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原有基础提高总结

2024-04-22

五年级语文上原有基础提高总结(精选6篇)

篇1:五年级语文上原有基础提高总结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总结 五年级语文组

丁新梅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年级教师的帮助下,在家长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语文教学工作。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夯实字词基础。由于我班学生基础两极分化,不太稳定,生字词基础薄弱。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根据学生实情,我从生字入手,抓拼音,习笔顺,指导书写,并教给识字方法,充分利用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特点辐射所学生字,并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理解字词,运用字词。课下练习,课后听写巩固,小结,再纠正,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错别字明显减少,识记生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

2、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把规律转化为能力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在狠抓字词的同时,我更注重方法的引导。上课前认真备课,课上不放过每个可以训练的机会,讲练习册的时候,将语文知识点,如标点符号的用法,句型的转换,修辞手法的妙处,举一反三,将字词句短篇的训练分解开,有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渗透理解字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抓课题,把握中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表达。

作文教学更是我班学生一大难题。为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我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学生习作,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了激发。

3、拓展知识视野,加强积累运用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午读时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段,大力推动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增加。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除此之外还通过手抄报,新闻播报,等活动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4、夯实转差工作。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我狠抓学困生,每课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辅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5、认真备课,上课,努力钻研教法、学法,认真批改作业。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新课标及相关理论,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上,积极探索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法与学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备课,努力凸显重难。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我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及时讲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篇2:五年级语文上原有基础提高总结

二年级语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少数民族学生占三分之一,学生基础比较差,本人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工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学生学习习惯的提高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汉语拼音:利用早读、课前预习、上课抽读等各种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书写中错误率很少。

②字词记忆: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大部分学生能够当天消化。

③课文朗读:抓好课前预习、逐渐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运用范读、听录音读、自由读、有感情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所提高。

④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每次考试有明显进步。

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也使他们逐步养成了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二、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还受到了爱国、思想品质、发奋学习等教育

三、因材施教,发挥所有学生的特长,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我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后进生要求必须学会每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读顺每篇课文,会做练习中的基本训练题。不同的学生写日记的要求也不同,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写出语言生动形象,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写通顺就够了。我还要求优生必须做好差生的小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应有所发展。

篇3:五年级语文上原有基础提高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监控与评价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38-02

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语文知识、技能技巧、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获得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之间都能够用流利的语文知识进行交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以此跟广大一线教师做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1.主要优势。五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的能力相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算是较强的,特别是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最为扎实。此外,学生对文本中信息的获取、对文本关键语句进行的解释、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比较丰富;在习作中,多数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90%以上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问题分析。学生“积累与阅读”的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文本整体感知和作出评价的能力不够强。此外,学生对所学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较弱;习作中还存在内容比较空泛的问题。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恰当,过多地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提出的问题思维价值不高;有的教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关注不够。这些都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提高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1.转变学生心态。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而精彩的一面,但有时却不易被发现。如若用你的爱去发掘这份精彩,它才能拂去尘埃发出钻石般的光芒;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崭新的世界,用你的心去爱他们,细心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你会欣喜地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也是如此绚烂。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该做个“多心”人。

2.培养学习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下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之大。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呢?小学生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道德品质以及心理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特殊学习习惯主要指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就拿书写习惯来说,这是学生的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授课对象年龄偏小,在上课期间学生会出现集体回答问题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氛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会有极个别的学生不爱说话,缺乏课堂交流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存在弊端,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独特的思维,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我采取两种方法:首先回答问题方式由群体变为单一。课堂上回答问题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提问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尽量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被提问的机会。在提问过程对学生的回答应多给予鼓励,这样可以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重视后进生的发展。要想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中后进生的工作不可忽视。后进生自视成绩差,课上缺少思考,缺少分析等,因此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课上多发言。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小,在学习生活中有很多需要他们去掌握了解的方面,因此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因为小学课文大多是一些寓言故事或者反应做人道理的课文,所以对于短的文章则会要求他们必须背诵,长的文章会给他们规定段落进行背诵,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他们的思想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会在每周设置三到五节阅读交流课,课上会和学生讨论他们不明白的地方,让他们每个人分享自己阅读的体会及明白的道理,并要求他们对读物中名人警句和做人道理进行记录整理,我们还组成了阅读监督小组,督促学生定期完全阅读。

5.重视思维教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必须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又怎能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很可能是学生不需要提出的问题,而要学生要提出的问题老师却未提出。更为不利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机会被“剥夺”了,课后又很难得到补偿。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养成“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的习惯。如果相反,这就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就是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入手,尽可能彻底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着意培养他们独立寻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让语文这门学科成为学生主动学,乐意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代利伟.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点滴[J].新课程:小学版, 2009, (04):51-51

篇4:语文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程的基本理念)。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课程总目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阶段目标:7~9年级)。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建议)。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上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感悟(评价建议:朗读、默读的评价)。

从以上不难看出“积累”是浸润于语文课程中的一个概念。积累渗透在语基、阅读、作文等方面。笔者试从词汇、诵读两个方面来阐述语文积累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词汇积累

在实践上,要学好语文,总离不开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同造桥盖屋所用的砖瓦木石;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好比造桥盖屋所据的间架结构。二者不可缺一,而在这二者之间,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又是基础。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难理解的。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一个人语言的丰富程度往往同他的思想和生活的丰富程度直接联系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思想和生活丰富而活跃,而他的语言却很干枯,他用以反映其丰富而活跃的思想和生活的词汇却贫乏得可怜,这是不可思议的。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前提下,词汇积累越丰富,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越深广,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越细密。所以在当前,抓紧抓好词汇教学,使学生的思想丰富活跃起来,思路开阔缜密起来,并在实践中逐步领会词汇的丰富性、生动性,实在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当我们在责怪学生“一年两年笔下还是这么几个词儿”,埋怨学生“不善于吸收新鲜词汇”的时候,倒应该首先反躬自问:我们可曾在词汇教学方面真正当个“有心人”?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先对新课本上出现于各篇课文中的生词新语作一个基本的统计,做到全局在胸,胸中有“数”;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学期词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运用比较法,联系旧知讲解新知,使学生一边“温故”一边“知新”。

在词汇教学中既要抓“积累”,又要抓“训练”。光讲不练,光学不用,是不可能收到好效果的。但训练必须讲究方法,过去有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习惯于采用“释义”和“造句”这两种练习方式,认真考察起来,这两种练习方式对学生切实掌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没有多大效果。我们在设计词语练习的方式时,是否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要在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前提下安排练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辨别、选用词语。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可以运用课文中的一系列词语复述课文的内容,熟读或背诵课文中某些精彩的句段,提供几个新学的词要学生按要求连词成段等等。

二、诵读积累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习惯。”因此,我们应把语文学习看做是一种习惯的培养,把诵读教学当成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催化剂。诵读面越广,量越大,知识积累的层次就越高,没有感性的积累,就没有理性的提高;没有量的积累,就不能实现质的飞跃。

加强诵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寻找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意志,体味其中的精神内涵,怡情养性,增长见识,“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它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意志,是人与人精神上沟通、交际的工具,它是传久行远的工具,它和其装载的文化、思想、情感不可分割,它不能凌空存在。语言文字本身装载着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语言是文化的根。

加强诵读,能提高学生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汉语音乐性强,便于诵读,名篇佳句朗朗上口,虚词、实词都有表达语气的作用,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心、眼、口、耳并用,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方法都能为自己所用,达到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展现了语言的生命力,语言文字自然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为加强诵读教学,我们可以对他们加强口头训练,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诵读教学中,在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多鼓励学生加强诵读训练,每课必读,培养语感,调动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这样就能解决诵读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强调诵读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的语句化为己用。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比老教材有所增加,就古诗文背诵就推荐了80篇,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依就教材加强诵读。

语文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积累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呈现有机联系的状态,它们彼此沟通、贯穿,相互促进推动。而词汇积累和诵读积累是积累中的基础。毫无疑问,语文积累要从基础抓起。

篇5: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技工学校 语文教学 基础训练 语文能力

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向社会输送既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用人观念已从单一技能型人才转变成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许多企业择人不仅看重人才外在的专业技能,更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能。尽管一些企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是一线技术工人,但在用人量度上,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一个成熟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其后才是专业技术的对口度。这对技校生就业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技校生就业难的状况凸现。

语文是技工学校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学校忽略了语文课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不高,语文教育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很低,往往是该听的听不懂,该说的说不出,该读的读不通,该写的写不成。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求职,而且他们将来应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都有困难。因此,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加强听、说、读、写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听话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话和说话是语言交流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人总是先学会听话,才慢慢学会说话的。只有会听,才能会说。在社交场合,倾听是与人沟通最基本的技能,没有良好的听力,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在社交方面也是有缺陷的。笔者学校学生这项能力普遍欠缺。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常常要把问题重复几遍学生才能勉强作答。在学校推荐的毕业生就业时,也常听招聘单位抱怨应聘学生对面试提问答非所问。因此,听力训练很有必要。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讲清听话的重要性、影响聆听的因素,告诉学生在社交场所应听清对方说话的内容,理解对方说话意图;讲授聆听技巧,让其养成在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然后进行一些实践训练。如在上课前几分钟,做听记练习。刚开始教师选择字数少、言简意赅的名言警句快速念出来,看谁记得最准、最多;以后逐渐增加难度,由一句话到一段话等。每次完成后都检查学生听到了多少,没听到的原因是什么,一起分析、讨论,总结倾听的技巧。这样坚持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而且养成了其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训练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是人类最基本、直接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人才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就业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的需要。现实中,笔者学校学生表现较差,其中重要原因是: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博览群书。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一切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给学生上第一堂课就首先让学生自我介绍;讲到小说时,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某人、某事发表看法;法定节假日回来,让学生谈假期见闻;学生社会实践(或打工)回来,谈实习(或打工)感想;讲到应用文时,就生活中事件为主题进行辩论、演讲;模拟训练求职应聘及人际交往中的应对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的各种文娱活动,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能力,也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当今是信息化、快节奏的社会,大量的信息要求人们具备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讲明“读”的重要性。然后围绕读什么、怎么读进行指导。既注意对课内经典范文的阅读欣赏,也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阅读一些课外名著和各种文学作品及时政文章,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精读与泛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组织诗词朗诵比赛;定期在班里举办黑板报、摘抄、剪贴、编报、书评等展览,营造阅读学习氛围。并以读带说:让学生谈读书心得,交流自己喜欢的人物;根据阅读内容谈自己的看法;根据情节编故事等。学生的语言表达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词汇贫乏和语言组织缺乏逻辑。通过阅读,尤其是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获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他们的语言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条理清晰起来。笔者还注意培养他们的速读能力。如讲到说明文时,把比较复杂的机器维修方面的阅读资料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读完;或利用多媒体,组织小竞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读完,看谁记得多、准、快,并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这样的不断练习中,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写作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内容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的特征、写作技巧及写作规范等。长期以来,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为辅的语文教学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写作也不理想,作文不是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就是错别字连篇,甚至出现工作多年的技校生不会写请假条的荒唐事。因此,应注重应用文的写作。因为应用文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够写出格式规范、语言通顺的应用文是技校生必备的技能。然而,大多数技校生对应用文写作毫无兴趣。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其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笔者在讲授求职信时,这样引入:“我们每位学生毕业后都想到一家好的单位去工作,但是如何才能让人接受你呢?一篇好的求职信可以帮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像一块敲门砖,帮你敲开事业的大门。” 这样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出来。此外,结合专业调整内容,如给创业班补充欢迎词和祝贺词;给宾服班介绍接待礼仪。引导学生留意学校下发到班里的文件,如通知、通报、决定等公文的写法;提醒学生多留意电视、街头的广告词是否有创意;提示他们留意身边的事物,并自觉应用到写作当中,就可大幅度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总之,加强学生听、说、读、写基础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对适应当前技工学校培养目标和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就业需要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篇6:提高复述能力,夯实语文基础

一、语文教学中复述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的遗忘从识记结束就开始,并且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有些信息我们听过就忘了,从心理学角度去解释,这是由于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保持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且受到干扰就会消失。为了使信息得到更好的保存,学习者就必须对信息采取一定的强化手段,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再储存到短时记忆中去,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这就是复述。这是一个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也是一种隐藏的不外显的内部语言过程,是维持注意于学习材料并将其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手段。

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它要求学生把听到或读到的现成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讲述或转述,有条理地重新表达学习内容,从而学会运用词语、修辞、句式等,学会对课文的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它不同于一字不差地机械背诵,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而是依照已有的现成材料进行重新讲述。这就要消化、领会课文,吸收句式,丰富词汇,并要自己组织语言。这一基础的训练形式,重视对语感这一语文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复述的实践意义

(一)在复述中记忆理解

复述比背诵更能积极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有效地提高理解和记忆能力。记忆是复述的基础。要想复述得好,学生就要快速记住课文里的一些重要词语、文章结构层次及其具体内容,这迫使学生必须边读边记,口脑并用,有利于纠正那种读书一掠而过的不良习惯。反复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复述的准备,复述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深记忆。复述不是照搬课文,它要求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要求、一定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提炼,并且清楚流畅地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这个记忆基础上的思考过程,可以将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复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不失为一种帮助理解课文、提高效率的重要学习方法。

(二)在复述中模仿创造

复述教学是通过对学习内容先听读分析,而后复述背写,进而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教学形式。这是在诵读背诵之后,提高敏锐感知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模仿,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他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出示范,明确要求,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模仿原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进行复述。在复述中,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对新的语言材料加以创造,既温习了旧知识,又熟悉、巩固、扩展了新知识,同时对语言材料本身也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在新旧语言知识的串连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正确处理语言的能力。因此,复述不是简单地重复原文,而是复述者的独到发现和第二次创造,它能反映出学生对语言的洞察、分析、理解、重组等智慧。

(三)在复述中自主提高

复述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凭记忆复述读过的、学过的东西时,他们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产生有意识记的自觉性,也就能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读、思、记的学习上。

三、复述能力的培养

复述是在学习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语言材料上进行反复记忆的过程,它不等同于复习,更不等同于重复,它的关键既不在于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有效性

复述训练要求学生在复述时要把原材料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讲述出来,要能够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层次清晰,要用普通话讲,声音要清楚响亮,富有情感。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复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进行复述,提高复述的有效性。

1.以熟读和理解为基础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水平等,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理解之后,让学生反复熟读课文,再提出复述课文的任务和要求。

2.以示范和启发为中心

学生刚开始复述课文时,往往不能顺利进行:要么抓不住要点;要么东一句、西一句,意思不全面、不连贯。教师要通过示范和启发引导,在学生逐步掌握了方法后,让他们自己围绕中心组织材料,选择词语,对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

3.以兴趣和坚持为抓手

复述训练要长期坚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来抓。对学生的复述,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看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指出优点,肯定长处。学生有了成就感,兴趣也就来了。

(二)讲究有序性

复述训练是一个听、说、读、写、看各种能力的系统训练,必须讲究一定的次序,从易到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地开展,切不可操之过急。

1.先读后述

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在学生充分读懂课文内容后,引导他们先学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转述课文内容。结合对课文的解读,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关键词语,或是拟一个复述提纲。

2.先听后述

故事性强的材料可采用先听后述的方法。教师要预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想,听后迅速组织材料,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3.先看后述

教师可指导学生看电影、电视、景点,或观察课文插图、图片,要求看的时候按一定的顺序;学生看后,教师要适当提示重点。

4.先写后述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寻找课文中的空白处和延伸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写话,在写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内容的再创造。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

5.边演边述

情节丰富、人物众多、对话精彩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编演课本剧等。这样,学生就能在表演的基础上,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

(三)丰富多样性

复述过程是认知、理解、记忆、推理、归纳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启发思维、交流感情、提高认识。教师要设法给学生多创造符合教学目的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不断更新灵活多样的复述形式,使学生感到趣味横生,常练常新,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复述训练有不同的类型:从表达方式看,有概括复述、评论复述、想象复述;从详略重点看,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摘要复述、重点复述;从范围大小看,有全文(全篇)复述、分段(片段)复述;从创新能力看,有原文复述、扩展复述、创造性复述;从活动形式看,有个人复述、接力复述。

以理解和熟悉已知学习内容和语言材料为前提,灵活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复述,有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顺利达到教师希望的理想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四)突出创造性

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可以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复述活动,并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创造性复述训练的方法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仿句填空、词语缀连、编写提纲、观察插图、模拟角色、扩充内容、续编故事、编演课本剧等(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上一篇:行政试用期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吉非罗齐胶囊说明书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