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培训方案

2024-04-26

班班通培训方案(通用14篇)

篇1:班班通培训方案

吕亭中心小学“班班通”校本培训方案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班班通”工程实施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师生应用为本,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优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应用培训,提升管理水平。为构建优质资源共享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促进形成日常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整体提高我校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及资源的教学应用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二、培训目标

为学校“班班通”设备责任人提供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与维护方面专项培训;为学校的全体教师提供不同层面的技术、理论和应用培训,使其了解“班班通”工程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能够利用工程所提供的软硬件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重点掌握电子白板功能和畅言智能语音教学系统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

三、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本次培训由学校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统一安排,教务处负责具体落实,吴德梅、王健教师为辅导教师。按照学校制定的校本培训工作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同时做好档案建设工作,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健全培训档案,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四、校本培训安排

培训对象:各学科教师

培训形式:

1、自学

2、结对交流与研讨

3、集中培训

培训时间:自2012年9月开始。

集中培训地点:教学楼301教室

集中培训时间:2012年9月13日下午

培训内容:

1、班班通工程知识培训,设备安全使用、管理与维护专项培训;

2、班班通工程设备使用现场培训。重点是培训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如何利用畅言系统备课平台、教学平台和电子白板进行备课的教学,真正做到合理、高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提高使用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培训要求

1、集中培训时全体教师按时参训,不迟到,不早退,并做好签到。

2、培训期间注重自学、研讨与交流。

3、每个教师都要参加操作、考核,并且成绩合格。

六、保障措施

1、强化管理,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能够胜任“班班通”工程设备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学校教师具备利用班班通工程设备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及信息素养,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设备的管理

与维护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

2、考核要求

按有关要求,培训结束后由学校考核组根据上级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各位参训教师进行现场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继续参加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吕亭中心小学 2012年9月4日

篇2:班班通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根据“班班通”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有效运用,以期达到“人人用、堂堂通”;确保资源有效利用与学科整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训形式

学校主要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在微机室进行统一培训。

三、培训内容:

1.“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维修、维护及安全使用规范。2.学科素材库的使用

3.常用办公软件与工具软件的操作 4.课件综合应用

四、培训纪律 1.不得随意请假 2.不迟到,不早退 3.认真学习,随时受检。

五、培训时间

九月和十月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具体时间由开学时领导们讨论确定)

教务处

篇3:班班通培训方案

一、学习发生的条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学习的发生依赖于学习者已有的相关经验,人们要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需要与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学习活动是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建构过程完成的,而这一建构又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维特罗克认为: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学习和理解。”

显然,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学习的作用: 准备好恰当的学习材料,创设学习环境和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把握。简单地说,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学习。

二、现实教学效果的要求

1.国外教育信息化的效果不理想

国外教育信息化的困境。国外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展很久了,但是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教育信息化并没有让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课堂的本质并没有发送改变。对此,不同的国家提出了不同的对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较看重教的过程。该组织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成功整合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美国2003年建立了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in Science。该研究中心主要关注“课程设计、教师专业培训、评估和信息技术支持”等四个方面,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而日本的对策更看重学的过程,他们提出了“协调自律学习”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涉及到五个方面: 基本概念,隐喻和类比,心像,模式,命题。本质上,这些策略都不同程度上强调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在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不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者功能了。

2.国内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差强人意

国内教育信息化的效果也不尽人意。笔者有幸去过一些本市区的名校,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思想上并未真正接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农村,很多老师依然是讲解 + 粉笔,根本没有意识到改变教学方式的必要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使用网上的教学资料来进行教学,这显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还有些教师把“班班通”当成一个移动黑板,只是信息量更大了。农村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和县城比较起来有一定的差距。

名校的教学效果相对于学生入学水平来说,也并不是很理想。按照现在的高中生录取方式,名校的生源明显比其它同类高中学校的生源要好很多。但是,在高考一本、二本录取率方面,名校也并不是当年的优秀学生都全员录取; 一般学校的学生也并不是一个都未录取———这和当年录取到名校的高中起点有很大的出入。当然,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转变是由多方面来决定的; 但是,教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并没有成功地让优秀学生获得更好的深造机会。

三、教师角色转变的可行性

1.“班班通”的使用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现实基础

“班班通”提供的大量优质网络资源,为教师创设真实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江西省,江西省电教馆大力发展优质网络资源———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这个网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便利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

2.远程教育培训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定期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让教师更加了解了现在的教材结构和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事实上,现在的教材设计都是倾向于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即教材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而,远程教育就是针对教材的内容和设计进行教学方法培训的,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培训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3.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持

就以笔者所在的县区为例进行说明。在进贤县教育体育局的推动下, 每个学校都强制本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否则今后的职称聘请将受到影响。到目前为止,进贤县教育体育局举办了多次计算机技术星级考试。现在很教师的信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篇4:莫让“班班通”变成“班班闲”

一、主要原因

1.教师使用意识淡薄

虽然所有教师都不得不承认,“班班通”的确为课堂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带来了方便,但仍有不少教师潜意识里认为不用也没什么大碍,有的教师就提出:许多在全国知名的教师就连课件也不用也一样能把课上好。此外,也有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过多的课件等直观的东西会把语文的“本”给丢了。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使用意识淡薄的仍有不少。

2.教师缺乏学习精神

要真正在课堂上利用好“班班通”教学设备并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时间掌握技术,更需要教师不断对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进行思考、研究和实践。很多教师在使用的初期,由于对设备不了解、使用不熟练等原因,觉得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再加上教师平时的工作比较繁重,使得教师觉得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学习、研究这一新生事物。

3.对教师培训缺乏实效性

学校的培训往往是请相关技术人员或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这些人员对课堂实际应用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只是对基本的一些功能进行介绍,而对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缺少具体案例。所以这样的培训对教师课堂中的教学应用指导意义不大。

4.教师缺少学习交流平台

学校经常强调教师要好好利用设备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要浪费资源,教师也很想自己的应用水平能有所进步和提高,但到底别人怎样有效利用还不得而知,因为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与“班班通”相关的交流学习机会很少。教师们只能做“井底之蛙”,自己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进步当然也就不明显,应用水平自然就不高。

二、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该如何提高“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教师的课堂应用水平,不让“班班通”变成“班班闲”呢?

1.加强政策教育,提升教师对应用“班班通”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佳教学环境基础便是教育信息化。现在,国家也正在出台相关方案,对所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具体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国家教育政策培训,让所有教师明白: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当老师,就一定要与时俱进,就要努力学习、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让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了解教师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的培训效果

当下很多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往往只注重技术本身,而忽略了参与培训的教师这一主体因素,从而降低了培训的效果。我们的培训要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一是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各个学科教师的需求会有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这样教师所学才是有用的,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才会增强;二是要根据教师水平进行:每位教师本身的基础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对所有教师提同样的要求,要根据教师、学科等特点分层次进行培训。

3.多管齐下,建立促进课堂应用的有效机制

一是以典型课例为引导,指导教师应用。提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些教师还是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说到“班班通”的应用,教师就更加陌生了。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引导:一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一线优秀教师,从具体课例入手,对教学的应用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二组织教师多看整合课例,可以看视频,也可组织外出听课学习。

二是开展“班班通”教学竞赛,搭建交流平台。说到教学竞赛,教师总是会更有动力,认为对外的公开课总不能太差,这时就会促进教师学习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所以学校可定期举行“班班通”教学应用竞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开拓自己的视野。可以说,比赛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之一。

三是规范管理,建立促进应用的评价机制。为了能逐步提高教师课堂应用水平,学校必须建立一套促进“班班通”应用的激励机制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将提高其应用水平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体系中,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每月定期开展有效的检查、评比活动,对表现优异、效果显著的教师及时表扬和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教师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帮助教师成长,并逐步使此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班班通”的应用趋于常态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

篇5:班班通校本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优质资源共享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使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在我校形成常态化,整体提高我校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及资源的教学应用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二、培训目标

为学校“班班通”设备责任人提供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与维护方面专项培训;为学校的全体教师提供不同层面的技术、理论和应用培训,使其了解“班班通”工程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电子白板功能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并能够利用“班班通”工程所提供的软硬件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

三、培训安排

培训对象:学校各学科教师

培训时间:11月22日(本周五)下午第二、三节课和11月29日(下周五)

下午第二、三节课

培训地点:

中学部:八(1)班教室小学部:五(3)班教室

培训辅导教师:

中学部:刘智小学部:李晓明

领导到场安排:

中学部:闵锦铭徐世主胡昌明

小学部:黄登峰何亚中徐生武

点名负责人:

中学部:邓发光小学部:邱益航

四、培训内容

1、班班通工程知识培训,设备安全使用、管理与维护专项培训;

2、班班通工程设备使用现场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要求能使用白板和智能语言教学系统完成教学,各学科老师可以结合自己学科特点练习两种教学白板软件的使用。

五、培训要求

1、各位教师按照培训安排的时间,带好学习笔记准时参加培训;

2、培训的点名记录将作为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依据,并记入教师个人的质量考核中;

3、培训结束后,学校将要组织教师进行测试,对未合格的教师还要进行再培训;

篇6:班班通培训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校“班班通”工作,更好地发挥工程的应用效益,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1、研究探索能最大程度发挥“班班通”效益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和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研究探索我校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我校教师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新型教学环境的能力。

3、总结推广“班班通”教学应用、优质资源共享、课堂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经验和效果,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二、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1、健全组织机构。阚疃镇红旗小学“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涛

副组长:王曙光、牛刚

管理员:王曙光

成员:张大艳、胡伟、张敏、张艳玲、单芳芳、谢娟、茆翠兰、武守凤、张守民、靳万业。

2、完善制度建设,要健全和完善“班班通”绩效考评制度、“班班通”设备管理维护制度、使用管理制度等,并落实责任人。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证“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有序化和常态化。

三、突出重点,规范常规管理

1、规范设施设备和技术资料的管理。“班班通”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要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之列。任何个人不得占有或变相占有。各学校要将“班班通”工程建设的技术材料、维护维修记录、培训记载、教研工作日志等资料整理归档,统一管理。

2、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班班通”设备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设备必须放置在班级教室供教学使用,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对本班的设备负直接责任。

3、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班班通”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既要切实加强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又要切实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防毒、防黄、防黑、防系统漏洞、防各种有害信息入侵等常规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安全用电及防雷击工作。

4、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各项目学校要建立“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技术支持体系。配备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本学校“班班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技术支持;对于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排除和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5、加强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各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培养和配备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专兼职技术人员,并要支持、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技术操练,要把技术人员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

四、强化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1、加强教师培训。各学校要利用各种渠道培训学科教师,提高学科教师的应用水平,尤其要提高教师利用新技术、新媒介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要增强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及时解决使用

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学校在制定全员教师培训计划时,注重把“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培训重点,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能力。

2、开展教学研讨。各学校要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先导,推进“班班通”应用,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开展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等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

3、强化普及应用。各学校要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根据不同模式,分学科提出课时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估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班班通”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班、团队会或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班班通”应用覆盖率要达到100%。让学生感受、体验、享用现代教育资源。

5、树立先进典型。学校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定期召开“班班通”管理和应用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对“班班通”管理和应用成绩突出的教师要进行表彰。

五、实施步骤与活动安排

1、培训目的:掌握“班班通”配置设备性能、用途、使用和维护方法,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并科学地整合运用于各学科教学,推动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更新。

2、培训的主要内容:“班班通”项目相关设备的管理维护;“班班通”多媒体操作技能;资源的获取、保存、整理及其应用。

3、培训方法:先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再分散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培训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介绍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其安全使用,讲解多媒体操作技能,示范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用。

篇7:中营民族中心学校班班通培训方案

“班班通“培训实施方案

“班班通”设备给我们带来了教学信息化环境的改善,“班班通”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告别了“粉尘”,增添了色彩,增大了容量,提高了学习兴趣„„等等,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宏伟目标,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对有“班班通”设备的学校一线教师,进行应用培训,特下发此方案,望各校积极参与。

一、培训目的:尽快使有“班班通”设备的学校一线教师, 学习操作方法,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操作技巧,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培训内容:

1、“班班通”设备原理及应用

2、“班班通”配套资源库的应用

3、对应各学科的教学使用技巧

4、班班通的使用及常规维护注意事项

三、培训要求:

1、希望各校一线教师认真学习操作方法,尽快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操作技巧,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培训时实名签到,一线教师通过培训后,要经过考核人人过关。

3、各校校长和管理员,要制定出本学校的“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管好、用好“班班通”设备。

篇8:班班通培训方案

一、激情导趣,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魅力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让其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是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条件。教师利用“班班通”的视频和音频技术,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较短的时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形象直观,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可见度”

化学实验现象是得到化学实验结论的重要依据。可是,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由于化学实验仪器小而且班级人数多, 后排同学根本无法看清实验中颜色的变化现象、气体的产生等实验现象, 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而“班班通”却可迎刃而解。

三、节约环保,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度”

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会消耗大量的药品, 特别是分组实验, 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提倡实验“微型化”, 减少药品的消耗。而且, 所有实验都用药品直接完成也是不可能的或者不必要的, 比如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只要通过视频演示来巩固学生的认知就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甚至有些实验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 利用“班班通”播放实验的视频, 既可以节约药品和能源, 也可避免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使化学实验教学实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四、去除危险,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度”

化学实验教学中, 一部分实验存在不安全因素, 甚至危险性, 在课堂上无法让学生探究, “实验”变成纸上谈兵, 生动的实验课变成讲实验, 记忆实验, 与新课标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借助“班班通”, 通过视频展示实验过程, 既保证师生的安全和保护环境, 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 引起学生的重视,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五、实事求是,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科学度”

有的演示实验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教师无法演示, 学生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跟踪整个实验过程, 所以也不可能通过实验得到正确结果, 很多时候教师只有无奈的给学生讲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使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空谈, 使化学实验教学的科学性无法体现。而“班班通”恰好能在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上一展所长。

六、自我展示,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参与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多数时间都是教师的“独角戏”, 学生被动参与实验教学,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没有任何帮助;就算有分组实验, 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有部分学生无法参与, 无法展现其对实验的理解和认知。而“班班通”恰好是所有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教学钟来,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案例:在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的活动探究中,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实验图, 然后通过“班班通”实物展示平台将其展示出来, 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然后, 通过互动软软件中提供的实验装置,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组装装置;最后, 再将学生带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七、资源保留,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巩固度”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会随时间的推移有所遗忘,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结果和操作规范也不可避免的会遗忘, 但教师不可能再重复做这些实验。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班班通”在电脑上建立相应的文件夹, 将学过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视频资源按章节保留在电脑中, 让学生自己随时观看, 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 也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笔者还利用摄像机将学生自己的操作摄制并剪辑成集, 以便学生观看, 回忆实验的操作要领。

八、网络互联,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开放度”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课堂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因此, 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源也不应再局限于书本, 实验设计也不应再局限于教师的思考, 这样不利于实验教学终极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实现。教师通过“班班通”连接互联网, 收集和提供更多实验教学的资源, 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利用“班班通”为实验教学收集相应的资源;还可以联系其他教研单位进行远程协作共同完成化学实验课题。我们也可以利用“班班通”组建的学校班级局域网, 通过局域网视频会议技术, 开展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平行班级开展同一化学实验课题的探究, 使学生在更大、更开放的背景下, 有竞争、有合作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并使化学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平台。

摘要:“班班通” (Class Access to ICTs) 工程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硬件基础。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合理使用“班班通”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寻求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教学效益。

关键词:班班通,化学实验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央电化教育馆.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 2010.

[2]盖光明.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0, (5) .

篇9:“班班通”建设与应用

关键词:“班班通”建设;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Li Qilong

(Taigu Primary School,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Jinzhong030800,China)

Abstract:"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s to implement the"national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spirit of full adv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 big move,this article from the"Class to Class"building ideas,building models and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rea described and description,that the basic education uni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lasses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Class to Class"construction;Application;Experience

“农远”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环境,“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又解决了中小学校“信息孤岛”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障碍的问题——“班班通”,提上了国家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

一、因地制宜实施“班班通”建设

我县在全面推进“班班通”建设之初,就确立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建网建库同行、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

(一)以县统筹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008年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建立太谷县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淘汰及可持续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并制定了太谷县“班班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政府下拔资金以县统筹。县直中小学建设资金以校自筹为主、以县下拔为辅,农村中小学校“班班通”建设资金以县统筹为主,以校自筹为辅的资金筹措体系。并确立六年一个周期进行补充更新的长效机制。

(二)因地制宜确立三种建设模式

一是对于县直中小学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采取“网络+电脑+电子白板”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二是对于其他县直中小学、乡办中学以及乡所在地小学采取“网络+电脑+投影”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三是对于普通农村小学特别是小规模、小班容量的学校在考虑建设成本特别是后续维护成本的基础上,以够用、实用为原则采取“网络+电脑+大屏幕液晶电视”的“班班通”建设模式。

实践证明这一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的“班班通”建设模式更能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分步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我县“班班通”建设工程实行分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

第一步2008年前县直中小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其中省级实验校实现一类建设模式。

第二步2009年前及乡办中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实现二类建设模式。

第三步2010年三类以上小学及其他小学完成班班通建设。其中三类以下其他小学按三类建设模式完成。

(四)建网建库同行立足资源整合完善应用环境

在“校校通”工程建设时期,我县不但实现了“校校通”,并在此基础上各处室、各专用室、各教室等凡是教学、管理所涉及的结点就预留了网络端口,并组建不同标准的校园网。其中7所县直中小学、2所农村小学、1所乡中心校还建起了校园网站、乡中心校网站及教学资源库。“校校通”工程、校园网站建设、“班班通”工程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用环境。

二、落实应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更主要的是课堂教学开放的变革,“班班通”实现的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校校互通,资源共享。

(一)建立开放教研新模式

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专业支持,单纯依靠面对面的传统教研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利用“班班通”的实时观看、即时交流功能,可以建立起校际与学科相交,点与面相织,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立体式庞大的教研网络。可以突破原来教研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实现教学与教研同步。

(二)建立资源共享新平台

一手抓“班班通”建设,一手抓资源库建设,积极创建三大“资源超市”:即本土教学资源超市、县域教研资源超市和特色教育资源超市。首先,建立本土教育资源超市,把我县第一线教师的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整理分类,转化成“班班通”网上资源;其次,建立教研资源超市,把学科组建到网络上。组织教研员、优秀骨干教师,利用教育博客共同研究、开发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研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特色教学资源超市,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上网查询,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及时下载,统一整理、归类,建设各学校资源库,在全县范围内向教师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三)推进教学模式探究

建设“班班通”是为了使优质教育资源来到学校、进得课堂。知识与方法、资源与技术能用得上,能用得好。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基于“班班通”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是同题异构式教学模式探究。针对教师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发挥互动教研和集中备课优势,充分发挥每名教师专长,进行教学专项突破。二是导学案式教育模式探究。针对校内、校际、城乡教育存在的差异,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积极推进常态课堂有效公开

课堂公开是教育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基于教师“教”的课堂公开不仅必要,而且相当重要。目前在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即导学案教学整体推进过程中常态课堂的有效公开也真正成为常态公开。无数的事实也表明,教师课堂越公开,教法就会越灵活,效益也就越突出。

三、几点思考与体会

篇10:班班通培训总结

我校在中心校的精心组织下于2012年9月11日进行了班班通应用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校教师来说受益匪浅,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培训使教师的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改变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下面就此次培训活动总结如下:

一、思想重视 营造氛围

在接到通知后,学校领导第一时间找到参与区班班通培训的教师,了解情况做好分工,布置教案和课件,并制作悬挂条幅,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培训有序 学有所获

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热情饱满,老师们倾听认真,讨论热烈,改变了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畏难情绪。尤其许光老师讲解的电子白板的直观性和易操作性,以及多种教学软件的介绍(金钥匙注音工具、作文之星、文宝库、迅雷下载、QQ影音截取视频),杨玉萍老师讲解的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和国家教育资源的网站及多个教学网站板块的资源搜索,百度文库的注册,视频的下载等,通过相互交流等环节学习,使大家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兴趣浓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为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1、电子白板等同于黑板的功能

电子白板具有替代黑板的功能:与黑板相同的书写、绘画和擦除功能,这些功能很大程度上已使白板替代了黑板的使用;部分特殊效果的简单使用:如拉幕、探照灯、拍照等,这些功能简单易学。此功能的应用,使老师们心中会有安全感,可以保证课程按照自己原有已习惯的方法进行,不会出现大问题。

2、电子白板便于记录保存教学过程

利用“互动式电子白板”,可以将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所书写的全部内容完整记录并保存,课后可以即时打印输出,作为笔记保留。同时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及讲课录音合成记录到网站上,使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以重温课堂内容或补习所缺课程。在远程培训时,教师不必亲临现场授课即可完成讲学任务,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

3、电子白板操作简单,兼容性强

学过电子白板的老师都知道,电子白板操作也比较简便,一个“工具箱”闯天下,通过一些简单的设置,我们的课件完全可以就用一个工具箱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另外白板的兼容性也比较好,以前的PPT即便不导入也是完全可以在白板这个平台下使用。电子白板制作课件侧重于课前的教学程序与教学媒体的设计;侧重于教学资源收集整理(电子版课文、图片、动画、视频等);侧重于课堂教学中随机生成;侧重于微教学单元的开发。白板的机动性也非常不错,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我们准备的资源中,没有导入课件,课时我们也能即时的在平台下使用这些资源。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实现传统与现代教育结合的一款全新的、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它既继承了普通黑板这一教学手段的优点,又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特别是它在交互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启发式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的多功能性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协助师生教学相长的工具。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使用电子白板,我们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

三、定期交流 提高素养

今后我们学校将结合培训知识做好以下工作:

1、在日常工作中把信息化教学作为日常教学的内容,不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适合我们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篇11:班班通培训总结

为了能让我校“班班通”设备尽早应用起来,使每位在职教师都会操作运用,我校于2012年8月23日已经进行了一轮“班班通”项目全员培训。现因上级要求,我校于2012年9月25日又进行了第二轮全体教师培训,现就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主要做法:

培训对象:巢湖市司巷小学全体任职教师

培训时间:2012年9月25日

培训方式:

一、全体任课教师分两个批次集中培训。

二、九月二十五日上午第二、三两节课集中

培训语文、英语、音乐三门学科教师;

下午第二、三两节课集中培训数学、科学、美术、品德、体育五门学科教师。

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实机操作,演示讲解“班班通”设备使

用技能,重点演示讲解“畅言智能语言教学系统” 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教学资源获取的途径。

培训效果:

上、下午两次培训,参加人数33人,参培老师学习热情高,培训中询问不断,还动手联机模式二,培训效果很好。建议:

篇12:班班通培训教案

第一课

学校“班班通”设备的组成

1.大屏幕液晶电视+计算机+控制台, 2.电子白板+(投影仪)+计算机+控制台

什么叫“班班通”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包含“通”硬件、“通”资源、“通”方法等不同的层次。

第二课

“班班通”设备的启动与关闭

一、启动

打开机柜柜,按下机柜内插线板开关(开); 2.按下计算机主机电源开关(开);

3.按下液晶电视机背面电源按钮(叶晶晶电视机指示灯常亮,表示在待机状态,按下电源按钮后,指示灯闪亮并搜素信号,信号搜素到后电视机屏幕显示与桌面同一个画面,同时指示灯熄灭)。

注意:电源开关千万不要频繁的按下,开与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分钟左右。

二、音量调节

通过系统桌面上的任务栏小喇叭或者液晶电视机背面的音量按钮可以调节音量大小。

三、液晶电视节目源

液晶电视提供了电视、数字电视、AV、分量输入、VGA、HDMI等输入接口,我们可以电视机背面的控制按钮,在各接口之间进行切换(一般默认接口状态调试为VGA)。

四、关闭

关闭计算机主机(开始 → 关机);

2.确认安全关闭计算机后,按下机柜内插线板开关(关); 3.锁好机柜,盖好机柜、液晶电视机防尘布料。

第三课

“班班通”设备日常管理

目前,各中小学 “班班通”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学校使用。为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要做到管理好、维护好“班班通”设备。

一、“班班通”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必须将其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之中;要对“班班通”建设的备用配件和技术资料(触摸笔、钥匙、线缆、随机光盘、说明书等)进行整理归档,由学校电教教师统一保管。

二、班主任为本班“班班通”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形成“班班通”设备管理责任书,与班主任签订设备管理责任书;班主任要经常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汇报学校电教教师并查明原因,软件故障由学校电教教师处理。

三、教师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中要爱护软件、硬件系统;防止液晶电视、电子白板阳光直射。

四、灰尘、粉尘是损害机器使用寿命的大敌,要保持教室内卫生干净、设备洁净、整洁,机柜内或机柜上不准放置作业、粉笔、液体(墨水、牛奶)、杂物等。

五、为减少灰尘对设备的损害,各班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尽量不用扫帚打扫,改用拖把拖扫地面;定期对设备用清洁湿润毛巾进行擦拭。

六、加强“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管理,教师不得在教室计算机中浏览或存储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禁止将与教学无关的软件等装入计算机内。

七、所有“班班通”设备均属于课堂教学用电教设备,任何人不得随意搬出教室。

八、每间“班班通”设备配备的班级以学期为单位填写《伽师县中小学“班班通”设备使用记录登记表》,以便随时查阅。

第四节课

计算机的组成

1.硬件系统→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麦克风、摄像头、手写板.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影响,投影机, 存储器,如:RAM,ROM, 控制器, 运算器

2.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如: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 应用程序,如:Office,photoshp,flash,360杀毒、暴风影音、winrar等。

正常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1.启动计算机:计算机正常状态下,把计算机连接到电源,按power键即可。

2.关闭计算机:计算机正常启动状态下,依次按【开始】=》关机即可。还可以按Alt+F4快捷键后直接按“关机”即可。

第五节课

windows 7桌面1.【开始】菜单的设置→把鼠标移至【开始】菜单图标上,按右键,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按”属性“命令。

【开始】菜单常用程序的添加或删除→把鼠标移至要添加的程序上单击右键,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按“附到【开始】菜单即可。删除时把鼠标移至要清除菜单项单击右键,按”从列表中删除“命令即可。使用滚动条

当文档、网页或图片超出窗口大小时,会出现滚动条,可用于查看当前处于视图之外的信息。下面的图片显示滚动条的组成部分。

快捷图标2.【开始】菜单3.任务栏

第六节课

文件和文件夹

文件:文件是包含信息(例如文本、图像或音乐)的项。文件打开时,非常类似在桌面上或文件柜中看到的文本文档或图片。在计算机上,文件用图标表示;这样便于通过查看其图标来识别文件类型。下面是一些常见文件图标:

文件夹:文件夹是可以在其中存储文件的容器。如果在桌面上放置数以千计的纸质文件,要在需要时查找某个特定文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人们时常把纸质文件存储在文件柜内文件夹中的原因。计算机上文件夹的工作方式与此相同。打印文件

编辑完成文档后,按“文件”菜单中的“打印”命令或按Ctrl+p快捷键,可以打开“打印”窗口。

第七节课

画图的使用

1.可以粘贴内存上的图片。2.可以从硬盘中的图片文件粘贴在画图上。载图工具的使用

新建载图, 保存载图, 把载图复制到剪贴板中, 画笔, 荧光笔, 橡皮工具 转存手机

首先确定电脑的图片分辨率有多大,手机是否能打开,然后把手机插上电脑,设置为SD卡连接模式,把图版复制好后粘贴到手机内存卡的相册里,或手机内存卡插入读卡器中插入电脑,把图版复制好后粘贴到手机内存卡的相册里。再把内存卡装上,音频/视频的播放

篇13:巧用“班班通”营造魅力语文

一、巧用“班班通”, 激发兴趣与欲望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还有老师一张嘴”的模式,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 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 能帮助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巧妙地利用“班班通”电教手段, 把声、形、色、情、境熔于一炉, 活跃课堂气氛, 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 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如:教学冰心的《观舞记》一课时, 教师利用“班班通”动态展示一段印度舞蹈, 让学生感受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 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 领略婆罗多舞的异域风情。欣赏完精彩的舞蹈后,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舞步轻捷、眉目传情、服饰华丽, 富有民族特色) 。学生各抒己见后, 老师说:“对, 这就是印度舞蹈的特点。如何将这种视觉享受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出来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观舞记》, 听听冰心观看后的感受。”以印度舞导入, 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就能用心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冰心的语言技巧。学生能较快进入角色,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班班通”, 突出重点与难点

应试教育在许多农村语文教师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考什么就教什么, 忽视了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法单调陈旧, 学法指导欠缺, 基础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在新课程的要求下, 针对农村实际, 实现了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巧用“班班通”电教手段能更好地使学生产生一种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如见其物的效果,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文本是语言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所以, 在学习文本时, 不仅要理解它的思想性, 还要欣赏文本语言的完美性。例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 巧用“班班通”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就是说:“女子不比男子差”, 这句话在花木兰身上得到了验证。教师按照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的方法分析课文。分析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理解花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特点。再为学生播放《花木兰》中英勇杀敌片段, 让学生理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理解战场上的生死时速, 以及家人得知木兰回家时欢天喜地的融融亲情, 木兰是一个少女, 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替父从军, 驰骋沙场, 立下了汗马功劳。返回家园, 重新从事和平劳动。让学生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和孝顺父母的美德, 再次高声齐读木兰诗, 感受她的女儿情、英雄气。这样, 巧用“班班通”, 让学生与木兰跨越时空, 展开心灵的对话, 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巧用“班班通”, 彰显个性与魅力

语文是一门自学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善于从自己的视角去大胆质疑。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在文中寻找答案。精心设疑, 层层深入, 追根溯源。让学生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 在上课前, 用“班班通”在大屏幕里放《父亲》这首歌,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感悟父亲的艰辛, 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写作思路。课文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的描述, 特别是对父亲背影的描写, 充分体现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提出问题:四次出现“背影”, 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学生进行质疑探究:文中的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 而“我”是一个小伙子, 买橘子一事应让年轻力壮的“我”去, 而不应让体弱多病的“父亲”去。这一独特而新颖的见解, 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现父亲买橘子画面) 经过激烈的讨论, 学生深切地感悟到“父爱”这种博大的感情, 提升课堂魅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交流, 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看法。不要过多限制时间, 让学生自己把握时间尺度。能够弥补教师的不足,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能够延伸语文课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齐媛, 张生, 刘雍潜, 李冲.学科班班通解决方案的构建与思考——以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班班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 (06) :96-101.

篇14:亦喜亦忧 班班通

【关键词】高中数学;班班通;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校安装了“班班通”设施,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多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不可否认,班班通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克服传统教学中某些缺陷,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工具。但是,应该看到,许多教师还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⑴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

使用多媒体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计算机不是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投入到引导学生的思维中去。但在目前的一些数学公开课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的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例如,椭圆的定义的教学,用简单的教具如粉笔、细绳、图钉就可以有效地体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比计算机更简洁、快捷,更易于接受。

⑵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曾见到在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令人眼花缭乱,时而插入一段音乐,时而演示卡通动画,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

⑶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忽视了揭示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但一些多媒体又走身另外一个极端,把一切问题都直观化、形象化,这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那种教师为提高效率而把解题过程直接演给学生的做法,掩盖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是不可取的。再如,在进行函数y=ax2教学时,教师在课件中做出a值变化时图象的变化,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演示a取正数时的图象,然后先让学生判断a取负值时的图象形状,学生经过归纳、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之后,教师再做演示,其效果显然比直接演示更好。

当然,数学课件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能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个别化,并且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色彩等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多媒体课件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因课制宜的原则

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课件,有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或用传统方式加上投影、幻灯片等电教手人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不必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突破难点,可以利用课件达到目的。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节的教学中,需要对函数y=ax(a>0且a≠1)中的a取不同的值时的性质进行讨论,描点作出不同的图象。费时费力,若在课件中设计出输入不同的a值,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的图象,就可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⑵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把高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⑶运动和变化的原则

在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变化有关,可以说,运动变化是数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多媒体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动点的轨迹方程,用《几何画板》的追踪、动画等功能就能方便地做出许多轨迹形成过程,这种直观的演示,对学生研究运动规律,探求轨迹方程的求法是有益的。此外,数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平移、旋转、对称、割补等,或者需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处理,如函数中的一些问题,极限中的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演示,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⑷开放化和交互式原则

所谓开放性,一是对学生开放。课件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思维,二是对大多数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应便于推广使用,三是开放的题目教学,开放题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所谓交互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课件能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计算机——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目前,大多数课件缺乏交互性,教师往往用一个课件贯穿整个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虽然上课比以前精彩多了,学生的兴趣也高了,但教师与学生交流少了,这是应当注意的地方。计算机应成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一个桥梁,而不能成为妨碍教学双方进行交流的“第三者”。班班通“只发挥辅助功能,课堂教学仍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三分钟个人简单述职下一篇:三年中专生的毕业总结