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24-05-12

“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用10篇)

篇1:“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班班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陕西安康岚皋 张永贵

摘要: 随着“班班通”设备在中小学的普及,初中历史课中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也越来越普遍。这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效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推动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班班通

历史教学

情境

兴趣

作用

一、“班班通”设备能让历史老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粉笔和黑板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其容量和呈现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为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绘画、板书,这都耽误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也很累。而现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强大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可以使用电子笔进行操作,呈现方式快,能面向学生进行,随时可以关注学生的动向;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密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利用各种应用软件,随意的使用工具库中的各种工具,如手电筒、抹布、橡皮擦等,像在黑板上一样可以自由的书写和勾画,对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在白板上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内容,对听课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运用视、影、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知认识。在板书设计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班班通”技术能起到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板书设计是一种常见而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运用“班班通”技术进行操作就非常简便易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课件存入电脑,在上课时通过课件的展示,将教学的知识点、板书设计体现的更加清晰,使整节课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师还能把多层次、多方位的知识内容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认识,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这种技术优化的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具有灵活、快捷的特点。

二、利用“班班通”引入有趣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历史课堂中运用趣味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班班通”教学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同时多媒体教学也给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便于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班班通”设备,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论辩情境、影像情境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一个闪光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如在教学《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我就运用电子白板展示了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资料片,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此次会议的精神实质和重大历史意义。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把昨天和今天作对比,理解“伟大的转折”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长征精神”,我又用多媒体播放了影视片段《四渡赤水》,用动画展示了红军在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不得不艰难行军二万五千里的路线图。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真切、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从而体会到长征精神的伟大。接下来让学生谈和平年代怎样传承长征精神就水到渠成了。自然会今昔对比,感到幸福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也要发扬长征精神,去创造新的文明。

三、利用“班班通”设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情趣 学生的课堂参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直接与兴趣相关。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使他们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时与空。就“时”而言,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今天的我们不可能穿越,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和体验。从“空”来讲,即地理“空间”,而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因此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另外还有抽象的概念也难以理解,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现状。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史实叙述或描绘,其意境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如赤壁大战的浪涛拍岸、刀光剑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式的血肉横飞、硝烟弥漫、尸体随处可见的一个个不同的历史画面,等等。历史教学单凭教师枯燥说教很难使学生对内容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的手段和高超的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化静为动,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兼备,声情并茂,从此创设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多媒体所创设的历史情境,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历史教材的内涵。

四、用“班班通”补充大量的资料,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另外,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有限都决定了讲述时与教材的要求偏差甚大,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当多媒体技术与之进行有机的整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而自从有了“班班通”这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后,我们可以从网上搜寻到许许多多与教材相关的影视素材。由于这些影视资料既直观,又经常将某些感兴趣的内容讲的很详细,教师只需要将突破的重难点问题与教材的整体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接受。比如,演示动态的路线图;自己制作的历史动画;播放碟片、录像、电影等形式的历史动态画面等等。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形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同时“班班通”能将理论知识感性化,再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为学生领会较大难度的历史知识创设了条件,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总之,现在这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以电子白板为主的教育媒介,为中学历史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通过它,使教学过程安排的更加紧凑、有序,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通过它,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节省了教学时间;通过它,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通过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它是教学手段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不断发展的结果。它表现力丰富,信息呈现力强,能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它可以集中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经验,能显著提高效率,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2】

杜红.让“班班通”成为历史高效课堂的助燃剂【j】,山东教育,2010,(35).

篇2:“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望谟县平洞办坝奔小学

蒲情

电话:*** 摘要:“班班通”是融合了班级终端设备,网络设施、教育教学数字资源的系统工程。它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教学创新,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起到有力的推动。多媒体化的数字教学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上发生重大改变。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化一个重要组成。

关键词:班班通的重要性,不可估量,破疑解难,提升素养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社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各校园,为我们教学课堂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以它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的兴趣,与独特的教学优势拓宽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挥想象能力,展现学生更多聪明智慧,更多为创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很大的发挥作用。

“班班通”教育教学它具有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的特点,进入了每个班的教室,一定会受到了师生的喜爱。“班班通”教育教学所表现出来所有设备具有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特点,正好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极大,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班班通”设备所教学每一个环节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班班通”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班班通”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把课堂首先设计制作成课件形式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要更加清晰,制作的课件要有创意性,从课件的整体上看要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分为多层次、多个角度、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和对比性。如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运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视频画面,当看到小男孩受母亲表扬高兴和父亲批评委屈的样子逼真地在屏幕上展现出来,学生们被课件中所展现画面一切深深地吸引了,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萌生喜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回答问题的强烈愿望。“班班通”教学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班班通”教学使师生之间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同时远程教学也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如遇到不懂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查,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取知识。

二、运用“班班通”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班班通”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一个声像同步、声情并茂的多媒体音响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的呈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想象美、创造美,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中的《花钟》一课中,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学生们会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结合远程教育资源拥有精美独特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精彩纷呈的动画、生动形象的视频,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就会去仔细观察,找出结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愉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运用“班班通”教学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成果 在“班班通”教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信息化教学走进课堂后,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帮助学生制定制定学习目标后,教师要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如《花钟》一文中,通过教学视频观察讨论,学生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通过“班班通”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判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尤其是练习设计,容量大,方便快捷。利用“班班通”设备,其训练效果非常好,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四、运用“班班通”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数时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课件,有时是一个习题的题目,有时是一些精美的图案,有时还有习题的分析过程中设计的表格等等。其次,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例如我在讲解《北京旅游景点》时,单一地课堂上讲一讲北京旅游景点是如何的美、如何的好,让学生去发挥想像力,让学生去阅读教材,学生很难理解,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各个景点的图片放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感受到北京旅游景点的真正美。通过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达到以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班班通”教学架起了通向高效课堂的桥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远教设备和资源走进了每个教室,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满足了教育改革的需求、促进了课堂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颇有兴趣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突现,课堂教学氛围和谐宽松,紧张有序,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当小主人,自由发展!

篇3: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巧用“班班通”,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 可以滋生动力。 ”兴趣就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 我们要让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有效性, 就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的局限, 对事物的认知以直观性和形象性为主, 传统教学模式在直观性和形象性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班班通”设备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 可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环境;可以让语文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让学生在自己的认识和教师教授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使学习新的知识成为顺其自然的事。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注意力,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班班通”, 提升语文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而且要有更多美的感受。 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主要凭借优美的文章或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实现。 因此, 语文学科中的审美体验具有间接性, 它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或者方式进行转化。 “班班通”的实现, 让这种转化变得更加多样、更加便捷。

首先, “班班通”技术能有效借助网络资源“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优势, 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 (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 直观再现, 并用特有的构图、色彩、音效等方面的优势, 再现教材景象, 用栩栩如生的文化生命刺激学生的感官, 让他们很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中, 从而促进感受美、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的培养。

其次, “班班通”技术的实现, 让培养审美情趣的教材不仅仅局限在课本, 网络中大量优美的文字、图片和视听材料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利储备, 可以随时调取, 方便快捷。

三、巧用“班班通”,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中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遥远, 要让他们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 非常困难。 传统教学资料主要来自课本、参考书、图片等, 对课文的理解只能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 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实现, 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在“班班通”环境下, 教师可以把从网络中获得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 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 通过课件逼真的影像及音效的刺激, 可以更容易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共鸣, 进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讨论、研究,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长期训练, 就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飞跃性的提高。

创造性的想象,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民族振兴的希望,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 “班班通” 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它通过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把理性的知识感性化, 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一步步提高, 进而提高思维水平。 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进行大胆的创造性想象, 从而使感性认识再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 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景象, 改造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培养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四、巧用“班班通”, 变革语文学习方式

“班班通”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 它自由而丰富的知识呈现, 灵活的学习层次, 较强的交互性等特点, 彻底颠覆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首先, 家校互联及资源共享, 让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变得时间灵活, 内容丰富, 对学生课后延展学习有促进作用。

其次, “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出与教材内容互补的多媒体课件, 一方面开阔了学生视野, 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课程资源, 自主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篇4:浅谈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班班通 运用 语文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班班通教学能化繁为简,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形象,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打天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适宜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使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语文课文虽然都是美文,但是也有些课文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距遥远,学生并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内容通过声音、画面、动画效果来显现,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真切地感知与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符号,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教学语文版第六册《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这是一篇电视解说词,利用班班图片加文字解说,学生更能直观的体验到文中所记述的美景,了解什么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二、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而互联网真所谓“鼠标一点寰宇游,上下纵横几千年。”它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丰富内容,使它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它的这个特点,正好可以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它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习《糜鹿》时,教师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将糜鹿这种神奇的动物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这种神秘的动物有一种直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糜鹿的生活习性、传奇故事、保护区以及今后的发展动向等各种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运用电教手段精心设置情景,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情

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为学生的感J晤体验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教师精心制作课件,通过画面的呈现、音效的渲染、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迫接受变

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情感共生,连灵魂也接受了一次洗礼。在语文教学中,应不失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仕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船长》一文时,教师先找到一段《泰坦尼克号》的视频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欣赏,那宏大的灾难场面、高大的人物形象……怎能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呢?学生又怎么能不感受到那人性的伟大呢?

四、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石。因此,语文的基本素养也应该包含创新能力。而网络世界,永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网络的这种特点,使它的内容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更新,为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提供了又一种途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大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品质。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苏教版第八册的习作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用上象声词,教师可以事先下载一些活动的音响,上课时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结合自己的想象来描述其间的情景。学生也会凭借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不同的场景。这样就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天马行空,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真是“给我一点时空,还你一份惊喜”。

五、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表明,一日_学生的兴趣指向某一事物,他对该事物的关注度就会大大提高,甚至是全身心地投人。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因其有逼真的音效、绚丽的色彩、鲜明的图案以及活动的画面……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充满生机。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可以用一段振聋发验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来导人新课,用那铿锵的鼓声、粗犷的舞步、整齐划一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为多媒体立体式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为进行下一环节进行了渲染,足以让学生激起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一种亢奋的状态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他们又怎么会不兴趣盎然呢?

六、利用多媒体的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起来。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它的可操作性使人机互动成为可能。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也可以输人信息,并对已有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判断和处理。对学生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获得结果;也能借助计算机这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世界进行对话,与社会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用嘴巴讲,还要动手操作。从这方面来看,网络的可操作性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哈丽汗·哈比都拉.关于少数民族小学生如何学好汉语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

[2]劉晓玫.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5:班班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长丰县双河小学

袁陆燕

【摘要】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使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其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等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实现了教师的资源优化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

英语教学 资源优化

课堂效率

去年我校各班都安装了班班通一体机。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年对班班通教学的使用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教学资源丰富。1.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与及时性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封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而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备课资源,能让教师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源。

2.班班通中电子白板的书写运用。

电子白板不仅干净,而且有英语课中各种工具的运用,让教师的简笔画画的又快又好。

3.班班通使课文呈现与单词呈现更加生动、有意义

英语教材中附带CD-ROM,以便借助先进技术手段使学生感知英语。以前,CD-ROM在日常教学中根本无法使用,自从有了班班通,它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CD-ROM中声音、动画与字幕的设置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课文处理更加简便易懂,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二.班班通对教师教学的影响。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多媒体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会受到学生情绪的感染,更加积极地准备课件,搜集各种教学素材,以便教给孩子更多知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2.提高了教师的学科整合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在网络上,相同的内容,不同教师做的课件风格、形式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学习优秀教师制作的课件,总结自己做的多媒体课件的优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

三.班班通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1.班班通巧设情境,感受真实,贴近生活。

小学英语,它是由一个个生活情景构成,而我们学习这些日常用语就是要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多创设情景,班班通正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这一大方便。

例如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超市购物时的画面,学生通过画面,可以感受到购物的那种气氛,同时仿佛置身其中,及时引出课题How much is it?,后通过电脑设计引出Mom与Assistant的出场,学习句型How much is it?学生通过看便可及时作出回答,接下去的教学也会顺着多媒体的展示而迎刃而解。

2.班班通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班班通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动静、趣味艺术的多样表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新颖、激趣的视觉形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悦耳、悦目、悦心的英语交际场景,教师巧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呈现新颖活泼、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倍增、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加耳听、眼看、口说、手写的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爱学、乐学的情感氛围,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激发强烈求知欲望,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班班通”可以积极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和条件。要想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过去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实现双向交往,共同发展。可以借助扩展课堂狭窄的空间,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弥补语境不足的缺陷,让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促使他们用心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Weathers”这一课时,我并没有单纯地教授各种天气单词,而是用“班班通”创设了一个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通过一个个风光各异的视频把常见的各种天气与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完成了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学习;然后,我再转播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参加“我是最佳天气预报员”的活动,学生们被深深吸引了,争着抢着上台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评价创新成果 提高创新水平

在课件设计的练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符号、声音、文字等)生动有趣的评价,每当学生答对时,电脑屏幕上就出现喜羊羊的“笑脸”及“Very good!”或一阵热烈的掌声;学生答错时,电脑就会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还会鼓励学生“Don’t worry ,Try it again。”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4 Unit 6At a Farm一课,做巩固练习题时,我设计出农场里的各种蔬菜,让学生按电脑录音提示选择相应的蔬菜,如果选错了,地面则会出现一个怪物说到:“蔬菜被我吃掉了,请再选一次”;如果选对了,这种蔬菜就会自动跳出来,并发出“Very good!”的声音。只有这样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学生才能自觉去创新,自觉地提高创新水平。

5.利用生成性资源促进课堂教学。

这是我教学《PEP小学英语》3 Unit 2 A Let’s talk的一个教学片断。热身部分我让学生一起说唱改编的chant:

I have a Chinese book.Me too....I have a schoolbag.Me too.之后,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一个崭新的书包,因势利导继续和该同学讨论书包。新学期,学生们对于自己新的书包总是表现得喜欢和兴奋不已,因此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对话继续,学生谈论的热情不断高涨,在谈论到最后对书包的评价时,学生呈现的句型也是异彩纷呈如: It’s so funny / It’s beautiful/It’s so big./It’s so lovely...我见到学生们思路开阔,能用自己所学过的旧知来描述并称赞同学们的书包,非常满意自己的预设。于是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印有熊猫图案的书包,准备教学本课句型 A fat panda!

T: I have a new schoolbag too.S4: What colour is it?

T: It’s white and black.S4: 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篇6:“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最佳时机运用电教手段: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在教学重点处、在教学关键处、在学生思维转折处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抓住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在教学关键处

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1/3时,我设计了两框投影片:

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 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

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 要好多少呢。

四、在学生思维转折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学生思维困惑处

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运用处,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篇7:“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新村镇一初中王流宇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明白历史课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和感悟,从我校安装“班班通”工程后,历史教学与网络结合就有了现实基础,现代网络技术的课堂运用不再是公开课时的表演。

首先,利用班班通,能有效的创设优越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新鲜感和趣味性,使课堂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脱离时空的限制,感受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展示的教育内容。教学时,利用班班通,将课堂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按授课安排放给学生看,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看视频时,不用老师要求,自己就主动去翻书,寻找课文与视频短片中的异同,对内容的掌握也变得相对轻松,甚至到了下课,很多学生还恋恋不舍,主动要求老师再讲一会,这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所没有的。

其次,通过班班通和讲授课文相结合的手段,也让我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很多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向我询问历史课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实践证明,学生的自学所得大大胜过于教师永不停歇的讲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索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历史学科的教学。

最后,经过最近的使用和教研,我觉得班班通的使用并不容易,班班通可以给学生新鲜感,让他们兴趣浓厚,可是如果用的不恰当或 是用的度把握不好,反而会影响正常教学,造成一种喧宾夺主的情况。

我的困惑是,学生对班班通的视觉效果产生了依赖感,如果偶尔一节课不使用,他们就有怅惘的感觉。

总之,班班通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努力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使历史课堂在先进科技的辅助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勇创历史课教学的辉煌成绩。

篇8:“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教学

语文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情感、丰富知识、发展思维, 使孩子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农村学校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语文, 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的语文教师,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 如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语文教学形式。就在农村小学教学陷入“山穷水尽”的时候, 我们盼来了“班班通”。它虽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但它也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新的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突破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充分发掘和拓展“班班通”应有的功能, 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在利用“班班通”教学的过程中, 我深刻领会到它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班班通”信息技术,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看黄果树瀑布》一课时, 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都是学生未曾到过的, 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 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 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 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备课中, 我上网收集了很多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资料,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 向学生展示黄果树瀑布。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丽, 气势磅礴, 那流水的气势。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样创设教学情境, 渲染气氛, 制造氛围,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 使他们更加兴奋,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 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乐在其中。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 优化认知理解, 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课堂运用多媒体手段可创设情境, 增加直观性、形象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兴趣, 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 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 并进而创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巧设情境, 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 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 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 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饮一杯月光》一课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精心制作课件, 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 先用课件播放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家人围坐在月光下乘凉图, 让学生观察并想象自己与家人在月光下乘凉的情景, 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夏夜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 让学生在犹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夏夜的宁静, 一家人在月光下乘凉的幸福。此课件, 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 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的目的, 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班班通”信息技术, 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便于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 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 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以其多变的手段, 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 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赵州桥》一文, 由于学生对赵州桥知之甚少, 无法理解赵州桥的造型特征, 来历和历史意义。于是, 我利用课件, 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正面侧面, 整体和局部的各种画面。通过观察,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 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 边欣赏赵州桥的图片。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 又经分析、比较, 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赵州桥设计巧妙, 结构科学, 称得上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桥的大拱个有两个小孔, 即可以加大过水的面积, 减少夏秋季节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又可以减轻的重量和桥基的压力, 增加安全度, 同时也使桥显得轻巧玲珑, 更加美观, 而且还被中国古代设计师卓越的智慧所震撼,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激发了学生开拓创新的豪情。

对于语文课的教学, 有些文章篇幅又长又难以理解。例如, 《三峡之秋》、《看海》、《从香溪到神农架》等。在没有”班班通”设备以前, 这些文章的学习大多依靠老师的分段讲解, 既枯燥又没有效果。现在运用“班班通”设备,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肤浅为生动, 使抽象枯燥的文字形象化、生动化, 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缩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

四、努力创建一个以“班班通”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课堂教学, 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 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 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还要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动画、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 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 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让学生获得知识, 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总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 让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取得突飞猛进地提升, 基础教育改革得以突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我们破在眉睫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 深入扎实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真正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基础教育改革才能得以突破, 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海珍, “班班通”给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与变革[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 (9) .

篇9:对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班班通    语文教学      应用研究

班班通教学能化繁为简,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形象,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打天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内容。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适宜地使用多媒體教学,会使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语文课文虽然都是美文,但是也有些课文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距遥远,学生并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这些内容通过声音、画面、动画效果来显现,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真切地感知与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符号,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教学语文版第六册《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这是一篇电视解说词,利用图片加文字解说,学生更能直观地体验到文中所记述的美景,了解什么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二、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而互联网真所谓“鼠标一点寰宇游,上下纵横几千年”,它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丰富内容,让它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它的这个特点,正好可以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它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习《麋鹿》时,教师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将糜鹿这种神奇的动物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这种神秘的动物有一种直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有关麋鹿的生活习性、传奇故事、保护区以及今后的发展动向等各种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运用电教手段精心设置情景,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为学生的感悟体验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教师精心制作课件,通过画面的呈现、音效的渲染、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迫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情感共生,连灵魂也接受了一次洗礼。在语文教学中,应不失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船长》一文时,教师先找到一段《泰坦尼克号》的视频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欣赏,那宏大的灾难场面、高大的人物形象……怎能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呢?学生又怎么能不感受到那人性的伟大呢?

四、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石。因此,语文的基本素养也应该包含创新能力。而网络世界,永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网络的这种特点,使它的内容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更新,为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提供了又一种途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大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品质。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苏教版第八册的习作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用上象声词,教师可以事先下载一些活动的音响,上课时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结合自己的想象来描述其间的情景。学生也会凭借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不同的场景。这样就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天马行空,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真是“给我一点时空,还你一份惊喜”。

五、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表明,一旦学生的兴趣指向某一事物,他对该事物的关注度就会大大提高,甚至是全身心地投入。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因其有逼真的音效、绚丽的色彩、鲜明的图案以及活动的画面……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充满生机。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可以用一段振聋发聩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来导入新课,用那铿锵的鼓声、粗犷的舞步、整齐划一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为多媒体立体式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为进入下一环节进行了渲染,足以让学生激起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一种亢奋的状态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他们又怎么会不兴趣盎然呢?

六、利用多媒体的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起来。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它的可操作性使人机互动成为可能。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也可以输入信息,并对已有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判断和处理。对学生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获得结果;也能借助计算机这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世界进行对话,与社会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用嘴巴讲,还要动手操作。从这方面来看,网络的可操作性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梁文东.中国当代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2]王文焉,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3]刘向永.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1(06).

篇10:“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二0一二年下学期,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学校也和全省其他中小学一样,安装了“班班通”,运用『班班通』将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于我们广大农村小学来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收到了事半功倍哋效果。已经成为了我们教师不可缺少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下面 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辅助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兴趣

1、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班班通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的利用音乐、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统一长度单位”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班班通”设置动画播放:“小精灵变线段”,老师提问:“小精灵在靠我们呢,他在问我们这两条线段哪一条长些?哪一条短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件——小精灵用小魔棒比划两条线段的长短,使学生看到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利用学生熟悉的小精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班班通”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样,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2、旧知作引,做好铺垫。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教《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先出示课件,口算并说出算法:“32+7=

30+23= 28+40= 34+23= ”让学生在口算中回忆不进位加法的算法,在运用动画展示课本第8页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从而引入到问题中去。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把新旧知识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二、运用“班班通”,突出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具有内在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重点没有掌握,难点没有解决,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就可以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把问题直观的展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利用“班班通”教学时则可以让图形沿着某一点旋转,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旋转过程中可以配上音乐,涂上不同的颜色,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图形的旋转”的概念,运用“班班通”,形象地演示了知识发生的过程,既突出了重点,又攻破了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三、运用“班班通”,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问题的解决,是各国数学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从日常生活中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可利用“班班通”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问题的发现,从而提出问题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的空间”里进行探索。通过“班班通”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在讲《对称》、《平移》、《旋转》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解答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班班通”呈现“对称”、“平移”、“旋转”等动态过程,学生在观察中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班班通”,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以前,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感教学容量大,难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业负担也重。现在有了“班班通”,我们师生在教学中都感到轻松多了。如在教学《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我把28页的情境图用“班班通”制作成课件,讲解时,出示课件:“车上原来有67人,有25人下车了,还有28人上车了,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我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展示课件画面上的条件、问题图,学生从配上不同的颜色、不同方向箭头的动画图中清楚地看到:车上原来有67人,下车25人,上车28人,只要用原来车上的人,减去下车的人,加上上车的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就迎刃而解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练习和作业,进一步巩固了新知识,从而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运用“班班通”,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总之,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突出教材重点,攻破教材难点,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师生的教学负担,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快乐地获取知识,“班班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哋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班班通』已开始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运用『班班通』将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于我们广大哋农村中小学来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哋教育教学观念,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师哋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哋兴趣,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哋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哋活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收到了事半功倍哋效果。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不可或缺哋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下面就我在半年来深入各『班班通』项目学校检查各校应用情况:推门听课哋过程中来谈谈在使用『班班通』辅助教学哋一些体会。

一:利用『班班通』哋实效性,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自从班班通配套实施应用半年以来,我们镇三所初中及镇中心小学特别重视资源哋管理和应用,学校领导从思想树立了『资源宁愿用坏不要放坏』哋管理意识,制订了相关哋管理制度和使用要求。指定各班哋班主任管理自己班级哋设备,选派精通电脑各项技术操作哋远教专干从技术装备专家那里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班班通,然后组织全校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学校教务处把班班通哋使用情况纳入每个教师每月教学常规量化考核之中,经过两周哋技术培训学习,大部分哋老师能比较熟练从网上下载课件和教案,然后把自己搜索后修改哋优质哋资源导入学校分年级建立哋媒体库中,从而实现同科教师哋资源共享。教务处还规定每个老师每周不少于4节哋班班通哋使用,进行推门听课,并且每天不定式检查各个班级哋使用检查。学校计划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哋教师班班通应用技能哋比赛活动,评优表模,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单纯哋班班通哋应用方面,而且着眼于信息技术哋全面培训,应用之中,学校各个教研组必须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由说课人重点说说如何使用班班通展示课件组织教学,在由其它老师提出合理化哋建议,然后在重新设计教学流程,才形成定案。最后由说课人讲公开课,同学科哋老师在进行评课,以便在下次改进教学。班班通使用半年以来,大部分教师汲取了先进地区哋先进教师哋优质哋教学资源,极大哋更新了老师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能制作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面对瞬息万变哋教育形势,面对宝贵哋教育资源,老师们深深知道运用『班班通』将网络资源合理化地应用于教学,带给大家哋仍然是技术:精力:能力哋挑战。但是,老师们面对压力,表示要努力学习,以适应形势发展哋需要。

二:利用『班班通』教学哋直观性,激发学生哋学习兴趣

生理学和心理学哋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课一开始逐渐转移到新课学习中来大约需要五分钟,五分钟后在教师哋激励下逐渐进入最佳状态。20分钟后,兴奋状态逐渐转为抑制状态,思维活动哋水平逐渐降低。学生每节课哋注意力集中有限,只凭老师讲解,学生感到乏味,运用『班班通』教学哋直观性可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老师哋困惑。对于小学低年级哋教师来说,每天自己辛辛苦苦哋说教,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自从班班通使用以来,班班通成为了教师教学哋哋好帮手。教师每天都有一股满腔哋热情投入教学,这些都来源于学生哋学习兴趣。

(一)利用班班通哋直观性,吸引学生导入课题

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尤其对低年级哋学生来说,枯燥哋讲解无法集中学生哋注意力,也不能发挥学生学习哋主动性,那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并让他们哋精神高度集中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如我镇中心小学在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时,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在动态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哋状况下,进行新课哋学习。

(二)利用班班通哋直观性,突破教学哋重点

另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时,利用班班通首先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哋面币,一下子激发学生哋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哋感知经验,也有较强哋观察兴趣,但是他们哋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此该教师用幻灯片放映效果把相同哋币值放在一起进行颜色:大小哋区别。然后出示课件进行不同面币哋兑换,让学生自主操作,小组合作,首先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每一个人面前放着相同哋币值,由小组长指定人兑换,但部分学生操作起来有些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所以很快就明白了,不但突破教学哋重点,而且达到了预期哋教学效果。

三: 利用『班班通』哋优越性,丰富了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哋渠道

我镇教室内哋班班通是通过投影显示计算机机屏幕上所出示哋内容,很直观形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我们想方设法挖掘这些设备哋潜在功能,服务于学校哋德育和安全工作。

(一)丰富了学生哋德育教育内容有了多媒体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哋德育学习内容,队日活动:思品课:晨会各班可根据本班实际利用互联网上哋在线视频节目,或在广西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下载一些有选择地挑选自己哋节目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哋影视片。德育讲座,利用每周星期一哋班会时间放给学生看,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和讨论,加强德育教育。如在学生家长会中,可向家长和学生播放了《让世界充满爱》哋讲座,让在座哋每一个人被影片中哋事例和声情并茂哋演说而感染。通过了解,家长会后,大部分学生懂得了怎样去尊重父母和老师,家长们也更加支持学校哋工作了。(二)增强了学生安全教育哋意识

我镇各项目学校每周一各班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是,单凭班主任哋苦口婆心哋讲述,无法引起学生哋重视。于是学校分管安全教育哋领导就从网上搜集一些交通安全事故图片和校园安全意外哋视频,播放给全校学生观看,另一方面班主任利用身边鲜活哋事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吸取血哋教训,不断地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安全意外发生哋概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班班通项目范文05-18

班班通系统范文05-18

班班通维护范文05-18

班班通计划范文05-18

班班通建设范文05-18

班班通登记范文05-18

班班通平台范文05-18

班班通教材下载04-18

班班通培训方案04-26

“班班通”工作总结05-03

上一篇:名师讲座第二次课后感想下一篇:蔬菜大棚基地参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