必须和同伴进行讨论、相互启迪才可以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分工合作来集合每个组内成员的智慧和力量, 最终完成任务。其次, 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合作主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争论, 而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可以使思维产生激烈的冲突、碰撞, 从而能够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最后, 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因此一个有效的合作主题, 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 并能够在合作中积极地思考、深入地探究。

(二) 小组的创建和管理。

组建合作小组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为合作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前提。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活动不仅发生在课堂, 而且延伸到课外并主要在课外活动的时间里完成, 合作周期较长, 因此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就构成了合作活动的大部分活动, 反馈、巩固和支持不是来自教师, 而是来自于活动中的合作伙伴。这样, 合作伙伴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合作者完成小组任务的欲望, 进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4]对于小学生而言, 小组规模一般4—6人, 比较有利于成员间的积极互动。在组员的选择上, 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让学生挑选自己愿意合作的组员, 另一方面要考虑组员的异质性,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互补型的合作小组, 优化小组组合。在小组管理上, 教师要帮助小组的组员明确各自分工, 同时还要强化小组长的角色意识, 让小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监督。

(三) 协作技能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活动的进行中, 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合作中的问题, 特别是对合作不和谐或合作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帮助和引导。教师在指导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 还可以奖励那些合作意识强的学生来对其他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其次是促进小组成员形成积极互赖的关系。要让每位小组成员必须清楚地明白个人的成绩是与集体成绩紧密相连的, 必须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达成最终目标。最后是促进组内的积极合作和组间的适度竞争。尽管合作学习倡导的是团队的积极合作, 但也不排斥竞争。在合作学习中, 良好健康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在活动的最后环节, 但是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适时地给予鼓励, 为小组间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促进成员间的有效合作。

(四) 有效的评价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亲身体验, 因此, 对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时, 就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评价手段, 而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形成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表现, 终结性评价则是关注学生完成合作任务的成果。这两种评价要相互结合才能对整个活动进行比较全面、准确的评价。因此, 教师在实施评价时, 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 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 另一方面要将学生的个人表现与小组的集体表现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的交往技能, 保证学习活动的效果。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它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亲身体验。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本文主要论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要素, 以及其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并对综合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作了相应的阐释。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伊生, 姜学之.合作学习与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1993, (1-2) .

[2]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 [S], 2002.

[3]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 [S], 2002.

篇4:东回舍镇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中学实践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中学共青团育人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既对广大学生自我提升、拓展素质提出了明确方向,也对立德树人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全面推广中学社会实践教育的经验成果、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更好地促进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全面升华开展,提升中学生各项综合素质,坚定中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教育厅特制定《山西省普通中学实践教育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学实践教育活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普通中学教育教学规律和中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创设实践育人载体,系统构建团教一体化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注重工作的普遍性、时代性、针对性,引导中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实践教育的意义

通过实践教育增进普通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中学生体验生活、学以致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把课堂从围墙内延伸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去,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了解、实践、思考、再实践,去认识社会、掌握真理、学会本领、增强知识。让学生在学校、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中,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以实现理性认识的巩固和升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实践教育的目标

引导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永远跟党走的信念。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

普通中学实践教育是指普通中学学生按照社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深入实际,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

(一)实践教育的对象及时间要求

实践教育的对象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不包含具备实践教育内容的职业中学、技术中学的学生。七至九年级中学生及高中生参与实践教育时间每周不得少于基础课改规定学时,参与学生的覆盖面要达到95%以上。

(二)实践教育活动的原则

1.实践育人的原则。通过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实践教育,使普通中学生在进行社会观察、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2.坚持主体性原则。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要突出教师在实践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能够使实践教育科学、有序地进行。

3.坚持时代性和创新性原则。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评价各个环节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坚持兴趣第一的原则,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需要。

4.坚持针对性原则。实践教育活动要因地、因校制宜,与本地本校的文化传统、公共设施、生源特点、教育特色、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活动实效性。既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也要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5.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统筹好活动时间与教学时间、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体验类实践和兴趣爱好类实践、活动效果与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关系,不能因噎废食、有所偏废。

(三)实践教育的内容

普通中学实践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体验类实践和兴趣爱好类实践两大类别。

1.教育体验类实践

(1)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实践。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开展讲座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形式,以及组织学生参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举办“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等,激发广大同学的爱国之志。

(2)生产生活技能和自理自护实践。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学习生产劳动、工艺制作、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学习自我保护、生存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适应社会能力方面的教育。

(3)志愿服务实践。立足于所在社区,展开敬老爱幼、助残帮困、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道德实践,接受社会公德教育。

(4)军训实践。通过军训活动,进行热爱国防的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加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执行纪律的自觉性。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为父母、长辈做实事,通过为父母长辈做家务、过生日等活动提升学生家庭理念境界。

2.兴趣爱好类实践。主要为学校组织或学生自主参与的相关科技文化活动。由各兴趣小组和学生会组织的包括读书活动、科技实验探究活动、艺术表演活动等。

(四)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1.普通中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方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团委及各普通中学校。

2.省级团委、教育厅对实践教育下发指导意见、统一安排部署,并对实践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3.各市级团委、教育局要结合本意见及根据所在地区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

4.各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域和学生的特点,对实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并配合所属地区教育局、团委扎实推进实践教育活动。

上一篇:关于质量方针的请示下一篇:指南背景下的小班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